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认证推动我国软件产品质量提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09:16 中国质量报

  5月18日,用友、金算盘、金蝶、SAP中国、浪潮和新中大6家企业的8个会计核算软件产品正式通过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的国家标准符合性测试和产品认证。国家审计署有关官员称,这意味着今后政府监管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这些财务软件使用者的财务数据,从而提高国家经济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监督水平;同时,这些财务软件的使用者可以在需要时再次使用自己的财务数据,起到了保护软件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认证业内人士认为,这8个会计核算软件获得认证,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国软件产品标准化和市场规范化。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数字化的浪潮的高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内部以及单位之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加大了对信息、软件产业的投入。如今,不仅全球大部分跨国软件企业都聚集在中国,中国本土软件行业也正在迅速的发展中。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已经认定软件企业9700多家,登记产品2.7万余种,每年软件产品新增(包括升级换代产品)几千种。2004年,软件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49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

  相对于发展迅速的软件产业,我国的软件产品认证工作却显得相对薄弱。据介绍,我国目前仅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和公安部信息安全产品测评中心两家认证机构正式开展了软件产品的认证工作,另有两家被国家认监委批准开展软件产品认证的机构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这项业务。而截至目前,我国也仅有30余种软件产品获得了产品认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业内人士称,这些都是由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工作重点和软件行业发展状况决定的。

  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主任刘卫军告诉记者,我国的产品认证工作在初始阶段更加注重有形的工业产品的认证,关于软件产品认证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软件行业来说仍然显得启动较晚。

  软件业内人士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我国软件产品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来讲,起步比较晚,整体力量还比较薄弱。

  相对于工业产品甚至是农产品认证来讲,软件产品认证不仅数量少,而且社会“知名度”比较低。据业内人士介绍,软件产品和工业、农业产品有着明显的差异,工业、农业产品可以有非常好的表征,而软件产品更多地依靠软件人员的智慧,甚至是他们的工作习惯。产品本身的标准化、规范性都比较差,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呈现出比较强的个体性,无论是文档管理还是技术管理都没有标准可循。标准实际上就是要推动软件的规范化管理,尽可能地减少“个性”。涉及到软件行业的认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另一个是软件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再一个就是产品认证。产品认证是在企业管理不断规范的基础上,保证软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尽可能地推动软件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也正是软件产品认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即有效地推动软件标准的实施,同时得到市场的认可。

  据了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软件标准制定的科研单位,2000年我国提出软件标准化的问题之初,他们就组织制定了《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两大标准,并开展了国际通行的CMM、CMMI评估工作。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也一直致力于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的认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软件产品认证工作已经得到了我国政府部门、企业以及认证机构的广泛重视。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电子政务标准的贯彻落实,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进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的研制程序,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标准认证。国家认监委已经加大了对软件产品的研究力度,他们将在标准成熟和具备检测能力的领域首先满足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需求。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认监委等8个部委也已经建立了软件产品认证的协调体系。

  作者:本报记者 丁 莹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