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1月21日 11:25 中国经营报
当前,台湾政经形势的剧变将台湾经济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后果正在其他领域蔓延。台湾产业界的“动荡”使得中国内地迎来了吸引台资的好时机。 市场丧失对台信心 台湾股市自7月份以来大幅下跌,从10000点以上跌至5000多点左右。伴随着股市下跌,外资流出、汇市下跌也出现连锁反应,使台湾爆发了一场不折不扣的金融风暴。与一般的想象不同,受这场金融风暴打击最大的,并非台湾企业和银行的直接损失,而是投资者和产业界对台湾的信心。 根据台湾的有关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民众认为今年景气比去年差,50%的民众则认为明年经济景气会更不好;近60%的民众认为持续上涨的物价,明年会更糟糕;超过40%的民众则担心即将面临失业问题。 在股市重挫、民众资产缩水的情况下,台湾的消费信心迅速萎缩,台湾的房市、汽车与高档精品的买气迅速消退。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台平均房价跌幅高达16.1%,创下十年来最大跌幅纪录;高级车市场八、九月销售业绩大为衰退。 最为重要的是,台湾产业界的信心也受到严重影响,这对台湾未来的产业布局和投资倾向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根留台湾”观念改变 此前台湾产业界一直有“产业外移”和“根留台湾”两种倾向,而后者也是台湾行政当局所鼓励的。在金融风暴出现之后,引发了台湾产业界对台湾目前投资环境和经济政策的抱怨,持产业外移看法的商界人士大为增加,而“根留台湾”的观念已几乎没有了市场。 最为典型的是,一向观念保守,表示要“身在台湾,死在台湾”,强调企业必须“根留台湾”的台塑企业总经理王永庆,也彻底改变观念。王永庆说,现阶段台湾政府的政策是以选举为导向,民间的大型投资计划必须靠政府协助才能完成,但现在几乎都是政府在阻碍各项投资计划的进行。政府这样做,又如何让企业根留台湾?企业怎么敢根留台湾? 此外,台湾统一企业董事长高清愿、广达董事长林百里、华硕董事长施崇棠等人也表示,台湾目前在人才、劳动力、生产成本、土地获得等方面都已不占优势,条件越来越恶化,使企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企业不敢去扩充,台湾产业外移是企业追求竞争力的过程,海外投资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台湾“登陆”资本迅速增加 由于地域、成本和产业特点等多种原因,台商的产业外移以亚洲为主,而日渐开放的中国内地近年已成为台商对外投资的重要选择。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前景下,中国内地对台湾产业的吸引力在亚洲更是无可比拟。 台商近年对中国内地投资一直呈增长状态,尤其是今年增长更快。据台湾方面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台湾企业赴中国内地投资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6%,达17.8亿美元,投资规模之大,创下历史新高。前三季台湾核准的所有对外投资金额为30.7亿美元,“登陆”的投资占了其中的58%。 台资进入中国内地不仅在增加,而且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过去,台湾赴中国内地投资多以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如加工业为主,但近期投资产业格局已出现下述变化: 一是传统产业的领域在拓广,如汽车(东南、裕隆等)、石化(台塑)、航空(中华航空)等行业,都出现投资内地意向或扩大投资意向; 二是投资产业中科技型产业,如半导体生产与设计、电子等产业在增多,如宏基、威盛、华邦、伦飞、冠德等公司都已“登陆”或增加了投资,台湾的五家笔记本电脑公司也全部“登陆”。据台湾方面的最新统计,今年“登陆”投资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金额为56.3%,高居第一;基本金属7.1%,居次;塑胶制品5.9%,居第三。这表明投资中国内地的产业有升级势头,并且会越来越明显。 三是北移内地的一些产业已呈现出“产业链”转移的雏形,这在半导体行业表现得较为突出。如集成电路从设计、生产、测试、封装,各个环节都有台湾企业。最近,华邦电子已决定近期在上海成立中国华邦电子公司,将研发重心转移至上海。有半导体“小巨人”之称的威盛电子,为争取在200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IC设计公司,也计划在两三年内,将其在北京的研发团队大幅扩充至2000人。 四是台湾金融业“登陆”现象开始出现。台湾金融、证券业对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金融市场非常看好,正在极力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上述情况显示,在中国市场开放、人才优势、政策优惠等条件下,台湾的产业北移将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台湾产业外移的首选之地。 把握吸引台资好时机 可以确信,中国内地正面临着吸引台湾产业北移的好时机,前提是中国内地保持一种稳定和开放的态势。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开放和稳定发展也是中国内地的自身需求,中国大陆所处的基本环境只会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对台湾产业的吸引力将是长期的。 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三通”问题。由于全面的“三通”问题与两岸非经济的政策挂钩,因而暂时可能无法实现。不过,这对台湾的产业北移反而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只有进入中国内地,才能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 既然政策上的障碍不存在,那么要做的就是如何使政策更有利于台资进入了。现在,我国在对台资政策上保持开放和鼓励的基调,对某些政策进行局部微调(如加工贸易政策),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对台资给予适当的倾斜等,这对吸引台商有实质性的好处。贺军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