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乳业遭遇原料涨价 刘永好第二主业出师不利(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 10:43 和讯网-财经时报 | |||||||||
阿喀琉斯之踵 但是,为什么在颇受称道的“迪安”模式之下,新希望的乳业大业如今却走向低谷呢?
“乳业在地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这就是整合难度所在。”专事奶业咨询的时代盛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业务执行副总崔政说。 相比2002年突然发力的激情并购,2003年新希望显然沉吟于徘徊之中。纵向整合,听上去很美,但实施过程中,最难消化的问题之一是人的整合。这个问题,德隆曾经在整合汇源果汁时遇到过。对此,即便是以实业著称的刘永好也不例外,更何况他要整合的是乳业这样一个受地方政府紧张关注的产业。 新希望原本没有乳品品牌,专业人士为其咨询时曾提出,新希望旗下乳品不适宜采用“新希望”品名,因为“新希望”牌饲料实在太有名了。所以,新希望整合各个地方品牌时,对原有品牌和渠道依赖很重。刘永好在并购11个企业之初,均宣布“稳定为先”,前半年内没有撤换一个总经理。 奶企有一个特征是地方习性颇重。大奶企牵连大量农户,直接关系地方吏治稳定,效益好的奶企亦为地方一大税收来源,所以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持有不卖,能够卖出的多为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这些国企中,又是多数积病缠身,经营管理者亦在地方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很难控制。 “双峰就是一个‘大包袱’。”新希望的内部员工对记者如是评价。 2002年至2003年,奶业激战正酣,新希望沉溺于“组织建设”,市场扩张不足,错失良机。 刘永好原本的计划是,乳业能够实现4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但是到了2003年底,收成远不及计划。新希望乳业事业部的营销高层,多为2001年后陆续空降,2003年前后便纷然离场,一些人离开的理由是:“目标压力大,事业前景却不明朗。” 刘永好在乳业中并非熟手,相对于产业而言,他显然长于资本。 据接近刘永好的人讲,刘老板常和他的财务总监讨论专业财务问题,滔滔不绝,且常能提出颇有见地的疑问或主张。负责为刘永好设计乳业投资战略的新希望投资发展部中,最初并没有乳业市场方面的业内人才,几乎都是资本运作专业人士,并购产生之后,乳业营销及策划人员才陆续空降过来。 另有看法认为,刘永好现在已经不想维持前十大地位了,他现在再也不提要把乳业做得如何强势。新希望乳业扩张不足,最终还是取决于刘永好的决策方向。“刘老板的企图心不够。”崔政评说。 “也许,刘永好的企图,就是资本运作呢?手里握有优质奶企,进可攻退可守嘛。”另有业者评说。 分析人士认为,各路资本进入的企业选择标准是比较熟悉的、产业相关性比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进入的方式是渐进的、渗透式的(见配文《又一例外资逐鹿乳业:达能增持光明股权》)。 相关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媒体名称)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