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国家公关进修(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 21:55  中国经营报

  那些一路走来留下的经验

  盯紧意见领袖、理解他们的思维框架。当面对舆论攻击点,我们的策略是去强调那些正面的东西。

  面对舆论“敌意”

  口述 万博宣伟公关顾问公司中国区总裁 刘希平

  对媒体进行长期的监测,你会知道哪些话题、哪些媒体、哪些记者,他们过去的立场,并依此预期未来,去沟通这些媒体。

  如果我们不去沟通,很多人还是会依照固有的思维框架去思考;因此,去主动沟通,沟通他们不知道的那一面信息。

  还要看清楚哪些是国际根深蒂固的认识,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我们一面的努力说辞而发生认识的改变。这时任你再去批评、指责,恐怕也是无效的。因此传播策略上要调整一下重点,放弃那些攻击性强又没有任何信息量的语言,转而去强调其他层面的正面信息,否则会给人霸道、愿意给人戴高帽子的印象。

  对于质疑我们的发展模式的,我们可以说:发展到了现在,我们并不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去走的,我们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中国需要调整一下外交部发言人读标准答案的方式——要讲有实在意义的语言,否则是无效的。

  他们的工作就是挑刺儿,从小刺儿开始,因此不能犯常识性错误,也要给他们一些可爆的“料”

  外媒的偏好

  口述 信诺传播顾问集团副总裁 张心宏

  中国人在对外发布信息时通常避实就虚,外国记者最不满的是:反应速度慢(有些事情有上文没下文);对他们的需求没有考虑到。因此要理解记者的工作。给他们一些“料”。

  另外,他们的天职就是挑刺儿的,也许不论对象是谁。而这些往往从小细节上开始。他们报道中国通常还会有一种心理,就是看笑话,尤其是看常识不足的笑话。

  因此要挑战小事,把常识性的东西做好。这是公关非常重要的层面,虽然看起来似乎不那么高屋建瓴,但正是这些细节常常成为成败的关键。

  关于富强,外国记者只要来了中国,不用说都会有感觉。外国记者的思维方式、写作习惯,也是从关注小事上着眼的。

  比如但凡大型体育赛事,票务一定是全世界最为关心的一件事。对于一个涉及人数众多的大事件,一个重要的常识性考验就是要管理好人群。

  公关工作都是和一些小常识的挑战,体现关爱。现在我的工作习惯是:每到一个新闻发布场所,要先考察厕所。

  如果一个建筑中女厕所比男厕所多,说明关爱做得好。因为女士们总喜欢在洗手间流连更多时间:整理一下衣装、补补妆等等。陆军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