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办奥运玄机何在? 金钱声誉双丰收!

2000年10月08日 09:29  国际金融报 微博

  凡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在未申办成功以前看起来都十分努力,很少有中途放弃的。申办之初,这些城市和国家大多梦想实现主办奥运会的殊荣,但实际上这里有着更深层次的动机……

  让“城市之光”更耀眼

  9月15日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办得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举办奥运会的魅力———向世人展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全部文化底蕴。自然,奥林匹克首先是“运动员的聚会”,它的宗旨是把这一全球性的运动员盛会办成一个“绿色运动会”。当你走进奥运村就会发现,这里的能源取自太阳能,运动员所用的水都是循环水。村民们想玩“网上游戏”更是轻而易举的事,任何村民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奥运村还会向到会运动员提供752000只安全套。

  在竞技性体育运动方面,澳大利亚一向谈不上有什么优势,早在1956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曾主办过一次奥运会。那时,运动员们须在海上经过数周的颠簸才能到达澳大利亚。这次情况则完全不同,澳大利亚为了申办奥运会成功,不得不承诺为所有非澳大利亚运动员免费提供来回机票。这真是非同寻常的举动,它意味着澳大利亚为主办本届奥运会所作的花费将会大大超过因此而取得的回报。而按照澳大利亚原来的想法,是希望通过举办奥运会来个金钱和声誉双丰收。

  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曾有过种种动人的梦想,而其中最大的梦想是希望借主办奥运会来提高本城市的声誉。现在看来,没有哪个城市能比洛杉矶更具有这类梦想了。洛杉矶主办了1984年的奥运会,要知道,60年代洛杉矶可是个因种族骚乱不断而臭名远扬的城市,不仅如此,当时在人们的印象里洛杉矶还是个道路拥堵、浓雾弥漫的城市。所以对洛杉矶来说,通常举办奥运会挣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洛杉矶须向全美国和全世界证明,它有能力将任何事情办好。

  1996年亚特兰大举办奥运会可以说也是具有同样的雄心。在亚特兰大这个城市看来,主办奥运会是向世人演示这个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高的水平。早先亚特兰大曾因为有了一本《飘》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随后这个城市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举办奥运会可以说是使亚特兰大重新被世人瞩目的最好办法。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亚特兰大分行的一位官员在奥运会过后就说过,“主办奥运会是必要的,它能使世人了解你的发展情况。”

  韩国的汉城主办了1988年的奥运会,她的希望也只有一个,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汉城是一个大城市,它已经非常现代化。而在此之前,汉城还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韩国人既很少走出国门,也严格限制对外开放。正是由于举办奥运会,韩国才有机会向世人展示他们的富有和其它各种成就。主办1988年奥运会也使韩国有机会改善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如前苏联等的关系。

  如今的悉尼呢?自凭运气申办本届奥运会成功以来,悉尼就十分希望再塑悉尼形象,使其能够重新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金融中心。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由于不断竞争的结果,澳大利亚的大型中心城市已经从原先的墨尔本转移到悉尼。悉尼现有人口约400万,经济活动约占澳大利亚整个经济的四分之一,外国公司在澳大利亚的代表处几乎有三分之二将总部设在悉尼。显然,悉尼有足够的能力主办奥运会。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也对奥运会充满着种种憧憬;对每一个国家来说,申办奥运会都会有一种内在的奢望,那就是尽量多获取奖牌。自从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战绩不佳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在本国的竞技性运动投下了大量金钱,以安抚本国民众的怨气。据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透露,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这一时期已为推动有关运动项目的发展投下了几近10亿澳元(约合5.60亿美元)。据说澳大利亚体育管理官员为澳大利亚体育代表团订下让人吓一跳的60块奖牌目标,其中三分之一必须是金牌。当然,借主办奥运会获取更多奖牌也不是没有先例,如洛杉矶奥运会,美国代表团就有超常发挥,获取了比平常更多的奖牌。

  凡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在未申办成功以前看起来都十分努力,很少有中途放弃的。申办之初,这些城市和国家大都梦想实现主办奥运会的殊荣,但实际上这里有着更深层次的动机……。澳大利亚的贸易委员会就公开表示,希望悉尼奥运会能够为澳大利亚创造新增出口和投资收入10亿澳元。而据澳大利亚一家会计公司的预测,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将延续。今后一段时间,至少在2006年之前将为澳大利亚创造新增经济活动项目收入65亿澳元。如果这一点真能实现的话,将大大超过澳大利亚为举办悉尼奥运会所投下去的23亿澳元。尽管有如此高的经济效益,主办城市或主办国却都很少提到“盈利”两字,主办奥运会似乎只是为了一种荣誉。事实上,主办奥运会的城市是否能够由此而盈利将取决于两点:第一,为主办奥运会需要新建多少场馆;第二,能从私人倡议者那里筹措到多少资金。

  梦想成真的代价

  蒙特利尔奥运会是现代运动在经济收益上的最低点,在那届奥运会结束以后,加拿大纳税人所面对是一大堆需要付款的帐单,负担十分沉重。蒙特利尔的这一经历吓退了不少本想在申办奥运会上跃跃欲试的城市,它给人们留下的教训是:第一,申办奥运会成功后要尽量少上新的建设项目;第二,为主办奥运会新建的项目日后可具备多种用途。

  悉尼似乎并没有严格地按照这一教训办事,虽说有些现成设施如港湾或沙滩可供举办奥运会之用,但几乎所有场馆或赛地都由设计草图做起,工程是大得惊人。不过悉尼保证这些新建场馆日后都可移作他用。例如位于赫姆布什的奥林匹克主场馆,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已经为澳大利亚成功地举行了几次国际性的比赛。按照专家的设计,这一场馆在未来几十年都将是最先进的运动场馆。

  皮特·尤伯罗思是一位专门生产经营焰火的企业家,洛杉矶奥运会几乎就是由这位企业家单独组织的。按照他最初的设计,如果不考虑新建设施成本的话,几乎每个项目都可以挣钱。幸运的是当时洛杉矶为主办奥运会所需大兴土木的事情很少,许多现有设施只有稍加改造就可以利用,而且国际奥委会在对洛杉矶经过考察后认为情况的确如此。虽说情况如此,但出于主办奥运会的热情洛杉矶还是新建了一些全新的比赛场地。

  汉城在是否需要大兴土木问题上更是小心翼翼,因为汉城知道,他们根本无法面对因大兴土木而在奥运会结束后所留下的沉重负担。在经过仔细的考察论证后,他们只新建了整个比赛所需112个场地中的13个,其余全部从利用现有设施上想办法。不过韩国政府也利用主办奥运会这一契机,主动新建了一批可供中长期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如金浦国际机场、改善公共交通和电讯系统等。这些事情都在汉城奥运会开幕之前被妥善办好,它们的效应都能今后很长时期得到发挥。

  亚特兰大也是这样,它为准备主办奥运会花了整整6年时间,耗资超过10亿美元,但在确定投资对象上都作了精心选择,例如亚特兰大为主办奥运会新建了一座可以容纳85000名观众的体育场,投资近2.5亿美元,后经改造后成为了美国某棒球队的主场,佐治亚州州立大学在奥运会过后也因此得到了一批可以容纳2000名新生的宿舍。不过有些为奥运会而建的设施在会后也就是被简单地推倒夷平,以求免去巨额保养费用。

  促成落后城区获得新生也是申办奥运会城市的一个目的。在这方面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是典型。巴塞罗那正是借主办1992年奥运会之机完成了对这个城市滨水区的改造。澳大利亚的悉尼也有这方面的打算,例如在离市中心14公里的赫姆布什建成的比赛场地,占地760公顷,是从改造原先的一块沼泽地而来。在建成奥运会运动场馆之前,这里充斥的不过是砖瓦厂、屠宰场和工业垃圾场。现在,这里已成为澳大利亚城区改造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现在的悉尼市中心被各种新设施装点得更加美丽迷人,但要不是为了主办奥运会,这一切很可能再过很长时间也不发生。在过去的4年里,悉尼市政委员会花费了3.2亿澳元分别对人行道、广场等进行了改造,并对城市公园进行了修复。现在悉尼地铁也直接从市中心贯通到悉尼机场。一些地处这一“奥运通道”周围的悉尼居民惊喜地发现,倘若现在再将自己的住房出租给前来悉尼的观光者,房租几乎可以提高到原先水平的4倍。

  申办奥运会成功还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在短期内上涨。悉尼在1993年申办奥运会成功后,整个城市的物价曾一度出现猛涨的现象,但到了今年价格上涨的狂潮倒似乎平静了下去。亚特兰大在房屋租金上涨上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人们为了观看奥运会而又不堪忍受驾着车奔命于各赛地之间,于是不得不想方设法在闹市区租房定居。据当时报道,亚特兰大在举办奥运会期间,饭店客房利用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从原来的73%下降到68%。

  对申办奥运会的所有城市来说,更大的期望在于通过主办奥运会来提高当地的就业率。据统计,悉尼为举办这届奥运会已有31000名工人投入了设施建设,另约有100000人被雇佣组织各项赛事。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约有80000人参与了与运动会有关的工作。亚特兰大甚至还专门设了一项研究项目,希望能在奥运会结束后继续将这支就业队伍保存下来,不过事与愿违,到1997年这个城市因奥运会就业的人数还不足6000。汉城遭遇了同样情况,在奥运会结束后的数年里工程建筑生产能力始终处于剩余状态,原先那些为主办奥运会而上岗就业的工人不得不重新四处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政府个人齐心协力

  在支出一分钱不能少的情况下,主办奥运会的城市最终能否获利,就要取决于这个城市为主办奥运会筹措资金的能力,而且在这个问题上绝对没有左右逢源的妙方。

  这些年来,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如何筹措资金这个问题上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例如蒙特利尔主要靠的是财政增加预算,而洛杉矶、亚特兰大等城市则靠的是向私人资本筹款,其它还有些城市则是这两种筹资方式兼而用之。

  溯及到当时的历史故事,可以说蒙特利尔的经验直接影响并改变了洛杉矶的融资方式。当时的洛杉矶市议会鉴于不希望出现北边邻居如此做法的看法,通过议案不准将城市建设基金用于举办奥运会。这在一开始无疑是给具体的主办者一个致命性的打击,接着这些主办者就不得不转而向私人企业去筹集资金。而恰恰是这种努力,为后来的主办者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举办奥运会的商业模式。为了筹集资金,洛杉矶奥运会的主办者创新地售出了媒体传播权、私人赞助冠名权等,仅向外国媒体出口转播权所得的一项收入,就占到所筹集全部收入的44%。ABC公司为广播权所支付的金额高达2.25亿美元,这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可口可乐为冠名权接下了1260万美元。实践证明这一筹集资金的运作模式非常成功,洛杉矶奥运会最后还结余资金2.25亿美元。这些结余资金的40%后来被用于建设洛杉矶的业余体育中心,它现在还在发挥着作用。

  对12年后的亚特兰大来说,洛杉矶的模式尽管有借鉴作用,但要想完全照搬显然是不现实的。从某些方面看,亚特兰大的经验与洛杉矶模式相去甚远,因为完全从私人企业方面索取资金绝非惟一最好的融资方法。况且也不应将主办奥运会视为重新振兴主办城市市容的惟一机会。的确,亚特兰大在筹集资金上没有像洛杉矶那样全面开花,有些设施只到最后一分钟才有了资金着落,但亚特兰大毕竟没有因举办奥运会而欠下债务,仅从这点看亚特兰大在安排资金问题上就是成功的。

  汉城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让私人企业来解决筹办奥运会的资金问题,有关建设公共设施需要的资金主要由韩国政府解决,甚至组织奥运会所需的人力也由政府提供。在汉城用于主办奥运会总开支的2.4兆韩元(按1988年汇价约合35亿美元)中,有一半左右是政府供给,汉城奥林匹克委员会通过向国外媒体出售转播权等方法筹措了所需总资金的26%,而各界捐款为2420亿韩元,也相当于所需总资金的25%。汉城在奥运会结束后,一算总帐资金还结余3144亿韩元(4.6亿美元),这一数字应该说相当可观。

  悉尼也是采用了混合型的筹资方式,这倒不是悉尼不想照美国主办城市的筹款模式办,而是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悉尼主办奥运会的资金虽说同样有来自私人企业的赞助、门票收入和出售电视转播权等收入,但在总预算支出的23亿美元中,这些收入只占所需支出来源的1/3,其余2/3则完全由政府承担。

  在1999年悉尼曾宣布,除某个别比赛场地外,悉尼为主办奥运会在各个准备工作方面都创造了世界纪录。这一切主要归功于整个准备工作由州政府直接负责,政府直接指定的奥运会组织委员会负责人奈特先生更是功高卓著。其实奈特先生并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其领军下整个组委会班子奋力工作,不仅拉了100家包括可口可乐公司在内的公司赞助,而且也说服公共财政成为举办运动会的强大后盾。例如当开幕在即,组委会未能从门票销售中实现预定收入时,公共财政一下子又投入了1.4亿澳元,以解组委会的燃眉之急。不过后来的事情也表明组委会的心太急了些,因为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各售票亭前竞相排起了长队。

  沾奥运之光发展经济

  无论是奥运会正式开始前、进行当中,还是奥运会已经结束,所有主办城市都希望在此期间的每一天,对当地城市发展都是光明的一天。据洛杉矶组委会的调查发现,因举办奥运会南加利福尼亚竟有15亿美元的额外财源滚滚进帐,其中3350万美元旅馆住宿费和税收收入直接流进了洛杉矶财政的口袋。韩国也因举办奥运会而使当时的经济出现了12.4%的增长,虽说随后韩国经济呈现出逆转之下的局面,但这里的主要原因不是奥运会的积极效应消失太快,而是与韩国政党派系之间的争斗有关。亚特兰大也是借了主办奥运会的光,才使得亚特兰大成了美国网络发展第二大的城市。

  当然,在主办奥运会这个问题上,搞金钱至上主义多半是行不通的。无论是洛杉矶还是亚特兰大,她们都首先致力于使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比赛。如果仅以比赛期间来评价,那么各举办城市都做到了使不同种族的人群汇聚在一起,同场竞技、友好相处。韩国成功地举办了汉城奥运会,这给亚洲人独自主办各种大型国际运动会凭添了自信。悉尼通过举办悉尼奥运会也向世人展示,在悉尼这块土地上,人们不要政治纷争、不要战争。(沈禹钧)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快报头版就记者被跨省刑拘事件发声明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