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是国内规模最大工程保险项目之一 供图/photocome
国际保险市场价格坚挺 国内保险公司价格战难以为继
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重点工程的启动,以及国家在能源、钢铁、铁路、交通、核工业等领域投入的加大,重点工程保险越来越成为国内各家财产险公司争夺的焦点。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国内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是36898亿元。按一般测算,建筑工程投资占总额的55%。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
丁小燕曾预计,如果目前建设项目的投保率达到50%,工程项目的保险金额将至少增加1万亿元以上。然而,尽管投保金额不断攀升,但保费收入却增长缓慢。究其原因,一些财险公司为了争夺大项目标而竞相压低费率是问题的关键。价格因素,严重制约着国内工程保险的发展。不过,眼下国内和国际保险市场的严峻形势,却有可能从外部破解长期困扰大项目保险的价格怪圈。
国内大项目保险价格背离国际市场标准
在日前举行的国家重点工程保险研讨会上,一家国际再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告诉记者,国内大项目的费率与国际市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多数项目的费率水平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1/2甚至1/3。
事实上,保险公司在大型项目中恶性压价,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目前,在国内工程项目保险运作中同时存在多种方式,既有直接承保方式,也有通过中介机构办理保险的方式,在一些项目中还采用了保险招标的方式。特别是这几年一些项目中引入招投标方式,本应是国内工程建设界在工程保险管理和运作方面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恶性压价变得公开化。人民保险公司财产保险部总经理谭启俭表示,采用这种方式的项目,在费率水平方面出现了与国际保险市场的较大偏差,让人始料不及。
业内人士认为,大型项目、尤其是国家重点工程的投资金额巨大,少则十几亿,多则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一旦拿下这样的项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迅速扩大自己的保费规模;另外,承保重点工程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也是财产险公司紧盯这块市场的重要原因。虽然国内财产险的格局仍然是人保、太平洋和平安这“老三样”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市场上新增加了一些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这些公司急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知名度。争取重点工程的保单显然是一条捷径。不过,与大公司相比,新公司无论在品牌或服务方面几乎都没有优势,也就只有靠价格这个砝码了。据说,在竞争国内某大城市的交通设施项目的保险时,一家大公司经过认真细致的测算把最低的费率确定在0.2%,而另一家保险公司却直接报出了0.1%的价格。这家大公司在风险评估之后,最终放弃了上述合同。
国内低费率影响工程保险在国际分保
中国大型工程项目的低费率标准,甚至已经影响到这类项目在国际市场的分保。谭启俭称,“9 11”事件以后,国际保险市场上各类工程保险的费率水平提高了一倍甚至几倍。而同一时间,国内工程保险市场的费率水平却继续下滑,两者的差距也是以倍数计的。这一情况的出现,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后果。
其最直接的影响在于:由于价格的严重背离,在投资金额巨大的项目,尤其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国内市场的承保费率得不到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有效支持;换言之,国内保险公司以现有价格无法在国际保险市场进行分保,国内保险企业被迫扩大自留额或放弃承保。这不仅影响了国内工程保险市场的发育,同时,保险企业经营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有可能造成在具体事故发生后,工程建设单位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偿。
达信保险与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力行表示,“9.11”事件后,国际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批保险公司退出市场后,对大型特殊风险和巨灾风险的承保出现了短缺,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还有能力承保巨型风险项目。随之而来的是,财产险费率大幅上扬。然而,国内保险市场的价格却逆势而降。
有保险公司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大型项目的费率水平几乎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点。以这样的费率水平到国际上分保,显然会碰壁,因为眼下几乎没有国际保险人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保险公司在20%的法定分保之后,就只好将大部分风险自留。如果项目不出险还好,一旦出险,那么公司就要自行承担责任范围内的赔付。这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保险公司来说,很可能无法承担,公司甚至会出现经营危机。同时受到损失的还有项目业主,因为在此情况下,他们的财产损失难以得到及时赔付。 车险改革可能给工程险带来正面影响
显然,国内大型工程项目保险的价格怪圈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工程项目保险费用的列支问题。由于相关法律没有明确工程保险重要地位,一些项目业主从控制成本的角度考虑,希望尽量压低保险费用,一些不合常规的超低价格自然就有了市场。谭启俭建议,应在工程概预算中明确增加保险费支出项目,保险费用比例应根据必须的投保险种确定最低基本比例,并可根据投保险种的多少合理增加。实际保险费支出的多少要考虑兼顾项目投资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双方的公平,力争达到建设项目成本的合理使用与保险公司经营的相对稳定。
除了相关法规的完善,眼下国内、国际市场的客观现实似乎更有可能给工程险的价格问题带来实质性的触动。随着各层面风险意识的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安全保障势必受到更大的重视,对于项目保险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过去公路保险一直是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但是一段时间后,一些小保险公司发现,即使得到了保险合同,但是公路工程的出险率和赔付率相当高,保险公司不仅没有赚头还要赔钱,使得这些公司不得不放弃这个领域。目前,还愿意承保公路险基本也就是人保等几家大公司,公路险的费率也已经基本回升到合理的水平。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也不可能长期违背国际市场的费率标准,自行其是。
曾力行认为,国内即将开始的全国范围的车险费率改革同样有可能给工程险带来正面影响。车险一直被视为国内保险业惟一遗留的计划经济产物。去年在广东省实施的车险费率放开试点,给国内的财产险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费率放开之后,各家公司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战略。车险费率市场化在全国铺开后,降价同样不可避免。目前,车险在多数保险公司都占有60%以上的份额。车险降价意味着公司的盈利将有很大的降低。因此,保险公司从自身的经营考虑,不可能在工程项目险的竞标中再一味压价,从而导致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重点工程项目保险逐步与国际接轨
尽管尚有很多亟待改进之处,但在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的项目中已经出现了好的趋势。考虑到国内保险公司的现有实力,一些超大型项目一般采用共保的形式。也就是说,一个大型项目,确定一家首席保险人、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在国内保险公司承保人确定后,具体由首席保险人进行项目的海外分保。例如,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张单项工程保单——三峡工程左岸14台电站机组设备安装保险即是这种情况。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财务部主任杨亚介绍,为了防范风险、确保这个项目得到合理的保险安排,他们聘请了国际保险顾问,最终确定了以人保为首席保险人、太保和平安参与的共保方案,三家公司承保比例分别为50%、30%和20%。由于价格合理,该工程顺利完成国际分保,国际知名的再保险公司安裕再保险成为这个项目的首席再保人。
在国家重点工程研讨会上,国家开发银行的总经济师姬巧玲表示,稳健的信贷风险管理政策是开发银行经营成功的关键。作为国内的政策性银行之一,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重点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建设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到2001年底,开行贷款余额超过7500亿元,资产超过9100亿元。目前,国家开发银行70%以上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电力、交通(公路和铁路)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占相当大的比重。
根据有关统计,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两个最大的贷款人,合同金额分别为555.35亿元和269亿元。如此巨大的合同规模,银行必须要保证贷款的安全。目前,开发银行的项目贷款合同中包含了关于保险业务的具体条款,原则上要求3000万元以上的贷款建设项目必须要有保险措施,同时银行还要参与对承保人的承保能力评估,按国际惯例,使保险公司作为项目风险重要的分担者,在项目开发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文/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