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先锋现象,而特区则是改革开放中的先锋事物。特区之特,不在于享受了特殊政策,和这些地方最终的发展成就如何,而在于没有这个钻头,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历史空间中的掘进就不会达到今天的深度和广度。实际上,特区本身并不意味着幸运和成功。 [详细][评论]>>查看全部财经视点
  
  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先锋现象,而特区则是改革开放中的先锋事物。特区之特,不在于享受了特殊政策,和这些地方最终的发展成就如何,而在于没有这个钻头,整个改革开放在历史空间中的掘进就不会达到今天的深度和广度。
  实际上,特区本身并不意味着幸运和成功。在谈论特区时,人们最经常想到和提到的是成功的深圳,然而事实是还有很多令人记忆并不深刻的特区。特区担当的改革开放钻头的使命,有幸运也有风险,难免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在洞穿历史岩层的进程中,不是每个钻头都能愈砺愈新。>>详细
  深圳最开始为人称道的,是它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先后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分别为三个特区题词。
  随着改革深化,经济建设的方法之争也开始露头。从全国各省市区和各大部委涌来深圳办“窗口企业”的资金、人员,一方面推动了深圳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为了以最快速度赚钱,“淘金者”把注意力放在了搞房地产和短线贸易上。>>详细
  一个从边陲渔村起步的新城市,为何能培育出优秀企业、企业家群体?一般最容易想到两个理由:1、特区的优惠政策;2、临近香港的地理优势。但我感觉,这两点解释力不足。
  说到深圳新兴企业,无法不提中集集团、招商银行和平安集团这三家“蛇口系”企业。我找出它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同点,大家看看是否能解释“深圳现象”? >>详细
    
  不重大楼重制造业的深圳经验,使深圳避免了其他一些特区或沿海开放省市的楼市泡沫,也为继踵的上海提供了参考。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退下来的邓小平每年都在上海过春节。1991年春节,邓小平就对前来汇报浦东开发情况的上海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说:“浦东开发晚了,是件坏事,但也是好事。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可以搞得好一点,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可以高一点。”
  什么是高起点?是不是楼盖高几层就算高起点?1997年从海南洋浦管理局局长转任上海市经委副主任的江上舟告诉本刊记者,邓小平对浦东、对上海的期许肯定不只是几栋高楼大厦。>>详细
  
  以合理的汇率水平,来推动出口,就是深圳开头,推广到全国的一项重大政策。1985年,深圳成立外汇调剂中心,将虚高的汇率降到合乎市场规律的合理水平,使“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起来。深圳的这项改革后来得到了中央的首肯,198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下文确认合法,一直沿用到1995年。>>详细   第三个得到全国性推广的举措是成立规划委员会。李灏认为,一个城市的市长必须把城市规划权抓在手里,城市经济总量渐渐大起来,必须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发展布局作出更详细的规划。“我当市长不愿兼职,但规划委员会主任我是当仁不让。”后来,城市建设必须有规划,成为一种惯例,并最终被国家立法所确认。>>详细
  我们确实能从平安保险、中集、招商银行这几家创建于蛇口的企业身上捕捉到几点类似的特点与气质。比如多年来坚守主业、不做投机取巧事、在政策资源与市场意识之间游走。
  这是一些表象,还不能被称作是“基因”。进一步,我们可以将这些表象溯源到它自一成立便建立起的股份制架构、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崇学习。然而令人进一步产生追问的是,这样的企业何以能诞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曾被人问及“蛇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回答:“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 >>详细 (相关:失踪的蛇口:25年前民意测验推选管委会班子
    
  “治理北海泡沫,要掉几颗脑袋!”1994年,朱基总理以他的个性化语言,为北海20世纪90年代初的土地开发热画上句号。因为遭遇那场史上最严肃的宏观调控,身处西南一隅的广西北海暴得大名。这个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最不显眼的一个,引来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和资本,指点出一个“北海奇迹”,或叫“北海泡沫”。
  16年,足以让人的思想焕然一新,北海那一场喧嚣,到底是只留下一个“泡沫经济的博物馆”,还是首开风气,从土地市场入手,拉开了中国要素市场改革的序幕?当年“北海泡沫”的主要策划人王飞欣对北海特区的成败有一番评判。>>详细
  
  王飞欣认为,北海是中国经济周期性的一个牺牲品。“改革存在起落周期,深圳也有过三起两落,海南也有两个周期。85年、90年两次调控,深圳挺过来,幸运地走到了第三起,它就发展起来了。”按照王飞欣的说法,1993年,北海正在签约的大型工业项目有好几个,已经在申请立项的也有好几个项目。如果北海有时间补足产业基础这一课,加上如此好的宜居条件,完全可能把泡沫变成现实。>>详细   如果没有政治家的远见与推动,基因再独特,也不过镜花水月。把基因这个生物学名词用到商业上,想表达密码、异禀之类的意思。看到20年间蛇口出身的几个企业长成这么大,资产成千上万亿,想象它们身体里应该有这种东西。国际化,专业化,能创新。这些东西在温州有没有?在塞北有没有?好像也有。好像按照我们对“基因”的用法,就不大配套。>>详细
    
  当年特区建设的领导者们都承认,随着改革深化,特区的优势日益消失。江上舟通过集成电路生产线在北京、深圳、珠海、成都的零散分布看到,随着税收、产业布局审批等优惠措施的取消,特区与其他城市开发区相比,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淡化。“特区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才能选准发展方向。” >>详细
  “治理北海泡沫,要掉几颗脑袋!”1994年,朱基总理以他的个性化语言,为北海20世纪90年代初的土地开发热画上句号。因为遭遇那场史上最严肃的宏观调控,身处西南一隅的广西北海暴得大名。这个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最不显眼的一个,引来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和资本,指点出一个“北海奇迹”,或者叫“北海泡沫”。 >>详细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钟源  电话:010-62675799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