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新华社|2020年05月17日  19: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
中共中央 国务院: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

新华社|2020年05月17日  18:57
中共中央 国务院:西部贫困地区企业IPO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西部贫困地区企业IPO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新华社|2020年05月17日  18:5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完善北部湾建设 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
中共中央 国务院:完善北部湾建设 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

证券时报e公司讯,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连接线建设。强化沿江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详情]

新华社|2020年05月17日  03:43

最新消息

鲁政委谈西部大开发3.0: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鲁政委谈西部大开发3.0: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鲁政委谈西部大开发3.0: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继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之后,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入第三个阶段。 《意见》提出:“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2010年相比,《意见》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着墨减少,更加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缩小东西部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 由此来看,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将是西部大开发新阶段的三条政策主线。为了实现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意见》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意见》要求:“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第一,提升能源开采的环保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西部地区是我国煤炭、油气、水电等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2010年规划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时,更加强调加强对煤炭、油气等资源的勘察,加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建设力度。而2020年的《意见》更加强调提高煤炭开采的环保水平和开采效率,完善输电设施建设以加大西电东送力度,避免能源的浪费。 第二,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2020年《意见》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放、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 第三,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一方面,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另一方面,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 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 《意见》要求:“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第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西向开放水平。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东盟经济体的合作水平。支持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建设开放大通道,完善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海运方面,依托北部湾港口建设,发展向海经济。陆运方面,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内河运输方面,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 第三,深化与东部地区的区际合作。西北省份依托陆桥综合运输通道,与江苏、山东等东中部省份拓展经济往来。广西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区际合作实现互惠双赢。 高质量发展 《意见》要求:“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 第一,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要求总结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9个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东部存在一定的差距。以2018年普通小学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例,北京这一指标达到3.1万,上海为2.2万,四川仅接近1.0万。为此,《意见》提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提升基础设施通达程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地区地理环境复杂,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达程度不及东部地区。针对西部地区的情况,《意见》提出:“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为支持能源产业,“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为支持旅游产业,“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促进新兴产业发展。2010年对西部地区新兴产业的规划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与之相比,2020年的《意见》重点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子商务、旅游休闲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 配套政策支持 2010年和2020年的西部大开发相关指导意见都在财政、金融、产业和用地等多个政策领域制定了配套措施。 财政政策方面,2020年的《意见》继续要求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并进一步提出加强转移支付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占西部地区比例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测算分配办法。” 同时,《意见》提出:“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针对性地优化财政承受能力测算方法,提升西部地区债务融资能力,有助于支持其改善基础设施。此外,《意见》要求:“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金融政策方面,2010年的金融政策更强调加强政策性金融和基层金融机构对西部发展的支持。而2020年《意见》提出:“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并要求“依法合规探索建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由此来看,2020年的《意见》更加注重金融政策对扶贫、绿色环保、基建等特定领域的支持。 产业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继续完善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适时更新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土地政策方面,2010年与2020年的相关指导意见均要求建设用地指标向西部地区倾斜,且保障重点领域用地,但2020年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推进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在国家统筹管理下实现跨省域调剂。”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与东部地区调剂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补充财政收入。 [详情]

第一财经 | 2020年05月21日 11:52
侠客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后的国家战略调整
侠客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后的国家战略调整

  文/鄢一龙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这份文件中有诸多关键表述,如将西部大开发与“扩展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相关联,指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 这份长达万字的指导意见更是提出了36条重磅举措,涵盖产业能源结构、交运网络建设、商贸开放合作、金融配套体系、生态环境治理……可谓巨细靡遗。 为何在此时倾斜政策力量“重仓”西部大开发?背后是怎样的国家战略调整?我们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进行一番探讨,请他从国情分析的角度作出解读,一起来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 1、侠客岛: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国际格局将逐步迎来“后疫情时代”,中央在此时重提西部大开发,有何考量?如何理解西部大开发与“扩展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的关联? 鄢一龙: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是中国既定战略安排,在中共十九大报告已经写入,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推进西部大开发更为迫切。 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冲击,其本身没有产生新的结构,但已成为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结构性变化的加速器——加速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霸权主导的世界格局的终结,加速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以及几百年来西方中心的世界大分流格局的衰弱。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印度尼西亚街头。图源:路透社 新旧世界秩序裂变时期已经到来。在国际秩序新平衡达到之前,外部世界不确定性会非常强,国家战略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需要将安全上升到更高的位置——由主要强调“发展”转向“发展与安全双目标”。在此过程中,需加强应对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信息战等的能力。西部大开发为中国发展与安全都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点,有利于形成战略腹地及战略缓冲机制,为发展提供回旋空间。 其次,对外开放格局也要作出调整,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加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辐射能力,推动新型全球化。 2、侠客岛: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循环”是否也与区域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鄢一龙:双循环包括内循环与外循环,构建双循环格局是要在国际环境发生剧变的情况下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从国际循环看,西部大开发促进面向欧亚大陆桥的开放,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经济循环。 从国内循环看,在西部打造新的产业基地,能够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内循环。这体现在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亦鼓励产业往中西部梯度转移,避免重蹈部分国家的制造业空心化覆辙、防止全产业链优势被削弱。 安徽某制造业工厂。图源:影像中国 3、侠客岛:纵向来看,2000年国务院就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此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多有涉及,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今年的《意见》相继落地,“西部大开发”在近20年来始终是中国的重点战略部署之一,为什么屡屡锁定西部? 鄢一龙:西部地区在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地位可在五张地图中得到彰显。 审视国土资源地图,可发现中国的地理中心在西北,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近60%,是中国能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 翻看自然地理地图,西部地区囊括了三大阶梯地形中第一大阶梯青藏高原和第二大阶梯三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两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再看经济地理地图,瑷珲腾冲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中国经济活动也主要集中在此,如何缩小东西发展差距是一个长期战略性问题; 人文地图也提示重要信息,西部地区为50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处,聚居在此的少数民族人口占中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左右,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边境地图,西部拥有中国80%以上的陆地边界,处于中国国界安全与国际交往的战略前沿。在与中国接壤的14个国家中,除朝鲜、俄罗斯主要与东北地区接壤外,其他12个国家均与西部地区接壤。 看完中国地图,再来看世界地图。 在历史长河中,陆地一直是主角,亚洲则是世界发展的火车头。然而,在短暂的几百年西方大分流历史中,海洋一跃变为主角,亚洲庞大的陆路世界成了边缘。而今,历史正在恢复其长周期常态。 2018年10月的《经济学人》杂志提到一项研究,其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地理中心在亚洲,这一中心在1600年以后逐步西移,1950年后转而东移,2000年之后东移速度大大加快,亚洲与陆地逐渐重回历史舞台中心。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向沿海集中,西部内陆地区被边缘化。西部大开发在部署之初,正是对前述趋势的平衡。如今再提西部大开发,是向历史长周期常态回归大趋势的顺应。司马迁曾言,“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一论断或将再被验证。 西北地区景观。图源:百度图片 4、侠客岛:本次《意见》从打好三大攻坚战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给出的发展意见涵盖产业能源结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等诸多角度,如此全方位、多层次,其中有怎样的战略考量? 鄢一龙:这是西部大开发即将进入第3个10年之际提出的战略,也是新时代首次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若把2000年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看成1.0版本,则本次《意见》变为2.0版本,与1.0版本有诸多不同。 首先是主要着眼点的不同。1.0版本着眼于贯彻“两个大局”思想,大的主线是开发西部,缩小东西发展差距;2.0版本则将西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 其次是国内背景不同。1.0版本在中国加快城镇化、工业化的背景下提出,2.0版本则是中国身处第四次产业革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新发展阶段时提出。 第三,国际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1.0版本是在中国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化背景下提出,2.0版本是在中国需要积极发挥领导力、推动新型全球化、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提出。 第四是区域总体战略实现了升级。2000年时的区域发展战略重在“协调”,2020年则更全面立体,既有东、中、西、东北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也有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经济带、“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布局等区域联通战略,还有以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都市圈为龙头的城市群一体化区域增长极战略及主体功能区等空间治理战略等。 2.0版本的西部大开发要做好大开发、大开放、大保护、大安全四篇大文章,这是新格局、新态势。 大开发,是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西部路径,加大中国经济发展纵深空间,打造西部地区增长极、完善与拓展西部开发轴线,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现代化、制度与治理现代化,继续缩小与东中部的发展差距。 大开放,是要通过在西部地区构建“一带一路”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加大沿边地区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中国形成东西双向、海陆并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 大保护,是要加大美丽西部建设,保护建设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为全球和全国提供生态产品。 大安全就是要通过形成西部开发新格局为中国保障国境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民族共同体安全提供有力支撑。[详情]

侠客岛 | 2020年05月20日 21:30
港媒:疫情促使中国公布新西部大开发计划
港媒:疫情促使中国公布新西部大开发计划

  原标题:港媒:中国新西部大开发计划,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港媒:疫情促使中国公布新西部大开发计划 香港《南华早报》5月18日文章,原题:新冠病毒、美中脱钩促使北京公布新的西部大开发计划  由于依赖出口的中国东部省份饱受新冠疫情影响,并在美国威胁经济脱钩的情况下面临压力,中国正从其广袤且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公布的最新“西部大开发”蓝图,是为后疫情世界制定的战略。对中国来说,后疫情世界更难预测。尽管中国承诺继续开放,但正浮出水面的新战略却是转向内部、聚焦庞大国内市场。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宣布一系列针对西部腹地的新交通基础设施计划,包括川藏铁路、沿江高铁以及一系列机场、水库和灌溉工程。政府还将发展新能源项目,鼓励工业项目将业务向西部而非海外转移。 北京曾在1999年制定类似战略促进西部发展。近20年后到2018年底,相关省份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份额提高1.8个百分点,达20.5%。但就绝对GDP、财政收入和贸易而言,同东部省份差距仍大。 不过,西部省份经济在此次疫情期间表现得更具弹性。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经济下滑幅度相对较小,比东部表现要好。新计划为中国提供了更多“战略回旋空间”。投资内陆省份的新一轮推进努力,还响应了中国领导人的观点:中国在核心技术、食品生产和消费需求方面应更加自力更生。 中国正面临重大挑战以维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新计划还强调中国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西部省份位于新丝路的东端。专家表示,就如我们从中美贸易摩擦中看到的,甚至在疫情暴发前,中国的外部环境就开始经历明显变化。中国的未来增长将更多依赖国内需求。毕竟,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作者Frank Tang,陈一译)[详情]

环球网 | 2020年05月20日 05:33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西部大开发会打开何种新格局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西部大开发会打开何种新格局

  原标题:姚景源:西部大开发会打开怎样的新格局 姚景源(作者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36条措施,强调要强化措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当下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这个意见的出台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及全球经济两个大循环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在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作为一个战略被正式提出来,到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7万亿元增加到18.4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占比上升至20.5%,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西藏、贵州、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初步完善。应该说,这段时间以来,西部地区以追赶为主要目标,通过自身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使得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所缓解。从其发展进程来说,现在也正面临一个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理念和实践转变。 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外部需求疲软使得东部出口工业面临挑战,相比之下,西部省份整体上显示出了比较强的抗压能力,一季度GDP增速超过全国总体水平。此外,疫情加剧了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思潮,不排除一些政客会借此积极破坏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经济中的这种趋势不容小觑。加快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一方面可以为扩大内需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转移保障经济的安全性。 从近期来讲,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可以为我们“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提供一个着力点和抓手。从长远来讲,面对疫情之后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为深化改革找一个落地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西部大开发可以担当重任。 具体来看,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在完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上大有发展空间。过去一段时间,在我们一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并没有承接到。相比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上优势并不大。我们现在的优势主要在于产业链的完整和工业门类的齐全,如果我们进行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时候,可以用产业链的概念来统筹,而不只是单个企业的转移,西部地区的优势将会凸显出来,西部整个发展格局也将会有显著改善。 第二,深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是重中之重。西部大开发走向更高质量的新格局关键还要靠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西部地区在工业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营商环境等软环境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意见》提出要研究地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加强西部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这都是深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如果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能够走到全国的前列,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第三,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力度。西部地区过去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开放程度不够高,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地区以占全国70%的国土面积、28%的人口、20%的经济总量,仅拥有全国大约7%的对外贸易额、10%的利用外资额和8%的对外投资额。现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于西部的开放发展是个重要契机,三大陆路的中欧班列、中国与东盟的深度合作等等都拓展了西部地区的国际空间,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扩大开放力度。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在扩大内需上优势的展现,西部地区也将对外资产生更大吸引力。 第四,继续加快西部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方面仍然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按照规划,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水平要和东部大抵相当。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投资将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前15年里最有投资潜力的地方,包括川藏铁路、沿江铁路等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重要社会经济意义。 第五,坚持大保护的理念。西部地区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地貌,这些是我们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宝贵财富。在以往的开发中,我们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江源等自然生态保护区都做得比较好,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依然要坚持大保护的概念,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因为开发力度的加大而毁坏了自然环境。 如果能够按照《意见》的规划切实推进,在以上几个方面有所突破,西部地区就能成为我们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强大的国内内需市场形成也有了新支柱,国内和国际经济两个大循环就能相互促进。[详情]

环球时报 | 2020年05月20日 04:33
国际原油“跌跌不休” 西部能源开发竞争力在哪儿?
国际原油“跌跌不休” 西部能源开发竞争力在哪儿?

  原标题:国际原油“跌跌不休”,西部能源开发竞争力在哪儿?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5月1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西部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在“优化能源供需结构”的要求中,提出要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 国际油价下跌,不能影响新能源开发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原油需求下降,油价大幅下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一方面可以借助目前超低油价的窗口,考虑扩大战略石油储备;另一方面则需要保障自身的石油供给能力,从而应对未来更加动荡的石油市场。而从长远看,石油价格的下跌会整体提升化石能源的竞争力,削弱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这也要求政策层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 而这些背景也都贯穿在此次推进西部开发的意见当中。西部的清洁能源潜力相对较大,包括风电,光伏和水电,但西部人口密度较低,相对市场较小,要想通过清洁能源来拉动西部的经济,就需要通过特高压等大通道往东部输送,以解决当地弃风弃光弃水的问题。另一个做法是,将东部相关的高耗能重工业转移到西部,提升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相对而言,高耗能的重工业向西部转移会比可再生能源东送的做法潜力更大一些。 西部有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充足的资源、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而且环境成本和人口密度要远低于东部,西部的环境污染成本相对更低些。因此,西部建设能源基地(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和承接东部高耗能企业,也是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下的基本发展趋势。近年来的发展也证明了高耗能重工业正在加速向西部转移。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于西部可再生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现状,其能源基地建设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对于西部可能具有支柱产业意义。 对于东部来说,西部送来的电都是清洁的,有益于调整自身能源结构。在西部建设能源基地,通过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送出,为东部提供清洁电力,是东部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西部发展的重要一环。西部能源开发可以解决西部需要的资金,也为西部自身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  因此,西部大开发除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之外,其实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自然进程。无论是建立石油生产基地还是开发新能源,都是国际国内双重背景下的自然选择。 开发西部能源,防治污染要走在前面 但需要关注西部开发、特别是能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层面要通过政策协调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首先需要认识到环境污染是累积的,当下防治某些环境污染肯定比未来治理更节省费用,还需要考虑污染影响的不可逆性。因此,西部开发需要尽可能提前行动,避免西部环境恶化。 其次,有效的政策可以降低西部环境的污染程度。简单说,中央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西部更多支持,要求东部对西部的能源贡献留下相应的份额,使西部有更多的资金,从而有动力投入更多去治理污染。 另外,也需要协调和保证能源价格合理,合理的价格可以支撑西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抑制东部不合理的能源消费。这样,西部可以利用能源开发收入,进行西部基础设施和能源利用改善,相应抵消能源开发对西部的环境影响。 西部地区政府需要建立两个反馈机制。 第一个是针对西部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一个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也就是说,西部出售能源得来的钱,地方政府应该更多回馈到当地生态保护以降低能源开发所导致的环境影响。 第二个反馈机制就是,不单单财富从东部往西部转移,西部地区政府应该保障财富向一般民众转移。民众收入上升,使得他们可以改变能源消费方式,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更快地脱离煤炭消费,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再次,由于西部污染成本相对比较低,会导致东部污染行业向西部转移,这就需要有效的环境监管和治理。西部能源开发由于技术与环保观念的提升,再加上东部的经验,如果监管到位,西部应该可以避免东部式的污染。 最后,由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有效的能源环境政策很重要。政策虽然难以改变总体发展规律,但可以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东部发展经验也说明,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较早实施环境污染控制,可以减少相应的环境污染。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详情]

新京报网 | 2020年05月19日 11:48
东部西部格局重塑 成渝西安等城市有望被委以重任
东部西部格局重塑 成渝西安等城市有望被委以重任

  原标题:重塑东部西部格局,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17日晚间,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终于出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西部地区将“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其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西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定位变化。事实上,去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先后上马。 格局重塑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国战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家全局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实施大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央审时度势,结合当前全球形势分析,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角度,赋予西部地区更加重要地位。” 一个极强烈的信号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即将被重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解决包括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西部也要和全国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西部地区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临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6%,人口占27.2%,经济则仅占20%左右。而与此相比,东部地区同年的经济总量占比则达到53%。 具体到省市上,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大关,而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万亿;在去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17座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仅成渝2座。 “近年来,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实现目标,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着西部城市还要继续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速。”陈耀指出。 《意见》进一步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筹码。比如,在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上,“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明确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 陈耀指出,除了“沿海带动内陆”的传统思路,“城市带动乡村”“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带动其国际化能级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成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均有望成为下一轮建设发展的重点。 成渝发展 这次“大礼包”的内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 《意见》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而从已公布的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冯奎认为,东西部科创合作需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努力。 “已有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都在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应加强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布局。” 他说,“此外,要集结优势学科、优势领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就是一个创新之举。” 他还提到,在建立以成果应用为牵引的机制、打造吸引东部研发类机构落户西部的重要条件,上海交大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研发平台就有示范性意义。 更多具体利好集中在推动内陆开放领域中。 在此前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对“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城市进行全盘规划。其中,成都-重庆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昆明、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则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发生变化。 《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业内认为,随着“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西部城市将迎来“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的开放机遇。在“门户”新定位下,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将有全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意见》提出将“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被认为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其中,三条“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发到达广西北部湾。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升级”,是否将进一步提升这条开放通道的战略价值? 主题明确 陈耀认为,《意见》体现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主题是“两大”,即大保护和大开放。通过推动“两大”,才能进一步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部地区的开放仍然相对较慢,到现在为止,西部地区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外资利用,在全国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对较少。但是最近这些年,它的开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园区,让开放已经开始对于西部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增长达22.4%,超过东部地区13.6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领域,成都的英特尔以1265.4亿人民币居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第三,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区下一步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在哪? 《意见》对西部各省份进行了全盘布局: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甘肃、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云南:“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说,尽管每个省份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开放深度绑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一轮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探索。 这种全面开放思路,在交通建设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设上,《意见》不仅提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还提出将完善北部湾港口和加快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 除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也将有所改变。 陈耀指出,“现在所说的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输出,更是通过这种开放,带动我们的高品质、优质产能输出,并通过这种改变,带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环境承载力等。” 《意见》也提出,将推进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除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实现。比如,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部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等,不一而足。 “通过开放,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陈耀说。[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20年05月19日 00:41
力挺西部大开发!中央出台36条重磅举措
力挺西部大开发!中央出台36条重磅举措

  原标题:力挺西部大开发!中央出台36条重磅举措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易启江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等36条具体意见。 《意见》指出,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意见》要求,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川藏铁路等工程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 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 加大地方债支持基建力度 财税支持方面,《意见》要求,稳妥有序推进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意见》指出,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占西部地区比例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测算分配办法。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8973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6733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2240亿元。 《意见》指出,指导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赋予西部地区具备条件且有需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意见》要求,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此外,《意见》指出,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适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完善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适时更新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调查计划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凡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当地优先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鼓励新设在西部地区的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当地注册。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20年05月19日 00:02
第一财经社论:用好区域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第一财经社论:用好区域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原标题:社论:用好区域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后疫情时代,为使经济尽快复苏,决策层可谓使出浑身解数。这一次是期望通过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协调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发布,要求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提升并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同时将加大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 众所周知,虽然中国经济在近几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协同区域发展可以说既是目标,亦能通过竞争与协调相统一,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潜力。 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向前,首先需要明确协调发展并非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等一等,甚至搞平均主义,而是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条件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各个区域利用自身优势齐头并进,促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而且,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开放、分工与合作,相互协调的区域经济,可以使地理位置、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地区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实现单个孤立市场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 目前而言,西部呈现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差异化局面。其中重庆、成都、西安三大城市在人工智能、芯片等新兴产业上布局较多,三地的科研、教育、人才也具有相对优势;贵州人力、水电等成本相对较低,让大数据等相关产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尽管疫情对整体经济冲击较为明显,但3、4月份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复苏的第一梯队,展现出较强韧性。 《意见》也明确,要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与此同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务必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以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支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并完善区域互助机制。 事实上,打破区域之间隔阂和建立统一市场的相关政策,近年可以说持续在出台。5月18日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就提出,要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中国是一个大国,理应比一般国家更为充分地利用自身规模经济和配套性强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从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实践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融合协调发展对“中国奇迹”作用明显。未来,理应通过打破全国协调发展的阻碍因素,支持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各地善用自身优势,共同分享统一、公平的全国市场,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详情]

第一财经 | 2020年05月18日 21:41
中央放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 完整概念股名单出炉
中央放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 完整概念股名单出炉

  原标题:超级重磅!中央放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完整概念股名单出炉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钟尹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或《意见》),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等36条具体意见。 《意见》共七大点,三十六条,超1万字。 《意见》指出,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意见》要求,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月7日拍摄的川藏铁路拉林段米林隧道。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 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图片来源:新华社 刘续 摄 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基建的力度 财税支持方面,《意见》要求,稳妥有序推进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意见》指出,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占西部地区比例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测算分配办法。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 记者注意到,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8973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6733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2240亿元。 《意见》指出,指导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赋予西部地区具备条件且有需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三峡水域货运加快恢复。4月18日拍摄的三峡大坝和三峡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 图片来源: 新华社 郑家裕 摄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意见》要求,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此外,《意见》指出,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适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完善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适时更新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调查计划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凡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当地优先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鼓励新设在西部地区的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当地注册。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4月8日拍摄的贵州省百里杜鹃管理区坪子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无人机照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杨楹 摄 这些板块迎来新风口 方正证券指出,基建仍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主线,重点关注传统基建项目包括机械设备、公用事业、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交通运输等板块;“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其企业发展更具潜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将在新时期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重点关注四川的电子信息、重庆的汽车、贵州的大数据等新兴优势产业。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重点关注产业扶贫中的农业、旅游、光伏和电商类企业。 华创证券指出,尽管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完善,但西部地区仍存在短板。在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基建产业链业绩有望获得需求支撑。 华创证券建议关注:新疆交建、北新路桥、重庆路桥主营公路工程施工。 西藏天路、祁连山、青松建化主营水泥产品。 高争民爆是西藏唯一一家民爆企业,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川藏铁路项目。 中铁工业已开展以川藏铁路建设为代表的极端工程新装备、新技术研发,并计划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公司的超大直径15米级岩石隧道掘进机,大直径的竖井钻机,将打破国外纪录,创世界第一。 一图了解西部大开发相关概念股: 图片来源:同花顺 [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5月18日 09:16
重塑东西格局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重塑东西格局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原标题:重塑东西格局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晚间,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终于出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西部地区将“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其目标是: 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西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定位变化。 事实上,去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先后上马。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国战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 “ 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家全局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实施大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央审时度势,结合当前全球形势分析,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角度,赋予西部地区更加重要地位。 ” 格局 一个极强烈的信号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即将被重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解决包括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西部也要和全国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西部地区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临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6%,人口占27.2%,经济则仅占20%左右。而与此相比,东部地区同年的经济总量占比则达到53%。 具体到省市上,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大关,而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万亿;在去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17座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仅成渝2座。 “近年来,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实现目标,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着西部城市还要继续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速。”陈耀指出。 在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的当下,为何能够提出如此要求? 有观点指出,现在东西部之间不仅仅是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再带动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的逻辑,相反,二者越来越多地站上同一个合作平台。 比如,尽管同样是产业转移,但对于东部来说,“抢先一步与西部的开发开放平台建立战略协作、协同关系,有利于在互惠合作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利用东部已经积累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有利于嵌入并引领西部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有利于推动要素流动并高效使用,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意见》进一步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筹码。比如,在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上,“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明确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 陈耀指出,除了“沿海带动内陆”的传统思路,“城市带动乡村”“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带动其国际化能级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成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均有望成为下一轮建设发展的重点。 成渝 这次“大礼包”的内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 《意见》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而从已公布的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冯奎认为,东西部科创合作需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努力。 “ 已有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都在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应加强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布局。 ” 他说,“此外,要集结优势学科、优势领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就是一个创新之举。” 他还提到,在建立以成果应用为牵引的机制、打造吸引东部研发类机构落户西部的重要条件,上海交大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研发平台就有示范性意义。 更多具体利好集中在推动内陆开放领域中。 在此前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对“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城市进行全盘规划。其中,成都-重庆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昆明、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则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发生变化。 《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业内认为,随着“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西部城市将迎来“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的开放机遇。在“门户”新定位下,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将有全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意见》提出将“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被认为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其中,三条“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发到达广西北部湾。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 “升级”,是否将进一步提升这条开放通道的战略价值? 开放 陈耀认为,《意见》体现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主题是“两大”,即大保护和大开放。通过推动“两大”,才能进一步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西部地区的开放仍然相对较慢,到现在为止,西部地区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外资利用,在全国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对较少。但是最近这些年,它的开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园区,让开放已经开始对于西部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增长达22.4%,超过东部地区13.6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领域,成都的英特尔以1265.4亿人民币居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第三,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区下一步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在哪? 《意见》对西部各省份进行了全盘布局: 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甘肃、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云南:“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说,尽管每个省份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开放深度绑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一轮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探索。 这种全面开放思路,在交通建设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设上,《意见》不仅提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还提出将完善北部湾港口和加快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 除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也将有所改变。 陈耀指出,“现在所说的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输出,更是通过这种开放,带动我们的高品质、优质产能输出,并通过这种改变,带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环境承载力等。” 《意见》也提出,将推进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除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实现。比如,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部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等,不一而足。 “通过开放,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陈耀说。[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5月18日 08:33
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出炉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出炉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重塑东西格局,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昨日晚间,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终于出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西部地区将“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其目标是: 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西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定位变化。 事实上,去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先后上马。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国战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 “ 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家全局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实施大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央审时度势,结合当前全球形势分析,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角度,赋予西部地区更加重要地位。 ” 格局 一个极强烈的信号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即将被重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解决包括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西部也要和全国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西部地区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临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6%,人口占27.2%,经济则仅占20%左右。而与此相比,东部地区同年的经济总量占比则达到53%。 具体到省市上,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大关,而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万亿;在去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17座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仅成渝2座。 “近年来,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实现目标,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着西部城市还要继续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速。”陈耀指出。 在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的当下,为何能够提出如此要求? 有观点指出,现在东西部之间不仅仅是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再带动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的逻辑,相反,二者越来越多地站上同一个合作平台。 比如,尽管同样是产业转移,但对于东部来说,“抢先一步与西部的开发开放平台建立战略协作、协同关系,有利于在互惠合作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利用东部已经积累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有利于嵌入并引领西部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有利于推动要素流动并高效使用,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意见》进一步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筹码。比如,在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上,“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明确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 陈耀指出,除了“沿海带动内陆”的传统思路,“城市带动乡村”“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带动其国际化能级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成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均有望成为下一轮建设发展的重点。 成渝 这次“大礼包”的内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 《意见》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而从已公布的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冯奎认为,东西部科创合作需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努力。 “ 已有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都在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应加强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布局。 ” 他说,“此外,要集结优势学科、优势领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就是一个创新之举。” 他还提到,在建立以成果应用为牵引的机制、打造吸引东部研发类机构落户西部的重要条件,上海交大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研发平台就有示范性意义。 更多具体利好集中在推动内陆开放领域中。 在此前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对“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城市进行全盘规划。其中,成都-重庆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昆明、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则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发生变化。 《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业内认为,随着“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西部城市将迎来“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的开放机遇。在“门户”新定位下,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将有全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意见》提出将“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图片来源:张建 摄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被认为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其中,三条“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发到达广西北部湾。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 “升级”,是否将进一步提升这条开放通道的战略价值?(猜你想看:《改变西部格局,抱团出海谁领航?》) 开放 陈耀认为,《意见》体现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主题是“两大”,即大保护和大开放。通过推动“两大”,才能进一步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西部地区的开放仍然相对较慢,到现在为止,西部地区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外资利用,在全国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对较少。但是最近这些年,它的开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园区,让开放已经开始对于西部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增长达22.4%,超过东部地区13.6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领域,成都的英特尔以1265.4亿人民币居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第三,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区下一步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在哪? 《意见》对西部各省份进行了全盘布局: 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甘肃、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云南:“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说,尽管每个省份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开放深度绑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一轮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探索。 这种全面开放思路,在交通建设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设上,《意见》不仅提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还提出将完善北部湾港口和加快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 除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也将有所改变。 陈耀指出,“现在所说的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输出,更是通过这种开放,带动我们的高品质、优质产能输出,并通过这种改变,带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环境承载力等。” 《意见》也提出,将推进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除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实现。比如,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部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等,不一而足。 “通过开放,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陈耀说。 文字|杨弃非[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20年05月18日 08:28
补齐基建短板 西部加速联通世界
补齐基建短板 西部加速联通世界

  补齐基建短板,西部加速联通世界 原创 黄名扬 城市进化论  在黔东南境内修高速公路,每公里费用平均超过1亿元,比平原地区高出一倍还多。 地形地貌“拉高”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却又相对滞后,这实际上正是西部地区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面临困难的“缩影”之一。 补基建短板,正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一。过去20年,打通“大动脉”、加密“毛细血管”,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对加强东西部互联互通、拉近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有目共睹。 不过,“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5月17日晚,中央超万字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出炉。 “西部大开发的20年时间内,第一个十年主要打基础,第二阶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正如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此前所说,第三个阶段除了延续内生动力培育之外,还面临一个新主题——西部作为中国内陆腹地,如何通过开放来促进发展,并成为中国向西向南的开放前沿。 西部大开发第三个十年,基建短板该如何进一步补齐?我国又将如何架起西部通向世界的通道,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通“血管” 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或许就能给当地人打开一扇脱困致富的大门。在西部许多地方,交通不便仍是经济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一方面,交通不便,种再好的东西运不出来,也不能发家致富;另一方面,交通也是限制将富集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最大瓶颈。有很好的景色,但交通不便游客进不去,照样没有欣赏的人。 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金”。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交通扶贫建设总投资规模预计达1.8万亿元。 巨大的投资规模下,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看遍“千山万水”的贵州,曾经是发展交通的老大难。但随着交通“毛细血管”疏通,综合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当地对外交流合作,正日益密切。2018年,贵州公布的外省车流量为6272万车次,比2015年增长1倍多;外省货车流量1768万车次,增长75%。 车流的成效也体现在钱袋子上。2018年,贵州全年旅游总人数9.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0.2%;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增长33.1%。 曾经“蜀道难”的四川,也是典型的内陆山地省份。多达42.5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到全省面积近九成。近年来,在打通贫困地区交通“最后一公里”上,四川也下了不少功夫。 去年5月,《四川山地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显示,当地规划山地轨道交通线路多达23条线。到2025年,将有望建成3条具有代表性的山地轨道交通线路。 时间过去不到一年,今年3月,四川省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开工动员会举行。作为四川省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其规划客流正是有的放矢: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据点居民出行,另一部分就是旅游资源带来的旅客客流。 频频动作突显出西部地区打通扶贫通道的迫切。未来,以交通“血管”为西部贫困地区输血,有望迎来更多支持。 《意见》已明确,“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出海梦” 西部省份还有另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出海。 从上世纪90年代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到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落地,它与向西的中欧国际班列西部通道和向东的沿江通道,一同构成了西部开放的三个重要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地理位置示意图 此前,中西部地区和沿海经济联动,主要是“以点带面”。十多年来,中西部地区复制东部沿海经济,采用产业转移思路,收效越来越不明显,承接能力越来越弱。 “过去的发展模式是成本洼地模式,以低成本劳动力、能源及土地等资源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工厂落户。”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看来,“一带一路”新开放格局下,以物流通道为依托,打造物流引擎效率高地,是中西部地区可探索的一种新模式。 实际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城市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愿望,已表现得日益强烈,比如重庆。 通过将大港口、大铁路和全系列外贸政策牌照叠加在同一区域,重庆正努力使物流资源高度聚集。这也为类似城市打造服务全球的物流通道和枢纽网络,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意见》已明确,未来将加强西部地区出海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将“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除此之外,《意见》还指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将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其中点名重庆,“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同时明确,“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 国家官宣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西部城市离“出海梦”无疑又进一步。 谋大棋 实际上,若放眼全球,交通发展都可谓是我国近年来最亮眼的一张“名片”。 以高铁为例,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崛起的新动能,我国高铁里程一直遥遥领先并不断增长。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比上年增长6.1%,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 联通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及以上城市,高铁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但东西部地区的高铁发展,仍有明显差距。 从2018年数据看,连接中西部地区设计时速在250km/h等相对较低速的线路,占比仍相对较大;东部地区内部线路中,350km/h等较高速线路则占比更高。 此次《意见》进一步提出,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通运输发展上的不均衡,将带来地区发展更大的不均衡。”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这样分析。但同时,“如果没有国家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协同,就很难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更谈不到高质量发展”。 对此,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向城叔谈到,“西部大开发已经给交通带来极大的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到2018年7月,连接中西部地区、设计规格在250km/h以上的已通车和在建高铁线路数达40条,已占到全国65.6%。 但他也坦言,从西部地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来看,在国家全局中,西部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 《意见》出台后,“交通方面值得期待有三个方面”。冯奎指出: 一是从对外联系上,要快进快出,实现更快捷地与世界联通,所以这次政策提出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 二是在内部建设更密集的交通站点与更通畅的交通网络,这样可以更适应西部地区城镇、乡村集聚的特点; 三则是加强交通与产业一体化带动发展,主要是物流站点、平台与综合枢纽等方面的建设。 文字|黄名扬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20年05月18日 08:28
中央出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 四大板块迎风口
中央出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 四大板块迎风口

  超重磅!中央出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这四大板块迎风口,完整概念股名单出炉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三十六条具体措施。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政策力推“西部大开发” 《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但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首先,西部大开发是国内平衡东西部差距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各区域均衡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西部建设的成败决定了最终决战的成败;最后,在疫情后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开发西部大大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意见》对于西部大开发提出覆盖短期和中期的总体目标: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次《意见》的出台,是政策层深思熟虑的成果,从去年开始中央考察了陕西、甘肃、重庆等西部地区,特别是在陕西深入研究、考察了当地的经济、民生、脱贫、环境等各方面情况。在持续关注秦岭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民生脱贫问题、抗击疫情外,还重点对省内的高端制造业、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进行了考察,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意见》整体超一万字,不光给予了总体意见,还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民生、政策支持等六大方面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三十六项举措,具体有: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等。 证券时报·数据宝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梳理简化内容,一图带您理解《意见》精华。 基础建设板块率先受益 《意见》的多条措施都涉及到基础建设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相比东部还比较落后,部分区域甚至通车、用水、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还没有充分解决,有很大的基建需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是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配套的基础建设量级非常大,涉及到港口、物流、交通、输配电、仓储等方方面面,在基建上贡献了非常大的增量需求。 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受海外疫情影响出口不振,消费和投资就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两把有力武器。消费层面有优惠政策的扶持,投资方面市场声音则更多认为在基建(包括新老基建)上。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转正至3.9%,指向工业生产持续回暖。海通证券认为,工业生产改善背后,离不开以地产、基建为代表的需求回暖的拉动。 西部地区面积广袤,占全国总面积过半,而且多数省份的基础建设水平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基建很可能大发力的2020年,叠加“一带一路”战略,西部落后的基建让政策制定有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意见》的具体措施中,基础建设相关描述最多,比如成都重庆西安枢纽城市建设、运输通道建设、川藏铁路等工程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建设、西电东送建设等。这是西部大开发补短板的一步,基础设施完善,才能真正托起高新科技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伟大规划。 广发证券认为,对于基建来说,传统基建仍占据主导(1-4月专项债投向,传统基建占比为63%左右),可以起到稳增长的作用。一般来说,位于西部的基建股与西部大开发关联最为紧密,因为基建呈现一定的地域性,比如水泥、施工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业务半径。 西部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区域 “一带一路”是中国走出去、与全球各国实现互利共赢的伟大战略,其中西部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承担着联通中亚、欧洲等沿线国家的重要任务。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了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等13个省市区,其中10个位于西部,可见西部大开发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意见》也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在枢纽城市规划、大通道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等细节方面,政策层都做出了详细的指示。支持新疆、重庆、四川、陕西、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根据区域优势,进行核心区域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同时进行又相辅相成,随着西部地区高速发展,经济体量发展到足够大规模,生产、物流、仓储、交换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将让“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更稳固,影响力更大。此外,疫情过后全球经济的恢复离不开全球化,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通过“一带一路”也将更快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 生态环境保护受到重视 《意见》专门开辟一个章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做了重要部署。西部地区面积占比超过一半,西部地区的环境生态也相对脆弱,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一步。 一方面,对于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排污限制持续推进。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实施节水行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重点生态工程、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等多方治理。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相比于东部整体均衡的优势,西部则呈现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差异化局面。重庆、成都、西安等三大城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等新兴产业上有较多布局,甚至发展水平要高出不少东部城市,三地的科研、教育、人才也具有相对优势,此外人力、水电等成本也相对较低,使得西部也具备相当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 《意见》表示,要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西安、成都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密集,国防科研院所众多,使得两地的半导体、通信、电子等科研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人才流失严重,被东部优越的产业政策、大企业吸引而出走,随着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未来西部在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有望快速赶上。 此外,西部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部分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也是不弱于东部城市,通过“互联网+”方式将优势产业化,因地制宜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形成规模,这也许就是西部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排头兵。 声明: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详情]

数据宝 | 2020年05月18日 07:11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8日 04:31
中共中央、国务院推21条举措 西部大开发2.0启航
中共中央、国务院推21条举措 西部大开发2.0启航

  原标题:推21条举措 西部大开发2.0启航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刘瀚琳)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西部大开发提出适应新时期发展格局的21项举措,涉及生态、教育、互联网、营商环境等诸多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在此前基建等传统领域基础上,要求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例如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为贫困地区企业建立绿色通道等。 《意见》指出,要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同时,《意见》还着眼于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支持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更好为西部地区发展服务;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等。 关于西部地区的企业优惠政策在近期已有“预热”。就在此前的4月28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 “前述企业相关融资优惠政策想要在西部地区得到发挥,需要加大产业支撑。”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唐大杰表示,我国西部开发没有特效药,吸引投资需要低税率、低工资、技术工人和广阔的市场。西部实际缺乏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规模,如何突破这些瓶颈还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和更大幅度开放。 如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此前,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苟以勇曾对媒体分析表示,只有补齐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才能谈产业发展问题。目前像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仍然有很多。这些短板主要集中在综合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当前西部地区最大的短板,包括机场、公路、铁路、水利、电信、电力等领域。这些项目也在此次《意见》中得到重申,例如,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连接线建设。 “此外,《意见》中涉及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唐大杰进一步表示。《意见》提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和高职学校符合当前我国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但希望面对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应该更多地依靠民办教育,由民营资本来实现。借此西部大开发战略向民营企业开放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基础上,《意见》对于西部地区产业迭代也作出同步安排。例如,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5月18日 02:08
西部大开发36条:罕见20次提生态 两省表述超预期
西部大开发36条:罕见20次提生态 两省表述超预期

  原标题:最强风口!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 西部大开发36条来了!罕见20次提生态 两省表述超预期 来源:券商中国 原以为周一最强风口可能是半导体,突然之间又来了一份可能带火一片公司的重磅文件。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 该份指导意见共分有36条。《意见》罕见地20次提到生态这个词,重点提及9个重点区域建设,10次提及“人才”和“科技”。并且重点提出,要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另外,此次《意见》全文对于广西和西藏的表述超出预期。 那么,哪些公司将站上风口呢?来看解读。 时隔14个月,这份文件终于来了 去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2019年3月19日,中央深改委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在时隔14个月之后,这份文件终于来了。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该份指导意见共有36条。 2019年是西部大开发20周年。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朱镕基和温家宝二人任正副组长,3月正式运作。 资料显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3个自治州: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12个省市总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5%,GDP总和占全国的20%左右。 从各种条件来看,西部是我国发展的一颗重磅棋子。根据文件,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文件发力点在“要素”,10次提人才和科技 当下,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于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差距。这也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人总是会往机会多,赚钱多的地方去。而人口多的地方,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都会相对充沛,消费能力也强,这样就容易形成正向反馈。从最新的西部大开发36条来看,最大的看点可能也集中这些方面。全文10次提到人才,同样也10次提到科技。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考察时再提“西迁精神”。此次《意见》第二条即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这一条即体现出政策的发力点就是人才、资金和技术。 此外,第十条还提出,鼓励国家级开发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引进发展优质医疗、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务。第二十二条提出,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第二十四条还罕见提出,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允许退休公职人员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创业。 第十七条更是提出,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这一条可能会让西部地区吸引更多资金。 9大区域各有侧重 《意见》提出: 一、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二、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三、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四、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五、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六、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七、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八、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九、推动统一战线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 谁将站上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之前关注度不太高的广西在此次文件中的份量不低。以往市场热炒的西藏,在此次文件中的曝光度不高,仅在第三十五条提及一次。因此,此次广西的本地股票存在较大可能会站上风口,如直接利好的北部湾港,深耕数字业务的新智认知,还有五洲交通等。 此外,按照区域发展的规律,资源首先会向大城市集中。西部的机会则有可能集中在三个大城市,分别是西安、重庆、成都。此前曾有专家表示,这三个中心城市无论从经济实力、科教实力、消费实力等方面,都能在新一线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三个城市当中,成渝城市群潜力又更大一些。 《意见》提出,要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路桥、渝开发、葛洲坝等公司可能率先受益。 第三是物流,在整个《意见》当中,物流亦被提及九次之多,显示中央在西部大开发问题上对物流业是非常重视。《意见》提出,要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目前,西部比较正宗的物流业上市公司是广汇物流。而在西部产业扶贫标的中,仅有圆通速递一家物流上市公司。 第四是生态。在整个《意见》当中,生态被提及20次,可能是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汇。文件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公司主要有兴蓉环境、博世科、南方汇通、重庆水务、中再资环等。 其他的公司如水泥、建材、基建工程等公司或许也被资金追捧。但具体来看,一要看上市公司的动力,二要看上市公司的业绩。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20年05月18日 01:18
中央超万字指导意见发布 西部大开发迎来“新时代”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5月18日 00:22
西部大开发重磅政策落地 "一带一路"引领加大开放力度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5月18日 00:02
西部大开发"36条"来了:罕见20次提生态 两省表述超预期
西部大开发

  最强风口!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西部大开发“36条”来了!罕见20次提生态,两省表述超预期 原以为周一最强风口可能是半导体,突然之间又来了一份可能带火一片公司的重磅文件。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 该份指导意见共分有36条。《意见》罕见地20次提到生态这个词,重点提及9个重点区域建设,10次提及“人才”和“科技”。并且重点提出,要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另外,此次《意见》全文对于广西和西藏的表述超出预期。 那么,哪些公司将站上风口呢?来看解读。 时隔14个月,这份文件终于来了 去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2019年3月19日,中央深改委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在时隔14个月之后,这份文件终于来了。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该份指导意见共有36条。 2019年是西部大开发20周年。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朱镕基和温家宝二人任正副组长,3月正式运作。 资料显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3个自治州: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12个省市总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5%,GDP总和占全国的20%左右。 从各种条件来看,西部是我国发展的一颗重磅棋子。根据文件,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文件发力点在“要素”,10次提人才和科技 当下,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于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差距。这也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人总是会往机会多,赚钱多的地方去。而人口多的地方,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都会相对充沛,消费能力也强,这样就容易形成正向反馈。从最新的西部大开发36条来看,最大的看点可能也集中这些方面。全文10次提到人才,同样也10次提到科技。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考察时再提“西迁精神”。此次《意见》第二条即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这一条即体现出政策的发力点就是人才、资金和技术。 此外,第十条还提出,鼓励国家级开发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引进发展优质医疗、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务。第二十二条提出,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第二十四条还罕见提出,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允许退休公职人员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创业。 第十七条更是提出,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这一条可能会让西部地区吸引更多资金。 9大区域各有侧重 《意见》提出: 一、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二、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三、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四、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五、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六、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七、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八、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九、推动统一战线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 谁将站上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之前关注度不太高的广西在此次文件中的份量不低。以往市场热炒的西藏,在此次文件中的曝光度不高,仅在第三十五条提及一次。因此,此次广西的本地股票存在较大可能会站上风口,如直接利好的北部湾港,深耕数字业务的新智认知,还有五洲交通等。 此外,按照区域发展的规律,资源首先会向大城市集中。西部的机会则有可能集中在三个大城市,分别是西安、重庆、成都。此前曾有专家表示,这三个中心城市无论从经济实力、科教实力、消费实力等方面,都能在新一线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三个城市当中,成渝城市群潜力又更大一些。 《意见》提出,要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路桥、渝开发、葛洲坝等公司可能率先受益。 第三是物流,在整个《意见》当中,物流亦被提及九次之多,显示中央在西部大开发问题上对物流业是非常重视。《意见》提出,要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目前,西部比较正宗的物流业上市公司是广汇物流。而在西部产业扶贫标的中,仅有圆通速递一家物流上市公司。 第四是生态。在整个《意见》当中,生态被提及20次,可能是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汇。文件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公司主要有兴蓉环境、博世科、南方汇通、重庆水务、中再资环等。 其他的公司如水泥、建材、基建工程等公司或许也被资金追捧。但具体来看,一要看上市公司的动力,二要看上市公司的业绩。 [详情]

券商中国 | 2020年05月18日 00:00
鲁政委谈西部大开发3.0: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鲁政委谈西部大开发3.0: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鲁政委谈西部大开发3.0: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继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之后,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入第三个阶段。 《意见》提出:“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2010年相比,《意见》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着墨减少,更加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缩小东西部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 由此来看,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将是西部大开发新阶段的三条政策主线。为了实现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意见》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意见》要求:“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第一,提升能源开采的环保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西部地区是我国煤炭、油气、水电等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2010年规划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时,更加强调加强对煤炭、油气等资源的勘察,加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建设力度。而2020年的《意见》更加强调提高煤炭开采的环保水平和开采效率,完善输电设施建设以加大西电东送力度,避免能源的浪费。 第二,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2020年《意见》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放、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 第三,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一方面,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另一方面,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 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 《意见》要求:“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第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西向开放水平。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东盟经济体的合作水平。支持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建设开放大通道,完善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海运方面,依托北部湾港口建设,发展向海经济。陆运方面,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内河运输方面,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 第三,深化与东部地区的区际合作。西北省份依托陆桥综合运输通道,与江苏、山东等东中部省份拓展经济往来。广西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区际合作实现互惠双赢。 高质量发展 《意见》要求:“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 第一,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要求总结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9个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东部存在一定的差距。以2018年普通小学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例,北京这一指标达到3.1万,上海为2.2万,四川仅接近1.0万。为此,《意见》提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提升基础设施通达程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地区地理环境复杂,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达程度不及东部地区。针对西部地区的情况,《意见》提出:“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为支持能源产业,“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为支持旅游产业,“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促进新兴产业发展。2010年对西部地区新兴产业的规划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与之相比,2020年的《意见》重点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子商务、旅游休闲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 配套政策支持 2010年和2020年的西部大开发相关指导意见都在财政、金融、产业和用地等多个政策领域制定了配套措施。 财政政策方面,2020年的《意见》继续要求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并进一步提出加强转移支付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占西部地区比例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测算分配办法。” 同时,《意见》提出:“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针对性地优化财政承受能力测算方法,提升西部地区债务融资能力,有助于支持其改善基础设施。此外,《意见》要求:“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金融政策方面,2010年的金融政策更强调加强政策性金融和基层金融机构对西部发展的支持。而2020年《意见》提出:“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并要求“依法合规探索建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由此来看,2020年的《意见》更加注重金融政策对扶贫、绿色环保、基建等特定领域的支持。 产业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继续完善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适时更新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土地政策方面,2010年与2020年的相关指导意见均要求建设用地指标向西部地区倾斜,且保障重点领域用地,但2020年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推进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在国家统筹管理下实现跨省域调剂。”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与东部地区调剂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补充财政收入。 [详情]

侠客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后的国家战略调整
侠客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后的国家战略调整

  文/鄢一龙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这份文件中有诸多关键表述,如将西部大开发与“扩展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相关联,指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 这份长达万字的指导意见更是提出了36条重磅举措,涵盖产业能源结构、交运网络建设、商贸开放合作、金融配套体系、生态环境治理……可谓巨细靡遗。 为何在此时倾斜政策力量“重仓”西部大开发?背后是怎样的国家战略调整?我们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进行一番探讨,请他从国情分析的角度作出解读,一起来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 1、侠客岛: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国际格局将逐步迎来“后疫情时代”,中央在此时重提西部大开发,有何考量?如何理解西部大开发与“扩展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的关联? 鄢一龙: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是中国既定战略安排,在中共十九大报告已经写入,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推进西部大开发更为迫切。 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冲击,其本身没有产生新的结构,但已成为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结构性变化的加速器——加速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霸权主导的世界格局的终结,加速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以及几百年来西方中心的世界大分流格局的衰弱。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印度尼西亚街头。图源:路透社 新旧世界秩序裂变时期已经到来。在国际秩序新平衡达到之前,外部世界不确定性会非常强,国家战略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需要将安全上升到更高的位置——由主要强调“发展”转向“发展与安全双目标”。在此过程中,需加强应对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信息战等的能力。西部大开发为中国发展与安全都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点,有利于形成战略腹地及战略缓冲机制,为发展提供回旋空间。 其次,对外开放格局也要作出调整,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加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辐射能力,推动新型全球化。 2、侠客岛: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循环”是否也与区域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鄢一龙:双循环包括内循环与外循环,构建双循环格局是要在国际环境发生剧变的情况下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从国际循环看,西部大开发促进面向欧亚大陆桥的开放,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经济循环。 从国内循环看,在西部打造新的产业基地,能够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内循环。这体现在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亦鼓励产业往中西部梯度转移,避免重蹈部分国家的制造业空心化覆辙、防止全产业链优势被削弱。 安徽某制造业工厂。图源:影像中国 3、侠客岛:纵向来看,2000年国务院就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此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多有涉及,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今年的《意见》相继落地,“西部大开发”在近20年来始终是中国的重点战略部署之一,为什么屡屡锁定西部? 鄢一龙:西部地区在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地位可在五张地图中得到彰显。 审视国土资源地图,可发现中国的地理中心在西北,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近60%,是中国能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 翻看自然地理地图,西部地区囊括了三大阶梯地形中第一大阶梯青藏高原和第二大阶梯三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两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再看经济地理地图,瑷珲腾冲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中国经济活动也主要集中在此,如何缩小东西发展差距是一个长期战略性问题; 人文地图也提示重要信息,西部地区为50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处,聚居在此的少数民族人口占中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左右,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边境地图,西部拥有中国80%以上的陆地边界,处于中国国界安全与国际交往的战略前沿。在与中国接壤的14个国家中,除朝鲜、俄罗斯主要与东北地区接壤外,其他12个国家均与西部地区接壤。 看完中国地图,再来看世界地图。 在历史长河中,陆地一直是主角,亚洲则是世界发展的火车头。然而,在短暂的几百年西方大分流历史中,海洋一跃变为主角,亚洲庞大的陆路世界成了边缘。而今,历史正在恢复其长周期常态。 2018年10月的《经济学人》杂志提到一项研究,其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地理中心在亚洲,这一中心在1600年以后逐步西移,1950年后转而东移,2000年之后东移速度大大加快,亚洲与陆地逐渐重回历史舞台中心。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向沿海集中,西部内陆地区被边缘化。西部大开发在部署之初,正是对前述趋势的平衡。如今再提西部大开发,是向历史长周期常态回归大趋势的顺应。司马迁曾言,“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一论断或将再被验证。 西北地区景观。图源:百度图片 4、侠客岛:本次《意见》从打好三大攻坚战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给出的发展意见涵盖产业能源结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等诸多角度,如此全方位、多层次,其中有怎样的战略考量? 鄢一龙:这是西部大开发即将进入第3个10年之际提出的战略,也是新时代首次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若把2000年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看成1.0版本,则本次《意见》变为2.0版本,与1.0版本有诸多不同。 首先是主要着眼点的不同。1.0版本着眼于贯彻“两个大局”思想,大的主线是开发西部,缩小东西发展差距;2.0版本则将西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 其次是国内背景不同。1.0版本在中国加快城镇化、工业化的背景下提出,2.0版本则是中国身处第四次产业革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新发展阶段时提出。 第三,国际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1.0版本是在中国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化背景下提出,2.0版本是在中国需要积极发挥领导力、推动新型全球化、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提出。 第四是区域总体战略实现了升级。2000年时的区域发展战略重在“协调”,2020年则更全面立体,既有东、中、西、东北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也有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经济带、“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布局等区域联通战略,还有以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都市圈为龙头的城市群一体化区域增长极战略及主体功能区等空间治理战略等。 2.0版本的西部大开发要做好大开发、大开放、大保护、大安全四篇大文章,这是新格局、新态势。 大开发,是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西部路径,加大中国经济发展纵深空间,打造西部地区增长极、完善与拓展西部开发轴线,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现代化、制度与治理现代化,继续缩小与东中部的发展差距。 大开放,是要通过在西部地区构建“一带一路”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加大沿边地区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中国形成东西双向、海陆并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 大保护,是要加大美丽西部建设,保护建设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为全球和全国提供生态产品。 大安全就是要通过形成西部开发新格局为中国保障国境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民族共同体安全提供有力支撑。[详情]

港媒:疫情促使中国公布新西部大开发计划
港媒:疫情促使中国公布新西部大开发计划

  原标题:港媒:中国新西部大开发计划,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港媒:疫情促使中国公布新西部大开发计划 香港《南华早报》5月18日文章,原题:新冠病毒、美中脱钩促使北京公布新的西部大开发计划  由于依赖出口的中国东部省份饱受新冠疫情影响,并在美国威胁经济脱钩的情况下面临压力,中国正从其广袤且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公布的最新“西部大开发”蓝图,是为后疫情世界制定的战略。对中国来说,后疫情世界更难预测。尽管中国承诺继续开放,但正浮出水面的新战略却是转向内部、聚焦庞大国内市场。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宣布一系列针对西部腹地的新交通基础设施计划,包括川藏铁路、沿江高铁以及一系列机场、水库和灌溉工程。政府还将发展新能源项目,鼓励工业项目将业务向西部而非海外转移。 北京曾在1999年制定类似战略促进西部发展。近20年后到2018年底,相关省份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份额提高1.8个百分点,达20.5%。但就绝对GDP、财政收入和贸易而言,同东部省份差距仍大。 不过,西部省份经济在此次疫情期间表现得更具弹性。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经济下滑幅度相对较小,比东部表现要好。新计划为中国提供了更多“战略回旋空间”。投资内陆省份的新一轮推进努力,还响应了中国领导人的观点:中国在核心技术、食品生产和消费需求方面应更加自力更生。 中国正面临重大挑战以维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新计划还强调中国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西部省份位于新丝路的东端。专家表示,就如我们从中美贸易摩擦中看到的,甚至在疫情暴发前,中国的外部环境就开始经历明显变化。中国的未来增长将更多依赖国内需求。毕竟,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作者Frank Tang,陈一译)[详情]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西部大开发会打开何种新格局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西部大开发会打开何种新格局

  原标题:姚景源:西部大开发会打开怎样的新格局 姚景源(作者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36条措施,强调要强化措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当下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这个意见的出台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及全球经济两个大循环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在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作为一个战略被正式提出来,到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7万亿元增加到18.4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占比上升至20.5%,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西藏、贵州、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初步完善。应该说,这段时间以来,西部地区以追赶为主要目标,通过自身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使得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所缓解。从其发展进程来说,现在也正面临一个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理念和实践转变。 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外部需求疲软使得东部出口工业面临挑战,相比之下,西部省份整体上显示出了比较强的抗压能力,一季度GDP增速超过全国总体水平。此外,疫情加剧了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思潮,不排除一些政客会借此积极破坏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经济中的这种趋势不容小觑。加快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一方面可以为扩大内需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转移保障经济的安全性。 从近期来讲,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可以为我们“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提供一个着力点和抓手。从长远来讲,面对疫情之后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为深化改革找一个落地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西部大开发可以担当重任。 具体来看,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在完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上大有发展空间。过去一段时间,在我们一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并没有承接到。相比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上优势并不大。我们现在的优势主要在于产业链的完整和工业门类的齐全,如果我们进行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时候,可以用产业链的概念来统筹,而不只是单个企业的转移,西部地区的优势将会凸显出来,西部整个发展格局也将会有显著改善。 第二,深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是重中之重。西部大开发走向更高质量的新格局关键还要靠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西部地区在工业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营商环境等软环境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意见》提出要研究地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加强西部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这都是深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如果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能够走到全国的前列,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第三,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力度。西部地区过去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开放程度不够高,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地区以占全国70%的国土面积、28%的人口、20%的经济总量,仅拥有全国大约7%的对外贸易额、10%的利用外资额和8%的对外投资额。现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于西部的开放发展是个重要契机,三大陆路的中欧班列、中国与东盟的深度合作等等都拓展了西部地区的国际空间,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扩大开放力度。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在扩大内需上优势的展现,西部地区也将对外资产生更大吸引力。 第四,继续加快西部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方面仍然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按照规划,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水平要和东部大抵相当。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投资将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前15年里最有投资潜力的地方,包括川藏铁路、沿江铁路等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重要社会经济意义。 第五,坚持大保护的理念。西部地区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地貌,这些是我们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宝贵财富。在以往的开发中,我们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江源等自然生态保护区都做得比较好,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依然要坚持大保护的概念,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因为开发力度的加大而毁坏了自然环境。 如果能够按照《意见》的规划切实推进,在以上几个方面有所突破,西部地区就能成为我们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强大的国内内需市场形成也有了新支柱,国内和国际经济两个大循环就能相互促进。[详情]

国际原油“跌跌不休” 西部能源开发竞争力在哪儿?
国际原油“跌跌不休” 西部能源开发竞争力在哪儿?

  原标题:国际原油“跌跌不休”,西部能源开发竞争力在哪儿?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5月1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西部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在“优化能源供需结构”的要求中,提出要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 国际油价下跌,不能影响新能源开发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原油需求下降,油价大幅下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一方面可以借助目前超低油价的窗口,考虑扩大战略石油储备;另一方面则需要保障自身的石油供给能力,从而应对未来更加动荡的石油市场。而从长远看,石油价格的下跌会整体提升化石能源的竞争力,削弱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这也要求政策层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 而这些背景也都贯穿在此次推进西部开发的意见当中。西部的清洁能源潜力相对较大,包括风电,光伏和水电,但西部人口密度较低,相对市场较小,要想通过清洁能源来拉动西部的经济,就需要通过特高压等大通道往东部输送,以解决当地弃风弃光弃水的问题。另一个做法是,将东部相关的高耗能重工业转移到西部,提升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相对而言,高耗能的重工业向西部转移会比可再生能源东送的做法潜力更大一些。 西部有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充足的资源、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而且环境成本和人口密度要远低于东部,西部的环境污染成本相对更低些。因此,西部建设能源基地(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和承接东部高耗能企业,也是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下的基本发展趋势。近年来的发展也证明了高耗能重工业正在加速向西部转移。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于西部可再生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现状,其能源基地建设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对于西部可能具有支柱产业意义。 对于东部来说,西部送来的电都是清洁的,有益于调整自身能源结构。在西部建设能源基地,通过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送出,为东部提供清洁电力,是东部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西部发展的重要一环。西部能源开发可以解决西部需要的资金,也为西部自身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  因此,西部大开发除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之外,其实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自然进程。无论是建立石油生产基地还是开发新能源,都是国际国内双重背景下的自然选择。 开发西部能源,防治污染要走在前面 但需要关注西部开发、特别是能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层面要通过政策协调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首先需要认识到环境污染是累积的,当下防治某些环境污染肯定比未来治理更节省费用,还需要考虑污染影响的不可逆性。因此,西部开发需要尽可能提前行动,避免西部环境恶化。 其次,有效的政策可以降低西部环境的污染程度。简单说,中央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西部更多支持,要求东部对西部的能源贡献留下相应的份额,使西部有更多的资金,从而有动力投入更多去治理污染。 另外,也需要协调和保证能源价格合理,合理的价格可以支撑西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抑制东部不合理的能源消费。这样,西部可以利用能源开发收入,进行西部基础设施和能源利用改善,相应抵消能源开发对西部的环境影响。 西部地区政府需要建立两个反馈机制。 第一个是针对西部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一个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也就是说,西部出售能源得来的钱,地方政府应该更多回馈到当地生态保护以降低能源开发所导致的环境影响。 第二个反馈机制就是,不单单财富从东部往西部转移,西部地区政府应该保障财富向一般民众转移。民众收入上升,使得他们可以改变能源消费方式,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更快地脱离煤炭消费,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再次,由于西部污染成本相对比较低,会导致东部污染行业向西部转移,这就需要有效的环境监管和治理。西部能源开发由于技术与环保观念的提升,再加上东部的经验,如果监管到位,西部应该可以避免东部式的污染。 最后,由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有效的能源环境政策很重要。政策虽然难以改变总体发展规律,但可以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东部发展经验也说明,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较早实施环境污染控制,可以减少相应的环境污染。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详情]

东部西部格局重塑 成渝西安等城市有望被委以重任
东部西部格局重塑 成渝西安等城市有望被委以重任

  原标题:重塑东部西部格局,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17日晚间,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终于出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西部地区将“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其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西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定位变化。事实上,去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先后上马。 格局重塑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国战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家全局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实施大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央审时度势,结合当前全球形势分析,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角度,赋予西部地区更加重要地位。” 一个极强烈的信号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即将被重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解决包括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西部也要和全国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西部地区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临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6%,人口占27.2%,经济则仅占20%左右。而与此相比,东部地区同年的经济总量占比则达到53%。 具体到省市上,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大关,而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万亿;在去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17座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仅成渝2座。 “近年来,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实现目标,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着西部城市还要继续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速。”陈耀指出。 《意见》进一步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筹码。比如,在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上,“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明确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 陈耀指出,除了“沿海带动内陆”的传统思路,“城市带动乡村”“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带动其国际化能级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成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均有望成为下一轮建设发展的重点。 成渝发展 这次“大礼包”的内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 《意见》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而从已公布的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冯奎认为,东西部科创合作需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努力。 “已有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都在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应加强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布局。” 他说,“此外,要集结优势学科、优势领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就是一个创新之举。” 他还提到,在建立以成果应用为牵引的机制、打造吸引东部研发类机构落户西部的重要条件,上海交大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研发平台就有示范性意义。 更多具体利好集中在推动内陆开放领域中。 在此前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对“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城市进行全盘规划。其中,成都-重庆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昆明、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则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发生变化。 《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业内认为,随着“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西部城市将迎来“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的开放机遇。在“门户”新定位下,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将有全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意见》提出将“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被认为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其中,三条“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发到达广西北部湾。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升级”,是否将进一步提升这条开放通道的战略价值? 主题明确 陈耀认为,《意见》体现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主题是“两大”,即大保护和大开放。通过推动“两大”,才能进一步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部地区的开放仍然相对较慢,到现在为止,西部地区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外资利用,在全国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对较少。但是最近这些年,它的开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园区,让开放已经开始对于西部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增长达22.4%,超过东部地区13.6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领域,成都的英特尔以1265.4亿人民币居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第三,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区下一步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在哪? 《意见》对西部各省份进行了全盘布局: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甘肃、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云南:“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说,尽管每个省份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开放深度绑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一轮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探索。 这种全面开放思路,在交通建设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设上,《意见》不仅提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还提出将完善北部湾港口和加快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 除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也将有所改变。 陈耀指出,“现在所说的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输出,更是通过这种开放,带动我们的高品质、优质产能输出,并通过这种改变,带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环境承载力等。” 《意见》也提出,将推进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除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实现。比如,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部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等,不一而足。 “通过开放,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陈耀说。[详情]

力挺西部大开发!中央出台36条重磅举措
力挺西部大开发!中央出台36条重磅举措

  原标题:力挺西部大开发!中央出台36条重磅举措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易启江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等36条具体意见。 《意见》指出,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意见》要求,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川藏铁路等工程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 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 加大地方债支持基建力度 财税支持方面,《意见》要求,稳妥有序推进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意见》指出,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占西部地区比例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测算分配办法。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8973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6733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2240亿元。 《意见》指出,指导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赋予西部地区具备条件且有需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意见》要求,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此外,《意见》指出,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适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完善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适时更新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调查计划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凡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当地优先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鼓励新设在西部地区的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当地注册。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详情]

第一财经社论:用好区域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第一财经社论:用好区域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原标题:社论:用好区域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后疫情时代,为使经济尽快复苏,决策层可谓使出浑身解数。这一次是期望通过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协调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发布,要求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提升并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同时将加大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 众所周知,虽然中国经济在近几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协同区域发展可以说既是目标,亦能通过竞争与协调相统一,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潜力。 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向前,首先需要明确协调发展并非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等一等,甚至搞平均主义,而是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条件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各个区域利用自身优势齐头并进,促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而且,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开放、分工与合作,相互协调的区域经济,可以使地理位置、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地区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实现单个孤立市场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 目前而言,西部呈现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差异化局面。其中重庆、成都、西安三大城市在人工智能、芯片等新兴产业上布局较多,三地的科研、教育、人才也具有相对优势;贵州人力、水电等成本相对较低,让大数据等相关产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尽管疫情对整体经济冲击较为明显,但3、4月份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复苏的第一梯队,展现出较强韧性。 《意见》也明确,要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与此同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务必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以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支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并完善区域互助机制。 事实上,打破区域之间隔阂和建立统一市场的相关政策,近年可以说持续在出台。5月18日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就提出,要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中国是一个大国,理应比一般国家更为充分地利用自身规模经济和配套性强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从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实践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融合协调发展对“中国奇迹”作用明显。未来,理应通过打破全国协调发展的阻碍因素,支持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各地善用自身优势,共同分享统一、公平的全国市场,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详情]

中央放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 完整概念股名单出炉
中央放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 完整概念股名单出炉

  原标题:超级重磅!中央放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完整概念股名单出炉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钟尹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或《意见》),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等36条具体意见。 《意见》共七大点,三十六条,超1万字。 《意见》指出,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意见》要求,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月7日拍摄的川藏铁路拉林段米林隧道。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 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图片来源:新华社 刘续 摄 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基建的力度 财税支持方面,《意见》要求,稳妥有序推进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意见》指出,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占西部地区比例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测算分配办法。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 记者注意到,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8973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6733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2240亿元。 《意见》指出,指导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赋予西部地区具备条件且有需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三峡水域货运加快恢复。4月18日拍摄的三峡大坝和三峡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 图片来源: 新华社 郑家裕 摄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意见》要求,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此外,《意见》指出,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适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完善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适时更新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调查计划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凡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当地优先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鼓励新设在西部地区的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当地注册。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4月8日拍摄的贵州省百里杜鹃管理区坪子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无人机照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杨楹 摄 这些板块迎来新风口 方正证券指出,基建仍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主线,重点关注传统基建项目包括机械设备、公用事业、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交通运输等板块;“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其企业发展更具潜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将在新时期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重点关注四川的电子信息、重庆的汽车、贵州的大数据等新兴优势产业。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重点关注产业扶贫中的农业、旅游、光伏和电商类企业。 华创证券指出,尽管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完善,但西部地区仍存在短板。在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基建产业链业绩有望获得需求支撑。 华创证券建议关注:新疆交建、北新路桥、重庆路桥主营公路工程施工。 西藏天路、祁连山、青松建化主营水泥产品。 高争民爆是西藏唯一一家民爆企业,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川藏铁路项目。 中铁工业已开展以川藏铁路建设为代表的极端工程新装备、新技术研发,并计划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公司的超大直径15米级岩石隧道掘进机,大直径的竖井钻机,将打破国外纪录,创世界第一。 一图了解西部大开发相关概念股: 图片来源:同花顺 [详情]

重塑东西格局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重塑东西格局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原标题:重塑东西格局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晚间,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终于出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西部地区将“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其目标是: 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西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定位变化。 事实上,去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先后上马。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国战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 “ 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家全局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实施大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央审时度势,结合当前全球形势分析,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角度,赋予西部地区更加重要地位。 ” 格局 一个极强烈的信号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即将被重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解决包括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西部也要和全国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西部地区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临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6%,人口占27.2%,经济则仅占20%左右。而与此相比,东部地区同年的经济总量占比则达到53%。 具体到省市上,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大关,而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万亿;在去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17座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仅成渝2座。 “近年来,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实现目标,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着西部城市还要继续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速。”陈耀指出。 在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的当下,为何能够提出如此要求? 有观点指出,现在东西部之间不仅仅是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再带动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的逻辑,相反,二者越来越多地站上同一个合作平台。 比如,尽管同样是产业转移,但对于东部来说,“抢先一步与西部的开发开放平台建立战略协作、协同关系,有利于在互惠合作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利用东部已经积累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有利于嵌入并引领西部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有利于推动要素流动并高效使用,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意见》进一步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筹码。比如,在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上,“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明确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 陈耀指出,除了“沿海带动内陆”的传统思路,“城市带动乡村”“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带动其国际化能级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成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均有望成为下一轮建设发展的重点。 成渝 这次“大礼包”的内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 《意见》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而从已公布的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冯奎认为,东西部科创合作需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努力。 “ 已有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都在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应加强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布局。 ” 他说,“此外,要集结优势学科、优势领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就是一个创新之举。” 他还提到,在建立以成果应用为牵引的机制、打造吸引东部研发类机构落户西部的重要条件,上海交大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研发平台就有示范性意义。 更多具体利好集中在推动内陆开放领域中。 在此前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对“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城市进行全盘规划。其中,成都-重庆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昆明、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则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发生变化。 《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业内认为,随着“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西部城市将迎来“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的开放机遇。在“门户”新定位下,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将有全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意见》提出将“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被认为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其中,三条“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发到达广西北部湾。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 “升级”,是否将进一步提升这条开放通道的战略价值? 开放 陈耀认为,《意见》体现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主题是“两大”,即大保护和大开放。通过推动“两大”,才能进一步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西部地区的开放仍然相对较慢,到现在为止,西部地区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外资利用,在全国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对较少。但是最近这些年,它的开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园区,让开放已经开始对于西部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增长达22.4%,超过东部地区13.6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领域,成都的英特尔以1265.4亿人民币居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第三,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区下一步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在哪? 《意见》对西部各省份进行了全盘布局: 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甘肃、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云南:“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说,尽管每个省份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开放深度绑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一轮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探索。 这种全面开放思路,在交通建设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设上,《意见》不仅提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还提出将完善北部湾港口和加快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 除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也将有所改变。 陈耀指出,“现在所说的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输出,更是通过这种开放,带动我们的高品质、优质产能输出,并通过这种改变,带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环境承载力等。” 《意见》也提出,将推进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除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实现。比如,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部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等,不一而足。 “通过开放,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陈耀说。[详情]

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出炉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出炉 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重塑东西格局,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昨日晚间,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终于出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西部地区将“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其目标是: 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西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定位变化。 事实上,去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先后上马。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国战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 “ 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家全局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实施大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央审时度势,结合当前全球形势分析,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角度,赋予西部地区更加重要地位。 ” 格局 一个极强烈的信号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即将被重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解决包括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西部也要和全国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西部地区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临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6%,人口占27.2%,经济则仅占20%左右。而与此相比,东部地区同年的经济总量占比则达到53%。 具体到省市上,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大关,而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万亿;在去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17座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仅成渝2座。 “近年来,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实现目标,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着西部城市还要继续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速。”陈耀指出。 在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的当下,为何能够提出如此要求? 有观点指出,现在东西部之间不仅仅是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再带动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的逻辑,相反,二者越来越多地站上同一个合作平台。 比如,尽管同样是产业转移,但对于东部来说,“抢先一步与西部的开发开放平台建立战略协作、协同关系,有利于在互惠合作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利用东部已经积累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有利于嵌入并引领西部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有利于推动要素流动并高效使用,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意见》进一步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筹码。比如,在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上,“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明确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 陈耀指出,除了“沿海带动内陆”的传统思路,“城市带动乡村”“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带动其国际化能级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成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均有望成为下一轮建设发展的重点。 成渝 这次“大礼包”的内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 《意见》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而从已公布的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冯奎认为,东西部科创合作需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努力。 “ 已有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都在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应加强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布局。 ” 他说,“此外,要集结优势学科、优势领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就是一个创新之举。” 他还提到,在建立以成果应用为牵引的机制、打造吸引东部研发类机构落户西部的重要条件,上海交大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研发平台就有示范性意义。 更多具体利好集中在推动内陆开放领域中。 在此前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对“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城市进行全盘规划。其中,成都-重庆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昆明、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则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发生变化。 《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业内认为,随着“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西部城市将迎来“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的开放机遇。在“门户”新定位下,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将有全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意见》提出将“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图片来源:张建 摄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被认为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其中,三条“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发到达广西北部湾。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 “升级”,是否将进一步提升这条开放通道的战略价值?(猜你想看:《改变西部格局,抱团出海谁领航?》) 开放 陈耀认为,《意见》体现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主题是“两大”,即大保护和大开放。通过推动“两大”,才能进一步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西部地区的开放仍然相对较慢,到现在为止,西部地区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外资利用,在全国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对较少。但是最近这些年,它的开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园区,让开放已经开始对于西部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增长达22.4%,超过东部地区13.6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领域,成都的英特尔以1265.4亿人民币居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第三,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区下一步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在哪? 《意见》对西部各省份进行了全盘布局: 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甘肃、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云南:“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说,尽管每个省份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开放深度绑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一轮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探索。 这种全面开放思路,在交通建设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设上,《意见》不仅提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还提出将完善北部湾港口和加快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 除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也将有所改变。 陈耀指出,“现在所说的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输出,更是通过这种开放,带动我们的高品质、优质产能输出,并通过这种改变,带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环境承载力等。” 《意见》也提出,将推进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除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实现。比如,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部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等,不一而足。 “通过开放,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陈耀说。 文字|杨弃非[详情]

补齐基建短板 西部加速联通世界
补齐基建短板 西部加速联通世界

  补齐基建短板,西部加速联通世界 原创 黄名扬 城市进化论  在黔东南境内修高速公路,每公里费用平均超过1亿元,比平原地区高出一倍还多。 地形地貌“拉高”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却又相对滞后,这实际上正是西部地区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面临困难的“缩影”之一。 补基建短板,正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一。过去20年,打通“大动脉”、加密“毛细血管”,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对加强东西部互联互通、拉近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有目共睹。 不过,“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5月17日晚,中央超万字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出炉。 “西部大开发的20年时间内,第一个十年主要打基础,第二阶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正如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此前所说,第三个阶段除了延续内生动力培育之外,还面临一个新主题——西部作为中国内陆腹地,如何通过开放来促进发展,并成为中国向西向南的开放前沿。 西部大开发第三个十年,基建短板该如何进一步补齐?我国又将如何架起西部通向世界的通道,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通“血管” 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或许就能给当地人打开一扇脱困致富的大门。在西部许多地方,交通不便仍是经济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一方面,交通不便,种再好的东西运不出来,也不能发家致富;另一方面,交通也是限制将富集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最大瓶颈。有很好的景色,但交通不便游客进不去,照样没有欣赏的人。 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金”。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交通扶贫建设总投资规模预计达1.8万亿元。 巨大的投资规模下,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看遍“千山万水”的贵州,曾经是发展交通的老大难。但随着交通“毛细血管”疏通,综合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当地对外交流合作,正日益密切。2018年,贵州公布的外省车流量为6272万车次,比2015年增长1倍多;外省货车流量1768万车次,增长75%。 车流的成效也体现在钱袋子上。2018年,贵州全年旅游总人数9.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0.2%;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增长33.1%。 曾经“蜀道难”的四川,也是典型的内陆山地省份。多达42.5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到全省面积近九成。近年来,在打通贫困地区交通“最后一公里”上,四川也下了不少功夫。 去年5月,《四川山地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显示,当地规划山地轨道交通线路多达23条线。到2025年,将有望建成3条具有代表性的山地轨道交通线路。 时间过去不到一年,今年3月,四川省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开工动员会举行。作为四川省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其规划客流正是有的放矢: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据点居民出行,另一部分就是旅游资源带来的旅客客流。 频频动作突显出西部地区打通扶贫通道的迫切。未来,以交通“血管”为西部贫困地区输血,有望迎来更多支持。 《意见》已明确,“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出海梦” 西部省份还有另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出海。 从上世纪90年代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到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落地,它与向西的中欧国际班列西部通道和向东的沿江通道,一同构成了西部开放的三个重要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地理位置示意图 此前,中西部地区和沿海经济联动,主要是“以点带面”。十多年来,中西部地区复制东部沿海经济,采用产业转移思路,收效越来越不明显,承接能力越来越弱。 “过去的发展模式是成本洼地模式,以低成本劳动力、能源及土地等资源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工厂落户。”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看来,“一带一路”新开放格局下,以物流通道为依托,打造物流引擎效率高地,是中西部地区可探索的一种新模式。 实际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城市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愿望,已表现得日益强烈,比如重庆。 通过将大港口、大铁路和全系列外贸政策牌照叠加在同一区域,重庆正努力使物流资源高度聚集。这也为类似城市打造服务全球的物流通道和枢纽网络,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意见》已明确,未来将加强西部地区出海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将“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除此之外,《意见》还指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将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其中点名重庆,“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同时明确,“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 国家官宣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西部城市离“出海梦”无疑又进一步。 谋大棋 实际上,若放眼全球,交通发展都可谓是我国近年来最亮眼的一张“名片”。 以高铁为例,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崛起的新动能,我国高铁里程一直遥遥领先并不断增长。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比上年增长6.1%,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 联通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及以上城市,高铁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但东西部地区的高铁发展,仍有明显差距。 从2018年数据看,连接中西部地区设计时速在250km/h等相对较低速的线路,占比仍相对较大;东部地区内部线路中,350km/h等较高速线路则占比更高。 此次《意见》进一步提出,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通运输发展上的不均衡,将带来地区发展更大的不均衡。”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这样分析。但同时,“如果没有国家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协同,就很难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更谈不到高质量发展”。 对此,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向城叔谈到,“西部大开发已经给交通带来极大的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到2018年7月,连接中西部地区、设计规格在250km/h以上的已通车和在建高铁线路数达40条,已占到全国65.6%。 但他也坦言,从西部地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来看,在国家全局中,西部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 《意见》出台后,“交通方面值得期待有三个方面”。冯奎指出: 一是从对外联系上,要快进快出,实现更快捷地与世界联通,所以这次政策提出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 二是在内部建设更密集的交通站点与更通畅的交通网络,这样可以更适应西部地区城镇、乡村集聚的特点; 三则是加强交通与产业一体化带动发展,主要是物流站点、平台与综合枢纽等方面的建设。 文字|黄名扬  [详情]

中央出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 四大板块迎风口
中央出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 四大板块迎风口

  超重磅!中央出大招,万字文件力挺西部大开发,这四大板块迎风口,完整概念股名单出炉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三十六条具体措施。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政策力推“西部大开发” 《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但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首先,西部大开发是国内平衡东西部差距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各区域均衡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西部建设的成败决定了最终决战的成败;最后,在疫情后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开发西部大大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意见》对于西部大开发提出覆盖短期和中期的总体目标: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次《意见》的出台,是政策层深思熟虑的成果,从去年开始中央考察了陕西、甘肃、重庆等西部地区,特别是在陕西深入研究、考察了当地的经济、民生、脱贫、环境等各方面情况。在持续关注秦岭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民生脱贫问题、抗击疫情外,还重点对省内的高端制造业、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进行了考察,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意见》整体超一万字,不光给予了总体意见,还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民生、政策支持等六大方面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三十六项举措,具体有: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等。 证券时报·数据宝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梳理简化内容,一图带您理解《意见》精华。 基础建设板块率先受益 《意见》的多条措施都涉及到基础建设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相比东部还比较落后,部分区域甚至通车、用水、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还没有充分解决,有很大的基建需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是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配套的基础建设量级非常大,涉及到港口、物流、交通、输配电、仓储等方方面面,在基建上贡献了非常大的增量需求。 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受海外疫情影响出口不振,消费和投资就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两把有力武器。消费层面有优惠政策的扶持,投资方面市场声音则更多认为在基建(包括新老基建)上。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转正至3.9%,指向工业生产持续回暖。海通证券认为,工业生产改善背后,离不开以地产、基建为代表的需求回暖的拉动。 西部地区面积广袤,占全国总面积过半,而且多数省份的基础建设水平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基建很可能大发力的2020年,叠加“一带一路”战略,西部落后的基建让政策制定有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意见》的具体措施中,基础建设相关描述最多,比如成都重庆西安枢纽城市建设、运输通道建设、川藏铁路等工程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建设、西电东送建设等。这是西部大开发补短板的一步,基础设施完善,才能真正托起高新科技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伟大规划。 广发证券认为,对于基建来说,传统基建仍占据主导(1-4月专项债投向,传统基建占比为63%左右),可以起到稳增长的作用。一般来说,位于西部的基建股与西部大开发关联最为紧密,因为基建呈现一定的地域性,比如水泥、施工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业务半径。 西部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区域 “一带一路”是中国走出去、与全球各国实现互利共赢的伟大战略,其中西部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承担着联通中亚、欧洲等沿线国家的重要任务。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了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等13个省市区,其中10个位于西部,可见西部大开发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意见》也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在枢纽城市规划、大通道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等细节方面,政策层都做出了详细的指示。支持新疆、重庆、四川、陕西、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根据区域优势,进行核心区域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同时进行又相辅相成,随着西部地区高速发展,经济体量发展到足够大规模,生产、物流、仓储、交换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将让“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更稳固,影响力更大。此外,疫情过后全球经济的恢复离不开全球化,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通过“一带一路”也将更快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 生态环境保护受到重视 《意见》专门开辟一个章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做了重要部署。西部地区面积占比超过一半,西部地区的环境生态也相对脆弱,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一步。 一方面,对于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排污限制持续推进。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实施节水行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重点生态工程、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等多方治理。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相比于东部整体均衡的优势,西部则呈现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差异化局面。重庆、成都、西安等三大城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等新兴产业上有较多布局,甚至发展水平要高出不少东部城市,三地的科研、教育、人才也具有相对优势,此外人力、水电等成本也相对较低,使得西部也具备相当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 《意见》表示,要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西安、成都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密集,国防科研院所众多,使得两地的半导体、通信、电子等科研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人才流失严重,被东部优越的产业政策、大企业吸引而出走,随着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未来西部在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有望快速赶上。 此外,西部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部分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也是不弱于东部城市,通过“互联网+”方式将优势产业化,因地制宜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形成规模,这也许就是西部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排头兵。 声明: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详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原标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范化解推进改革中的重大风险挑战。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打好三大攻坚战。把打好三大攻坚战特别是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精准研判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点,结合西部地区实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拿出改革创新举措。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源头管控,有效稳住杠杆率。 (二)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 (三)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生态牧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支持发展生态集约高效、用地规范的设施农业。加快高端、特色农机装备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放、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专业服务业,加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四)优化能源供需结构。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稳步开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升级示范。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培育一批清洁能源基地。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能力。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和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继续加强油气支线、终端管网建设。构建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加快建立地下储气库。支持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 (五)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培养新型农民,优化西部地区农业从业者结构。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提升并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大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总结城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市)民变股东”等改革经验,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 (六)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七)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西部地区国家安全屏障作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构建坚实可靠的社会安全体系。 三、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八)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九)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连接线建设。强化沿江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支持在西部地区建设无水港。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跨境运输和信息通道等开放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开放物流网络和跨境邮递体系。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十)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支持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研究在内陆地区增设国家一类口岸。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有序推进国家级新区等功能平台建设。整合规范现有各级各类基地、园区,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鼓励国家级开发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引进发展优质医疗、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务。办好各类国家级博览会,提升西部地区影响力。 (十一)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通关执法合作、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扎实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建设。统筹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沿边地区外经贸发展。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十二)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推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落实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开放制造业,逐步放宽服务业准入,提高采矿业开放水平。支持西部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区域内企业开展委内加工业务。加强农业开放合作。推动西部优势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在境外投资经营中履行必要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支持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立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共建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服务平台,在西部地区打造若干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企业,按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督。 (十三)拓展区际互动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支持青海、甘肃等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依托陆桥综合运输通道,加强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互惠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东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合作,加强协同开放。支持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鼓励探索“飞地经济”等模式。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推动北部湾、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宁夏沿黄、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动发展。支持南疆地区开放发展。支持陕甘宁、川陕、左右江等革命老区和川渝、川滇黔、渝黔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毗邻地区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进程。 四、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十四)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展现大美西部新面貌。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十五)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开展西部地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 (十六)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落实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任务,推动西部地区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探索低碳转型路径。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加快西南地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强化西北地区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工作。加强跨境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 (十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深入推进主业为充分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定价成本信息公开制度。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实施丰水期居民生活电能替代等电价政策,促进西部地区清洁能源消纳。建立健全天然气弹性价格机制和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分配制度。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十八)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支持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智力密集型项目间接经费比例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加快科技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工资分配自主权,健全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十九)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方信用法规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省市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征信市场建设,培育有良好信誉的信用服务机构,鼓励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征信产品。 (二十)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防止任意检查、执法扰民。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持续深入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治理,形成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 (二十一)着力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城乡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强化就业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加大力度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 (二十二)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大力培养培训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需矛盾突出地区有序增加义务教育供给,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支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适应西部地区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持续推动东西部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继续实施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对口西部职业院校计划。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 (二十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强西部地区县级(含兵团团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医疗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支持在西部地区建立若干区域医疗中心。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加快补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支持西部地区医疗机构与东中部地区医疗机构间开展双向交流。 (二十四)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措施。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失业保障水平。科学制定低保标准,逐步拓展低保覆盖范围。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 (二十五)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扩大西部地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管理,稳步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实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等工程。 (二十六)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强化数字技术运用,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创新、提挡升级。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建立健全应急广播平台及传输覆盖网络。鼓励发展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群众体育。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推进相关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二十七)改善住房保障条件。完善分类分级补助标准,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倾斜支持力度。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村特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改善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无房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 (二十八)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推进西部地区城乡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完善事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事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推进实施灾害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抢险救援、信息服务保障、救灾物资储备以及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宣传教育等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推进西部地区灾害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打造符合西部地区需求的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团队、实验基地和实验平台。加快提高骨干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 七、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十九)分类考核。参照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和分领域评价指标,根据西部地区不同地域特点,设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实施差异化考核。深入研究制定分类考核的具体措施。 (三十)财税支持。稳妥有序推进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占西部地区比例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测算分配办法。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指导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赋予西部地区具备条件且有需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三十一)金融支持。支持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更好为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在风险总体可控前提下加大对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支持力度。支持轻资产实体经济企业或项目以适当方式融资。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依法合规探索建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三十二)产业政策。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适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完善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适时更新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调查计划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凡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当地优先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鼓励新设在西部地区的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当地注册。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三十三)用地政策。继续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合理增加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建设指标。加强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项目的用地保障。支持西部地区开放平台建设,对国家级新区、开发区利用外资项目以及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产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在计划指标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推进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在国家统筹管理下实现跨省域调剂。 (三十四)人才政策。努力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西部地区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选拔符合西部地区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落实完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科技人员等扎根西部。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允许退休公职人员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创业。 (三十五)帮扶政策。深入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等省藏区以及对口帮扶贵州等工作。继续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支持军队发挥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推动统一战线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鼓励东中部城市帮助边境城市对口培训亟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企业结对帮扶贫困县(村)。进一步推动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东部地区选派优秀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任职,注重提拔使用在西部地区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继续做好公务员对口培训工作。 (三十六)组织保障。加强党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进程中的领导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组织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创造性贯彻落实。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指导,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压实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推进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切实承担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适时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挥好督查促落实作用。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举措,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切实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西部地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干实事。东中部地区及社会各界要继续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详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推21条举措 西部大开发2.0启航
中共中央、国务院推21条举措 西部大开发2.0启航

  原标题:推21条举措 西部大开发2.0启航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刘瀚琳)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西部大开发提出适应新时期发展格局的21项举措,涉及生态、教育、互联网、营商环境等诸多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在此前基建等传统领域基础上,要求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例如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为贫困地区企业建立绿色通道等。 《意见》指出,要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同时,《意见》还着眼于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支持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更好为西部地区发展服务;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等。 关于西部地区的企业优惠政策在近期已有“预热”。就在此前的4月28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 “前述企业相关融资优惠政策想要在西部地区得到发挥,需要加大产业支撑。”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唐大杰表示,我国西部开发没有特效药,吸引投资需要低税率、低工资、技术工人和广阔的市场。西部实际缺乏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规模,如何突破这些瓶颈还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和更大幅度开放。 如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此前,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苟以勇曾对媒体分析表示,只有补齐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才能谈产业发展问题。目前像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仍然有很多。这些短板主要集中在综合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当前西部地区最大的短板,包括机场、公路、铁路、水利、电信、电力等领域。这些项目也在此次《意见》中得到重申,例如,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连接线建设。 “此外,《意见》中涉及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唐大杰进一步表示。《意见》提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和高职学校符合当前我国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但希望面对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应该更多地依靠民办教育,由民营资本来实现。借此西部大开发战略向民营企业开放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基础上,《意见》对于西部地区产业迭代也作出同步安排。例如,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详情]

西部大开发36条:罕见20次提生态 两省表述超预期
西部大开发36条:罕见20次提生态 两省表述超预期

  原标题:最强风口!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 西部大开发36条来了!罕见20次提生态 两省表述超预期 来源:券商中国 原以为周一最强风口可能是半导体,突然之间又来了一份可能带火一片公司的重磅文件。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 该份指导意见共分有36条。《意见》罕见地20次提到生态这个词,重点提及9个重点区域建设,10次提及“人才”和“科技”。并且重点提出,要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另外,此次《意见》全文对于广西和西藏的表述超出预期。 那么,哪些公司将站上风口呢?来看解读。 时隔14个月,这份文件终于来了 去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2019年3月19日,中央深改委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在时隔14个月之后,这份文件终于来了。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该份指导意见共有36条。 2019年是西部大开发20周年。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朱镕基和温家宝二人任正副组长,3月正式运作。 资料显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3个自治州: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12个省市总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5%,GDP总和占全国的20%左右。 从各种条件来看,西部是我国发展的一颗重磅棋子。根据文件,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文件发力点在“要素”,10次提人才和科技 当下,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于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差距。这也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人总是会往机会多,赚钱多的地方去。而人口多的地方,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都会相对充沛,消费能力也强,这样就容易形成正向反馈。从最新的西部大开发36条来看,最大的看点可能也集中这些方面。全文10次提到人才,同样也10次提到科技。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考察时再提“西迁精神”。此次《意见》第二条即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这一条即体现出政策的发力点就是人才、资金和技术。 此外,第十条还提出,鼓励国家级开发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引进发展优质医疗、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务。第二十二条提出,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第二十四条还罕见提出,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允许退休公职人员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创业。 第十七条更是提出,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这一条可能会让西部地区吸引更多资金。 9大区域各有侧重 《意见》提出: 一、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二、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三、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四、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五、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六、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七、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八、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九、推动统一战线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 谁将站上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之前关注度不太高的广西在此次文件中的份量不低。以往市场热炒的西藏,在此次文件中的曝光度不高,仅在第三十五条提及一次。因此,此次广西的本地股票存在较大可能会站上风口,如直接利好的北部湾港,深耕数字业务的新智认知,还有五洲交通等。 此外,按照区域发展的规律,资源首先会向大城市集中。西部的机会则有可能集中在三个大城市,分别是西安、重庆、成都。此前曾有专家表示,这三个中心城市无论从经济实力、科教实力、消费实力等方面,都能在新一线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三个城市当中,成渝城市群潜力又更大一些。 《意见》提出,要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路桥、渝开发、葛洲坝等公司可能率先受益。 第三是物流,在整个《意见》当中,物流亦被提及九次之多,显示中央在西部大开发问题上对物流业是非常重视。《意见》提出,要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目前,西部比较正宗的物流业上市公司是广汇物流。而在西部产业扶贫标的中,仅有圆通速递一家物流上市公司。 第四是生态。在整个《意见》当中,生态被提及20次,可能是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汇。文件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公司主要有兴蓉环境、博世科、南方汇通、重庆水务、中再资环等。 其他的公司如水泥、建材、基建工程等公司或许也被资金追捧。但具体来看,一要看上市公司的动力,二要看上市公司的业绩。 [详情]

中央超万字指导意见发布 西部大开发迎来“新时代”
中央超万字指导意见发布 西部大开发迎来“新时代”

  重磅!中央超万字指导意见发布,西部大开发迎来“新时代”!信息量巨大 导读:新华社今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信息量巨大,包括提高直融比例,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李果 部分内容来自证券时报e公司、新华社 5月1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外公布。 《意见》共七大点,三十六条,超1万字。 《意见》总体要求显示,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国务院已先后批复实施了4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计)划,并与2010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下简称《若干意见》)。 而此次《指导意见》的提出,将是指导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重庆理工大学教授邱冬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是强调了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为“回旋余地”的重要性,也是表明在当前形势下,西部地区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减轻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速的下行压力,同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速览20大要点 1、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2、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 3、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4、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稳步开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升级示范。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5、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6、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7、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 8、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9、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通关执法合作、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 10、推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落实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开放制造业,逐步放宽服务业准入,提高采矿业开放水平。支持西部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区域内企业开展委内加工业务。 11、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 12、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 1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探索低碳转型路径。 14、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 15、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16、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 17、支持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更好为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在风险总体可控前提下加大对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力度。 18、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允许退休公职人员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创业。 19、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适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调查计划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凡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当地优先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鼓励新设在西部地区的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当地注册。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20、稳妥有序推进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指导意见》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特色 邱冬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指导意见》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值得关注。 第一,《指导意见》有纲有领,也有招有策。 有纲有领即《指导意见》对未来西部大开发的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有招有策即对具体的问题有明确的解决方法,比如里面提到了重庆、贵州、陕西在未来的发展定位,也提出了拓展区际互动合作的具体做法,如提出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 此外,邱冬阳还认为,“有招有策”还体现在《指导意见》对西部大开发提供的政策保障非常全面,其中包括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如“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等。” 第二是从过去以建设为主的西部大开发模式,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变。 “以前出台的诸多西部大开发文件,都侧重在开发方面,即从基础设施角度去建设西部”,邱冬阳说,“但这一次在中国经济整体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大背景,因此36条意见中的诸多方面,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比如在如何人民的获得感方面,有医疗、社保、教育、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施内容,非常全面”。 第三是《指导意见》不仅融入了新时代的新内容,也把西部大开发的前两个10年的所取得的经验融入进来。 邱冬阳认为目的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西部地区进行全面的推广。如第五条“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提出总结城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市)民变股东”等改革经验,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 此外,“一带一路”也写进了本次指导意见中。如第八条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其中包括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支持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第七条还提出“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西部地区国家安全屏障作用”。“西部地区是国家安全屏障,这一个观点提出,背后的含义深刻”,他表示。 邱冬阳还特别注意到,加强西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能力也放到《实施意见》中的突出位置。如第二十八条表示“推进西部地区城乡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完善事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事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邱冬阳认为,这与西部地区较容易出现地震等灾害有关。 成渝、关中城市群被列为核心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指导意见》的编写工作始于2018年上半年,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征求了中央和国家机关30多个部门、西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经反复修改后上报。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指导意见》,此后发展改革委根据会议精神,对《指导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于2020年5月17日正式对外公布。 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指导意见》在2020年全国两会前予以对外公布,有利于在两会中就西部大开发的相关问题展开更深入的讨论,收集相关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指导意见》提出,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指导意见》提出了两个时间段的目标。 第一是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的“4个环境”,即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是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2010年《若干意见》相比,2020年的《指导意见》中,并未设立增长目标。如2010年版中,有到2015年,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一番;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等表述。而2020年版中,仅有总体要求,未有“发展目标”。 此外,“打好三大攻坚战”,仍被列为未来西部开发的首要任务,而“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则放在了第二条。其中包括“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成都和重庆计划共建的“西部科学城”,正是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的落地项目。 而通道建设依然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如第九条“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中,提出了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等。 而第十条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中,包括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引擎方面,2010年的《若干意见》与2020年的《指导意见》表述不同。2010年版本中,提出的是推进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 2020年版本中,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 围绕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指导意见》亦在23条中提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包括支持在西部地区建立若干区域医疗中心。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等。 A股机会在哪里?机构火速解读 接受e公司采访的公募、私募等机构投研人士认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发展被国家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利于促进地区平衡发展,补齐西部地区发展的短板;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可以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好西部地区固有的资源优势,实现东西部发展优势互补、共同促进。 对于A股来说,西部地区在新时代的发展,首先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泥、建筑建材、工程机械、风电等板块再次迎来投资机会。 其次,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西部贫困地区企业IPO适用绿色通道政策,这些政策的提出,直接有利于西部地区券商业务的拓展,西部地区上市券商值得关注。 第三,西部地区旅游、餐饮等消费类上市公司,面临业绩提升的机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范化解推进改革中的重大风险挑战。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打好三大攻坚战。把打好三大攻坚战特别是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精准研判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点,结合西部地区实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拿出改革创新举措。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源头管控,有效稳住杠杆率。 (二)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 (三)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生态牧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支持发展生态集约高效、用地规范的设施农业。加快高端、特色农机装备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放、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专业服务业,加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四)优化能源供需结构。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稳步开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升级示范。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培育一批清洁能源基地。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能力。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和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继续加强油气支线、终端管网建设。构建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加快建立地下储气库。支持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 (五)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培养新型农民,优化西部地区农业从业者结构。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提升并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大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总结城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市)民变股东”等改革经验,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 (六)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七)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西部地区国家安全屏障作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构建坚实可靠的社会安全体系。 三、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八)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九)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连接线建设。强化沿江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支持在西部地区建设无水港。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跨境运输和信息通道等开放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开放物流网络和跨境邮递体系。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十)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支持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研究在内陆地区增设国家一类口岸。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有序推进国家级新区等功能平台建设。整合规范现有各级各类基地、园区,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鼓励国家级开发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引进发展优质医疗、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务。办好各类国家级博览会,提升西部地区影响力。 (十一)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通关执法合作、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扎实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建设。统筹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沿边地区外经贸发展。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十二)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推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落实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开放制造业,逐步放宽服务业准入,提高采矿业开放水平。支持西部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区域内企业开展委内加工业务。加强农业开放合作。推动西部优势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在境外投资经营中履行必要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支持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立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共建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服务平台,在西部地区打造若干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企业,按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督。 (十三)拓展区际互动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支持青海、甘肃等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依托陆桥综合运输通道,加强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互惠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东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合作,加强协同开放。支持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鼓励探索“飞地经济”等模式。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推动北部湾、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宁夏沿黄、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动发展。支持南疆地区开放发展。支持陕甘宁、川陕、左右江等革命老区和川渝、川滇黔、渝黔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毗邻地区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进程。 四、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十四)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展现大美西部新面貌。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十五)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开展西部地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 (十六)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落实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任务,推动西部地区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探索低碳转型路径。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加快西南地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强化西北地区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工作。加强跨境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 (十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深入推进主业为充分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定价成本信息公开制度。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实施丰水期居民生活电能替代等电价政策,促进西部地区清洁能源消纳。建立健全天然气弹性价格机制和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分配制度。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十八)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支持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智力密集型项目间接经费比例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加快科技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工资分配自主权,健全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十九)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方信用法规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省市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征信市场建设,培育有良好信誉的信用服务机构,鼓励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征信产品。 (二十)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防止任意检查、执法扰民。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持续深入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治理,形成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 (二十一)着力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城乡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强化就业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加大力度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 (二十二)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大力培养培训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需矛盾突出地区有序增加义务教育供给,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支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适应西部地区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持续推动东西部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继续实施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对口西部职业院校计划。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 (二十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强西部地区县级(含兵团团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医疗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支持在西部地区建立若干区域医疗中心。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加快补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支持西部地区医疗机构与东中部地区医疗机构间开展双向交流。 (二十四)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措施。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失业保障水平。科学制定低保标准,逐步拓展低保覆盖范围。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 (二十五)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扩大西部地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管理,稳步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实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等工程。 (二十六)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强化数字技术运用,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创新、提挡升级。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建立健全应急广播平台及传输覆盖网络。鼓励发展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群众体育。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推进相关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二十七)改善住房保障条件。完善分类分级补助标准,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倾斜支持力度。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村特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改善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无房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 (二十八)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推进西部地区城乡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完善事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事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推进实施灾害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抢险救援、信息服务保障、救灾物资储备以及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宣传教育等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推进西部地区灾害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打造符合西部地区需求的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团队、实验基地和实验平台。加快提高骨干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 七、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十九)分类考核。参照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和分领域评价指标,根据西部地区不同地域特点,设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实施差异化考核。深入研究制定分类考核的具体措施。 (三十)财税支持。稳妥有序推进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占西部地区比例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测算分配办法。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指导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赋予西部地区具备条件且有需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三十一)金融支持。支持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更好为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在风险总体可控前提下加大对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支持力度。支持轻资产实体经济企业或项目以适当方式融资。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依法合规探索建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三十二)产业政策。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适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完善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适时更新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调查计划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凡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当地优先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鼓励新设在西部地区的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当地注册。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三十三)用地政策。继续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合理增加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建设指标。加强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项目的用地保障。支持西部地区开放平台建设,对国家级新区、开发区利用外资项目以及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产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在计划指标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推进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在国家统筹管理下实现跨省域调剂。 (三十四)人才政策。努力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西部地区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选拔符合西部地区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落实完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科技人员等扎根西部。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允许退休公职人员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创业。 (三十五)帮扶政策。深入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等省藏区以及对口帮扶贵州等工作。继续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支持军队发挥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推动统一战线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鼓励东中部城市帮助边境城市对口培训亟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企业结对帮扶贫困县(村)。进一步推动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东部地区选派优秀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任职,注重提拔使用在西部地区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继续做好公务员对口培训工作。 (三十六)组织保障。加强党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进程中的领导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组织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创造性贯彻落实。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指导,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压实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推进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切实承担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适时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挥好督查促落实作用。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举措,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切实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西部地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干实事。东中部地区及社会各界要继续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详情]

西部大开发重磅政策落地 "一带一路"引领加大开放力度
西部大开发重磅政策落地

  原标题:构筑新格局 西部大开发重磅政策落地 “一带一路”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就如何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要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包括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同时,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意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其中,在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此外,意见还对深化西部地区重点领域改革作出部署。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意见提出,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定价成本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在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征信市场建设,培育有良好信誉的信用服务机构,鼓励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征信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表示,意见对未来西部中长期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我国区域发展在全国层面的均衡性,将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构建网络化空间和链条化产业的发展余地很大,同时西部自身在生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消费等多方面有较大需求,再加上双向开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规模优势。[详情]

西部大开发"36条"来了:罕见20次提生态 两省表述超预期
西部大开发

  最强风口!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西部大开发“36条”来了!罕见20次提生态,两省表述超预期 原以为周一最强风口可能是半导体,突然之间又来了一份可能带火一片公司的重磅文件。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 该份指导意见共分有36条。《意见》罕见地20次提到生态这个词,重点提及9个重点区域建设,10次提及“人才”和“科技”。并且重点提出,要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另外,此次《意见》全文对于广西和西藏的表述超出预期。 那么,哪些公司将站上风口呢?来看解读。 时隔14个月,这份文件终于来了 去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2019年3月19日,中央深改委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在时隔14个月之后,这份文件终于来了。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该份指导意见共有36条。 2019年是西部大开发20周年。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朱镕基和温家宝二人任正副组长,3月正式运作。 资料显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3个自治州: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12个省市总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5%,GDP总和占全国的20%左右。 从各种条件来看,西部是我国发展的一颗重磅棋子。根据文件,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文件发力点在“要素”,10次提人才和科技 当下,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于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差距。这也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人总是会往机会多,赚钱多的地方去。而人口多的地方,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都会相对充沛,消费能力也强,这样就容易形成正向反馈。从最新的西部大开发36条来看,最大的看点可能也集中这些方面。全文10次提到人才,同样也10次提到科技。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考察时再提“西迁精神”。此次《意见》第二条即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这一条即体现出政策的发力点就是人才、资金和技术。 此外,第十条还提出,鼓励国家级开发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引进发展优质医疗、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务。第二十二条提出,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第二十四条还罕见提出,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允许退休公职人员按有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创业。 第十七条更是提出,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这一条可能会让西部地区吸引更多资金。 9大区域各有侧重 《意见》提出: 一、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二、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三、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四、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五、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六、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七、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八、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九、推动统一战线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 谁将站上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之前关注度不太高的广西在此次文件中的份量不低。以往市场热炒的西藏,在此次文件中的曝光度不高,仅在第三十五条提及一次。因此,此次广西的本地股票存在较大可能会站上风口,如直接利好的北部湾港,深耕数字业务的新智认知,还有五洲交通等。 此外,按照区域发展的规律,资源首先会向大城市集中。西部的机会则有可能集中在三个大城市,分别是西安、重庆、成都。此前曾有专家表示,这三个中心城市无论从经济实力、科教实力、消费实力等方面,都能在新一线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三个城市当中,成渝城市群潜力又更大一些。 《意见》提出,要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路桥、渝开发、葛洲坝等公司可能率先受益。 第三是物流,在整个《意见》当中,物流亦被提及九次之多,显示中央在西部大开发问题上对物流业是非常重视。《意见》提出,要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目前,西部比较正宗的物流业上市公司是广汇物流。而在西部产业扶贫标的中,仅有圆通速递一家物流上市公司。 第四是生态。在整个《意见》当中,生态被提及20次,可能是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汇。文件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公司主要有兴蓉环境、博世科、南方汇通、重庆水务、中再资环等。 其他的公司如水泥、建材、基建工程等公司或许也被资金追捧。但具体来看,一要看上市公司的动力,二要看上市公司的业绩。 [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