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锻造“钢铁航母”(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 11:42 《中国投资》
提高产业集中度 专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 推进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钢铁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关键环节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钢产量以每年6000-7000万吨的速度递增。据国家统计局快报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产钢4.89亿吨,约占全球钢产量的37%左右,其中出口钢材(坯)6908万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认为,这些数据意味着我国钢铁工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应该看到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长期以来未能根本解决的诸多结构性问题,在总量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之后已上升为钢铁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我国钢铁工业有必要对若干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认真反思”,他说,“在当前国际国内情势下,应该明确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节能减排工作,把钢铁工业发展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 进一步限制钢铁出口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不仅是产钢大国,而且自2006年由长期的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后,钢铁出口量不断增长。我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如何看待钢铁出口增长问题? 迟京东:我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定位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科学发展观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向国民经济各用钢行业提供品种规格齐全、质量优越、价格具有竞争力的钢铁材料,以满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宏伟目标的需要。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之一,世界上所有工业大国和强国,同时也是钢铁生产大国和强国。需要明确的是,钢铁工业本质上不属于全球配置市场的产业。世界钢铁产能不集中于矿石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而集中于钢材消费密集区域。国际钢铁贸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最终用户不断创新的要求和数量增长的需要,在品种、规格、数量等方面起调剂余缺的作用。 中国没有义务更没有能力做世界钢铁供给大国。虽然成本和价格也是导致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但我国出口钢铁产品的成本、价格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环境欠账和对低价资源及低廉劳动力的依赖,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化和进口原料及国内资源价格的上涨,成本、价格竞争力将受到很大挑战。更重要的是,我国钢铁生产资源贫乏,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钢铁工业污染环境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与进口钢铁产业相比,2006年以来我国大量出口中低档钢铁产品,对国家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和平衡国际贸易的目标起了负面作用;大量出口导致矿石进口增长过快,推高了我国矿石对外依存度,目前已超过50%;国内过剩钢铁产能因大量出口得以消化,阻碍了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大量出口中低档钢铁产品,不仅不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也不符合钢铁工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部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材,才有必要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接受检验,以利于进一步提升钢铁工业的整体素质。我国钢铁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以较少的物资消耗和较小的环境代价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前提。因此,有必要延伸和提升钢铁产品和以钢铁产品为原料的机电等产品出口的附加值。 《中国投资》:那么,对于如何进一步限制钢铁过度出口,中国钢铁协会有何建议? 迟京东:国家连续4次对钢铁出口产品降低出口退税率,而且还加征关税,这对于遏制钢铁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前2个月我国的钢铁出口增速开始“踩刹车”,比2006年同期下降17.29%。 我们认为,接下来国家还要继续调整钢铁产品出口政策,主动控制出口数量,调整出口结构。一方面要跟踪观察现行钢铁产品出口税收政策的效果,必要时进一步调整政策,目标是让中低档钢铁产品的出口成本高到不被国际市场所接受,使我国明年的出口钢铁产品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按照现行出口税则,适用同档出口关税税率的钢材中既有高端产品也有低端产品,从价征收方式使越高档次产品的出口价格越高,关税负担越重,不利于调整出口结构。因此,建议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的征收方式由现行的“从价税”改为分类的“从量税”,以利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优化结构是要害问题 《中国投资》:抑制钢铁总量盲目扩张,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是近几年来钢铁行业宏观调控的主题,目前成效如何?如何把握控制总量和优化结构的关系? 迟京东: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主要方向是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经过几年努力,我国钢铁生产总量增长过快的势头有所减缓,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是大企业、先进产能的增长慢于中小企业、低水平和落后产能。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根据近几年来的情况看,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对钢铁产品需求超出了几年前的预计,钢铁行业和多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保持了稳定和较好的状态。目前,有必要对我国钢铁总量与结构的关系问题进行再认识。 “十五”初期,正是由于对钢铁产品需求增长的估计过于保守,判断结论偏离实际,对大型企业先进产能的投资限制过严,导致2003年前后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后钢铁产能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在钢材需求猛增、价格暴涨的拉动下,钢铁投资特别是落后和低水平产能投资猛增,中小钢铁得以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下降。 2007年我国粗钢实际产能基本达到5.5亿吨。按国外发达国家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约85%即为正常来衡量,我国以5.5亿吨产能产出4.9亿吨钢,产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已高于国外水平。看上去钢铁总量供求平衡,实际上这是在出口快速增长、半数左右增产量靠增加出口消化的情况下实现的平衡。若考虑2007年国内市场消费量4.2亿多吨衡量,产能对国内消费来看确实存在一定过剩。根据我们最近预测,今后几年内钢消费的增速将放缓,但总量仍会有所增加,预计2010年国内钢需求量将达到5.2亿吨左右。 所以,钢铁工业目前最要害的问题不是钢铁总量而是结构。按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划分标准,在目前5亿多吨产能中,60%以上属于淘汰类或限制发展类的落后和低水平产能,其中多数是2001年以后建成的。这些落后产能的能耗、环保指标远远落后于大型先进工艺装备。而且,低水平重复投资,盲目扩张产能的趋势目前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方政府指令或放任当地企业制订庞大的产能扩张计划。在近两年关系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沿海重大项目不能得到国家核准的同时,不少未按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未经国家核准的中小钢铁项目仍在不断投产或新开工建设,产业组织结构和技术装备结构有继续劣化的趋势。看来,仅靠国家核准钢铁改造建设项目的做法是不够的。 因此,我们认为,针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钢铁市场消费需求仍将增长的实际情况,国家对钢铁行业调控的重点应该由控制总量为主转向以优化结构为主上来,通过制订政策和规划,以先进产能取代落后产能。在指导思想上,应该改变“钢铁总量平衡”的传统思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竞争环境,来促使落后和低水平产能加快淘汰,使整体结构得以优化。 《中国投资》:业内普遍认为,2008年将是钢铁工业进行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大好时机。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呢? 迟京东:钢铁行业存在的布局不合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过度出口、进口矿石依存度偏高、环保投入不足与技术落后、新技术开发薄弱等问题,都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今后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关键环节。目前,钢铁行业和大型企业都对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意义和紧迫性有一定认识,这既是国际性的大趋势,又是解决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首先,我们建议制定钢铁产业联合重组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建议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牵头,制定以宝钢、鞍本、武钢和首唐等大企业集团为核心的跨地区联合重组规划,实现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目标要求,又结合企业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效应最大化的联合重组,力争在2010年以前这四大集团要进入世界钢铁企业集团前10名。 其次,建议国家制定鼓励政策,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障碍。目前,主要钢铁企业基本仍是国有控股,因此,建议一是改变传统的企业领导任免体制,解决“帽子指挥位子”问题。对于企业家,采取“干部管干部”的形式,像对待下级政府一样由政府来考察任命,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做法,要让国有资本的控制权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的考察任命权相脱钩。二是解决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在财税和国资收益方面分配问题,实现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国资委共同持股,按股分红,建议税收也要按股分配。三是各级政府要承担并协助解决因企业重组导致的分离辅业和人员分流问题。 再者,建议国家制定联合重组的标准要求。明确人、财、物要合并,投资建设规划、科技开发、产供销管理要统一,直到企业文化协调融合,这样的联合重组才有实际作用和意义。 解决铁矿石资源问题 《中国投资》:2008年铁矿石涨价65%已成定局,对中国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我国钢铁行业对此将如何应对? 迟京东:我国钢铁生产原料90%来自铁矿石,因此,铁矿石是钢铁产业的命脉,矿石供给是关系到产业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矿石价格剧烈上涨,不仅侵蚀钢铁行业的利润,也通过成本传递,给我国通胀增添压力。一旦进口铁矿出现不可预料的问题,将会对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安定带来不利影响。 铁矿石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外依存度过高,受制于人,风险很大。2007年铁矿石进口量达到3.8亿吨,对外依存度由2001年的38%上升到52%。二是过于分散的钢铁产业面对高度垄断的矿石供应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动接受对方的涨价要求。目前,世界三大矿山公司的淡水河谷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占海运贸易量的75%以上,世界铁矿海运贸易高度垄断在这几家公司手中。三是钢铁产品出口过度增长,消耗了大量有限资源,导致矿石进口大量增加,甚至炼焦煤也要进口,给国外垄断商涨价提供了砝码,也拉动海运费大幅上涨。而由出口中低档次钢铁产品换回的效益已不足以弥补对国内能源、环境所造成的损失。 我们认为,解决矿石资源问题的思路,一是将铁矿等资源纳入产业安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供给,提高国内供应能力和海外掌控资源量的比重;三是调整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有关部门组织协调下,通过某种方式实现集中采购,以应对谈判对手的高度垄断;四是减少不必要的需求,通过抑制中低档钢铁产品出口,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推广使用更高质量钢材,以减低钢铁产品需求量,减少矿石消耗从而减少进口。 自主创新须有长远措施 《中国投资》:近年来,国际大型钢铁企业日益重视研发、制造高附加值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在高端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 迟京东:应该看到,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取得了可喜成效,但离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离国民经济各用钢行业的需要,离发达产钢国的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先进技术的应用路线仍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自主创新很少;信息技术在流程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水平;大型企业一流装备由于缺乏软件技术和人才,不能以一流的效率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近两千万吨高附加值钢材品种,特别是其中的高质量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我们不能生产或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不得不依赖进口;国外早已淘汰的Ⅱ级螺纹钢筋和国家明令淘汰的热轧硅钢片、低档次的窄带钢产品等在我国还大量生产和使用;不少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广泛应用。 技术创新滞后,与钢铁行业长期以来在观念上注重规模和眼前利益,满足于热销的市场,缺乏长远眼光、社会责任和国际竞争意识有关,也与产业分散、技术开发资源分散和重复使用有关。因此,必须下更大力气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认为,国家应制订相关鼓励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组织协调从研发、生产到使用的系统性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完善,从根本上改变“研发上满足于引进消化复制、改造建设上不愿冒风险、生产上只看眼前利益”的做法。 我们建议,首先国家要引导钢铁企业制定和落实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在职职工培训;制定和落实激励科技人员开发创新的薪酬和奖励制度。其次,除通过产业集中来提高科技开发资源的使用效率外,建议出台财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钢铁企业间及与用户间的系统性科技开发合作体系。再者,建议国家加快修订有关钢铁产品的生产、使用标准,淘汰不利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影响环境、安全的标准、规范,适当提高使用标准要求,以利于推进高质量钢铁产品尽快普及使用。此外,中国钢铁协会作为行业协会,也要在钢铁工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上起到更充分的组织、协调作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