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强者总是企业吃亏的总是奶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2:32 兰州日报

  国内奶业专家详解“倒奶杀牛”、“哄抢奶源”细由

  2007年上半年,奶贱伤农导致的“倒奶杀牛”现象在各地此起彼伏;下半年,众乳品企业却高呼奶源不足,“抢奶”事件频出,奶制品纷纷涨价。缘由何在?

  日前,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2008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部分奶业经济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政府部门主管领导,对当前奶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预测中国奶业前景——理性回归后将迎来健康发展。

  “屠牛宰犊”过后奶价像股价般攀升

  2007年年中,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分析奶业形势时说,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奶牛养殖收益每头平均比2006年减少1500元。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奶业生产有可能出现类似生猪生产大幅波动的情况。”孙政才预言。

  这个预言到了下半年成了现实———原料奶及奶制品从北到南都涨声一片:

  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说,从去年8月开始,原料奶生产开始供应不足,企业出现争抢奶源,接着收购秩序大乱,从原料奶到零售价格全部上涨,激活了一些停产和半停产的小企业,加剧了乳品的产能过剩。

  继主产区十个奶联社向乳品企业要求提高价格后,长沙、上海、北京等地以及主产区原料奶价格和零售价格相继上升。去年12月,零售奶价格达到平均每斤2.69元,原料奶价格均价则达到1.25元到1.3元。

  奶牛价格也开始上涨。一头产奶量在5吨左右的奶牛的价格涨到6000元-7000元,有些地区涨到近万元,较去年初涨了1000元-2000元甚至一倍。奶源紧缺导致的企业争抢奶源情况明显,原奶掺杂使假时有发生,造成原奶质量下降。

  市场方面,北京的京客隆、天客隆等超市,三元、蒙牛、伊 利销售的纯牛奶涨幅大都在20%左右。河南郑州部分酸奶、纯牛奶价格突击上涨30%。一些乳品企业已经取消了“买二送一”等促销活动,实现了变相涨价的目的。

  “倒奶”“抢奶”深层原因是价格机制和供货关系没形成

  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在论坛上分析近期哄抢奶源现象时认为,其中的原因是进口奶粉大幅度减少,国际奶粉价格提高,全年进口减一半,2006年接近14万吨,去年近7万吨。而同期出口奶粉增加,前年出口1万吨左右,去年出口两万吨左右,一出一进给国内的奶源降了很多。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没有形成原料奶收购的价格机制,以及没有形成稳定的原料奶供应关系,收奶和卖奶之间关系脆弱。“奶源偏紧时,马上就抢奶。市场稍微平稳一些,奶源比较充足的时候,就拒收、压价。”刘成果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强者总是企业,吃亏的总是奶农。

  “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广大奶农话语权不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段应碧也这样认为。他同时还分析了目前奶业发展中的其他问题:

  ———养殖方式落后。目前全国2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比例仅占28.9%,5头以上的占76%,农户饲养管理粗放,人畜混杂,青贮饲料不足,不少地方还采取手工挤奶方式,原料质量难以保证,既不利于标准化饲养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奶牛疫病防控。

  ———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薄弱。奶牛良种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单产的贡献力达到40%。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没有形成奶牛良种核心种群。

  ———乳制品加工企业水平低,市场竞争无序。近年来乳制品加工企业数量急剧增长,全国乳制品加工企业达1600多家,年加工能力5500万吨,大大超过奶类总产量,加工能力严重过剩。

  在这次高层论坛上,由中国人民大学与瑞典利乐公司合作的“人大—利乐奶业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并发布了《对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形势的判断》研究报告。报告预计,“未来的5年—10年,中国奶业发展速度将会保持在15%-20%。”

    多方措施全力打造现代奶业

  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力度、实施后备母牛补贴、建立奶牛政策保险制度等8项重要政策措施。参加论坛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们认为,这将是今后指导奶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说,要从乳品消费需求总量日益增长、消费结构日趋多元的需求出发。同时,坚持把奶业发展放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奶牛养殖的补贴力度,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加资金项目投入,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据新华社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