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温卓涛综合报道 近日,欧洲最大的媒体公司法国伟文迪环球(Vivendi Universal)以103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实现了对美国网络(USA Networks)的收购,此举标志着伟文迪将大举进军美国电视市场。伟文迪还宣布将美国网络旗下的环球制片事业部结合,创建一个新的公司名为伟文迪环球娱乐公司(Vivendi Universal Entertainment)。这次合并得到不少市场人士的称赞,认为这是欧洲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一步。
此外,伟文迪公司还不惜重金杀入美国的卫星电视市场,收购了EchoStar10%的股份。AOL时代华纳、Viacom等媒体集团不得不严阵以待,警惕这头来自欧洲的狼。
合并目的平淡无奇
美国网络公司的CEO巴里.迪勒和伟文迪环球公司的CEO吉恩.马里埃.梅西尔给这次合并交易起了一个古怪的名字:“一流的”。这个名字虽然读起来别扭,不过倒是浅显易懂,人们望文生义,轻易地就可以猜到两个娱乐业巨头到底想干什么。
很明显,伟文迪想通过这次收购摇身一变,从过去的一间默默无闻的供水公司最终修炼成一流的媒体公司。美国网络则利用这次合并重新打进好莱坞。也许不用多久,新公司的名字就会像AOL时代华纳、迪士尼和Viacom一样响亮。
当然,梅尔西也并不是只在一棵树上吊死。早在去年12月14日,伟文迪公司斥资15亿美元购入卫星电视公司EchoStar通信公司的股份,从而获得600万的用户。如果后者与通用汽车公司的DirecTV的合并计划获得批准,那么用户数量将急升至1700万,伟文迪完全可以藉此自己开办新的有线电视频道。不过,这种频道只能向有限的用户提供有限的产品,例如,美国网络公司有4个有线电视频道,8000万家庭可以收看其电视节目,但同一时间内每个节目的收视率还不到300万,显然这决不是一个恐龙级公司的目标。
由于媒体公司制作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成本巨大,因此如果没有庞大的收视率支持是不合算的。在这种情况下,伟文迪和美国网络都瞄准了美国广播公司(NBC)。NBC是现在唯一不属于任何媒体公司的电视网络,迪勒曾在4年内两次提出收购该网络都没有成功。在伟文迪和美国网络两家合并后,力量壮大了,当然收购NBC也将容易一些。另一方面,NBC并没有卖身的打算。因此,伟文迪要吞下这块肥肉,只能采取合资的方式。由于美国法律规定外国公司不能拥有美国电视台,因此伟文迪只好通过一间美国的控股公司,也就是与美国网络合并后的新公司,来控制其在NBC中的股份。
对于NBC来说,同样存在制作成本的问题。如果NBC的电视网络与伟文迪的有线频道结合起来,一些极富吸引力的电视节目(如《哈利波特》)就可以被顺利推出。显然,说到底合并只不过是媒体公司的性质决定的,就其目标来说,根本没什么过人之处。
越大越好?
有人戏称,梅西尔此人是个合并狂。在几个月前,梅西尔干脆把家搬到帕克大街,不停地乘公司的飞机往返于纽约和巴黎之间。在辛苦了几乎1年、成功减肥30磅以后,梅西尔终于把伟文迪与Seagram公司下属的环球制片公司的合并案摆平。Seagram的老总艾德加.布朗夫曼成了梅西尔的副手,各界一片叫好声。
但是这一次与美国网络合并可没那么顺心了。在合并的消息传出后,伟文迪的股价大幅下跌了5%。投资者担心的事情之一是梅西尔故意泄漏谈判进程。虽说合并的事宜在1年前就已经开始,但有关方面一直闭口不谈。投资者另一处担心的事情是伟文迪的债务问题。虽然梅西尔承诺不会发新股以筹集资金进行收购,而且收购动用的现金也不会是天文数字,但这些甜言蜜语是否能兑现很成问题。在过去1年多里,伟文迪已经为并购活动负债180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0%,远远高于AOL时代华纳、新闻集团和Viacom等其它媒体公司。
梅西尔为完成合并很可能进行资产重组。伟文迪将把所拥有的43%美国网络的股权送给迪勒。迪勒还将得到对美国网络公司非娱乐业务的控制权,包括Ticketmaster公司和家居销售网,甚至还有一笔丰厚的奖金。作为回报,伟文迪将全面接管美国网络、Sci-Fi有线频道以及美国电视摄影公司。梅西尔还将把伟文迪所拥有的英国付费电视运营商BSkyB的22%股权转让给自由媒体公司,后者拥有美国网络21%的股权。通过这种复杂的大洗牌大家都可以初步达到目的。伟文迪可以得到用户,而迪拉则在不失去对美国网络投票权的情况下监管梅西尔的行动。但是这种复杂的关系也会带来副作用。迪勒可以轻易地架空梅西尔,而只要双方不能精诚合作,计划中的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就可能无法实现。
伟文迪去年的营业收入大幅上升35%,销售则上升10%,达到500亿美元。但这些业绩主要是由传统产业如娱乐制造等带来的,该公司对网络和通信的投资至今仍未带来可观的回报。因此,有一些分析员认为,伟文迪目前的任务是出售资产,而不是大肆收购。
揽钱高手迪勒
在这次合并中,美国网络的CEO迪勒创下了一项纪录,那就是凭公司合并而获得的收入。他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就可以得到1.5%的涉案金额,共2.75亿美元。就算他只当一天的CEO就马上退休,也足以令美国总统羡慕不已。
这还不算。如果换了别人,拿了这么一大笔钱必须交重税,但迪勒却没这个麻烦。即使他在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把手中的股票卖掉,所得到的钱也不会按一般收入来征税,等于省下一大笔税款。有心人计算了一下,少交的税款多达0.6亿美元。伟文迪的CEO、迪勒未来的老板梅西尔指出,“如果你要把像迪勒这样的天才收归旗下,你总得给他一点甜头吧?”
这次交易另一个收益者是迪勒原先所在的公司——美国网络公司。美国网络公司出售给伟文迪的资产价格为117亿美元,而这些资产在1998年买回来时只花了41亿美元。那么,增值的部分征多少税呢?答案是零。同样,伟文迪在1998年以25亿美元收购的美国网络的股份现在升值为77亿美元,增值部分同样无需缴税。这样好的买卖为何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呢?因为交易双方都有意不出声,避免引人注目。
由此可以看出,迪勒确实是一个天才,不仅是管理和运营娱乐公司的天才,更是一个税收方面的专家。经他手的合并活动,成了点石成金的魔术。这种魔法其实早就被应用于实践之中,只不过由于被人刻意掩盖,才没有广为流传。在1998年,Seagram(1年后才被伟文迪收购)将有线网络和电视制造部门出售给迪勒的公司,套现16亿美元及得到价值25亿的股票(这25亿美元的股票正是后来变成77亿美元的那些股票)。事实上,伟文迪根本没有从迪勒管理的公司里收购任何资产。相反,伟文迪、美国网络和迪勒本人结成一种伙伴关系,各种资产在他们之间倒手。伟文迪拿出来的是环球制片公司、价值83亿美元的美国网络的股票、一些正在向自由媒体收购的资产以及16亿美元现金;美国网络方面则贡献其电视和有线业务,以及否决权和回购配额;迪勒则提供非竞争协议和其它的零碎之物。最后美国网络从所有份子中拿回伟文迪提供的股票、16亿美元现金和5.4%的伟文迪环球的收益(价值10亿美元)和7.5亿美元的在伟文迪环球中的“推想收益”,合计117亿美元;伟文迪则拿到在伟文迪环球中93.1%的收益和美国网络回购配额;迪勒则得到伟文迪环球1.5%收益。他不必为那收益缴税,因为那不是股票,只是三方联盟中付给各方的收益中的1.5%的权力。尽管迪勒既没有工作合同也没有拿工资,他从交易中得到的钱就可以使他今生都不必为面包发愁。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