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个新农民新农业观 农业问题专家张炎夏访谈(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8:26 东北网

  话题五:帮农民进入流通环节

  观点

  各级政府有义务“消灭”中介,帮助农民直接进入流通领域

  问:农产品价格涨落,几乎和农民的收益没关系,怎样才能让两者直接联动起来呢?

  张:中国的工业已经市场化了,政府当然不应该干预。但是农业就不同了,起码农业的生产没有市场化,可是,农产品的销售却早就市场化了。所以,现在遇到的问题是,让这些还在“计划生产”的农民去面对“自由竞争”的市场,他们又怎么逃脱得了被小贩和商家压榨的命运?所以,才会出现农民的茭白卖给小贩才9分,小贩卖到市场是1元的惊天差价。90%的利润在流通环节而到不了农民的口袋,农民又怎么可能富裕?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彻底改变农民永远停留在生产环节,无法进入流通领域的局面。

  以日本为例,由于他们也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农业以个体经营为主。本来也遇到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形不成规模,农产品要经过小贩的层层盘剥才能进市场。可是,农民自发组织了“农协”(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乡政府,只是没有行政权力),由“农协”出面购买各城市的市场摊位,并且组织质量监督。由于“农协”是非赢利组织,主要向农民提供服务,农民的农产品就能绕过小贩直接进入市场。而且,由“农协”出面,消费者更放心。

  现在我们强调做服务性政府,仅仅在生产、信息等方面服务还不够,政府还应为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特别是要体现在资金扶持上,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乡政府或者县政府出面去市场购买摊位,然后组织农民供货,农民的产品就能够直接进市场了。

  美国则更简单,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农民直接将粮食卖给期货市场或由超市代销,70%的商业利润就直接进入农民口袋而不是小贩的口袋。

  中国其实也不难做到这些,只是我们出国考察,眼睛总喜欢盯在人家的生产技术、生产装备上,却不知道要深入研究人家的市场机制。如果我们的沿海地区的乡政府或者县政府也能像日本的“农协”那样,西部粮食主产区的乡政府能像美国那样,为农民在城市超市购买摊位,农民的收入应该是有可能大幅度增长的。

  所以中国农业是需要政府干预的行业,尤其在农产品的销售上,需要政府出手,譬如农产品进超市门槛高,政府通过代农民垫付资金等办法(我们金廊米业打进超市就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资金垫付支持),帮助农民获得“茭白”中的那9角1分;“提子”里的25元2角;“大米”里的8元商业利润。归根结底,政府必须帮助农民把自己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分享流通利润。如果农民因此能够用5角出售“茭白”;用13元出售“提子”,用4元出售“大米”,那么农民的收入就能提高10倍、15倍、20倍!所以县、乡政府要改变向农民泛泛发号召或提供点市场信息的一般化作法,而是动真格,亲自跑市场,出垫付资金,像日本农协那样帮农民实实在在卖产品,那么,农民从流通领域获益的日子就会早些到来。

  话题六:“生产方式规模”最重要

  观点

  “专业分工、社会化大生产”是规模农业的灵魂

  问:除了政府帮助农民尽快进入流通领域之外,农业效益的提高还有何种途径?

  张:这就是我要谈到的最根本的问题,需要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的规模经营。

  农业的“规模”有不同形式,最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的规模。以前我们注重人的规模,所以有了人民公社模式,历史证明人的规模是靠不住的,是失败的。眼下我们又开始重视地的规模,不少地方通过有偿手段大量集中土地,以为土地面积大了农业就规模了,最典型的莫过于“土地流转”,效果似乎也不尽如人意。症结在哪呢?这种“地”的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多数还是“小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都自己搞:自己播种、施肥、打药、收割。自己养着一大批农民,一大批机械,与现在个体农民的生产方式没什么不同,仅仅是规模有所放大,是“放大的小农生产模式”。

  “人”和“地”都很规模,结果没一个好过现在个体的小农经济模式。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规模忽视了“生产方式规模”这个最重要的环节。

  农业与工业的最大不同是它的生产有季节性,决定了农业机械一年的使用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农民一年也干不了1个月的活。因此,只要是自己购置机械,自己干活,生产效力必然很低。

  在美国,一个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农场,只有几个人管理。播种的时候,给种子公司打个电话,种子公司就会来架飞机,给你播完后让你签单。施肥、锄草、灭虫的时候都是这样。到了收割的时候,收割公司来给你收割,收完后直接交给期货市场。然后,期货市场根据你的“签单”,扣除你欠种子、肥料、农药、除草剂的款,把剩下的款项打到你的账户。所以,整个过程几乎不涉及农民,都是专业工人在操作,最重要的是因为专业分工,成本大大降低。与我们的国营农场或者种植大户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这些农业专业公司都是面向全国,比如收割公司,收割机一年到头都在运行,与我们的农场自己养收割机,一年只用一个月相比,起码机器折旧费就少了十分之九!而且这种模式,农业生产几乎不需要占用什么资金,又怎么会没有钱赚?最重要的是,这种生产方式完全是工业化的。所以,与我们的农业相比较,这是大农业,我们的农业是小农业。就像400年前的手工业和现在的大工业,区别是明显的,区别不在生产设备而在生产和经营的方式。可以看出,美国的种地模式必然导致种植成本下降、种植质量提高、风险由参与者共担、流动资金平均分担、交易环节减少。

  所以美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看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专业分工社会化大生产”模式能够给他们提供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服务。

  我们在农业技术方面包括农业机械方面并不落后,我们的耕地面积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可是粮食产量却超过美国,说明我们的粮食种植水平并不低,我们落后在“生产方式”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规模农业”最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的规模,即:“专业分工、社会化大生产”。这才是规模农业的灵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