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新国内财经 > 正文
 

洋药店不急于进中国 外资试水1年无大动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 17:33 经济参考报

  12月11日,中国将履行加入WTO的承诺,正式放开药品的分销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药品采购、仓储、运输、零售以及售后服务。12月11日后的中国药品分销市场,是否会上演洋药店同本土药店大举争夺市场的局面?至少在目前看来,中国药品市场还只见传统药店和平价药店正在为价格打得不可开交,尚未看到本土药店和洋药店为争夺市场而拚杀的刀光剑影,这同其它领域外资那种急不可待的情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来自中国医药商业领域诸多权威人士的反应则更为乐观和悠然,他们一致认为,对中国的药品市场,外资尚在观望,他们
并不急于进入中国市场。

  洋药店还在观望 外资试水一年无大动作

  2003年12月11日,瑞士裕利集团属下专业从事医药物流的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医药商业企业——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双方总投资1.2亿元,注册资本8000万元,其中中方占注册资本的51%,裕利占49%,合资期限为30年,业务以药品批发为主。永裕新兴的诞生,宣告了中国药品分销领域闭关自守时代的结束。当初,不少分析人士预测,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狼来了”。

  但是一年以来,药品批发市场上嗅不到任何狼的气息。记者在搜索引擎中键入“永裕新兴”时,100多条报道几乎全是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挂牌时的旧闻。一年间,永裕新兴的媒体曝光率几乎为零,这同当初成立时的火暴局面明显成反比。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永裕的合作伙伴新兴医药有限公司在药品批发企业圈内排名15位以后,年销售额在3亿至5亿元之间,其自身实力不算很强,销售网络也不太健全。因此,尽管有外资注入,永裕新兴想掀起一股旋风为时尚早。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告诉记者,永裕新兴不是当初所预测的一匹“狼”,主要因为外方投资数额不大,仅将它当作了一次试水尝试的小手笔。

  尽管业内人士都否认永裕新兴所带来的冲击,但是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伟立仍然坚持说,永裕新兴发展形势良好,销售额、市场占有率都比去年有所上升。而且,合资后的永裕新兴完全用现代经营模式去管理,其财务、管理、人事各方面变动很大,逐渐同国际化标准接轨。

  中方找不到合作伙伴

  一方面,试水中国药品批发业的外资无任何新动向,另一方面,中国药品分销企业在境外也很难找到合作伙伴。

  国内不少优秀的销售企业,都有过一场境外寻找合作伙伴的经历。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济生曾经信心十足地前往美国洽谈业务,不料美国企业却给她吃了一个闭门羹。他们告诉她,美国人少、本土面积大,可发展机会很多,对到中国去投资根本就不感兴趣。而欧洲、日本的几家公司非常愿意同陈济生合作,可是他们一到中国调研,回国后就没了音讯。该公司宣传部长徐嘉平将难寻合作伙伴归结为外商搞不懂中国药品批发销售政策:“他们感到,凭借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来判断未来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进而做出自己的投资和销售抉择很难。”

  洋药店为什么不急于进中国 医药卫生体制是绊脚石

  开门纳贤,无客呼应;遍寻世界,难觅知音。这与一年前分析人士所预测的外资蜂拥争抢的想像大相径庭,原因何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认为,关键在于中国现行的医药卫生体制。

  朱长浩说,我国医院“以药养医”、医药不分业的机制导致了85%的药品通过医生卖给消费者,医院成为了主要的药品市场,商业销售渠道充其量只是一个花瓶摆设。而且,在药品提成等不正之风的利益驱动下,一些医生或医院大搞电子处方、使用药品英文名字等行为,防止处方外流。久而久之,老百姓也养成了看病后径直到医院药房拿药的习惯,药品零售企业根本就难以获利。而在国外,药店专门负责卖药,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医生开出处方后,患者拿着医生的处方再到药店买药。中国的医药不分业、“以药养医”政策等与国外医药界规则相左,外资难以接受。

  除此之外,朱长浩还认为,我国药品连续11次大降价、今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抗生素“限售令”也让药店的日子更难过了。据他介绍,抗感染药销售额占了药店零售销售额的20%左右,而它在11次降价令中受到的冲击最厉害。最近的一次降价,抗感染药的零售价又下调了30%。抗菌药的利润占了抗感染药利润的30%,可是7月1日的“限售令”——抗菌药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的利润又被医院拿走了,药店的赢利状况比以前更艰难了许多。“仅有空洞的放开口号,但以药养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漏洞等政策面问题依然存在,令外资只会在一边冷眼旁观。”他说。

  医药卫生体制的弊端也导致了中国药品零售业的利润薄弱。王锦霞告诉记者,2001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利润额为176亿元,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利润额为9.37亿元,全国医院药品差价收入额约为504亿元。即每100元药品利润中,医院占了73.11%,工厂占了25.53%,流通企业占了1.36%。2002年,全国医药商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64%。利润薄弱的药品零售业连本土商业企业都举步维艰,更别说外商了。“嗅不到利润的气味,外资只会继续观望。”她说。

  不按规则出牌的市场

  中国秩序混乱的药品零售业市场,也阻挡了外资的脚步。北京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告诉记者,那些挂着“平价药店”、“药品大卖场”旗号的零售药店,冷不丁地冒出一个来,靠着低价格席卷走不少顾客。他们利用老百姓“比便宜”的心理,采用“打一枪换一地”战术,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看中品牌、药品质量的外商,根本不愿意在这种恶性竞争的环境下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所以,尽管外资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药品分销市场这块肥肉,到了要花掉他们的真金白银去抢夺时,又不得不仔细掂量掂量,等待着中国市场有序竞争的那一天的到来。

  本土药店实力逐渐增强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外来者要打破现有格局,还需具备高出本土药店一筹的本领,但分析人士认为,仅就目前几家涉足中国药品市场的外资企业而言,他们要想在市场上有大的作为看来很难。

  2002年6月,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 Shoppe公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海王星辰专业药房,在深圳挂牌。Medicine Shoppe此举被分析人士看作是中国市场吸引外资医药零售企业的好兆头。美信医药国际连锁中国总部发展部经理告诉记者,美信已在华南、华东地区开设了50多家加盟店,初显地区效应。12月中旬,美信将北上进京城,开设第一个加盟店,尝试开发华北、东北市场。

  美信进京能掀起多大波澜呢?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峥嵘自信地说,美信北上对自己构成不了任何影响,也打破不了京城土药店同仁堂、金象、嘉士堂、医保全新四分天下的局面。他认为,零售品牌跨地区经营要有竞争力,必须超越一些限制性的因素。其一,地理位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零售药店的黄金位置早已被各路药店占领。金象连锁店基本上遍布了北京城八区的繁华地段、人口集中区域,达到200多家的网络规模。因此,外来者仅能在一些剩下的偏远地区立足,就像美信北京的第一家加盟店只能选址在城南。而这些地区人口少、消费能力不高,即使大举投资,也很难改变大城市的零售药店布局。其二,老百姓的购药习惯。拿北京来说,该地区人口收入偏高,人们看重药品质量大大胜过了药品价格,因此想靠“平价、大卖场”做药品零售,肯定行不通。其三,美信所提出的“100%专业药房”概念——由执业药师售药,对北京的不少药店而言并不新鲜。今年初,金象在全北京的20家健康标准店中,实行执业药师售药、执业医生提供咨询服务,店内设有医生诊室看病、开药,专业性不比美信差。

  “永裕新兴能拿到的外国药品代理权,我们一样能拿到。”徐嘉平说,像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规模的药品批发企业,永裕新兴的实力尚不足以同他们抗衡。据介绍,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配送的药品占据了北京市场30%左右的份额,而且在医院系统内已搭建了一套良好的运行网络。以前,外资最担忧的低效率药品配送流程,现在不少医药公司都已配备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她告诉记者,一家德国公司到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一见公司采用西门子的物流配送线,马上就签下了代理合同。原来,西门子的物流配送线属于国际认可的一个行业标准。厂家药品选择代理权时,不在乎销售公司资本的构成形式,他们最关心销售公司实力——市场占有率,“谁的实力强,代理权就拿给谁”。

  洋药店将怎样进中国

  虽然中国药品分销市场有几多不合外资心意之处,但肯定也有一批像永裕新兴一样不怕吃螃蟹的人,愿意试水中国市场。

  徐嘉平预言,将来更多的外资会以产品代理合作的形式进入医药批发市场,即由中方代理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权。因为产品代理风险小,资金花费也不算太大,还能利用当地网络迅速打开产品销路。最近,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同几家韩国企业签定了药品代理合同。

  而张峥嵘则告诉记者,外资直接投资在中国开药店的风险太大,再加上一段时期的“水土不服”,盈利时间只得往后推移。因此,他认为,外资极有可能借助于本土一些企业的销售网络等优势,选择一块比较成熟的零售品牌进行参控股。

  作者:曾亮亮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