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在10年前,摩托罗拉还一直是引领尖端技术和卓越典范的代表,享有着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无古人地每隔10年便开创一个工业,有的10年还开创两个。但当这些工业兴盛起来,进入寡头竞争的成熟阶段之后,它却遭遇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挫败。 [全文] [评论] [最新报道] >>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Byebye,MOTO~
  10年前摩托罗拉还是引领尖端技术和卓越典范的代表,享有着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无古人地每隔10年便开创一个工业,有的10年还开创两个。但当这些工业兴盛起来,进入寡头竞争的成熟阶段之后,它却遭遇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挫败。
    最近10年,它已经退出了自己所开创的半导体、汽车电子——这些业务在它的手上陷入困境,它一旦撒手往往又起死回生。而最新的迹象显示,摩托罗拉还在今年3月宣布拆分它的手机业务。这家美国“国宝级”公司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全文]
摩托罗拉公司简介

    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于1928年, 曾经是全球通讯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对讲机、寻呼机、铱星系统等多项重大发明。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摩托罗拉厄运缠身

    Gartn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共售出11.5亿部手机,比2006年的9.909亿部增长16%。全球手机销量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中市场的旺盛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更多消费者更换了功能丰富的新型手机,发达市场的手机销量也有一定增长。>> 详细

没落分析

■ 面向消费者零售市场业绩欠佳
■ 2007年新推出机型较少
■ 技术与用户需求存在短板
■ 研发部门未来定位失误

摩托罗拉一拆二

     美国东部时间3月26日7:34(北京时间3月26日19:34),摩托罗拉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一项分拆计划。按照这一计划,摩托罗拉将分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设备业务,另一家则主要开展宽带和移动通信解决方案业务。 >> 详细

高瑞彬:希望摩托罗拉复兴从中国开始

    尽管在摩托罗拉中国20周岁的时候收获的不总是好消息。不过,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高瑞彬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零售消费市场,他相信任何在这个市场上成功的经验,都将带动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走出困境。 >> 详细

小调查
1、您是否看好摩托罗拉的分拆?
看好
不看好
不好说

2、您预期摩托罗拉能否中兴?

不能
不好说

 摩托罗拉的没落
摩托罗拉失落手机市场银牌地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短短几年间,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从利润发动机变为公司的包袱,而不得不面临被拆分的境地。自其V3系列手机推出以来,摩托罗拉再没有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因此,摩托罗拉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都出现下降。
     自2007年初以来,总部位于伊力诺伊州Schaumburg的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持续大幅流失,在全球市场的位置已降至诺基亚、三星和LG电子之后。 [全文]
摩托罗拉第一季销售重跌
  摩托罗拉公司(MOT)宣布,第一财季的亏损超过上年同期,这主要与手机销量不及预期和裁员招致的开支有关。该公司预计,第二财季的状况将不及华尔街的普遍预期。
     2008年前三个月,摩托罗拉的亏损增至1.94亿美元,合每股9美分,超过上年同期亏损1.81亿美元,合每股8美分的水平。全季销售额下降21%,由一年前的94.3亿美元降至74.5亿美元。 [全文]
摩托罗拉被迫分拆自救
   美国东部时间3月26日7:34(北京时间3月26日19:34)消息,摩托罗拉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一项分拆计划。按照这一计划,摩托罗拉将分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设备业务,另一家则主要开展宽带和移动通信解决方案业务。
     按照这一计划,摩托罗拉分拆后的两家公司将以免税的形式分配给现有股东,具体情况取决于进一步的财务、税费和法律分析,最终结果是股东持有的摩托罗拉股份转换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的股份。 [全文]
 摩托罗拉的失误
摩托罗拉自毁品牌形象
  赛迪顾问发布的《2007~2008年中国手机品牌竞争力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受此拖累摩托罗拉手机的品牌忠诚度排名屡屡在几大国外手机品牌中垫底。摩托罗拉原本想通过提高市场份额再寻求保持利润率的意愿被彻底打破,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双双下滑,目前,摩托罗拉产品的利润率只有11.2%,而诺基亚为16.8%。 [全文]
摩托罗拉研发与市场脱节
  摩托罗拉内部产品规划战略上的不统一、不稳定,还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购成本一直降不下来,摩托罗拉每一个型号都有一个全新的平台,平台之间大多不通用,这就带来生产、采购、规划上的难度。对于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商而言,同时运营好系统设备和手机终端两块业务,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文]
失去中国
  大决战之后,诺基亚的市场份额连续5个季度增长,到2007年底已达38.9%。“没有中国,就没有诺基亚的今天。”原诺基亚CEO奥利拉公开承认,中国是诺基亚“最重要”的市场。
    然而摩托罗拉总部随着高尔文家族被排挤,越来越不重视中国市场,中国区每次裁员裁掉的都是市场推广人员。 [全文]
CEO落错子:摩托罗拉得份额,失利润
  狂热的市场份额诉求下,摩托罗拉发动一场“决战”——通过不断降价重返市场份额的老大位置。中国是这场大战主战场之一,很多人都记忆犹新:摩托罗拉手机成为了价格“跳水冠军”,最为经典的V3定价由2004年的超过6000元,降到2006年的1200元左右。而在欧美市场,它更由500美元降到不足50美元。 [全文]
 摩托罗拉刮骨疗毒
摩托罗拉全球大规模裁员
  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 Inc.)(MOT)的裁员行动仍在继续。这家总部设在伊利诺依州Syilinuoychaumburg的公司面临着无线手持设备部门销售额持续下滑的问题。在周四盘后,该公司宣布计划裁减2,600名员工,相当于员工总数的4%。截至2007年底,该公司员工总数66,000人。
    毕竟,裁员也是需要成本的,麻烦在于,管理层为自己赢得了暂时的喘息机会的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让从裁员中获得的好处全部付之东流的危险,他们甚至还可能会看到,公司销售持续下滑的手持设备部门最终将被剥离。 [全文]
摩托罗拉将关闭新加坡手机厂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4月3日宣布,作为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将关闭在新加坡的手机制造厂。
    摩托罗拉公司发言人称,公司将以渐进方式把在新加坡的手机制造业务转移到其他地区,借此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全文]
摩托罗拉剥离业绩不佳业务
  摩托罗拉它先后开创了汽车电子、晶体管彩电、集群通信、半导体、移动通信、手机等多个产业,并长时间在各个领域中找不到对手。   
    但当这些工业兴盛起来,进入寡头竞争的成熟阶段之后,它却遭遇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挫败。1974年,它退出电视机行业,1998—2008年,它又一口气在10年间退出了自己所开创的半导体、汽车电子——这些业务在它的手上陷入困境,它一旦撒手往往又起死回生。 [全文]
 摩托罗拉酝酿复兴
10%的市场份额是奋斗底线
  在经历苦涩的滑坡后,摩托罗拉这家老牌手机大鳄正酝酿绝地反击,中国市场策略率先变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摩托罗拉在中国的产品策略追随于全球战略,自从‘明’手机后,中国特色的产品就基本上进入了断档期。
    显然,摩托罗拉已经意识到,在中国市场,抹杀中国特色无疑是过去两年受挫的原因之一。业界一致认为,摩托罗拉另外一个问题是产品线非常单薄,2007年只有13款新品。任伟光表示,今后的产品策略将改变一个产品走天下的模式,转向“分散多样的产品线+明星产品”。 [全文]
摩托罗拉改组管理层 盼望走出困境
   据海外媒体报道称,计划“一分为二”、试图改变手机业务亏损状态的摩托罗拉当地时间本周四表示,摩托罗拉公司目前已物色到了一系列高管人选,并表示希望未来借助这些高管影响力带动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走出困境。
   摩托罗拉公司在一份电子邮件中称,Rob Shaddock将被摩托罗拉任命为消费产品部门主管,而Bruce Brda将被任命为摩托罗拉全球销售和业务运营主管。
   摩托罗拉改组管理层旨在加快摩托罗拉移动产品的研发进程和增加客户对产品的亲和力,以更好的应对来自竞争对手诺基亚、三星电子的强劲挑战。 [全文]
新政——本土化战略是关键
   诺基亚之所以坐稳手机市场老大的位置,就是做好本土化,开发出适合各地用户的手机,满足全球各地不同市场的需求,而这也是决定摩托罗拉成败的关键。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摩托罗拉品牌留在手机业务,和中国某一家手机公司合作或合并也许是摩托罗拉手机振兴的最佳选择,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只要占据了中国和美洲市场,摩托罗拉手机也就有了重新振兴的希望,仅凭摩托罗拉手机自己的力量要想恢复往日的辉煌难上加难。
    拆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如何使独立的手机公司切实做出与摩托罗拉旗下的手机部门不同的工作,这仍然存有诸多疑惑…… [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小匀     联系方式:010-62675284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 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