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北京日化二厂与美国宝洁公司合资,共同使用“熊猫”商标。经历6年冷落,如今“熊猫”已疲惫不堪。为避免这一民族知名品牌从此消失,作为“熊猫”娘家的北京日化二厂决定不惜代价,坚决收回这一民族知名商标———
商界有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9月10日,当北京日化二厂向外界正式宣布:已经与宝洁(中国)洗涤用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提前终止“熊猫”的使用合同,收回合资使用长达6年的“熊猫”品牌。一时间,业内人士茫然不知所措,是该为“熊猫”的“婚变”喝彩还是为它悲哀?
回眸90年代初,“熊猫”洗衣粉在中国市场一度叱咤风云,在当时的洗衣粉市场流传着“南有白猫,北有熊猫”的说法,“熊猫”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洗涤产品之一。而此时一股合资潮蜂拥而起,合资仿佛成了一个美丽的光环,大家都在抢着戴,就连“熊猫”这样的知名品牌也按捺不住寂寞,于1994年“熊猫”的“娘家”北京日化二厂与美国宝洁(P&G)合资成立了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据说,当时外方看好的是“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权。
然而,合资后的“熊猫”走得并不轻松。北京日化二厂常务副厂长赵平对记者说:“作为控股方的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后一直着眼于高档洗衣粉市场,力推旗下的高档洗衣粉品牌‘汰渍’和‘碧浪’。而以物美价廉见长的‘熊猫’产销量则逐年递减,从合资时的年产6万吨,降到今年上半年的4000吨左右。事实上,从国内市场的需求来看,高档洗衣粉的市场也不好做,一方面由于联合利华、德国汉高等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吞并’战略,使得高档洗衣粉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高档洗衣粉的售价是普通洗衣粉的两倍左右,而两者的去污能力却差别不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年6月,与北京日化二厂合作的宝洁(中国)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决定调整在中国的经营战略,提前终止合资合作,合资企业转为外商独资企业。作为“熊猫”娘家的北京日化二厂为避免“熊猫”品牌从此消失,也决定不惜代价,坚决收回这一民族知名商标。
“熊猫”回来了,但是经过6年的冷落,“熊猫”已显得疲惫不堪。从6万吨的市场到不足1万吨的销量,的确是伤了元气。对此日化二厂常务副厂长赵平依然信心十足,他说:“虽然‘熊猫’重塑辉煌之路会有许多困难,但我们有能力使这一民族品牌重放光芒。”据介绍,经过重新定位的新熊猫已经上市,与以前的熊猫相比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它突出了5大优点:在包装上,新熊猫采用统一标识,12色印刷;在质量上,通过改进的新熊猫去污力明显强于以前的产品;在品种上,已开发出了适合中国老百姓需要的全新系列,首批上市的新熊猫包括350克装加香洗衣粉、400克装加酶洗衣粉和环保型的350克装无磷洗衣粉;在价格上,新熊猫考虑目前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比同类产品低20%左右;在企划方面,新熊猫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尽快恢复原有的市场。可喜的是,在日前举行的下半年订货会上,分销商对新熊猫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日化二厂一下子拿到1万多吨的定单。
对于“熊猫”的合散现象,专家们认为是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应该是件好事。日用品外资企业的营销定位过于理想化,一些经营策略不适合中国市场的实情,使得许多合资企业好景不长。这也给我们国内企业带来一些启示,合资并不是“救命草”,因为许多外商并不想把我们的民族品牌发扬光大,而只是在进入国内市场初期,借助我们民族品牌的销售渠道和形象来培育它们的品牌。联合利华的“奥妙”起来了,宝洁的“碧浪”、“汰渍”也起来了,大有瓜分中国洗衣粉市场的趋势。“熊猫”的回头应该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是这也足够给其它国内企业一个前车之鉴:发展应该走最适合自己的路。(本报记者/李同欣赵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