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政策突袭下的塑料袋产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5:20 南都周刊

  长久以来,国内塑料袋生产都是一个微利行业,在原材料成本不断提升的压力下,企业只能靠扩大销量来保证利润。塑料袋的原材料主要是聚乙烯,很多像陈义军这样的小厂购买的都是低档次的颗粒状聚乙烯(用回收的塑料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制成),根据不同的成色,1吨聚乙烯约需要5000元的购买成本。将聚乙烯经过简单熔化、吹膜、切割等流程后,1公斤原材料约可生产1000个塑料袋(视尺寸、重量而定),批发出去后每个能有0.3分以上的利润。

  近一年来,陈义军的工厂基本上每天生产10万个以上的塑料袋,节假日期间这一数字甚至还会上涨四五成,而且销售相对稳定。现在陈义军也逐渐根据少部分客户的需求,采购一些较高质量的聚乙烯为其生产塑料袋,“这种聚乙烯目前价格在8000元左右,生产过程并不复杂,不过利润高很多,一个塑料袋能赚两三分钱”。三年多的时间,陈义军已经将自己的工厂做得小有规模。每月扣除人工、运输、厂房租金等开支,能有2万元以上的净利润。2007年下半年,为了谈生意方便,陈义军甚至买了一辆别克凯越轿车。按照他的说法,“以为自己能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了”。

  然而危机不期而至。禁令让他“感觉走到了发展尽头”。跟往年临近春节市场对塑料袋需求大幅增加所带来的愉快心情不同,今年的春节市场对陈义军而言更像一顿苦涩的“最后晚餐”,“工厂节后接到的订单肯定会减少,估计会辞退部分工人”。尽管陈义军能通过调整现有设备的设置生产出厚度高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但一旦本已狭窄的低端市场需求出现收缩,他赖以生存的“薄利多销”小厂产销模式将毫无出路。

  前途堪忧的中小企业

  最近几天,陈义军参加了行内的几次饭局。跟以往只能约到几个人不同,最近的饭局上,人明显多了,聊得最多的话题也是今后的打算。“别看台面上个个说得轻松,没事似的,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再照老样子做下去,工厂早晚得关门”。陈义军到现在也还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他说这几天听到机器运转发出的声音,就“感觉很烦躁”。

  陈义军面临的危机也正在逼近众多类似的中小型塑料袋企业老板。深圳市塑胶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文广告诉记者,据他们的不完全调查,仅在深圳就约有1400家塑料袋生产企业,有25000名左右的从业人员。而一位在深圳某知名塑料企业做销售主管的张先生则估计,在珠三角一带,聚集了大大小小近万家中小型塑料制品工厂,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高达数十万人,“很多工厂的业务是以低端塑料袋为主,市场狭窄、资金紧张、设备单一,一旦出现市场供求的重大变化,这些工厂很难坚持下去”。

  尽管新政的影响目前还停留在公众的口头谈论阶段,但城市郊区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还在正常运转的工厂,已经萌发出不稳定情绪。通过各种方式知道国家新政策的外来从业者已开始在私下议论各自的饭碗问题。

  广州市新市镇的一家塑料袋工厂业务员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销售人员大多只能拿很低薪水,销售提成是其最大收入来源。他现在底薪1000元,但通过销售提成,他月收入通常能达3000元以上,“大家都少用塑料袋了,我的销售业绩肯定会降低,收入自然也会变少。”最近他通过朋友的介绍,已打算跳槽到一个家具厂去做销售员,尽管底薪也不高,但在他看来,“家具市场起码是稳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