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系手机中国市场全线溃退之际,空调领域也传来了同样的消息。近日,国家权威调查公司中怡康公布了中国所有空调品牌2005年度的销售报告,在按照销售额排名的前30位空调畅销型号中,日系品牌全体出局,这意味着日系空调品牌在中国市场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
过去几年,像松下、日立、三菱这些在日本响当当的牌子,由于掌握空调领域的核
心技术,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特别是在上海等一些大型城市,已经跻身销售强势品牌之列。然而,这样的情况从2003年开始有了改变。据中怡康2003、2004、2005连续三年的年度调查数据分析,日系空调品牌在迅速崛起的中国空调企业面前几乎集体“失语”,不但被远远抛在身后,而且无论从销售量还是销售额上都已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为什么曾经在全球市场叱咤风云的日系空调在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呢?综合分析后不难看出,其在中国溃败的根本原因不外乎四个方面。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中日之间的差距已愈来愈小,以前关键的技术基本上都是掌握在日本品牌手里,中国本土空调企业连引进的机会都没有。随着关键技术突破口的打开和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仅掌握空调的核心技术,同时已经具备了改进和创新的能力。以健康技术为例,目前空调市场中的双向换新风技术、光波技术、氧吧技术等健康技术都是中国品牌所拥有的,甚至有些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对而言,日系品牌的技术反而固步不前,在中国市场对健康空调不断增长的需求面前,日系品牌陷入尴尬局面,这是造成日系品牌市场大幅“缩水”的因素之一。
在产品品质方面,日系空调不但被中国空调赶上,而且已有超越之势。以前掌握主要核心技术的日本品牌,生产的产品虽然价格高的出奇,但在中国市场却是质量可靠的代名词。然而随着中国空调企业产品研发实力的增强,日本品牌垄断先进技术并制造质优产品的优势被逐一瓦解。现在日本厂家所能掌握的技术中国空调企业都已经掌握,并且有不少技术先进于日本,生产的任何空调产品国内企业也都能生产,并且性价比远高于日系品牌。还是以空调的健康节能功能为例,据统计,现在这些先进的产品功能在中国大品牌空调企业的努力下市场普及率已远远高于日本市场。
规模化经济效益一直是日资空调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梦想,但可惜到现在也没有实现,规模化的缺失直接导致日资品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利润下滑严重,直至眼下出现的全线亏损。目前对大部分日资空调品牌来说,在中国工厂一年的产品总产量也就维持在50万套左右,而目前国内一线空调厂家动辄年产量就达上千万套,无论内销还是出口都居高不下,巨大的规模化经济效益令日系品牌望尘莫及。此外,不止是在国内市场中国品牌对日资品牌造成挤压,就是在全球市场,中国的空调产品也对日资品牌造成了致命性的冲击,规模化经济效益已成为日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致命的创伤。
服务一直是日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软肋”。由于在中国本土化进展缓慢,其售后服务质量也明显比不上国内大品牌,某些国内空调企业良好完善的售后服务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消费者的潜意识中。应该说,现在的服务已不再是作为产品销售后的一种辅助或补偿性工作,而是逐渐把它规模化、完善成一种产品。日系品牌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大都无法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日本企业目前经营乏力的病根还在战略上,日本企业一谈发展就是改善质量、降低成本,实际上这只是效率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没有出路,真正的竞争必须有方向的差异,也就是说要为自己在生产率曲线的不同部位上寻找位置,这样的竞争才会有差异,企业才会有胜利。
因此,日系空调品牌没能积极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中国市场是其在中国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这不但使其丧失了原有的一些优势,而且把其在中国市场的劣势进一步拉大,如此一来,日系空调在中国衰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