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在搞垄断吗 UPS兵临城下EMS负重突围

2001年05月08日 17:15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本报实习记者郑悦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中国邮政仿佛陷入了众多媒体的集体炮轰。引燃这场口诛笔伐是两个新闻事件:

  第一件事是:从去年冬天到今年3月,国家邮政局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组织了打 击非法信件寄递业务的行动,取缔了10多家快递公司。对此,一些媒体感到气愤,认为这是中国邮政意欲垄断速递市场的表现。

  第二件事是:4月3日,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中国速递”号首航北京。不少媒体以此为由头,再次把剑锋指出中国邮政,指出:FedEx、UPS、DHL、TNT这些国际速递业巨头正在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进军中国市场,而中国邮政的EMS在速递市场所占的份额有持续下跌的趋势,因此,EMS正面临生死考验。在有关专家的眼中,这一次中国邮政、EMS真的是有些冤枉了,因为不少针对它们的指责是出于对相关政策的误解。

  邮政垄断?从何谈起中国邮政在搞垄断吗?

  国家邮政局有关人士一再反驳:“我们从没搞过“垄断”,国家授与我们的是邮政‘专营权’”。要搞清“垄断”与“专营”之间的区别,就要先引入一个概念:普遍服务。在联合国[微博]人权公约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各国政府要保证公民享有通信普遍服务的权利。所谓“通信的普遍服务”,说白了就是两点:第一,老百姓要能寄得起信;第二,服务的质量要让老百姓满意。比如,寄一封平信是0.8元,而寄出这封信的实际成本可能是1.5元,邮政部门实际上就是亏损的。那么,邮政部门能不能把价格抬高?不行!能不能不承诺一周送达,而是凑够批量再送,以节约成本?不行!这就是中国邮政的“专营”权。由于邮政“专营”的普遍服务是亏损的,各国政府都会设法给邮政适当的补贴。以前我国的做法是把邮政和电信捆绑在一起,以电信收入补贴邮政亏损,但是后来发现,这种作法不利于电信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实现电信的普遍服务。现在的作法是,给邮政部门一些特殊政策,在邮政部门内部实现交叉补贴。比如除银行外的其他单位是不能办理银行业务的,但是邮政可以开办储蓄业务;速递业务也应该是能赚钱的,所以邮政也要做这个业务,用赚的填补普遍服务的专损。由此可见,速递业务并不是普遍服务,也不属于邮政部门“专营”的范围。所以在我国,负责发放速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是国家经贸委,而不是国家邮政局。而且早在10年前,中国的速递市场就已经是开放的了,像TNT(天地快运)、DHL(敦豪)、UPS(联合包裹)、FedEx(联邦快递)这些“洋速递”在中国都已经落户多年了,这个行业并不存在中国邮政的“垄断”。前面所提到的,国家邮政局出面处罚一些快递公司,实际上不是因为这些公司触犯了邮政的“垄断利益”,而是因为这些公司冒用了EMS的名义去从事速递业务,侵犯了EMS的品牌。当年万国邮联以各国的公共邮政资源为基础,组建速递网络,打出的商业品牌就是EMS,这个品牌不容侵犯,就像是随便攒的一台电脑,不能贴上IBM[微博]的商标一样。

  洋快速可以“撇奶油”,EMS不可以

  UPS、FedEx、TNT、DHL加上邮政的EMS,它们是目前中国快递市场的“春秋五霸”吗?未必。严格的说,EMS与前四者的竞争并不平等。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大学的一位学生,家在贵州山区农村。快毕业的时候他考了GRE和托福。他嘱咐他的同学:“我要回家探亲,如果美国有信来,我授权你们打开,如果我被录取了,请你们把复印件寄给我,因为我的家里没有电话,只能通过这种方法联系”。问题恰恰就出这里。这个学生刚回家不久,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就来了,要求他在一个多月后到美国报道,一旦愈期,奖学金就将作废,也就是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得办好户照和签证。由于情况紧急,他的同学想到了速递。但是,几家国外速递公司都对份快件说了“对不起”,因为他们从来都不往贵州送信。最后这份邮件还是通过邮政的EMS寄了出去的。由此可见,这些“洋快递”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典型的“撇奶油”策略,即捡最赚钱的部分做,不赚钱的不做。不论是UPS、FedEx还是TNT、DHL,他们每天都会派上几批人马到国贸中心这样的外企聚集地上门揽收,抬走的一箱箱快件中,大多是去美国、欧洲、日本、上海、广州。那么,既然速递不是普遍服务,“洋速递”们可以“撇奶油”,EMS可不可以也这么做呢?一位老邮政的回答语重心长,他说:“EMS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国邮政是个品牌,又代表政府,老百姓不懂什么是‘普遍服务’,什么不是‘普遍服务’,他们只知道,把信交给你,你不负责寄是不可以的”。就这样,市场开放导致外国公司进来“撇奶油”,留给EMS的尽是去边远地区的活儿,EMS也就赚不到多少钱,也就没有钱像“洋速递”那样去搞什么跟踪查询系统,服务水平上不去,客户就少。在这种不良的循环中,EMS显得孤立无援。

  不捆绑即是给自己松绑

  说中国邮政的EMS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这也许言过其实了,但是EMS确实正走到一个岔路口上。从1999年起,国家每年给邮政的财政补贴将逐年减少:80亿、50亿、30亿、10亿,到2003年中国邮政要“彻底断奶”。政府的考虑是:既然政策上允许邮政开办储蓄业务,邮政还在做快速业务,那么邮政应该通过内部的交叉补贴,弥平由普遍服务带来的亏损。有此重任在肩,EMS必须尽快提高造血机能。据了解,针对EMS目前在速递市场上所处的不利局面,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检讨两个方案。首先是要建立一个“普遍服务基金”,实现速递市场真正的公平与对等。举例来说,EMS承担了普遍服务,那么“洋速递”如果要在中国经营,也得承担普遍服务。如果出现“拒投”现象,就要被罚款,这笔罚金被注入“普遍服务基金”,补贴给那些承担了普遍服务的企业;而如果外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前,事先声明不承担普遍服务,那么就要对其征收“普遍服务补偿费”。其次是要求邮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邮政企业曾被说成是:一贯的落后,传统的保守。就像目前普遍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捆绑在一起的状况,与当年邮政和电信绑在一起时一模一样,结果只能是互相扯后腿。据北京邮电大学[微博]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吕廷杰博士介绍,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作法是把速递业务从邮政业务中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由邮政部门控股。荷兰邮政、俄罗斯邮政都是这么做的。新成立的公司背后没有亏损的无底洞,人们也愿意向它们投资。而且据说这种公司上市后,其股票市值涨得比移动电话股还高。中国邮政为什么不能尝试这样去做呢?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邮政还显得比较踟蹰。吕廷杰博士认为,对于中国邮政来说,可以预见的最为长远的前景是形成一个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在这个领域里,中国邮政可能不输于世界级的物流公司。因为中国邮政最熟悉中国的国情,熟悉中国的市场状况。但是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力,邮电部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最缺的还是观念。前不久,邮政部门准备花2000万人民币做一个认证中心,以便以后开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当时一个老邮政跑上台就说,这件事可不能这么做啊,2000万我们要买多少邮票啊!实际上,有的国际风险投资公司早就表示过,只要EMS能从中国邮政中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电子商务的公司,他们愿意投资,2000万美金都可以。“完全没必要用自己的钱吗!”吕廷杰认为,未来物流市场完全是可以细分的。那些国际物流业巨子会更倾向于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B2B,在这方面他们已经有了很多的客记户关系;而就具体投递到任何一个地点B2C,那是非中国邮政莫属的。中国邮政有6700多个邮电局、所,这些局所曾经是中国邮政最大的一块成本。但是它们恰恰就在老百姓的身边。商速的商务流必将带动高速的物流,中国邮政拥有的这张网的覆盖广度超过了任何一家“洋速递”。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里皮回击首尔刁难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