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国保险市场聚焦 > 正文
 
《细则》核心强调国民待遇 外资保险筹演战国拼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 07:5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陈天翔

  继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04年1号)及刚刚颁布不久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年3号)之后,同样是以保监会主席令的形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下称《细则》)一经出台,立即引起了各家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上网实用手册

  在谈到该《细则》的出台意义时,首都经贸大学金融保险系博士生导师庹国柱教授说,“《细则》的核心是再一次强调了外资公司的国民待遇问题,这是中国兑现入世承诺的最好体现。”

  关于中国保险业的开放,有这样一份时间表:加入世贸后,外资非寿险公司可以以合资、分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在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中拥有最多51%的股份,两年内可以向中外客户提供全部非寿险业务服务;两年后,就可以建立独资的分支机构。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入世后可以对中外客户提供个人寿险业务服务,并与本地保险公司合资成立寿险公司,可以立刻实现占有合资公司50%股份的比例。3年内则可以从事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业务。

  可以预料,随着2005年的临近,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并且是最后一个市场里,即将演绎出轰轰烈烈的战国拼图。

  “圈地运动”

  此次对外资保险公司和内资保险公司同样实行最低注册资本的条款,从而降低了对资本要求,无疑是监管层出于“少花钱,多办事”的良好初衷,同时,从分支机构的设立上来看,外资保险公司所需要的条件与中资保险公司完全一致

  尽管《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和《细则》在同一天被签署,也将在同一天实行,但对外宣布的时间并非同一天。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人们在脑海里形成这样的一种印象,那就是监管层的确是想赶在还有半年就要完全放开市场之前,想做更多的事情。

  庹国柱教授认为,此次颁布的《细则》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规定了:“合资保险公司、独资保险公司以最低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设立的,在其住所地以外的每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次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申请设立分公司时,合资保险公司、独资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达到前款规定的增资后额度的,可以不再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合资保险公司、独资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人民币5亿元,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设立分公司不需要增加注册资本。”这就表明,监管层已经开始根据入世协议,在放宽了对资本金要求的同时,也放宽对外资保险公司在地域上的限制。

  一年前,太平洋安泰率先完成了从2亿到5亿元注册资本增资,其他几家获得牌照的外资保险公司也开始实施自己的增资计划,一些新公司也跟着将自己的起点定得更高,大有一步到位之势。当时有分析称,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为了避免股东未来在增资时的犹豫和繁琐,另一方面,也同那些公司计划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全国扩张的市场战略有一定关系。不过,即使是这样,增资现象也并非普遍,更多的新公司仍然选择了2亿元人民币的起点。

  分析人士认为,在外方看来,过早地注入过多资金,不利于发挥资金最大的运作效用,也不利于保持资本的保值增值,这对一些作为上市公司的外资保险公司来说,所要面对的股东和董事会的压力是难以回避的。同时对中方股东来说,并不是所有股东现金流都十分充足,“尽快收回投资,进而盈利”是不少参与组建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方股东普遍的想法,因此,在短期看不到很好回报的前提下,对于继续增资兴趣也不大。

  庹国柱教授说,此次对外资保险公司和内资保险公司同样实行最低注册资本的条款,从而降低了对资本要求,无疑是监管层出于“少花钱,多办事”的良好初衷。同时,从分支机构的设立上来看,外资保险公司所需要的条件与中资保险公司完全一致,对于逐步渐进并一向注重资本回报的外资公司来说,资本金要求的降低无疑是更符合它们口味的。

  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底,已有38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共设立了65个营业机构。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今年年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表示,将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按照承诺的时间进度和开放范围,逐步取消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地域限制。

  2004年,外资保险公司“开店”或“开分店”的新闻就不绝于耳:中意人寿北京分公司开业,太平洋安泰进军广州,中英人寿递交了开设北京分公司的申请,金盛保险北京、佛山分公司的申请也已经递交到了保监会,中宏保险北京分公司在上周高调开业,另有消息称,法国最大的农业险保险公司安盟保险在中国的总部———成都分公司也要于今年7月初正式开业……庹国柱教授认为,种种迹象显示,随着中国完全放开对外资保险公司地域限制的时间越来越近,外资保险公司展开了“圈地”大赛,急欲构建全国性网络布局。

  外资保险公司的“圈地”运动,并非只是一厢情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一份保险市场调查资料所显示的情况,也许能说明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期望值比较高,74.1%的人认为外资保险公司的服务好,82%的人认为外资保险公司的人员素质高,77.9%人认为外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好,71.7%的人认为其理赔好,70.1%的人认为其信誉好,57.2%的人认为其产品购买方便。因此,有分析认为,正是基于一方愿意进来开拓市场,一方表示有购买兴趣,中国保险市场才会形成外资保险公司蜂拥而至的局面。

  上海作为中国保险业最早对外开放的试点城市,经过十多年的“提前入世”的探索,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市场。同样在上海活跃着一群来自港、澳、台等地区有着先进管理经验的“掌门人”:友邦、中宏、太平洋安泰、金盛人寿等公司的掌门人尽管长着同样的“黄皮肤”,但却被认为是“外来和尚”。公司业绩在这些“外来和尚”的手中,经过几年的发展,的确都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们同样明白,对于合资寿险公司来说,要想仅通过一个城市来实现盈利,可能需要超过比原先预期更长的时间,固守一地所带来的竞争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筛选合作者

  无论合作对象是谁,外资保险公司都表现出了难得的同一爱好,那就是不再愿意找中资的保险公司合作,这无不反映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开始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找国内保险公司合作,到找根本没有保险经验的,却有着雄厚资金背景的大型企业合作,反映出了外资公司想在经营思想上,使自己的战略得到更好的执行和贯彻,从而使得自己在合资公司里有更多的话语权

  事实上,对于那些在产品开发技术领先和资金力量雄厚的跨国保险公司来说,在中国成立像友邦那样的独资公司,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按照目前的规定,对于外资财产险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已没有障碍;但是寿险公司的外资独资,则是有关法规自始至终未有提及之内容。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大幅度引进外资而设立的合资机构在经历20多年合资的“混血”之痛后,外方如今纷纷选择控股及独资,跨国公司机构进驻中国是不想重蹈覆辙的。那些外资保险公司也非常明白这一点,但受政策限制,合资仍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必经路径。但在合资伙伴的选择上,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

  一般认为,拿到牌照的外资进驻中国市场,最快的路径应该是与国内现有的保险企业合作,可以立即借用其人员、网络,即可开展业务,但目前并非如此。

  从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和中化公司合资组建第一家合资保险公司———中宏保险开始,法国安盛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合资组建的金盛保险、海尔集团和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海尔纽约人寿、上海广电集团和日本生命保险组建的广电日生人寿,以及近日在上海诞生的由台湾国泰人寿和东方航空组建新的保险公司,同时也成为了两岸首家合资寿险公司。

  无论合作对象是谁,外资保险公司都表现出了难得的同一爱好,那就是不再愿意找中资的保险公司合作。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分析认为,这无不反映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开始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找国内保险公司合作,到找根本没有保险经验的,却有着雄厚资金背景的大型企业合作,反映出了外资公司想在经营思想上,使自己的战略得到更好的执行和贯彻,从而使得自己在合资公司里有更多的话语权。

  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总裁威廉.托比塔曾说过,“我们需要的合作伙伴要对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本土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并不一定要懂保险业,因为我们非常了解保险行业,希望合作伙伴能带来其他领域的专长。”

  庹国柱教授认为,一般的国内企业有这样的一种担心,就是如果将来允许外资控股后,外资可能会不断地提出按照股本比例增加资本,而自己很可能因缺乏大量后续资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跟着对方的脚步增资,外资就会借口中方不能同比例增资而要求增加在企业中的股份,这样一来,合资的企业最终会被对方通过不断增资的手段而控股。

  郝演苏教授也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虽然与国内保险公司合作是最佳途径,但国内成气候的保险公司数量太少,良莠不齐,而且要价不低。因此,选择业外企业,除了价格较合算外,还有原因就是国内大的保险公司在人事和业务管理方面的体制与外资有着较大的差距,恰恰会因为对方对保险业的陌生,给了外资在管理上的很大空间,等于有了话语权,处在比较主动的位置。

  郝演苏补充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际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大体格局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那些有实力的外资保险公司,该来的都已经来了”。从这些合资的例子来看,对那些“外来者”来说,他们选择中资伙伴的标准无非就是讲究“门当户对”:和自己有着相类似的管理经营理念;要有长期投资的准备;财务方面健全;一般来说,外资保险都不愿意只在一个城市发展,因此,他们往往要选择那些有着全国性产品销售网络的公司或集团合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快速理性的扩张将是今年及未来几年外资保险谋求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核心。如果说中国加入WTO前三年,还是外资保险公司的发轫阶段,那么,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全国性格局的形成,中外保险公司的正面交锋将不可避免,外资保险对中资公司的威胁已经暴露无遗

  当人们注意到最近监管层不断批准新的合资保险公司成立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数字———“8”。其含义为,最新发放的一张中资保险牌照也已是八年前的事情了。

  1996年,当时负责保险监管职责的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新华、泰康、天安、华安四家保险公司,此后,除了2000年10月四家专为合资而设的“壳公司”———民生、生命、东方、恒安,保监会就未批准过一家新的中资保险公司。即使是于2001年底内地复业的太平人寿与太平保险,也是以合资保险公司的身份出现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快速理性的扩张将是今年及未来几年外资保险谋求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核心。如果说中国加入WTO前三年,还是外资保险公司的发轫阶段,那么,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全国性格局的形成,中外保险公司的正面交锋将不可避免,外资保险对中资公司的威胁已经暴露无遗。

  有专家分析说,尽管眼下中资保险公司的势头渐猛,但中资保险公司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因此,短期内中资保险的主体地位仍难撼动。从整个市场来看,目前,外资所占市场份额仍然很小,中资所占的份额仍是绝大多数,即使外资加快发展步伐,将市场所占比重提高,但由于监管层仍然掌握着“发牌权”,因为,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市场的整体格局。

  “对于今后不断有外资保险进入中国保险市场,我个人的判断是短期内中外资保险公司还不会形成竞争,因为双方的规模、进入时间都相差太悬殊,反而更有可能是中资保险公司之间、外资保险公司之间的产品、服务竞争。”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副教授粟芳博士如是说。

  记者在市场上,也经常听到这样的类似观点。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外资跟中资竞争时可能并不把中资放在眼里,但外资之间的竞争对外资公司的不利影响就不容忽视。因为,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彼此相当,基本都是属于世界级企业,保险经营经验都十分丰富。这些保险公司之间由于长期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对竞争对手的实力、经营策略和竞争手法都是比较熟悉的。那么这样的对手在中国这个新兴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制约着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一个是本土化,另一个是人才。

  粟芳认为,本土化是保证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外资保险公司也不例外,从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来看,这些公司的母公司大都有着极为强大的资金背景和相当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在国外十分畅销的产品,是否能在国内市场上同样畅销,就要看该产品是否已经符合了当地市场,也就是国内市场的需要。如果不能处理好本地化问题,那么这些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在谈到人才问题时,粟芳说,中国国内保险人才的匮乏直接制约着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每当有新公司成立时,为了扩充自己的人才储备,往往选择直接去一些老的保险公司直接“挖人”,包括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在内,也是采取了这一方式。综合上面的两个因素,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以上,而有的却是摸不着方向。

  但是,专家同时提醒,即使这样,中资保险公司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开发水平和改进服务态度,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在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中是没有优势可言的。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无缘2004法网8强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