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密朱新礼出售心路(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3日 17:55  《中国企业家》杂志

  朱讲的故事和另外的可能性

  首先证明一点,朱新礼的“儿子和猪”理论由来已久,并非为这次收购而生。至少2007年《中国企业家》就达能和华平入股汇源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使用。“卖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那一次,朱说,“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认为企业只应该卖产品不应该卖企业,不对。中国企业家把企业当作儿子,欧美当作养猪,我认为既要养猪又要养儿子。但是儿子也并不愿意你一直养着他,他要成长,大了你管理不了了,再不卖就会在沟通、管理、创新上出现很多问题。”

  这一次,朱新礼延续了这种说法。他说,汇源的战线拉得太长,从种子、苗子、果树、果园、果子、加工、生产到质量、品牌、销售、货架,“这么长的产业链,我不撑着没有接下来的人能撑着”。“品牌很小的时候你可以拎着走,稍微大点儿得背着走,再大就得顶到头上。越大越脆弱。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对股东怎么解释?员工怎么办?国有企业有59岁现象,他是考虑退出以后个人利益怎么办,我快60了,我得考虑我的股东股民员工怎么办。我不得好好交给一个人、一个大企业,好好把它发扬光大?你想想我还能交给谁呀?你说在中国我能找着谁交呀?”

  朱否认还有别的途径可以确保品牌万无一失。“我每时每刻都在考虑,怎么把风险降到最低。按现在的股市,再熬3年,股价也不一定达到12块2。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我肯定比你们比专家想得多,可以说每天都在想。我为什么17年没休过一个星期天?我除了工作也在想。不是自己的能力达不到,16年每一天既要大踏步前进,又要随时防范风险。亮剑精神,你是为了战死还是战胜啊?”

  朱所说的难题在一些专家看来是家族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他们说,尽管汇源是上市公司,但是并未完成从家族企业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而一些与朱亲近的人则讲述了一些更为具体的事例。他们问道,经常听说某个公司上市创造了多少个亿万富翁,但是在汇源你听说过吗?

  朱接着讲他的故事。中国13亿人,每年人均果汁消费量不到1公升,是发达国家的1/40。汇源目前一年纯果汁的销售额只有6亿元,全国人均几毛钱。“我做了16年了。”朱说。16年来,朱从上游果汁原料出口延伸到下游果汁生产,就是为了解决中国千万果农“卖果难”。但是,他一己之力有限。现在,他“好不容易把两乐、老牛(牛根生)、娃哈哈、统一、康师傅、华旗、茹梦、农夫山泉等二十几家企业都引进来做果汁了”,目的已经达到。“我抽身到上游去,支持下游,下游做好了为了消化上游,良性循环。”

  “两头儿都做你有这么大能耐吗?不顾此失彼才怪。”朱问道。

  汇源刚发布的2008年中期业绩显示,销售额和毛利都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这意味着,汇源的增长出现了问题。那么,部分原因很可能来自朱所“引进来”的二十几家果汁生产商。从这个角度看汇源选择退出,也顺理成章。

  这一次,朱新礼没有对中国的商业环境发出批评。去年,他曾对《中国企业家》说,中国的企业融资渠道非常窄,基本靠银行,因此受政策影响太大。银行今天给你一个亿,明天又要收走,中国的民营企业万般无奈才走出售企业、出售股份的路。他举例说,像蒙牛,不得不搞“魔鬼协议”,华龙方便面,不得不找日本人,条件也非常苛刻。“中国上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把这笔钱拿出来1000亿或者500亿来搞一个投资机构,扶植成长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只能用人家的钱。企业买地、建厂房、买设备、生产、做品牌、做市场,五年才能一个循环。银行只给你一年,而且只能用11个月,不到11个月的时候就得赶紧把钱拿出来,一动不能动了,第二年再贷下来。这对你影响多大?一旦买厂房买设备,流动资金就没了,做广告的钱都没有,工资也发不了,恶性循环。”

  “中国民营企业的资金链大都高度紧张。”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峰说,“饮料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尤其如此。中国一无产业战略,二无资本战略,民营企业得不到支持,而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是在衰减的。做得这么累,面临这么大的诱惑,凭什么不卖?”当年,彭剑峰曾经问何伯权为什么卖掉乐百氏,何回答:“太累,太辛苦了。”

  朱新礼讲的故事马上要结束了。“就不要再问‘你就没个人接着办下去吗’,没意义。那些果农多可怜。我1983年拉着水果到上海、南京、扬州去卖,卖不完,果农交了运费,在城市里卸下来还得交罚款,钱是公家的,不是我的,我也给他免不了运费。千方百计帮他把水果处理掉,赔得一塌糊涂,回来那些果农在沂蒙山区砍树。多惨呀。20年果农卖果难,没一个人好好研究一下这么多水果怎么办。好不容易一个企业家弄到钱去关心农村农业农民了,受到这么多指责,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浅,不成熟。

  “你们这些有影响的人为什么不去做这些积德行善的事?逮住一个企业家,说不可思议呀,问为什么品牌没国界呀?为什么当猪卖呀?有意义吗?我说真要有上帝的话,绝对会惩罚在这些事上做文章的人。越说我越气我告诉你。”

  当一个商业故事的寓意上升到道德高度,它在显露讲述者真诚的同时会招来更大的怀疑。当然,仅仅是怀疑,并不能证实道德高度的虚假。另有一些接近朱新礼的人认为,他很可能会选择做投资,但未必亲自去管理。鉴于朱的愤怒,那么,他一部分资金做果汁行业的上游,一部分用来投资,也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结局。

  朱新礼讲述的故事与外界的猜测的区别是,前者主动,终成善果,后者被动,忍痛割爱。而无论如何,结果都是,汇源必然要卖掉。

  收购本身还有一些细节,朱目前还不能说。9月11日汇源的中秋晚会前,我们问他可以理解这起收购是你主导的吧?他没直接说是或不是,只四个字:“阴差阳错。”在次日的手机短信里,他解释道:“往往一件大事并不是你想做就做得成的。‘大事’是说能称作‘大事’的事,也就是很复杂、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得了。”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面临一个“再熬三年”也不一定能达到的价格,大小投资者的意愿不可违背?还是出售企业早有准备,可口可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我绝不会辱没‘中国企业家’这个称号!”中秋晚会快散的时候,对着几个朋友,有些醉意的朱新礼在夜空下如此大声喊了几遍。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