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I门槛降低 能否激活低迷的国内会展认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3日 09:50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杨玲香,刘大可 编辑:闫荣伟 去年年底在泰国曼谷闭幕的UFI(全球展览业协会简称)第71届年会上,新的入会章程得到大会的一致通过。其中新增的内容包括:有资格获得UFI认证的成员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原有的国际展会,扩大到展览场地、会展协会和相关组织;此外,展会服务商也可以成为协会的准会员。
成员范围的扩大,其实就意味着UFI门槛的降低。业界人士预计,不久将在国内掀起一股UFI认证的热潮。但也有观点认为,国际认证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加速了国内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延缓了国内会展业自身的整合,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我国本土的会展认证体系也需要尽快成长。 国内展会纷纷入“外籍” 据第71届UFI年会统计,中国加入UFI的成员已超过德国,成为目前国际上加入该组织成员最多的国家。国内展会纷纷申请国际认证,一方面是中国会展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UFI入会门槛降低的因素。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部长赵会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内地得到UFI认证的展览会数量已超过20个,而且还呈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我国展览会水平达到国际标准的越来越多,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展览业整体水平的上升,这本身是件可喜的事情。 然而与展览业国际认证的“火”势正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会展认证却一直没有“开张”。记者从中国认可认证委员会了解到,统一的标准是一个行业形成认证的首要前提。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即使一些认证公司已有相关业务,也多是为国内展会接受国际认证做咨询工作。由于没有成型的认证市场,更难有对认证工作的监管,所以国内的会展认证工作是散乱的、不规范的。 刚刚当选为UFI亚太区主席的陈若薇也认为,UFI中国成员之所以不断增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证组织,从而导致国内展会纷纷外出寻求认可。 另一方面,近年UFI认证的门槛确实也在不断地降低。这不仅表现在通过其认证的成员范围在扩大,还表现在其认证程序的简单化和监管力度的降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分会主办的纺织机械展和服装服饰博览会,在两年前就都已通过了UFI认证,并成为UFI成员,其展览部部长张涛对此深有体会:“以前的各种资料审查很严格,各方面的要求也很多,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据悉,UFI每年都会对通过其认证的成员有一到两次的审查,但发展至今,这种审查已由内部专员的实地审查变为了由展会组织者提交相关资料进行备案。 “加入UFI只是找到了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充分利用UFI这个平台,通过其网站以及培训班等方式获取信息,实事求是地提高自己。如果认为加入UFI就是找到了一个保障,这是绝对错误的。”陈若薇一再向记者强调,国内会展企业要正确对待国际组织的作用。 国际认证有“水土不服”现象 事实上,国际认证只是一国展会走向世界的一个方面,它并不能代替国内认证,也不可能完成本土会展认证所起的作用。而符合中国会展业具体实情的本土认证,则有可能从本土的角度对展会等级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估和评价,这正是本土会展认证的优势之一。 这种本土化的优势,显然是国际认证所缺乏的。“UFI认证在展览会举办的次数、展出面积、海外参展商和观众的数量等方面设定了一些标准,这些标准基本得到了展览业界的认可。但这些标准不能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各种特殊情况”。赵会田认为,UFI的标准未必能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些展览会所在行业太小,很难达到2万平方米展出面积的标准,但这并不妨碍它可以成为高品质的一流展览会;另外,20%的国外参展商和4%的国外观众,这对于欧洲许多国土不大的国家很容易达到,可是对于中国、美国等大国,恐怕就不那么容易达到。 除此之外,面对近年来数量越来越可观的来华展,如何对国外会展公司在中国的展会进行评估?恐怕也是目前的国际认证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国内需要有自己的权威认证,这也是一个产业安全的问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宏伟如是表示。 然而,国内本土的会展认证到现在一直没有产生并发展起来。赵会田认为,由于国内缺少会展认证组织,会展业的兼并重组在资产评估、兼并法规、各方权限等方面没有大家认可的标准可供参照,这在一定程度上便造成了近来频频出现的展馆拍卖流产、展会合并混乱等现状。从这个角度讲,国内的会展认证组织应该尽快成长起来,否则每一次合并或整合只能从零开始,进行重复性的“市场调查”以表明展会价值,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也缺乏科学性。 展会数据审计更适合中国?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会展认证多是建立在客观标准的基础之上的,是由数据审计得出来的,这是会展评估工作的前提。 然而,国内通过统计得出来的会展数据却难有足够的可信度。“虽然近年来我国展会对参展观众的统计工作比较重视了,但还是很不规范。参展观众并非越多越好,而且相关的数字审计没有专业部门负责,数字统计没有商业化,这些都造成了我们的统计结果不可信。”陈若薇如是表示。 在没有客观标准的前提下,做到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就很困难,这种现实也为本土会展认证的产生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进而影响到在目前已是大势所趋的展会整合、展馆买卖等会展业的发展常态。 一位会展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其实在会展业较为成熟的德国,其会展认证工作在初期也是非常不完善的。作为会展认证的第一步,展览会数据的审计工作在其推出的初期也经历过困难。据悉,当时德国的展览公司对此也了解不多,仅有不到10个展览会自愿接受审计。 而现在,这项工作已得到了德国会展业界的广泛认可。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下属的FKM公司还为增加展览会的透明度实施了展览会数据自愿审计工作,据悉运行效果良好。特别是近十年,加入展览会数据审计的组展者和被审计展览会的数量增长都十分可观。FKM公司的2003年度报告显示,由FKM审计的展览会数量达到293个。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在德国之外举办的展览会主动提出审计要求,包括中国香港以及德国公司在中国内地举办的展览会都曾提出请FKM进行审计。 “就中国的国情而言,除了UFI的认证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入多种对展览会进行判断的方法。例如德国FKM实施的展览会数据的审计就是其中之一”。赵会田向记者介绍:FKM审计的核心内容就是请第三方中介审计机构按照有关标准对展览会有关数据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准确无误,从而使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展览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据他透露,中国贸促会目前正在研究上述审计模式在中国实施的可能性。 无独有偶,记者同时也了解到,挂靠于商务部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已获国务院审批,不久将成立。而此研究会将在展会评估、认证、统计等方面开展一些尝试性的工作,其中会展认证是重点工作之一。 也有业界人士对国内会展认证的这种起步表现出一定的担扰。这位研究者表示,中国的展览会在运作方式和财务标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确定统一的审计标准?如何将这一标准顺畅地推行开来?如何考量推行的效果?在目前看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