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调查:摩根斯坦利阳谋豪赌上海房地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0:41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王其明 杨利宏 上海报道 摩根斯坦利正在成为外资进军上海房地产的一个“标杆”。与以往寻找房地产商合资模式不同的是,近日,摩根斯坦利计划斥资10亿元,亲自“操盘”收购上海浦东一未成熟物业。
摩根斯坦利“旗下”的经济学家多年来一路“唱衰”中国房地产,但其所属房地产投资基金却从投机性的合资业务转向独资操盘,摩根斯坦利的“阳奉阴违”凸现出一个国际资本大鳄的中国攻略。 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 5月9日上午,上海细雨蒙蒙。在位于金桥张扬路和金桥路交界处,三栋公寓正在施工。在施工现场和马路之间,已平整完的场地分外开阔,这个开阔场地就是埃蒙顿国际广场项目所在地,四周为广告牌所环绕,广告牌上是效果图和显眼的招商电话。招商处的李小姐告诉记者:“项目目前正处于招商阶段,今年下半年动工,建成要在2008年。” 摩根斯坦利计划收购的正是这一广场。业界对埃蒙顿国际广场期盼很高。该广场项目占地55000平方米,地上商业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地下商业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招商处李小姐说,地下商业广场将“主要针对主力店和大超市进行招商”。 经记者查证,埃蒙顿国际广场目前的股东有三位,分别是上海达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安”)、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及加拿大新世界商业集团。其中达安是大股东。 “城投最希望项目整体转让,达安也觉得对商业地产不熟悉,感觉投资大回报周期也比较长。另外,卖给摩根斯坦利的价格不错,收益高。”知情人说:“达安之所以出让,尽管不是因为资金困难,但资金问题肯定也是原因之一。” 投资界专家分析说:“开发商缺乏资金,但是没有到很严重的程度,这时的在建项目不会有太复杂的债务,是比较适合基金收购的。否则,项目有乱七八糟债务,没有基金敢买。” 去年下半年,摩根斯坦利开始和股东方谈判。“已经和摩根斯坦利签订了初步框架协议,最后的正式转让协议还没有签。”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外界知道这件事,是摩根斯坦利故意透露出来,是给达安施加压力。实际上,双方条件还有差距,最终结果会在近三个月内决定。不过,摩根斯坦利很有诚意,应该可以完成收购。” 摩根斯坦利计划花费10亿元收购该项目100%股权,并且亲自成为开发商,将其建成为浦东的第二个商业中心,这也将是第一个由欧美基金建成的上海重要商业中心。 此时,正值国家宏观调控的当口。 2005年,和黄在浦东以45亿多元拿下竹园商贸区之后,周边住宅售价也达到每平方米1.1万元以上。外资入市明显拉动了周边住宅的价格飙升。 2006年初,摩根斯坦利发布的《中国房地产报告》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洗牌’以及开发商的资金紧缺,为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大摩的“阳谋”行动 摩根斯坦利在上海房地产市场正在“精耕细作”。巧合的是,摩根斯坦利在上海房地产市场投资步步加大时,恰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步步深入之时,也是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一直“唱衰”中国楼市之时。 2003年6月,央行121文件出台,银行开始控制对房地产商的开发贷款。 2003年7月,摩根斯坦利与上海永业企业集团合作,入股10%,投资了上海新天地附近的“锦麟天地雅苑”项目。据悉,这次“试水”的10%投资,其短期收益超过了30%。2004年初,摩根斯坦利和复地合作,投资5000万美元,参股复地黄浦区中高档项目“复地雅园”。 此时,摩根斯坦利的投资比例并不大,项目入股不超过50%。 2004年3月,谢国忠发表文章称:“中国地产市场是10年前东南亚的翻版。” 2004年4、5月,央行、国土部连续出台调控政策,再次收紧银行贷款以及严控土地市场。 这时的摩根斯坦利已经食髓知味,不满足入股,而是全资收购,投资额也是越来越大。 2004年10月,谢国忠再次发表文章《目前的投机是最后的疯狂》,并言之凿凿地说:“离‘最后算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仅仅是几个月,而不是一年。” 此时,摩根斯坦利的收购行动更加“热火朝天”。 2004年底,摩根斯坦利斥资5亿元人民币,将原来合作项目“锦麟天地雅苑”全部拿下。 2005年2月,摩根斯坦利耗资两亿美元,拿下了人民广场附近的写字楼——上海世界贸易大厦。2005年6月,又以8.46亿港元的价格拿下了上海世界广场。 “此时,摩根斯坦利旗下经济学家的观点已经不再被市场高度关注,而其一边公开‘唱空’、一边‘做多’的做法,被市场人士称为‘大摩(摩根斯坦利的简称)的阳谋’。” 近日,摩根斯坦利全球房地产业务负责人索尼·卡尔斯(Sony Kalsi)在东京公开表示,摩根斯坦利今年将在中国追加30亿美元投资,总投资达45亿美元。 今年4月,摩根斯坦利成立上海分部不久,就收购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公园附近的景观楼盘、陆家嘴中央公寓中的一整栋楼。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就此评论说:“从2004年开始到今年,谢国忠前后有三种观点,即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中国贸易出口下降、美国加息这三种原因都会导致中国房价泡沫破裂。事实并不是如此。” 对此,摩根斯坦利辩解称谢国忠所说的“楼市”,指的是住宅市场,而摩根斯坦利收购的大多是商用物业,两者并不矛盾。“但其‘所属’经济学家言论明显误导了市场。”一消费者说。 基金退出机制已成熟 据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陈立民计算,去年摩根斯坦利收购的世界贸易大厦,每平方米均价在3000美元左右,而现在已经涨到每平方米近4000美元;去年收购之前,人民币兑美元为8.27∶1,现在已经上升到8.05∶1。这一年之间,摩根斯坦利收购的收益已经超过30%。陈立民说:“很多机构坚持认为,人民币在此基础上,还将升值20%。” 事实上,基金的撤出机制已经开始成熟,这也加速了摩根斯坦利等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基强联行董事总经理陈基强认为,在撤出机制之中,基金获得的收益更高,也是最重要的。 一般而言,外资撤出机制,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基金之间互相转让,比如从发展基金转给收租型基金。第二,打包成为房地产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在海外上市。陈基强认为,目前这些基金主要目的是希望打包成为REITs,海外上市。 陈立民说:“外资的撤出机制日趋成熟。去年初,香港放宽法例,自2005年6月开始,允许REITs进行离岸投资。尤其是去年越秀基金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年12月,以广州几大商用地产项目为主要资产的越秀在香港上市,集资19.7亿港元,当日股价上涨14%。 陈立民指出,在海外上市的一个很大障碍是国内法律限制,资产向境外转移成本很高,为此,越秀早就分步合法转移出去。香港为了越秀上市而修改了法律,当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都希望越秀能在本地上市。 陈基强分析说,基金期望的是可以在中国市场发行REITs,并实现货币自由流通。但他认为这还很遥远。 不过,去年11月7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公开表示:用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方式设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房地产直接融资的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解决房屋租赁市场投资来源的重要融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