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 > 正文
 

濮洪九浓度剖析煤炭未来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20:19 新浪财经

  5月24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濮洪九在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深层剖析了中国煤炭取得的成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用五大战略措施确保未来中国煤炭的发展。

  建国50多年来,煤炭工业为新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2/3以上的一次能源,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虽然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快速增长
,但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煤炭开发、利用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我国经济、廉价的能源。预计在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24亿吨左右。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缓慢下降,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濮洪九指出,由于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贫乏,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增加,因此大力发展煤炭转化替代石油工程,降低石油对外进口依存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煤炭液化技术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神华集团500万吨直接液化项目已经动工兴建。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煤炭液化替代石油,将成为未来我国煤炭洁净利用的重要发展途径。

  虽然中国煤炭取得了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行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运行形势不断好转、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职工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等诸多成绩,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一是煤炭安全供应保障能力低,产能与需求矛盾加剧。

  建国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增长率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但近几年煤炭消费迅猛增加,递增速度都在2亿吨以上。虽然煤炭消耗强度大,但却利用效率低,2003年我国GDP仅占世界的5%左右,却消耗了全世界30%以上的煤炭,长此下去煤炭供给是不可持续的。同时,煤炭安全供应能力低,长期稳定供应受到威胁。全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仅占2004年煤炭产量的61.35%;其中,有4亿吨的生产能力需要进行安全系统改造补套,1.5亿吨的能力安全状况不达标;还有2亿吨能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关闭。

  二是受运输瓶颈制约,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国跨省区煤炭调运量约占煤炭消耗总量的1/3,煤炭运输占铁路货运能力的45%以上。近两年,铁路请车满足率仅在35%左右。晋东南煤炭外运能力十分紧张,特别是增加铁路直达华东、中南地区的煤炭运力比较困难。2020年以前,我国煤炭产量仍呈增长态势,煤炭产量将进一步向晋、陕、蒙地区集中。加强煤炭运输能力建设,缓解煤炭运输“瓶颈”压力,是保障我国能源有效供应的重要环节。

  三是资源管理滞后,精查储量不足。

  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滞后。据测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缺口1250亿吨,详查储量缺口2100亿吨,普查储量缺口6600亿吨,需要投资400亿元以上。资源管理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供应紧张局面加剧。

  四是矿区生态环境制约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主要煤炭产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受生态环境制约。

  五是行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全国煤矿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煤矿安全欠账500多亿元,主要技术装备陈旧,与发达国家相比性能指标落后10~15年左右。近年来,煤矿瓦斯、水害等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针对上述问题,濮洪九着重提出了五大战略措施,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

  一是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近几年,全国涌现出了一批以神华集团为代表的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如中煤集团、兖矿集团等;还有一批区域性煤炭企业集团,如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宁煤集团、龙煤集团等。煤炭企业大型化、集团化发展优势正在显现。

  培育和组建一批实力强大、优势明显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是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高效、安全、环保、现代化煤矿,发挥技术、人才、投融资优势,推动煤炭产业升级、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是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实现煤炭资源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高效安全开采。

  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组织了大型煤炭基地规划,为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强化资源管理,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制定和实施大型煤炭基地规划,优化资源勘探和开发布局,规范资源市场和矿业权管理,加快大型煤矿项目建设,促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发展。以煤为主,形成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多元产业格局,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基础上,形成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

  三是加强矿井建设和改造,确保煤炭供需平衡。

  必须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出发,立足当前,通过改造一批老矿井、新建一批现代化矿井,以资源或资金为纽带,对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与重组。稳定老矿区生产规模、扩大新矿区开发规模,提高小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对煤炭资源丰富、赋存条件和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加大新井建设力度,提高煤炭供应能力。新井建设必须坚持集约、高效、安全、环保、现代化的标准。

  联合、重组小煤矿,提高单井规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煤矿数量。引导小煤矿联合改造,合理集中煤矿资源,统一规划开发,提高资源回收率,加强环境保护。支持大型煤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联合改造小煤矿,制定和实施小煤矿联合改造规划,全面提升小煤矿的整体素质。

  四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创建和谐矿区。

  从源头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煤矿新井建设必须考虑与煤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按照上下游一体化思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煤矸石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充分开发利用煤层气、矿井水资源。新井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减少或避免对水资源、耕地和地表的影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洁净煤技术,实行优惠政策,推广水煤浆、煤炭液化、煤炭地下气化、煤层气、工业型煤等煤炭加工转化和利用技术。实现废物资源化、生产无害化,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新型矿区。

  五是实施科技兴煤和人才强煤战略,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跨跃式发展。重点对煤炭资源开发、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煤矿安全、煤炭洁净利用与环境保护、煤矿信息化和管理科学等五大领域的共用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加大以防治安全事故、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为目标的安全技术改造,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搞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人才汇集机制。调整政策,多种形式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工作,提高科技人员比重。改革煤矿职工招聘办法,变招工为招生,提高技术工人整体素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能源战略高层论坛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