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份开始,上海市将对出租汽车行业实行油价临时补贴政策,以有效化解油价上涨给出租汽车驾驶员带来的减收因素。据悉,补贴经费将大部分由政府承担,政府每月向每辆出租车补贴200元。(8月2日《中国青年报》)
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影响了出租车驾驶员的经济收入。在不上调出租车营运价格的情况下,给予出租车驾驶员适当经济补贴,看上去似在情理之中。但问题在于,当地政府向出
租车驾驶员提供经济补贴,此举是否得当?如果要给出租车驾驶员经济补贴,补贴费用应该由谁来出?
出租汽车公司,如同其他公司、企业一样,都是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的市场化企业,出租车司机只是市场化企业里的员工。既然是市场化企业,就应该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自行应付市场的种种变化、机遇抑或困难、挑战,而不应该继续依赖政府。当地政府向出租车司机提供经济补贴,其实相当于向出租汽车公司提供经济补贴,而地方政府向市场化企业提供无偿的经济补贴,从根本上说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依然是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是一种“角色错位”的体现。
只要稍作推理,就能看出上海市此举的不妥之处:如果由于汽油价格上涨,当地政府就向出租车公司提供经济补贴,那么其他因为油价上涨而影响了经济效益、员工收入的企业,那些因为电价上涨、水价上涨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企业,是否也都应该获得补贴?为何当地政府只是给出租车司机提供补贴,而不向其他企业的员工提供补贴?这些问题恐怕很难自圆其说。从另一个角度看,地方政府出钱补贴出租车公司,其实是拿纳税人的钱去补贴一个市场化企业,这合理合法吗?
笔者生活在上海,对上海出租车运营“行情”较为了解,并对此做过专门调查。目前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获利之丰厚,简直可以说是暴利:一辆出租车每天要向公司交纳“指标费”400元左右(各公司所定指标略有差别),出租车公司每年就能从一辆出租车那里收取14万元左右,一辆出租车开四年,公司便能收取50多万元。而一辆桑塔纳2000出租车的成本,只不过十几万元。花10多万元的成本就能获取50多万元的收益,这不是暴利是什么?
诚然,上海市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并不高,油价上涨更让他们的收入大幅减少。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出租车公司赚得太多了。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应该是由出租车公司拿出一部分利润来补贴出租车司机,而不应该由当地政府来提供补贴。前不久,上海市多家出租车公司曾扬言,如果政府不给出租车司机经济补贴,他们就要求提高出租车运营价格。在笔者看来,这种“扬言”并不可怕,上海市出租车的运营价格本就很高,继续提高价格的结果只能“吓”走一部分消费者,只会让出租车公司的利润受损,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个正充分享受着市场化的好处、正从市场中获得暴利的行业,却还要伸手向政府要钱,这是哪门子道理?
傅新(上海经济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