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暂不参加农信社改革试点 改革方案偃旗息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31日 08:0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伍雪华 广州报道 酝酿了近1年、构想为3种模式、拥有1571个独立法人机构、近6万名员工的广东省农信社改革方案近日偃旗息鼓。 7月23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信用合作管理办公室综合业务部获知了这一消 退出试点 本报记者日前获悉,《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目前已经下发到几十家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根据该《通知》精神,今年下半年,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将在东、中、西部共选择3-5个省(区、市)进行。按照引导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试点单位将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自愿申报,银监会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审定参与农信社改革省份的名单。 “广东省可能无意参加今年的试点,广东农信社改革试点可能会退出,目前谈改革方案已没有实际意义。”起草广东农信社改革方案负责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信用合作管理办综合部经理杨代平如是说,“原来是说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和广东有望成为首批试点省份,但现在广东可能会退出试点。” 广东为什么退出农信社改革试点?一个说法是广东尚不具备试点条件,故暂不参加。记者就此向省计委求证时,该委总值班室的张先生答复是“不知道”。 而广州市政府新闻信息处的陈先生则答说“不清楚具体情况”,因为“政府只是宏观指导,具体操作还是金融部门,得问他们”。 杨代平说,“这事早有预兆”。杨所称的“预兆”,是指在“《广东省十五发展规划》里没有关于金融业的规划”。 据杨代平介绍,2000年国务院确定农信社改革试点城市时,广州市就有意参与,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广州市中途退出,结果国务院将试点放到了江苏和浙江。而此次“已经是第二次报请”。 “不参加”的两大原因 据参与制定广州市信用联社最新发展规划的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蒋海博士分析,影响改革中途刹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不良资产处置问题。 据央行调查的数据,我国农信社的历史呆坏账为5000亿元,农信社的不良资产率多数在50%以上。 而广东省的情况是: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都在20%以上,农信社比这两者“要高得多”。蒋海说,即使是一些发展较好的市级联社,不良资产比例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问题的焦点是:改革后这一部分历史负债由谁来负责?7月初公布的银监会《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是剥离到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还是由资产管理公司向农信社发行金融债券?或者维持原状,让其自生自灭?” 而此前实行的小额农户贷款与利率市场化试点等措施,对呆坏账冲销的效果“显然并不足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而不解决这一问题,农信社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蒋海认为。 二是产权制度问题。 蒋海认为,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样面临较大难度,“例证之一是,目前在浙江鄞州试点的农村合作银行在股权安排上显得十分地怪诞,投资10万元入股的民营企业,与以1000元入股的农民社员‘平起平坐’,即所谓‘一人一票’合作制。” “股份制有利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合作制有利于服务三农,很明显,合作银行希望取得两全其美的效果。”蒋海说,合作制和股份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资本组织形式,“尝试将两种原则融合在一起,在我国改革的历史上有过两次,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蒋认为,2000年进行的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组建省联社为标志的江苏模式,2001年在信用社基础上改组成立的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等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以及近期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组的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试点等模式,“都不是很成功”。 组织统一县级法人成立省级信用联社,或者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同样面临要加强金融监管的问题。“商业银行要面临如何合理安排控股权问题,另两种形式则要防止社员大会及理、监事会空化的问题。统一法人后,如何遏止‘有关系就贷,没关系免谈’的现象,仍然有待金融监管考证。”蒋海说。 原有改革构想 早在两个月前,坊间就盛传银监会就有关农村商业银行、农村股份合作银行、省级联社暂行管理规定意见稿已出台,广州市联社、顺德、南海联社已向央行提交申请成立商业银行报告。 一时间,与长三角情况颇为相似的珠三角地区农信社改革将如何走向充满着悬念,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 当时记者曾向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信用合作管理办公室求证,证实只有广州市联社在争取成立商业银行试点。但市联社负责人拒绝透露有关情况。 而参与该联社最新发展规划制定的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蒋海博士向记者透露,广州市联社“的确已提交报告”,并且“试点应该能在今年之内批下来”。 据蒋海博士介绍,央行确定,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所在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万元以上;二、农村信用社有效资产大于负债,资产总额在10亿以上;三、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5000万,股东必须用货币资金入股;四、不良贷款比例25%以下,其中“两呆”贷款比例在10%以下,资本充足率8%以上。 “广州市信用联社都符合这方面的条件。”蒋海博士肯定地说,而顺德与南海则“目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前央行关于“今年将在全国选择7、8个城市为试点”的消息中称,“试点主要对象是一些直辖市,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和一些发达地区”。 当时的设想之一是成立省级联社,采取由下而上参股的形式成立一个省级联社,即由乡一级农信社参股县一级联社,由县一级联社参股市一级,再由市一级参股省联社。 杨代平说,采取由下而上参股形式的优点是“能够增强基层信用社抗风险的能力,方便实现全国或全省通存通兑”。但具体由哪几家市(县)联社参股,记者一直未能获见名单。 对于其他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农信社以及农村地区农信社的未来走向,“仍然会按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法人这种模式来改造”,但从当时情况的来看,农信社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改革只能是循序渐进的,今年内不会有很大变化”,并且“也不排除有些农信社重新并入农业银行的可能”。 设想中的广东省农信社改革,“基本上还是按照央行所定的基调:即成立农村股份合作银行、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成立省级联社这种基本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我们比较倾向省级联社模式,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多,方案也做得比较翔实。” 对改革前景如何,杨代平认为只能“保持谨慎的乐观”。 杨代平对此话题很谨慎,原因有二:担心由来已久的“合作制”会成为旨在明晰农信社产权制度的改革难题,在改革方案中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担心农信社在脱离农业银行前后所形成的巨大不良债务以及今后仍要承担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政策支农服务所形成的不良债务难以盘活。 而因为这些原因,广东省的农信社改革一直“停留在纸上的方案中,没有实质性的动作”,改革试点也无意争取。 广东农信社蜕变 虽然广东省无意申请农信社试点,但农信社改革肯定不会就此终止。因为在一些工业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信社的支农功能正在退化,如果仍然保持支农服务和承担政策性金融服务,农信社无疑将走入死胡同。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末,广东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为4662亿元,本币存款余额为2840亿元,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12.4%;本币贷款余额1998.5亿元,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13.1%。 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在这些贷款余额中,支农贷款在部分城市里出现了缩减的现象。以下例证不容忽视: 2002年,广州市农信联社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这两项分别为39亿元和142.9亿元,分别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23%和4.51%,与200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5.5亿元和6.2亿元;深圳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分别为28亿和25亿,分别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19%和2%,其中农业组织贷款比2001年减少了3.3亿元;顺德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分别为33.43亿元和130.74亿元,分别占各项贷款总额的1.62%和6.33%,与2001年相比分别减少了9.11亿元和1.2亿元。 与支农贷款所占比例下降趋势相对应,农信社金融产品却在日益丰富和不断创新。 到2002年末,全省农信社住房按揭贷款达117亿元,贴现贷款达26.2亿元,各项投资总计高达230.8亿元之巨,而代收代付的业务总量更高达499.2亿元,银证、银税业务累计发生额111.7亿元,银行卡发卡量285.4万张。 在一些地区更是出现了农信社巨无霸。 至2002年末,广州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85.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6.62亿元,下辖780个网点,资产总额达770亿元,资金实力居广州市金融机构前列;顺德市农信社存款规模超过300亿元,贷款规模超过200亿元,在顺德金融同行中也居首位,市场占有率高达40%以上;东莞市农信社的存贷款规模也位居当地首位,营业网点占全市的50%。 今年以来,广州市农信社存款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已成功突破500亿元。截至6月底,广州市农信社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50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81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 据广州市农信联社理事长、主任黄子励称,今年是广州市农信社的“营销年”,广州市农信社的十五发展规划是力争到2007年将不良贷款率降到15%以下,如果仍然坚持“支农”原则,该社将“无法生存下去”,例如天河区,原来是农村,目前已是广州市的新城市中心,该社社员虽然还保留着农民户口,但土地几乎全被征用,“没有农民种地了”,因此农信社也就无法谈及以农户及种养业为主的支农贷款,“农信社支农贷款功能基本消失”,农信社已名不符实,需要一个全新的金融机构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信用社转制为商业银行已是现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