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锻造“钢铁航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 11:42 《中国投资》
作者:朱娅琼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同意广西与武钢、广东与宝钢开展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和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宝钢与武钢分别重组广钢、韶钢和柳钢,正式拉开了2008年钢铁行业全面推进重组进程的序幕。 仅仅9天后,莱芜钢铁和济南钢铁合并组成山东钢铁集团。专业人士预计,鞍本集团的重组、以邯郸钢铁为核心的河北南部钢铁集团重组,不久都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中国钢铁业发展与重组的时代到来了”,年初,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如是说。 银河证券钢铁分析师孙勇预测,未来我国将形成5-6个超级钢铁集团:以宝钢为核心的东南部钢铁集团、以鞍钢为核心的东北钢铁集团、以武钢为核心的西南钢铁集团、以首钢、唐钢、邯钢为核心的华北钢铁集团、以济钢、莱钢为核心的山东钢铁集团等。 战略重组的利好显而易见,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将大幅提高,提升了钢铁企业对上下游的定价话语权,提高了钢铁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有利于钢铁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2008年将成为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年。无疑,这是一项相当紧迫的任务。 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时下正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境遇。2007年产量接近5亿吨,高居世界第一,超过第二名到第八名的总和。但条块分割、大而不强的特点,导致了钢铁行业整体的竞争被动地位。从国际情况来看,铁矿石价格连年大幅上涨,极大地压缩了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以安赛乐-米塔尔为首的印度钢铁企业,近几年咄咄逼人地对全球钢铁产业进行整合,并已将触角伸至中国;而日本、韩国钢铁企业联合搞起了高端技术封锁。 面对“内忧外患”,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把加快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当作企业发展的必然诉求,但是如果仅仅醉心于规模效应,习惯在企业间做简单加法,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反而会走向一个危险的悬崖。 危机阴影之下,2007年中国钢铁业发生了一系列整合行动:宝钢与八一钢厂、宝钢与邯钢、鞍本与凌钢、武钢与昆钢、马钢与合钢、华菱与无锡钢厂、沙钢与淮钢及永钢、建龙与新抚钢及通钢集团、五矿与营口中板、中钢与吉铁等、中信泰富与石钢…… 显然,简单地整合不是中国钢铁业的最终出路,只有加速自主创新,在国际钢铁业的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生产低端产品,虽然短期内由于市场需求大也能赢利,但所耗费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而且竞争也异常激烈,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以进入《财富》2007年世界500强的钢铁相关企业为例,日、韩、德等国家的钢铁巨头纷纷拥有很高的盈利能力。日本神户制钢的吨钢利润在212.1美元,德国蒂森克虏伯的吨钢利润在120.2美元,韩国浦项制铁公司也在115.3美元。安赛乐-米塔尔虽然是目前世界上的钢铁巨人,企业规模、钢铁产量大大胜过浦项、神户制钢、蒂森克虏伯等企业,由于缺乏高端钢铁产品、产品整体档次不高,吨钢利润仅为36.8美元,企业盈利能力远不如这些掌握了高端技术的企业。相比之下,中国盈利能力最好的钢铁企业宝钢吨钢利润为72.1美元,仅在世界钢铁强手中排名居中。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能否引导钢铁工业技术发展潮流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可靠尺度。目前,以宝钢、鞍钢等为首的国内钢铁企业在汽车板材等高端钢板市场已颇有成绩,而武钢的硅钢片、马钢的轨道用钢也在国内独领风骚。但我国众多中小型钢铁企业依然停留在钢铁产业链的低端,在我国5亿多吨的钢铁产能中,60%以上属于淘汰类或限制发展类的落后和低水平产能。 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应当日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走高端技术道路,逐步占领高利润产品的市场,才是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如果单纯追求规模的庞大、进行低级的合并,而忽视技术力量的整合与创新,在全球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是没有出路的。 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一个雷厉风行、诞生中国“钢铁航母”的年份,但未来的自主创新之路还很漫长。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