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今年以来的讲话颇受市场关注。梁定邦曾任香港证监会主席,领导香港股市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九七”回归。在国内证券市场今年以来特别强调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梁定邦以其特殊身份对敏感问题发表的超前观点,成为极具价值的政策信号。
国有股流通
梁定邦曾在多个场合谈及国有股流通问题。6月22日,梁定邦在宁波间接地批评了去年国有股配售试点的做法。他指出,原先搞的国有股配售,信息披露不充分,结果是主承销商兜了大部分配售股票。今后,国有股流通应该选择市场化的做法,更充分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否则,不要说普通投资者,就是主承销商恐怕也不会参与配售。
梁定邦认为投资者对国有股流通大可不必恐慌,可借鉴香港盈富基金的模式,以便让国家在减持国有股时,不至于使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9月11日,梁定邦称,国有股流通不会一下子全部释放,监管部门会考虑用多种方法来承接。
国有股流通历来被二级市场视作“头号利空”。即便设立一个类似的盈富基金来承接,估计市值将高达27000亿元,相当于目前股市总市值的四分之三。如此庞大规模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一旦流通,将意味着股市发生结构性变化。梁定邦及管理层其他官员的讲话均表明,国有股流通将分批、分阶段地实施。现在担忧的是,部分国有股流通若按去年的老办法,一会抽离资金,二会导致市场扩容。如果投资者细读梁定邦的讲话,可发现新的国有股流通方案将采取引进新投资者和新资金的做法,不会像去年那样一次性抽离配售变现的资金。
国有股流通将使个股的流通盘“扩容”。许多投资者对个股流通盘的“扩容”十分敏感,梁定邦却有不同的看法。梁定邦在他的新作《我看中国资本市场》中指出,增加流通股数量不会引起股票贬值,目前市场的需求是由股价上涨而引发的“财富效应”,但市场长远的发展应建立在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的基础上。
很显然,梁定邦所说的增加流通股数量不会引起贬值的股票,是指那些确有投资价值,且价格未被高估的股票。如果把市场投资引导进入理性的轨道,股价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那么,对这部分上市公司来说,“扩容”确实并不可怕。
统一指数
梁定邦9月11日再次谈到全国性指数的编制。他透露,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有关设立方案可望于年底推出,该指数由相对独立的指数公司推出,分布于不同行业的200至300家上市公司入选成份股。待全国性指数运作几个月且结构稳定以后,即可推出指数基金和指数期货等衍生产品。
指数的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二板市场即将设立,主板市场也应有一个统一的指数,这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全国性指数的编制是衍生产品推出的前提,没有统一的指数就无法推出指数期货。表面上看,指数的统一及指数期货的推出与中小投资者关系不大,但这极可能使股市面临一次质变。缺乏做空手段是不少机构资金不愿入市的主要障碍,有了指数期货将可满足其规避风险的需要。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实际已向市场提出适时推出指数期货的要求。今后投资者必须注意到,“赚指数不赚钱”的局面将因指数期货的推出而改变。
全国性指数推出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将使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时代的特征更浓,中小投资者若再像现在这样盲目追涨杀跌就会成为最大的输家。现实的应对办法是投资指数基金,因为指数基金具有手续费低廉、安全性较好的特点。在年内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投资者特别应关心哪些个股可能入围全国性指数。深圳成份指数的调整曾带来过“入围效应”,相对而言,有望入围全国性指数的个股今后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板市场设立
关于二板市场的设立,梁定邦本月透露,一个集世界二板市场之大成的条例已基本制订好,并报送国务院。二板市场设立后,主板市场可能会有些资金暂时出去,但不是分流。几万亿元的银行存款如同蓄水池里的水,主板和二板同样要吸引其流过来。关键要监管好进入市场的大门,运作要规范。
目前关于二板市场设立时间的说法有多种版本,梁定邦透露的信息表明准备工作已进入倒计时。二板市场较主板市场更具有获利的诱惑,会不会分流主板市场的资金呢?在二板市场设立之初,一定数量的资金分流是不可避免的。但考虑到新资金的加入,分流的负效应将是相对的。梁定邦今年6月在乌鲁木齐曾指出,创业板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风险较大,不可测因素很多。梁定邦所说的二板市场的特点,意味着相当部分追求稳健投资的资金仍留在主板市场内。而以近日媒体披露的二板市场入市投资的“门槛”来看,二板市场将与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无缘。二板市场入市投资的资金要求拟定在30万元以上,每笔成交至少5万元以上。二板市场将是机构大户们较劲的“战场”,对中小散户占九成以上的中国股市来说,主要的资金仍会继续在主板市场内捕捉机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