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整改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迟明霞

  审计署公告显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违规剥离不良资产169亿

  29日,国家审计署首次发布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公告显示,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挤占专项资金得到初步解决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2004年度审计整改情况,关于31个部门挤占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21.42亿元的问题,已有23个部门作了纠正,合计金额14.97亿元,纠正率为70%。

  关于26个部门违规转移挪用财政性资金10.75亿元的问题,已有23个部门按照审计决定要求予以纠正,涉及金额8.73亿元,纠正率为81%。对尚未纠正的问题,有关部门已制定还款计划,正在逐步落实。对体育总局在

体育彩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对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经体育总局批准购买的综合楼,
财政部
要求综合楼产权归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所有,体育总局正在办理综合楼产权变更手续;二是对体育彩票管理

  中心所办的2家公司提取的个人奖酬金1.31亿元,已将尚未发放的1.29亿元调增公司2005年期初未分配利润;三是对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负责人弄虚作假,人为增加进口电脑彩票专用热敏纸购买环节,致使彩票发行费流失2341万元的问题,体育总局已采取措施,停止与不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的合作,有关部门也已立案审查。

  关于19个部门或其下属单位隐瞒截留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设置账外账、“小金库”3.5亿元的问题。已有17个中央部门或其下属单位撤销账外账、“小金库”账户,纳入部门预算管理2.62亿元,上缴中央财政760.71万元,纠正率为77%。

  每门诊人次收费均增8.8%

  国家审计署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医院的一些做法加重了患者负担,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2004年,审计署审计了卫生部及北京市所属10家医院2003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并就相关药品、医疗器械购销价格情况延伸调查了部分医药生产、经销企业。

  审计发现,10家医院2003年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307元,比上年增长8.8%;每病床日平均收费1006元,增长10.9%。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医药生产企业虚报成本,造成一些药价虚高;二是医药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牟取暴利;三是有些医院在采购中收取各类折扣、回扣,直接或间接加重了患者负担;四是有些医院违规收费,增加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高校不规范收费仍然存在

  国家审计署对教育部等中央部门直属的18所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高校违规和不规范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2003年,18所高校收取未经批准的进修费、M BA学费等64427万元,收取国家明令禁止的费用6010万元,自行设立并收取辅修费、旁听费等7351万元,超标准、超范围收取学费、住宿费等5219万元,强制收取服务性、代办性收费3284万元,重修费、专升本学费等554万元,共计8.68亿元。

  审计还发现,部分高校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造成债务负担沉重。至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而部分高校还存在着财务及校办产业管理较为薄弱。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收支反映不实;二是有些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不规范;三是部分校办企业管理不严,有的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

  资产管理公司违规处置不良资产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4家资产管理公司1999至200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审计发现,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违规和不规范不合理处置不良资产272.15亿元。

  审计署在审计过程中发现,4家公司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的问题是,4家公司收购违规剥离的不良资产达到169.18亿元。审计发现,剥离不良资产环节发生的问题,主要责任在国有商业银行,但资产管理公司也负有收购审查把关不严的责任。

  另一方面,4家公司违规和不规范不合理处置不良资产达到272.15亿元。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违反程序、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现象,致使部分资产被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不同程度的流失。

  而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违规问题金额26.56亿元。此外,审计还发现,由于受有关方面的不正当干预,有的地方企业通过不规范破产逃废金融债务。

  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用

  审计发现,违规使用23.68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15.66亿元被挤占挪用于其他工程、办企业、出借或建房买车等,影响了项目建设。

  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国务院在批复的太湖、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重点流域“十五”计划中,明确了各流域2005年底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共安排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1460个,计划总投资1076亿元。

  2004年,审计署审计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情况。审计发现,在项目建设、运营及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纠正和解决。一是项目建设总体进展比较缓慢,影响效益的发挥;二是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行效益不高;三是违规使用23.68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15.66亿元被挤占挪用于其他工程、办企业、出借或建房买车等,影响了项目建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