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楷最后用中原的代理业绩告诉大家:“冬天并不可怕,冬天过后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春天。”在1997年市场达到顶峰的时候,中原的营业额是19亿港币,低潮的时候在七八亿元左右,市场回暖后的2004年营业额达到18亿元,2005年预计会达到24亿元,预计下一个高峰期营业额会比1997年高出两三倍。
楼市时评
行业的冬天 大佬的春天?
8月1日,万科发布2005年中报,称“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75.6%,净利润7.95亿元,增长152.6%”。虽然遭遇宏观调控,这只国内房企的领头羊仍然取得良好的业绩增长,令业界对新政给企业和市场造成的实际冲击的看法出现了微妙变化。
但据记者了解,万科内部似乎仍对未来持谨慎态度。中报发布之前,万科董事总经理郁亮马不停蹄巡视各地约20家分公司,所到之处,均强调“大家做好过冬准备”;万科上下也得到指示,必须细读华为集团掌门人任正非的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这与6月初万科牵头组织中城联盟数十位老总分析行业形势,得出“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结论相吻合。
业内也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某家颇为知名的北方大型房企,因备受新政冲击,开发及销售受阻,仅在其旗下一个业务最为集中的城市,就欠下近30亿元的债务!而近期因资金告急传出大幅裁员减薪计划的公司,不止一家。对他们而言,也许冬天真的来了。
公认的一线地产商尚且如此窘迫,更多二三流房企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一两个月后,商业银行真的如传闻中的那样向房企大举“逼债”,而这些房企又没法像大佬们一样迅速找到外援,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相当有限——任由银行强制收回或拍卖项目,可能就血本无归了;而放下身段,部分或全部削价出让,引入有实力的买家或股权投资者,或许可以渡过难关,至少也能套现脱身。
反过来说,除了财雄势大的外资地产资本取得迅速入侵的突破口外,少数融资渠道较丰富、手中握有足够现金流而且对各地优质项目资源需求迫切的本土顶尖地产大佬,在一片“冬天来了”的警告声中,也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今年3月份万科以18.6亿元一举吃下浙江主要地产商南都集团大量股权,一夜之间将对方长三角超过200万平方米(以可建筑面积算)项目储备收入囊中的经典案例,无疑已成为这少数大佬们的标杆。
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显示,一家总部设在南方的知名房企正在秘密筹划北京市场的一次大规模同业收购行动,结果最快会在9月底到10月初之间公布。
“我想今年年底前一切都会水落石出”,一位与上述大佬级房企均有密切来往但不愿具名的资深地产顾问人士意味深长地预测说,“经过这一轮重新整合,行业的分化应该初露端倪,地产界大企业的格局会发生新的显著变化”。(相关报道见A30版)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