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中消协正在悄然“变身”——这个在中国牵涉人数最多的协会组织,不仅吃上了“皇粮”,而且还酝酿着一场职责上重大的改变:将从直接帮助消费者维权的“事后维权”转向“事前预警”。中消协将从繁琐的组织维权工作中超脱出来,转而从事更具宏观层面的“消费风险预警”方面的指导性工作。在“3·15认证”被叫停之后,中消协正试图再次找回它的公信力。然而,中消协的“变身”同样遭到质疑。“中消协,将是谁的消协?”——这一严肃的命题,摆在了人们面前。[全文]
中国消费者协会
 性 质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宗 旨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宗旨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经 费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经费由政府资助和社会赞助。
 法定职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其指导下的各级协会履行以下七项职能:
1.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2.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3.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4.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5.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
6.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
7.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资料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
新浪财经调查
 1,您认为中消协是否应通过吃“皇粮”解决其运营费用?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2,您认为中消协吃上“皇粮”后是否会影响其公益性质和职能发挥?


不会
不好说

网友热评
新浪网友 IP:218.63.211.*
人人都要编制.个个都混日子.全国人民都喝风吧!
新浪网友 IP:218.12.16.*
象消协这类以个人为会员或服务对象的社团, 应采取政府资助的方式,而不是所谓的吃“皇粮”;上海的模式 比现在多数地方相对好点,消协与主管部门脱钩,成为真正的消费者代表,才是关键
新浪网友 IP:60.184.38.*
没有独立性了。。要看脸色行事了。
新浪网友 IP:220.197.175.*
让中消协吃空气去吗!?我们的一些无所作为,可有可无的官僚机构都可以吃“ 皇 粮”,为什么中消协吃“皇粮”就不行呢?
相关专题

  欧典事件风波


国家财政750万收编中消协 变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记者获悉,从2007财政年度开始,中消协全年所有的运营费用将全部从中央财政拨付的750万元资金中支取——当中国内地众多的协会组织尚在因“社会筹资”而倍感艰难与困惑的时候,中消协却已吃上了“皇粮”。迄今为止,能够享受这一“待遇”的,在中国内地只有中消协一家。[全文]
因祸得福 中消协不再为社会筹资折腰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消协能够吃上“皇粮”,还是从“欧典地板事件”中“因祸得福”的。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没有那次事件以及随后“3·15标志”的寿终正寝,想吃“皇粮”恐怕还要等上一阵子。欧典事件后,国家工商总局主要领导专门要求中消协对此事进行汇报。在汇报中,中消协的“社会筹资”问题及道德风险被摆上“桌面”,而这也恰是中消协“因祸得福”的开始。[全文]
中消协变身事业单位背景:公信力被质疑
 
   据了解,中消协在试图保持它的公信力。在它办的杂志《中国消费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就取消了广告,至今还是不刊登广告,只刊登跟产品和消费者有关的信息。没有了广告之后,《中国消费者》在2002年的时候发行量仍达到60万份。但其盈利部分还是很难支持它开展庞大的产品试验。[全文]
中消协负责人称享受财政拨款与欧典事件无关
 
   对于全额拨款一事,中消协有关负责人昨晚没有否认,但当即表示获财政全额拨款与欧典事件没有关联。至于吃“皇粮”后其性质、任务是否有改变,是否还受理消费者投诉,这位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全文]
透视:中消协从事后维权转向事前预警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正酝酿着一场职责上重大的改变。这个在中国牵涉人数最多的协会组织,正在试图从直接帮助消费者维权的“事后维权”转向“事前预警”。这意味着中消协将从烦琐的组织维权工作中超脱出来,转而从事更具宏观层面的“消费风险预警”方面的指导性工作——尽管迄今为止,中消协还从未对外宣布不再处理“事后维权”,但现实中的中消协正在逐步向这一“目标”靠近。然而,这次“靠近”究竟意味着什么,现在还未可知。[全文]
 
中消协发展史:一部消费者维权史
 
  尽管未来的中消协很可能将疏远“事后维权”,但是,自从其诞生之日起,为消费者组织维权就一直是其最深刻的“身份”烙印,尽管“成败皆半”。中消协组织的最早案例,几乎可以追述到1986年。那一年,大量消费者向中消协投诉进口汤姆逊彩电质量问题,中消协随即调查,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引起了领导同志的重视,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而自此以后,中消协的发展史亦与此类维权活动密不可分。
中消协23年欣慰与无奈:一出生就面临众多尴尬
 
    1981年6月,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社理事会在曼谷召开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会议——“保护消费者问题磋商会”,并郑重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消费者组织派代表参加。然而,在接到会议邀请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消费者组织”,只好派了国家商检总局的一位处长,以中国商检总公司代表的名义前往参加。对此,与会的国际人士表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是一支最庞大的消费者队伍,国际消费者运动和组织没有他们参加,是不完善和没有代表性的。[全文]
戴冬晖:吃皇粮的中消协还能有多少底气
 
    向政府部门靠拢,的确是中消协解决“权力不足、费用不足”的捷径,比通过一次次帮助消费者维权积淀权威来得方便得多。但成为了“二政府”的中消协,还是那个超然、公正的民间组织吗?我表示怀疑。[全文]
周迪:财政拨款与消协功能并不冲突
 
      人们之所以担心中消协性质发生转变,主要在于,如果中消协“吃皇粮”,就可能使其功能受到削弱。但是,如前所述,财政拨款与中消协性质的转变并无直接关系,而且,国家财政拨款来保障消协的基本需求与其独立性被削弱之间也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恰恰相反,财政拨款更容易使消协的功能得以发挥。[全文]
舒圣祥:十三亿消费者为何养不活中消协
 
  中消协为何放着十三亿的消费者不去依靠,却偏要去依赖政府的资助呢?不过区区750万而已,对于十三亿消费者而言,打个或许并不恰当的比喻,实在是不比施舍一个乞丐更加困难。关键是中消协有没有这样的自信去争取消费者的支持。[全文]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