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0

新闻

  • 行情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致癌是无中生有 有关部门谈酱油风波来龙去脉

2001年04月01日 15:05  羊城晚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 “酱油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昨天,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于2001国际(广东)食品博览会之际召开发布会,详细介绍“风波”的来龙去脉。

  据省食品协会调味品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水华介绍,我国新颁发的酱油新标准,是从1997年开始酝酿制定,到2000年9月正式出台,而欧盟抽检发现部分中国酱油“三氯丙醇”含量超标是在1999年11月,两者没必然联系。

  新的国家标准主要明确了“酿制酱油”与“配制酱油”两大类别。酿制酱油是以大豆(4521, -21.00, -0.46%)小麦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它对生产工艺、卫生条件要求较高,而且生产周期长(一般需要三个月),占用场地大。而配制酱油则是以酿制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它的技术含量较低,生产周期短(只需几天),占用场地小。

  新标准有利于规范市场,但由于广式酱油口味多样,比如草菇酱油、鲜虾酱油等,是用一定原料的提取液与大豆一起进行微生物发酵,并未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但新标准只是简单地将酱油分为酿制与配制两种,没有对广式酱油的特殊情况作出规定,因而造成“身份不明”的尴尬境地,也使一些竞争对手有了攻击炒作的藉口。对此,省食品行业协会已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希望尽快改进。

  张水华强调,酿制与配制只是工艺不同,并无孰优孰劣,只要是经过质监部门检验后投放市场的酱油都是安全的。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研究院的李国基高工也指出,新的国家标准规定每千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的“三氯丙醇”不得超过1毫克,而广东不少知名企业的酱油“三氯丙醇”含量都大大低于此标准。目前欧盟内部对进口酱油的检验也无统一标准,英国要求“三氯丙醇”含量少于0.1毫克,而瑞士仅要求少于10毫克。

  李国基说,虽然美、日等指认“三氯丙醇”可能致癌,但迄今未见具体的实验分析报道。(韦为黎德轶)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策划-恒大3点胜首尔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