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路闻卓立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美联储历史上最伟大的主席之一、有金融“巨人”之称的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于美东时间12月9日逝世,享年92岁。对于如今的美国人而言,通货膨胀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但在一个由货币构筑的金融世界里,通货膨胀的风险从未远离,也因此保罗·沃克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一个不畏压力、坚守原则的独立央行就显得尤为珍贵。近日,乔治梅森大学Mercatus中心的货币政策计划主任、美国经济学家斯科特·萨姆纳(Scott Sumner)发文回顾了保罗·沃克在“大通胀”战场上留下的“光辉战绩”以及给后人的经验教训,即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有时需要容忍利率的大幅变动。 图片 | THE EPOCH TIMES 本周去世的保罗·沃克于1979年8月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这是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他的任期(灵活性和刚毅的独特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任期。 当时,通胀率已升至两位数水平,公众对美元的价值失去了信心。诸如黄金、收藏品和艺术品等通胀对冲工具的价值急剧上升。由于债权人试图保护自己不受其出借的资金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利率上升到15%以上。 经济学教科书有时将1966-81年的大通胀描述为一种供给侧现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71年至1981年间,名义总支出每年飙升约11%。这一激增导致了大约8%的年通胀和3%的实际GDP增长。如果名义GDP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我们在此期间就会有大约2%的通胀和3%的实际GDP增长。 问题很简单:美联储印了太多的钱,导致了太多的支出。当利率高于零时,货币供应量的迅速增加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 卡特总统之所以选择保罗·沃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是因为他有“通胀鹰派”之称,他愿意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受欢迎。沃克上任后,迅速促使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 1980年初,经济急剧下滑。美联储随后降低了利率,经济在下半年迅速恢复。不幸的是,直到1981年初,通货膨胀仍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由于大通胀被视为20世纪中叶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过度刺激消费的结果,沃克开始考虑由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货币主义者提出的替代方案。 沃克没有依靠利率目标制等凯恩斯主义政策,而是让美联储直接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让利率达到市场力量所要求的水平。到1981年初,主要银行贷款利率达到了20%。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失业率在1982年底达到战后最高点10.8%。 但这一次,美联储继续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直到通胀率降至约4%,并在上世纪80年代的剩余时间里一直保持这一水平。尽管里根政府早期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减税和国防开支),许多权威人士错误地认为这将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但这场对两位数通货膨胀的胜利还是出现了。 沃克在美联储的任期不仅代表了一场决策革命,也改变了经济学家对经济的看法。在沃克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通胀是由特定的“冲击”造成的,比如工会的工资要求、农作物歉收、预算赤字、医疗费用和石油短缺。相对较少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是罪魁祸首。 在沃克之后,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美联储有责任保持低通胀率和相对稳定。这就产生了“通胀目标”的想法,并在2012年正式确立了2%的通胀目标,尽管美联储早在几十年前就非正式地采纳了这一想法。 如今,沃尔克时代的真知灼见可能会消失,这是一个切实的危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支持使用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货币政策要有效得多。沃克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降低通货膨胀,而美联储最近的政策正在转回强调对利率的控制。但大通胀的一个原因是对利率目标的滥用,未能认识到高利率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紧缩。利率通常反映的是经济状况,而不是货币政策。 沃克告诉我们,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有时需要容忍利率的大幅变动。未来的美联储官员是否也愿意在必要时大幅调整利率,以稳定经济?美联储在2007年和2008年没有足够快地降低利率。 希望他们已经从一个懂得如何面对困难的人身上吸取了一个经验。 (完)[详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据CNBC12月9日消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保罗·沃尔克,在卡特和里根总统期间担任美联储主席,以“与世界为敌”的勇气,通过强硬的货币政策段抗击通胀,将美国从持续反复的滞胀泥潭中拉了出来,与里根总统共同缔造了“里根大循环”。 格林斯潘称赞他是“过去二十年美国经济活力之父”;罗伯特·索洛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更有人认为,他是“最正直央行家”,是一位真正坚守正义、恪守公职的英雄—— 他曾经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警告说:“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这位金融巨人多年来始终关注中国发展。朱镕基曾这样评价他:“沃尔克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2014年2月21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行的国际交流午餐会“美联储政策与世界经济的未来”上,沃尔克曾围绕美联储政策取向及其影响和中国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发表演讲。 就在日前,92岁高龄的沃尔克与桥水创始人达利欧展开对话。他说,比起美国,有时更赞同中国的观点:中国期待着未来能出现一种和谐的关系。 他一身正气,刚正勇猛,留下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警言。这位最正直央行家的形象,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本社”,讲述了沃尔克联储生涯中的高光与黯然,无畏与孤独。 阅读一人,如读一史。谨以此旧文致敬保罗·沃尔克先生。 保罗.沃尔克 资料图 1982年2月1日,星期一,下午2点,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坐在办公室,眼睛盯着桌上放置的那盒50美元的帕特加雪茄烟若有所思。 再过半小时,当年首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就要开始了。身为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必须理清思绪,在会上说服委员提高利率。沃尔克掏出口袋里的廉价雪茄抽了起来。 自从1981年12月以来,货币供应量大增15%,这让美联储委员会大为吃惊,沃尔克也深感困扰。上任2年多来,沃尔克不但没有把通胀压下去,还导致经济深度衰退。此时的沃尔克和美联储,可谓命悬一线。 二楼会议室,委员们悉数到场,都坐在一张花心木和黑色花岗岩制成的巨大椭圆形办公桌前,沃尔克最后一个进来。 与往常会议不同的是,这次委员们没有怎么争论,发言也不多,会议中途甚至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等待沃尔克的态度。这种沉默着实让人感到压抑、恐慌。 最后,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杰拉德·科里根打破了沉默,并表态: “国会和白宫似乎都表达了当前需要调整货币政策的信号……但我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在于,美联储的信誉会受到更大打击。这会给外界一种印象,美联储又在压力面前卑躬屈膝了——每个人都会说:‘他们过去总是屈从,而且未来仍会屈从’。” 沃尔克紧接着说:“我们不能为了提高信誉而提高信誉……要是谁能说服我——让我放弃现在的决定,并告诉我做出改变是对的——我就会接受建议。” 最终,委员们投票决定在1982年第一季度“不再增加货币供应”,并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4%。 漫长的会议刚结束,安保人员就过来通知委员们暂时不要离开议事大厅,因为大楼的门被人用拖拉机堵住了。原来,一群来自俄亥俄州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到美联储门前抗议示威,要求沃尔克下台,撤销美联储。 事实上,这种言论沃尔克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端看到。毕竟这个时期,美国正在经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6个月,失业率飙升至8.6%,大量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农民失业。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身为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责无旁贷。 除了农民,里根、议员、经济学家、华尔街大佬、记者、工人对沃尔克都咬牙切齿。众议员亨利·冈萨雷斯威胁要弹劾沃尔克:“突破良心底线,让高利贷行为合法化。” 里根对沃尔克持续提高利率也颇为不满,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连任。一次,一位记者向里根提问:“你赞同国会上有人提出让沃尔克先生辞职的意见吗?” 里根的回答是:“我无论如何也无可奉告。” 里根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此前还起草了一份报告,建议撤销美联储。报告成员包括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弗里德曼、众议员肯普、花旗银行董事长里斯顿以及后来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弗里德曼多次公开表态,用一台计算机代替美联储。 民主党参议员劳顿·奇利斯在国会上当着沃克尔的面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将不得不把美联储理事会整个取消……与削减赤字相比,对美联储体系斩首是很容易的事情。” 沃尔克极力争辩:“对美联储实施斩首就好比射杀信使,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了头脑的美联储只能四处乱撞,而你们原来的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得到解决。” 每个人都大笑不止,除了沃尔克自己。 这就是当时沃尔克所面临的情形。 但今日,世界对沃尔克的评价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该死的疯子”、“赌徒”,而是“美国的英雄”、“金融巨人”。曾经的批判者、凯恩斯主义者罗伯特·索洛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赞他是“过去二十年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抗击通胀,掌控好“货币的闸门”,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正义良知以及“与世界为敌”的勇气。沃尔克就是当年那个“与世界为敌”的巨人。那些赞誉之词,反而容易掩盖了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在漫长的联储生涯及公职事业上所经历的孤独、无助与悲伤。 沃尔克,这位身高超过2米、下巴宽松的“六朝元老”,先后被六位总统委以重任——三位民主党人,三位共和党人;一生历经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危机、1970年代滞胀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三次危机。每一次危机,他都敢于说“不”:对金本位说不,对通胀说不,对金融投机说不。 当年,沃尔克亲手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终结金本位,将无锚货币放虎归山,推动人类经济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十年后,他又化身为孤单英雄生擒通胀猛虎。 沃尔克一身正气,刚正勇猛,留下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警句:“一点点通胀也是危险的”,“银行唯一有用的革新就是发明了自动取款机”。 阅读一人,如读一史。 01 戴维营会议 1971年,美元,风雨飘摇。 8月15日星期日午夜12点,沃尔克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登上了一架早已在跑道上等候的改装军用运输机。沃尔克在巨型运输机的机舱里,头脑还在回忆周末那场疾风骤雨式会议的一幕幕场景。 沃尔克有些不敢相信,这场高度机密的会议里,总统尼克松、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财长康纳利、劳工部长舒尔茨和自己五个人,刚刚做出了一个改变美国国运以及世界格局的决策。这事,甚至连国务卿对此都一无所知。 更让他感觉忐忑不安的是,这一决策的技术方案是他提供的,而他不能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欧洲各国会有什么反应。他唯一确定的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恶战即将开打。 沃尔克一直因没能参加二战、保卫国家感到遗憾,一直渴望一份公职能够为国效力,如今他如愿以偿——他正在副财长的位置上,就像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一样,坐在飞往欧洲的军用运输机上,正式开启与欧洲财长们的作战征程。 此时的沃尔克还不是美联储主席,也不是曾经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远景规划总监。早在一年多前,即1969年1月20日,他入主了白宫财政部二楼拐角办公室,被总统任命为主管货币事务的副财长。这是一份他梦寐以求的公职。 沃尔克站在窗前,望着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庆祝新总统尼克松就职的车队缓缓前行。此时,他脑中闪现的是父亲的诫勉之言:公职意味着神圣的信任。沃尔克试图沿着父亲的脚步,把美国从岌岌可危的金融漩涡中挽救回来。 此时,布雷顿森林体系摇摇欲坠,正在朝着特里芬教授在9年前所说的“特里芬难题”奔去。美元贬值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国库中大量黄金被兑换走。作为一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拥护者,沃尔克明白黄金意味着什么,美元稳定代表着国家信用。他深刻地记得那句话“责任之词”: “维护价格稳定是社会契约的应有之义。我们给政府印钞的权利,是因为我们相信经选举出来的官员不会滥用职权,不会过度发行美元使之贬值,会让美元与黄金等价。如果我们不信守诺言,就破坏了他人对美国的信任,而信任是一切中的一切。” 就任次日,国务卿基辛格就给他发来了一份奇怪的贺信,名称叫《第7号国家安全备忘录》,页眉页脚都打着“秘密”字样。上面写着:“总统已经指示成立一个永久性的工作小组,你被任命为该小组组长,必须在2月15日之前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关于美国国际货币政策以及实施的报告。” 收到这份“贺信”,沃尔克感觉不快,因为他觉得货币事务应该向财长直接汇报,而不是主管国家安全事务的基辛格。不过,他很快明白了,此时美元即国际事务,也是国家安全。 沃尔克记得,早在肯尼迪政府时期,欧洲国家就指责美国国际收支失衡,要求美元贬值。肯尼迪则以削减军费加以回应,“如果欧洲不承诺停止攻击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就将削减对欧洲的军事援助。”在美国看来,削减对欧援助,美国随时都能够平衡国际收支。 当年输向欧洲的“电星号”卫星信号突然中止,《纽约时报》就发出警告之言:“正好给欧洲人一点时间思考一下:他们是需要美国的枪支和美元,还是都不需要。” 但是,作为一名技术官僚,沃尔克非常明白,靠金融外交家的嘴皮子是打不赢这场硬仗的。擅长统计和数据分析的他最清楚美国国库还有多少黄金,还能撑多久,贬值到多少才能度过难关。 虽然沃尔克不想让美元贬值,但是父亲办公室铭牌上的一句华盛顿语录——“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一直告诫着他,解决问题比固守理论和善意更重要。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法国存放于纽联曼哈顿下城总部大楼地下室金库价值4亿美元的黄金,转运回了巴黎的法兰西银行。当时,美国财政部只剩下不到20亿美元的黄金,不到美国对外偿付义务的15%。 就在一年前,在大通银行的办公室,沃尔克眼看着投机商大肆地攻击美元,虽然自1960年10月开始此情此景他已经历过无数次,但这次凶猛的攻击导致整个系统陷于瘫痪。当“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神圣价位”被大幅度突破时,他想起了肯尼迪捍卫美元的国家誓言,使劲地作着吞咽的动作,试图抑制住眼眶里的泪水。此时,他就已经明白,美元已经守不住了。 如今,当决定美元命运的大权交到了他手上时,沃尔克很担心自己将葬送这个国家的信用。 1969年6月26日,星期四,白宫内阁室,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美联储主席、总统经济顾问、财长悉数到场,沃尔克站在总统面前负责汇报过去五个月的工作情况。 尼克松总统擅长外交、政治,对金融可谓一窍不通,他甚至认为“美元问题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搞定的”。沃尔克了解总统不会事先阅读已提交的那份长达48页的《国际货币事务基本选择》备忘录。 为了让这位新总统能够尽快理解问题的严重性,沃尔克命人制作了一张黄金官价涨势图。图上显示,当时黄金官价已经从35美元翻番涨到了70美元。如此形象的视觉冲击,让尼克松立即有一种紧迫感。 紧接着,沃尔克提出了一个应急方案:中止美元兑换黄金。他说:“中止兑换的主要目的和潜在的好处是,阻止我们黄金储备的流失……增强我们的谈判优势……迫使外国要么被动持有美元,要么让本国货币逐步升值。”沃尔克认为,只要美元还能保持合理的价格,外国人愿意持有美元。美元本位可以取代黄金本位,只要美国能履行自己的义务。 最后,沃尔克将美元问题提升到尼克松感兴趣的外交实力上,他把这项工作说成是确保“美元作为居于世界领导地位的储备和交易货币的关键地位”。 尼克松听完默契地向叼着烟斗的伯恩斯眨了眨眼睛。伯恩斯是一位老教授,曾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经济顾问主席,现任尼克松的经济顾问,后接任了马丁的美联储主席一职,尼克松对他信任有加,经济大事必问伯恩斯。 不过,伯恩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拥护者,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沃尔克的方案。他清了清嗓子带着教授的口吻告诫:“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要有浮动汇率的浪漫想法。太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汇率的波动……会导致国际政治动荡。” 听完伯恩斯的发言,尼克松显然有些举棋不定,没有当场表态,“很好,请及时告诉我我们所处的形势”,然后结束了会议。 当大家起身离开时,沃尔克贴近上司财长耳语道:“我猜我们的政策被默认同意了。” 但是,1969年下半年发生了几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一是阿姆斯特朗登月,二是纽约大都会队居然以1%的概率获得了职业棒球大赛冠军。三就是黄金的价格在年底居然跌到了每盎司34.9美元。 但是,沃尔克很清楚这只是昙花一现,他在备忘录里写下,美元危机即将在6个月之后到来。果不其然,沃尔克可谓神预测,正好六个月后,即1971年5月第一个星期,黄金价格突然快速飙升,电光火石般的大幕正式拉开。 《纽约时报》1971年5月5日的头版文章写道:“欧洲金融中心遭受了两年来最猛烈的货币投机狂潮折磨。持有大量资金的公司、银行及各方都把不需要的美元换成德国马克……或其他坚挺的欧洲货币。” 这天早晨,德意志银行在上一日购买1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购买了10亿美元,然后决定不再从事货币操作。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央行马上跟进,关闭了本国的外汇市场。一些在欧洲的美国游客颇为尴尬,他们无法在日内瓦的州际酒店支付账单,因为酒店拒收美元,而这酒店又是美国人开的。 此时,沃尔克正在财政部二楼办公室里,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显示危机升级信息的各种电讯。可能过于紧张的缘故,他频频内急,上洗手间的频率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沃尔克最欣赏的一位律师的办公室正巧在他楼下,他多次对沃尔克说,我总能根据上面厕所冲水的频率来预判危机是否到了紧要关头。 5月的第二个星期,有4亿美元的黄金从美国流出,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了自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黄金告急,沃尔克已经意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已时日不多,为了保卫美元,总统必须尽快行动、果断决策。于是,他起草了一份政策要点手册。为了防止泄密,他假装做了三份计划,A部分是包含大量虚假信息的假计划;C部分是真正的计划,标有12个模块,开头便是“中止黄金兑换”,还包括“国际收支控制”等;B计划故意省略,以迷惑敌方。 沃尔克的财长上司负责催促尼克松尽快决断。此时的财长是约翰·康纳利,他曾经是肯尼迪总统时期的海军部长,对财政金融知之甚少。他上任之后,把专业性的货币事务都交给了沃尔克来处理。不过,康纳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表演家,他长袖善舞,擅长外交辞令、捕捉人心。康纳利凭借非凡的表现力说服了尼克松采取行动。 8月12日星期四的早晨,从法兰克福、伦敦、东京和米兰传来报告,投机商已迫使德国马克兑换美元升至20多年来最高位。沃尔克感到一丝绝望,立即向总统汇报。同时,他打电话告知尚在得克萨斯州农场度假的康纳利财长,着急地说:“我觉得您最好尽快赶回来。” 当天下午,尼克松找来舒尔茨说:“我们还没完全准备好。为了让每个人都做好准备,我们必须去趟戴维营。决策由你、康纳利、伯恩斯和我来下达。我们知道康纳利可能会带上沃尔克……但我对沃尔克不那么有信心。” 所幸的是,当天五点半,康纳利下了飞机直奔白宫,在老行政楼与总统、舒尔茨碰头。康纳利的意思是,应该听听沃尔克的意见,毕竟他是专业的。尼克松说:“沃尔克认为我们应牺牲国内经济来拯救美元,但我不想这么做。” 康纳利听闻此言立即解释说:“哦,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肯定沃尔克也不是这么想的……” 尼克松打断了康纳利,用那清晰、权威的声调说:“我们应该立即实施一整套方案,下周一即宣布。我们明天下午开始去戴维营讨论。确保安全保密,参加的人越少越好,我们三个参加,当然,确保麦克拉肯、阿瑟必须参加。” 尼克松顿了一下,然后来了一个单脚着地的漂亮转身,“约翰,你带上沃尔克。” 这个漂亮转身,改变了沃尔克一生。 8月13日星期五下午,总统休假寓所马里兰州凯托克廷山的戴维营,总统安排好了会议的每一个细节,就连会后合影环节都有详细的指南。极度注重细节的尼克松明白,他们正在酝酿一场历史巨变。 会议持续了三天,会上的争论异常激烈,总统就像裁判在听在问。其中最为精彩的是,沃尔克和康纳利联手,与伯恩斯就中止兑换黄金进行论战。 此时,伯恩斯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但他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伯恩斯直截了当地说: “关闭黄金兑换窗口,沃尔克和康纳利可能觉得他们在做正确的事,但我觉得他们错了。我们正在采取激进的步骤……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存在巨大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苏联的《真理报》已经用头条报道说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垮台。其次是经济风险……世界贸易将受到打击。外国出口商将施压本国政府采取行动……” 康纳利插话说:“也就是说,别的国家不喜欢,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取悦他们而眼看着自己走向破产吧。” 伯恩斯反驳道:“他们会报复我们的。” 紧张的气氛让沃尔克感到有些局促不安,他用温柔地语气说道: “我也反感这么做。迄今为止,我毕生都在捍卫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我觉得调整是必要的……我们这样难以持续下去。我们关闭黄金兑换窗口之后,并非坐视不管。我们需要与外国谈判,形成新的汇率机制,修补这个有问题的体系,现在是一个机会。” 麦克拉肯出来打圆场:“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公众的反应肯定是负面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也会把这当作冻结工资和物价这一强硬措施的组成部分。” 或许尼克松并未如沃尔克那样深刻地意识到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的重要性,但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他必须有所行动,而且是一整套组合拳,绝对不是被动、被迫行事。在这次会上,他答应了包括关闭中止黄金兑换、提高10%进口关税、管控物价、干预劳资谈判在内的一连串组合政策。 会场上,除了康纳利,没有人完全同意同时推出一整套组合。后来的历史证明,管控物价和干预劳资谈判都是昏招,而提高10%的进口关税最后成为外汇谈判的重要策略。 戴维营会议整整开了三天,8月15日晚上,会议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当晚对全国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讲话,提出“新经济政策”,向全球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关闭美元兑换窗口。 次日,星期一,纽约交易所股票大跌3%,外汇市场一片混乱。在伦敦,早晨希尔顿酒店按2.6美元兑1英镑,每个人的兑换上限为50美元,到了晚上却变成了2.8美元兑1英镑。在米兰,来自纽约的劳伦斯·古尔德博士夫妇发现,在这里美元连一支甜筒冰淇淋都买不到,幸好他们手上还有足够支付回家费用的外币。 此时,沃尔克已经在欧洲,穿梭于各大金融中心,向各方解释美国的政策立场。巴黎的报纸,将一张沃尔克与法国财长德斯坦并肩而立的照片放在头版。沃尔克在巴黎著名的克利翁大酒店获得皇家礼遇,酒店给他预留了戴高乐曾经住过的房间。《纽约时报》驻巴黎记者将沃尔克称为“总统的货币特使”。 这是沃尔克公职生涯中第一个高光时刻。这次欧洲征程,也促使沃尔克从一位纯技术官僚向金融外交家转型。 向欧洲各国解释完政策后,11月29日的“十国集团”财长会议才是真正的交锋之战。十国集团采取轮值主席制,当时康纳利正好是本次会议的主席。各国财政和央行行长一次坐在华丽的长方桌前。沃尔克作为美国首席代表,紧挨着坐在康纳利右侧。 这次会议上,康纳利尽情地发挥了他作为一名杰出金融外交家的才华。他时儿本次会议场所——罗马科尔西尼宫在西方文明中价值不菲,时儿督促在座各位为构建一个全新的国际合作体系而激情奋进。在烟雾弹打的差不多时,康纳利示意沃尔克可以抛出问题了。 沃尔克放下雪茄一字一句地说:“好吧,不妨假设,只是假设,我们愿意讨论动一动黄金的价格,如果我们把金价提到10%或15%,你们会怎么做?” 康纳利打断了他:“好,问题提出来了。让我们先假定10%。你们怎么回应?” 沃尔克故意把幅度说大一些,这样谈判有回旋余地,他清楚法国最多只接受美元对法郎贬值5%-6%。不过,这时沃尔克希望让谈判老手康纳利来主导。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会场没有人说话。各国央行行长都在默默地抽烟,沃尔克也抽起了他那十美分的雪茄。财长们眼睛盯着脚上的鞋子看,亦或是欣赏房间墙上的古罗马名画。 突然,德国财长卡尔·席勒率先打破了冷场,他清了清嗓子表态,德国可以承受美元贬值10%,“在贬值若干百分点也可以”。事实上,德国央行曾向美联储承诺过,只要美国继续为欧洲提供防卫,避免德国遭到苏联的入侵或渗透,德国确保不会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接着其它国家纷纷表态可以接受美元适当贬值,唯有法国财长德斯坦保持沉默。因为他清楚,下周法国总统蓬皮杜和尼克松将会晤,那时才是谈判最终决断时刻。 在这次会议上,康纳利说出了那句高傲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 不过,法国显然对此表示不满。在两国总统会晤时,在金融方面在行的蓬皮杜抛出坚决“埋葬”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观点。尼克松不懂经济但擅长政治,他利用1972年2月访华计划、5月莫斯科之行给对方施压。经过两天的讨价还价,尼克松用取消进口附加税作为交换,法国同意将法郎对美元升值8%。 12日18日,在康纳利精心安排下,各国在史密森尼学会古堡的公共会议室里签署了著名的《史密斯协定》。该协议规定,每盎司黄金官价从35美元提高至38美元,美元对各国货币贬值;黄金继续冻结。 《史密斯协定》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沃尔克亲手埋葬了他一直坚持的固定汇率体系,将人类历史推进到浮动汇率和无锚货币时代。 在闭幕会上,尼克松突然出现,将庆祝气氛推向高潮。他称赞《史密斯协定》开创了国际金融的新时代:“我代表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非常荣幸地宣布,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货币协定成功诞生了。” 沃尔克站在总统旁边心想:“我真希望它能挺上三个月。”因为沃尔克通过计算得出,美元至少贬值15%这个体系才能维持运转。 1972年2月4日,《史密斯协定》签署才一个半月,在自由市场上黄金价格已经突破了每盎司50美元,涨幅达15%。此时,一份来自法国总统蓬皮杜致尼克松的抗议信被送到沃尔克面前征求意见。 事实上,美国持续贬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实施了糟糕的宽松政策。尼克松为了能够连任,给予伯恩斯明示:“我不希望太快告别首都华盛顿。”就在《史密斯协定》签订前夕,伯恩斯答复总统:“请您知悉,我们今天将降低贴现率。” 此后两年时间,沃尔克一边跟美联储博弈,一边频繁地飞往欧洲及日本一次又一次地谈判。1972年6月22日星期四,沃尔克在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作证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浮动汇率方案。 1973年2月7日至11日,沃尔克在短短四天时间飞行了5万公里,从华盛顿飞到东京、巴黎、伦敦、波恩等,与各国财长谈判,完成了所谓的环球之旅。2月12日星期一,新任财长舒尔茨(康纳利此前已辞职)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即每盎司黄金官价从原来的38美元提到42.22美元。但自由市场中,金价已经涨到了68.95美元。 3月份,在巴黎的一次会后,一向主张固定汇率的美联储主席伯恩斯私底下批评舒尔茨和沃尔克把汇率市场搞砸了。沃尔克有些不满,转过头对着这位美联储主席说:“阿瑟(伯恩斯),如果你希望有一个平价(固定汇率)体系,你最好马上打道回府去紧缩美国货币。” 在当天美国驻巴黎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舒尔茨公布了一项新计划,即德国、法国等主要欧洲国家货币联合起来对美国浮动。这显然是欧元的公测。一位记者问舒尔茨:“财长先生,这对美国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舒尔茨考虑到这一问题应该由美联储回答,于是把麦克风交给了伯恩斯。伯恩斯狡猾地说:“美国的货币政策不是在巴黎制定的,而是在华盛顿。” 媒体称伯恩斯教科书般的外交辞令大家赞赏,但沃尔克却感到十分失望。 他认为,“我们处在美国经济历史的转折点。美国的通胀正在上升,国际货币体系也将风雨飘摇。伯恩斯拒绝在制定国内政策货币时考虑国际因素。这是不对的。我们忽视了美国作为国际交换媒介托管人的责任。这份责任与我们在国内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扩张的职责是一致的。我敢说,按照‘华盛顿制造’的闭门思路去制定货币政策,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今天看来这句话依然振聋发聩。美元浪潮冲击全球市场,法定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不考虑国际因素,这显然是一种只顾自家纸醉金迷、不管别人洪水滔天的行为。 1974年4月8日星期一,在舒尔茨宣布辞去财长职务三个星期后,沃尔克去辞去了副财长一职。当时,美国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已经陷入了典型的高通胀、高失业、低增长滞胀危机。尼克松“水门事件”持续发酵,尼克松政府、美元以及全球金融体系摇摇欲坠。 沃尔克深知,要拯救美国,必须解决美元危机;但除了美联储,任何人都无法挽救美元。 02 温柔的巨人 沃尔克辞职的消息一传出,曾任美国财长的亨利·富勒就拉他进高盛一起做合伙人。恩师罗伯特·卢萨则让他去投资银行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担任合伙人。 沃尔克还收到美国著名猎头公司罗素·雷诺兹的邀请函,建议他考虑接受一个顶级投资银行的职位,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终生向他供应古巴雪茄(当然,当时美国禁运古巴雪茄)。100万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全美职业棒球收入最高的选手吉姆·亨特也不过才75万年薪。 沃尔克一直在犹豫,他渴望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更希望留在公职效力。正当他举棋不定时,美联储主席伯恩斯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在自己公寓共享晚餐。 伯恩斯开门见山地说:“我需要你跟我一起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效力。” “我感到受宠若惊,阿瑟(伯恩斯),但我必须赚点钱。芭芭拉(沃尔克妻子)刚被诊断出风湿性关节炎,我家里还有身患残疾的儿子吉米,哎,天知道他将来该怎么办。” “我们付给你的工资养家糊口不成问题。纽联储行长的收入是我工资的两倍。” “我知道,可是……” “海斯现在的年收入是9.5万美元,你也知道我对他的态度。我会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付给你这么多。” “你看,阿瑟,我已经在政府工作5年多了。我有点儿累了,现在该是求变的时候了。” 伯恩斯摇了摇头,非常确定地跟沃尔克说:“你是一块做公职工作的料,保罗(沃尔克),千万不要去别的地方。” 伯恩斯邀请他担任纽联储行长一职,这让沃尔克感到非常奇怪。毕竟,沃尔克担任副财长五年来,一直与伯恩斯意见相左;而且纽联储行长位高权重,对美联储主席具有很大的威胁。或许,伯恩斯这位政治老手试图拉拢沃尔克为我所用;亦或,面对糟糕的通胀形式和疲弱的美元,伯恩斯已经疲惫不堪,他需要一个像沃尔克这样的人顶在前面。 沃尔克没有当场答应伯恩斯。他跟朋友去了加拿大钓鲑鱼。两个星期后,他在加油站旁边的一个公用电话亭里,拨通了伯恩斯联储办公室的电话。 沃尔克第一句话就是:“阿瑟先生,我可以接受这份工作。” “好的,我就知道你会同意的……祝休假愉快。” 事实上,对沃克尔来说,纽联储行长这份工作,是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惑。 1975年8月1日,沃尔克就任纽联储行长,并成为联邦公开市场管理委员会的常任委员,负责管理美国的信贷供应和利率水平。从此,沃尔克开启了艰难而辉煌的联储生涯。 1979年7月15日,时任总统杰米·卡特发表了著名演讲《一蹶不振》。 “总统先生,我们日子难熬。我们只想谈血汗和泪水。” 卡特在演讲中如此陈述民众意见。卡特自然提到美元的问题,“从前,‘像美元一样可靠’曾是一句俗语,用于形容绝对信得过的物品;但情况在10年前就变了,通胀侵蚀了美元的价值,使我们的存款缩水了。” 《一蹶不振》演讲结束四天之后,卡特要求整个内阁十三名成员全部辞职,包括财长迈克尔·布鲁门索尔。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层“屠杀”。卡特内阁地震导致黄金在次日飙升至每盎司超过300美元,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清理完“不听话”的班子成员,卡特急于招兵买马,首先他找了此时的美联储主席威廉·米勒来担任财政部部长这个缺口。 如此一来,他也需要立即找一个美联储主席人选。身边的财政部副部长安东尼·所罗门向总统推荐沃尔克。当时卡特总统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问道:“保罗·沃尔克是谁?” 1979年7月24号,沃尔克受邀到白宫会见卡特总统。卡特坐在一把摇椅上,沃尔克坐在总统旁边,愤愤不平地说:“我非常重视美联储的独立性,并且要采取紧缩政策。”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还指了指旁边的米勒说:“我希望我实行比米勒更严格的政策”。 在一个小时的会面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沃尔克在讲,卡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认真地听。离开白宫时,沃尔克为自己的鲁莽感到非常气馁,他当天晚上就乘坐航班飞回了纽约。一下飞机,他找了两位老友倾诉:“唉,我弄砸了。他永远不会把这个职位给我。” 不过,沃尔克也自我安慰道:“这样也许最好。要是真当上美联储主席,我的工资就要降一半,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向家人说要牺牲那笔钱。” 其中一位老友跟他说:“如果总统让你做,你是无法拒绝的。芭芭拉怎么说?” “跟你说的一样。”沃尔克冲着对方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沃尔克吵醒了,是白宫打来的。电话那头,总统先生祝贺他成为新任美联储主席。 卡特为什么选择沃尔克,至今也是个谜。卡特的回忆录《忠于信仰》这一“标志性措施”居然一字未提。只是从《一蹶不振》中可以看出,他在任的日子里一直渴望“美元的声音”更加非同凡响。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通胀“老虎”以惊人的速度往上窜,卡特总统忙于价格及薪资管制,并呼吁民众减少石油消费,降低消费预期。然而,这些在尼克松时代就已经证明失效的措施只会火上浇油。 在炒掉整个内阁后,卡特似乎想推倒重来,启用沃尔克或许是一次冒险的赌博,但也是无奈之举。 1979年8月6日,在利昂·希金博瑟姆大法官主持下,保罗·沃尔克左手放在芭芭拉手捧的《圣经》上,右手举起,五指朝天庄严宣誓,卡特总统在一旁祈祷。 第二天,沃尔克坐在美联储主席办公室那张超大办公桌后面,看着桌上几百份明信片、信件和电报。他猛吸了一口“掷弹兵”牌雪茄,烟雾让他眼睛有些睁不开。虽然有人说这种雪茄有些“马粪的味道”,但是薪水减半后他也只能抽这种廉价雪茄了。 他用手扫了扫烟雾,随手拿起了几份信件。这些信件来自全美各地,有老友寄来的,有陌生市民,有追随者,还有经济学家。有人表示祝贺,有人表示担忧,有人倾诉通胀之苦,有人调侃他工作之难。 其中一份名叫道克·沃克的人写道:“每天抽雪茄请别超过5支,即使你不在意自己的健康,也要考虑美元还得靠您撑着呢。”老友汤姆·里斯致信表达对沃尔克的支持:“我已致电我的经纪商让他卖出黄金,买入美元。” 沃尔克拆开了一份来自佛蒙特州的来信,潦草难辨的字迹写了一页,开头便是:“亲爱的保罗,我谨对您获得‘晋升’致以慰问之情。看到您就任美联储主席,我为这个国家感到高兴,但也对您注定要面临的困境深表同情……” 落款居然是“亲爱的米尔顿,1912年7月31日”。这是一份信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写的,落款的时间是他的生日,且为笔误。 弗里德曼在三年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煽动分子。他一直对美联储颇有非议,在著名的《美国货币史》中指出美联储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弗里德曼认为,如果当年杰出的纽联储行长本杰明·斯特朗在世的话,美联储就不会在大萧条中犯下通缩的致命错误。除了恩师伯恩斯之外,他对当时几届美联储主席都没有好脸色。 美联储主席这个位置,沃尔克为此努力了半辈子。他深刻地明白,只有这个位置才能挽救美元和美国于水火。如今,与当年中止黄金兑换一样,这一次沃尔克掌握了美元的生杀大权。 但真正坐上美联储主席这把椅子上时,沃尔克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他已不能随便跟人回信,但他还是给弗里德曼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米尔顿,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注定只是艰难时局下的替罪羊……我在工作中对您主张约束货币发行的观点并无反对……” 就在沃尔克上任一个星期后,沃尔克以主席身份召开了第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为了这次会议,他在两页纸上写满了会议提要;并在顶端写道:“这次会议比往常更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道考验。他并不急于出手,而是希望委员们与他保持一样的政策理念。 有了这次铺垫后,9月18日又召开了第二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会议通过了他提出的“小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政策。表决的结果是8票赞同,4票反对,其中4个反对票中,有3个人认为紧缩的力度太小。 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在这次会议结束后,沃尔克召集了联储七位理事成员召开了理事会。沃尔克准备“小试牛刀”,将贴现率提升0.5个百分点,达到11%的历史最高值。结果,加息方案以4:3获得通过。 从投票比例可以看出,美联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分歧。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圣路易斯联储行行长劳伦斯·鲁斯提出改变政策方向: “呃,保罗(沃尔克)……我是不是有些不正常,但我还是想提出这个问题,可不可以再研究一下,我们把利率当作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是否适当?考虑到你已讲了那么多问题,再加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过去多年有那么多失败的不愉快经历……可不可以换个思路?” 鲁斯抛出的问题,实际上标志着美联储的政策正在转向新的领域。实际上,鲁斯的论调一点都不新鲜。因为作为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隔三差五就会在媒体上批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有问题,应该放弃利率目标,转而盯住货币总量。 简而言之,弗里德曼认为,美联储吠错了目标。事实上,自1976年鲁斯加入公开市场委员会后,就一直试图敦促修改分析方法,转而他支持的货币主义的道路。 沃尔克曾经多次拒绝弗里德曼的建议,不过此时他正在认真地考虑鲁斯的问题。他对鲁斯说:“我觉得你问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研究这问题。我也有这个打算。” 这个不久的将来其实就是第二天。沃尔克命人起草一份彻底改革联储操作方法的大纲。一个星期后,他审阅了这份带有机密字样的三页备忘录。上面写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按照设定的货币目标,把基础货币的增量规模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并以此控制银行信贷的增长,这一操作方法可能导致货币市场的超短期利率发生宽幅震荡。” 长期以来,公开市场委员会以控制利率为目标,他们绝对不能忍受利率大幅震荡。但是,货币主义提出的总量目标并非没有道理。在19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兴起,商业银行开始使用计算机和信息管理,越来越多的人将钱存入银行,商业银行不断地创造信用货币,一定程度上造成信贷泛滥,导致美联储利率政策失效。弗里德曼提出,控制货币总量,尤其是广义货币,可谓抓住了新问题、切中要害。 于是,沃尔克提拔了自己的老同事、技术型专家彼得·斯特莱恩特,由他来掌管纽联储交易室。斯特莱恩特的任务是在纽联储总部大楼的八楼静悄悄地在政府债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来控制美元总量。 不过,沃尔克转向盯住货币总量,并非出于货币主义的目的。沃尔克实际上想采用混合策略,他欣赏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的一句话:“中央银行家生来具备两只眼睛,一只眼睛钉住货币供应量,另一只盯住利率。”沃尔克不认为自己是一位货币主义者,他思想更倾向于理性预期学派,他试图给市场释放一种稳定的预期,即美联储在控制货币总量和利率压制通胀。 但是,公开市场委员会显然比较难接受他的新方案。他花了很多时间跟委员们解释,其中一位名叫亨利·沃利克的老对手告诫沃尔克:“如果放弃利率目标,让其按照供求力量自主寻求平衡,那将会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而且还不得不达成浮士德式的交易,即向货币主义者出卖自己的灵魂。” 当时,沃尔克两手一摊地答道:“有时候,你不得不与魔鬼做交易。” 然而,市场完全理解错了沃尔克的意思,朝着沃尔克的预期相反的方向走。投机商认为,美联储要放弃利率目标,等于对通胀缴械投降。与魔鬼达成交易的后果极为可怕,1980年1月21日,黄金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每盎司850美元,这记录后来保持了差不多30年。当时,国际上爆发了伊朗人质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同时第二次石油危机将通胀推到顶点。 无奈之下,沃尔克只有持续加码,不断提高联邦基准利率。到1980年4月,联邦基准利率达到历史前所未有的21%。5月6日,年华通胀率已高达15%。7月1日市场贷款利率又大幅度下跌到了12%。这三个月,利率、黄金都大幅度波动,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又跌去了10%。 媒体对沃尔克的操作无不讽刺、嘲笑和谩骂。《纽约时报》社论说:“沃尔克是一个赌徒。他不自量力,明明缺一手好牌,却押注甚高。”哈佛大学加尔布雷斯教授发出警告:“不要错误地相信那些把决策建立在大量货币上的人。” 有意思的是,媒体甚至公开市场委员会一些委员都称呼沃尔克是:“顽固的货币主义者”。而弗里德曼却批评沃尔克没有坚守货币主义的路线,将货币供应量随意扩张。 沃尔克颇感无奈,但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在大选前一个星期,即1980年10月2日,卡特总统公开炮轰沃尔克“僵化的货币主义方法”。要知道,在此之前,卡特一直是沃尔克坚定的支持者。主要原因是,沃尔克在临近大选6个星期内,还不断地采取紧缩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从11%涨到了14%。 沃尔克这么做唯一的好处就是,让市场终于看到,美联储的独立性,而非屈从于总统连任。但是,沃尔克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美元,杀伤面过大。媒体用一战时贝当元帅固守凡尔登,形容沃尔克的紧缩政策——坚守住了凡尔登要塞,代价是35万人的伤亡。 1980年11月4日,卡特败给了罗纳德·里根无缘连任。卡特将败选责任归咎于沃尔克。他回忆说,当初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时,经济顾问就警告过我。没想到,沃尔克将利率提升到非常高的水平,导致经济衰退,成为我寻求连任的负面因素。 11月19日星期三,沃尔克懒散地靠坐在办公室沙发上,点燃了一支固定在傍晚六点才吸的雪茄。这已是他一天内吸的第11支了。在办公桌的烟灰缸里,刚刚掐灭的第10支雪茄烟蒂还在缓缓冒着轻烟。他承认这样有点浪费,“尤其是现在每支涨到了25美分”。 伯恩斯在沃尔克边上、壁炉前的摇椅上,正在吸着他的老烟斗。就在两个小时前,伯恩斯从洛杉矶急匆匆地来到这间办公室找沃尔克。见到沃尔克,伯恩斯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没有发生国际危机,我是不会来找你的。” “这份报告是里根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起草的,我不能给你看,但可以把内容告诉你。” “你确信要告诉我吗?” “在目前的情况下……是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希望撤掉美联储,也就是把你炒掉,然后用一台计算机替代。” “那是一个隐喻,阿瑟(伯恩斯)。” “我知道,保罗(沃尔克),但还不止这些。你知道,这里面有弗里德曼还有舒尔茨,你知道他们在里根总统那里有多大的能量。” 沃尔克从来没有见过伯恩斯如此紧张,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沃尔克还在为卡特的败选感到愧疚,如今新总统会以何种态度对他,心里实在没底。 外界的嘲笑、挖苦与谩骂已经不堪入目,虽然他早已习惯,但他还是觉得愧对这份公职。九年前,沃尔克亲手作出中止黄金兑换的方案,如今美元犹如脱缰的野马,他在位高权重的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却无能为力,甚至将美国经济陷入灾难之中。想到这里,沃尔克神情黯然、哽咽难鸣,所幸的是整个办公室烟雾缭绕,伯恩斯没有察觉到。 更糟糕的是,接下来一个月,美联储理事会分两次提高贴现率到13%,公开市场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超过20%。商业银行纷纷提高优惠贷款利率,达到了21.5%的历史新高。媒体大呼,沃尔克的美联储公开放高利贷。 沃尔克在回忆这段历史也曾说过:“如果 1979年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当上美联储主席并且把利率提升到20%,我肯定会凿个洞钻进去大哭一场。” 在新总统就职大典三天后,即1981年1月23日星期五,里根在沃尔克熟悉的财政部设宴招待沃尔克。宴席上,里根非常老道狡猾地问沃尔克:“我接到了一些人写来的信,问我们为什么要保留美联储。您希望我怎么答复他们?” 沃尔克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心里感谢伯恩斯提前透露这一消息给他。 “总统先生,对这些问题,外界的确有些担忧,但我想您一定能够说服他们,我们美联储运作得还不错的。不幸的是,我们是华盛顿唯一在与通胀抗争的机构……” 不过,令里根与沃尔克都没有想到的是,此后一年时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为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失业率和通胀率居高不下。除了坚持严控货币总量和坚持高利率,沃尔克其它什么也不能做。他能做的只有坚持到底,以及等待潮水般的嘲讽。或许真被弗里德曼说中了:反正都已经烂透了,唯一的好消息是没有比这更烂,你尽管放手去干。 白宫那边也像热锅上的蚂蚁,里根凭借肯普减税法案上台。蒙代尔、拉弗代表的供给学派为里根制定了一整套减税改革的计划。但是,这一年刚刚推行大规模减税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就创下了新纪录,这让强调政府预算平衡的老派经济学家极为不满。沃尔克此时明白,虽然里根对他颇有微词,但此时彼此都需要对方。于是,他找到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莫瑞·韦登鲍姆协助安排一次与里根不带助手的一对一会见。 1982年2月15日星期一下午,这天恰逢华盛顿诞辰纪念日,是美国的公共假日。总统穿着一件带条纹的高尔夫球衫和一条茶色休闲裤,在轻松的氛围中与沃尔克相谈甚欢。显然,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里根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与保罗·沃尔克见面。我认为我们之间在建立友好关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且形成了降低利率的共识。我觉得我们可以在6月之前让短期利率降下来3-4个百分点。以后在考虑降低长期利率的问题。” 当时里根政府的赤字不断扩大,市场认为,政府赤字必须在融资市场中解决,这样必然与市场争夺美元,然后不断地推高利率。沃尔克并不认同里根政府的减税方案,他认为政府紧缩预算,增加税收,才能避免赤字扩大化,然后利率才能下来。 所以,沃尔克用降低利率作为交换条件,促使里根政府紧缩财政,并增加税收。货币与财政联手解决问题,这符合蒙代尔的大拇指理论,但是沃尔克的操作方法却与蒙代尔相反。1982年8月19日,增税法案获得通过。供给学派失望之极,一批供给学派年轻官员从财政部辞职。 此时,汽车销售额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房价快速下跌。失业率已经突破了9.5%,超过1000万人丢掉了工作。一期杂志甚至在封面上怒火万丈地刊登对沃尔克及其联储会同事们的“通缉令”。俄亥俄州的农民、五大湖区的工厂主以及难缠的工会,都找上门要和沃尔克“好好算账”。 “抗击通胀的代价不小,当时抗议的人们围住了我们的大楼。”沃克尔回忆说。“我们正在打正义之战,我们不愿意(因压力)撤退,大家今后都会理解这样做的正确性。”沃尔克试图获得民众的理解。 一天,下班后他坐在美联储专车上等芭芭拉(沃尔克妻子),发现司机正在读一本书《怎样从通胀中得利》。沃尔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与总统、国会作了那么艰苦的斗争……到头来怎么能容忍后院出叛徒呢。沃尔克忍不住问:“潘尼亚先生,您怎么读这样一本书啊?” 他转头跟沃尔克说:“我估计您不会介意吧,这是从书店买的减价书……标价10.95美元,卖1.98美元。” 沃尔克笑了:“那才是一小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此时通胀率已下降至5%! 1982年10月5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委员们以9:3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向降低利率。四天后,纽约时报刊出《祝贺沃尔克先生的成就》。 沃尔克此时的麻烦是,美国的边上墨西哥爆发了债务违约危机。市场认为,沃尔克在银行监管方面“彻底失败”,国会责成沃尔克处理这个问题。当时,经济学界一致认为,沃尔克为了抗击通胀——美联储的功劳,牺牲了就业、经济以及墨西哥。 但是,沃尔克能够做的只有祈祷墨西哥不要爆发连锁反应,以及经济尽快复苏。 就在此时,1982年10月,“春江水暖鸭先知”,道琼斯指数从8月的770涨到了1000。这简直是神话般的故事。通胀水平逐渐下降的同时,大量国际资本开始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大量投资放弃原油等大宗商品,转而追逐股票、债券、货币基金等低通胀的金融资产。 这预示着漫长而痛苦的滞胀时代结束了吗?沃尔克胜利了吗? 1982冬天,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进入历史性的拐点。美国股市在经历了将近十年低迷之后,开始进入蒙代尔及其追随者曾经预言的“美好场景”,一场史诗般的大牛市正在拉开序幕。 1983年,通胀率下降至3.2%,之后两年在4%左右,1986年降到1.9%。通胀率的下降程度和速度,远远超过了朝野、幕僚们的预测,经济也在最冷的寒冬中开始回暖。1983年,GDP增长率为4.5%,1984年高达7.2%,统计专家大呼经济过热,呼吁美联储出手调节,1985年为4.1%。1982年之后25年间,年增长率达3.3%,与二战后25年间的增长水平相当。 当时,《纽约书评》如此称赞:“里根当选总统,意味着空中再次弥漫如麝香般芬芳的利润。”后来,索罗斯将这一经济奇迹称之为“里根大循环”。 1983年5月28日星期一,在纽约东区公寓里,沃尔克跟芭芭拉说:“我正在申请下周与总统会面。” 芭芭拉接过话:“你是想递交辞呈吗?” 两个月后,沃尔克的四年任期即满,此时他在考虑是否争取连任。 “也不全是……” 芭芭拉有些激动地说:“我想你说过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什么积蓄,我也没有活出自己的生活……但我从未阻止过你的事业选择,也对你的成就感到骄傲。但是现在你已经战胜通胀,你的使命完成了。” “暂时如此,这才是序幕刚刚结束。” 芭芭拉打断他的话:“你难道还真以为你是美国的‘丘吉尔’吗?” “我真希望我不是丘吉尔。英国人在丘吉尔拯救国家于危难之后,一脚把他从首相位子上踢开了。” 沃尔克的真实想法是,他只想再干一年半到两年,把未尽之事做完,以善始善终。但是,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干满一任,因为他亏欠芭芭拉太多,芭芭拉身体不好,为了支持沃尔克,牺牲了很多。 当时,里根颇为犹豫,毕竟他不想像前任卡特总统那样被一个不受控的美联储主席影响连任前途。在与沃尔克会面的当天晚上,里根写下日记:“我见了保罗——我是在8月1日任命他做美联储主席呢,还是别人?从金融市场的反应看,似应让他续任。我不希望动摇他们对复苏的信心。” 事实上,里根别无选择,除了一些经济学家还颇有微词之外,投行、议员、财政部官员以及市场,都在支持他。沃尔克声望日隆。 1983年6月18日中午,里根在总统休闲地戴维营按惯例发表广播讲话。不过,他却没有按讲稿出牌,用昔日记者爆料式的腔调:“好吧,我现在没有像你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里根之前是演员),戴着草帽,握紧电话听筒。但在开始今天的播音之前,我想宣布一个重要事项……” 里根用这种极为不正式的方式宣布了沃尔克连任,这让白宫官员大跌眼镜。不过,沃尔克不在乎。一个月后,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沃尔克的任命。参议员加恩明确表示支持沃尔克:“我怀疑除了沃尔克以外,过去还没有哪位美联储主席能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坚持履责。” 03 沃尔克规则 1986年2月24日上午11点45分,沃尔克给芭芭拉打了个电话:“我想让你今晚做顿晚饭。” “真让人感到惊喜。我可不觉得我的厨艺有那么好啊。” “嗯,我想让你定期操练一下。” “天哪,你这话让我难过了……你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刚才在美联储理事会会议上,我的意见被多数票否决了……我不能再干下去了。” “得了吧,保罗,你不是那样的人……先去跟贝克谈谈吧。” “我会的,我们将一起吃午饭聊聊。” 事实上,芭芭拉不清楚,理事会内斗正是里根安排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挑起。 在沃尔克续任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一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普罗克斯迈尔对沃尔克说:“我们亲手打造了这只庞大、笨重、残暴的债务怪兽……这种局面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无论是通胀还是高利率,或者两者一起,都会把复苏扼杀在萌芽之中……所以我说,保罗,祝你好运,你这个可怜的家伙。” 全场哄堂大笑,只有沃尔克一脸严肃。 沃尔克心里很明白,接下来这一任期未必比上一任更轻松。沃尔克已经多次拒绝里根政府的货币赤字化要求,严禁美联储直接购买国债。但是,如果里根政府继续扩张赤字,很可能再次推高真实利率,他与里根的冲突势必形如水火。 在第二任期内,经济快速复苏,通胀得到彻底遏制,沃尔克与华尔街金融巨头联手拯救了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破产,避免了一场来自拉美债务危机的金融冲击波。不过,这也让沃尔克以及美联储落下“大而不倒”的名声,尽管他不想这样。 此时,沃尔克仔细评估了市场风险,只有联邦财政赤字让他感到头疼不已。市场对财政赤字的担忧已经盖过了通胀。1985年12月,参议院通过了《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法案》,该法案试图全面削减联邦赤字,避免财政赤字出现灾难性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财政部部长詹姆斯·贝克正在积极促成《广场协议》谈判。白宫认为,过去几年美元升值太快,不利于美国出口,同时也借此将美元利率下调以缓解联邦财政赤字。 狡猾的贝克对外释放的信号是,沃尔克促成这次谈判,希望美元汇率下跌。实际上,对于沃克尔来说,《广场协议》的成果喜忧参半。 就在协议签署后不到六个月,美元已经贬值了50%,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沃尔克认为,美元贬值太快,希望利用有限的政策工具缓一缓。但是,令沃尔克没想到的是,贝克不但擅长使用国际事务来干扰货币政策,还将手伸到了美联储最核心的权力部门——美联储理事会。 1986年2月24日星期一,达拉斯和旧金山两家联储银行向理事会申请,希望吧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沃尔克想拖一拖,但是一位名叫普雷斯顿·马丁的理事态度强硬。 “那让我们来投票决定吧。”沃尔克脱口而出,凭借过去六年的权威,沃尔克相信投票能够摆平这事。但是,这一次,他太过自信了。 投票的结果是,沃尔克以3:4输掉了这场对决。另一位理事玛莎·赛格尔表达了胜利的喜悦:“美联储不再是一个人的舞台。” 实际上,结果出来了,沃尔克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关键对决。马丁和赛格尔都是里根任命的,他们与里根、贝克一样都试图执行宽松货币政策。 但是,即使他俩是里根的亲信,也只有两票,难以在理事会成事。美联储理事会一共7名理事,每个人都是由总统任命,任期14年。为了防止政府干预央行的自主权,国会将各位理事的14年任期错开分配,一任总统最多只能任命2位理事。但是,由于里根连任,他可以任命四位理事。 就在投票前半个月,里根就任命了两位新理事替代了一位到期的理事和一位辞职的理事。这样,里根就手握四张票,从沃尔克手上夺回了理事会的控制权。 投票结果出来后,沃尔克大发雷霆:“从现在开始,你们可以为所欲为……但我不奉陪了。”他走出理事会议室,顺手一甩,“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当天下午,沃尔克找到了财长贝克,“我带了一份辞职报告。” “你在说什么?” “今天早晨,理事会会议上的表决结果推翻了我不愿意降低贴现率的立场。” “保罗,别做傻事,你不能辞职……” 3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降低贴现率的结果。就在前一天,德意志银行和日本银行也降低了贷款利率。马丁理事高调地宣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典范。里根政府也称,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正在推进的国际磋商合作取得重大成就。 沃尔克回忆说,当时他真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离开美联储。但是,真正让沃尔克下定决心离开的是1987年5月1日理事会做出的一个决定。 当时,理事会投票表决,同意批准三家控股银行——花旗集团、信孚银行以及J.P.摩根公司承销特定的债券。这一决定实际上违反了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沃尔克极力反对,因为他很清楚,这决定意味着,金融混业时代的到来,大幅度放宽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将制造巨大的金融风险。 有媒体这样解读这一投票结果:“威风凛凛的沃尔克先生罕见地在里根总统任命的美联储理事面前败下阵来。这说明在监管问题上,那些由里根任命、更倾向于自由市场制度的美联储理事们正准备把主席赶走。” 1987年6月1日下午,沃尔克拜访里根,递交了辞职信。次日上午10点,里根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麦克风前,左右两边一个是沃尔克,一个是格里斯潘。里根宣布,格林斯潘替代沃尔克作为新任美联储主席。他对沃尔克的辞职“极尽挽留,深表遗憾”,并对沃尔克抗击通胀的成就高度评价。 当记者问沃尔克为何辞职时,他援引了《圣经·旧约》中的一句话,轻描淡写地说:“来亦有时,去亦有时”。一位来自纽约州的议员查尔斯·舒默认为,总统“应该跪拜沃尔克,恳求他留任”。 事实上,华尔街金融界也这么认为。当天早上十点沃尔克辞职的消息传出后,投资者疯狂抛掉美元,大举购入黄金。黄金大涨,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下跌。法国巴黎甚至被迫中止外汇交易。市场用钱投票表达了无声的愤怒。 沃尔克走了,给美联储留下了一部操作手册。 辞职后的第一个星期,美联储理事会收到了成袋的信件和明信片。其中有来自前总统杰拉德·福特、理查德·尼克松,还有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然大部分都来自各州的老友、议员、市民以及各界人士。不少信件的抬头都写着简单的地址:华盛顿特区保罗·沃尔克主席。 福特总统的亲笔信夸赞沃尔克的“正直品格”:“在危机时刻有你掌舵,无论是对美国还是整个世界而言,实乃幸事。我由衷地感谢你的优异工作和你个人所作出的牺牲。” 撒切尔夫人信中这样说道:“您对稳健货币政策坚定追求,您在遏制世界最大经济体通货膨胀这一复杂任务钟所体现出来的超群技艺和理解同情,令我备感钦佩。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在一个世界金融体系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时代,您发挥的作用无可估量。” 一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迈克尔·帕维莱克说到了沃尔克心坎里:“虽然我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工作,但是,我始终理解和赞成你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政策。你保全了我一辈子的积蓄,使之没有化为乌有。换一个缺乏胆略的人,很可能会屈服于政治压力,而你则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多数信件都是“作为一位纳税人”、“一位公民”的身份感谢他,其中一个人在信中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你有时间去指导艾伦·格林斯潘,让他沿着你的足迹往前迈进……” 自沃尔克卸任后,美联储进入了格林斯潘时代。聪明过人的格林斯潘掌控美联储达20年之久,一度是美国最具权势的人物,被称为全球“经济沙皇”。任期内,他不乏抗击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信息革命等光辉战绩。格林斯潘还是一位模棱两可的预言大师,擅长与市场搞“理性预期”式的博弈。市场有一句传言,“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间这位老人早已把沃尔克忘记了,人们只会记住那个“美元总统”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并未坚守当年的承诺,他多次疯狂下调利率,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格林斯潘与小布什试图“再造美国住房梦”,将利率下调至零附近,华尔街大发次贷,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金融繁荣异常,最终以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收场。 沃尔克离开美联储有很多不舍,但他知道,只要危机过去,白宫是不会欢迎他这个“只是艰难时局下的替罪羊”。他内心也觉得亏欠芭芭拉太多,是时候回归家庭了。事实上,沃尔克在财政部和美联储任职期间,家庭经济拮据。沃尔克儿子身患残疾,芭芭拉又患严重的关节炎,只能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兼职。 芭芭拉曾经说:“在保罗接受这个工作之前,我们勉强还能存点钱,但现在挣的钱都不知不觉全花光了。”为了补贴家用,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租住在华盛顿偏远郊区的一房一厅里。沃尔克也深感愧疚:“我怎么把家弄到了这般举步维艰的地步?” 不过,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并未去华尔街谋求高薪,而是返回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当时,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被沃尔克生动的授课以及精深的智慧所吸引。下课后,沃尔克走过来说: “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好听吗?” “很好听,但有些地方我没听懂。” “你会听懂的,因为中国正在崛起。” 这位中国学生叫朱民,后来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裁。沃尔克对中国颇感兴趣,与欧洲财长、金融家一样,中国不少经济学家、金融官员对沃尔克敬佩有加。有一次,沃尔克来中国,向朱民提出希望能见朱总。当晚,朱总宴请沃尔克,相谈甚欢。走时,朱总对朱民说,沃尔克真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总统邀请沃尔克出山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对美国银行业进行重大改革,禁止银行利用联邦政府承保的存款进行高风险的自营业务投资,并且反对金融业内更进一步的合并。 奥巴马趁此良机“消费”了一把沃尔克,他把这个改革命名为“沃尔克法则”。对此,沃尔克感到十分惊讶和无奈。在演讲时,沃尔克扭过头对着奥巴马说:“我们称它为‘奥巴马法则’如何?” 所谓沃尔克规则,就是要将金融机构的自营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开来,银行想做自营业务,就不能使用客户存款和联邦政府低息贷款。美联储的会员银行以证券作为担保物,以较低的利率向美联储借款。 沃尔克法则,某种程度上说是沃尔克当年离开美联储时对放松金融监管的一种回应。整整20年间,次贷危机再一次证明了沃尔克当年坚决反对放松金融监管是多么的明智。“沃尔克规则”被写入2010年出台的美国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之中。 不过,沃尔克法则最初的方案只有区区四页纸,沃尔克的初衷是想通过一个简单的法律,最大限度地限制金融巨头从事投机交易。但是,奥巴马没能顶住华尔街的压力,这个四页纸的方案最终变成了上千页的法案,规则变得极为复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大大缩水。 其实,奥巴马给的这个职位本是虚职,他只是想借沃尔克的威望达成平复民心之目的。此时,沃尔克年事已高,再也没有体力“与世界为敌”了。 不过,沃尔克依然在2011年发出一些真正关于全球命运的声音:“这是一个外国拥有我们数万亿美元的时代,这是一个我们更加依赖向外国借款的时代,这是一个整个世界都指望美元能维持住购买力的时代。”这一句话,与当年他的上司、康纳利财长的“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难题”,截然相反。 沃尔克生于大萧条之前的新泽西州海滨城市开普梅,其父亲是该州一座小城的行政长官,一生清廉勤勉,坚毅执著,管理这个小城长达20年,并使之免遭“大萧条”的冲击。沃尔克继承了父亲身上的坚毅、清廉与奉公,用半生公职生涯诠释了古罗马人说颂扬的最高美德:勇气、正直、智慧、谨慎,以及献身自己、服务国家。 有人说,在美联储楼前的广场上应该树立一座雕像,而在美联储百年历史中,只有一人的雕像最值得立于此处,他就是保罗·沃尔克。 在财政赤字货币化、福利民粹主义的时代,沃尔克的公心、正直、勇气、清贫以及高贵的人格,不断地提醒我们,如何抑制滥发货币的冲动和诱惑。 其实,在1995年,沃尔克在一家小而美的投资公司里获得了几百万的报酬。但是,当时芭芭拉因糖尿病和关节炎并发症已经卧床不起。为了向芭芭拉表达敬意,作为对她一生的补偿,沃尔克夫妇决定在在纽约市特种外科医院发起芭芭拉·沃尔克女性风湿病中心,并将这笔钱全部捐出。 三年后,芭芭拉离世。沃尔克,事业上坚强果敢,宛如一位巨人,但生活上、情感上都极其依赖芭芭拉。芭芭拉的离去,对沃尔克打击很大。令沃尔克稍微安慰的是,“在芭芭拉1998年去世之前,这是给她带来慰藉的少有的生活体验。她配得上这份荣耀。” 之后,沃尔克大部分时间花在没有收入的公共事务上,比如处理安然公司丑闻,帮助二战受难者追回财产,以至于生活拮据清苦。平时,沃尔克租住在纽约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依然乘坐地铁出行。与之前半生一样,为了维持生活,他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租住在一个小得像学生宿舍一样的老房子里。身材魁梧高大的他,在这个房间里显得局促拥挤,屋内大部分空间被书籍和资料挤满。每到周末,沃尔克请自己的女儿来帮他清洗衣物。 如今,92岁的沃尔克,这位曾经语调轻柔、目光坚定的巨人,说话已有些口齿不清,记忆有些模糊,已经戒掉了雪茄。 所有人都装睡时,所有人都陷入货币泡沫之中时,只有这位老人是清醒的。然而,他是孤独的,或许只有芭芭拉才能给他真正的温暖、理解以及安全感。 后记 “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2010年2月2日,美国参议院就金融监管法案中举行的“沃尔克规则”听证会上,当有议员质疑他提议加强金融监管的法规是过时之举时,83岁的沃尔克如此回敬对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沃尔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 其实,沃尔克不是智者,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智者,有时因为智者太多才出问题。我认为,“他是一位英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半世风云断古皇,一蓑烟雨任平生。”——致敬保罗·沃尔克! 参考文献 【1】时运变迁,保罗·沃尔克、行天丰雄,中信出版社; 【2】坚定不移,保罗·沃尔克,中信出版社; 【3】力挽狂澜,威廉·希尔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央行的职责——专访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金焱,财经; 【5】金融泰斗保罗·沃尔克:美国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刘丽娜,中国证券报; 【6】保罗·沃尔克:一位孤独的老人,朱伟一,上海证券报; 【7】保罗·沃尔克:一个正直的中央银行家是如何炼成的?周艾琳,第一财经日报; 【8】他山之石:《坚持下去》——保罗·沃克尔,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详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92岁美联储前主席去世!身高2米的“救火队员”,曾成功抗击通货膨胀 保罗·沃尔克,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据《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于美东时间周一(2019年12月9日)去世,享年92岁。此前媒体报道称,沃尔克多年来都在与前列腺癌做斗争。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沃尔克时常扮演“救火队员”。他曾受命设计取代金本位制的制度,并解决了通胀失控问题,又在2008年楼市崩盘,使背负高杠杆的美国人和追逐高风险的银行岌岌可危之时设法应对,出台了沃尔克规则。 由于遭到银行界广泛反对,修改这项规则成为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不断加息应对物价上涨 因为身高超过两米,沃尔克常常被人们称为“高个子保罗”,他常抽廉价的雪茄,穿着一身旧西装,由于说话时带着低沉的声音,他常常营造出一种让美国国会议员甚至总统都感到恐惧的神秘感。1979年8月他被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再次被里根提名,并在乔治·H·W·布什总统任期内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至1987年8月。 其实在首次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之前,沃尔克便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就未来的经济稳定而言,(通胀)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最严重的问题,并会造成最严重的衰退。” 1965年,时值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的总统任期,美国的通胀率仅为1%,而15年后——1980年3月,这一数据飙升至14.8%。为了遏制物价上涨,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收紧了货币供应。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用来向其他存款机构提供隔夜贷款的利率在1981年7月达到创纪录的22.36%。(相比之下,从2008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是不断降息直到0~0.25%区间)。其实,在上任美联储主席后不久,沃尔克将贴现率上调了0.5%,这在今天仍被认为是相当大胆的政策调整。 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红框)联邦基金利率走势(灰色区域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图片来源:macrotrends 沃尔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改变那些认为价格将继续快速上涨的人的预期,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沃尔克在1981年9月告诉全美记者俱乐部时表示:“我们正在应对几十年来形成的通胀势头,以及这种通胀势头形成的思维和行为。大约有一半的劳动力,也就是35岁以下的人,在他们的工作经验中从来没有经历过价格稳定。我们已经习惯了与通胀共处。” 在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将利率上调至22%后的两年内,美国的通胀降至3%以下,结束了这段被称为“大通胀(Great Inflation)”的时期。尽管如此,超高的利率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经济陷入衰退。1981年~1982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一度达到10.8%,在当时创下1940年来的最高水平。 1982年初,美国一家名叫“田纳西专业建设者”(The Tennessee Professional Builder)的出版物还发布了一张沃尔克的“通缉”海报,指责他和美联储“有预谋地、冷血地谋杀了数百万计的小企业。”一些农民甚至用拖拉机封住了美联储的总部。后来的沃尔克也承认了他所犯下的错误,在1987年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他表示,“如果可以的话,我会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抑制通胀)。” 为美国经济增长和牛市奠定基础 曾警告特朗普“松绑行为”危险 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沃尔克的抑制通胀的货币政策,为那之后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长期的牛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圣路易斯联储行长威廉·普尔(William Poole)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没有他在货币政策上的大胆变革,以及在痛苦的几年中坚持下去的决心,美国的经济当时就会螺旋式下滑。沃尔克扭转了之前任美联储主席的错误政策,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长期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亚瑟·莱维特(Arthur Levitt)在2004年的传记《保罗·沃尔克:金融传奇的创造》(Paul Volcker:The Making of a Financial Legend)的前言中写道:“没有保罗·沃尔克的坚韧和勇气,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打破1970年代困扰美国的不断上升的通胀和不断下降的生产率。” 资料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1927年9月5日,沃尔克出生于新泽西州,在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来还获得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1952年成为纽约联储的经济学家。随后,沃尔克还在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工作,1969年~1974年间,沃尔克还担任理查德·尼克松政府负责国际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 随着失业和通胀的增加,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明显减弱,1971年美国经济处于危机模式。沃尔克生前也曾是白宫的经济顾问之一,他还与包括前美联储主席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和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在内的诸多官员制定了“尼克松冲击(Nixon Shock)”政策——他们单方面取消了美元兑黄金的挂钩,有效地结束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为了抑制通胀,他们还实施了为期90天的工资和价格冻结,这也是当时第一次在非战时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控制。 沃尔克于1974年离开美国财政部,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Woodrow Wilson School)的高级研究员。在尼克松1974年8月辞去总统一年后,沃尔克重返美联储,担任纽约联储行长,在那里他主张限制货币政策。沃尔克对通胀的担忧对美联储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成为了沃尔芬森投资公司(Wolfensohn & Co.)的董事长。然而,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沃尔克又“重出江湖”,在2009年~2011年期间领导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委员会。他当时批评了各大金融机构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呼吁限制美国当时最大的几家银行的规模。 因此,沃尔克在后来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的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的创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规定旨在防止商业银行使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于衍生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 2015年7月,法案最终生效。然而在2017年,上任不久的特朗普就下令对该法案进行全面审查,随后签署了多个行政令和备忘录,实质上对“沃尔克规则”进行了“松绑”。 在今年8月沃尔克写给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信中,年过九旬的“美联储老兵”忧心忡忡地表示,立法者通过“简化”规则,实质性地弱化了该法案的核心概念。这些新规放大了金融系统中的风险,增加了道德危机,并侵蚀了“基于此前经济危机中屡见不鲜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保护体系”。 (部分内容综合媒体报道) 记者|蔡鼎 编辑|吴永久 赵云 杜波[详情]
世间已无沃尔克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 20 世纪人类又一巨星陨落。 作 者 | 刘胜军 央行行长易纲曾说: 中央银行的主要责任人要有反潮流的勇气和智慧,一个不被市场和公众批评的在任央行行长,是不会在历史上站得住的行长。 当易纲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脑海里浮现的人物一定是沃尔克。 最伟大央行行长,没有之一 12 月 8 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去世,享年 92 岁。沃尔克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央行行长,没有之一。 凯恩斯说得深刻: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就长期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死了。) 凯恩斯的言下之意是:人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对于任期制的政治家而言,尤为如此。特朗普歇斯底里般地攻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无非是为了降息提振股市进而增加自己总统连任的概率。 面对疯狂无底线的特朗普,全世界都应从内心里感激沃尔克——是沃尔克塑造了美联储的独立性,这无疑是抵御特朗普那只“咸猪手”的一道坚固的护城河。 沃尔克不仅奠定了现代央行的地位,而且他与里根一道帮助美国经济从“凯恩斯主义的迷途”步入“创新增长”的正轨。难怪格林斯潘把他赞誉为“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捍卫美联储独立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要保持金融的稳定,央行的独立性至关重要。2019 年 2 月 25 日美联储前主席耶伦她在接受采访时炮轰特朗普: 我怀疑他是否能够明确知道,美联储的目标是实现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而这正是国会赋予美联储的目标……特朗普所说的关于美联储制定汇率目标要为了支持他的贸易计划,或者可能是为了美国的贸易平衡的话。我认为能做出这样的评论说明他缺乏对美联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适当的政策目标的理解。 2019 年,面对特朗普的“无知者无畏”,沃尔克领衔的 F4(美联储四任前主席)史无前例地联合署名发文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 作为美联储的前理事会主席们,我们一致坚信,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美联储及其主席必须被允许独立行动,不受短期政治压力(的影响),尤其是美联储官员不会因为政治原因而受到撤职或降职的威胁。 国内外的历史一再表明,当央行不受短期政治压力的影响,只依赖可靠的经济原则和数据行事时,经济才是最强劲的,经济运行才是最好的。政治领导人呼吁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以便在大选前后为经济提供短期刺激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和更糟的经济后果。 由于无党派、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如此重要,国会明智地将美联储确立为一个独立机构,允许地区参与,并防范政治操纵……包括主席和副主席在内的联储官员只能因与违反相关法律或类似的不当行为等原因被撤职,而不是因为与政治领导人的政策分歧。 保持美联储基于国家最大利益而非一小撮政客利益做出决策的能力至关重要。 四位前主席联袂发声,只因美联储的独立性来之不易。 沃尔克在清理旧文件时,发现了很久以前一张用处方笺写成的字迹潦草的便条。这是他第一次会见卡特总统前写下的,希望向总统提出的建议,是非常简单的“三条”: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必须直面通货膨胀、实施更加紧缩的政策。其中,后面两条是政策,第一条才是前提。 沃尔克毫不掩饰他对特朗普的鄙视: 各个方向都是地狱般的混乱。对政府的尊重、对最高法院的尊重、对总统的尊重,都消失了。甚至是对美联储的尊重。这真的很糟糕。至少军队仍然拥有所有的尊重。但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人相信这个国家的领导力,你怎么能管理一个民主国家呢? 美联储艰难的诞生 1817 年中央银行的雏形美利坚银行投入运行,却被人民指责为怪兽,17 年后宣布解散。1832 年杰克逊总统通过立法重新激活美利坚银行。彼时,金融大亨摩根充当了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最终保障者。摩根的影响力大到美国政府需要向他求助。 摩根及其同盟不仅没能在 1907 年的金融危机中自保,反而被迫向联邦政府求助。华尔街明白了一个道理: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再也不能依靠诸如摩根这样神一般的人物。 1913 年美联储正式创立。 1928 年美联储早期领导人富有影响力的本杰明·斯特朗去世,一年后美联储经历了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在 1929 年的大危机中美国货币量收缩 1/3,但美联储选择了袖手旁观,甚至继续收缩货币。直到 1932 年美联储才开始迅速注入货币供给——2008 年次贷危机中,美联储之所以能够迅速采取拯救行动,正是因为伯南克深刻汲取了历史教训。 在罗斯福总统支持下,Marriner Eccles 1934 年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剥夺了 12 位联邦储备银行的自治区和投票权,罢免了美国财政部长和货币监理署署长的联储委员资格,美联储与政治权力进一步绝缘。 美联储的与众不同: • 它享受自己有别于华盛顿任何其他机构的延伸特权,可以在无需国会许可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收入和预算;7 位美联储委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许可,任期 14 年;7 位委员与 12 位储备银行的行长共享权力。 与狼共舞 美联储关注通货膨胀,总统关注的却是经济增速。科德维尔说: 没有哪个总统会满意 3% 的经济增速。即使你向他解释 3% 对未来的美国人民有利,他会说“我还是喜欢 5%,让我的下一任去 3% 吧”。 1951 年,杜鲁门总统将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全体成员叫到办公室长谈后断然宣布:美联储继续把利率维持在原来的水平。几周后美联储发起抗议,随后协商达成《财政部与美联储协议》。 1965 年,约翰逊总统将美联储主席马丁传唤至约翰逊牧场,把二者的冲突公之于众。1967 年约翰逊计划撤掉马丁(William Martin),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 Gardner Ackley 给总统送去一张“稍安勿躁”的纸条。马丁给美联储带来了“逆风飞扬”的原则,他的名言流传至今:“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宴会刚开始时撤掉大酒杯。” 1968 年尼克松当选总统,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立即任命新的美联储主席,当时已连任近 20 年的马丁告诉尼克松他打错了算盘。1970 年马丁任期结束,尼克松终于骄傲地宣布任命伯恩斯为美联储主席,尼克松话中有话地说道: 我会尊重他的独立性。但我个人希望他能作出遵循我意愿的决定。你知道,伯恩斯先生,我长期支持低利率和更多的货币供给。 1971 年初两位白宫官员找到伯恩斯要求扩张货币以实现充分就业。伯恩斯抗议这样的行为并不恰当。作为回应,白宫炮制了“假新闻”:伯恩斯要求加薪 2 万美元。美联储屈服于白宫意志:1972 年货币扩张速度比 1971 年快 25% 。尼克松成功竞选连任。 卡特把自己连任的命运抵押给了沃尔克 1979 年第二季度美国通胀率达到 14% 。为挽回民意,卡特总统对内阁进行大换血,解散全部内阁,辞退了自己任命仅仅 17 个月的美联储主席米勒。在动荡的经济形势下,挑选米勒的接班人是一件艰难的工作。 保罗·沃尔克成为候选人之一。卡特听到的对沃尔克的评价是: 极其保守…十足的右翼…专断和傲慢…不适合团队行动。 负责挑选美联储主席的莫尔向卡特总统警告说,“沃尔克是一个意志极其坚定的人,很有主见,这就决定了他有可能不配合您的政策方针。”时任卡特内阁政治顾问的兰斯向卡特警告: 卡特总统不该任命沃尔克。如果非要这么做,他就是在将自己的竞选连任机会抵押给美联储。 意外的是,卡特青睐的人选——美国银行行长克劳森拒绝了这一职位。于是卡特面试了沃尔克。卡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漫不经心的任命开启了美国的新纪元,开创了一个经济新秩序,也割让了他自己手中的政治权力。 曾任沃尔克特别助理的 Richard Syron 说: 美联储就像是教会。教皇就是美联储主席,还有许多红衣主教。各商业银行相当于信徒。 在美联储内部,沃尔克的任命被认为是美联储的“灾后重建”。 沃尔克身高两米,被称为“巨人保罗”(Tall Paul)。 我的命运我做主 1979 年 8 月 6 日,沃尔克宣誓就职。沃尔克外表邋遢,抽便宜的雪茄、到处找便宜的中餐馆。沃尔克在演讲中说: 历经多年的通货膨胀,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8 月 16 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 10% 提高 15%,这是 65 年来美联储的最高贴现利率。美联储的鹰派委员亨利·沃利克说: 通货膨胀就是一种形式上的欺诈。 此时坐在白宫的卡特却一无所知,不知道美联储正在谋划一场对货币政策的“背叛”,向美国金融体系发起一场心理上的大震撼。 弗里德曼的信徒 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名言是: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现象无处不在的表现。 早在 1949 年沃尔克在普林斯顿大学主修经济学期间就写了一篇《二战后美联储政策之问题》指出:美联储必须采取某些措施,要么恢复货币纪律,否则美国将面临无休止的通胀。美联储必须停止与利率紧紧挂钩。沃尔克在演讲中说: 一种更加保守且谨慎的经济增长手段,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复兴和维持经济长久增长的基础。 这一严肃警告是沃尔克思想的哲学核心,也是其作为美联储主席政策的基本框架。沃尔克的助手调侃道: 沃尔克不会在宴会开始前拿走大酒杯,他会走进宴会厅直接用锤子砸碎酒杯。 控制通胀是考验毅力的。沃尔克说: 时机永远都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去冒险,你就什么都做不了,最终还是会以经济衰退收场。 开 战 卡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舒尔策致电劝说沃尔克不要过于激进: 我同意美联储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但我反对的理由是一旦改变运作程序,你将无法回头。如果你告诉全世界美联储将以货币供给为中心并容许利率自生自灭,那么你将不得不永远坚守这条原则,并且永远灵活处理的余地。 卡特曾问沃尔克,“为何不能在不提高利率的情况下控制信贷激增?”这个在美联储内部广为流传的笑话道破了门外汉对经济运行规律的无知。 卡特已经没有能力挑战这场由美联储主席独立决定并发起 新经济学政策改革。埃森斯塔特说: 卡特总统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他坚信美国政治体系的正直。上帝,是他将沃尔克推上美联储主席的位子,因为他要和沃尔克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1980 年 1 月通胀率达到 16.8%,几个月之前美联储还在为加息 0.5 个百分点争论不休,如今已经从 11% 猛增至 20% 。 面对社会对美联储偏执加息的批评,卡特说: 我对他们认为只有造成上百万人失业才能遏制通货膨胀的想法表示极力反对。正如你们所知道的,我不能控制美联储,根本就不能。它小心翼翼地绝缘于总统或国会的影响力,这是几代总统必须面对的现实,我想这是明智的。 沃尔克总是对自己的想法讳莫如深。众议员 Frank Annunzio 恼火地对沃尔克说:“你实在是个很棒的战俘,因为你从未向敌人透露过一件事。” 衰退突然到来。在 3 个月之内,美国经济总量下降 10%,是 15 年来最为激烈的自由落体。电视主持人问沃尔克:“你是否愿意承认自己是一手制造这场经济衰退的’双亲’之一?”沃尔克说:“不,我宣布我不是。你知道,如果我是父亲,那么这个孩子根本就不会出生。我怀疑只有通货膨胀才是父亲,或者说通货膨胀造成的混乱和扭曲才是父亲。” 卡特生气地说: 美联储是独立于总统的,这就像是司法体系。严格地讲,美联储所做的决定完全是没脑子的。 1980 年 12 月圣诞节,联邦基金利率升至 19.8%,银行贷款基本利率已经飙升到了 21.5% 。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 Robert Parks 说,“我给美联储打 0 分,无论是其努力还是表现。” 里根与沃尔克改写美国经济史 1981 年里根的上台,为沃尔克重塑美联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货币主义被认为是里根政策的支柱之一。里根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语出惊人: 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里根和沃尔克都是弗里德曼的信徒。关于货币,里根说道: 美联储每逢竞选年份,货币供给就会“轰隆隆增长”,然后在竞选过后美联储“扯动琴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通货膨胀具有辐射能力,一旦开始就会蔓延且增长。 知易行难,即使对里根而言,要适应沃尔克也是痛苦的。每周四美联储主席都会与财政部长共进早餐。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William Niskanen 很有挫败感: 很难让美联储开口谈货币政策,我们会谈论葡萄酒,这是沃尔克的专长。 新预算主管 David Stockman 对里根警告说: 如果美联储在 1981 年允许物价飞涨,那么 1979 年 10 月以来本已破烂不堪的沃尔克货币政策可信度将被彻底摧毁…目前金融市场已经对沃尔克及其政策完全失去信心。 财政部货币事务部部长 Beryl Sprinkel 建议与沃尔克每周进行一次私人会面,被沃尔克拒绝,他说自己不会向财政部部长助理汇报任何事情。财政部长里甘透露,他曾与里根讨论过“废除美联储”。 经济衰退是遏制通胀的必要代价。1981 年 10 月失业率达到 8%,超过了里根当初嘲笑卡特时的 7.6% 。里根在电视讲话中说: 我们即将经历艰难且痛苦的调整期。这意味着所有美国人都要富有牺牲精神,但我们别无选择。我相信我们已经选择一条可以带领美国重获生机的道路…… 里根决定传唤沃尔克到白宫。David Stockman 抱怨说此次会见就像总统会见外国元首,并无太多实际意义上的交流,“会议变成了一锅粥,绝对的一锅粥”。 美元加息导致美元升值,从 1980 年 7 月到 1981 年 9 月美元对英镑上涨 34%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Jude Wanniski 于 1981 年秋天写信给里根总统: 我发誓我从来不曾想写信给您,除非局面已经非常糟糕,现在就是这个最糟的时刻。我们处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边缘,但您的经济顾问却看不到真相。美国必须摒弃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教条。 里根回信说: 我知道你的观点的确与我的高层经济专家十分不同,甚至与我最崇拜的弗里德曼也完全相左,但我诚然无法认同。请相信我,我们没有新闻报道上描述的那么乱,我会对经济计划负完全责任。 有众议员曾经要求沃尔克辞职。里根说: 我不能作出回应。因为美联储的自治特征,他们不会迎合任何人的意愿。 1982 年 12 月清算达到顶峰,1200 万美国人失业。1982 年 6.6 万家企业寻求破产保护,这是大萧条以来的历史新高,破产率达到 1979 年的 3 倍。沃尔克成为“全民公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沃尔克排名从第 60 猛升至第 2 名,仅次于总统。房屋建筑商协会打印出印有美联储委员照片的“通缉令”:他们是谋杀数百万小型企业的诡诈多端、冷酷无情的杀手;上百把钥匙被寄望美联储,代表无数无法建造的房屋、无法售出的汽车。建筑工人给时任沃尔克寄去宽四寸厚二尺的建筑木材,求他降低利率来提振房屋开工率,一块木材上就写着“降低利率,保全工作、利率太高了。” 沃尔克后来说: 我对此表示遗憾。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能有其他行动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你必须告诉你自己,为了整个美国的更大利益,我们必须实施清算。 在充满敌意的国会委员会面前,在愤怒的国会议员指责他不经意间毁灭美国人民的商业和生活时,沃尔克手拿雪茄、嘴角上扬。沃尔克就像为家庭制定纪律教条的父亲: 在这种背景下,我所能确信的就是我们此时不能放松反对通货膨胀的努力……否则只能是拖延,直到后来更加疼痛的清算日子到来。 即使像大师级人物也发出了疑问。诺奖得主索洛认为,美联储已经让自己走进死胡同,“他们的政策收效甚微,且被看作美国最后一丝希望,这反而让他们处境尴尬。” 参议员们威胁:如果沃尔克不能照做,他们将启动立法程序,命令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这是美国国会的最后通牒。参议员问道,“你对谁负责?”沃尔克傲慢地回答: 好吧。是国会创造了我们,但国会却不能消灭我们。 美国财政部开始考虑推动美联储改革,例如恢复财政部长在联储委员会中的议席,或者干脆把美联储变成财政部的分支机构。财政部部长助理说: 美国人都很激动。1982 年中期大选正在迫近。他们迫切需要经济复苏的到来,这是令人狂躁的。 1983 年 1 月失业率飙升至 10.8% 之后一个月,里根支持率跌至 35% 的谷底。华盛顿议论的核心都是谁将取得里根成为下一任总统。 意外发生了。沃尔克“死磕通货膨胀”的偏执做法显灵了。货币政策的延迟性很难被人们预测到。 1983 年 2 月,失业率下降,里根支持率从此开始稳步回升,他连任前景由此辉煌灿烂。里根激动地说: 令人激动的事正在发生。我想在美国每个角落都可以感受这种激动。呼呼作响的机器声在我耳中就是美妙的音乐。 1983 年 4 月《时代》杂志报道说:里根已经决定不再提名沃尔克连任。里根内阁官员们吐槽说: 沃尔克不必要地延长了经济衰退时间。你怎么能让这么悲惨的事持续 5 个季度?我们没有办法让这家伙待在那儿,他不会服从命令。 出人意料的是,白宫官员每天都会接到大量银行家和经纪人打来的电话和邮寄的信件,纷纷要求沃尔克连任。国务卿贝克的助手说,“华尔街在发动一次潮水般的战役”。华尔街调查表明:77% 的人支持沃尔克。沃尔克突然致电白宫,要求与总统私人会面。最终里根宣布沃尔克连任: 沃尔克和我一样尽心尽力与通货膨胀做斗争。 1984 年底的大选,里根赢得 50 个州中的 49 个,取得令人震惊的压倒性胜利。 英雄谢幕 “Do not suffer your good nature to say yes when you ought to say no”(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却说同意),这句沃尔克父亲办公室内悬挂的乔治·华盛顿语录对其影响深远。 1984 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面见里根总统。会面地点不是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图书馆。里根总统没有说话,而总统办公厅主任贝克对沃尔克说:“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沃尔克的反应是:一句话也没说,直接走了出去。 沃尔克已经远远超过普通阶层的政治家,他的才华横溢令人望而生畏,他强大的意志和深谋远虑令人甘拜下风。这位美联储主席率领美联储的男男女女们成功完成 1979 年以来的最伟大目标。仅仅几年时间,美联储把 13% 的通胀压制到几乎为 0,一次伟大的胜利。 英雄终有谢幕时。 1987 年里根总统宣布:沃尔克决定退休,这个决定完全来自这位主席个人渴望回归私人生活的打算。接替沃尔克的是“实用主义者”格林斯潘。 沃尔克对于“独立性”的珍视到了极端的程度。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William Silber 与沃尔克本人长谈前后达 100 小时,出版了传记《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出于对传记作者独立性的尊重,直到该书付梓,沃尔克都拒绝审阅书稿。 2018 年 10 月,尚在病榻上的沃尔克出版了《坚定不移:稳健的货币与好的政府》(Keeping at It: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阐明了他本人所谓的“三个真理”: 稳定的价格 稳健的金融 良好的政府 沃尔克的中国弟子 沃尔克有两个著名的中国弟子: • 风投教父阎焱 • 央行前副行长朱民 阎焱告诉笔者: 老头做了 3 届美联储主席,从美联储退下来回普林斯顿教书,在威尔逊学院开了一门“Financial Institutions”的课。我是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先生身高 2 米,讲话超低音,话不多,但句句经典。我们去他办公室找他,他总是把脚架在桌上(我现在喜欢把脚架桌上估计是跟他学的)。 我去世界银行,他给我写的推荐信,还告诉我世界银行不能呆超过 5 年。结果我 2 年不到就离开了! 2014 年沃尔克来北京参加国际金融论坛领袖对话会,当沃尔克发现屏幕上显示的讨论主题为“重启改革:中国的下一步”时,他马上说,在其记忆中,10 年~ 20 年前很多中国人谈论国企改革。“但我感觉这一过程好像停滞了?” 他的学生朱民给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回应。 沃尔克于是设问,“如果我们十年后还坐在这里看,国企在经济体中的份额是否会显著降低?” “我认为会远比现在低。” 朱民答道。 “那我们十年后再聚!”沃尔克回应道。 ◎ 参考文献:威廉·格雷德,《美联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2013 年 05 月 [详情]
原标题:保罗·沃尔克,“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曾警告特朗普金融监管松绑很危险 世界对沃尔克的评价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该死的疯子”、“赌徒”,而是“美国的英雄”、“金融巨人”。 据彭博报道,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周日于纽约去世,享年92岁。 沃尔克被誉为“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他在任期内曾被认为是最不受欢迎的人。由于强力抑制通胀,沃尔克经历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却为美国经济复苏、后续繁荣带来了黎明。 达里奥饱含感情纪念沃尔克 12月10日早晨7点,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在领英(LinkedIn)撰文称保罗沃尔克为最伟大的美国英雄。达里奥在文章中说“我希望向大家解释为什么保罗沃尔克堪称最伟大的美国英雄。我希望关于他的记忆可以准确地保留下来。因为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伟大的英雄是什么样,我希望通过回忆他来重新唤起我们关于英雄的记忆。” “我认识保罗近50年。我认为保罗是一个有着坚定品格的人。更重要的是,服务国家这一目标在他那里被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他永远选择做正确而艰难的事情,而不是代表某一政党利益的权宜之计。” “私下里,保罗是一位拥有卓绝智慧、谦逊品格的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将他人的福祉置于自身福祉至上。就在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他从未表达对自己的忧虑。他关心我们国家的安危,关注服务于这个国家的人。”达里奥说。9个月前,达里奥与当时重病的沃尔克进行了对谈。 对通胀研究的兴趣始于本科学习期间 保罗·沃尔克192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他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就读偏重政策研究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沃尔克对通胀的兴趣在那时就已显示出来,在他的本科毕业论文中,他批评当时的美联储在二战之后没有抑制通胀。毕业后沃尔克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他与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美联储史上少见的没有博士学位的美联储主席。 沃尔克的职业生涯始于纽约联储。1952年他硕士毕业,第一份工作为纽约联储经济学家。此后,沃尔克的人生便与美国经济深度绑定在一起,历史上很少有人像沃尔克这样见证美国经济超过半个世纪的兴衰历程。 1971年,作为尼克松政府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主导了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1979年至1987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有效抑制了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稳定了美国经济,为后续经济增长打下基础。 离开美联储之后,沃尔克的公共服务生涯并未停止。2000年,他被任命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致力于建立国际会计标准;2007年,他负责审查世界银行机构廉政部的工作及其反腐败成效;2008年金融危机后,他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2013年,他成立“沃尔克联盟”,旨在应对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挑战,并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通胀“斗士” 沃尔克的成就中最令人称道的还属其担任美联储主席时以一己之力强行遏制通胀。 1978年4月28日纽约时报头版 刊登文章“如何抑制通胀” 来源:纽约时报 196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通货膨胀率逐年攀升。1973年,美联储收紧了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然而,受制于当时更高的失业率,美联储不得不在通货膨胀被完全控制以前就放宽了货币政策。1976年12月,美国通货膨胀率触及5%的低点以后再次回升。到了1979年初,从个人消费支出指数来看,价格比前一年上涨了7.7%。 通胀上升的同时,美元兑其它货币汇率开始波动。自1976年末以来,美元兑主要其他外币的汇率贬值了12%。 1979年,吉米·卡特总统卡特提名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向高通胀宣战。新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表示将专注于抑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最终目标是促进美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在1979年的夏末和初秋期间,沃尔克治下的美联储开始逐步加息。加息代价深重,沃尔克顶受深重压力。据当时媒体报道,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大约6%。据当时“华尔街日报”报道,一旦失业率达到7%,美联储将被迫降息,“因为失业率太高,国会不愿承担这一重担。” 沃尔克改变了货币调控的方式,但是并没有屈从压力转变方向。他公开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把重点转移到管理系统中的银行准备金数量上,而非直接管理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的日常水平——即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而非价格。这是一种会导致利率进一步波动的政策方法,沃尔克希望能借此驯服通货膨胀。沃尔克明确表示,倘若以这种方式提供准备金,市场上的日内利率相比于最近几年的政策策略更容易在更大的范围内波动。 果不其然,联邦基金利率在1980年底达到了创纪录的20%。同年3月,通货膨胀率达到11.6%的峰值。同时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在高利率下,失业率继续上升,商业活动遇到了流动性问题。 美联储一时成了众矢之的,农民在美联储的总部抗议,而受高利率影响尤为严重的汽车经销商则把卖不出去的汽车钥匙放进棺材里寄给美联储。许多人还给沃尔克写信,诉说自己多年来如何积蓄钱财想买房子,但现在由于利率过高而无法负担。在1980年的总统大选中,里根击败了卡特,在里根任期之初,对沃尔克保持高利率也很有意见。 沃尔克顶受着压力,而经济也在改善。1982年7月的数据显示,经济衰退已经触底。沃尔克对议员们说,他正在放弃先前的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下半年出现经济复苏的可能性很大,这是里根政府长期以来期许的目标。同时,通货膨胀率在198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在1982年初下降到6.1%,第二年下降到3.7%。随着复苏的开启和通货膨胀率的大幅降低,沃尔克和美联储的压力得到缓解,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的新时期,随之而来就是美国经济的大缓和时期。 沃尔克规则 沃尔克对美国金融市场监管制度也产生了深远了影响。 2008年之后,他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银行的自营交易与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即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奥巴马批准了沃尔克提出的这个建议,并把这项政策称为“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这一规则改变了美国金融市场,很多人认为它使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银行更加稳定。 得知沃尔克去世,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回应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他代表着美联储独立性”。他补充道,“沃尔克是一种精神的化身。他坚持做正确的事,哪怕这件事不受欢迎”。 达里奥与沃尔克对谈 来源:视频截图 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在前不久与沃尔克进行的对谈中问沃尔克,政府的第一原则应该是什么?这位服务公共事业超过半个世纪的老人答道,有效的治理。沃尔克说,美国政府面临严重的问题,其中之一是现在公共服务业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吸引力,最有才华的人不愿意加入公共服务业。他认为这一现状必须扭转。 他认为中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他对特朗普政府诸多做法发表了批评意见,同时警告特朗普政府金融监管松绑很危险。 编辑:王寅 [详情]
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9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在纽约去世,享年92岁。据报道,沃尔克曾处理过美国1970和1980年代通货膨胀问题,还支持过划时代的华尔街金融改革。 报道称,沃尔克在1979-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他的女儿表示,沃尔克死于前列腺癌引起的并发症。 据报道,沃尔克是民主党员,曾在两党总统任内担任财政部门要职。1971年,他在尼克松时期任职财政部,当时他引导美国摆脱金本位制。 他的公职生涯在2008年奥巴马时期划下句点,当时正逢全球金融风暴,他主张从严修订银行法规。[详情]
原标题:强硬捍卫美联储独立性,“货币老兵”沃尔克坚信三个真理 保罗·沃尔克(Paul Adolph Volcker) IC 资料 2018年10月,尚在病榻上的保罗·沃尔克(Paul Adolph Volcker)出版了这部著作。对于一位出生于1927年“大萧条”前夜、已是91岁高龄的智者,这本书必然是对自己毕生经历、理想、信念、追求甚至遗憾的全面追忆和总结,自然也会披露一些此前没有提及或是不愿提及的细节、逸事。基于好奇,译者第一时间阅读了英文原版Keeping At It: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随即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希望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与国内的读者,尤其是经济金融从业者分享。 对于这位为六位美国总统工作过、担任过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连任过两届美联储主席、身高超过两米的“大个子保罗”(“Tall Paul”),其生平伟绩是大多数经济金融从业者所耳熟能详的。 1971年,作为尼克松政府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主导了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在他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1979-1987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驯服了“通胀野马”,稳定了美国经济。在此期间,沃尔克作为主要的亲历者,参与了“广场协定”的谈判,救助克莱斯勒和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等美国金融机构,处理储蓄和贷款协会危机,这些传奇的经历,都已被写入货币金融学的教科书。 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的经历同样精彩纷呈。1996年,他成立知名人士独立委员会,即“沃尔克委员会”,调查瑞士银行持有的、属于大屠杀受害者的资产。2000年,被任命为由19名成员组成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致力于建立国际会计标准。2004年,负责调查联合国石油换食品项目中的腐败行为。2007年,负责审查世界银行机构廉政部的工作及其反腐败的成效。2008年金融危机后,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2013年,成立“沃尔克联盟”,旨在应对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挑战,并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上述经历,这本书都有所提及。这本书篇幅并不长,也不是事无巨细“流水账式”的描述。沃尔克试图向世人展示的,首先是他从60多年公共服务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关键教训,即他本人所谓的“三个真理”:稳定的价格、稳健的金融、良好的政府。这“三个真理”也正是沃尔克毕生的主题、毕生的追求、毕生的烙印。而真正让译者产生感情共鸣,以及由此而生的翻译愿望的,既缘于“三个真理”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意义,更缘于沃尔克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敢于说“不”的勇气、为公共服务的献身精神。 “实用货币主义” 沃尔克最为世人熟知的不朽功绩,是1979年出任美联储主席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1979-1980年扭转了美国的货币政策,放弃关注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制服了”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令美国部分利率突破20%的通货膨胀,美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由1979年的11.3%降至1982年的6.2%,1983年更是降至3.2%。这不仅为沃尔克赢得了极大的政策声誉,以及延续至今的偶像地位,更为发达经济体进入长达约20年的“大缓和”时代奠定了良好的货币开端。因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称,“沃尔克是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经济学家、政治家。” 沃尔克货币政策实践的巅峰,同时也是货币数量理论的巅峰。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沃尔克的成功,实际上就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货币主义理论的成功;沃尔克倡导的“限制货币供给数量”的实践做法,完全就是弗里德曼倡导的“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规则”的现实版本。而沃尔克在这本书中,不厌其烦地在多处对上述误解做了不同层面的澄清。事实上,弗里德曼率领的货币学派,不仅没有宣称美联储最终采用了一种更加货币主义的做法,反而坚持认为沃尔克采取的措施不正确,应该采取更容易消除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做法。 我们不能把这种澄清或解释,简单地解读为两位同样固执、同样自信的老人之间的意气之争。沃尔克与弗里德曼之争的背后,映射的是对于货币政策本质特征的不同认识。一方面,沃尔克认同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沃尔克说,弗里德曼那句被广为引用的格言,将通货膨胀形容为“过多货币追逐太少商品”,明确、简洁地道出了通胀产生的原因,因此货币供给对于通胀过程具有根本性意义。另一方面,沃尔克认为,“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找到最佳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且不论发生什么都要严格盯住——充其量只能说是天真的且是危险的误导。”后来,沃尔克的实践做法被贴上“实用货币主义”的标签。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沃尔克对于这一标签应该是欣然接受的,他认为这与弗里德曼倡导的更极端和机械化的货币主义形成了对比。 “货币政策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技术,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在理论上做无穷尽的探寻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经济金融规律的遵循。艺术,意味着货币政策操作需要随时随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机械僵化的做法并不可取。关于后者,沃尔克提供了另一个反思的案例。例如,关于严格的2%通货膨胀目标制,沃尔克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价格指数能够精确地反映只有1/10或1/4个百分点的消费价格的实际变化。”当沃尔克写下这些文字时,“随着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接近历史低点,人们开始担心消费价格增长太慢——仅仅因为它比2%的目标低了1/4左右!这是否意味着要‘放松’货币政策,或者至少推迟紧缩,即使是在经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沃尔克的结论是:“当然,这是无稽之谈。央行行长是如何落入这样的陷阱的?赋予单一统计数据的微小变化如此大的权重,而这一统计数据本身又有其固有的弱点。” 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对于沃尔克“实用货币主义”的立场不仅高度认可,更有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是独立性” 沃尔克在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个细节。他在清理旧文件写这本书时,发现了很久以前一张用处方笺写成的字迹潦草的便条。这是他第一次会见卡特总统前写下的,希望向总统提出的建议,非常简单的“三条”: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必须直面通货膨胀、实施更加紧缩的政策。其中,后面两条是政策,第一条才是前提。沃尔克说,这并不是偶然的,“关键是独立性”。 沃尔克一贯强硬地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在他看来,对货币的信任,是良好的政府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维持货币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是货币政策的一项基本责任,但前提是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因此,当新就职的里根总统(Ronald Wilson Reagan)希望来美联储与沃尔克会面时,他居然拒绝了。因为,除了罗斯福总统在1937年新大楼落成典礼上到访外,还没有总统来过美联储,沃尔克担心里根总统到访美联储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这本书中还记录了另一个故事,那是沃尔克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遇到过的类似挑战。1984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面见里根总统。会面地点不是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图书馆。里根总统没有说话,而总统办公厅主任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对沃尔克说:“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沃尔克的反应是:一句话也没说,直接走了出去。 2014年,英国中央银行业务出版社(Central Banking Publications)为沃尔克颁发终生成就奖,获奖的理由是,“沃尔克树立了一个领导行动的榜样,不仅为中央银行,而且为美国和世界经济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从全球中央银行发展的历程来看,正是在沃尔克成功实践的榜样带动下,为了避免中央银行在追求物价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必要干扰,各国普遍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独立性与通胀目标制也被称作继自主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后“第二次中央银行革命”的典型特征。正如沃尔克在1999年8月接受《中央银行》(Central Banking)杂志采访时说的,“近年来,央行的相对独立性和地位,源自少数几家央行在抗击通胀方面取得的成功,当时通胀过程似乎根深蒂固,几乎不可避免”。 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认为国际金融界对于央行行长的评判有统一的标准,那就是稳定的货币和稳健的金融系统。2019年2月12日,已经退休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同样也获得了英国中央银行业务出版社颁发的“2019年终身成就奖”。实际上,与沃尔克相比,周小川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挑战:中美两国体制不同。中央银行的法定职权和独立性也不同,美联储是对国会负责,而中国人民银行则受国务院领导,法定的职责不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还需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央行行长要做到货币政策独立性则顶着更大的压力。 “不是为了金钱或者权力” 沃尔克在这本书的引言里,再次讲述了“睿智的老鹦鹉”的故事。他就是这只被叫作“主席先生”的“睿智的老鹦鹉”。沃尔克担任了好几个“零薪酬”的主席职务,“不是为了金钱或者权力”,而是“致力于公共服务”,力图恢复公众的使命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这也正是沃尔克下决心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投身公共服务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1979年,在抗击通胀最紧张的时刻,沃尔克自称“被绑上桅杆”。在美联储外,有民众游行抗议,甚至有武装分子闯入美联储,威胁要挟持理事会;在美联储内,理事会意见极其不一致,鹰派和鸽派投票的结果是4:3。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动用了美联储针对市场的所有“弹药”:将贴现率提高至12%、要求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呼吁停止向“投机”活动贷款,以及最核心的——不管对利率有什么影响,承诺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此时,三个月期美国国债利率最终超过了17%,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最高达到了21.5%,对市场反应最灵敏的抵押贷款利率超过了18%。美国金融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高的利率。在这样的境况下,他的意志如果稍微有点儿不坚定,历史的进程可能就会被改写。 投身公共服务需要敢于说“不”的勇气。沃尔克受其父亲老沃尔克的影响颇深,尤其是老沃尔克的从政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沃尔克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乔治·华盛顿的名言:“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却说同意。”每每在关键时刻,沃尔克总能秉持正直正义,坚持道德勇气,敢于说“不”。因此,世人也记住了这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者”“下意识的通胀斗士”“沃尔克规则的制定者”…… 回想中国在2013年6月所经历的那一轮货币市场剧烈波动。6月20日,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14天加权利率分别为11.74%、11.62%、9.26%,质押式回购隔夜利率更是一度摸高至30%。面对大水漫灌的臆想冲动、倒逼央行放水的政策博弈,人民银行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动摇,其敢于说“不”的勇气同样可喜可嘉。 投身公共服务需要献身精神。1979年,沃尔克由纽约联储银行行长转任美联储主席时,收入由年薪11万美元下降至5.75万美元。他以每月400美元的租金租了一套一居室公寓,公寓只配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而到1983年,由于家庭收入状况不佳,他的夫人芭芭拉(Barbara)尽管类风湿性关节炎越来越严重,还是不得不兼职做会计工作来补贴家用,有一段时间,他们还把自家宅院后部的房子都租出去了。以至于当里根总统给沃尔克打电话告诉他将连任时,他的夫人哭了。 最后,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这本书虽然采取了近乎白描的叙述方式,但阅读时读者并不会感到沉闷乏味,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中时时渗透出不经意的幽默和睿智,一如沃尔克本人的为人处世。书中有一段描述非常有趣,大致可以窥见一斑。在比较自己和弗里德曼时,沃尔克说:“弗里德曼比我年长15岁,比我矮一些。毫无疑问,他在我遇到的最教条、最具说服力的经济学大师中居于首位。”在译者看来,这样的行文颇有叙而不作、微言大义的古风。因此,后面的评价,“当从报道中看到年逾九十的弗里德曼承认他或许过分强调了货币、物价和经济活动的稳定关系时,我倍感欣慰。虽说在我看来,这有点儿晚”,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文《坚定不移:稳健的货币与好的政府》一书译者序,标题为编者所拟。作者徐忠系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经作者授权刊发。)[详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原标题:前美联储主席、金融泰斗保罗·沃尔克去世:曾用高利率对抗高通胀,为美国经济增长和股市长牛奠定基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于美东时间周一(2019年12月9日)去世,享年92岁。此前媒体报道称,沃尔克多年来都在与前列腺癌做斗争。沃尔克曾在吉米·卡特和罗纳德·里根两人总统任内担任美联储主席,以超过22%的利率克服了高通胀,虽然他的政策也对当时的美国制造业、农业和房地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同时也引领了美国近20年的经济扩张。 此外,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沃尔克还领导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并推动创造了与之同名的“沃尔克规则”,该规则旨在防止商业银行使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于衍生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 不断加息应对物价上涨 因为生前身高超过两米,沃尔克也常常被人们称为“高个子保罗”,他常抽廉价的雪茄,穿着一身旧西装,由于说话时带着低沉的声音,他常常营造出一种让美国国会议员甚至总统都感到恐惧的神秘感。1979年8月他被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再次被里根提名,并在乔治·H·W·布什总统任期内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至1987年8月。 其实在首次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之前,沃尔克便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就未来的经济稳定而言,(通胀)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最严重的问题,并会造成最严重的衰退。” 1965年,在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的领导下,美国的通胀仅为1%,而15年后——1980年3月,美国的通胀便飙升至14.8%。为了遏制物价上涨,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收紧了货币供应。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用来向其他存款机构提供隔夜贷款的利率在1981年7月达到创纪录的22.36%。(相比之下,从2008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是不断降息直到0~0.25%区间)。其实,在上任美联储主席后不久,沃尔克将贴现率上调了0.5%,这在今天仍被认为是相当大胆的政策调整。 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红框)联邦基金利率走势(灰色区域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图片来源:macrotrends) 沃尔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改变那些认为价格将继续快速上涨的人的预期,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沃尔克在1981年9月告诉全美记者俱乐部时表示:“我们正在应对几十年来形成的通胀势头,以及这种通胀势头形成的思维和行为。大约有一半的劳动力,也就是35岁以下的人,在他们的工作经验中从来没有经历过价格稳定。我们已经习惯了与通胀共处。” 在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将利率上调至22%后的两年内,美国的通胀降至了3%以下,结束了这段被称为“大通胀(Great Inflation)”的时期。尽管如此,超高的利率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经济陷入衰退。1981年~1982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一度达到10.8%,在当时创下1940年来的最高水平。 1982年初,美国一家名叫“田纳西专业建设者”(The Tennessee Professional Builder)的出版物还发布了一张沃尔克的“通缉”海报,指责他和美联储“有预谋地、冷血地谋杀了数百万计的小企业。”一些农民甚至用拖拉机封住了美联储的总部。后来的沃尔克也承认了他所犯下的错误,在1987年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他表示,“如果可以的话,我会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抑制通胀)。” 为后来美国经济增长和牛市奠定基础 但随后美国经济的增长和长期牛市,与沃尔克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前圣路易斯联储行长威廉·普尔(William Poole)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没有他(指沃尔克)在货币政策上的大胆变革,以及在痛苦的几年中坚持下去的决心,美国的经济当时就会螺旋式下滑。沃尔克扭转了之前任美联储主席的错误政策,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长期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亚瑟·莱维特(Arthur Levitt)在2004年的传记《保罗·沃尔克:金融传奇的创造》(Paul Volcker:The Making of a Financial Legend)的前言中写道:“没有保罗·沃尔克的坚韧和勇气,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打破1970年代困扰美国的不断上升的通胀和不断下降的生产率。” 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沃尔克的抑制通胀的货币政策,为那之后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长期的牛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9月5日,沃尔克出生于新泽西州,在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来还获得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1952年成为纽约联储的经济学家。随后,沃尔克还在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工作,1969年~1974年间,沃尔克还担任理查德·尼克松政府负责国际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 随着失业和通胀的增加,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明显减弱,1971年美国经济处于危机模式。沃尔克生前也曾是白宫的经济顾问之一,他还与包括前美联储主席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和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在内的诸多官员制定了“尼克松冲击(Nixon Shock)”政策——他们单方面取消了美元兑黄金的挂钩,有效地结束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为了抑制通胀,他们还实施了为期90天的工资和价格冻结,这也是当时第一次在非战时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控制。 沃尔克于1974年离开美国财政部,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Woodrow Wilson School)的高级研究员。在尼克松1974年8月辞去总统一年后,沃尔克重返美联储,担任纽约联储行长,在那里他主张限制货币政策。沃尔克对通胀的担忧对美联储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从美联储离开后,沃尔克成为了沃尔芬森投资公司(Wolfensohn & Co.)的董事长。然而,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沃尔克又“重出江湖”,在2009年~2011年期间领导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委员会。他当时批评了各大金融机构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呼吁限制美国当时最大的几家银行的规模。因此,沃尔克在后来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的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的创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规定旨在防止商业银行使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于衍生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详情]
新浪财经12月9日讯,20世纪80年代任美联储主席时控制了通胀,30年后帮助总统欧巴马控制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保罗·沃尔克辞世,享年92岁。 知情人士援引其女Janice Zima的话报道,他于周日在纽约去世。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沃尔克时常扮演救火队员角色。他曾受命设计取代金本位制的制度,并解决了通胀失控问题,又在2008年楼市崩盘,使背负高杠杆的美国人和追逐高风险的银行岌岌可危之时设法应对,出台了沃尔克规则。由于遭到银行界广泛反对,修改这项规则成为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作为德国移民后代,沃尔克对通胀的危险和节俭的优点抱有强烈信仰。他出行坐经济舱,抱怨餐厅价格,带第一任妻子去缅因州一个钓鱼小屋度蜜月,而不是她希望的那样去百慕大。他对信用违约掉期之类的金融行业创新不屑一顾,打趣说近几十年来最好的新金融产品是自动柜员机。 欧巴马召唤 沃尔克以财政部、美联储官员或经济顾问身份先后为六位总统工作过。告别美联储岁月20年后,时年81岁的他应当选总统欧巴马请求,在2008年11月重新出山领导新成立的经济复苏咨询委员会,因为当时美国正深陷经济衰退和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泥潭。 数月内,身高6英尺7英寸(2米)的沃尔克开始了最大刀阔斧的监管改革。他意欲阻止接受存款的传统商业银行以自有账户做投机性投资--即自营交易,以及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欧巴马在2010年1月正式提出这个构想,称这是“简单而有常识性的改革,我们以我身后的这位大个子来命名它,就叫沃尔克规则。” 当2011年2月沃尔克卸任白宫职位时,监管机构正评估如潮水般涌来的针对实施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公众意见。银行继续辩称沃尔克的提议会过度限制业务。 华尔街批评人士 “保罗·沃尔克自己也承认说他不了解资本市场,”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在2012年2月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采访时表示。“老实说,他向我证明了这一点。” 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其他三个机构在2013年12月完成了最终规定。这份接近100页的规定文本还另外附有数百页辅助材料,试图将自营交易与仍被允许的做市和对冲区分开来。沃尔克最后打趣说:“让我欣慰的是,这份规定比我的房屋保单还短。” 沃尔克规则于2015年7月生效。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017年要求监管机构重新修订并弱化监管要求。在2019年8月20日写给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信中,沃尔克抱怨监管机构以“简化”为借口来削弱规则要求,称这样做将放大金融体系风险。 普林斯顿,哈佛 他于1949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获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和政府学硕士学位。Joseph B. Treaster在2011年出版的Paul Volcker: The Making of a Financial Legend一书中写道,1951-1952年,作为伦敦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沃尔克牺牲博士论文计划去欧洲旅行,这篇论文再未完成过。 沃尔克的经济学家生涯始于1952年,当时他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工作。五年后,他去了大通曼哈顿银行,与时任副董事长的David Rockefeller密切合作。1962年,沃尔克首次进入华府,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财政部金融分析办公室主任。他曾在林登·约翰逊政府担任货币事务副次长,期间见证了总统试图阻止时任美联储主席的William McChesney Martin加息。1965年,沃尔克回到大通银行。 1969年,他第二次离开大通银行前往华府,在尼克松政府担任货币事务次长。他在这个职位上帮助制定了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和金本位制的新国际货币框架。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开始实行,直到尼克松在1971年为之画上句号。[详情]
原标题:保罗·沃尔克的一生:“与世界为敌”的巨人,化身孤胆英雄生擒通胀猛虎 智本社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注: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28日微信公众号《智本社》(zhibenshe0-1)。 1982年2月1日,星期一,下午2点,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坐在办公室,眼睛盯着桌上放置的那盒50美元的帕特加雪茄烟若有所思。 再过半小时,当年首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就要开始了。身为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必须理清思绪,在会上说服委员提高利率。沃尔克掏出口袋里的廉价雪茄抽了起来。 自从1981年12月以来,货币供应量大增15%,这让美联储委员会大为吃惊,沃尔克也深感困扰。上任2年多来,沃尔克不但没有把通胀压下去,还导致经济深度衰退。此时的沃尔克和美联储,可谓命悬一线。 在二楼会议室,委员们悉数到场,坐在一张花心木和黑色花岗岩制成的巨大椭圆形办公桌前,沃尔克最后一个进来。 与往常会议不同的是,这次委员们没有怎么争论,发言也不多,会议中途甚至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等待沃尔克的态度。这种沉默着实让人感到压抑、恐慌。 最后,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杰拉德·科里根打破了沉默,并表态: “国会和白宫似乎都表达了当前需要调整货币政策的信号……但我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在于,美联储的信誉会受到更大打击。这会给外界一种印象,美联储又在压力面前卑躬屈膝了——每个人都会说:‘他们过去总是屈从,而且未来仍会屈从’。” 沃尔克紧接着说:“我们不能为了提高信誉而提高信誉……要是谁能说服我——让我放弃现在的决定,并告诉我做出改变是对的——我就会接受建议。” 最终,委员们投票决定在1982年第一季度“不再增加货币供应”,并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4%。 漫长的会议刚结束,安保人员就过来通知委员们暂时不要离开议事大厅,因为大楼的门被人用拖拉机堵住了。原来,一群来自俄亥俄州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到美联储门前抗议示威,要求沃尔克下台,撤销美联储。 事实上,这种言论沃尔克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端看到。毕竟这个时期,美国正在经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6个月,失业率飙升至8.6%,大量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农民失业。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身为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责无旁贷。 除了农民,里根、议员、经济学家、华尔街大佬、记者、工人对沃尔克都咬牙切齿。众议员亨利·冈萨雷斯威胁要弹劾沃尔克:“突破良心底线,让高利贷行为合法化。” 里根对沃尔克持续提高利率也颇为不满,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连任。一次,一位记者向里根提问:“你赞同国会上有人提出让沃尔克先生辞职的意见吗?” 里根的回答是:“我无论如何也无可奉告。” 里根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此前还起草了一份报告,建议撤销美联储。报告成员包括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弗里德曼、众议员肯普、花旗银行董事长里斯顿以及后来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弗里德曼多次公开表态,用一台计算机代替美联储。 民主党参议员劳顿·奇利斯在国会上当着沃克尔的面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将不得不把美联储理事会整个取消……与削减赤字相比,对美联储体系斩首是很容易的事情。” 沃尔克极力争辩:“对美联储实施斩首就好比射杀信使,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了头脑的美联储只能四处乱撞,而你们原来的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得到解决。” 每个人都大笑不止,除了沃尔克自己。 这就是当时沃尔克所面临的情形。 但今日,世界对沃尔克的评价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该死的疯子”、“赌徒”,而是“美国的英雄”、“金融巨人”。曾经的批判者、凯恩斯主义者罗伯特·索洛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赞他是“过去二十年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抗击通胀,掌控好“货币的闸门”,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正义良知以及“与世界为敌”的勇气。沃尔克就是当年那个“与世界为敌”的巨人。那些赞誉之词,反而容易掩盖了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在漫长的联储生涯及公职事业上所经历的孤独、无助与悲伤。 沃尔克,这位身高超过2米、下巴宽松的“六朝元老”,先后被六位总统委以重任——三位民主党人,三位共和党人;一生历经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危机、1970年代滞胀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三次危机。每一次危机,他都敢于说“不”:对金本位说不,对通胀说不,对金融投机说不。 当年,沃尔克亲手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终结金本位,将无锚货币放虎归山,推动人类经济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十年后,他又化身为孤单英雄生擒通胀猛虎。沃尔克一身正气,刚正勇猛,留下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警句:“一点点通胀也是危险的”,“银行唯一有用的革新就是发明了自动取款机”。 阅读一人,如读一史,如读三时代。 01 戴维营会议 1971年,美元,风雨飘摇。 8月15日星期日午夜12点,沃尔克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登上了一架早已在跑道上等候的改装军用运输机。沃尔克在巨型运输机的机舱里,头脑还在回忆周末那场疾风骤雨式会议的一幕幕场景。 沃尔克有些不敢相信,这场高度机密的会议里,总统尼克松、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财长康纳利、劳工部长舒尔茨和自己五个人,刚刚做出了一个改变美国国运以及世界格局的决策。这事,甚至连国务卿对此都一无所知。 更让他感觉忐忑不安的是,这一决策的技术方案是他提供的,而他不能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欧洲各国会有什么反应。他唯一确定的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恶战即将开打。 沃尔克一直因没能参加二战、保卫国家感到遗憾,一直渴望一份公职能够为国效力,如今他如愿以偿——他正在副财长的位置上,就像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一样,坐在飞往欧洲的军用运输机上,正式开启与欧洲财长们的作战征程。 此时的沃尔克还不是美联储主席,也不是曾经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远景规划总监。早在一年多前,即1969年1月20日,他入主了白宫财政部二楼拐角办公室,被总统任命为主管货币事务的副财长。这是一份他梦寐以求的公职。 沃尔克站在窗前,望着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庆祝新总统尼克松就职的车队缓缓前行。此时,他脑中闪现的是父亲的诫勉之言:公职意味着神圣的信任。沃尔克试图沿着父亲的脚步,把美国从岌岌可危的金融漩涡中挽救回来。 此时,布雷顿森林体系摇摇欲坠,正在朝着特里芬教授在9年前所说的“特里芬难题”奔去。美元贬值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国库中大量黄金被兑换走。作为一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拥护者,沃尔克明白黄金意味着什么,美元稳定代表着国家信用。他深刻地记得那句话“责任之词”: “维护价格稳定是社会契约的应有之义。我们给政府印钞的权利,是因为我们相信经选举出来的官员不会滥用职权,不会过度发行美元使之贬值,会让美元与黄金等价。如果我们不信守诺言,就破坏了他人对美国的信任,而信任是一切中的一切。” 就任次日,国务卿基辛格就给他发来了一份奇怪的贺信,名称叫《第7号国家安全备忘录》,页眉页脚都打着“秘密”字样。上面写着:“总统已经指示成立一个永久性的工作小组,你被任命为该小组组长,必须在2月15日之前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关于美国国际货币政策以及实施的报告。” 收到这份“贺信”,沃尔克感觉不快,因为他觉得货币事务应该向财长直接汇报,而不是主管国家安全事务的基辛格。不过,他很快明白了,此时美元即国际事务,也是国家安全。 沃尔克记得,早在肯尼迪政府时期,欧洲国家就指责美国国际收支失衡,要求美元贬值。肯尼迪则以削减军费加以回应,“如果欧洲不承诺停止攻击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就将削减对欧洲的军事援助。”在美国看来,削减对欧援助,美国随时都能够平衡国际收支。 当年输向欧洲的“电星号”卫星信号突然中止,《纽约时报》就发出警告之言:“正好给欧洲人一点时间思考一下:他们是需要美国的枪支和美元,还是都不需要。” 但是,作为一名技术官僚,沃尔克非常明白,靠金融外交家的嘴皮子是打不赢这场硬仗的。擅长统计和数据分析的他最清楚美国国库还有多少黄金,还能撑多久,贬值到多少才能度过难关。 虽然沃尔克不想让美元贬值,但是父亲办公室铭牌上的一句华盛顿语录——“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一直告诫着他,解决问题比固守理论和善意更重要。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法国存放于纽联曼哈顿下城总部大楼地下室金库价值4亿美元的黄金,转运回了巴黎的法兰西银行。当时,美国财政部只剩下不到20亿美元的黄金,不到美国对外偿付义务的15%。 就在一年前,在大通银行的办公室,沃尔克眼看着投机商大肆地攻击美元,虽然自1960年10月开始此情此景他已经历过无数次,但这次凶猛的攻击导致整个系统陷于瘫痪。当“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神圣价位”被大幅度突破时,他想起了肯尼迪捍卫美元的国家誓言,使劲地作着吞咽的动作,试图抑制住眼眶里的泪水。此时,他就已经明白,美元已经守不住了。 如今,当决定美元命运的大权交到了他手上时,沃尔克很担心自己将葬送这个国家的信用。 1969年6月26日,星期四,白宫内阁室,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美联储主席、总统经济顾问、财长悉数到场,沃尔克站在总统面前负责汇报过去五个月的工作情况。 尼克松总统擅长外交、政治,对金融可谓一窍不通,他甚至认为“美元问题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搞定的”。沃尔克了解总统不会事先阅读已提交的那份长达48页的《国际货币事务基本选择》备忘录。 为了让这位新总统能够尽快理解问题的严重性,沃尔克命人制作了一张黄金官价涨势图。图上显示,当时黄金官价已经从35美元翻番涨到了70美元。如此形象的视觉冲击,让尼克松立即有一种紧迫感。 紧接着,沃尔克提出了一个应急方案:中止美元兑换黄金。他说:“中止兑换的主要目的和潜在的好处是,阻止我们黄金储备的流失……增强我们的谈判优势……迫使外国要么被动持有美元,要么让本国货币逐步升值。”沃尔克认为,只要美元还能保持合理的价格,外国人愿意持有美元。美元本位可以取代黄金本位,只要美国能履行自己的义务。 最后,沃尔克将美元问题提升到尼克松感兴趣的外交实力上,他把这项工作说成是确保“美元作为居于世界领导地位的储备和交易货币的关键地位”。 尼克松听完默契地向叼着烟斗的伯恩斯眨了眨眼睛。伯恩斯是一位老教授,曾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经济顾问主席,现任尼克松的经济顾问,后接任了马丁的美联储主席一职,尼克松对他信任有加,经济大事必问伯恩斯。 不过,伯恩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拥护者,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沃尔克的方案。他清了清嗓子带着教授的口吻告诫:“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要有浮动汇率的浪漫想法。太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汇率的波动……会导致国际政治动荡。” 听完伯恩斯的发言,尼克松显然有些举棋不定,没有当场表态,“很好,请及时告诉我我们所处的形势”,然后结束了会议。 当大家起身离开时,沃尔克贴近上司财长耳语道:“我猜我们的政策被默认同意了。” 但是,1969年下半年发生了几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一是阿姆斯特朗登月,二是纽约大都会队居然以1%的概率获得了职业棒球大赛冠军。三就是黄金的价格在年底居然跌到了每盎司34.9美元。 但是,沃尔克很清楚这只是昙花一现,他在备忘录里写下,美元危机即将在6个月之后到来。果不其然,沃尔克可谓神预测,正好六个月后,即1971年5月第一个星期,黄金价格突然快速飙升,电光火石般的大幕正式拉开。 《纽约时报》1971年5月5日的头版文章写道:“欧洲金融中心遭受了两年来最猛烈的货币投机狂潮折磨。持有大量资金的公司、银行及各方都把不需要的美元换成德国马克……或其他坚挺的欧洲货币。” 这天早晨,德意志银行在上一日购买1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购买了10亿美元,然后决定不再从事货币操作。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央行马上跟进,关闭了本国的外汇市场。一些在欧洲的美国游客颇为尴尬,他们无法在日内瓦的州际酒店支付账单,因为酒店拒收美元,而这酒店又是美国人开的。 此时,沃尔克正在财政部二楼办公室里,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显示危机升级信息的各种电讯。可能过于紧张的缘故,他频频内急,上洗手间的频率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沃尔克最欣赏的一位律师的办公室正巧在他楼下,他多次对沃尔克说,我总能根据上面厕所冲水的频率来预判危机是否到了紧要关头。 5月的第二个星期,有4亿美元的黄金从美国流出,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了自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黄金告急,沃尔克已经意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已时日不多,为了保卫美元,总统必须尽快行动、果断决策。于是,他起草了一份政策要点手册。为了防止泄密,他假装做了三份计划,A部分是包含大量虚假信息的假计划;C部分是真正的计划,标有12个模块,开头便是“中止黄金兑换”,还包括“国际收支控制”等;B计划故意省略,以迷惑敌方。 沃尔克的财长上司负责催促尼克松尽快决断。此时的财长是约翰·康纳利,他曾经是肯尼迪总统时期的海军部长,对财政金融知之甚少。他上任之后,把专业性的货币事务都交给了沃尔克来处理。不过,康纳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表演家,他长袖善舞,擅长外交辞令、捕捉人心。康纳利凭借非凡的表现力说服了尼克松采取行动。 8月12日星期四的早晨,从法兰克福、伦敦、东京和米兰传来报告,投机商已迫使德国马克兑换美元升至20多年来最高位。沃尔克感到一丝绝望,立即向总统汇报。同时,他打电话告知尚在得克萨斯州农场度假的康纳利财长,着急地说:“我觉得您最好尽快赶回来。” 当天下午,尼克松找来舒尔茨说:“我们还没完全准备好。为了让每个人都做好准备,我们必须去趟戴维营。决策由你、康纳利、伯恩斯和我来下达。我们知道康纳利可能会带上沃尔克……但我对沃尔克不那么有信心。” 所幸的是,当天五点半,康纳利下了飞机直奔白宫,在老行政楼与总统、舒尔茨碰头。康纳利的意思是,应该听听沃尔克的意见,毕竟他是专业的。尼克松说:“沃尔克认为我们应牺牲国内经济来拯救美元,但我不想这么做。” 康纳利听闻此言立即解释说:“哦,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肯定沃尔克也不是这么想的……” 尼克松打断了康纳利,用那清晰、权威的声调说:“我们应该立即实施一整套方案,下周一即宣布。我们明天下午开始去戴维营讨论。确保安全保密,参加的人越少越好,我们三个参加,当然,确保麦克拉肯、阿瑟必须参加。” 尼克松顿了一下,然后来了一个单脚着地的漂亮转身,“约翰,你带上沃尔克。” 这个漂亮转身,改变了沃尔克一生。 8月13日星期五下午,总统休假寓所马里兰州凯托克廷山的戴维营,总统安排好了会议的每一个细节,就连会后合影环节都有详细的指南。极度注重细节的尼克松明白,他们正在酝酿一场历史巨变。 会议持续了三天,会上的争论异常激烈,总统就像裁判在听在问。其中最为精彩的是,沃尔克和康纳利联手,与伯恩斯就中止兑换黄金进行论战。 此时,伯恩斯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但他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伯恩斯直截了当地说: “关闭黄金兑换窗口,沃尔克和康纳利可能觉得他们在做正确的事,但我觉得他们错了。我们正在采取激进的步骤……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存在巨大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苏联的《真理报》已经用头条报道说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垮台。其次是经济风险……世界贸易将受到打击。外国出口商将施压本国政府采取行动……” 康纳利插话说:“也就是说,别的国家不喜欢,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取悦他们而眼看着自己走向破产吧。” 伯恩斯反驳道:“他们会报复我们的。” 紧张的气氛让沃尔克感到有些局促不安,他用温柔地语气说道: “我也反感这么做。迄今为止,我毕生都在捍卫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我觉得调整是必要的……我们这样难以持续下去。我们关闭黄金兑换窗口之后,并非坐视不管。我们需要与外国谈判,形成新的汇率机制,修补这个有问题的体系,现在是一个机会。” 麦克拉肯出来打圆场:“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公众的反应肯定是负面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也会把这当作冻结工资和物价这一强硬措施的组成部分。” 或许尼克松并未如沃尔克那样深刻地意识到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的重要性,但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他必须有所行动,而且是一整套组合拳,绝对不是被动、被迫行事。在这次会上,他答应了包括关闭中止黄金兑换、提高10%进口关税、管控物价、干预劳资谈判在内的一连串组合政策。 会场上,除了康纳利,没有人完全同意同时推出一整套组合。后来的历史证明,管控物价和干预劳资谈判都是昏招,而提高10%的进口关税最后成为外汇谈判的重要策略。 戴维营会议整整开了三天,8月15日晚上,会议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当晚对全国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讲话,提出“新经济政策”,向全球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关闭美元兑换窗口。 次日,星期一,纽约交易所股票大跌3%,外汇市场一片混乱。在伦敦,早晨希尔顿酒店按2.6美元兑1英镑,每个人的兑换上限为50美元,到了晚上却变成了2.8美元兑1英镑。在米兰,来自纽约的劳伦斯·古尔德博士夫妇发现,在这里美元连一支甜筒冰淇淋都买不到,幸好他们手上还有足够支付回家费用的外币。 此时,沃尔克已经在欧洲,穿梭于各大金融中心,向各方解释美国的政策立场。巴黎的报纸,将一张沃尔克与法国财长德斯坦并肩而立的照片放在头版。沃尔克在巴黎著名的克利翁大酒店获得皇家礼遇,酒店给他预留了戴高乐曾经住过的房间。《纽约时报》驻巴黎记者将沃尔克称为“总统的货币特使”。 这是沃尔克公职生涯中第一个高光时刻。这次欧洲征程,也促使沃尔克从一位纯技术官僚向金融外交家转型。 向欧洲各国解释完政策后,11月29日的“十国集团”财长会议才是真正的交锋之战。十国集团采取轮值主席制,当时康纳利正好是本次会议的主席。各国财政和央行行长一次坐在华丽的长方桌前。沃尔克作为美国首席代表,紧挨着坐在康纳利右侧。 这次会议上,康纳利尽情地发挥了他作为一名杰出金融外交家的才华。他时儿本次会议场所——罗马科尔西尼宫在西方文明中价值不菲,时儿督促在座各位为构建一个全新的国际合作体系而激情奋进。在烟雾弹打的差不多时,康纳利示意沃尔克可以抛出问题了。 沃尔克放下雪茄一字一句地说:“好吧,不妨假设,只是假设,我们愿意讨论动一动黄金的价格,如果我们把金价提到10%或15%,你们会怎么做?” 康纳利打断了他:“好,问题提出来了。让我们先假定10%。你们怎么回应?” 沃尔克故意把幅度说大一些,这样谈判有回旋余地,他清楚法国最多只接受美元对法郎贬值5%-6%。不过,这时沃尔克希望让谈判老手康纳利来主导。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会场没有人说话。各国央行行长都在默默地抽烟,沃尔克也抽起了他那十美分的雪茄。财长们眼睛盯着脚上的鞋子看,亦或是欣赏房间墙上的古罗马名画。 突然,德国财长卡尔·席勒率先打破了冷场,他清了清嗓子表态,德国可以承受美元贬值10%,“在贬值若干百分点也可以”。事实上,德国央行曾向美联储承诺过,只要美国继续为欧洲提供防卫,避免德国遭到苏联的入侵或渗透,德国确保不会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接着其它国家纷纷表态可以接受美元适当贬值,唯有法国财长德斯坦保持沉默。因为他清楚,下周法国总统蓬皮杜和尼克松将会晤,那时才是谈判最终决断时刻。 在这次会议上,康纳利说出了那句高傲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 不过,法国显然对此表示不满。在两国总统会晤时,在金融方面在行的蓬皮杜抛出坚决“埋葬”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观点。尼克松不懂经济但擅长政治,他利用1972年2月访华计划、5月莫斯科之行给对方施压。经过两天的讨价还价,尼克松用取消进口附加税作为交换,法国同意将法郎对美元升值8%。 12日18日,在康纳利精心安排下,各国在史密森尼学会古堡的公共会议室里签署了著名的《史密斯协定》。该协议规定,每盎司黄金官价从35美元提高至38美元,美元对各国货币贬值;黄金继续冻结。 《史密斯协定》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沃尔克亲手埋葬了他一直坚持的固定汇率体系,将人类历史推进到浮动汇率和无锚货币时代。 在闭幕会上,尼克松突然出现,将庆祝气氛推向高潮。他称赞《史密斯协定》开创了国际金融的新时代:“我代表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非常荣幸地宣布,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货币协定成功诞生了。” 沃尔克站在总统旁边心想:“我真希望它能挺上三个月。”因为沃尔克通过计算得出,美元至少贬值15%这个体系才能维持运转。 1972年2月4日,《史密斯协定》签署才一个半月,在自由市场上黄金价格已经突破了每盎司50美元,涨幅达15%。此时,一份来自法国总统蓬皮杜致尼克松的抗议信被送到沃尔克面前征求意见。 事实上,美国持续贬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实施了糟糕的宽松政策。尼克松为了能够连任,给予伯恩斯明示:“我不希望太快告别首都华盛顿。”就在《史密斯协定》签订前夕,伯恩斯答复总统:“请您知悉,我们今天将降低贴现率。” 此后两年时间,沃尔克一边跟美联储博弈,一边频繁地飞往欧洲及日本一次又一次地谈判。1972年6月22日星期四,沃尔克在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作证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浮动汇率方案。 1973年2月7日至11日,沃尔克在短短四天时间飞行了5万公里,从华盛顿飞到东京、巴黎、伦敦、波恩等,与各国财长谈判,完成了所谓的环球之旅。2月12日星期一,新任财长舒尔茨(康纳利此前已辞职)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即每盎司黄金官价从原来的38美元提到42.22美元。但自由市场中,金价已经涨到了68.95美元。 3月份,在巴黎的一次会后,一向主张固定汇率的美联储主席伯恩斯私底下批评舒尔茨和沃尔克把汇率市场搞砸了。沃尔克有些不满,转过头对着这位美联储主席说:“阿瑟(伯恩斯),如果你希望有一个平价(固定汇率)体系,你最好马上打道回府去紧缩美国货币。” 在当天美国驻巴黎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舒尔茨公布了一项新计划,即德国、法国等主要欧洲国家货币联合起来对美国浮动。这显然是欧元的公测。一位记者问舒尔茨:“财长先生,这对美国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舒尔茨考虑到这一问题应该由美联储回答,于是把麦克风交给了伯恩斯。伯恩斯狡猾地说:“美国的货币政策不是在巴黎制定的,而是在华盛顿。” 媒体称伯恩斯教科书般的外交辞令大家赞赏,但沃尔克却感到十分失望。 他认为,“我们处在美国经济历史的转折点。美国的通胀正在上升,国际货币体系也将风雨飘摇。伯恩斯拒绝在制定国内政策货币时考虑国际因素。这是不对的。我们忽视了美国作为国际交换媒介托管人的责任。这份责任与我们在国内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扩张的职责是一致的。我敢说,按照‘华盛顿制造’的闭门思路去制定货币政策,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今天看来这句话依然振聋发聩。美元浪潮冲击全球市场,法定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不考虑国际因素,这显然是一种只顾自家纸醉金迷、不管别人洪水滔天的行为。 1974年4月8日星期一,在舒尔茨宣布辞去财长职务三个星期后,沃尔克去辞去了副财长一职。当时,美国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已经陷入了典型的高通胀、高失业、低增长滞胀危机。尼克松“水门事件”持续发酵,尼克松政府、美元以及全球金融体系摇摇欲坠。 沃尔克深知,要拯救美国,必须解决美元危机;但除了美联储,任何人都无法挽救美元。 02 温柔的巨人 沃尔克辞职的消息一传出,曾任美国财长的亨利·富勒就拉他进高盛一起做合伙人。恩师罗伯特·卢萨则让他去投资银行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担任合伙人。 沃尔克还收到美国著名猎头公司罗素·雷诺兹的邀请函,建议他考虑接受一个顶级投资银行的职位,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终生向他供应古巴雪茄(当然,当时美国禁运古巴雪茄)。100万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全美职业棒球收入最高的选手吉姆·亨特也不过才75万年薪。 沃尔克一直在犹豫,他渴望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更希望留在公职效力。正当他举棋不定时,美联储主席伯恩斯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在自己公寓共享晚餐。 伯恩斯开门见山地说:“我需要你跟我一起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效力。” “我感到受宠若惊,阿瑟(伯恩斯),但我必须赚点钱。芭芭拉(沃尔克妻子)刚被诊断出风湿性关节炎,我家里还有身患残疾的儿子吉米,哎,天知道他将来该怎么办。” “我们付给你的工资养家糊口不成问题。纽联储行长的收入是我工资的两倍。” “我知道,可是……” “海斯现在的年收入是9.5万美元,你也知道我对他的态度。我会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付给你这么多。” “你看,阿瑟,我已经在政府工作5年多了。我有点儿累了,现在该是求变的时候了。” 伯恩斯摇了摇头,非常确定地跟沃尔克说:“你是一块做公职工作的料,保罗(沃尔克),千万不要去别的地方。” 伯恩斯邀请他担任纽联储行长一职,这让沃尔克感到非常奇怪。毕竟,沃尔克担任副财长五年来,一直与伯恩斯意见相左;而且纽联储行长位高权重,对美联储主席具有很大的威胁。或许,伯恩斯这位政治老手试图拉拢沃尔克为我所用;亦或,面对糟糕的通胀形式和疲弱的美元,伯恩斯已经疲惫不堪,他需要一个像沃尔克这样的人顶在前面。 沃尔克没有当场答应伯恩斯。他跟朋友去了加拿大钓鲑鱼。两个星期后,他在加油站旁边的一个公用电话亭里,拨通了伯恩斯联储办公室的电话。 沃尔克第一句话就是:“阿瑟先生,我可以接受这份工作。” “好的,我就知道你会同意的……祝休假愉快。” 事实上,对沃克尔来说,纽联储行长这份工作,是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惑。 1975年8月1日,沃尔克就任纽联储行长,并成为联邦公开市场管理委员会的常任委员,负责管理美国的信贷供应和利率水平。从此,沃尔克开启了艰难而辉煌的联储生涯。 1979年7月15日,时任总统杰米·卡特发表了著名演讲《一蹶不振》。 “总统先生,我们日子难熬。我们只想谈血汗和泪水。” 卡特在演讲中如此陈述民众意见。卡特自然提到美元的问题,“从前,‘像美元一样可靠’曾是一句俗语,用于形容绝对信得过的物品;但情况在10年前就变了,通胀侵蚀了美元的价值,使我们的存款缩水了。” 《一蹶不振》演讲结束四天之后,卡特要求整个内阁十三名成员全部辞职,包括财长迈克尔·布鲁门索尔。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层“屠杀”。卡特内阁地震导致黄金在次日飙升至每盎司超过300美元,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清理完“不听话”的班子成员,卡特急于招兵买马,首先他找了此时的美联储主席威廉·米勒来担任财政部部长这个缺口。 如此一来,他也需要立即找一个美联储主席人选。身边的财政部副部长安东尼·所罗门向总统推荐沃尔克。当时卡特总统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问道:“保罗·沃尔克是谁?” 1979年7月24号,沃尔克受邀到白宫会见卡特总统。卡特坐在一把摇椅上,沃尔克坐在总统旁边,愤愤不平地说:“我非常重视美联储的独立性,并且要采取紧缩政策。”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还指了指旁边的米勒说:“我希望我实行比米勒更严格的政策”。 在一个小时的会面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沃尔克在讲,卡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认真地听。离开白宫时,沃尔克为自己的鲁莽感到非常气馁,他当天晚上就乘坐航班飞回了纽约。一下飞机,他找了两位老友倾诉:“唉,我弄砸了。他永远不会把这个职位给我。” 不过,沃尔克也自我安慰道:“这样也许最好。要是真当上美联储主席,我的工资就要降一半,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向家人说要牺牲那笔钱。” 其中一位老友跟他说:“如果总统让你做,你是无法拒绝的。芭芭拉怎么说?” “跟你说的一样。”沃尔克冲着对方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沃尔克吵醒了,是白宫打来的。电话那头,总统先生祝贺他成为新任美联储主席。 卡特为什么选择沃尔克,至今也是个谜。卡特的回忆录《忠于信仰》这一“标志性措施”居然一字未提。只是从《一蹶不振》中可以看出,他在任的日子里一直渴望“美元的声音”更加非同凡响。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通胀“老虎”以惊人的速度往上窜,卡特总统忙于价格及薪资管制,并呼吁民众减少石油消费,降低消费预期。然而,这些在尼克松时代就已经证明失效的措施只会火上浇油。 在炒掉整个内阁后,卡特似乎想推倒重来,启用沃尔克或许是一次冒险的赌博,但也是无奈之举。 1979年8月6日,在利昂·希金博瑟姆大法官主持下,保罗·沃尔克左手放在芭芭拉手捧的《圣经》上,右手举起,五指朝天庄严宣誓,卡特总统在一旁祈祷。 第二天,沃尔克坐在美联储主席办公室那张超大办公桌后面,看着桌上几百份明信片、信件和电报。他猛吸了一口“掷弹兵”牌雪茄,烟雾让他眼睛有些睁不开。虽然有人说这种雪茄有些“马粪的味道”,但是薪水减半后他也只能抽这种廉价雪茄了。 他用手扫了扫烟雾,随手拿起了几份信件。这些信件来自全美各地,有老友寄来的,有陌生市民,有追随者,还有经济学家。有人表示祝贺,有人表示担忧,有人倾诉通胀之苦,有人调侃他工作之难。 其中一份名叫道克·沃克的人写道:“每天抽雪茄请别超过5支,即使你不在意自己的健康,也要考虑美元还得靠您撑着呢。”老友汤姆·里斯致信表达对沃尔克的支持:“我已致电我的经纪商让他卖出黄金,买入美元。” 沃尔克拆开了一份来自佛蒙特州的来信,潦草难辨的字迹写了一页,开头便是:“亲爱的保罗,我谨对您获得‘晋升’致以慰问之情。看到您就任美联储主席,我为这个国家感到高兴,但也对您注定要面临的困境深表同情……” 落款居然是“亲爱的米尔顿,1912年7月31日”。这是一份信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写的,落款的时间是他的生日,且为笔误。 弗里德曼在三年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煽动分子。他一直对美联储颇有非议,在著名的《美国货币史》中指出美联储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弗里德曼认为,如果当年杰出的纽联储行长本杰明·斯特朗在世的话,美联储就不会在大萧条中犯下通缩的致命错误。除了恩师伯恩斯之外,他对当时几届美联储主席都没有好脸色。 美联储主席这个位置,沃尔克为此努力了半辈子。他深刻地明白,只有这个位置才能挽救美元和美国于水火。如今,与当年中止黄金兑换一样,这一次沃尔克掌握了美元的生杀大权。 但真正坐上美联储主席这把椅子上时,沃尔克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他已不能随便跟人回信,但他还是给弗里德曼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米尔顿,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注定只是艰难时局下的替罪羊……我在工作中对您主张约束货币发行的观点并无反对……” 就在沃尔克上任一个星期后,沃尔克以主席身份召开了第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为了这次会议,他在两页纸上写满了会议提要;并在顶端写道:“这次会议比往常更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道考验。他并不急于出手,而是希望委员们与他保持一样的政策理念。 有了这次铺垫后,9月18日又召开了第二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会议通过了他提出的“小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政策。表决的结果是8票赞同,4票反对,其中4个反对票中,有3个人认为紧缩的力度太小。 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在这次会议结束后,沃尔克召集了联储七位理事成员召开了理事会。沃尔克准备“小试牛刀”,将贴现率提升0.5个百分点,达到11%的历史最高值。结果,加息方案以4:3获得通过。 从投票比例可以看出,美联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分歧。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圣路易斯联储行行长劳伦斯·鲁斯提出改变政策方向: “呃,保罗(沃尔克)……我是不是有些不正常,但我还是想提出这个问题,可不可以再研究一下,我们把利率当作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是否适当?考虑到你已讲了那么多问题,再加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过去多年有那么多失败的不愉快经历……可不可以换个思路?” 鲁斯抛出的问题,实际上标志着美联储的政策正在转向新的领域。实际上,鲁斯的论调一点都不新鲜。因为作为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隔三差五就会在媒体上批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有问题,应该放弃利率目标,转而盯住货币总量。 简而言之,弗里德曼认为,美联储吠错了目标。事实上,自1976年鲁斯加入公开市场委员会后,就一直试图敦促修改分析方法,转而他支持的货币主义的道路。 沃尔克曾经多次拒绝弗里德曼的建议,不过此时他正在认真地考虑鲁斯的问题。他对鲁斯说:“我觉得你问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研究这问题。我也有这个打算。” 这个不久的将来其实就是第二天。沃尔克命人起草一份彻底改革联储操作方法的大纲。一个星期后,他审阅了这份带有机密字样的三页备忘录。上面写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按照设定的货币目标,把基础货币的增量规模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并以此控制银行信贷的增长,这一操作方法可能导致货币市场的超短期利率发生宽幅震荡。” 长期以来,公开市场委员会以控制利率为目标,他们绝对不能忍受利率大幅震荡。但是,货币主义提出的总量目标并非没有道理。在19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兴起,商业银行开始使用计算机和信息管理,越来越多的人将钱存入银行,商业银行不断地创造信用货币,一定程度上造成信贷泛滥,导致美联储利率政策失效。弗里德曼提出,控制货币总量,尤其是广义货币,可谓抓住了新问题、切中要害。 于是,沃尔克提拔了自己的老同事、技术型专家彼得·斯特莱恩特,由他来掌管纽联储交易室。斯特莱恩特的任务是在纽联储总部大楼的八楼静悄悄地在政府债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来控制美元总量。 不过,沃尔克转向盯住货币总量,并非出于货币主义的目的。沃尔克实际上想采用混合策略,他欣赏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的一句话:“中央银行家生来具备两只眼睛,一只眼睛钉住货币供应量,另一只盯住利率。”沃尔克不认为自己是一位货币主义者,他思想更倾向于理性预期学派,他试图给市场释放一种稳定的预期,即美联储在控制货币总量和利率压制通胀。 但是,公开市场委员会显然比较难接受他的新方案。他花了很多时间跟委员们解释,其中一位名叫亨利·沃利克的老对手告诫沃尔克:“如果放弃利率目标,让其按照供求力量自主寻求平衡,那将会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而且还不得不达成浮士德式的交易,即向货币主义者出卖自己的灵魂。” 当时,沃尔克两手一摊地答道:“有时候,你不得不与魔鬼做交易。” 然而,市场完全理解错了沃尔克的意思,朝着沃尔克的预期相反的方向走。投机商认为,美联储要放弃利率目标,等于对通胀缴械投降。与魔鬼达成交易的后果极为可怕,1980年1月21日,黄金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每盎司850美元,这记录后来保持了差不多30年。当时,国际上爆发了伊朗人质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同时第二次石油危机将通胀推到顶点。 无奈之下,沃尔克只有持续加码,不断提高联邦基准利率。到1980年4月,联邦基准利率达到历史前所未有的21%。5月6日,年华通胀率已高达15%。7月1日市场贷款利率又大幅度下跌到了12%。这三个月,利率、黄金都大幅度波动,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又跌去了10%。 媒体对沃尔克的操作无不讽刺、嘲笑和谩骂。《纽约时报》社论说:“沃尔克是一个赌徒。他不自量力,明明缺一手好牌,却押注甚高。”哈佛大学加尔布雷斯教授发出警告:“不要错误地相信那些把决策建立在大量货币上的人。” 有意思的是,媒体甚至公开市场委员会一些委员都称呼沃尔克是:“顽固的货币主义者”。而弗里德曼却批评沃尔克没有坚守货币主义的路线,将货币供应量随意扩张。 沃尔克颇感无奈,但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在大选前一个星期,即1980年10月2日,卡特总统公开炮轰沃尔克“僵化的货币主义方法”。要知道,在此之前,卡特一直是沃尔克坚定的支持者。主要原因是,沃尔克在临近大选6个星期内,还不断地采取紧缩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从11%涨到了14%。 沃尔克这么做唯一的好处就是,让市场终于看到,美联储的独立性,而非屈从于总统连任。但是,沃尔克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美元,杀伤面过大。媒体用一战时贝当元帅固守凡尔登,形容沃尔克的紧缩政策——坚守住了凡尔登要塞,代价是35万人的伤亡。 1980年11月4日,卡特败给了罗纳德·里根无缘连任。卡特将败选责任归咎于沃尔克。他回忆说,当初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时,经济顾问就警告过我。没想到,沃尔克将利率提升到非常高的水平,导致经济衰退,成为我寻求连任的负面因素。 11月19日星期三,沃尔克懒散地靠坐在办公室沙发上,点燃了一支固定在傍晚六点才吸的雪茄。这已是他一天内吸的第11支了。在办公桌的烟灰缸里,刚刚掐灭的第10支雪茄烟蒂还在缓缓冒着轻烟。他承认这样有点浪费,“尤其是现在每支涨到了25美分”。 伯恩斯在沃尔克边上、壁炉前的摇椅上,正在吸着他的老烟斗。就在两个小时前,伯恩斯从洛杉矶急匆匆地来到这间办公室找沃尔克。见到沃尔克,伯恩斯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没有发生国际危机,我是不会来找你的。” “这份报告是里根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起草的,我不能给你看,但可以把内容告诉你。” “你确信要告诉我吗?” “在目前的情况下……是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希望撤掉美联储,也就是把你炒掉,然后用一台计算机替代。” “那是一个隐喻,阿瑟(伯恩斯)。” “我知道,保罗(沃尔克),但还不止这些。你知道,这里面有弗里德曼还有舒尔茨,你知道他们在里根总统那里有多大的能量。” 沃尔克从来没有见过伯恩斯如此紧张,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沃尔克还在为卡特的败选感到愧疚,如今新总统会以何种态度对他,心里实在没底。 外界的嘲笑、挖苦与谩骂已经不堪入目,虽然他早已习惯,但他还是觉得愧对这份公职。九年前,沃尔克亲手作出中止黄金兑换的方案,如今美元犹如脱缰的野马,他在位高权重的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却无能为力,甚至将美国经济陷入灾难之中。想到这里,沃尔克神情黯然、哽咽难鸣,所幸的是整个办公室烟雾缭绕,伯恩斯没有察觉到。 更糟糕的是,接下来一个月,美联储理事会分两次提高贴现率到13%,公开市场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超过20%。商业银行纷纷提高优惠贷款利率,达到了21.5%的历史新高。媒体大呼,沃尔克的美联储公开放高利贷。 沃尔克在回忆这段历史也曾说过:“如果 1979年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当上美联储主席并且把利率提升到20%,我肯定会凿个洞钻进去大哭一场。” 在新总统就职大典三天后,即1981年1月23日星期五,里根在沃尔克熟悉的财政部设宴招待沃尔克。宴席上,里根非常老道狡猾地问沃尔克:“我接到了一些人写来的信,问我们为什么要保留美联储。您希望我怎么答复他们?” 沃尔克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心里感谢伯恩斯提前透露这一消息给他。 “总统先生,对这些问题,外界的确有些担忧,但我想您一定能够说服他们,我们美联储运作得还不错的。不幸的是,我们是华盛顿唯一在与通胀抗争的机构……” 不过,令里根与沃尔克都没有想到的是,此后一年时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为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失业率和通胀率居高不下。除了坚持严控货币总量和坚持高利率,沃尔克其它什么也不能做。他能做的只有坚持到底,以及等待潮水般的嘲讽。或许真被弗里德曼说中了:反正都已经烂透了,唯一的好消息是没有比这更烂,你尽管放手去干。 白宫那边也像热锅上的蚂蚁,里根凭借肯普减税法案上台。蒙代尔、拉弗代表的供给学派为里根制定了一整套减税改革的计划。但是,这一年刚刚推行大规模减税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就创下了新纪录,这让强调政府预算平衡的老派经济学家极为不满。沃尔克此时明白,虽然里根对他颇有微词,但此时彼此都需要对方。于是,他找到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莫瑞·韦登鲍姆协助安排一次与里根不带助手的一对一会见。 1982年2月15日星期一下午,这天恰逢华盛顿诞辰纪念日,是美国的公共假日。总统穿着一件带条纹的高尔夫球衫和一条茶色休闲裤,在轻松的氛围中与沃尔克相谈甚欢。显然,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里根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与保罗·沃尔克见面。我认为我们之间在建立友好关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且形成了降低利率的共识。我觉得我们可以在6月之前让短期利率降下来3-4个百分点。以后在考虑降低长期利率的问题。” 当时里根政府的赤字不断扩大,市场认为,政府赤字必须在融资市场中解决,这样必然与市场争夺美元,然后不断地推高利率。沃尔克并不认同里根政府的减税方案,他认为政府紧缩预算,增加税收,才能避免赤字扩大化,然后利率才能下来。 所以,沃尔克用降低利率作为交换条件,促使里根政府紧缩财政,并增加税收。货币与财政联手解决问题,这符合蒙代尔的大拇指理论,但是沃尔克的操作方法却与蒙代尔相反。1982年8月19日,增税法案获得通过。供给学派失望之极,一批供给学派年轻官员从财政部辞职。 此时,汽车销售额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房价快速下跌。失业率已经突破了9.5%,超过1000万人丢掉了工作。一期杂志甚至在封面上怒火万丈地刊登对沃尔克及其联储会同事们的“通缉令”。俄亥俄州的农民、五大湖区的工厂主以及难缠的工会,都找上门要和沃尔克“好好算账”。 “抗击通胀的代价不小,当时抗议的人们围住了我们的大楼。”沃克尔回忆说。“我们正在打正义之战,我们不愿意(因压力)撤退,大家今后都会理解这样做的正确性。”沃尔克试图获得民众的理解。 一天,下班后他坐在美联储专车上等芭芭拉(沃尔克妻子),发现司机正在读一本书《怎样从通胀中得利》。沃尔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与总统、国会作了那么艰苦的斗争……到头来怎么能容忍后院出叛徒呢。沃尔克忍不住问:“潘尼亚先生,您怎么读这样一本书啊?” 他转头跟沃尔克说:“我估计您不会介意吧,这是从书店买的减价书……标价10.95美元,卖1.98美元。” 沃尔克笑了:“那才是一小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此时通胀率已下降至5%! 1982年10月5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委员们以9:3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向降低利率。四天后,纽约时报刊出《祝贺沃尔克先生的成就》。 沃尔克此时的麻烦是,美国的边上墨西哥爆发了债务违约危机。市场认为,沃尔克在银行监管方面“彻底失败”,国会责成沃尔克处理这个问题。当时,经济学界一致认为,沃尔克为了抗击通胀——美联储的功劳,牺牲了就业、经济以及墨西哥。 但是,沃尔克能够做的只有祈祷墨西哥不要爆发连锁反应,以及经济尽快复苏。 就在此时,1982年10月,“春江水暖鸭先知”,道琼斯指数从8月的770涨到了1000。这简直是神话般的故事。通胀水平逐渐下降的同时,大量国际资本开始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大量投资放弃原油等大宗商品,转而追逐股票、债券、货币基金等低通胀的金融资产。 这预示着漫长而痛苦的滞胀时代结束了吗?沃尔克胜利了吗? 1982冬天,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进入历史性的拐点。美国股市在经历了将近十年低迷之后,开始进入蒙代尔及其追随者曾经预言的“美好场景”,一场史诗般的大牛市正在拉开序幕。 1983年,通胀率下降至3.2%,之后两年在4%左右,1986年降到1.9%。通胀率的下降程度和速度,远远超过了朝野、幕僚们的预测,经济也在最冷的寒冬中开始回暖。1983年,GDP增长率为4.5%,1984年高达7.2%,统计专家大呼经济过热,呼吁美联储出手调节,1985年为4.1%。1982年之后25年间,年增长率达3.3%,与二战后25年间的增长水平相当。 当时,《纽约书评》如此称赞:“里根当选总统,意味着空中再次弥漫如麝香般芬芳的利润。”后来,索罗斯将这一经济奇迹称之为“里根大循环”。 1983年5月28日星期一,在纽约东区公寓里,沃尔克跟芭芭拉说:“我正在申请下周与总统会面。” 芭芭拉接过话:“你是想递交辞呈吗?” 两个月后,沃尔克的四年任期即满,此时他在考虑是否争取连任。 “也不全是……” 芭芭拉有些激动地说:“我想你说过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什么积蓄,我也没有活出自己的生活……但我从未阻止过你的事业选择,也对你的成就感到骄傲。但是现在你已经战胜通胀,你的使命完成了。” “暂时如此,这才是序幕刚刚结束。” 芭芭拉打断他的话:“你难道还真以为你是美国的‘丘吉尔’吗?” “我真希望我不是丘吉尔。英国人在丘吉尔拯救国家于危难之后,一脚把他从首相位子上踢开了。” 沃尔克的真实想法是,他只想再干一年半到两年,把未尽之事做完,以善始善终。但是,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干满一任,因为他亏欠芭芭拉太多,芭芭拉身体不好,为了支持沃尔克,牺牲了很多。 当时,里根颇为犹豫,毕竟他不想像前任卡特总统那样被一个不受控的美联储主席影响连任前途。在与沃尔克会面的当天晚上,里根写下日记:“我见了保罗——我是在8月1日任命他做美联储主席呢,还是别人?从金融市场的反应看,似应让他续任。我不希望动摇他们对复苏的信心。” 事实上,里根别无选择,除了一些经济学家还颇有微词之外,投行、议员、财政部官员以及市场,都在支持他。沃尔克声望日隆。 1983年6月18日中午,里根在总统休闲地戴维营按惯例发表广播讲话。不过,他却没有按讲稿出牌,用昔日记者爆料式的腔调:“好吧,我现在没有像你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里根之前是演员),戴着草帽,握紧电话听筒。但在开始今天的播音之前,我想宣布一个重要事项……” 里根用这种极为不正式的方式宣布了沃尔克连任,这让白宫官员大跌眼镜。不过,沃尔克不在乎。一个月后,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沃尔克的任命。参议员加恩明确表示支持沃尔克:“我怀疑除了沃尔克以外,过去还没有哪位美联储主席能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坚持履责。” 03 沃尔克规则 1986年2月24日上午11点45分,沃尔克给芭芭拉打了个电话:“我想让你今晚做顿晚饭。” “真让人感到惊喜。我可不觉得我的厨艺有那么好啊。” “嗯,我想让你定期操练一下。” “天哪,你这话让我难过了……你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刚才在美联储理事会会议上,我的意见被多数票否决了……我不能再干下去了。” “得了吧,保罗,你不是那样的人……先去跟贝克谈谈吧。” “我会的,我们将一起吃午饭聊聊。” 事实上,芭芭拉不清楚,理事会内斗正是里根安排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挑起。 在沃尔克续任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一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普罗克斯迈尔对沃尔克说:“我们亲手打造了这只庞大、笨重、残暴的债务怪兽……这种局面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无论是通胀还是高利率,或者两者一起,都会把复苏扼杀在萌芽之中……所以我说,保罗,祝你好运,你这个可怜的家伙。” 全场哄堂大笑,只有沃尔克一脸严肃。 沃尔克心里很明白,接下来这一任期未必比上一任更轻松。沃尔克已经多次拒绝里根政府的货币赤字化要求,严禁美联储直接购买国债。但是,如果里根政府继续扩张赤字,很可能再次推高真实利率,他与里根的冲突势必形如水火。 在第二任期内,经济快速复苏,通胀得到彻底遏制,沃尔克与华尔街金融巨头联手拯救了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破产,避免了一场来自拉美债务危机的金融冲击波。不过,这也让沃尔克以及美联储落下“大而不倒”的名声,尽管他不想这样。 此时,沃尔克仔细评估了市场风险,只有联邦财政赤字让他感到头疼不已。市场对财政赤字的担忧已经盖过了通胀。1985年12月,参议院通过了《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法案》,该法案试图全面削减联邦赤字,避免财政赤字出现灾难性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财政部部长詹姆斯·贝克正在积极促成《广场协议》谈判。白宫认为,过去几年美元升值太快,不利于美国出口,同时也借此将美元利率下调以缓解联邦财政赤字。 狡猾的贝克对外释放的信号是,沃尔克促成这次谈判,希望美元汇率下跌。实际上,对于沃克尔来说,《广场协议》的成果喜忧参半。 就在协议签署后不到六个月,美元已经贬值了50%,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沃尔克认为,美元贬值太快,希望利用有限的政策工具缓一缓。但是,令沃尔克没想到的是,贝克不但擅长使用国际事务来干扰货币政策,还将手伸到了美联储最核心的权力部门——美联储理事会。 1986年2月24日星期一,达拉斯和旧金山两家联储银行向理事会申请,希望吧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沃尔克想拖一拖,但是一位名叫普雷斯顿·马丁的理事态度强硬。 “那让我们来投票决定吧。”沃尔克脱口而出,凭借过去六年的权威,沃尔克相信投票能够摆平这事。但是,这一次,他太过自信了。 投票的结果是,沃尔克以3:4输掉了这场对决。另一位理事玛莎·赛格尔表达了胜利的喜悦:“美联储不再是一个人的舞台。” 实际上,结果出来了,沃尔克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关键对决。马丁和赛格尔都是里根任命的,他们与里根、贝克一样都试图执行宽松货币政策。 但是,即使他俩是里根的亲信,也只有两票,难以在理事会成事。美联储理事会一共7名理事,每个人都是由总统任命,任期14年。为了防止政府干预央行的自主权,国会将各位理事的14年任期错开分配,一任总统最多只能任命2位理事。但是,由于里根连任,他可以任命四位理事。 就在投票前半个月,里根就任命了两位新理事替代了一位到期的理事和一位辞职的理事。这样,里根就手握四张票,从沃尔克手上夺回了理事会的控制权。 投票结果出来后,沃尔克大发雷霆:“从现在开始,你们可以为所欲为……但我不奉陪了。”他走出理事会议室,顺手一甩,“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当天下午,沃尔克找到了财长贝克,“我带了一份辞职报告。” “你在说什么?” “今天早晨,理事会会议上的表决结果推翻了我不愿意降低贴现率的立场。” “保罗,别做傻事,你不能辞职……” 3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降低贴现率的结果。就在前一天,德意志银行和日本银行也降低了贷款利率。马丁理事高调地宣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典范。里根政府也称,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正在推进的国际磋商合作取得重大成就。 沃尔克回忆说,当时他真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离开美联储。但是,真正让沃尔克下定决心离开的是1987年5月1日理事会做出的一个决定。 当时,理事会投票表决,同意批准三家控股银行——花旗集团、信孚银行以及J.P.摩根公司承销特定的债券。这一决定实际上违反了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沃尔克极力反对,因为他很清楚,这决定意味着,金融混业时代的到来,大幅度放宽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将制造巨大的金融风险。 有媒体这样解读这一投票结果:“威风凛凛的沃尔克先生罕见地在里根总统任命的美联储理事面前败下阵来。这说明在监管问题上,那些由里根任命、更倾向于自由市场制度的美联储理事们正准备把主席赶走。” 1987年6月1日下午,沃尔克拜访里根,递交了辞职信。次日上午10点,里根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麦克风前,左右两边一个是沃尔克,一个是格里斯潘。里根宣布,格林斯潘替代沃尔克作为新任美联储主席。他对沃尔克的辞职“极尽挽留,深表遗憾”,并对沃尔克抗击通胀的成就高度评价。 当记者问沃尔克为何辞职时,他援引了《圣经·旧约》中的一句话,轻描淡写地说:“来亦有时,去亦有时”。一位来自纽约州的议员查尔斯·舒默认为,总统“应该跪拜沃尔克,恳求他留任”。 事实上,华尔街金融界也这么认为。当天早上十点沃尔克辞职的消息传出后,投资者疯狂抛掉美元,大举购入黄金。黄金大涨,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下跌。法国巴黎甚至被迫中止外汇交易。市场用钱投票表达了无声的愤怒。 沃尔克走了,给美联储留下了一部操作手册。 辞职后的第一个星期,美联储理事会收到了成袋的信件和明信片。其中有来自前总统杰拉德·福特、理查德·尼克松,还有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然大部分都来自各州的老友、议员、市民以及各界人士。不少信件的抬头都写着简单的地址:华盛顿特区保罗·沃尔克主席。 福特总统的亲笔信夸赞沃尔克的“正直品格”:“在危机时刻有你掌舵,无论是对美国还是整个世界而言,实乃幸事。我由衷地感谢你的优异工作和你个人所作出的牺牲。” 撒切尔夫人信中这样说道:“您对稳健货币政策坚定追求,您在遏制世界最大经济体通货膨胀这一复杂任务钟所体现出来的超群技艺和理解同情,令我备感钦佩。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在一个世界金融体系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时代,您发挥的作用无可估量。” 一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迈克尔·帕维莱克说到了沃尔克心坎里:“虽然我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工作,但是,我始终理解和赞成你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政策。你保全了我一辈子的积蓄,使之没有化为乌有。换一个缺乏胆略的人,很可能会屈服于政治压力,而你则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多数信件都是“作为一位纳税人”、“一位公民”的身份感谢他,其中一个人在信中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你有时间去指导艾伦·格林斯潘,让他沿着你的足迹往前迈进……” 自沃尔克卸任后,美联储进入了格林斯潘时代。聪明过人的格林斯潘掌控美联储达20年之久,一度是美国最具权势的人物,被称为全球“经济沙皇”。任期内,他不乏抗击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信息革命等光辉战绩。格林斯潘还是一位模棱两可的预言大师,擅长与市场搞“理性预期”式的博弈。市场有一句传言,“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间这位老人早已把沃尔克忘记了,人们只会记住那个“美元总统”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并未坚守当年的承诺,他多次疯狂下调利率,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格林斯潘与小布什试图“再造美国住房梦”,将利率下调至零附近,华尔街大发次贷,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金融繁荣异常,最终以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收场。 沃尔克离开美联储有很多不舍,但他知道,只要危机过去,白宫是不会欢迎他这个“只是艰难时局下的替罪羊”。他内心也觉得亏欠芭芭拉太多,是时候回归家庭了。事实上,沃尔克在财政部和美联储任职期间,家庭经济拮据。沃尔克儿子身患残疾,芭芭拉又患严重的关节炎,只能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兼职。 芭芭拉曾经说:“在保罗接受这个工作之前,我们勉强还能存点钱,但现在挣的钱都不知不觉全花光了。”为了补贴家用,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租住在华盛顿偏远郊区的一房一厅里。沃尔克也深感愧疚:“我怎么把家弄到了这般举步维艰的地步?” 不过,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并未去华尔街谋求高薪,而是返回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当时,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被沃尔克生动的授课以及精深的智慧所吸引。下课后,沃尔克走过来说: “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好听吗?” “很好听,但有些地方我没听懂。” “你会听懂的,因为中国正在崛起。” 这位中国学生叫朱民,后来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裁。沃尔克对中国颇感兴趣,与欧洲财长、金融家一样,中国不少经济学家、金融官员对沃尔克敬佩有加。有一次,沃尔克来中国,向朱民提出希望能见朱总。当晚,朱总宴请沃尔克,相谈甚欢。走时,朱总对朱民说,沃尔克真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总统邀请沃尔克出山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对美国银行业进行重大改革,禁止银行利用联邦政府承保的存款进行高风险的自营业务投资,并且反对金融业内更进一步的合并。 奥巴马趁此良机“消费”了一把沃尔克,他把这个改革命名为“沃尔克法则”。对此,沃尔克感到十分惊讶和无奈。在演讲时,沃尔克扭过头对着奥巴马说:“我们称它为‘奥巴马法则’如何?” 所谓沃尔克规则,就是要将金融机构的自营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开来,银行想做自营业务,就不能使用客户存款和联邦政府低息贷款。美联储的会员银行以证券作为担保物,以较低的利率向美联储借款。 沃尔克法则,某种程度上说是沃尔克当年离开美联储时对放松金融监管的一种回应。整整20年间,次贷危机再一次证明了沃尔克当年坚决反对放松金融监管是多么的明智。“沃尔克规则”被写入2010年出台的美国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之中。 不过,沃尔克法则最初的方案只有区区四页纸,沃尔克的初衷是想通过一个简单的法律,最大限度地限制金融巨头从事投机交易。但是,奥巴马没能顶住华尔街的压力,这个四页纸的方案最终变成了上千页的法案,规则变得极为复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大大缩水。 其实,奥巴马给的这个职位本是虚职,他只是想借沃尔克的威望达成平复民心之目的。此时,沃尔克年事已高,再也没有体力“与世界为敌”了。 不过,沃尔克依然在2011年发出一些真正关于全球命运的声音:“这是一个外国拥有我们数万亿美元的时代,这是一个我们更加依赖向外国借款的时代,这是一个整个世界都指望美元能维持住购买力的时代。”这一句话,与当年他的上司、康纳利财长的“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难题”,截然相反。 沃尔克生于大萧条之前的新泽西州海滨城市开普梅,其父亲是该州一座小城的行政长官,一生清廉勤勉,坚毅执著,管理这个小城长达20年,并使之免遭“大萧条”的冲击。沃尔克继承了父亲身上的坚毅、清廉与奉公,用半生公职生涯诠释了古罗马人说颂扬的最高美德:勇气、正直、智慧、谨慎,以及献身自己、服务国家。 有人说,在美联储楼前的广场上应该树立一座雕像,而在美联储百年历史中,只有一人的雕像最值得立于此处,他就是保罗·沃尔克。 在财政赤字货币化、福利民粹主义的时代,沃尔克的公心、正直、勇气、清贫以及高贵的人格,不断地提醒我们,如何抑制滥发货币的冲动和诱惑。 其实,在1995年,沃尔克在一家小而美的投资公司里获得了几百万的报酬。但是,当时芭芭拉因糖尿病和关节炎并发症已经卧床不起。为了向芭芭拉表达敬意,作为对她一生的补偿,沃尔克夫妇决定在在纽约市特种外科医院发起芭芭拉·沃尔克女性风湿病中心,并将这笔钱全部捐出。 三年后,芭芭拉离世。沃尔克,事业上坚强果敢,宛如一位巨人,但生活上、情感上都极其依赖芭芭拉。芭芭拉的离去,对沃尔克打击很大。令沃尔克稍微安慰的是,“在芭芭拉1998年去世之前,这是给她带来慰藉的少有的生活体验。她配得上这份荣耀。” 之后,沃尔克大部分时间花在没有收入的公共事务上,比如处理安然公司丑闻,帮助二战受难者追回财产,以至于生活拮据清苦。平时,沃尔克租住在纽约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依然乘坐地铁出行。与之前半生一样,为了维持生活,他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租住在一个小得像学生宿舍一样的老房子里。身材魁梧高大的他,在这个房间里显得局促拥挤,屋内大部分空间被书籍和资料挤满。每到周末,沃尔克请自己的女儿来帮他清洗衣物。 如今,92岁的沃尔克,这位曾经语调轻柔、目光坚定的巨人,说话已有些口齿不清,记忆有些模糊,已经戒掉了雪茄。 所有人都装睡时,所有人都陷入货币泡沫之中时,只有这位老人是清醒的。然而,他是孤独的,或许只有芭芭拉才能给他真正的温暖、理解以及安全感。 后记 “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2010年2月2日,美国参议院就金融监管法案中举行的“沃尔克规则”听证会上,当有议员质疑他提议加强金融监管的法规是过时之举时,83岁的沃尔克如此回敬对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沃尔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其实,沃尔克不是智者,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智者,有时因为智者太多才出问题。我认为,“他是一位英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半世风云断古皇,一蓑烟雨任平生。” ——致敬保罗·沃尔克! 参考文献 【1】时运变迁,保罗·沃尔克、行天丰雄,中信出版社; 【2】坚定不移,保罗·沃尔克,中信出版社; 【3】力挽狂澜,威廉·希尔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央行的职责——专访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金焱,财经; 【5】金融泰斗保罗·沃尔克:美国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刘丽娜,中国证券报; 【6】保罗·沃尔克:一位孤独的老人,朱伟一,上海证券报; 【7】保罗·沃尔克:一个正直的中央银行家是如何炼成的?周艾琳,第一财经日报; 【8】他山之石:《坚持下去》——保罗·沃克尔,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详情]
新浪美股12月9日讯,沃尔克生前爱吸雪茄,他身高6英尺7英寸(约合2.01米),被人们称为“高个子保罗”(Tall Paul)。他在1979年8月份被前卡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再次获得前里根总统的任命,并一直任职至1987年。在1979年首次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之前,他就以其善于抑制通胀的能力而闻名。 沃尔克任内以22%的利率帮助压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此举对美国的制造业、农业和房地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对随后20年的经济扩张起到了引路作用。 在“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发生数年之后,沃尔克还曾领导过前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Economic Recovery Advisory Board),并推动出台了与之同名的“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这项规则旨在禁止商业银行进行导致了2007年金融危机的高风险投资,以此来对其进行约束。 沃尔克生前爱吸雪茄,他身高6英尺7英寸(约合2.01米),被人们称为“高个子保罗”(Tall Paul)。他在1979年8月份被前卡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再次获得前里根总统的任命,并一直任职至1987年。在1979年首次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之前,他就以其善于抑制通胀的能力而闻名。 在第一次出任美联储主席的几个月以前,沃尔克曾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1979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就未来的经济稳定性而言,(通胀)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最多的问题,并造成最大的经济衰退。” 1965年,在前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任内,美国的通胀率仅为1%;但到1980年3月时,通胀率飙升到了14.8%。为了遏制物价上涨,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收紧了货币供应。在随后的1981年7月份,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用来向其他存款机构提供隔夜贷款的利率达到创纪录的22.36%。相比之下,在2008年12月到2015年12月,也就是金融危机及其余波期间,这一利率仅为0%到0.25%。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不久,沃尔克将贴现率调高了0.5%——如果是在今天,此举会被视为相当大的震动。 在沃尔克生前,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让那些认为物价将继续快速上涨的人改变想法,进而改变他们的行动。 “我们正在应对几十年来形成的通胀势头,还要应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沃尔克在1981年9月向美国全国记者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说道。“大约有一半的工作人口——也就是35岁以下的人——在其工作经验中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物价稳定的局面。我们已经习惯了与通胀共处和适应通胀,并预计未来会有更高的通胀。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启动了维持其运转的力量。“ 在美联储基准利率达到峰值之后的两年内,通胀率急剧下降至3%以下,从而终结了被称为“大通胀”(Great Inflation)的时期。 但与此同时,高利率也带来了令人窒息的方面影响,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在2007年到200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之前,1981年到1982年的经济衰退是美国自“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在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10.8%——也就是说,在工作人口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直至今日这一失业率仍然是自19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如果没有他在货币政策上的大胆变革,以及在痛苦的几年中坚持下去的决心,那么美国经济原本会继续螺旋式下滑。”前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威廉·普尔(William Poole)在2005年提前写好的一篇悼词中写道。“沃尔克扭转了前任(美联储主席)的错误政策,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长期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详情]
1979年8月,卡特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里根再次提名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直到1987年卸任。 新浪美股12月9日讯,曾在吉米·卡特和罗纳德·里根总统时期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周日去世,享年92岁。 作为吉米·卡特和罗纳德·里根两届任期内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曾以20%以上的利率帮助遏制了“大通胀”,这一利率也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农业和房地产,但却为美国20年的经济扩张铺平了道路。 1927年9月5日,保罗·沃尔克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梅角(Cape May),在蒂内克(Teaneck)长大。 194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来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1952年成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 1969年至1974年,他曾担任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的财政部负责国际货币事务的副部长。 随着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以及对美元需求的减弱,美国经济在1971年进入了危机状态。 沃尔克是白宫经济顾问之一,包括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和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他们创造了“尼克松休克”政策。 首先,他们单方面取消了美元与黄金的直接国际兑换——有效地结束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货币汇率——然后实行了90天的工资和物价冻结以遏制通货膨胀,这是第一次这样的非战时控制。 1974年,沃尔克离开财政部,成为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的高级研究员。 1974年8月,尼克松辞去总统一职,几乎正好一年后,沃尔克重返美联储,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 沃尔克对通胀的担忧对美联储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在把握经济脉搏和设定利率方面,监控物价上涨是美联储的双重任务之一,此外还有就业趋势。 在美联储度过了遏制通货膨胀的日子后,沃尔克成为投资公司Wolfensohn & Co.的董事长。 1996年,他领导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在瑞士银行中被冻结的犹太人大屠杀受害者账户。他的工作导致了12.5亿美元的和解。 在大衰退之后,他从2009年到2011年领导奥巴马的经济复苏委员会。他对金融机构在导致2008年经济崩溃中所扮演的角色持批评态度,并呼吁限制美国最大银行的规模。 因此,他在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沃尔克规则是《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的一部分。该规定试图阻止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于衍生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 沃尔克写了九本书,包括《坚持下去:对稳健货币和良好政府的追求》(Keeping At It: 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这本回忆录于2018年10月出版,当时他91岁。[详情]
原标题: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来源:环球网保罗·沃尔克 图自:《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刚刚消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详情]
原标题:快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环球网快讯】《纽约时报》刚刚消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详情]
2018年10月,尚在病榻上的保罗·沃尔克(Paul Adolph Volcker)出版了他的著作《恒心永驻:追求稳健的货币与良好的政府》。对于一位出生于1927年“大萧条”前夜、已是91岁高龄的智者,这本书必然是对自己毕生经历、理想、信念、追求甚至遗憾的全面追忆和总结,自然也会披露一些此前没有提及或是不愿提及的细节、逸事。基于好奇,译者第一时间阅读了英文原版Keeping At It: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随即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希望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与国内的读者,尤其是经济金融从业者分享。对于这位为六位美国总统工作过、担任过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连任过两届美联储主席、身高超过两米的“大个子保罗”(“Tall Paul”),其生平伟绩是大多数经济金融从业者所耳熟能详的。1971年,作为尼克松政府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主导了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在他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1979~1987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驯服了“通胀野马”,稳定了美国经济。在此期间,沃尔克作为主要的亲历者,参与了“广场协定”的谈判,救助克莱斯勒和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等美国金融机构,处理储蓄和贷款协会危机,这些传奇的经历,都已被写入货币金融学的教科书。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的经历同样精彩纷呈。1996年,他成立知名人士独立委员会,即“沃尔克委员会”,调查瑞士银行持有的、属于大屠杀受害者的资产。2000年,被任命为由19名成员组成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致力于建立国际会计标准。2004年,负责调查联合国石油换食品项目中的腐败行为。2007年,负责审查世界银行机构廉政部的工作及其反腐败的成效。2008年金融危机后,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2013年,成立“沃尔克联盟”,旨在应对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挑战,并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上述经历,这本书都有所提及。这本书篇幅并不长,也不是事无巨细“流水账式”的描述。沃尔克试图向世人展示的,首先是他从60多年公共服务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关键教训,即他本人所谓的“三个真理”:稳定的价格、稳健的金融、良好的政府。这“三个真理”也正是沃尔克毕生的主题、毕生的追求、毕生的烙印。而真正让译者产生感情共鸣,以及由此而生的翻译愿望的,既缘于“三个真理”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意义,更缘于沃尔克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敢于说“不”的勇气、为公共服务的献身精神。“实用货币主义”沃尔克最为世人熟知的不朽功绩,是1979年出任美联储主席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1979~1980年扭转了美国的货币政策,放弃关注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制服了”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令美国部分利率突破20%的通货膨胀,美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由1979年的11.3%降至1982年的6.2%,1983年更是降至3.2%。这不仅为沃尔克赢得了极大的政策声誉,以及延续至今的偶像地位,更为发达经济体进入长达约20年的“大缓和”时代奠定了良好的货币开端。因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称,“沃尔克是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经济学家、政治家。”沃尔克货币政策实践的巅峰,同时也是货币数量理论的巅峰。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沃尔克的成功,实际上就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货币主义理论的成功;沃尔克倡导的“限制货币供给数量”的实践做法,完全就是弗里德曼倡导的“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规则”的现实版本。而沃尔克在这本书中,不厌其烦地在多处对上述误解做了不同层面的澄清。事实上,弗里德曼率领的货币学派,不仅没有宣称美联储最终采用了一种更加货币主义的做法,反而坚持认为沃尔克采取的措施不正确,应该采取更容易消除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做法。我们不能把这种澄清或解释,简单地解读为两位同样固执、同样自信的老人之间的意气之争。沃尔克与弗里德曼之争的背后,映射的是对于货币政策本质特征的不同认识。一方面,沃尔克认同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沃尔克说,弗里德曼那句被广为引用的格言,将通货膨胀形容为“过多货币追逐太少商品”,明确、简洁地道出了通胀产生的原因,因此货币供给对于通胀过程具有根本性意义。另一方面,沃尔克认为,“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找到最佳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且不论发生什么都要严格盯住——充其量只能说是天真的且是危险的误导。”后来,沃尔克的实践做法被贴上“实用货币主义”的标签。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沃尔克对于这一标签应该是欣然接受的,他认为这与弗里德曼倡导的更极端和机械化的货币主义形成了对比。“货币政策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技术,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在理论上做无穷尽的探寻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经济金融规律的遵循。艺术,意味着货币政策操作需要随时随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机械僵化的做法并不可取。关于后者,沃尔克提供了另一个反思的案例。例如,关于严格的2%通货膨胀目标制,沃尔克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价格指数能够精确地反映只有1/10或1/4个百分点的消费价格的实际变化。”当沃尔克写下这些文字时,“随着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接近历史低点,人们开始担心消费价格增长太慢——仅仅因为它比2%的目标低了1/4左右!这是否意味着要‘放松’货币政策,或者至少推迟紧缩,即使是在经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沃尔克的结论是:“当然,这是无稽之谈。央行行长是如何落入这样的陷阱的?赋予单一统计数据的微小变化如此大的权重,而这一统计数据本身又有其固有的弱点。”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对于沃尔克“实用货币主义”的立场不仅高度认可,更有情感上的共鸣。“关键是独立性”沃尔克在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个细节。他在清理旧文件写这本书时,发现了很久以前一张用处方笺写成的字迹潦草的便条。这是他第一次会见卡特总统前写下的,希望向总统提出的建议,非常简单的“三条”: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必须直面通货膨胀、实施更加紧缩的政策。其中,后面两条是政策,第一条才是前提。沃尔克说,这并不是偶然的,“关键是独立性”。沃尔克一贯强硬地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在他看来,对货币的信任,是良好的政府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维持货币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是货币政策的一项基本责任,但前提是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因此,当新就职的里根总统(Ronald Wilson Reagan)希望来美联储与沃尔克会面时,他居然拒绝了。因为,除了罗斯福总统在1937年新大楼落成典礼上到访外,还没有总统来过美联储,沃尔克担心里根总统到访美联储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这本书中还记录了另一个故事,那是沃尔克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遇到过的类似挑战。1984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面见里根总统。会面地点不是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图书馆。里根总统没有说话,而总统办公厅主任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对沃尔克说:“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沃尔克的反应是:一句话也没说,直接走了出去。2014年,英国中央银行业务出版社(Central Banking Publications)为沃尔克颁发终生成就奖,获奖的理由是,“沃尔克树立了一个领导行动的榜样,不仅为中央银行,而且为美国和世界经济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从全球中央银行发展的历程来看,正是在沃尔克成功实践的榜样带动下,为了避免中央银行在追求物价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必要干扰,各国普遍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独立性与通胀目标制也被称作继自主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后“第二次中央银行革命”的典型特征。正如沃尔克在1999年8月接受《中央银行》(Central Banking)杂志采访时说的,“近年来,央行的相对独立性和地位,源自少数几家央行在抗击通胀方面取得的成功,当时通胀过程似乎根深蒂固,几乎不可避免”。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认为国际金融界对于央行行长的评判有统一的标准,那就是稳定的货币和稳健的金融系统。2019年2月12日,已经退休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同样也获得了英国中央银行业务出版社颁发的“2019年终身成就奖”。实际上,与沃尔克相比,周小川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挑战:中美两国体制不同。中央银行的法定职权和独立性也不同,美联储是对国会负责,而中国人民银行则受国务院领导,法定的职责不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还需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央行行长要做到货币政策独立性则顶着更大的压力。“不是为了金钱或者权力”沃尔克在这本书的引言里,再次讲述了“睿智的老鹦鹉”的故事。他就是这只被叫作“主席先生”的“睿智的老鹦鹉”。沃尔克担任了好几个“零薪酬”的主席职务,“不是为了金钱或者权力”,而是“致力于公共服务”,力图恢复公众的使命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这也正是沃尔克下决心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投身公共服务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1979年,在抗击通胀最紧张的时刻,沃尔克自称“被绑上桅杆”。在美联储外,有民众游行抗议,甚至有武装分子闯入美联储,威胁要挟持理事会;在美联储内,理事会意见极其不一致,鹰派和鸽派投票的结果是4:3。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动用了美联储针对市场的所有“弹药”:将贴现率提高至12%、要求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呼吁停止向“投机”活动贷款,以及最核心的——不管对利率有什么影响,承诺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此时,三个月期美国国债利率最终超过了17%,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最高达到了21.5%,对市场反应最灵敏的抵押贷款利率超过了18%。美国金融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高的利率。在这样的境况下,他的意志如果稍微有点儿不坚定,历史的进程可能就会被改写。投身公共服务需要敢于说“不”的勇气。沃尔克受其父亲老沃尔克的影响颇深,尤其是老沃尔克的从政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沃尔克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乔治·华盛顿的名言:“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却说同意。”每每在关键时刻,沃尔克总能秉持正直正义,坚持道德勇气,敢于说“不”。因此,世人也记住了这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者”“下意识的通胀斗士”“沃尔克规则的制定者”……回想中国在2013年6月所经历的那一轮货币市场剧烈波动。6月20日,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14天加权利率分别为11.74%、11.62%、9.26%,质押式回购隔夜利率更是一度摸高至30%。面对大水漫灌的臆想冲动、倒逼央行放水的政策博弈,人民银行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动摇,其敢于说“不”的勇气同样可喜可嘉。投身公共服务需要献身精神。1979年,沃尔克由纽约联储银行行长转任美联储主席时,收入由年薪11万美元下降至5.75万美元。他以每月400美元的租金租了一套一居室公寓,公寓只配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而到1983年,由于家庭收入状况不佳,他的夫人芭芭拉(Barbara)尽管类风湿性关节炎越来越严重,还是不得不兼职做会计工作来补贴家用,有一段时间,他们还把自家宅院后部的房子都租出去了。以至于当里根总统给沃尔克打电话告诉他将连任时,他的夫人哭了。最后,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这本书虽然采取了近乎白描的叙述方式,但阅读时读者并不会感到沉闷乏味,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中时时渗透出不经意的幽默和睿智,一如沃尔克本人的为人处世。书中有一段描述非常有趣,大致可以窥见一斑。在比较自己和弗里德曼时,沃尔克说:“弗里德曼比我年长15岁,比我矮一些。毫无疑问,他在我遇到的最教条、最具说服力的经济学大师中居于首位。”在译者看来,这样的行文颇有叙而不作、微言大义的古风。因此,后面的评价,“当从报道中看到年逾九十的弗里德曼承认他或许过分强调了货币、物价和经济活动的稳定关系时,我倍感欣慰。虽说在我看来,这有点儿晚”,也就顺理成章了。(作者系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详情]
文 | 看懂君“你在这儿干什么?住宅建筑商会杀了你?”1982年1月,拉斯维加斯,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应邀去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年会,在去开会的路上,他碰巧遇到了一位脾气很坏、不太友好的参议员,他向沃尔克讲出了这样的话。两年半之前的1979月8月6日,保罗·沃尔克宣誓就职美联储主席,上任之后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在1979-1980年扭转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在他的带领下,美联储放弃关注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制服了”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通胀率。美国CPI由1979年的11.3%降至1982年的6.2%,1983年更是降至3.2%。这位发达经济体进入长达约20年的“大缓和”时代奠定了良好的货币开端。画圈处为1980年前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在1982年1月,一切还不像今天看到的那么清晰。用沃尔克本人的话说,在1982年的春天,他也充满了焦躁情绪。那时,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战后最高点。虽然通胀率下降了,但货币供应量仍远远高于预期目标。但是沃尔克依然坚持原计划。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和通胀进行了几轮的斗争:1980年3月,卡特总统宣布了预算削减和信贷管控反通胀计划。1981年8月,仅仅上任半年多的里根总统就强硬的解雇了数千名罢工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原因是向公众表明工会要求提高工资的要求不会被无限制满足。但是,抑制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银根紧缩,一定会给经济带来短期痛苦。建筑和房地产业就是一个和银根松紧有密切关系的行业。那位参议员的话让上台演讲之前的沃尔克有些担心,这反倒使得他更加比平时更加雄辩。沃尔克告诉建筑商,自己知道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但如果在抗击通货膨胀时有所放松,那么所有的痛苦就都白受了。沃尔克演讲的结束语是,“和我们一起坚持下去。通货膨胀和利率将会下降。我们还有很多房子要建”。全体起立鼓掌。◆ ◆ ◆一、抗击通胀,实用货币主义立场这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终于,在1982年夏天,通货膨胀率大幅下降到一位数。沃尔克成功了!抗击通胀是保罗·沃尔克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回顾这段历程,对今天各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来说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幅通胀的积累通常是由早期放任所造成的。政治压力和经济放缓的可能性,使得各国央行通常都不愿意采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措施,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导致的后果往往就是债务膨胀、流动性泛滥。在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前,美联储已经采用了小幅上扬短期市场利率的模式,但是收效甚微,周期太长,无法影响预期。沃尔克清楚,需要新的货币政策出台。他动用了美联储针对市场的所有“弹药”:将贴现率一路提高,要求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呼吁停止向“投机”活动贷款,以及最核心的———不管对利率有什么影响,承诺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沃尔克最终的目的是,控制货币供应的数量而不是货币的价格。“通货膨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主义学派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为了妇孺皆知的道理,沃尔克抑制通胀也正是从控制货币数量供给的角度出发。在1950年代初,当沃尔克还在纽约联储供职时,他就逐渐认同了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即虽不能准确定义,但货币供给对于通胀过程具有根本的意义。沃尔克承认,若干年后,作为美联储主席,凭借对这种关系的常识判断,他试图阐明货币约束是有力打击通货膨胀的关键。然而有趣的是,沃尔克却并不喜欢被贴上“货币主义者”的标签,他更喜欢人们称之为“货币实用主义”者。他指出,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上虽然非常完美,实践中却很教条。比如,弗里德曼就建议,找到最佳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且不论发生什么都要严格盯住。在当今各国货币政策实践中,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似乎已经达成了一个惊人的共识,那就是设置一个通货膨胀率的“红线”,比如2%[1]。沃尔克则认为,这种说法“充其量只能说是天真的且是危险的误导”。对此,他进一步提出强烈的批判:“赋予单一统计数据的微小变化如此大的权重,而这一统计数据样本本身又有其固有的弱点”。沃尔克则认为,这是中央银行最容易陷入的陷阱之一。那就是被这种僵化的指标所体现出的情况所“蒙蔽”,将会导致温水煮青蛙的境地,放任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旦通胀起来之后,再控制就很困难了。珍妮特·耶伦当时问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你如何定义价格稳定?”格林斯潘给出了一个沃尔克认为唯一合理的答案:“一般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化不会有效改变商业或家庭决策的状态”。所以说,货币政策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央行行长们永远也没有办法用一成不变的公式来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沃尔克自传《坚定不移》的译者徐忠,在他的译著推荐序中就曾这样写道,“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对于沃尔克“实用货币主义”的立场不仅高度认可,更有情感上的共鸣”。◆ ◆ ◆二、美联储的独立性,伟大的传统1984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里面见里根总统。奇怪的是,这次会面地点不在椭圆形办公室,而在图书馆。当沃尔克到达时,总统与办公室主任詹姆斯·贝克坐在一起。里根似乎有点不舒服,一句话也没说。贝克告诉沃尔克:“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这时,沃尔克惊呆了,因为总统的这项命令超出了它的权限。怎么说?怎么办?沃尔克一句话也没说,走了出去。从左至右:保罗·沃尔克(时任美联储主席)、里根(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贝克(时任美国总统办公室主任)对于货币政策的控制和左右,是每一个政府都难以抗拒的冲动,毕竟靠印钞票来解决财政赤字和政府融资是再简单不过的方法,而“货币的幻觉”又会让通货膨胀有很强的滞后性,在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每当选举或者政府支持率比较低的时候,干预货币政策的冲动就非常大。因此,央行的独立性就更加难能可贵。用沃尔克的话说,在美联储内部,有一个信条从未被质疑过,即美联储的首要职责、有效经济政策的基石是维持货币稳定。沃尔克本人也很喜欢别人称其为“下意识的通胀斗士”,因为这正是央行官员的职责所在。美联储的独立性由来有自。从1951年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达成协议之后,美联储开始在更大范围上行驶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作为那次谈判的杜鲁门总统派出的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在1951年初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有趣,这位原本来自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却成了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美联储主席,他任期长达19年,历经五位美国总统。地位是争取出来的。尽管为人友好而谦虚,但是马丁在涉及货币政策和维护美联储独立性方面十分强硬,他的那句在“宴会酒酣耳热之时撤走酒杯”的名言,更成为了至理名言。1965年秋,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计划提高贴现率。贴现率是美联储向银行收取的短期贷款利率,其预期效果是提高所有市场的利率。但是当时约翰逊总统正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他对提高利率的想法很反感。然而,1965年12月初,马丁还是坚持将贴现率从4%调高到4.5%。约翰逊总统发声明对此表示遗憾。马丁被叫去接受训话,报道称双方还发生了肢体冲突。马丁是沃尔克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后,在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当他感觉到工作压力时,他会去马丁那里寻找慰藉。沃尔克强调了央行独立性的重要。在他看来,美联储,历经多次动荡时刻,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可信度,对其职责保持负责任的、有效率的管理。它仍然是国家的一项宝贵资产。虽然干预不可避免,然而历任美国总统,依然保持着对美联储专业性的尊重。即便是通过詹姆斯·贝克来试图命令沃尔克的里根总统,在发号施令时也会感到“不舒服”,沃尔克记得,里根曾私下对沃尔克说,他明白美联储任务的重要性。因为当他在伊利诺伊州上大学时,一位教授就给他讲过通货膨胀的危害,而他对此印象深刻。沃尔克坦言,多年来,美联储实际上一直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尊重。在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低得危险的环境下,美联储仍保持着极高的可信度。“就此而言,它是一项国家资产”。即便在今天特朗普政府当政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保罗·沃尔克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治理通胀上的作为。因此,其在金融监管上的贡献和经历往往为人所忽视。用沃尔克的话说,“真正的危险,是来自鼓励或无意中容忍不断上升的通胀,以及极端投机和冒险的‘近亲’,即在泡沫和过度行为威胁金融市场时袖手旁观。”在其一生中,他亲身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他在美联储主席的任上,他亲自参与了克莱斯勒公司的救助、平息白银期货市场泡沫、求助伊利诺伊大陆银行、化解拉美金融危机等金融危机。这一部分在《坚定不移》这本书中也有详尽的描述且十分精彩。另外,保罗·沃尔克作为尼克松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亲身参与了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书中对此着墨颇多,虽然沃尔克此时并不是主导者,但是书中也披露了很多秘辛,在当下中美关系的情况下,也特别值得一读。[详情]
12月9日,以控制通胀闻名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辞世,享年92岁。他之所以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之一,不仅在于其任内成功控制恶性通胀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危机和多轮金融危机,为稳定美元、奠定美联储独立地位所做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公共利益、为国家、为世界所做的贡献。 笔者曾三次见到沃尔克先生并聆听他的高见,拜读他签名的新书。沃尔克先生身材高大超过2米,声如洪钟但说话温柔如水,充满睿智,酷爱钓鱼。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为人耿直,不仅不为个人谋福利,而且为了公共利益坚定做正确的事。尽管他供职时经历了六任总统,但是他从不为任何一位总统的利益而袒护。他在新书《坚定不移》中记录了他为稳定价格、稳健金融和建设良好政府所做的努力,卸任美联储主席后甘愿放弃高薪职位,为公共利益奉献一生。 沃尔克先生在美联储主席任内曾成功遏制高通胀,为治理通胀留下了宝贵经验,其所留下的沃尔克法则已成为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法宝。 沃尔克拥有美联储、财政部、银行业的丰富经验,1969~1974年任金融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主导了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的制度设计,是美国现代央行的缔造者。在担任四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后,他于1979~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其经历六位总统履职丰富的职业生涯本就是一部金融传奇。 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成功治理通胀,为控制双位数的通胀,在上两任美联储主席束手无策之时,沃尔克受命于危难之际,顶住各种压力快速将利率从11%升到20%,而且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迅速抑制住奔腾的通货膨胀。接任的格林斯潘称其为“过去20年美国经济活力之父”。沃尔克不仅创新了货币政策调节方式,从控制利率到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且他成功地捍卫了美联储的独立性,稳定了美国的经济。有个趣闻就是当时竞选总统要与之见面时,沃尔克提出,在美国白宫和美联储大厦之间选了个地方喝咖啡。沃尔克将美联储独立于政府、独立于国会的独立性彰显出来。 为解决2008年的金融危机,奥巴马邀请沃尔克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沃尔克法则成为各大央行应对“大而不倒”、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则。作为美国复苏经济委员会主席,沃尔克参与治理金融危机,为避免再度引发金融危机通过了二千多页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其核心正是沃尔克法则,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禁止银行拿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等高风险业务,但允许代客理财;并建立高管问责制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 作为“史上伟大的美联储主席”之一,沃尔克不仅是治理通胀的高手,以果敢勇气和远见卓识成功治理了美元通胀,并缓解了拉美债务危机的冲击,多次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更为重要的是他奠定了美元、美联储和美国的国际地位。 纽约大学教授撰写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力挽狂澜》,开篇就是沃尔克经历的三场金融危机。沃尔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之时,主导了世界经济体系从美元-黄金本位到浮动汇率制的转换,这些成就对于奠定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联储作为美国央行及美国的国际地位等都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有人将其成就与赢得二战和冷战相提并论。 沃尔克是热爱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在出任于北京成立的国际金融论坛(IFF)荣誉主席前,上世纪他就来中国并对中国赞赏有加。他在中国金融界、学界、政界都有很多好朋友,他在自己70年的对外交往中,称赞有加的三位国家领导人中,就有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通胀治理、央行改革、国企债务危机成功处理,从沃尔克获得不少经验和智慧,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兼央行行长的朱镕基多次与沃尔克进行沟通并共享智慧。 沃尔克在91岁高龄时出版专著《坚定不移》,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70年的职业生涯总结出三大真理:稳定的价格、稳健的金融和良好的政府。他提出的对货币的信任,是良好的政府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美国的货币体系就像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体系一样,依赖于法定货币。而维持稳定预期和信心则是货币政策的一项基本责任。一旦丧失后果很严重,稳定性就很难恢复。 他指出,过去美国为保持价格稳定,低通胀预期思维根深蒂固,而从中国等国进口的廉价商品等因素对此起到了一定作用,货币当局清楚地认识到了保持价格稳定的重要性。他认为是这些坚定预期帮助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吸收巨额预算赤字,大规模注入官方流动性,同时又不带来通胀。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思想家之一,沃尔克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始终如一地做其认为是正确的事,从不考虑这给他个人带来的得失。他不仅婉拒了博士学位,而且拒绝连任第三届美联储主席。他的最大目标就是为公共利益做好工作,因此世界各国主要的政府部门及私营机构纷纷来征求他的宝贵意见。 沃尔克先生给世人留下了做人智慧、做事准则等宝贵财富。世人不仅需要重视沃尔克法则,关注和控制通胀,而且要特别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世界各国要在经济增速放缓时关注和治理可能的通货膨胀,加强金融监管,严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把握沃尔克法则,控制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稳定价格、金融,稳定预期与信心,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详情]
原创: 路闻卓立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美联储历史上最伟大的主席之一、有金融“巨人”之称的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于美东时间12月9日逝世,享年92岁。对于如今的美国人而言,通货膨胀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但在一个由货币构筑的金融世界里,通货膨胀的风险从未远离,也因此保罗·沃克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一个不畏压力、坚守原则的独立央行就显得尤为珍贵。近日,乔治梅森大学Mercatus中心的货币政策计划主任、美国经济学家斯科特·萨姆纳(Scott Sumner)发文回顾了保罗·沃克在“大通胀”战场上留下的“光辉战绩”以及给后人的经验教训,即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有时需要容忍利率的大幅变动。 图片 | THE EPOCH TIMES 本周去世的保罗·沃克于1979年8月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这是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他的任期(灵活性和刚毅的独特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任期。 当时,通胀率已升至两位数水平,公众对美元的价值失去了信心。诸如黄金、收藏品和艺术品等通胀对冲工具的价值急剧上升。由于债权人试图保护自己不受其出借的资金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利率上升到15%以上。 经济学教科书有时将1966-81年的大通胀描述为一种供给侧现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71年至1981年间,名义总支出每年飙升约11%。这一激增导致了大约8%的年通胀和3%的实际GDP增长。如果名义GDP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我们在此期间就会有大约2%的通胀和3%的实际GDP增长。 问题很简单:美联储印了太多的钱,导致了太多的支出。当利率高于零时,货币供应量的迅速增加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 卡特总统之所以选择保罗·沃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是因为他有“通胀鹰派”之称,他愿意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受欢迎。沃克上任后,迅速促使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 1980年初,经济急剧下滑。美联储随后降低了利率,经济在下半年迅速恢复。不幸的是,直到1981年初,通货膨胀仍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由于大通胀被视为20世纪中叶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过度刺激消费的结果,沃克开始考虑由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货币主义者提出的替代方案。 沃克没有依靠利率目标制等凯恩斯主义政策,而是让美联储直接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让利率达到市场力量所要求的水平。到1981年初,主要银行贷款利率达到了20%。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失业率在1982年底达到战后最高点10.8%。 但这一次,美联储继续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直到通胀率降至约4%,并在上世纪80年代的剩余时间里一直保持这一水平。尽管里根政府早期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减税和国防开支),许多权威人士错误地认为这将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但这场对两位数通货膨胀的胜利还是出现了。 沃克在美联储的任期不仅代表了一场决策革命,也改变了经济学家对经济的看法。在沃克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通胀是由特定的“冲击”造成的,比如工会的工资要求、农作物歉收、预算赤字、医疗费用和石油短缺。相对较少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是罪魁祸首。 在沃克之后,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美联储有责任保持低通胀率和相对稳定。这就产生了“通胀目标”的想法,并在2012年正式确立了2%的通胀目标,尽管美联储早在几十年前就非正式地采纳了这一想法。 如今,沃尔克时代的真知灼见可能会消失,这是一个切实的危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支持使用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货币政策要有效得多。沃克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降低通货膨胀,而美联储最近的政策正在转回强调对利率的控制。但大通胀的一个原因是对利率目标的滥用,未能认识到高利率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紧缩。利率通常反映的是经济状况,而不是货币政策。 沃克告诉我们,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有时需要容忍利率的大幅变动。未来的美联储官员是否也愿意在必要时大幅调整利率,以稳定经济?美联储在2007年和2008年没有足够快地降低利率。 希望他们已经从一个懂得如何面对困难的人身上吸取了一个经验。 (完)[详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据CNBC12月9日消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保罗·沃尔克,在卡特和里根总统期间担任美联储主席,以“与世界为敌”的勇气,通过强硬的货币政策段抗击通胀,将美国从持续反复的滞胀泥潭中拉了出来,与里根总统共同缔造了“里根大循环”。 格林斯潘称赞他是“过去二十年美国经济活力之父”;罗伯特·索洛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更有人认为,他是“最正直央行家”,是一位真正坚守正义、恪守公职的英雄—— 他曾经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警告说:“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这位金融巨人多年来始终关注中国发展。朱镕基曾这样评价他:“沃尔克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2014年2月21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行的国际交流午餐会“美联储政策与世界经济的未来”上,沃尔克曾围绕美联储政策取向及其影响和中国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发表演讲。 就在日前,92岁高龄的沃尔克与桥水创始人达利欧展开对话。他说,比起美国,有时更赞同中国的观点:中国期待着未来能出现一种和谐的关系。 他一身正气,刚正勇猛,留下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警言。这位最正直央行家的形象,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本社”,讲述了沃尔克联储生涯中的高光与黯然,无畏与孤独。 阅读一人,如读一史。谨以此旧文致敬保罗·沃尔克先生。 保罗.沃尔克 资料图 1982年2月1日,星期一,下午2点,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坐在办公室,眼睛盯着桌上放置的那盒50美元的帕特加雪茄烟若有所思。 再过半小时,当年首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就要开始了。身为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必须理清思绪,在会上说服委员提高利率。沃尔克掏出口袋里的廉价雪茄抽了起来。 自从1981年12月以来,货币供应量大增15%,这让美联储委员会大为吃惊,沃尔克也深感困扰。上任2年多来,沃尔克不但没有把通胀压下去,还导致经济深度衰退。此时的沃尔克和美联储,可谓命悬一线。 二楼会议室,委员们悉数到场,都坐在一张花心木和黑色花岗岩制成的巨大椭圆形办公桌前,沃尔克最后一个进来。 与往常会议不同的是,这次委员们没有怎么争论,发言也不多,会议中途甚至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等待沃尔克的态度。这种沉默着实让人感到压抑、恐慌。 最后,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杰拉德·科里根打破了沉默,并表态: “国会和白宫似乎都表达了当前需要调整货币政策的信号……但我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在于,美联储的信誉会受到更大打击。这会给外界一种印象,美联储又在压力面前卑躬屈膝了——每个人都会说:‘他们过去总是屈从,而且未来仍会屈从’。” 沃尔克紧接着说:“我们不能为了提高信誉而提高信誉……要是谁能说服我——让我放弃现在的决定,并告诉我做出改变是对的——我就会接受建议。” 最终,委员们投票决定在1982年第一季度“不再增加货币供应”,并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4%。 漫长的会议刚结束,安保人员就过来通知委员们暂时不要离开议事大厅,因为大楼的门被人用拖拉机堵住了。原来,一群来自俄亥俄州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到美联储门前抗议示威,要求沃尔克下台,撤销美联储。 事实上,这种言论沃尔克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端看到。毕竟这个时期,美国正在经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6个月,失业率飙升至8.6%,大量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农民失业。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身为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责无旁贷。 除了农民,里根、议员、经济学家、华尔街大佬、记者、工人对沃尔克都咬牙切齿。众议员亨利·冈萨雷斯威胁要弹劾沃尔克:“突破良心底线,让高利贷行为合法化。” 里根对沃尔克持续提高利率也颇为不满,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连任。一次,一位记者向里根提问:“你赞同国会上有人提出让沃尔克先生辞职的意见吗?” 里根的回答是:“我无论如何也无可奉告。” 里根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此前还起草了一份报告,建议撤销美联储。报告成员包括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弗里德曼、众议员肯普、花旗银行董事长里斯顿以及后来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弗里德曼多次公开表态,用一台计算机代替美联储。 民主党参议员劳顿·奇利斯在国会上当着沃克尔的面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将不得不把美联储理事会整个取消……与削减赤字相比,对美联储体系斩首是很容易的事情。” 沃尔克极力争辩:“对美联储实施斩首就好比射杀信使,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了头脑的美联储只能四处乱撞,而你们原来的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得到解决。” 每个人都大笑不止,除了沃尔克自己。 这就是当时沃尔克所面临的情形。 但今日,世界对沃尔克的评价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该死的疯子”、“赌徒”,而是“美国的英雄”、“金融巨人”。曾经的批判者、凯恩斯主义者罗伯特·索洛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赞他是“过去二十年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抗击通胀,掌控好“货币的闸门”,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正义良知以及“与世界为敌”的勇气。沃尔克就是当年那个“与世界为敌”的巨人。那些赞誉之词,反而容易掩盖了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在漫长的联储生涯及公职事业上所经历的孤独、无助与悲伤。 沃尔克,这位身高超过2米、下巴宽松的“六朝元老”,先后被六位总统委以重任——三位民主党人,三位共和党人;一生历经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危机、1970年代滞胀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三次危机。每一次危机,他都敢于说“不”:对金本位说不,对通胀说不,对金融投机说不。 当年,沃尔克亲手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终结金本位,将无锚货币放虎归山,推动人类经济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十年后,他又化身为孤单英雄生擒通胀猛虎。 沃尔克一身正气,刚正勇猛,留下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警句:“一点点通胀也是危险的”,“银行唯一有用的革新就是发明了自动取款机”。 阅读一人,如读一史。 01 戴维营会议 1971年,美元,风雨飘摇。 8月15日星期日午夜12点,沃尔克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登上了一架早已在跑道上等候的改装军用运输机。沃尔克在巨型运输机的机舱里,头脑还在回忆周末那场疾风骤雨式会议的一幕幕场景。 沃尔克有些不敢相信,这场高度机密的会议里,总统尼克松、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财长康纳利、劳工部长舒尔茨和自己五个人,刚刚做出了一个改变美国国运以及世界格局的决策。这事,甚至连国务卿对此都一无所知。 更让他感觉忐忑不安的是,这一决策的技术方案是他提供的,而他不能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欧洲各国会有什么反应。他唯一确定的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恶战即将开打。 沃尔克一直因没能参加二战、保卫国家感到遗憾,一直渴望一份公职能够为国效力,如今他如愿以偿——他正在副财长的位置上,就像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一样,坐在飞往欧洲的军用运输机上,正式开启与欧洲财长们的作战征程。 此时的沃尔克还不是美联储主席,也不是曾经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远景规划总监。早在一年多前,即1969年1月20日,他入主了白宫财政部二楼拐角办公室,被总统任命为主管货币事务的副财长。这是一份他梦寐以求的公职。 沃尔克站在窗前,望着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庆祝新总统尼克松就职的车队缓缓前行。此时,他脑中闪现的是父亲的诫勉之言:公职意味着神圣的信任。沃尔克试图沿着父亲的脚步,把美国从岌岌可危的金融漩涡中挽救回来。 此时,布雷顿森林体系摇摇欲坠,正在朝着特里芬教授在9年前所说的“特里芬难题”奔去。美元贬值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国库中大量黄金被兑换走。作为一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拥护者,沃尔克明白黄金意味着什么,美元稳定代表着国家信用。他深刻地记得那句话“责任之词”: “维护价格稳定是社会契约的应有之义。我们给政府印钞的权利,是因为我们相信经选举出来的官员不会滥用职权,不会过度发行美元使之贬值,会让美元与黄金等价。如果我们不信守诺言,就破坏了他人对美国的信任,而信任是一切中的一切。” 就任次日,国务卿基辛格就给他发来了一份奇怪的贺信,名称叫《第7号国家安全备忘录》,页眉页脚都打着“秘密”字样。上面写着:“总统已经指示成立一个永久性的工作小组,你被任命为该小组组长,必须在2月15日之前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关于美国国际货币政策以及实施的报告。” 收到这份“贺信”,沃尔克感觉不快,因为他觉得货币事务应该向财长直接汇报,而不是主管国家安全事务的基辛格。不过,他很快明白了,此时美元即国际事务,也是国家安全。 沃尔克记得,早在肯尼迪政府时期,欧洲国家就指责美国国际收支失衡,要求美元贬值。肯尼迪则以削减军费加以回应,“如果欧洲不承诺停止攻击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就将削减对欧洲的军事援助。”在美国看来,削减对欧援助,美国随时都能够平衡国际收支。 当年输向欧洲的“电星号”卫星信号突然中止,《纽约时报》就发出警告之言:“正好给欧洲人一点时间思考一下:他们是需要美国的枪支和美元,还是都不需要。” 但是,作为一名技术官僚,沃尔克非常明白,靠金融外交家的嘴皮子是打不赢这场硬仗的。擅长统计和数据分析的他最清楚美国国库还有多少黄金,还能撑多久,贬值到多少才能度过难关。 虽然沃尔克不想让美元贬值,但是父亲办公室铭牌上的一句华盛顿语录——“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一直告诫着他,解决问题比固守理论和善意更重要。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法国存放于纽联曼哈顿下城总部大楼地下室金库价值4亿美元的黄金,转运回了巴黎的法兰西银行。当时,美国财政部只剩下不到20亿美元的黄金,不到美国对外偿付义务的15%。 就在一年前,在大通银行的办公室,沃尔克眼看着投机商大肆地攻击美元,虽然自1960年10月开始此情此景他已经历过无数次,但这次凶猛的攻击导致整个系统陷于瘫痪。当“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神圣价位”被大幅度突破时,他想起了肯尼迪捍卫美元的国家誓言,使劲地作着吞咽的动作,试图抑制住眼眶里的泪水。此时,他就已经明白,美元已经守不住了。 如今,当决定美元命运的大权交到了他手上时,沃尔克很担心自己将葬送这个国家的信用。 1969年6月26日,星期四,白宫内阁室,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美联储主席、总统经济顾问、财长悉数到场,沃尔克站在总统面前负责汇报过去五个月的工作情况。 尼克松总统擅长外交、政治,对金融可谓一窍不通,他甚至认为“美元问题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搞定的”。沃尔克了解总统不会事先阅读已提交的那份长达48页的《国际货币事务基本选择》备忘录。 为了让这位新总统能够尽快理解问题的严重性,沃尔克命人制作了一张黄金官价涨势图。图上显示,当时黄金官价已经从35美元翻番涨到了70美元。如此形象的视觉冲击,让尼克松立即有一种紧迫感。 紧接着,沃尔克提出了一个应急方案:中止美元兑换黄金。他说:“中止兑换的主要目的和潜在的好处是,阻止我们黄金储备的流失……增强我们的谈判优势……迫使外国要么被动持有美元,要么让本国货币逐步升值。”沃尔克认为,只要美元还能保持合理的价格,外国人愿意持有美元。美元本位可以取代黄金本位,只要美国能履行自己的义务。 最后,沃尔克将美元问题提升到尼克松感兴趣的外交实力上,他把这项工作说成是确保“美元作为居于世界领导地位的储备和交易货币的关键地位”。 尼克松听完默契地向叼着烟斗的伯恩斯眨了眨眼睛。伯恩斯是一位老教授,曾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经济顾问主席,现任尼克松的经济顾问,后接任了马丁的美联储主席一职,尼克松对他信任有加,经济大事必问伯恩斯。 不过,伯恩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拥护者,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沃尔克的方案。他清了清嗓子带着教授的口吻告诫:“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要有浮动汇率的浪漫想法。太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汇率的波动……会导致国际政治动荡。” 听完伯恩斯的发言,尼克松显然有些举棋不定,没有当场表态,“很好,请及时告诉我我们所处的形势”,然后结束了会议。 当大家起身离开时,沃尔克贴近上司财长耳语道:“我猜我们的政策被默认同意了。” 但是,1969年下半年发生了几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一是阿姆斯特朗登月,二是纽约大都会队居然以1%的概率获得了职业棒球大赛冠军。三就是黄金的价格在年底居然跌到了每盎司34.9美元。 但是,沃尔克很清楚这只是昙花一现,他在备忘录里写下,美元危机即将在6个月之后到来。果不其然,沃尔克可谓神预测,正好六个月后,即1971年5月第一个星期,黄金价格突然快速飙升,电光火石般的大幕正式拉开。 《纽约时报》1971年5月5日的头版文章写道:“欧洲金融中心遭受了两年来最猛烈的货币投机狂潮折磨。持有大量资金的公司、银行及各方都把不需要的美元换成德国马克……或其他坚挺的欧洲货币。” 这天早晨,德意志银行在上一日购买1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购买了10亿美元,然后决定不再从事货币操作。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央行马上跟进,关闭了本国的外汇市场。一些在欧洲的美国游客颇为尴尬,他们无法在日内瓦的州际酒店支付账单,因为酒店拒收美元,而这酒店又是美国人开的。 此时,沃尔克正在财政部二楼办公室里,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显示危机升级信息的各种电讯。可能过于紧张的缘故,他频频内急,上洗手间的频率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沃尔克最欣赏的一位律师的办公室正巧在他楼下,他多次对沃尔克说,我总能根据上面厕所冲水的频率来预判危机是否到了紧要关头。 5月的第二个星期,有4亿美元的黄金从美国流出,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了自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黄金告急,沃尔克已经意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已时日不多,为了保卫美元,总统必须尽快行动、果断决策。于是,他起草了一份政策要点手册。为了防止泄密,他假装做了三份计划,A部分是包含大量虚假信息的假计划;C部分是真正的计划,标有12个模块,开头便是“中止黄金兑换”,还包括“国际收支控制”等;B计划故意省略,以迷惑敌方。 沃尔克的财长上司负责催促尼克松尽快决断。此时的财长是约翰·康纳利,他曾经是肯尼迪总统时期的海军部长,对财政金融知之甚少。他上任之后,把专业性的货币事务都交给了沃尔克来处理。不过,康纳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表演家,他长袖善舞,擅长外交辞令、捕捉人心。康纳利凭借非凡的表现力说服了尼克松采取行动。 8月12日星期四的早晨,从法兰克福、伦敦、东京和米兰传来报告,投机商已迫使德国马克兑换美元升至20多年来最高位。沃尔克感到一丝绝望,立即向总统汇报。同时,他打电话告知尚在得克萨斯州农场度假的康纳利财长,着急地说:“我觉得您最好尽快赶回来。” 当天下午,尼克松找来舒尔茨说:“我们还没完全准备好。为了让每个人都做好准备,我们必须去趟戴维营。决策由你、康纳利、伯恩斯和我来下达。我们知道康纳利可能会带上沃尔克……但我对沃尔克不那么有信心。” 所幸的是,当天五点半,康纳利下了飞机直奔白宫,在老行政楼与总统、舒尔茨碰头。康纳利的意思是,应该听听沃尔克的意见,毕竟他是专业的。尼克松说:“沃尔克认为我们应牺牲国内经济来拯救美元,但我不想这么做。” 康纳利听闻此言立即解释说:“哦,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肯定沃尔克也不是这么想的……” 尼克松打断了康纳利,用那清晰、权威的声调说:“我们应该立即实施一整套方案,下周一即宣布。我们明天下午开始去戴维营讨论。确保安全保密,参加的人越少越好,我们三个参加,当然,确保麦克拉肯、阿瑟必须参加。” 尼克松顿了一下,然后来了一个单脚着地的漂亮转身,“约翰,你带上沃尔克。” 这个漂亮转身,改变了沃尔克一生。 8月13日星期五下午,总统休假寓所马里兰州凯托克廷山的戴维营,总统安排好了会议的每一个细节,就连会后合影环节都有详细的指南。极度注重细节的尼克松明白,他们正在酝酿一场历史巨变。 会议持续了三天,会上的争论异常激烈,总统就像裁判在听在问。其中最为精彩的是,沃尔克和康纳利联手,与伯恩斯就中止兑换黄金进行论战。 此时,伯恩斯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但他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伯恩斯直截了当地说: “关闭黄金兑换窗口,沃尔克和康纳利可能觉得他们在做正确的事,但我觉得他们错了。我们正在采取激进的步骤……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存在巨大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苏联的《真理报》已经用头条报道说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垮台。其次是经济风险……世界贸易将受到打击。外国出口商将施压本国政府采取行动……” 康纳利插话说:“也就是说,别的国家不喜欢,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取悦他们而眼看着自己走向破产吧。” 伯恩斯反驳道:“他们会报复我们的。” 紧张的气氛让沃尔克感到有些局促不安,他用温柔地语气说道: “我也反感这么做。迄今为止,我毕生都在捍卫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我觉得调整是必要的……我们这样难以持续下去。我们关闭黄金兑换窗口之后,并非坐视不管。我们需要与外国谈判,形成新的汇率机制,修补这个有问题的体系,现在是一个机会。” 麦克拉肯出来打圆场:“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公众的反应肯定是负面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也会把这当作冻结工资和物价这一强硬措施的组成部分。” 或许尼克松并未如沃尔克那样深刻地意识到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的重要性,但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他必须有所行动,而且是一整套组合拳,绝对不是被动、被迫行事。在这次会上,他答应了包括关闭中止黄金兑换、提高10%进口关税、管控物价、干预劳资谈判在内的一连串组合政策。 会场上,除了康纳利,没有人完全同意同时推出一整套组合。后来的历史证明,管控物价和干预劳资谈判都是昏招,而提高10%的进口关税最后成为外汇谈判的重要策略。 戴维营会议整整开了三天,8月15日晚上,会议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当晚对全国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讲话,提出“新经济政策”,向全球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关闭美元兑换窗口。 次日,星期一,纽约交易所股票大跌3%,外汇市场一片混乱。在伦敦,早晨希尔顿酒店按2.6美元兑1英镑,每个人的兑换上限为50美元,到了晚上却变成了2.8美元兑1英镑。在米兰,来自纽约的劳伦斯·古尔德博士夫妇发现,在这里美元连一支甜筒冰淇淋都买不到,幸好他们手上还有足够支付回家费用的外币。 此时,沃尔克已经在欧洲,穿梭于各大金融中心,向各方解释美国的政策立场。巴黎的报纸,将一张沃尔克与法国财长德斯坦并肩而立的照片放在头版。沃尔克在巴黎著名的克利翁大酒店获得皇家礼遇,酒店给他预留了戴高乐曾经住过的房间。《纽约时报》驻巴黎记者将沃尔克称为“总统的货币特使”。 这是沃尔克公职生涯中第一个高光时刻。这次欧洲征程,也促使沃尔克从一位纯技术官僚向金融外交家转型。 向欧洲各国解释完政策后,11月29日的“十国集团”财长会议才是真正的交锋之战。十国集团采取轮值主席制,当时康纳利正好是本次会议的主席。各国财政和央行行长一次坐在华丽的长方桌前。沃尔克作为美国首席代表,紧挨着坐在康纳利右侧。 这次会议上,康纳利尽情地发挥了他作为一名杰出金融外交家的才华。他时儿本次会议场所——罗马科尔西尼宫在西方文明中价值不菲,时儿督促在座各位为构建一个全新的国际合作体系而激情奋进。在烟雾弹打的差不多时,康纳利示意沃尔克可以抛出问题了。 沃尔克放下雪茄一字一句地说:“好吧,不妨假设,只是假设,我们愿意讨论动一动黄金的价格,如果我们把金价提到10%或15%,你们会怎么做?” 康纳利打断了他:“好,问题提出来了。让我们先假定10%。你们怎么回应?” 沃尔克故意把幅度说大一些,这样谈判有回旋余地,他清楚法国最多只接受美元对法郎贬值5%-6%。不过,这时沃尔克希望让谈判老手康纳利来主导。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会场没有人说话。各国央行行长都在默默地抽烟,沃尔克也抽起了他那十美分的雪茄。财长们眼睛盯着脚上的鞋子看,亦或是欣赏房间墙上的古罗马名画。 突然,德国财长卡尔·席勒率先打破了冷场,他清了清嗓子表态,德国可以承受美元贬值10%,“在贬值若干百分点也可以”。事实上,德国央行曾向美联储承诺过,只要美国继续为欧洲提供防卫,避免德国遭到苏联的入侵或渗透,德国确保不会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接着其它国家纷纷表态可以接受美元适当贬值,唯有法国财长德斯坦保持沉默。因为他清楚,下周法国总统蓬皮杜和尼克松将会晤,那时才是谈判最终决断时刻。 在这次会议上,康纳利说出了那句高傲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 不过,法国显然对此表示不满。在两国总统会晤时,在金融方面在行的蓬皮杜抛出坚决“埋葬”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观点。尼克松不懂经济但擅长政治,他利用1972年2月访华计划、5月莫斯科之行给对方施压。经过两天的讨价还价,尼克松用取消进口附加税作为交换,法国同意将法郎对美元升值8%。 12日18日,在康纳利精心安排下,各国在史密森尼学会古堡的公共会议室里签署了著名的《史密斯协定》。该协议规定,每盎司黄金官价从35美元提高至38美元,美元对各国货币贬值;黄金继续冻结。 《史密斯协定》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沃尔克亲手埋葬了他一直坚持的固定汇率体系,将人类历史推进到浮动汇率和无锚货币时代。 在闭幕会上,尼克松突然出现,将庆祝气氛推向高潮。他称赞《史密斯协定》开创了国际金融的新时代:“我代表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非常荣幸地宣布,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货币协定成功诞生了。” 沃尔克站在总统旁边心想:“我真希望它能挺上三个月。”因为沃尔克通过计算得出,美元至少贬值15%这个体系才能维持运转。 1972年2月4日,《史密斯协定》签署才一个半月,在自由市场上黄金价格已经突破了每盎司50美元,涨幅达15%。此时,一份来自法国总统蓬皮杜致尼克松的抗议信被送到沃尔克面前征求意见。 事实上,美国持续贬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实施了糟糕的宽松政策。尼克松为了能够连任,给予伯恩斯明示:“我不希望太快告别首都华盛顿。”就在《史密斯协定》签订前夕,伯恩斯答复总统:“请您知悉,我们今天将降低贴现率。” 此后两年时间,沃尔克一边跟美联储博弈,一边频繁地飞往欧洲及日本一次又一次地谈判。1972年6月22日星期四,沃尔克在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作证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浮动汇率方案。 1973年2月7日至11日,沃尔克在短短四天时间飞行了5万公里,从华盛顿飞到东京、巴黎、伦敦、波恩等,与各国财长谈判,完成了所谓的环球之旅。2月12日星期一,新任财长舒尔茨(康纳利此前已辞职)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即每盎司黄金官价从原来的38美元提到42.22美元。但自由市场中,金价已经涨到了68.95美元。 3月份,在巴黎的一次会后,一向主张固定汇率的美联储主席伯恩斯私底下批评舒尔茨和沃尔克把汇率市场搞砸了。沃尔克有些不满,转过头对着这位美联储主席说:“阿瑟(伯恩斯),如果你希望有一个平价(固定汇率)体系,你最好马上打道回府去紧缩美国货币。” 在当天美国驻巴黎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舒尔茨公布了一项新计划,即德国、法国等主要欧洲国家货币联合起来对美国浮动。这显然是欧元的公测。一位记者问舒尔茨:“财长先生,这对美国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舒尔茨考虑到这一问题应该由美联储回答,于是把麦克风交给了伯恩斯。伯恩斯狡猾地说:“美国的货币政策不是在巴黎制定的,而是在华盛顿。” 媒体称伯恩斯教科书般的外交辞令大家赞赏,但沃尔克却感到十分失望。 他认为,“我们处在美国经济历史的转折点。美国的通胀正在上升,国际货币体系也将风雨飘摇。伯恩斯拒绝在制定国内政策货币时考虑国际因素。这是不对的。我们忽视了美国作为国际交换媒介托管人的责任。这份责任与我们在国内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扩张的职责是一致的。我敢说,按照‘华盛顿制造’的闭门思路去制定货币政策,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今天看来这句话依然振聋发聩。美元浪潮冲击全球市场,法定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不考虑国际因素,这显然是一种只顾自家纸醉金迷、不管别人洪水滔天的行为。 1974年4月8日星期一,在舒尔茨宣布辞去财长职务三个星期后,沃尔克去辞去了副财长一职。当时,美国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已经陷入了典型的高通胀、高失业、低增长滞胀危机。尼克松“水门事件”持续发酵,尼克松政府、美元以及全球金融体系摇摇欲坠。 沃尔克深知,要拯救美国,必须解决美元危机;但除了美联储,任何人都无法挽救美元。 02 温柔的巨人 沃尔克辞职的消息一传出,曾任美国财长的亨利·富勒就拉他进高盛一起做合伙人。恩师罗伯特·卢萨则让他去投资银行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担任合伙人。 沃尔克还收到美国著名猎头公司罗素·雷诺兹的邀请函,建议他考虑接受一个顶级投资银行的职位,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终生向他供应古巴雪茄(当然,当时美国禁运古巴雪茄)。100万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全美职业棒球收入最高的选手吉姆·亨特也不过才75万年薪。 沃尔克一直在犹豫,他渴望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更希望留在公职效力。正当他举棋不定时,美联储主席伯恩斯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在自己公寓共享晚餐。 伯恩斯开门见山地说:“我需要你跟我一起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效力。” “我感到受宠若惊,阿瑟(伯恩斯),但我必须赚点钱。芭芭拉(沃尔克妻子)刚被诊断出风湿性关节炎,我家里还有身患残疾的儿子吉米,哎,天知道他将来该怎么办。” “我们付给你的工资养家糊口不成问题。纽联储行长的收入是我工资的两倍。” “我知道,可是……” “海斯现在的年收入是9.5万美元,你也知道我对他的态度。我会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付给你这么多。” “你看,阿瑟,我已经在政府工作5年多了。我有点儿累了,现在该是求变的时候了。” 伯恩斯摇了摇头,非常确定地跟沃尔克说:“你是一块做公职工作的料,保罗(沃尔克),千万不要去别的地方。” 伯恩斯邀请他担任纽联储行长一职,这让沃尔克感到非常奇怪。毕竟,沃尔克担任副财长五年来,一直与伯恩斯意见相左;而且纽联储行长位高权重,对美联储主席具有很大的威胁。或许,伯恩斯这位政治老手试图拉拢沃尔克为我所用;亦或,面对糟糕的通胀形式和疲弱的美元,伯恩斯已经疲惫不堪,他需要一个像沃尔克这样的人顶在前面。 沃尔克没有当场答应伯恩斯。他跟朋友去了加拿大钓鲑鱼。两个星期后,他在加油站旁边的一个公用电话亭里,拨通了伯恩斯联储办公室的电话。 沃尔克第一句话就是:“阿瑟先生,我可以接受这份工作。” “好的,我就知道你会同意的……祝休假愉快。” 事实上,对沃克尔来说,纽联储行长这份工作,是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惑。 1975年8月1日,沃尔克就任纽联储行长,并成为联邦公开市场管理委员会的常任委员,负责管理美国的信贷供应和利率水平。从此,沃尔克开启了艰难而辉煌的联储生涯。 1979年7月15日,时任总统杰米·卡特发表了著名演讲《一蹶不振》。 “总统先生,我们日子难熬。我们只想谈血汗和泪水。” 卡特在演讲中如此陈述民众意见。卡特自然提到美元的问题,“从前,‘像美元一样可靠’曾是一句俗语,用于形容绝对信得过的物品;但情况在10年前就变了,通胀侵蚀了美元的价值,使我们的存款缩水了。” 《一蹶不振》演讲结束四天之后,卡特要求整个内阁十三名成员全部辞职,包括财长迈克尔·布鲁门索尔。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层“屠杀”。卡特内阁地震导致黄金在次日飙升至每盎司超过300美元,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清理完“不听话”的班子成员,卡特急于招兵买马,首先他找了此时的美联储主席威廉·米勒来担任财政部部长这个缺口。 如此一来,他也需要立即找一个美联储主席人选。身边的财政部副部长安东尼·所罗门向总统推荐沃尔克。当时卡特总统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问道:“保罗·沃尔克是谁?” 1979年7月24号,沃尔克受邀到白宫会见卡特总统。卡特坐在一把摇椅上,沃尔克坐在总统旁边,愤愤不平地说:“我非常重视美联储的独立性,并且要采取紧缩政策。”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还指了指旁边的米勒说:“我希望我实行比米勒更严格的政策”。 在一个小时的会面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沃尔克在讲,卡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认真地听。离开白宫时,沃尔克为自己的鲁莽感到非常气馁,他当天晚上就乘坐航班飞回了纽约。一下飞机,他找了两位老友倾诉:“唉,我弄砸了。他永远不会把这个职位给我。” 不过,沃尔克也自我安慰道:“这样也许最好。要是真当上美联储主席,我的工资就要降一半,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向家人说要牺牲那笔钱。” 其中一位老友跟他说:“如果总统让你做,你是无法拒绝的。芭芭拉怎么说?” “跟你说的一样。”沃尔克冲着对方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沃尔克吵醒了,是白宫打来的。电话那头,总统先生祝贺他成为新任美联储主席。 卡特为什么选择沃尔克,至今也是个谜。卡特的回忆录《忠于信仰》这一“标志性措施”居然一字未提。只是从《一蹶不振》中可以看出,他在任的日子里一直渴望“美元的声音”更加非同凡响。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通胀“老虎”以惊人的速度往上窜,卡特总统忙于价格及薪资管制,并呼吁民众减少石油消费,降低消费预期。然而,这些在尼克松时代就已经证明失效的措施只会火上浇油。 在炒掉整个内阁后,卡特似乎想推倒重来,启用沃尔克或许是一次冒险的赌博,但也是无奈之举。 1979年8月6日,在利昂·希金博瑟姆大法官主持下,保罗·沃尔克左手放在芭芭拉手捧的《圣经》上,右手举起,五指朝天庄严宣誓,卡特总统在一旁祈祷。 第二天,沃尔克坐在美联储主席办公室那张超大办公桌后面,看着桌上几百份明信片、信件和电报。他猛吸了一口“掷弹兵”牌雪茄,烟雾让他眼睛有些睁不开。虽然有人说这种雪茄有些“马粪的味道”,但是薪水减半后他也只能抽这种廉价雪茄了。 他用手扫了扫烟雾,随手拿起了几份信件。这些信件来自全美各地,有老友寄来的,有陌生市民,有追随者,还有经济学家。有人表示祝贺,有人表示担忧,有人倾诉通胀之苦,有人调侃他工作之难。 其中一份名叫道克·沃克的人写道:“每天抽雪茄请别超过5支,即使你不在意自己的健康,也要考虑美元还得靠您撑着呢。”老友汤姆·里斯致信表达对沃尔克的支持:“我已致电我的经纪商让他卖出黄金,买入美元。” 沃尔克拆开了一份来自佛蒙特州的来信,潦草难辨的字迹写了一页,开头便是:“亲爱的保罗,我谨对您获得‘晋升’致以慰问之情。看到您就任美联储主席,我为这个国家感到高兴,但也对您注定要面临的困境深表同情……” 落款居然是“亲爱的米尔顿,1912年7月31日”。这是一份信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写的,落款的时间是他的生日,且为笔误。 弗里德曼在三年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煽动分子。他一直对美联储颇有非议,在著名的《美国货币史》中指出美联储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弗里德曼认为,如果当年杰出的纽联储行长本杰明·斯特朗在世的话,美联储就不会在大萧条中犯下通缩的致命错误。除了恩师伯恩斯之外,他对当时几届美联储主席都没有好脸色。 美联储主席这个位置,沃尔克为此努力了半辈子。他深刻地明白,只有这个位置才能挽救美元和美国于水火。如今,与当年中止黄金兑换一样,这一次沃尔克掌握了美元的生杀大权。 但真正坐上美联储主席这把椅子上时,沃尔克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他已不能随便跟人回信,但他还是给弗里德曼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米尔顿,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注定只是艰难时局下的替罪羊……我在工作中对您主张约束货币发行的观点并无反对……” 就在沃尔克上任一个星期后,沃尔克以主席身份召开了第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为了这次会议,他在两页纸上写满了会议提要;并在顶端写道:“这次会议比往常更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道考验。他并不急于出手,而是希望委员们与他保持一样的政策理念。 有了这次铺垫后,9月18日又召开了第二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会议通过了他提出的“小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政策。表决的结果是8票赞同,4票反对,其中4个反对票中,有3个人认为紧缩的力度太小。 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在这次会议结束后,沃尔克召集了联储七位理事成员召开了理事会。沃尔克准备“小试牛刀”,将贴现率提升0.5个百分点,达到11%的历史最高值。结果,加息方案以4:3获得通过。 从投票比例可以看出,美联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分歧。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圣路易斯联储行行长劳伦斯·鲁斯提出改变政策方向: “呃,保罗(沃尔克)……我是不是有些不正常,但我还是想提出这个问题,可不可以再研究一下,我们把利率当作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是否适当?考虑到你已讲了那么多问题,再加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过去多年有那么多失败的不愉快经历……可不可以换个思路?” 鲁斯抛出的问题,实际上标志着美联储的政策正在转向新的领域。实际上,鲁斯的论调一点都不新鲜。因为作为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隔三差五就会在媒体上批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有问题,应该放弃利率目标,转而盯住货币总量。 简而言之,弗里德曼认为,美联储吠错了目标。事实上,自1976年鲁斯加入公开市场委员会后,就一直试图敦促修改分析方法,转而他支持的货币主义的道路。 沃尔克曾经多次拒绝弗里德曼的建议,不过此时他正在认真地考虑鲁斯的问题。他对鲁斯说:“我觉得你问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研究这问题。我也有这个打算。” 这个不久的将来其实就是第二天。沃尔克命人起草一份彻底改革联储操作方法的大纲。一个星期后,他审阅了这份带有机密字样的三页备忘录。上面写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按照设定的货币目标,把基础货币的增量规模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并以此控制银行信贷的增长,这一操作方法可能导致货币市场的超短期利率发生宽幅震荡。” 长期以来,公开市场委员会以控制利率为目标,他们绝对不能忍受利率大幅震荡。但是,货币主义提出的总量目标并非没有道理。在19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兴起,商业银行开始使用计算机和信息管理,越来越多的人将钱存入银行,商业银行不断地创造信用货币,一定程度上造成信贷泛滥,导致美联储利率政策失效。弗里德曼提出,控制货币总量,尤其是广义货币,可谓抓住了新问题、切中要害。 于是,沃尔克提拔了自己的老同事、技术型专家彼得·斯特莱恩特,由他来掌管纽联储交易室。斯特莱恩特的任务是在纽联储总部大楼的八楼静悄悄地在政府债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来控制美元总量。 不过,沃尔克转向盯住货币总量,并非出于货币主义的目的。沃尔克实际上想采用混合策略,他欣赏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的一句话:“中央银行家生来具备两只眼睛,一只眼睛钉住货币供应量,另一只盯住利率。”沃尔克不认为自己是一位货币主义者,他思想更倾向于理性预期学派,他试图给市场释放一种稳定的预期,即美联储在控制货币总量和利率压制通胀。 但是,公开市场委员会显然比较难接受他的新方案。他花了很多时间跟委员们解释,其中一位名叫亨利·沃利克的老对手告诫沃尔克:“如果放弃利率目标,让其按照供求力量自主寻求平衡,那将会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而且还不得不达成浮士德式的交易,即向货币主义者出卖自己的灵魂。” 当时,沃尔克两手一摊地答道:“有时候,你不得不与魔鬼做交易。” 然而,市场完全理解错了沃尔克的意思,朝着沃尔克的预期相反的方向走。投机商认为,美联储要放弃利率目标,等于对通胀缴械投降。与魔鬼达成交易的后果极为可怕,1980年1月21日,黄金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每盎司850美元,这记录后来保持了差不多30年。当时,国际上爆发了伊朗人质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同时第二次石油危机将通胀推到顶点。 无奈之下,沃尔克只有持续加码,不断提高联邦基准利率。到1980年4月,联邦基准利率达到历史前所未有的21%。5月6日,年华通胀率已高达15%。7月1日市场贷款利率又大幅度下跌到了12%。这三个月,利率、黄金都大幅度波动,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又跌去了10%。 媒体对沃尔克的操作无不讽刺、嘲笑和谩骂。《纽约时报》社论说:“沃尔克是一个赌徒。他不自量力,明明缺一手好牌,却押注甚高。”哈佛大学加尔布雷斯教授发出警告:“不要错误地相信那些把决策建立在大量货币上的人。” 有意思的是,媒体甚至公开市场委员会一些委员都称呼沃尔克是:“顽固的货币主义者”。而弗里德曼却批评沃尔克没有坚守货币主义的路线,将货币供应量随意扩张。 沃尔克颇感无奈,但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在大选前一个星期,即1980年10月2日,卡特总统公开炮轰沃尔克“僵化的货币主义方法”。要知道,在此之前,卡特一直是沃尔克坚定的支持者。主要原因是,沃尔克在临近大选6个星期内,还不断地采取紧缩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从11%涨到了14%。 沃尔克这么做唯一的好处就是,让市场终于看到,美联储的独立性,而非屈从于总统连任。但是,沃尔克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美元,杀伤面过大。媒体用一战时贝当元帅固守凡尔登,形容沃尔克的紧缩政策——坚守住了凡尔登要塞,代价是35万人的伤亡。 1980年11月4日,卡特败给了罗纳德·里根无缘连任。卡特将败选责任归咎于沃尔克。他回忆说,当初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时,经济顾问就警告过我。没想到,沃尔克将利率提升到非常高的水平,导致经济衰退,成为我寻求连任的负面因素。 11月19日星期三,沃尔克懒散地靠坐在办公室沙发上,点燃了一支固定在傍晚六点才吸的雪茄。这已是他一天内吸的第11支了。在办公桌的烟灰缸里,刚刚掐灭的第10支雪茄烟蒂还在缓缓冒着轻烟。他承认这样有点浪费,“尤其是现在每支涨到了25美分”。 伯恩斯在沃尔克边上、壁炉前的摇椅上,正在吸着他的老烟斗。就在两个小时前,伯恩斯从洛杉矶急匆匆地来到这间办公室找沃尔克。见到沃尔克,伯恩斯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没有发生国际危机,我是不会来找你的。” “这份报告是里根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起草的,我不能给你看,但可以把内容告诉你。” “你确信要告诉我吗?” “在目前的情况下……是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希望撤掉美联储,也就是把你炒掉,然后用一台计算机替代。” “那是一个隐喻,阿瑟(伯恩斯)。” “我知道,保罗(沃尔克),但还不止这些。你知道,这里面有弗里德曼还有舒尔茨,你知道他们在里根总统那里有多大的能量。” 沃尔克从来没有见过伯恩斯如此紧张,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沃尔克还在为卡特的败选感到愧疚,如今新总统会以何种态度对他,心里实在没底。 外界的嘲笑、挖苦与谩骂已经不堪入目,虽然他早已习惯,但他还是觉得愧对这份公职。九年前,沃尔克亲手作出中止黄金兑换的方案,如今美元犹如脱缰的野马,他在位高权重的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却无能为力,甚至将美国经济陷入灾难之中。想到这里,沃尔克神情黯然、哽咽难鸣,所幸的是整个办公室烟雾缭绕,伯恩斯没有察觉到。 更糟糕的是,接下来一个月,美联储理事会分两次提高贴现率到13%,公开市场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超过20%。商业银行纷纷提高优惠贷款利率,达到了21.5%的历史新高。媒体大呼,沃尔克的美联储公开放高利贷。 沃尔克在回忆这段历史也曾说过:“如果 1979年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当上美联储主席并且把利率提升到20%,我肯定会凿个洞钻进去大哭一场。” 在新总统就职大典三天后,即1981年1月23日星期五,里根在沃尔克熟悉的财政部设宴招待沃尔克。宴席上,里根非常老道狡猾地问沃尔克:“我接到了一些人写来的信,问我们为什么要保留美联储。您希望我怎么答复他们?” 沃尔克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心里感谢伯恩斯提前透露这一消息给他。 “总统先生,对这些问题,外界的确有些担忧,但我想您一定能够说服他们,我们美联储运作得还不错的。不幸的是,我们是华盛顿唯一在与通胀抗争的机构……” 不过,令里根与沃尔克都没有想到的是,此后一年时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为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失业率和通胀率居高不下。除了坚持严控货币总量和坚持高利率,沃尔克其它什么也不能做。他能做的只有坚持到底,以及等待潮水般的嘲讽。或许真被弗里德曼说中了:反正都已经烂透了,唯一的好消息是没有比这更烂,你尽管放手去干。 白宫那边也像热锅上的蚂蚁,里根凭借肯普减税法案上台。蒙代尔、拉弗代表的供给学派为里根制定了一整套减税改革的计划。但是,这一年刚刚推行大规模减税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就创下了新纪录,这让强调政府预算平衡的老派经济学家极为不满。沃尔克此时明白,虽然里根对他颇有微词,但此时彼此都需要对方。于是,他找到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莫瑞·韦登鲍姆协助安排一次与里根不带助手的一对一会见。 1982年2月15日星期一下午,这天恰逢华盛顿诞辰纪念日,是美国的公共假日。总统穿着一件带条纹的高尔夫球衫和一条茶色休闲裤,在轻松的氛围中与沃尔克相谈甚欢。显然,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里根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与保罗·沃尔克见面。我认为我们之间在建立友好关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且形成了降低利率的共识。我觉得我们可以在6月之前让短期利率降下来3-4个百分点。以后在考虑降低长期利率的问题。” 当时里根政府的赤字不断扩大,市场认为,政府赤字必须在融资市场中解决,这样必然与市场争夺美元,然后不断地推高利率。沃尔克并不认同里根政府的减税方案,他认为政府紧缩预算,增加税收,才能避免赤字扩大化,然后利率才能下来。 所以,沃尔克用降低利率作为交换条件,促使里根政府紧缩财政,并增加税收。货币与财政联手解决问题,这符合蒙代尔的大拇指理论,但是沃尔克的操作方法却与蒙代尔相反。1982年8月19日,增税法案获得通过。供给学派失望之极,一批供给学派年轻官员从财政部辞职。 此时,汽车销售额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房价快速下跌。失业率已经突破了9.5%,超过1000万人丢掉了工作。一期杂志甚至在封面上怒火万丈地刊登对沃尔克及其联储会同事们的“通缉令”。俄亥俄州的农民、五大湖区的工厂主以及难缠的工会,都找上门要和沃尔克“好好算账”。 “抗击通胀的代价不小,当时抗议的人们围住了我们的大楼。”沃克尔回忆说。“我们正在打正义之战,我们不愿意(因压力)撤退,大家今后都会理解这样做的正确性。”沃尔克试图获得民众的理解。 一天,下班后他坐在美联储专车上等芭芭拉(沃尔克妻子),发现司机正在读一本书《怎样从通胀中得利》。沃尔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与总统、国会作了那么艰苦的斗争……到头来怎么能容忍后院出叛徒呢。沃尔克忍不住问:“潘尼亚先生,您怎么读这样一本书啊?” 他转头跟沃尔克说:“我估计您不会介意吧,这是从书店买的减价书……标价10.95美元,卖1.98美元。” 沃尔克笑了:“那才是一小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此时通胀率已下降至5%! 1982年10月5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委员们以9:3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向降低利率。四天后,纽约时报刊出《祝贺沃尔克先生的成就》。 沃尔克此时的麻烦是,美国的边上墨西哥爆发了债务违约危机。市场认为,沃尔克在银行监管方面“彻底失败”,国会责成沃尔克处理这个问题。当时,经济学界一致认为,沃尔克为了抗击通胀——美联储的功劳,牺牲了就业、经济以及墨西哥。 但是,沃尔克能够做的只有祈祷墨西哥不要爆发连锁反应,以及经济尽快复苏。 就在此时,1982年10月,“春江水暖鸭先知”,道琼斯指数从8月的770涨到了1000。这简直是神话般的故事。通胀水平逐渐下降的同时,大量国际资本开始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大量投资放弃原油等大宗商品,转而追逐股票、债券、货币基金等低通胀的金融资产。 这预示着漫长而痛苦的滞胀时代结束了吗?沃尔克胜利了吗? 1982冬天,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进入历史性的拐点。美国股市在经历了将近十年低迷之后,开始进入蒙代尔及其追随者曾经预言的“美好场景”,一场史诗般的大牛市正在拉开序幕。 1983年,通胀率下降至3.2%,之后两年在4%左右,1986年降到1.9%。通胀率的下降程度和速度,远远超过了朝野、幕僚们的预测,经济也在最冷的寒冬中开始回暖。1983年,GDP增长率为4.5%,1984年高达7.2%,统计专家大呼经济过热,呼吁美联储出手调节,1985年为4.1%。1982年之后25年间,年增长率达3.3%,与二战后25年间的增长水平相当。 当时,《纽约书评》如此称赞:“里根当选总统,意味着空中再次弥漫如麝香般芬芳的利润。”后来,索罗斯将这一经济奇迹称之为“里根大循环”。 1983年5月28日星期一,在纽约东区公寓里,沃尔克跟芭芭拉说:“我正在申请下周与总统会面。” 芭芭拉接过话:“你是想递交辞呈吗?” 两个月后,沃尔克的四年任期即满,此时他在考虑是否争取连任。 “也不全是……” 芭芭拉有些激动地说:“我想你说过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什么积蓄,我也没有活出自己的生活……但我从未阻止过你的事业选择,也对你的成就感到骄傲。但是现在你已经战胜通胀,你的使命完成了。” “暂时如此,这才是序幕刚刚结束。” 芭芭拉打断他的话:“你难道还真以为你是美国的‘丘吉尔’吗?” “我真希望我不是丘吉尔。英国人在丘吉尔拯救国家于危难之后,一脚把他从首相位子上踢开了。” 沃尔克的真实想法是,他只想再干一年半到两年,把未尽之事做完,以善始善终。但是,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干满一任,因为他亏欠芭芭拉太多,芭芭拉身体不好,为了支持沃尔克,牺牲了很多。 当时,里根颇为犹豫,毕竟他不想像前任卡特总统那样被一个不受控的美联储主席影响连任前途。在与沃尔克会面的当天晚上,里根写下日记:“我见了保罗——我是在8月1日任命他做美联储主席呢,还是别人?从金融市场的反应看,似应让他续任。我不希望动摇他们对复苏的信心。” 事实上,里根别无选择,除了一些经济学家还颇有微词之外,投行、议员、财政部官员以及市场,都在支持他。沃尔克声望日隆。 1983年6月18日中午,里根在总统休闲地戴维营按惯例发表广播讲话。不过,他却没有按讲稿出牌,用昔日记者爆料式的腔调:“好吧,我现在没有像你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里根之前是演员),戴着草帽,握紧电话听筒。但在开始今天的播音之前,我想宣布一个重要事项……” 里根用这种极为不正式的方式宣布了沃尔克连任,这让白宫官员大跌眼镜。不过,沃尔克不在乎。一个月后,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沃尔克的任命。参议员加恩明确表示支持沃尔克:“我怀疑除了沃尔克以外,过去还没有哪位美联储主席能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坚持履责。” 03 沃尔克规则 1986年2月24日上午11点45分,沃尔克给芭芭拉打了个电话:“我想让你今晚做顿晚饭。” “真让人感到惊喜。我可不觉得我的厨艺有那么好啊。” “嗯,我想让你定期操练一下。” “天哪,你这话让我难过了……你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刚才在美联储理事会会议上,我的意见被多数票否决了……我不能再干下去了。” “得了吧,保罗,你不是那样的人……先去跟贝克谈谈吧。” “我会的,我们将一起吃午饭聊聊。” 事实上,芭芭拉不清楚,理事会内斗正是里根安排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挑起。 在沃尔克续任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一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普罗克斯迈尔对沃尔克说:“我们亲手打造了这只庞大、笨重、残暴的债务怪兽……这种局面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无论是通胀还是高利率,或者两者一起,都会把复苏扼杀在萌芽之中……所以我说,保罗,祝你好运,你这个可怜的家伙。” 全场哄堂大笑,只有沃尔克一脸严肃。 沃尔克心里很明白,接下来这一任期未必比上一任更轻松。沃尔克已经多次拒绝里根政府的货币赤字化要求,严禁美联储直接购买国债。但是,如果里根政府继续扩张赤字,很可能再次推高真实利率,他与里根的冲突势必形如水火。 在第二任期内,经济快速复苏,通胀得到彻底遏制,沃尔克与华尔街金融巨头联手拯救了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破产,避免了一场来自拉美债务危机的金融冲击波。不过,这也让沃尔克以及美联储落下“大而不倒”的名声,尽管他不想这样。 此时,沃尔克仔细评估了市场风险,只有联邦财政赤字让他感到头疼不已。市场对财政赤字的担忧已经盖过了通胀。1985年12月,参议院通过了《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法案》,该法案试图全面削减联邦赤字,避免财政赤字出现灾难性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财政部部长詹姆斯·贝克正在积极促成《广场协议》谈判。白宫认为,过去几年美元升值太快,不利于美国出口,同时也借此将美元利率下调以缓解联邦财政赤字。 狡猾的贝克对外释放的信号是,沃尔克促成这次谈判,希望美元汇率下跌。实际上,对于沃克尔来说,《广场协议》的成果喜忧参半。 就在协议签署后不到六个月,美元已经贬值了50%,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沃尔克认为,美元贬值太快,希望利用有限的政策工具缓一缓。但是,令沃尔克没想到的是,贝克不但擅长使用国际事务来干扰货币政策,还将手伸到了美联储最核心的权力部门——美联储理事会。 1986年2月24日星期一,达拉斯和旧金山两家联储银行向理事会申请,希望吧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沃尔克想拖一拖,但是一位名叫普雷斯顿·马丁的理事态度强硬。 “那让我们来投票决定吧。”沃尔克脱口而出,凭借过去六年的权威,沃尔克相信投票能够摆平这事。但是,这一次,他太过自信了。 投票的结果是,沃尔克以3:4输掉了这场对决。另一位理事玛莎·赛格尔表达了胜利的喜悦:“美联储不再是一个人的舞台。” 实际上,结果出来了,沃尔克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关键对决。马丁和赛格尔都是里根任命的,他们与里根、贝克一样都试图执行宽松货币政策。 但是,即使他俩是里根的亲信,也只有两票,难以在理事会成事。美联储理事会一共7名理事,每个人都是由总统任命,任期14年。为了防止政府干预央行的自主权,国会将各位理事的14年任期错开分配,一任总统最多只能任命2位理事。但是,由于里根连任,他可以任命四位理事。 就在投票前半个月,里根就任命了两位新理事替代了一位到期的理事和一位辞职的理事。这样,里根就手握四张票,从沃尔克手上夺回了理事会的控制权。 投票结果出来后,沃尔克大发雷霆:“从现在开始,你们可以为所欲为……但我不奉陪了。”他走出理事会议室,顺手一甩,“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当天下午,沃尔克找到了财长贝克,“我带了一份辞职报告。” “你在说什么?” “今天早晨,理事会会议上的表决结果推翻了我不愿意降低贴现率的立场。” “保罗,别做傻事,你不能辞职……” 3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降低贴现率的结果。就在前一天,德意志银行和日本银行也降低了贷款利率。马丁理事高调地宣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典范。里根政府也称,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正在推进的国际磋商合作取得重大成就。 沃尔克回忆说,当时他真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离开美联储。但是,真正让沃尔克下定决心离开的是1987年5月1日理事会做出的一个决定。 当时,理事会投票表决,同意批准三家控股银行——花旗集团、信孚银行以及J.P.摩根公司承销特定的债券。这一决定实际上违反了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沃尔克极力反对,因为他很清楚,这决定意味着,金融混业时代的到来,大幅度放宽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将制造巨大的金融风险。 有媒体这样解读这一投票结果:“威风凛凛的沃尔克先生罕见地在里根总统任命的美联储理事面前败下阵来。这说明在监管问题上,那些由里根任命、更倾向于自由市场制度的美联储理事们正准备把主席赶走。” 1987年6月1日下午,沃尔克拜访里根,递交了辞职信。次日上午10点,里根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麦克风前,左右两边一个是沃尔克,一个是格里斯潘。里根宣布,格林斯潘替代沃尔克作为新任美联储主席。他对沃尔克的辞职“极尽挽留,深表遗憾”,并对沃尔克抗击通胀的成就高度评价。 当记者问沃尔克为何辞职时,他援引了《圣经·旧约》中的一句话,轻描淡写地说:“来亦有时,去亦有时”。一位来自纽约州的议员查尔斯·舒默认为,总统“应该跪拜沃尔克,恳求他留任”。 事实上,华尔街金融界也这么认为。当天早上十点沃尔克辞职的消息传出后,投资者疯狂抛掉美元,大举购入黄金。黄金大涨,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下跌。法国巴黎甚至被迫中止外汇交易。市场用钱投票表达了无声的愤怒。 沃尔克走了,给美联储留下了一部操作手册。 辞职后的第一个星期,美联储理事会收到了成袋的信件和明信片。其中有来自前总统杰拉德·福特、理查德·尼克松,还有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然大部分都来自各州的老友、议员、市民以及各界人士。不少信件的抬头都写着简单的地址:华盛顿特区保罗·沃尔克主席。 福特总统的亲笔信夸赞沃尔克的“正直品格”:“在危机时刻有你掌舵,无论是对美国还是整个世界而言,实乃幸事。我由衷地感谢你的优异工作和你个人所作出的牺牲。” 撒切尔夫人信中这样说道:“您对稳健货币政策坚定追求,您在遏制世界最大经济体通货膨胀这一复杂任务钟所体现出来的超群技艺和理解同情,令我备感钦佩。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在一个世界金融体系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时代,您发挥的作用无可估量。” 一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迈克尔·帕维莱克说到了沃尔克心坎里:“虽然我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工作,但是,我始终理解和赞成你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政策。你保全了我一辈子的积蓄,使之没有化为乌有。换一个缺乏胆略的人,很可能会屈服于政治压力,而你则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多数信件都是“作为一位纳税人”、“一位公民”的身份感谢他,其中一个人在信中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你有时间去指导艾伦·格林斯潘,让他沿着你的足迹往前迈进……” 自沃尔克卸任后,美联储进入了格林斯潘时代。聪明过人的格林斯潘掌控美联储达20年之久,一度是美国最具权势的人物,被称为全球“经济沙皇”。任期内,他不乏抗击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信息革命等光辉战绩。格林斯潘还是一位模棱两可的预言大师,擅长与市场搞“理性预期”式的博弈。市场有一句传言,“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间这位老人早已把沃尔克忘记了,人们只会记住那个“美元总统”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并未坚守当年的承诺,他多次疯狂下调利率,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格林斯潘与小布什试图“再造美国住房梦”,将利率下调至零附近,华尔街大发次贷,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金融繁荣异常,最终以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收场。 沃尔克离开美联储有很多不舍,但他知道,只要危机过去,白宫是不会欢迎他这个“只是艰难时局下的替罪羊”。他内心也觉得亏欠芭芭拉太多,是时候回归家庭了。事实上,沃尔克在财政部和美联储任职期间,家庭经济拮据。沃尔克儿子身患残疾,芭芭拉又患严重的关节炎,只能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兼职。 芭芭拉曾经说:“在保罗接受这个工作之前,我们勉强还能存点钱,但现在挣的钱都不知不觉全花光了。”为了补贴家用,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租住在华盛顿偏远郊区的一房一厅里。沃尔克也深感愧疚:“我怎么把家弄到了这般举步维艰的地步?” 不过,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并未去华尔街谋求高薪,而是返回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当时,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被沃尔克生动的授课以及精深的智慧所吸引。下课后,沃尔克走过来说: “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好听吗?” “很好听,但有些地方我没听懂。” “你会听懂的,因为中国正在崛起。” 这位中国学生叫朱民,后来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裁。沃尔克对中国颇感兴趣,与欧洲财长、金融家一样,中国不少经济学家、金融官员对沃尔克敬佩有加。有一次,沃尔克来中国,向朱民提出希望能见朱总。当晚,朱总宴请沃尔克,相谈甚欢。走时,朱总对朱民说,沃尔克真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总统邀请沃尔克出山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对美国银行业进行重大改革,禁止银行利用联邦政府承保的存款进行高风险的自营业务投资,并且反对金融业内更进一步的合并。 奥巴马趁此良机“消费”了一把沃尔克,他把这个改革命名为“沃尔克法则”。对此,沃尔克感到十分惊讶和无奈。在演讲时,沃尔克扭过头对着奥巴马说:“我们称它为‘奥巴马法则’如何?” 所谓沃尔克规则,就是要将金融机构的自营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开来,银行想做自营业务,就不能使用客户存款和联邦政府低息贷款。美联储的会员银行以证券作为担保物,以较低的利率向美联储借款。 沃尔克法则,某种程度上说是沃尔克当年离开美联储时对放松金融监管的一种回应。整整20年间,次贷危机再一次证明了沃尔克当年坚决反对放松金融监管是多么的明智。“沃尔克规则”被写入2010年出台的美国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之中。 不过,沃尔克法则最初的方案只有区区四页纸,沃尔克的初衷是想通过一个简单的法律,最大限度地限制金融巨头从事投机交易。但是,奥巴马没能顶住华尔街的压力,这个四页纸的方案最终变成了上千页的法案,规则变得极为复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大大缩水。 其实,奥巴马给的这个职位本是虚职,他只是想借沃尔克的威望达成平复民心之目的。此时,沃尔克年事已高,再也没有体力“与世界为敌”了。 不过,沃尔克依然在2011年发出一些真正关于全球命运的声音:“这是一个外国拥有我们数万亿美元的时代,这是一个我们更加依赖向外国借款的时代,这是一个整个世界都指望美元能维持住购买力的时代。”这一句话,与当年他的上司、康纳利财长的“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难题”,截然相反。 沃尔克生于大萧条之前的新泽西州海滨城市开普梅,其父亲是该州一座小城的行政长官,一生清廉勤勉,坚毅执著,管理这个小城长达20年,并使之免遭“大萧条”的冲击。沃尔克继承了父亲身上的坚毅、清廉与奉公,用半生公职生涯诠释了古罗马人说颂扬的最高美德:勇气、正直、智慧、谨慎,以及献身自己、服务国家。 有人说,在美联储楼前的广场上应该树立一座雕像,而在美联储百年历史中,只有一人的雕像最值得立于此处,他就是保罗·沃尔克。 在财政赤字货币化、福利民粹主义的时代,沃尔克的公心、正直、勇气、清贫以及高贵的人格,不断地提醒我们,如何抑制滥发货币的冲动和诱惑。 其实,在1995年,沃尔克在一家小而美的投资公司里获得了几百万的报酬。但是,当时芭芭拉因糖尿病和关节炎并发症已经卧床不起。为了向芭芭拉表达敬意,作为对她一生的补偿,沃尔克夫妇决定在在纽约市特种外科医院发起芭芭拉·沃尔克女性风湿病中心,并将这笔钱全部捐出。 三年后,芭芭拉离世。沃尔克,事业上坚强果敢,宛如一位巨人,但生活上、情感上都极其依赖芭芭拉。芭芭拉的离去,对沃尔克打击很大。令沃尔克稍微安慰的是,“在芭芭拉1998年去世之前,这是给她带来慰藉的少有的生活体验。她配得上这份荣耀。” 之后,沃尔克大部分时间花在没有收入的公共事务上,比如处理安然公司丑闻,帮助二战受难者追回财产,以至于生活拮据清苦。平时,沃尔克租住在纽约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依然乘坐地铁出行。与之前半生一样,为了维持生活,他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租住在一个小得像学生宿舍一样的老房子里。身材魁梧高大的他,在这个房间里显得局促拥挤,屋内大部分空间被书籍和资料挤满。每到周末,沃尔克请自己的女儿来帮他清洗衣物。 如今,92岁的沃尔克,这位曾经语调轻柔、目光坚定的巨人,说话已有些口齿不清,记忆有些模糊,已经戒掉了雪茄。 所有人都装睡时,所有人都陷入货币泡沫之中时,只有这位老人是清醒的。然而,他是孤独的,或许只有芭芭拉才能给他真正的温暖、理解以及安全感。 后记 “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2010年2月2日,美国参议院就金融监管法案中举行的“沃尔克规则”听证会上,当有议员质疑他提议加强金融监管的法规是过时之举时,83岁的沃尔克如此回敬对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沃尔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 其实,沃尔克不是智者,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智者,有时因为智者太多才出问题。我认为,“他是一位英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半世风云断古皇,一蓑烟雨任平生。”——致敬保罗·沃尔克! 参考文献 【1】时运变迁,保罗·沃尔克、行天丰雄,中信出版社; 【2】坚定不移,保罗·沃尔克,中信出版社; 【3】力挽狂澜,威廉·希尔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央行的职责——专访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金焱,财经; 【5】金融泰斗保罗·沃尔克:美国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刘丽娜,中国证券报; 【6】保罗·沃尔克:一位孤独的老人,朱伟一,上海证券报; 【7】保罗·沃尔克:一个正直的中央银行家是如何炼成的?周艾琳,第一财经日报; 【8】他山之石:《坚持下去》——保罗·沃克尔,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详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92岁美联储前主席去世!身高2米的“救火队员”,曾成功抗击通货膨胀 保罗·沃尔克,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据《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于美东时间周一(2019年12月9日)去世,享年92岁。此前媒体报道称,沃尔克多年来都在与前列腺癌做斗争。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沃尔克时常扮演“救火队员”。他曾受命设计取代金本位制的制度,并解决了通胀失控问题,又在2008年楼市崩盘,使背负高杠杆的美国人和追逐高风险的银行岌岌可危之时设法应对,出台了沃尔克规则。 由于遭到银行界广泛反对,修改这项规则成为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不断加息应对物价上涨 因为身高超过两米,沃尔克常常被人们称为“高个子保罗”,他常抽廉价的雪茄,穿着一身旧西装,由于说话时带着低沉的声音,他常常营造出一种让美国国会议员甚至总统都感到恐惧的神秘感。1979年8月他被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再次被里根提名,并在乔治·H·W·布什总统任期内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至1987年8月。 其实在首次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之前,沃尔克便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就未来的经济稳定而言,(通胀)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最严重的问题,并会造成最严重的衰退。” 1965年,时值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的总统任期,美国的通胀率仅为1%,而15年后——1980年3月,这一数据飙升至14.8%。为了遏制物价上涨,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收紧了货币供应。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用来向其他存款机构提供隔夜贷款的利率在1981年7月达到创纪录的22.36%。(相比之下,从2008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是不断降息直到0~0.25%区间)。其实,在上任美联储主席后不久,沃尔克将贴现率上调了0.5%,这在今天仍被认为是相当大胆的政策调整。 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红框)联邦基金利率走势(灰色区域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图片来源:macrotrends 沃尔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改变那些认为价格将继续快速上涨的人的预期,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沃尔克在1981年9月告诉全美记者俱乐部时表示:“我们正在应对几十年来形成的通胀势头,以及这种通胀势头形成的思维和行为。大约有一半的劳动力,也就是35岁以下的人,在他们的工作经验中从来没有经历过价格稳定。我们已经习惯了与通胀共处。” 在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将利率上调至22%后的两年内,美国的通胀降至3%以下,结束了这段被称为“大通胀(Great Inflation)”的时期。尽管如此,超高的利率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经济陷入衰退。1981年~1982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一度达到10.8%,在当时创下1940年来的最高水平。 1982年初,美国一家名叫“田纳西专业建设者”(The Tennessee Professional Builder)的出版物还发布了一张沃尔克的“通缉”海报,指责他和美联储“有预谋地、冷血地谋杀了数百万计的小企业。”一些农民甚至用拖拉机封住了美联储的总部。后来的沃尔克也承认了他所犯下的错误,在1987年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他表示,“如果可以的话,我会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抑制通胀)。” 为美国经济增长和牛市奠定基础 曾警告特朗普“松绑行为”危险 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沃尔克的抑制通胀的货币政策,为那之后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长期的牛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圣路易斯联储行长威廉·普尔(William Poole)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没有他在货币政策上的大胆变革,以及在痛苦的几年中坚持下去的决心,美国的经济当时就会螺旋式下滑。沃尔克扭转了之前任美联储主席的错误政策,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长期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亚瑟·莱维特(Arthur Levitt)在2004年的传记《保罗·沃尔克:金融传奇的创造》(Paul Volcker:The Making of a Financial Legend)的前言中写道:“没有保罗·沃尔克的坚韧和勇气,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打破1970年代困扰美国的不断上升的通胀和不断下降的生产率。” 资料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1927年9月5日,沃尔克出生于新泽西州,在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来还获得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1952年成为纽约联储的经济学家。随后,沃尔克还在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工作,1969年~1974年间,沃尔克还担任理查德·尼克松政府负责国际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 随着失业和通胀的增加,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明显减弱,1971年美国经济处于危机模式。沃尔克生前也曾是白宫的经济顾问之一,他还与包括前美联储主席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和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在内的诸多官员制定了“尼克松冲击(Nixon Shock)”政策——他们单方面取消了美元兑黄金的挂钩,有效地结束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为了抑制通胀,他们还实施了为期90天的工资和价格冻结,这也是当时第一次在非战时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控制。 沃尔克于1974年离开美国财政部,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Woodrow Wilson School)的高级研究员。在尼克松1974年8月辞去总统一年后,沃尔克重返美联储,担任纽约联储行长,在那里他主张限制货币政策。沃尔克对通胀的担忧对美联储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成为了沃尔芬森投资公司(Wolfensohn & Co.)的董事长。然而,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沃尔克又“重出江湖”,在2009年~2011年期间领导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委员会。他当时批评了各大金融机构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呼吁限制美国当时最大的几家银行的规模。 因此,沃尔克在后来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的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的创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规定旨在防止商业银行使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于衍生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 2015年7月,法案最终生效。然而在2017年,上任不久的特朗普就下令对该法案进行全面审查,随后签署了多个行政令和备忘录,实质上对“沃尔克规则”进行了“松绑”。 在今年8月沃尔克写给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信中,年过九旬的“美联储老兵”忧心忡忡地表示,立法者通过“简化”规则,实质性地弱化了该法案的核心概念。这些新规放大了金融系统中的风险,增加了道德危机,并侵蚀了“基于此前经济危机中屡见不鲜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保护体系”。 (部分内容综合媒体报道) 记者|蔡鼎 编辑|吴永久 赵云 杜波[详情]
世间已无沃尔克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 20 世纪人类又一巨星陨落。 作 者 | 刘胜军 央行行长易纲曾说: 中央银行的主要责任人要有反潮流的勇气和智慧,一个不被市场和公众批评的在任央行行长,是不会在历史上站得住的行长。 当易纲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脑海里浮现的人物一定是沃尔克。 最伟大央行行长,没有之一 12 月 8 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去世,享年 92 岁。沃尔克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央行行长,没有之一。 凯恩斯说得深刻: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就长期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死了。) 凯恩斯的言下之意是:人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对于任期制的政治家而言,尤为如此。特朗普歇斯底里般地攻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无非是为了降息提振股市进而增加自己总统连任的概率。 面对疯狂无底线的特朗普,全世界都应从内心里感激沃尔克——是沃尔克塑造了美联储的独立性,这无疑是抵御特朗普那只“咸猪手”的一道坚固的护城河。 沃尔克不仅奠定了现代央行的地位,而且他与里根一道帮助美国经济从“凯恩斯主义的迷途”步入“创新增长”的正轨。难怪格林斯潘把他赞誉为“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捍卫美联储独立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要保持金融的稳定,央行的独立性至关重要。2019 年 2 月 25 日美联储前主席耶伦她在接受采访时炮轰特朗普: 我怀疑他是否能够明确知道,美联储的目标是实现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而这正是国会赋予美联储的目标……特朗普所说的关于美联储制定汇率目标要为了支持他的贸易计划,或者可能是为了美国的贸易平衡的话。我认为能做出这样的评论说明他缺乏对美联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适当的政策目标的理解。 2019 年,面对特朗普的“无知者无畏”,沃尔克领衔的 F4(美联储四任前主席)史无前例地联合署名发文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 作为美联储的前理事会主席们,我们一致坚信,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美联储及其主席必须被允许独立行动,不受短期政治压力(的影响),尤其是美联储官员不会因为政治原因而受到撤职或降职的威胁。 国内外的历史一再表明,当央行不受短期政治压力的影响,只依赖可靠的经济原则和数据行事时,经济才是最强劲的,经济运行才是最好的。政治领导人呼吁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以便在大选前后为经济提供短期刺激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和更糟的经济后果。 由于无党派、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如此重要,国会明智地将美联储确立为一个独立机构,允许地区参与,并防范政治操纵……包括主席和副主席在内的联储官员只能因与违反相关法律或类似的不当行为等原因被撤职,而不是因为与政治领导人的政策分歧。 保持美联储基于国家最大利益而非一小撮政客利益做出决策的能力至关重要。 四位前主席联袂发声,只因美联储的独立性来之不易。 沃尔克在清理旧文件时,发现了很久以前一张用处方笺写成的字迹潦草的便条。这是他第一次会见卡特总统前写下的,希望向总统提出的建议,是非常简单的“三条”: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必须直面通货膨胀、实施更加紧缩的政策。其中,后面两条是政策,第一条才是前提。 沃尔克毫不掩饰他对特朗普的鄙视: 各个方向都是地狱般的混乱。对政府的尊重、对最高法院的尊重、对总统的尊重,都消失了。甚至是对美联储的尊重。这真的很糟糕。至少军队仍然拥有所有的尊重。但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人相信这个国家的领导力,你怎么能管理一个民主国家呢? 美联储艰难的诞生 1817 年中央银行的雏形美利坚银行投入运行,却被人民指责为怪兽,17 年后宣布解散。1832 年杰克逊总统通过立法重新激活美利坚银行。彼时,金融大亨摩根充当了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最终保障者。摩根的影响力大到美国政府需要向他求助。 摩根及其同盟不仅没能在 1907 年的金融危机中自保,反而被迫向联邦政府求助。华尔街明白了一个道理: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再也不能依靠诸如摩根这样神一般的人物。 1913 年美联储正式创立。 1928 年美联储早期领导人富有影响力的本杰明·斯特朗去世,一年后美联储经历了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在 1929 年的大危机中美国货币量收缩 1/3,但美联储选择了袖手旁观,甚至继续收缩货币。直到 1932 年美联储才开始迅速注入货币供给——2008 年次贷危机中,美联储之所以能够迅速采取拯救行动,正是因为伯南克深刻汲取了历史教训。 在罗斯福总统支持下,Marriner Eccles 1934 年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剥夺了 12 位联邦储备银行的自治区和投票权,罢免了美国财政部长和货币监理署署长的联储委员资格,美联储与政治权力进一步绝缘。 美联储的与众不同: • 它享受自己有别于华盛顿任何其他机构的延伸特权,可以在无需国会许可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收入和预算;7 位美联储委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许可,任期 14 年;7 位委员与 12 位储备银行的行长共享权力。 与狼共舞 美联储关注通货膨胀,总统关注的却是经济增速。科德维尔说: 没有哪个总统会满意 3% 的经济增速。即使你向他解释 3% 对未来的美国人民有利,他会说“我还是喜欢 5%,让我的下一任去 3% 吧”。 1951 年,杜鲁门总统将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全体成员叫到办公室长谈后断然宣布:美联储继续把利率维持在原来的水平。几周后美联储发起抗议,随后协商达成《财政部与美联储协议》。 1965 年,约翰逊总统将美联储主席马丁传唤至约翰逊牧场,把二者的冲突公之于众。1967 年约翰逊计划撤掉马丁(William Martin),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 Gardner Ackley 给总统送去一张“稍安勿躁”的纸条。马丁给美联储带来了“逆风飞扬”的原则,他的名言流传至今:“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宴会刚开始时撤掉大酒杯。” 1968 年尼克松当选总统,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立即任命新的美联储主席,当时已连任近 20 年的马丁告诉尼克松他打错了算盘。1970 年马丁任期结束,尼克松终于骄傲地宣布任命伯恩斯为美联储主席,尼克松话中有话地说道: 我会尊重他的独立性。但我个人希望他能作出遵循我意愿的决定。你知道,伯恩斯先生,我长期支持低利率和更多的货币供给。 1971 年初两位白宫官员找到伯恩斯要求扩张货币以实现充分就业。伯恩斯抗议这样的行为并不恰当。作为回应,白宫炮制了“假新闻”:伯恩斯要求加薪 2 万美元。美联储屈服于白宫意志:1972 年货币扩张速度比 1971 年快 25% 。尼克松成功竞选连任。 卡特把自己连任的命运抵押给了沃尔克 1979 年第二季度美国通胀率达到 14% 。为挽回民意,卡特总统对内阁进行大换血,解散全部内阁,辞退了自己任命仅仅 17 个月的美联储主席米勒。在动荡的经济形势下,挑选米勒的接班人是一件艰难的工作。 保罗·沃尔克成为候选人之一。卡特听到的对沃尔克的评价是: 极其保守…十足的右翼…专断和傲慢…不适合团队行动。 负责挑选美联储主席的莫尔向卡特总统警告说,“沃尔克是一个意志极其坚定的人,很有主见,这就决定了他有可能不配合您的政策方针。”时任卡特内阁政治顾问的兰斯向卡特警告: 卡特总统不该任命沃尔克。如果非要这么做,他就是在将自己的竞选连任机会抵押给美联储。 意外的是,卡特青睐的人选——美国银行行长克劳森拒绝了这一职位。于是卡特面试了沃尔克。卡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漫不经心的任命开启了美国的新纪元,开创了一个经济新秩序,也割让了他自己手中的政治权力。 曾任沃尔克特别助理的 Richard Syron 说: 美联储就像是教会。教皇就是美联储主席,还有许多红衣主教。各商业银行相当于信徒。 在美联储内部,沃尔克的任命被认为是美联储的“灾后重建”。 沃尔克身高两米,被称为“巨人保罗”(Tall Paul)。 我的命运我做主 1979 年 8 月 6 日,沃尔克宣誓就职。沃尔克外表邋遢,抽便宜的雪茄、到处找便宜的中餐馆。沃尔克在演讲中说: 历经多年的通货膨胀,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8 月 16 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 10% 提高 15%,这是 65 年来美联储的最高贴现利率。美联储的鹰派委员亨利·沃利克说: 通货膨胀就是一种形式上的欺诈。 此时坐在白宫的卡特却一无所知,不知道美联储正在谋划一场对货币政策的“背叛”,向美国金融体系发起一场心理上的大震撼。 弗里德曼的信徒 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名言是: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现象无处不在的表现。 早在 1949 年沃尔克在普林斯顿大学主修经济学期间就写了一篇《二战后美联储政策之问题》指出:美联储必须采取某些措施,要么恢复货币纪律,否则美国将面临无休止的通胀。美联储必须停止与利率紧紧挂钩。沃尔克在演讲中说: 一种更加保守且谨慎的经济增长手段,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复兴和维持经济长久增长的基础。 这一严肃警告是沃尔克思想的哲学核心,也是其作为美联储主席政策的基本框架。沃尔克的助手调侃道: 沃尔克不会在宴会开始前拿走大酒杯,他会走进宴会厅直接用锤子砸碎酒杯。 控制通胀是考验毅力的。沃尔克说: 时机永远都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去冒险,你就什么都做不了,最终还是会以经济衰退收场。 开 战 卡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舒尔策致电劝说沃尔克不要过于激进: 我同意美联储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但我反对的理由是一旦改变运作程序,你将无法回头。如果你告诉全世界美联储将以货币供给为中心并容许利率自生自灭,那么你将不得不永远坚守这条原则,并且永远灵活处理的余地。 卡特曾问沃尔克,“为何不能在不提高利率的情况下控制信贷激增?”这个在美联储内部广为流传的笑话道破了门外汉对经济运行规律的无知。 卡特已经没有能力挑战这场由美联储主席独立决定并发起 新经济学政策改革。埃森斯塔特说: 卡特总统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他坚信美国政治体系的正直。上帝,是他将沃尔克推上美联储主席的位子,因为他要和沃尔克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1980 年 1 月通胀率达到 16.8%,几个月之前美联储还在为加息 0.5 个百分点争论不休,如今已经从 11% 猛增至 20% 。 面对社会对美联储偏执加息的批评,卡特说: 我对他们认为只有造成上百万人失业才能遏制通货膨胀的想法表示极力反对。正如你们所知道的,我不能控制美联储,根本就不能。它小心翼翼地绝缘于总统或国会的影响力,这是几代总统必须面对的现实,我想这是明智的。 沃尔克总是对自己的想法讳莫如深。众议员 Frank Annunzio 恼火地对沃尔克说:“你实在是个很棒的战俘,因为你从未向敌人透露过一件事。” 衰退突然到来。在 3 个月之内,美国经济总量下降 10%,是 15 年来最为激烈的自由落体。电视主持人问沃尔克:“你是否愿意承认自己是一手制造这场经济衰退的’双亲’之一?”沃尔克说:“不,我宣布我不是。你知道,如果我是父亲,那么这个孩子根本就不会出生。我怀疑只有通货膨胀才是父亲,或者说通货膨胀造成的混乱和扭曲才是父亲。” 卡特生气地说: 美联储是独立于总统的,这就像是司法体系。严格地讲,美联储所做的决定完全是没脑子的。 1980 年 12 月圣诞节,联邦基金利率升至 19.8%,银行贷款基本利率已经飙升到了 21.5% 。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 Robert Parks 说,“我给美联储打 0 分,无论是其努力还是表现。” 里根与沃尔克改写美国经济史 1981 年里根的上台,为沃尔克重塑美联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货币主义被认为是里根政策的支柱之一。里根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语出惊人: 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里根和沃尔克都是弗里德曼的信徒。关于货币,里根说道: 美联储每逢竞选年份,货币供给就会“轰隆隆增长”,然后在竞选过后美联储“扯动琴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通货膨胀具有辐射能力,一旦开始就会蔓延且增长。 知易行难,即使对里根而言,要适应沃尔克也是痛苦的。每周四美联储主席都会与财政部长共进早餐。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William Niskanen 很有挫败感: 很难让美联储开口谈货币政策,我们会谈论葡萄酒,这是沃尔克的专长。 新预算主管 David Stockman 对里根警告说: 如果美联储在 1981 年允许物价飞涨,那么 1979 年 10 月以来本已破烂不堪的沃尔克货币政策可信度将被彻底摧毁…目前金融市场已经对沃尔克及其政策完全失去信心。 财政部货币事务部部长 Beryl Sprinkel 建议与沃尔克每周进行一次私人会面,被沃尔克拒绝,他说自己不会向财政部部长助理汇报任何事情。财政部长里甘透露,他曾与里根讨论过“废除美联储”。 经济衰退是遏制通胀的必要代价。1981 年 10 月失业率达到 8%,超过了里根当初嘲笑卡特时的 7.6% 。里根在电视讲话中说: 我们即将经历艰难且痛苦的调整期。这意味着所有美国人都要富有牺牲精神,但我们别无选择。我相信我们已经选择一条可以带领美国重获生机的道路…… 里根决定传唤沃尔克到白宫。David Stockman 抱怨说此次会见就像总统会见外国元首,并无太多实际意义上的交流,“会议变成了一锅粥,绝对的一锅粥”。 美元加息导致美元升值,从 1980 年 7 月到 1981 年 9 月美元对英镑上涨 34%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Jude Wanniski 于 1981 年秋天写信给里根总统: 我发誓我从来不曾想写信给您,除非局面已经非常糟糕,现在就是这个最糟的时刻。我们处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边缘,但您的经济顾问却看不到真相。美国必须摒弃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教条。 里根回信说: 我知道你的观点的确与我的高层经济专家十分不同,甚至与我最崇拜的弗里德曼也完全相左,但我诚然无法认同。请相信我,我们没有新闻报道上描述的那么乱,我会对经济计划负完全责任。 有众议员曾经要求沃尔克辞职。里根说: 我不能作出回应。因为美联储的自治特征,他们不会迎合任何人的意愿。 1982 年 12 月清算达到顶峰,1200 万美国人失业。1982 年 6.6 万家企业寻求破产保护,这是大萧条以来的历史新高,破产率达到 1979 年的 3 倍。沃尔克成为“全民公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沃尔克排名从第 60 猛升至第 2 名,仅次于总统。房屋建筑商协会打印出印有美联储委员照片的“通缉令”:他们是谋杀数百万小型企业的诡诈多端、冷酷无情的杀手;上百把钥匙被寄望美联储,代表无数无法建造的房屋、无法售出的汽车。建筑工人给时任沃尔克寄去宽四寸厚二尺的建筑木材,求他降低利率来提振房屋开工率,一块木材上就写着“降低利率,保全工作、利率太高了。” 沃尔克后来说: 我对此表示遗憾。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能有其他行动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你必须告诉你自己,为了整个美国的更大利益,我们必须实施清算。 在充满敌意的国会委员会面前,在愤怒的国会议员指责他不经意间毁灭美国人民的商业和生活时,沃尔克手拿雪茄、嘴角上扬。沃尔克就像为家庭制定纪律教条的父亲: 在这种背景下,我所能确信的就是我们此时不能放松反对通货膨胀的努力……否则只能是拖延,直到后来更加疼痛的清算日子到来。 即使像大师级人物也发出了疑问。诺奖得主索洛认为,美联储已经让自己走进死胡同,“他们的政策收效甚微,且被看作美国最后一丝希望,这反而让他们处境尴尬。” 参议员们威胁:如果沃尔克不能照做,他们将启动立法程序,命令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这是美国国会的最后通牒。参议员问道,“你对谁负责?”沃尔克傲慢地回答: 好吧。是国会创造了我们,但国会却不能消灭我们。 美国财政部开始考虑推动美联储改革,例如恢复财政部长在联储委员会中的议席,或者干脆把美联储变成财政部的分支机构。财政部部长助理说: 美国人都很激动。1982 年中期大选正在迫近。他们迫切需要经济复苏的到来,这是令人狂躁的。 1983 年 1 月失业率飙升至 10.8% 之后一个月,里根支持率跌至 35% 的谷底。华盛顿议论的核心都是谁将取得里根成为下一任总统。 意外发生了。沃尔克“死磕通货膨胀”的偏执做法显灵了。货币政策的延迟性很难被人们预测到。 1983 年 2 月,失业率下降,里根支持率从此开始稳步回升,他连任前景由此辉煌灿烂。里根激动地说: 令人激动的事正在发生。我想在美国每个角落都可以感受这种激动。呼呼作响的机器声在我耳中就是美妙的音乐。 1983 年 4 月《时代》杂志报道说:里根已经决定不再提名沃尔克连任。里根内阁官员们吐槽说: 沃尔克不必要地延长了经济衰退时间。你怎么能让这么悲惨的事持续 5 个季度?我们没有办法让这家伙待在那儿,他不会服从命令。 出人意料的是,白宫官员每天都会接到大量银行家和经纪人打来的电话和邮寄的信件,纷纷要求沃尔克连任。国务卿贝克的助手说,“华尔街在发动一次潮水般的战役”。华尔街调查表明:77% 的人支持沃尔克。沃尔克突然致电白宫,要求与总统私人会面。最终里根宣布沃尔克连任: 沃尔克和我一样尽心尽力与通货膨胀做斗争。 1984 年底的大选,里根赢得 50 个州中的 49 个,取得令人震惊的压倒性胜利。 英雄谢幕 “Do not suffer your good nature to say yes when you ought to say no”(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却说同意),这句沃尔克父亲办公室内悬挂的乔治·华盛顿语录对其影响深远。 1984 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面见里根总统。会面地点不是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图书馆。里根总统没有说话,而总统办公厅主任贝克对沃尔克说:“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沃尔克的反应是:一句话也没说,直接走了出去。 沃尔克已经远远超过普通阶层的政治家,他的才华横溢令人望而生畏,他强大的意志和深谋远虑令人甘拜下风。这位美联储主席率领美联储的男男女女们成功完成 1979 年以来的最伟大目标。仅仅几年时间,美联储把 13% 的通胀压制到几乎为 0,一次伟大的胜利。 英雄终有谢幕时。 1987 年里根总统宣布:沃尔克决定退休,这个决定完全来自这位主席个人渴望回归私人生活的打算。接替沃尔克的是“实用主义者”格林斯潘。 沃尔克对于“独立性”的珍视到了极端的程度。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William Silber 与沃尔克本人长谈前后达 100 小时,出版了传记《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出于对传记作者独立性的尊重,直到该书付梓,沃尔克都拒绝审阅书稿。 2018 年 10 月,尚在病榻上的沃尔克出版了《坚定不移:稳健的货币与好的政府》(Keeping at It: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阐明了他本人所谓的“三个真理”: 稳定的价格 稳健的金融 良好的政府 沃尔克的中国弟子 沃尔克有两个著名的中国弟子: • 风投教父阎焱 • 央行前副行长朱民 阎焱告诉笔者: 老头做了 3 届美联储主席,从美联储退下来回普林斯顿教书,在威尔逊学院开了一门“Financial Institutions”的课。我是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先生身高 2 米,讲话超低音,话不多,但句句经典。我们去他办公室找他,他总是把脚架在桌上(我现在喜欢把脚架桌上估计是跟他学的)。 我去世界银行,他给我写的推荐信,还告诉我世界银行不能呆超过 5 年。结果我 2 年不到就离开了! 2014 年沃尔克来北京参加国际金融论坛领袖对话会,当沃尔克发现屏幕上显示的讨论主题为“重启改革:中国的下一步”时,他马上说,在其记忆中,10 年~ 20 年前很多中国人谈论国企改革。“但我感觉这一过程好像停滞了?” 他的学生朱民给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回应。 沃尔克于是设问,“如果我们十年后还坐在这里看,国企在经济体中的份额是否会显著降低?” “我认为会远比现在低。” 朱民答道。 “那我们十年后再聚!”沃尔克回应道。 ◎ 参考文献:威廉·格雷德,《美联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2013 年 05 月 [详情]
原标题:保罗·沃尔克,“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曾警告特朗普金融监管松绑很危险 世界对沃尔克的评价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该死的疯子”、“赌徒”,而是“美国的英雄”、“金融巨人”。 据彭博报道,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周日于纽约去世,享年92岁。 沃尔克被誉为“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他在任期内曾被认为是最不受欢迎的人。由于强力抑制通胀,沃尔克经历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却为美国经济复苏、后续繁荣带来了黎明。 达里奥饱含感情纪念沃尔克 12月10日早晨7点,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在领英(LinkedIn)撰文称保罗沃尔克为最伟大的美国英雄。达里奥在文章中说“我希望向大家解释为什么保罗沃尔克堪称最伟大的美国英雄。我希望关于他的记忆可以准确地保留下来。因为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伟大的英雄是什么样,我希望通过回忆他来重新唤起我们关于英雄的记忆。” “我认识保罗近50年。我认为保罗是一个有着坚定品格的人。更重要的是,服务国家这一目标在他那里被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他永远选择做正确而艰难的事情,而不是代表某一政党利益的权宜之计。” “私下里,保罗是一位拥有卓绝智慧、谦逊品格的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将他人的福祉置于自身福祉至上。就在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他从未表达对自己的忧虑。他关心我们国家的安危,关注服务于这个国家的人。”达里奥说。9个月前,达里奥与当时重病的沃尔克进行了对谈。 对通胀研究的兴趣始于本科学习期间 保罗·沃尔克192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他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就读偏重政策研究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沃尔克对通胀的兴趣在那时就已显示出来,在他的本科毕业论文中,他批评当时的美联储在二战之后没有抑制通胀。毕业后沃尔克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他与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美联储史上少见的没有博士学位的美联储主席。 沃尔克的职业生涯始于纽约联储。1952年他硕士毕业,第一份工作为纽约联储经济学家。此后,沃尔克的人生便与美国经济深度绑定在一起,历史上很少有人像沃尔克这样见证美国经济超过半个世纪的兴衰历程。 1971年,作为尼克松政府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主导了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1979年至1987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有效抑制了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稳定了美国经济,为后续经济增长打下基础。 离开美联储之后,沃尔克的公共服务生涯并未停止。2000年,他被任命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致力于建立国际会计标准;2007年,他负责审查世界银行机构廉政部的工作及其反腐败成效;2008年金融危机后,他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2013年,他成立“沃尔克联盟”,旨在应对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挑战,并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通胀“斗士” 沃尔克的成就中最令人称道的还属其担任美联储主席时以一己之力强行遏制通胀。 1978年4月28日纽约时报头版 刊登文章“如何抑制通胀” 来源:纽约时报 196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通货膨胀率逐年攀升。1973年,美联储收紧了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然而,受制于当时更高的失业率,美联储不得不在通货膨胀被完全控制以前就放宽了货币政策。1976年12月,美国通货膨胀率触及5%的低点以后再次回升。到了1979年初,从个人消费支出指数来看,价格比前一年上涨了7.7%。 通胀上升的同时,美元兑其它货币汇率开始波动。自1976年末以来,美元兑主要其他外币的汇率贬值了12%。 1979年,吉米·卡特总统卡特提名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向高通胀宣战。新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表示将专注于抑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最终目标是促进美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在1979年的夏末和初秋期间,沃尔克治下的美联储开始逐步加息。加息代价深重,沃尔克顶受深重压力。据当时媒体报道,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大约6%。据当时“华尔街日报”报道,一旦失业率达到7%,美联储将被迫降息,“因为失业率太高,国会不愿承担这一重担。” 沃尔克改变了货币调控的方式,但是并没有屈从压力转变方向。他公开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把重点转移到管理系统中的银行准备金数量上,而非直接管理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的日常水平——即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而非价格。这是一种会导致利率进一步波动的政策方法,沃尔克希望能借此驯服通货膨胀。沃尔克明确表示,倘若以这种方式提供准备金,市场上的日内利率相比于最近几年的政策策略更容易在更大的范围内波动。 果不其然,联邦基金利率在1980年底达到了创纪录的20%。同年3月,通货膨胀率达到11.6%的峰值。同时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在高利率下,失业率继续上升,商业活动遇到了流动性问题。 美联储一时成了众矢之的,农民在美联储的总部抗议,而受高利率影响尤为严重的汽车经销商则把卖不出去的汽车钥匙放进棺材里寄给美联储。许多人还给沃尔克写信,诉说自己多年来如何积蓄钱财想买房子,但现在由于利率过高而无法负担。在1980年的总统大选中,里根击败了卡特,在里根任期之初,对沃尔克保持高利率也很有意见。 沃尔克顶受着压力,而经济也在改善。1982年7月的数据显示,经济衰退已经触底。沃尔克对议员们说,他正在放弃先前的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下半年出现经济复苏的可能性很大,这是里根政府长期以来期许的目标。同时,通货膨胀率在198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在1982年初下降到6.1%,第二年下降到3.7%。随着复苏的开启和通货膨胀率的大幅降低,沃尔克和美联储的压力得到缓解,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的新时期,随之而来就是美国经济的大缓和时期。 沃尔克规则 沃尔克对美国金融市场监管制度也产生了深远了影响。 2008年之后,他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银行的自营交易与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即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奥巴马批准了沃尔克提出的这个建议,并把这项政策称为“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这一规则改变了美国金融市场,很多人认为它使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银行更加稳定。 得知沃尔克去世,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回应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他代表着美联储独立性”。他补充道,“沃尔克是一种精神的化身。他坚持做正确的事,哪怕这件事不受欢迎”。 达里奥与沃尔克对谈 来源:视频截图 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在前不久与沃尔克进行的对谈中问沃尔克,政府的第一原则应该是什么?这位服务公共事业超过半个世纪的老人答道,有效的治理。沃尔克说,美国政府面临严重的问题,其中之一是现在公共服务业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吸引力,最有才华的人不愿意加入公共服务业。他认为这一现状必须扭转。 他认为中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他对特朗普政府诸多做法发表了批评意见,同时警告特朗普政府金融监管松绑很危险。 编辑:王寅 [详情]
原标题: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去世 新华社华盛顿12月9日电(记者高攀 熊茂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保罗·沃尔克8日去世,享年92岁。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9日发表声明,对沃尔克去世“深感悲痛”,并称赞他留下了持久遗产。 沃尔克1927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拥有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他曾先后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美国财政部负责货币事务的副部长、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美联储主席等职务。 沃尔克于1979年至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成功的美联储主席之一。他在任期内成功“驯服”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为美国此后较长时期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美联储反对政治压力干扰、维护政策独立性树立了榜样。 曾提名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发表声明说,尽管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时采取的一些政策政治代价高昂,但他这么做是对的。沃尔克强有力和明智的决策帮助美国政府遏制了石油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 在卸任美联储主席后,沃尔克依然活跃于政策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克于2009年至2011年担任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提出了一系列禁止银行及其附属机构从事自营交易和其他投机性交易活动的提议,被统称为“沃尔克规则”,这成为改革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的核心条款。 2013年,沃尔克成立无党派智库沃尔克联盟,致力于公共政策有效实施问题,帮助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2018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沃尔克批评美国正面临有效治理“崩溃”危机。 在美联储面临越来越大政治压力背景下,沃尔克与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本·伯南克和珍妮特·耶伦于今年8月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联合署名文章,呼吁保持美联储独立性,确保货币政策决策不受短期政治压力影响。 [详情]
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9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在纽约去世,享年92岁。据报道,沃尔克曾处理过美国1970和1980年代通货膨胀问题,还支持过划时代的华尔街金融改革。 报道称,沃尔克在1979-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他的女儿表示,沃尔克死于前列腺癌引起的并发症。 据报道,沃尔克是民主党员,曾在两党总统任内担任财政部门要职。1971年,他在尼克松时期任职财政部,当时他引导美国摆脱金本位制。 他的公职生涯在2008年奥巴马时期划下句点,当时正逢全球金融风暴,他主张从严修订银行法规。[详情]
原标题:强硬捍卫美联储独立性,“货币老兵”沃尔克坚信三个真理 保罗·沃尔克(Paul Adolph Volcker) IC 资料 2018年10月,尚在病榻上的保罗·沃尔克(Paul Adolph Volcker)出版了这部著作。对于一位出生于1927年“大萧条”前夜、已是91岁高龄的智者,这本书必然是对自己毕生经历、理想、信念、追求甚至遗憾的全面追忆和总结,自然也会披露一些此前没有提及或是不愿提及的细节、逸事。基于好奇,译者第一时间阅读了英文原版Keeping At It: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随即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希望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与国内的读者,尤其是经济金融从业者分享。 对于这位为六位美国总统工作过、担任过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连任过两届美联储主席、身高超过两米的“大个子保罗”(“Tall Paul”),其生平伟绩是大多数经济金融从业者所耳熟能详的。 1971年,作为尼克松政府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主导了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在他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1979-1987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驯服了“通胀野马”,稳定了美国经济。在此期间,沃尔克作为主要的亲历者,参与了“广场协定”的谈判,救助克莱斯勒和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等美国金融机构,处理储蓄和贷款协会危机,这些传奇的经历,都已被写入货币金融学的教科书。 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的经历同样精彩纷呈。1996年,他成立知名人士独立委员会,即“沃尔克委员会”,调查瑞士银行持有的、属于大屠杀受害者的资产。2000年,被任命为由19名成员组成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致力于建立国际会计标准。2004年,负责调查联合国石油换食品项目中的腐败行为。2007年,负责审查世界银行机构廉政部的工作及其反腐败的成效。2008年金融危机后,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2013年,成立“沃尔克联盟”,旨在应对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挑战,并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上述经历,这本书都有所提及。这本书篇幅并不长,也不是事无巨细“流水账式”的描述。沃尔克试图向世人展示的,首先是他从60多年公共服务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关键教训,即他本人所谓的“三个真理”:稳定的价格、稳健的金融、良好的政府。这“三个真理”也正是沃尔克毕生的主题、毕生的追求、毕生的烙印。而真正让译者产生感情共鸣,以及由此而生的翻译愿望的,既缘于“三个真理”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意义,更缘于沃尔克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敢于说“不”的勇气、为公共服务的献身精神。 “实用货币主义” 沃尔克最为世人熟知的不朽功绩,是1979年出任美联储主席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1979-1980年扭转了美国的货币政策,放弃关注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制服了”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令美国部分利率突破20%的通货膨胀,美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由1979年的11.3%降至1982年的6.2%,1983年更是降至3.2%。这不仅为沃尔克赢得了极大的政策声誉,以及延续至今的偶像地位,更为发达经济体进入长达约20年的“大缓和”时代奠定了良好的货币开端。因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称,“沃尔克是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经济学家、政治家。” 沃尔克货币政策实践的巅峰,同时也是货币数量理论的巅峰。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沃尔克的成功,实际上就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货币主义理论的成功;沃尔克倡导的“限制货币供给数量”的实践做法,完全就是弗里德曼倡导的“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规则”的现实版本。而沃尔克在这本书中,不厌其烦地在多处对上述误解做了不同层面的澄清。事实上,弗里德曼率领的货币学派,不仅没有宣称美联储最终采用了一种更加货币主义的做法,反而坚持认为沃尔克采取的措施不正确,应该采取更容易消除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做法。 我们不能把这种澄清或解释,简单地解读为两位同样固执、同样自信的老人之间的意气之争。沃尔克与弗里德曼之争的背后,映射的是对于货币政策本质特征的不同认识。一方面,沃尔克认同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沃尔克说,弗里德曼那句被广为引用的格言,将通货膨胀形容为“过多货币追逐太少商品”,明确、简洁地道出了通胀产生的原因,因此货币供给对于通胀过程具有根本性意义。另一方面,沃尔克认为,“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找到最佳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且不论发生什么都要严格盯住——充其量只能说是天真的且是危险的误导。”后来,沃尔克的实践做法被贴上“实用货币主义”的标签。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沃尔克对于这一标签应该是欣然接受的,他认为这与弗里德曼倡导的更极端和机械化的货币主义形成了对比。 “货币政策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技术,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在理论上做无穷尽的探寻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经济金融规律的遵循。艺术,意味着货币政策操作需要随时随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机械僵化的做法并不可取。关于后者,沃尔克提供了另一个反思的案例。例如,关于严格的2%通货膨胀目标制,沃尔克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价格指数能够精确地反映只有1/10或1/4个百分点的消费价格的实际变化。”当沃尔克写下这些文字时,“随着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接近历史低点,人们开始担心消费价格增长太慢——仅仅因为它比2%的目标低了1/4左右!这是否意味着要‘放松’货币政策,或者至少推迟紧缩,即使是在经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沃尔克的结论是:“当然,这是无稽之谈。央行行长是如何落入这样的陷阱的?赋予单一统计数据的微小变化如此大的权重,而这一统计数据本身又有其固有的弱点。” 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对于沃尔克“实用货币主义”的立场不仅高度认可,更有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是独立性” 沃尔克在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个细节。他在清理旧文件写这本书时,发现了很久以前一张用处方笺写成的字迹潦草的便条。这是他第一次会见卡特总统前写下的,希望向总统提出的建议,非常简单的“三条”: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必须直面通货膨胀、实施更加紧缩的政策。其中,后面两条是政策,第一条才是前提。沃尔克说,这并不是偶然的,“关键是独立性”。 沃尔克一贯强硬地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在他看来,对货币的信任,是良好的政府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维持货币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是货币政策的一项基本责任,但前提是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因此,当新就职的里根总统(Ronald Wilson Reagan)希望来美联储与沃尔克会面时,他居然拒绝了。因为,除了罗斯福总统在1937年新大楼落成典礼上到访外,还没有总统来过美联储,沃尔克担心里根总统到访美联储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这本书中还记录了另一个故事,那是沃尔克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遇到过的类似挑战。1984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面见里根总统。会面地点不是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图书馆。里根总统没有说话,而总统办公厅主任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对沃尔克说:“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沃尔克的反应是:一句话也没说,直接走了出去。 2014年,英国中央银行业务出版社(Central Banking Publications)为沃尔克颁发终生成就奖,获奖的理由是,“沃尔克树立了一个领导行动的榜样,不仅为中央银行,而且为美国和世界经济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从全球中央银行发展的历程来看,正是在沃尔克成功实践的榜样带动下,为了避免中央银行在追求物价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必要干扰,各国普遍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独立性与通胀目标制也被称作继自主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后“第二次中央银行革命”的典型特征。正如沃尔克在1999年8月接受《中央银行》(Central Banking)杂志采访时说的,“近年来,央行的相对独立性和地位,源自少数几家央行在抗击通胀方面取得的成功,当时通胀过程似乎根深蒂固,几乎不可避免”。 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认为国际金融界对于央行行长的评判有统一的标准,那就是稳定的货币和稳健的金融系统。2019年2月12日,已经退休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同样也获得了英国中央银行业务出版社颁发的“2019年终身成就奖”。实际上,与沃尔克相比,周小川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挑战:中美两国体制不同。中央银行的法定职权和独立性也不同,美联储是对国会负责,而中国人民银行则受国务院领导,法定的职责不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还需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央行行长要做到货币政策独立性则顶着更大的压力。 “不是为了金钱或者权力” 沃尔克在这本书的引言里,再次讲述了“睿智的老鹦鹉”的故事。他就是这只被叫作“主席先生”的“睿智的老鹦鹉”。沃尔克担任了好几个“零薪酬”的主席职务,“不是为了金钱或者权力”,而是“致力于公共服务”,力图恢复公众的使命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这也正是沃尔克下决心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投身公共服务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1979年,在抗击通胀最紧张的时刻,沃尔克自称“被绑上桅杆”。在美联储外,有民众游行抗议,甚至有武装分子闯入美联储,威胁要挟持理事会;在美联储内,理事会意见极其不一致,鹰派和鸽派投票的结果是4:3。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动用了美联储针对市场的所有“弹药”:将贴现率提高至12%、要求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呼吁停止向“投机”活动贷款,以及最核心的——不管对利率有什么影响,承诺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此时,三个月期美国国债利率最终超过了17%,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最高达到了21.5%,对市场反应最灵敏的抵押贷款利率超过了18%。美国金融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高的利率。在这样的境况下,他的意志如果稍微有点儿不坚定,历史的进程可能就会被改写。 投身公共服务需要敢于说“不”的勇气。沃尔克受其父亲老沃尔克的影响颇深,尤其是老沃尔克的从政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沃尔克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乔治·华盛顿的名言:“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却说同意。”每每在关键时刻,沃尔克总能秉持正直正义,坚持道德勇气,敢于说“不”。因此,世人也记住了这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者”“下意识的通胀斗士”“沃尔克规则的制定者”…… 回想中国在2013年6月所经历的那一轮货币市场剧烈波动。6月20日,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14天加权利率分别为11.74%、11.62%、9.26%,质押式回购隔夜利率更是一度摸高至30%。面对大水漫灌的臆想冲动、倒逼央行放水的政策博弈,人民银行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动摇,其敢于说“不”的勇气同样可喜可嘉。 投身公共服务需要献身精神。1979年,沃尔克由纽约联储银行行长转任美联储主席时,收入由年薪11万美元下降至5.75万美元。他以每月400美元的租金租了一套一居室公寓,公寓只配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而到1983年,由于家庭收入状况不佳,他的夫人芭芭拉(Barbara)尽管类风湿性关节炎越来越严重,还是不得不兼职做会计工作来补贴家用,有一段时间,他们还把自家宅院后部的房子都租出去了。以至于当里根总统给沃尔克打电话告诉他将连任时,他的夫人哭了。 最后,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这本书虽然采取了近乎白描的叙述方式,但阅读时读者并不会感到沉闷乏味,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中时时渗透出不经意的幽默和睿智,一如沃尔克本人的为人处世。书中有一段描述非常有趣,大致可以窥见一斑。在比较自己和弗里德曼时,沃尔克说:“弗里德曼比我年长15岁,比我矮一些。毫无疑问,他在我遇到的最教条、最具说服力的经济学大师中居于首位。”在译者看来,这样的行文颇有叙而不作、微言大义的古风。因此,后面的评价,“当从报道中看到年逾九十的弗里德曼承认他或许过分强调了货币、物价和经济活动的稳定关系时,我倍感欣慰。虽说在我看来,这有点儿晚”,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文《坚定不移:稳健的货币与好的政府》一书译者序,标题为编者所拟。作者徐忠系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经作者授权刊发。)[详情]
“金融巨人”沃尔克: 继续加息、强化监管 才是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 周艾琳 北京时间12月9日晚间消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逝世,享年92岁。沃尔克于1927年9月5日生于新泽西州,曾于卡特及里根总统当政时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职务,曾是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经济顾问。沃尔克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联储主席”,他任内最大胆的举动就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20%,以遏制当时两位数的通胀;2010年,80多岁高龄的沃尔克在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力邀下参与制定“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Act),限制银行进行自营交易等的“沃尔克规则”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捍卫了美国经济、金融稳定。 如今,货币政策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全球央行开始退出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QE),但似乎因通胀迟迟未触及2%的目标,也因延续经济扩张的政治压力空前,美联储似乎将加息的节奏一拖再拖。沃尔克在其新书——《坚持下去:寻求健全货币和好的政府》中回顾了他在央行工作与作为政府官员的生涯,并明确批评了近几年美联储过于看重2%的通胀目标,“央行官员怎么能够陷入这样的陷阱中,如此看重一个简单数据的细微变化,况且,它与生俱来就存在弱点。”沃尔克称。他认为,这几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耶伦和鲍威尔都过于担心通缩,但真正的危机是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胀,以及风险偏好操纵引起的市场传染。 此外,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经历了几年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后,往往都会出现放松监管的呼声,“2018年我正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如此,不乏观点支持降低银行的资本金标准、放松严格监管”,但他显然是反对者。当时他制定“沃尔克规则”的核心原则也十分简单——“你们(银行)不应该用公众的钱来赌博。” 美联储不应拘泥2%的通胀目标 新书花了大量笔墨来回忆上世纪80年代沃尔克执掌美联储时抗击通胀的艰难经历,一来这是沃尔克职业生涯的高潮,充分体现了他的正直和社会责任感;二来似乎也为他对当下美联储提出的建议埋下伏笔。 正是因为当年抗击通胀的艰难经历,也让沃尔克进一步认识到维持价格稳定的重要性。而他对于目前美联储过度拘泥2%的通胀目标、加息进度过慢也有些许微词。 他解释称,通货紧缩是金融系统严重崩溃所构成的威胁。没有出现系统性金融动荡的增长缓慢和衰退不断重演,甚至是1975年和1982年大萧条,也没有构成通缩风险。真正的风险来自鼓励或者无意中容忍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以及其近亲——极端投机或者风险承担。他近期还写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努力实现些许通胀从而防止通货紧缩的这种‘宽松货币’,最终却会引发通缩。” 这一评论不禁令人深思。如今,全球经济似乎“美国风景独好”——GDP增速一度超出4%、美国正在经历史上最长的扩张周期之一、美股牛市也进入了第九年。尽管美联储多次加息,但其幅度远远低于几年前的设想,美联储的理由是——核心通胀仍不及目标。同时,特朗普批判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声音时有传出。 因此,美联储究竟要怎么把握加息节奏?未来货币政策究竟会何去何从?沃尔克的“先见之明”值得玩味——现在才是货币政策最为关键的阶段。央行的使命就是在派对渐入高潮时撤走酒杯,但事实上主人总是并不想扫兴、过早结束派对,因此他们往往会等很久,而导致风险已越发显现,届时伤害就已经难以避免。央行官员举办的就是一场经济派对。货币抑制从来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项,而如今这一选项已经被推迟了太久了。通胀开始显现后,挑战就会越发严峻。 应继续完善金融监管 除了提出美联储应继续加息的建议,沃尔克也表示对目前放松监管的呼声持反对意见。 他回忆称,信用违约互换(CDS)率先崛起,起先只是作为对银行贷款组合的一种风险对冲,而后却演化成了一种大规模交易工具,也加速了后期次贷危机的系统性冲击。当时的流行语是——科技会将信贷“切片、切块,因此风险元素可以被有效转移到那些最有能力和意愿承担风险的人身上”。然而,大家显然太盲目乐观了。 危机后推出的严格监管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所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都需要满足更高的资本标准,银行需定期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此外,央行也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聚焦金融稳定的功能再度被强调。 “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沃尔克的名字——沃尔克规则,大大限制了银行自营交易进行投机性活动。“早前对于自营交易的激励,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且有时会与客户利益相冲突,最终可能会传染到整个银行的气氛和激励机制。对于受益于联邦政府‘安全网’(例如联邦保险存款公司)的机构,参与与主要银行功能(吸储、贷款等)不相关的风险承担活动并不合适。”沃尔克表示。 如今,美国经济已摆脱了危机阴霾,而去监管的呼声也渐强。沃尔克明确提出,对未来任何风险的最强防御仍是维持审慎监管。国会通过法案放松了对中小型银行的监管,但没有触及“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大部分规则,如对衍生品的限制。沃尔克说:“他们还没造成任何不可挽回的损失,直到他们试着走得更远。” (作者系第一财经记者,本文是《Keeping At It: 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一书概要,该书获评2018“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年度英文书籍奖)[详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原标题:前美联储主席、金融泰斗保罗·沃尔克去世:曾用高利率对抗高通胀,为美国经济增长和股市长牛奠定基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于美东时间周一(2019年12月9日)去世,享年92岁。此前媒体报道称,沃尔克多年来都在与前列腺癌做斗争。沃尔克曾在吉米·卡特和罗纳德·里根两人总统任内担任美联储主席,以超过22%的利率克服了高通胀,虽然他的政策也对当时的美国制造业、农业和房地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同时也引领了美国近20年的经济扩张。 此外,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沃尔克还领导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并推动创造了与之同名的“沃尔克规则”,该规则旨在防止商业银行使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于衍生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 不断加息应对物价上涨 因为生前身高超过两米,沃尔克也常常被人们称为“高个子保罗”,他常抽廉价的雪茄,穿着一身旧西装,由于说话时带着低沉的声音,他常常营造出一种让美国国会议员甚至总统都感到恐惧的神秘感。1979年8月他被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再次被里根提名,并在乔治·H·W·布什总统任期内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至1987年8月。 其实在首次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之前,沃尔克便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就未来的经济稳定而言,(通胀)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最严重的问题,并会造成最严重的衰退。” 1965年,在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的领导下,美国的通胀仅为1%,而15年后——1980年3月,美国的通胀便飙升至14.8%。为了遏制物价上涨,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收紧了货币供应。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用来向其他存款机构提供隔夜贷款的利率在1981年7月达到创纪录的22.36%。(相比之下,从2008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是不断降息直到0~0.25%区间)。其实,在上任美联储主席后不久,沃尔克将贴现率上调了0.5%,这在今天仍被认为是相当大胆的政策调整。 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红框)联邦基金利率走势(灰色区域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图片来源:macrotrends) 沃尔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改变那些认为价格将继续快速上涨的人的预期,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沃尔克在1981年9月告诉全美记者俱乐部时表示:“我们正在应对几十年来形成的通胀势头,以及这种通胀势头形成的思维和行为。大约有一半的劳动力,也就是35岁以下的人,在他们的工作经验中从来没有经历过价格稳定。我们已经习惯了与通胀共处。” 在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将利率上调至22%后的两年内,美国的通胀降至了3%以下,结束了这段被称为“大通胀(Great Inflation)”的时期。尽管如此,超高的利率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经济陷入衰退。1981年~1982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一度达到10.8%,在当时创下1940年来的最高水平。 1982年初,美国一家名叫“田纳西专业建设者”(The Tennessee Professional Builder)的出版物还发布了一张沃尔克的“通缉”海报,指责他和美联储“有预谋地、冷血地谋杀了数百万计的小企业。”一些农民甚至用拖拉机封住了美联储的总部。后来的沃尔克也承认了他所犯下的错误,在1987年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他表示,“如果可以的话,我会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抑制通胀)。” 为后来美国经济增长和牛市奠定基础 但随后美国经济的增长和长期牛市,与沃尔克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前圣路易斯联储行长威廉·普尔(William Poole)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没有他(指沃尔克)在货币政策上的大胆变革,以及在痛苦的几年中坚持下去的决心,美国的经济当时就会螺旋式下滑。沃尔克扭转了之前任美联储主席的错误政策,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长期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亚瑟·莱维特(Arthur Levitt)在2004年的传记《保罗·沃尔克:金融传奇的创造》(Paul Volcker:The Making of a Financial Legend)的前言中写道:“没有保罗·沃尔克的坚韧和勇气,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打破1970年代困扰美国的不断上升的通胀和不断下降的生产率。” 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沃尔克的抑制通胀的货币政策,为那之后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长期的牛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9月5日,沃尔克出生于新泽西州,在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来还获得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1952年成为纽约联储的经济学家。随后,沃尔克还在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工作,1969年~1974年间,沃尔克还担任理查德·尼克松政府负责国际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 随着失业和通胀的增加,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明显减弱,1971年美国经济处于危机模式。沃尔克生前也曾是白宫的经济顾问之一,他还与包括前美联储主席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和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在内的诸多官员制定了“尼克松冲击(Nixon Shock)”政策——他们单方面取消了美元兑黄金的挂钩,有效地结束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为了抑制通胀,他们还实施了为期90天的工资和价格冻结,这也是当时第一次在非战时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控制。 沃尔克于1974年离开美国财政部,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Woodrow Wilson School)的高级研究员。在尼克松1974年8月辞去总统一年后,沃尔克重返美联储,担任纽约联储行长,在那里他主张限制货币政策。沃尔克对通胀的担忧对美联储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从美联储离开后,沃尔克成为了沃尔芬森投资公司(Wolfensohn & Co.)的董事长。然而,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沃尔克又“重出江湖”,在2009年~2011年期间领导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委员会。他当时批评了各大金融机构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呼吁限制美国当时最大的几家银行的规模。因此,沃尔克在后来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的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的创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规定旨在防止商业银行使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于衍生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详情]
新浪财经12月9日讯,20世纪80年代任美联储主席时控制了通胀,30年后帮助总统欧巴马控制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保罗·沃尔克辞世,享年92岁。 知情人士援引其女Janice Zima的话报道,他于周日在纽约去世。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沃尔克时常扮演救火队员角色。他曾受命设计取代金本位制的制度,并解决了通胀失控问题,又在2008年楼市崩盘,使背负高杠杆的美国人和追逐高风险的银行岌岌可危之时设法应对,出台了沃尔克规则。由于遭到银行界广泛反对,修改这项规则成为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作为德国移民后代,沃尔克对通胀的危险和节俭的优点抱有强烈信仰。他出行坐经济舱,抱怨餐厅价格,带第一任妻子去缅因州一个钓鱼小屋度蜜月,而不是她希望的那样去百慕大。他对信用违约掉期之类的金融行业创新不屑一顾,打趣说近几十年来最好的新金融产品是自动柜员机。 欧巴马召唤 沃尔克以财政部、美联储官员或经济顾问身份先后为六位总统工作过。告别美联储岁月20年后,时年81岁的他应当选总统欧巴马请求,在2008年11月重新出山领导新成立的经济复苏咨询委员会,因为当时美国正深陷经济衰退和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泥潭。 数月内,身高6英尺7英寸(2米)的沃尔克开始了最大刀阔斧的监管改革。他意欲阻止接受存款的传统商业银行以自有账户做投机性投资--即自营交易,以及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欧巴马在2010年1月正式提出这个构想,称这是“简单而有常识性的改革,我们以我身后的这位大个子来命名它,就叫沃尔克规则。” 当2011年2月沃尔克卸任白宫职位时,监管机构正评估如潮水般涌来的针对实施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公众意见。银行继续辩称沃尔克的提议会过度限制业务。 华尔街批评人士 “保罗·沃尔克自己也承认说他不了解资本市场,”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在2012年2月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采访时表示。“老实说,他向我证明了这一点。” 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其他三个机构在2013年12月完成了最终规定。这份接近100页的规定文本还另外附有数百页辅助材料,试图将自营交易与仍被允许的做市和对冲区分开来。沃尔克最后打趣说:“让我欣慰的是,这份规定比我的房屋保单还短。” 沃尔克规则于2015年7月生效。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017年要求监管机构重新修订并弱化监管要求。在2019年8月20日写给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信中,沃尔克抱怨监管机构以“简化”为借口来削弱规则要求,称这样做将放大金融体系风险。 普林斯顿,哈佛 他于1949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获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和政府学硕士学位。Joseph B. Treaster在2011年出版的Paul Volcker: The Making of a Financial Legend一书中写道,1951-1952年,作为伦敦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沃尔克牺牲博士论文计划去欧洲旅行,这篇论文再未完成过。 沃尔克的经济学家生涯始于1952年,当时他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工作。五年后,他去了大通曼哈顿银行,与时任副董事长的David Rockefeller密切合作。1962年,沃尔克首次进入华府,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财政部金融分析办公室主任。他曾在林登·约翰逊政府担任货币事务副次长,期间见证了总统试图阻止时任美联储主席的William McChesney Martin加息。1965年,沃尔克回到大通银行。 1969年,他第二次离开大通银行前往华府,在尼克松政府担任货币事务次长。他在这个职位上帮助制定了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和金本位制的新国际货币框架。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开始实行,直到尼克松在1971年为之画上句号。[详情]
原标题:保罗·沃尔克的一生:“与世界为敌”的巨人,化身孤胆英雄生擒通胀猛虎 智本社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注: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28日微信公众号《智本社》(zhibenshe0-1)。 1982年2月1日,星期一,下午2点,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坐在办公室,眼睛盯着桌上放置的那盒50美元的帕特加雪茄烟若有所思。 再过半小时,当年首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就要开始了。身为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必须理清思绪,在会上说服委员提高利率。沃尔克掏出口袋里的廉价雪茄抽了起来。 自从1981年12月以来,货币供应量大增15%,这让美联储委员会大为吃惊,沃尔克也深感困扰。上任2年多来,沃尔克不但没有把通胀压下去,还导致经济深度衰退。此时的沃尔克和美联储,可谓命悬一线。 在二楼会议室,委员们悉数到场,坐在一张花心木和黑色花岗岩制成的巨大椭圆形办公桌前,沃尔克最后一个进来。 与往常会议不同的是,这次委员们没有怎么争论,发言也不多,会议中途甚至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等待沃尔克的态度。这种沉默着实让人感到压抑、恐慌。 最后,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杰拉德·科里根打破了沉默,并表态: “国会和白宫似乎都表达了当前需要调整货币政策的信号……但我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在于,美联储的信誉会受到更大打击。这会给外界一种印象,美联储又在压力面前卑躬屈膝了——每个人都会说:‘他们过去总是屈从,而且未来仍会屈从’。” 沃尔克紧接着说:“我们不能为了提高信誉而提高信誉……要是谁能说服我——让我放弃现在的决定,并告诉我做出改变是对的——我就会接受建议。” 最终,委员们投票决定在1982年第一季度“不再增加货币供应”,并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4%。 漫长的会议刚结束,安保人员就过来通知委员们暂时不要离开议事大厅,因为大楼的门被人用拖拉机堵住了。原来,一群来自俄亥俄州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到美联储门前抗议示威,要求沃尔克下台,撤销美联储。 事实上,这种言论沃尔克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端看到。毕竟这个时期,美国正在经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6个月,失业率飙升至8.6%,大量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农民失业。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身为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责无旁贷。 除了农民,里根、议员、经济学家、华尔街大佬、记者、工人对沃尔克都咬牙切齿。众议员亨利·冈萨雷斯威胁要弹劾沃尔克:“突破良心底线,让高利贷行为合法化。” 里根对沃尔克持续提高利率也颇为不满,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连任。一次,一位记者向里根提问:“你赞同国会上有人提出让沃尔克先生辞职的意见吗?” 里根的回答是:“我无论如何也无可奉告。” 里根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此前还起草了一份报告,建议撤销美联储。报告成员包括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弗里德曼、众议员肯普、花旗银行董事长里斯顿以及后来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弗里德曼多次公开表态,用一台计算机代替美联储。 民主党参议员劳顿·奇利斯在国会上当着沃克尔的面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将不得不把美联储理事会整个取消……与削减赤字相比,对美联储体系斩首是很容易的事情。” 沃尔克极力争辩:“对美联储实施斩首就好比射杀信使,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了头脑的美联储只能四处乱撞,而你们原来的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得到解决。” 每个人都大笑不止,除了沃尔克自己。 这就是当时沃尔克所面临的情形。 但今日,世界对沃尔克的评价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该死的疯子”、“赌徒”,而是“美国的英雄”、“金融巨人”。曾经的批判者、凯恩斯主义者罗伯特·索洛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赞他是“过去二十年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抗击通胀,掌控好“货币的闸门”,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正义良知以及“与世界为敌”的勇气。沃尔克就是当年那个“与世界为敌”的巨人。那些赞誉之词,反而容易掩盖了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在漫长的联储生涯及公职事业上所经历的孤独、无助与悲伤。 沃尔克,这位身高超过2米、下巴宽松的“六朝元老”,先后被六位总统委以重任——三位民主党人,三位共和党人;一生历经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危机、1970年代滞胀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三次危机。每一次危机,他都敢于说“不”:对金本位说不,对通胀说不,对金融投机说不。 当年,沃尔克亲手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终结金本位,将无锚货币放虎归山,推动人类经济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十年后,他又化身为孤单英雄生擒通胀猛虎。沃尔克一身正气,刚正勇猛,留下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警句:“一点点通胀也是危险的”,“银行唯一有用的革新就是发明了自动取款机”。 阅读一人,如读一史,如读三时代。 01 戴维营会议 1971年,美元,风雨飘摇。 8月15日星期日午夜12点,沃尔克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登上了一架早已在跑道上等候的改装军用运输机。沃尔克在巨型运输机的机舱里,头脑还在回忆周末那场疾风骤雨式会议的一幕幕场景。 沃尔克有些不敢相信,这场高度机密的会议里,总统尼克松、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财长康纳利、劳工部长舒尔茨和自己五个人,刚刚做出了一个改变美国国运以及世界格局的决策。这事,甚至连国务卿对此都一无所知。 更让他感觉忐忑不安的是,这一决策的技术方案是他提供的,而他不能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欧洲各国会有什么反应。他唯一确定的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恶战即将开打。 沃尔克一直因没能参加二战、保卫国家感到遗憾,一直渴望一份公职能够为国效力,如今他如愿以偿——他正在副财长的位置上,就像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一样,坐在飞往欧洲的军用运输机上,正式开启与欧洲财长们的作战征程。 此时的沃尔克还不是美联储主席,也不是曾经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远景规划总监。早在一年多前,即1969年1月20日,他入主了白宫财政部二楼拐角办公室,被总统任命为主管货币事务的副财长。这是一份他梦寐以求的公职。 沃尔克站在窗前,望着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庆祝新总统尼克松就职的车队缓缓前行。此时,他脑中闪现的是父亲的诫勉之言:公职意味着神圣的信任。沃尔克试图沿着父亲的脚步,把美国从岌岌可危的金融漩涡中挽救回来。 此时,布雷顿森林体系摇摇欲坠,正在朝着特里芬教授在9年前所说的“特里芬难题”奔去。美元贬值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国库中大量黄金被兑换走。作为一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拥护者,沃尔克明白黄金意味着什么,美元稳定代表着国家信用。他深刻地记得那句话“责任之词”: “维护价格稳定是社会契约的应有之义。我们给政府印钞的权利,是因为我们相信经选举出来的官员不会滥用职权,不会过度发行美元使之贬值,会让美元与黄金等价。如果我们不信守诺言,就破坏了他人对美国的信任,而信任是一切中的一切。” 就任次日,国务卿基辛格就给他发来了一份奇怪的贺信,名称叫《第7号国家安全备忘录》,页眉页脚都打着“秘密”字样。上面写着:“总统已经指示成立一个永久性的工作小组,你被任命为该小组组长,必须在2月15日之前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关于美国国际货币政策以及实施的报告。” 收到这份“贺信”,沃尔克感觉不快,因为他觉得货币事务应该向财长直接汇报,而不是主管国家安全事务的基辛格。不过,他很快明白了,此时美元即国际事务,也是国家安全。 沃尔克记得,早在肯尼迪政府时期,欧洲国家就指责美国国际收支失衡,要求美元贬值。肯尼迪则以削减军费加以回应,“如果欧洲不承诺停止攻击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就将削减对欧洲的军事援助。”在美国看来,削减对欧援助,美国随时都能够平衡国际收支。 当年输向欧洲的“电星号”卫星信号突然中止,《纽约时报》就发出警告之言:“正好给欧洲人一点时间思考一下:他们是需要美国的枪支和美元,还是都不需要。” 但是,作为一名技术官僚,沃尔克非常明白,靠金融外交家的嘴皮子是打不赢这场硬仗的。擅长统计和数据分析的他最清楚美国国库还有多少黄金,还能撑多久,贬值到多少才能度过难关。 虽然沃尔克不想让美元贬值,但是父亲办公室铭牌上的一句华盛顿语录——“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一直告诫着他,解决问题比固守理论和善意更重要。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法国存放于纽联曼哈顿下城总部大楼地下室金库价值4亿美元的黄金,转运回了巴黎的法兰西银行。当时,美国财政部只剩下不到20亿美元的黄金,不到美国对外偿付义务的15%。 就在一年前,在大通银行的办公室,沃尔克眼看着投机商大肆地攻击美元,虽然自1960年10月开始此情此景他已经历过无数次,但这次凶猛的攻击导致整个系统陷于瘫痪。当“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神圣价位”被大幅度突破时,他想起了肯尼迪捍卫美元的国家誓言,使劲地作着吞咽的动作,试图抑制住眼眶里的泪水。此时,他就已经明白,美元已经守不住了。 如今,当决定美元命运的大权交到了他手上时,沃尔克很担心自己将葬送这个国家的信用。 1969年6月26日,星期四,白宫内阁室,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美联储主席、总统经济顾问、财长悉数到场,沃尔克站在总统面前负责汇报过去五个月的工作情况。 尼克松总统擅长外交、政治,对金融可谓一窍不通,他甚至认为“美元问题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搞定的”。沃尔克了解总统不会事先阅读已提交的那份长达48页的《国际货币事务基本选择》备忘录。 为了让这位新总统能够尽快理解问题的严重性,沃尔克命人制作了一张黄金官价涨势图。图上显示,当时黄金官价已经从35美元翻番涨到了70美元。如此形象的视觉冲击,让尼克松立即有一种紧迫感。 紧接着,沃尔克提出了一个应急方案:中止美元兑换黄金。他说:“中止兑换的主要目的和潜在的好处是,阻止我们黄金储备的流失……增强我们的谈判优势……迫使外国要么被动持有美元,要么让本国货币逐步升值。”沃尔克认为,只要美元还能保持合理的价格,外国人愿意持有美元。美元本位可以取代黄金本位,只要美国能履行自己的义务。 最后,沃尔克将美元问题提升到尼克松感兴趣的外交实力上,他把这项工作说成是确保“美元作为居于世界领导地位的储备和交易货币的关键地位”。 尼克松听完默契地向叼着烟斗的伯恩斯眨了眨眼睛。伯恩斯是一位老教授,曾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经济顾问主席,现任尼克松的经济顾问,后接任了马丁的美联储主席一职,尼克松对他信任有加,经济大事必问伯恩斯。 不过,伯恩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拥护者,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沃尔克的方案。他清了清嗓子带着教授的口吻告诫:“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要有浮动汇率的浪漫想法。太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汇率的波动……会导致国际政治动荡。” 听完伯恩斯的发言,尼克松显然有些举棋不定,没有当场表态,“很好,请及时告诉我我们所处的形势”,然后结束了会议。 当大家起身离开时,沃尔克贴近上司财长耳语道:“我猜我们的政策被默认同意了。” 但是,1969年下半年发生了几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一是阿姆斯特朗登月,二是纽约大都会队居然以1%的概率获得了职业棒球大赛冠军。三就是黄金的价格在年底居然跌到了每盎司34.9美元。 但是,沃尔克很清楚这只是昙花一现,他在备忘录里写下,美元危机即将在6个月之后到来。果不其然,沃尔克可谓神预测,正好六个月后,即1971年5月第一个星期,黄金价格突然快速飙升,电光火石般的大幕正式拉开。 《纽约时报》1971年5月5日的头版文章写道:“欧洲金融中心遭受了两年来最猛烈的货币投机狂潮折磨。持有大量资金的公司、银行及各方都把不需要的美元换成德国马克……或其他坚挺的欧洲货币。” 这天早晨,德意志银行在上一日购买1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购买了10亿美元,然后决定不再从事货币操作。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央行马上跟进,关闭了本国的外汇市场。一些在欧洲的美国游客颇为尴尬,他们无法在日内瓦的州际酒店支付账单,因为酒店拒收美元,而这酒店又是美国人开的。 此时,沃尔克正在财政部二楼办公室里,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显示危机升级信息的各种电讯。可能过于紧张的缘故,他频频内急,上洗手间的频率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沃尔克最欣赏的一位律师的办公室正巧在他楼下,他多次对沃尔克说,我总能根据上面厕所冲水的频率来预判危机是否到了紧要关头。 5月的第二个星期,有4亿美元的黄金从美国流出,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了自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黄金告急,沃尔克已经意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已时日不多,为了保卫美元,总统必须尽快行动、果断决策。于是,他起草了一份政策要点手册。为了防止泄密,他假装做了三份计划,A部分是包含大量虚假信息的假计划;C部分是真正的计划,标有12个模块,开头便是“中止黄金兑换”,还包括“国际收支控制”等;B计划故意省略,以迷惑敌方。 沃尔克的财长上司负责催促尼克松尽快决断。此时的财长是约翰·康纳利,他曾经是肯尼迪总统时期的海军部长,对财政金融知之甚少。他上任之后,把专业性的货币事务都交给了沃尔克来处理。不过,康纳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表演家,他长袖善舞,擅长外交辞令、捕捉人心。康纳利凭借非凡的表现力说服了尼克松采取行动。 8月12日星期四的早晨,从法兰克福、伦敦、东京和米兰传来报告,投机商已迫使德国马克兑换美元升至20多年来最高位。沃尔克感到一丝绝望,立即向总统汇报。同时,他打电话告知尚在得克萨斯州农场度假的康纳利财长,着急地说:“我觉得您最好尽快赶回来。” 当天下午,尼克松找来舒尔茨说:“我们还没完全准备好。为了让每个人都做好准备,我们必须去趟戴维营。决策由你、康纳利、伯恩斯和我来下达。我们知道康纳利可能会带上沃尔克……但我对沃尔克不那么有信心。” 所幸的是,当天五点半,康纳利下了飞机直奔白宫,在老行政楼与总统、舒尔茨碰头。康纳利的意思是,应该听听沃尔克的意见,毕竟他是专业的。尼克松说:“沃尔克认为我们应牺牲国内经济来拯救美元,但我不想这么做。” 康纳利听闻此言立即解释说:“哦,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肯定沃尔克也不是这么想的……” 尼克松打断了康纳利,用那清晰、权威的声调说:“我们应该立即实施一整套方案,下周一即宣布。我们明天下午开始去戴维营讨论。确保安全保密,参加的人越少越好,我们三个参加,当然,确保麦克拉肯、阿瑟必须参加。” 尼克松顿了一下,然后来了一个单脚着地的漂亮转身,“约翰,你带上沃尔克。” 这个漂亮转身,改变了沃尔克一生。 8月13日星期五下午,总统休假寓所马里兰州凯托克廷山的戴维营,总统安排好了会议的每一个细节,就连会后合影环节都有详细的指南。极度注重细节的尼克松明白,他们正在酝酿一场历史巨变。 会议持续了三天,会上的争论异常激烈,总统就像裁判在听在问。其中最为精彩的是,沃尔克和康纳利联手,与伯恩斯就中止兑换黄金进行论战。 此时,伯恩斯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但他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伯恩斯直截了当地说: “关闭黄金兑换窗口,沃尔克和康纳利可能觉得他们在做正确的事,但我觉得他们错了。我们正在采取激进的步骤……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存在巨大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苏联的《真理报》已经用头条报道说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垮台。其次是经济风险……世界贸易将受到打击。外国出口商将施压本国政府采取行动……” 康纳利插话说:“也就是说,别的国家不喜欢,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取悦他们而眼看着自己走向破产吧。” 伯恩斯反驳道:“他们会报复我们的。” 紧张的气氛让沃尔克感到有些局促不安,他用温柔地语气说道: “我也反感这么做。迄今为止,我毕生都在捍卫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我觉得调整是必要的……我们这样难以持续下去。我们关闭黄金兑换窗口之后,并非坐视不管。我们需要与外国谈判,形成新的汇率机制,修补这个有问题的体系,现在是一个机会。” 麦克拉肯出来打圆场:“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公众的反应肯定是负面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也会把这当作冻结工资和物价这一强硬措施的组成部分。” 或许尼克松并未如沃尔克那样深刻地意识到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的重要性,但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他必须有所行动,而且是一整套组合拳,绝对不是被动、被迫行事。在这次会上,他答应了包括关闭中止黄金兑换、提高10%进口关税、管控物价、干预劳资谈判在内的一连串组合政策。 会场上,除了康纳利,没有人完全同意同时推出一整套组合。后来的历史证明,管控物价和干预劳资谈判都是昏招,而提高10%的进口关税最后成为外汇谈判的重要策略。 戴维营会议整整开了三天,8月15日晚上,会议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当晚对全国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讲话,提出“新经济政策”,向全球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关闭美元兑换窗口。 次日,星期一,纽约交易所股票大跌3%,外汇市场一片混乱。在伦敦,早晨希尔顿酒店按2.6美元兑1英镑,每个人的兑换上限为50美元,到了晚上却变成了2.8美元兑1英镑。在米兰,来自纽约的劳伦斯·古尔德博士夫妇发现,在这里美元连一支甜筒冰淇淋都买不到,幸好他们手上还有足够支付回家费用的外币。 此时,沃尔克已经在欧洲,穿梭于各大金融中心,向各方解释美国的政策立场。巴黎的报纸,将一张沃尔克与法国财长德斯坦并肩而立的照片放在头版。沃尔克在巴黎著名的克利翁大酒店获得皇家礼遇,酒店给他预留了戴高乐曾经住过的房间。《纽约时报》驻巴黎记者将沃尔克称为“总统的货币特使”。 这是沃尔克公职生涯中第一个高光时刻。这次欧洲征程,也促使沃尔克从一位纯技术官僚向金融外交家转型。 向欧洲各国解释完政策后,11月29日的“十国集团”财长会议才是真正的交锋之战。十国集团采取轮值主席制,当时康纳利正好是本次会议的主席。各国财政和央行行长一次坐在华丽的长方桌前。沃尔克作为美国首席代表,紧挨着坐在康纳利右侧。 这次会议上,康纳利尽情地发挥了他作为一名杰出金融外交家的才华。他时儿本次会议场所——罗马科尔西尼宫在西方文明中价值不菲,时儿督促在座各位为构建一个全新的国际合作体系而激情奋进。在烟雾弹打的差不多时,康纳利示意沃尔克可以抛出问题了。 沃尔克放下雪茄一字一句地说:“好吧,不妨假设,只是假设,我们愿意讨论动一动黄金的价格,如果我们把金价提到10%或15%,你们会怎么做?” 康纳利打断了他:“好,问题提出来了。让我们先假定10%。你们怎么回应?” 沃尔克故意把幅度说大一些,这样谈判有回旋余地,他清楚法国最多只接受美元对法郎贬值5%-6%。不过,这时沃尔克希望让谈判老手康纳利来主导。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会场没有人说话。各国央行行长都在默默地抽烟,沃尔克也抽起了他那十美分的雪茄。财长们眼睛盯着脚上的鞋子看,亦或是欣赏房间墙上的古罗马名画。 突然,德国财长卡尔·席勒率先打破了冷场,他清了清嗓子表态,德国可以承受美元贬值10%,“在贬值若干百分点也可以”。事实上,德国央行曾向美联储承诺过,只要美国继续为欧洲提供防卫,避免德国遭到苏联的入侵或渗透,德国确保不会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接着其它国家纷纷表态可以接受美元适当贬值,唯有法国财长德斯坦保持沉默。因为他清楚,下周法国总统蓬皮杜和尼克松将会晤,那时才是谈判最终决断时刻。 在这次会议上,康纳利说出了那句高傲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 不过,法国显然对此表示不满。在两国总统会晤时,在金融方面在行的蓬皮杜抛出坚决“埋葬”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观点。尼克松不懂经济但擅长政治,他利用1972年2月访华计划、5月莫斯科之行给对方施压。经过两天的讨价还价,尼克松用取消进口附加税作为交换,法国同意将法郎对美元升值8%。 12日18日,在康纳利精心安排下,各国在史密森尼学会古堡的公共会议室里签署了著名的《史密斯协定》。该协议规定,每盎司黄金官价从35美元提高至38美元,美元对各国货币贬值;黄金继续冻结。 《史密斯协定》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沃尔克亲手埋葬了他一直坚持的固定汇率体系,将人类历史推进到浮动汇率和无锚货币时代。 在闭幕会上,尼克松突然出现,将庆祝气氛推向高潮。他称赞《史密斯协定》开创了国际金融的新时代:“我代表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非常荣幸地宣布,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货币协定成功诞生了。” 沃尔克站在总统旁边心想:“我真希望它能挺上三个月。”因为沃尔克通过计算得出,美元至少贬值15%这个体系才能维持运转。 1972年2月4日,《史密斯协定》签署才一个半月,在自由市场上黄金价格已经突破了每盎司50美元,涨幅达15%。此时,一份来自法国总统蓬皮杜致尼克松的抗议信被送到沃尔克面前征求意见。 事实上,美国持续贬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实施了糟糕的宽松政策。尼克松为了能够连任,给予伯恩斯明示:“我不希望太快告别首都华盛顿。”就在《史密斯协定》签订前夕,伯恩斯答复总统:“请您知悉,我们今天将降低贴现率。” 此后两年时间,沃尔克一边跟美联储博弈,一边频繁地飞往欧洲及日本一次又一次地谈判。1972年6月22日星期四,沃尔克在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作证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浮动汇率方案。 1973年2月7日至11日,沃尔克在短短四天时间飞行了5万公里,从华盛顿飞到东京、巴黎、伦敦、波恩等,与各国财长谈判,完成了所谓的环球之旅。2月12日星期一,新任财长舒尔茨(康纳利此前已辞职)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即每盎司黄金官价从原来的38美元提到42.22美元。但自由市场中,金价已经涨到了68.95美元。 3月份,在巴黎的一次会后,一向主张固定汇率的美联储主席伯恩斯私底下批评舒尔茨和沃尔克把汇率市场搞砸了。沃尔克有些不满,转过头对着这位美联储主席说:“阿瑟(伯恩斯),如果你希望有一个平价(固定汇率)体系,你最好马上打道回府去紧缩美国货币。” 在当天美国驻巴黎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舒尔茨公布了一项新计划,即德国、法国等主要欧洲国家货币联合起来对美国浮动。这显然是欧元的公测。一位记者问舒尔茨:“财长先生,这对美国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舒尔茨考虑到这一问题应该由美联储回答,于是把麦克风交给了伯恩斯。伯恩斯狡猾地说:“美国的货币政策不是在巴黎制定的,而是在华盛顿。” 媒体称伯恩斯教科书般的外交辞令大家赞赏,但沃尔克却感到十分失望。 他认为,“我们处在美国经济历史的转折点。美国的通胀正在上升,国际货币体系也将风雨飘摇。伯恩斯拒绝在制定国内政策货币时考虑国际因素。这是不对的。我们忽视了美国作为国际交换媒介托管人的责任。这份责任与我们在国内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扩张的职责是一致的。我敢说,按照‘华盛顿制造’的闭门思路去制定货币政策,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今天看来这句话依然振聋发聩。美元浪潮冲击全球市场,法定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不考虑国际因素,这显然是一种只顾自家纸醉金迷、不管别人洪水滔天的行为。 1974年4月8日星期一,在舒尔茨宣布辞去财长职务三个星期后,沃尔克去辞去了副财长一职。当时,美国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已经陷入了典型的高通胀、高失业、低增长滞胀危机。尼克松“水门事件”持续发酵,尼克松政府、美元以及全球金融体系摇摇欲坠。 沃尔克深知,要拯救美国,必须解决美元危机;但除了美联储,任何人都无法挽救美元。 02 温柔的巨人 沃尔克辞职的消息一传出,曾任美国财长的亨利·富勒就拉他进高盛一起做合伙人。恩师罗伯特·卢萨则让他去投资银行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担任合伙人。 沃尔克还收到美国著名猎头公司罗素·雷诺兹的邀请函,建议他考虑接受一个顶级投资银行的职位,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终生向他供应古巴雪茄(当然,当时美国禁运古巴雪茄)。100万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全美职业棒球收入最高的选手吉姆·亨特也不过才75万年薪。 沃尔克一直在犹豫,他渴望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更希望留在公职效力。正当他举棋不定时,美联储主席伯恩斯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在自己公寓共享晚餐。 伯恩斯开门见山地说:“我需要你跟我一起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效力。” “我感到受宠若惊,阿瑟(伯恩斯),但我必须赚点钱。芭芭拉(沃尔克妻子)刚被诊断出风湿性关节炎,我家里还有身患残疾的儿子吉米,哎,天知道他将来该怎么办。” “我们付给你的工资养家糊口不成问题。纽联储行长的收入是我工资的两倍。” “我知道,可是……” “海斯现在的年收入是9.5万美元,你也知道我对他的态度。我会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付给你这么多。” “你看,阿瑟,我已经在政府工作5年多了。我有点儿累了,现在该是求变的时候了。” 伯恩斯摇了摇头,非常确定地跟沃尔克说:“你是一块做公职工作的料,保罗(沃尔克),千万不要去别的地方。” 伯恩斯邀请他担任纽联储行长一职,这让沃尔克感到非常奇怪。毕竟,沃尔克担任副财长五年来,一直与伯恩斯意见相左;而且纽联储行长位高权重,对美联储主席具有很大的威胁。或许,伯恩斯这位政治老手试图拉拢沃尔克为我所用;亦或,面对糟糕的通胀形式和疲弱的美元,伯恩斯已经疲惫不堪,他需要一个像沃尔克这样的人顶在前面。 沃尔克没有当场答应伯恩斯。他跟朋友去了加拿大钓鲑鱼。两个星期后,他在加油站旁边的一个公用电话亭里,拨通了伯恩斯联储办公室的电话。 沃尔克第一句话就是:“阿瑟先生,我可以接受这份工作。” “好的,我就知道你会同意的……祝休假愉快。” 事实上,对沃克尔来说,纽联储行长这份工作,是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惑。 1975年8月1日,沃尔克就任纽联储行长,并成为联邦公开市场管理委员会的常任委员,负责管理美国的信贷供应和利率水平。从此,沃尔克开启了艰难而辉煌的联储生涯。 1979年7月15日,时任总统杰米·卡特发表了著名演讲《一蹶不振》。 “总统先生,我们日子难熬。我们只想谈血汗和泪水。” 卡特在演讲中如此陈述民众意见。卡特自然提到美元的问题,“从前,‘像美元一样可靠’曾是一句俗语,用于形容绝对信得过的物品;但情况在10年前就变了,通胀侵蚀了美元的价值,使我们的存款缩水了。” 《一蹶不振》演讲结束四天之后,卡特要求整个内阁十三名成员全部辞职,包括财长迈克尔·布鲁门索尔。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层“屠杀”。卡特内阁地震导致黄金在次日飙升至每盎司超过300美元,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清理完“不听话”的班子成员,卡特急于招兵买马,首先他找了此时的美联储主席威廉·米勒来担任财政部部长这个缺口。 如此一来,他也需要立即找一个美联储主席人选。身边的财政部副部长安东尼·所罗门向总统推荐沃尔克。当时卡特总统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问道:“保罗·沃尔克是谁?” 1979年7月24号,沃尔克受邀到白宫会见卡特总统。卡特坐在一把摇椅上,沃尔克坐在总统旁边,愤愤不平地说:“我非常重视美联储的独立性,并且要采取紧缩政策。”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还指了指旁边的米勒说:“我希望我实行比米勒更严格的政策”。 在一个小时的会面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沃尔克在讲,卡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认真地听。离开白宫时,沃尔克为自己的鲁莽感到非常气馁,他当天晚上就乘坐航班飞回了纽约。一下飞机,他找了两位老友倾诉:“唉,我弄砸了。他永远不会把这个职位给我。” 不过,沃尔克也自我安慰道:“这样也许最好。要是真当上美联储主席,我的工资就要降一半,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向家人说要牺牲那笔钱。” 其中一位老友跟他说:“如果总统让你做,你是无法拒绝的。芭芭拉怎么说?” “跟你说的一样。”沃尔克冲着对方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沃尔克吵醒了,是白宫打来的。电话那头,总统先生祝贺他成为新任美联储主席。 卡特为什么选择沃尔克,至今也是个谜。卡特的回忆录《忠于信仰》这一“标志性措施”居然一字未提。只是从《一蹶不振》中可以看出,他在任的日子里一直渴望“美元的声音”更加非同凡响。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通胀“老虎”以惊人的速度往上窜,卡特总统忙于价格及薪资管制,并呼吁民众减少石油消费,降低消费预期。然而,这些在尼克松时代就已经证明失效的措施只会火上浇油。 在炒掉整个内阁后,卡特似乎想推倒重来,启用沃尔克或许是一次冒险的赌博,但也是无奈之举。 1979年8月6日,在利昂·希金博瑟姆大法官主持下,保罗·沃尔克左手放在芭芭拉手捧的《圣经》上,右手举起,五指朝天庄严宣誓,卡特总统在一旁祈祷。 第二天,沃尔克坐在美联储主席办公室那张超大办公桌后面,看着桌上几百份明信片、信件和电报。他猛吸了一口“掷弹兵”牌雪茄,烟雾让他眼睛有些睁不开。虽然有人说这种雪茄有些“马粪的味道”,但是薪水减半后他也只能抽这种廉价雪茄了。 他用手扫了扫烟雾,随手拿起了几份信件。这些信件来自全美各地,有老友寄来的,有陌生市民,有追随者,还有经济学家。有人表示祝贺,有人表示担忧,有人倾诉通胀之苦,有人调侃他工作之难。 其中一份名叫道克·沃克的人写道:“每天抽雪茄请别超过5支,即使你不在意自己的健康,也要考虑美元还得靠您撑着呢。”老友汤姆·里斯致信表达对沃尔克的支持:“我已致电我的经纪商让他卖出黄金,买入美元。” 沃尔克拆开了一份来自佛蒙特州的来信,潦草难辨的字迹写了一页,开头便是:“亲爱的保罗,我谨对您获得‘晋升’致以慰问之情。看到您就任美联储主席,我为这个国家感到高兴,但也对您注定要面临的困境深表同情……” 落款居然是“亲爱的米尔顿,1912年7月31日”。这是一份信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写的,落款的时间是他的生日,且为笔误。 弗里德曼在三年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煽动分子。他一直对美联储颇有非议,在著名的《美国货币史》中指出美联储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弗里德曼认为,如果当年杰出的纽联储行长本杰明·斯特朗在世的话,美联储就不会在大萧条中犯下通缩的致命错误。除了恩师伯恩斯之外,他对当时几届美联储主席都没有好脸色。 美联储主席这个位置,沃尔克为此努力了半辈子。他深刻地明白,只有这个位置才能挽救美元和美国于水火。如今,与当年中止黄金兑换一样,这一次沃尔克掌握了美元的生杀大权。 但真正坐上美联储主席这把椅子上时,沃尔克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他已不能随便跟人回信,但他还是给弗里德曼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米尔顿,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注定只是艰难时局下的替罪羊……我在工作中对您主张约束货币发行的观点并无反对……” 就在沃尔克上任一个星期后,沃尔克以主席身份召开了第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为了这次会议,他在两页纸上写满了会议提要;并在顶端写道:“这次会议比往常更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道考验。他并不急于出手,而是希望委员们与他保持一样的政策理念。 有了这次铺垫后,9月18日又召开了第二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会议通过了他提出的“小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政策。表决的结果是8票赞同,4票反对,其中4个反对票中,有3个人认为紧缩的力度太小。 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在这次会议结束后,沃尔克召集了联储七位理事成员召开了理事会。沃尔克准备“小试牛刀”,将贴现率提升0.5个百分点,达到11%的历史最高值。结果,加息方案以4:3获得通过。 从投票比例可以看出,美联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分歧。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圣路易斯联储行行长劳伦斯·鲁斯提出改变政策方向: “呃,保罗(沃尔克)……我是不是有些不正常,但我还是想提出这个问题,可不可以再研究一下,我们把利率当作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是否适当?考虑到你已讲了那么多问题,再加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过去多年有那么多失败的不愉快经历……可不可以换个思路?” 鲁斯抛出的问题,实际上标志着美联储的政策正在转向新的领域。实际上,鲁斯的论调一点都不新鲜。因为作为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隔三差五就会在媒体上批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有问题,应该放弃利率目标,转而盯住货币总量。 简而言之,弗里德曼认为,美联储吠错了目标。事实上,自1976年鲁斯加入公开市场委员会后,就一直试图敦促修改分析方法,转而他支持的货币主义的道路。 沃尔克曾经多次拒绝弗里德曼的建议,不过此时他正在认真地考虑鲁斯的问题。他对鲁斯说:“我觉得你问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研究这问题。我也有这个打算。” 这个不久的将来其实就是第二天。沃尔克命人起草一份彻底改革联储操作方法的大纲。一个星期后,他审阅了这份带有机密字样的三页备忘录。上面写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按照设定的货币目标,把基础货币的增量规模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并以此控制银行信贷的增长,这一操作方法可能导致货币市场的超短期利率发生宽幅震荡。” 长期以来,公开市场委员会以控制利率为目标,他们绝对不能忍受利率大幅震荡。但是,货币主义提出的总量目标并非没有道理。在19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兴起,商业银行开始使用计算机和信息管理,越来越多的人将钱存入银行,商业银行不断地创造信用货币,一定程度上造成信贷泛滥,导致美联储利率政策失效。弗里德曼提出,控制货币总量,尤其是广义货币,可谓抓住了新问题、切中要害。 于是,沃尔克提拔了自己的老同事、技术型专家彼得·斯特莱恩特,由他来掌管纽联储交易室。斯特莱恩特的任务是在纽联储总部大楼的八楼静悄悄地在政府债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来控制美元总量。 不过,沃尔克转向盯住货币总量,并非出于货币主义的目的。沃尔克实际上想采用混合策略,他欣赏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的一句话:“中央银行家生来具备两只眼睛,一只眼睛钉住货币供应量,另一只盯住利率。”沃尔克不认为自己是一位货币主义者,他思想更倾向于理性预期学派,他试图给市场释放一种稳定的预期,即美联储在控制货币总量和利率压制通胀。 但是,公开市场委员会显然比较难接受他的新方案。他花了很多时间跟委员们解释,其中一位名叫亨利·沃利克的老对手告诫沃尔克:“如果放弃利率目标,让其按照供求力量自主寻求平衡,那将会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而且还不得不达成浮士德式的交易,即向货币主义者出卖自己的灵魂。” 当时,沃尔克两手一摊地答道:“有时候,你不得不与魔鬼做交易。” 然而,市场完全理解错了沃尔克的意思,朝着沃尔克的预期相反的方向走。投机商认为,美联储要放弃利率目标,等于对通胀缴械投降。与魔鬼达成交易的后果极为可怕,1980年1月21日,黄金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每盎司850美元,这记录后来保持了差不多30年。当时,国际上爆发了伊朗人质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同时第二次石油危机将通胀推到顶点。 无奈之下,沃尔克只有持续加码,不断提高联邦基准利率。到1980年4月,联邦基准利率达到历史前所未有的21%。5月6日,年华通胀率已高达15%。7月1日市场贷款利率又大幅度下跌到了12%。这三个月,利率、黄金都大幅度波动,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又跌去了10%。 媒体对沃尔克的操作无不讽刺、嘲笑和谩骂。《纽约时报》社论说:“沃尔克是一个赌徒。他不自量力,明明缺一手好牌,却押注甚高。”哈佛大学加尔布雷斯教授发出警告:“不要错误地相信那些把决策建立在大量货币上的人。” 有意思的是,媒体甚至公开市场委员会一些委员都称呼沃尔克是:“顽固的货币主义者”。而弗里德曼却批评沃尔克没有坚守货币主义的路线,将货币供应量随意扩张。 沃尔克颇感无奈,但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在大选前一个星期,即1980年10月2日,卡特总统公开炮轰沃尔克“僵化的货币主义方法”。要知道,在此之前,卡特一直是沃尔克坚定的支持者。主要原因是,沃尔克在临近大选6个星期内,还不断地采取紧缩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从11%涨到了14%。 沃尔克这么做唯一的好处就是,让市场终于看到,美联储的独立性,而非屈从于总统连任。但是,沃尔克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美元,杀伤面过大。媒体用一战时贝当元帅固守凡尔登,形容沃尔克的紧缩政策——坚守住了凡尔登要塞,代价是35万人的伤亡。 1980年11月4日,卡特败给了罗纳德·里根无缘连任。卡特将败选责任归咎于沃尔克。他回忆说,当初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时,经济顾问就警告过我。没想到,沃尔克将利率提升到非常高的水平,导致经济衰退,成为我寻求连任的负面因素。 11月19日星期三,沃尔克懒散地靠坐在办公室沙发上,点燃了一支固定在傍晚六点才吸的雪茄。这已是他一天内吸的第11支了。在办公桌的烟灰缸里,刚刚掐灭的第10支雪茄烟蒂还在缓缓冒着轻烟。他承认这样有点浪费,“尤其是现在每支涨到了25美分”。 伯恩斯在沃尔克边上、壁炉前的摇椅上,正在吸着他的老烟斗。就在两个小时前,伯恩斯从洛杉矶急匆匆地来到这间办公室找沃尔克。见到沃尔克,伯恩斯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没有发生国际危机,我是不会来找你的。” “这份报告是里根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起草的,我不能给你看,但可以把内容告诉你。” “你确信要告诉我吗?” “在目前的情况下……是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希望撤掉美联储,也就是把你炒掉,然后用一台计算机替代。” “那是一个隐喻,阿瑟(伯恩斯)。” “我知道,保罗(沃尔克),但还不止这些。你知道,这里面有弗里德曼还有舒尔茨,你知道他们在里根总统那里有多大的能量。” 沃尔克从来没有见过伯恩斯如此紧张,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沃尔克还在为卡特的败选感到愧疚,如今新总统会以何种态度对他,心里实在没底。 外界的嘲笑、挖苦与谩骂已经不堪入目,虽然他早已习惯,但他还是觉得愧对这份公职。九年前,沃尔克亲手作出中止黄金兑换的方案,如今美元犹如脱缰的野马,他在位高权重的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却无能为力,甚至将美国经济陷入灾难之中。想到这里,沃尔克神情黯然、哽咽难鸣,所幸的是整个办公室烟雾缭绕,伯恩斯没有察觉到。 更糟糕的是,接下来一个月,美联储理事会分两次提高贴现率到13%,公开市场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超过20%。商业银行纷纷提高优惠贷款利率,达到了21.5%的历史新高。媒体大呼,沃尔克的美联储公开放高利贷。 沃尔克在回忆这段历史也曾说过:“如果 1979年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当上美联储主席并且把利率提升到20%,我肯定会凿个洞钻进去大哭一场。” 在新总统就职大典三天后,即1981年1月23日星期五,里根在沃尔克熟悉的财政部设宴招待沃尔克。宴席上,里根非常老道狡猾地问沃尔克:“我接到了一些人写来的信,问我们为什么要保留美联储。您希望我怎么答复他们?” 沃尔克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心里感谢伯恩斯提前透露这一消息给他。 “总统先生,对这些问题,外界的确有些担忧,但我想您一定能够说服他们,我们美联储运作得还不错的。不幸的是,我们是华盛顿唯一在与通胀抗争的机构……” 不过,令里根与沃尔克都没有想到的是,此后一年时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为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失业率和通胀率居高不下。除了坚持严控货币总量和坚持高利率,沃尔克其它什么也不能做。他能做的只有坚持到底,以及等待潮水般的嘲讽。或许真被弗里德曼说中了:反正都已经烂透了,唯一的好消息是没有比这更烂,你尽管放手去干。 白宫那边也像热锅上的蚂蚁,里根凭借肯普减税法案上台。蒙代尔、拉弗代表的供给学派为里根制定了一整套减税改革的计划。但是,这一年刚刚推行大规模减税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就创下了新纪录,这让强调政府预算平衡的老派经济学家极为不满。沃尔克此时明白,虽然里根对他颇有微词,但此时彼此都需要对方。于是,他找到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莫瑞·韦登鲍姆协助安排一次与里根不带助手的一对一会见。 1982年2月15日星期一下午,这天恰逢华盛顿诞辰纪念日,是美国的公共假日。总统穿着一件带条纹的高尔夫球衫和一条茶色休闲裤,在轻松的氛围中与沃尔克相谈甚欢。显然,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里根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与保罗·沃尔克见面。我认为我们之间在建立友好关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且形成了降低利率的共识。我觉得我们可以在6月之前让短期利率降下来3-4个百分点。以后在考虑降低长期利率的问题。” 当时里根政府的赤字不断扩大,市场认为,政府赤字必须在融资市场中解决,这样必然与市场争夺美元,然后不断地推高利率。沃尔克并不认同里根政府的减税方案,他认为政府紧缩预算,增加税收,才能避免赤字扩大化,然后利率才能下来。 所以,沃尔克用降低利率作为交换条件,促使里根政府紧缩财政,并增加税收。货币与财政联手解决问题,这符合蒙代尔的大拇指理论,但是沃尔克的操作方法却与蒙代尔相反。1982年8月19日,增税法案获得通过。供给学派失望之极,一批供给学派年轻官员从财政部辞职。 此时,汽车销售额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房价快速下跌。失业率已经突破了9.5%,超过1000万人丢掉了工作。一期杂志甚至在封面上怒火万丈地刊登对沃尔克及其联储会同事们的“通缉令”。俄亥俄州的农民、五大湖区的工厂主以及难缠的工会,都找上门要和沃尔克“好好算账”。 “抗击通胀的代价不小,当时抗议的人们围住了我们的大楼。”沃克尔回忆说。“我们正在打正义之战,我们不愿意(因压力)撤退,大家今后都会理解这样做的正确性。”沃尔克试图获得民众的理解。 一天,下班后他坐在美联储专车上等芭芭拉(沃尔克妻子),发现司机正在读一本书《怎样从通胀中得利》。沃尔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与总统、国会作了那么艰苦的斗争……到头来怎么能容忍后院出叛徒呢。沃尔克忍不住问:“潘尼亚先生,您怎么读这样一本书啊?” 他转头跟沃尔克说:“我估计您不会介意吧,这是从书店买的减价书……标价10.95美元,卖1.98美元。” 沃尔克笑了:“那才是一小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此时通胀率已下降至5%! 1982年10月5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委员们以9:3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向降低利率。四天后,纽约时报刊出《祝贺沃尔克先生的成就》。 沃尔克此时的麻烦是,美国的边上墨西哥爆发了债务违约危机。市场认为,沃尔克在银行监管方面“彻底失败”,国会责成沃尔克处理这个问题。当时,经济学界一致认为,沃尔克为了抗击通胀——美联储的功劳,牺牲了就业、经济以及墨西哥。 但是,沃尔克能够做的只有祈祷墨西哥不要爆发连锁反应,以及经济尽快复苏。 就在此时,1982年10月,“春江水暖鸭先知”,道琼斯指数从8月的770涨到了1000。这简直是神话般的故事。通胀水平逐渐下降的同时,大量国际资本开始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大量投资放弃原油等大宗商品,转而追逐股票、债券、货币基金等低通胀的金融资产。 这预示着漫长而痛苦的滞胀时代结束了吗?沃尔克胜利了吗? 1982冬天,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进入历史性的拐点。美国股市在经历了将近十年低迷之后,开始进入蒙代尔及其追随者曾经预言的“美好场景”,一场史诗般的大牛市正在拉开序幕。 1983年,通胀率下降至3.2%,之后两年在4%左右,1986年降到1.9%。通胀率的下降程度和速度,远远超过了朝野、幕僚们的预测,经济也在最冷的寒冬中开始回暖。1983年,GDP增长率为4.5%,1984年高达7.2%,统计专家大呼经济过热,呼吁美联储出手调节,1985年为4.1%。1982年之后25年间,年增长率达3.3%,与二战后25年间的增长水平相当。 当时,《纽约书评》如此称赞:“里根当选总统,意味着空中再次弥漫如麝香般芬芳的利润。”后来,索罗斯将这一经济奇迹称之为“里根大循环”。 1983年5月28日星期一,在纽约东区公寓里,沃尔克跟芭芭拉说:“我正在申请下周与总统会面。” 芭芭拉接过话:“你是想递交辞呈吗?” 两个月后,沃尔克的四年任期即满,此时他在考虑是否争取连任。 “也不全是……” 芭芭拉有些激动地说:“我想你说过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什么积蓄,我也没有活出自己的生活……但我从未阻止过你的事业选择,也对你的成就感到骄傲。但是现在你已经战胜通胀,你的使命完成了。” “暂时如此,这才是序幕刚刚结束。” 芭芭拉打断他的话:“你难道还真以为你是美国的‘丘吉尔’吗?” “我真希望我不是丘吉尔。英国人在丘吉尔拯救国家于危难之后,一脚把他从首相位子上踢开了。” 沃尔克的真实想法是,他只想再干一年半到两年,把未尽之事做完,以善始善终。但是,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干满一任,因为他亏欠芭芭拉太多,芭芭拉身体不好,为了支持沃尔克,牺牲了很多。 当时,里根颇为犹豫,毕竟他不想像前任卡特总统那样被一个不受控的美联储主席影响连任前途。在与沃尔克会面的当天晚上,里根写下日记:“我见了保罗——我是在8月1日任命他做美联储主席呢,还是别人?从金融市场的反应看,似应让他续任。我不希望动摇他们对复苏的信心。” 事实上,里根别无选择,除了一些经济学家还颇有微词之外,投行、议员、财政部官员以及市场,都在支持他。沃尔克声望日隆。 1983年6月18日中午,里根在总统休闲地戴维营按惯例发表广播讲话。不过,他却没有按讲稿出牌,用昔日记者爆料式的腔调:“好吧,我现在没有像你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里根之前是演员),戴着草帽,握紧电话听筒。但在开始今天的播音之前,我想宣布一个重要事项……” 里根用这种极为不正式的方式宣布了沃尔克连任,这让白宫官员大跌眼镜。不过,沃尔克不在乎。一个月后,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沃尔克的任命。参议员加恩明确表示支持沃尔克:“我怀疑除了沃尔克以外,过去还没有哪位美联储主席能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坚持履责。” 03 沃尔克规则 1986年2月24日上午11点45分,沃尔克给芭芭拉打了个电话:“我想让你今晚做顿晚饭。” “真让人感到惊喜。我可不觉得我的厨艺有那么好啊。” “嗯,我想让你定期操练一下。” “天哪,你这话让我难过了……你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刚才在美联储理事会会议上,我的意见被多数票否决了……我不能再干下去了。” “得了吧,保罗,你不是那样的人……先去跟贝克谈谈吧。” “我会的,我们将一起吃午饭聊聊。” 事实上,芭芭拉不清楚,理事会内斗正是里根安排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挑起。 在沃尔克续任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一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普罗克斯迈尔对沃尔克说:“我们亲手打造了这只庞大、笨重、残暴的债务怪兽……这种局面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无论是通胀还是高利率,或者两者一起,都会把复苏扼杀在萌芽之中……所以我说,保罗,祝你好运,你这个可怜的家伙。” 全场哄堂大笑,只有沃尔克一脸严肃。 沃尔克心里很明白,接下来这一任期未必比上一任更轻松。沃尔克已经多次拒绝里根政府的货币赤字化要求,严禁美联储直接购买国债。但是,如果里根政府继续扩张赤字,很可能再次推高真实利率,他与里根的冲突势必形如水火。 在第二任期内,经济快速复苏,通胀得到彻底遏制,沃尔克与华尔街金融巨头联手拯救了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破产,避免了一场来自拉美债务危机的金融冲击波。不过,这也让沃尔克以及美联储落下“大而不倒”的名声,尽管他不想这样。 此时,沃尔克仔细评估了市场风险,只有联邦财政赤字让他感到头疼不已。市场对财政赤字的担忧已经盖过了通胀。1985年12月,参议院通过了《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法案》,该法案试图全面削减联邦赤字,避免财政赤字出现灾难性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财政部部长詹姆斯·贝克正在积极促成《广场协议》谈判。白宫认为,过去几年美元升值太快,不利于美国出口,同时也借此将美元利率下调以缓解联邦财政赤字。 狡猾的贝克对外释放的信号是,沃尔克促成这次谈判,希望美元汇率下跌。实际上,对于沃克尔来说,《广场协议》的成果喜忧参半。 就在协议签署后不到六个月,美元已经贬值了50%,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沃尔克认为,美元贬值太快,希望利用有限的政策工具缓一缓。但是,令沃尔克没想到的是,贝克不但擅长使用国际事务来干扰货币政策,还将手伸到了美联储最核心的权力部门——美联储理事会。 1986年2月24日星期一,达拉斯和旧金山两家联储银行向理事会申请,希望吧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沃尔克想拖一拖,但是一位名叫普雷斯顿·马丁的理事态度强硬。 “那让我们来投票决定吧。”沃尔克脱口而出,凭借过去六年的权威,沃尔克相信投票能够摆平这事。但是,这一次,他太过自信了。 投票的结果是,沃尔克以3:4输掉了这场对决。另一位理事玛莎·赛格尔表达了胜利的喜悦:“美联储不再是一个人的舞台。” 实际上,结果出来了,沃尔克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关键对决。马丁和赛格尔都是里根任命的,他们与里根、贝克一样都试图执行宽松货币政策。 但是,即使他俩是里根的亲信,也只有两票,难以在理事会成事。美联储理事会一共7名理事,每个人都是由总统任命,任期14年。为了防止政府干预央行的自主权,国会将各位理事的14年任期错开分配,一任总统最多只能任命2位理事。但是,由于里根连任,他可以任命四位理事。 就在投票前半个月,里根就任命了两位新理事替代了一位到期的理事和一位辞职的理事。这样,里根就手握四张票,从沃尔克手上夺回了理事会的控制权。 投票结果出来后,沃尔克大发雷霆:“从现在开始,你们可以为所欲为……但我不奉陪了。”他走出理事会议室,顺手一甩,“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当天下午,沃尔克找到了财长贝克,“我带了一份辞职报告。” “你在说什么?” “今天早晨,理事会会议上的表决结果推翻了我不愿意降低贴现率的立场。” “保罗,别做傻事,你不能辞职……” 3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降低贴现率的结果。就在前一天,德意志银行和日本银行也降低了贷款利率。马丁理事高调地宣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典范。里根政府也称,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正在推进的国际磋商合作取得重大成就。 沃尔克回忆说,当时他真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离开美联储。但是,真正让沃尔克下定决心离开的是1987年5月1日理事会做出的一个决定。 当时,理事会投票表决,同意批准三家控股银行——花旗集团、信孚银行以及J.P.摩根公司承销特定的债券。这一决定实际上违反了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沃尔克极力反对,因为他很清楚,这决定意味着,金融混业时代的到来,大幅度放宽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将制造巨大的金融风险。 有媒体这样解读这一投票结果:“威风凛凛的沃尔克先生罕见地在里根总统任命的美联储理事面前败下阵来。这说明在监管问题上,那些由里根任命、更倾向于自由市场制度的美联储理事们正准备把主席赶走。” 1987年6月1日下午,沃尔克拜访里根,递交了辞职信。次日上午10点,里根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麦克风前,左右两边一个是沃尔克,一个是格里斯潘。里根宣布,格林斯潘替代沃尔克作为新任美联储主席。他对沃尔克的辞职“极尽挽留,深表遗憾”,并对沃尔克抗击通胀的成就高度评价。 当记者问沃尔克为何辞职时,他援引了《圣经·旧约》中的一句话,轻描淡写地说:“来亦有时,去亦有时”。一位来自纽约州的议员查尔斯·舒默认为,总统“应该跪拜沃尔克,恳求他留任”。 事实上,华尔街金融界也这么认为。当天早上十点沃尔克辞职的消息传出后,投资者疯狂抛掉美元,大举购入黄金。黄金大涨,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下跌。法国巴黎甚至被迫中止外汇交易。市场用钱投票表达了无声的愤怒。 沃尔克走了,给美联储留下了一部操作手册。 辞职后的第一个星期,美联储理事会收到了成袋的信件和明信片。其中有来自前总统杰拉德·福特、理查德·尼克松,还有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然大部分都来自各州的老友、议员、市民以及各界人士。不少信件的抬头都写着简单的地址:华盛顿特区保罗·沃尔克主席。 福特总统的亲笔信夸赞沃尔克的“正直品格”:“在危机时刻有你掌舵,无论是对美国还是整个世界而言,实乃幸事。我由衷地感谢你的优异工作和你个人所作出的牺牲。” 撒切尔夫人信中这样说道:“您对稳健货币政策坚定追求,您在遏制世界最大经济体通货膨胀这一复杂任务钟所体现出来的超群技艺和理解同情,令我备感钦佩。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在一个世界金融体系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时代,您发挥的作用无可估量。” 一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迈克尔·帕维莱克说到了沃尔克心坎里:“虽然我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工作,但是,我始终理解和赞成你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政策。你保全了我一辈子的积蓄,使之没有化为乌有。换一个缺乏胆略的人,很可能会屈服于政治压力,而你则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多数信件都是“作为一位纳税人”、“一位公民”的身份感谢他,其中一个人在信中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你有时间去指导艾伦·格林斯潘,让他沿着你的足迹往前迈进……” 自沃尔克卸任后,美联储进入了格林斯潘时代。聪明过人的格林斯潘掌控美联储达20年之久,一度是美国最具权势的人物,被称为全球“经济沙皇”。任期内,他不乏抗击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信息革命等光辉战绩。格林斯潘还是一位模棱两可的预言大师,擅长与市场搞“理性预期”式的博弈。市场有一句传言,“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间这位老人早已把沃尔克忘记了,人们只会记住那个“美元总统”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并未坚守当年的承诺,他多次疯狂下调利率,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格林斯潘与小布什试图“再造美国住房梦”,将利率下调至零附近,华尔街大发次贷,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金融繁荣异常,最终以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收场。 沃尔克离开美联储有很多不舍,但他知道,只要危机过去,白宫是不会欢迎他这个“只是艰难时局下的替罪羊”。他内心也觉得亏欠芭芭拉太多,是时候回归家庭了。事实上,沃尔克在财政部和美联储任职期间,家庭经济拮据。沃尔克儿子身患残疾,芭芭拉又患严重的关节炎,只能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兼职。 芭芭拉曾经说:“在保罗接受这个工作之前,我们勉强还能存点钱,但现在挣的钱都不知不觉全花光了。”为了补贴家用,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租住在华盛顿偏远郊区的一房一厅里。沃尔克也深感愧疚:“我怎么把家弄到了这般举步维艰的地步?” 不过,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并未去华尔街谋求高薪,而是返回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当时,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被沃尔克生动的授课以及精深的智慧所吸引。下课后,沃尔克走过来说: “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好听吗?” “很好听,但有些地方我没听懂。” “你会听懂的,因为中国正在崛起。” 这位中国学生叫朱民,后来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裁。沃尔克对中国颇感兴趣,与欧洲财长、金融家一样,中国不少经济学家、金融官员对沃尔克敬佩有加。有一次,沃尔克来中国,向朱民提出希望能见朱总。当晚,朱总宴请沃尔克,相谈甚欢。走时,朱总对朱民说,沃尔克真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总统邀请沃尔克出山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对美国银行业进行重大改革,禁止银行利用联邦政府承保的存款进行高风险的自营业务投资,并且反对金融业内更进一步的合并。 奥巴马趁此良机“消费”了一把沃尔克,他把这个改革命名为“沃尔克法则”。对此,沃尔克感到十分惊讶和无奈。在演讲时,沃尔克扭过头对着奥巴马说:“我们称它为‘奥巴马法则’如何?” 所谓沃尔克规则,就是要将金融机构的自营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开来,银行想做自营业务,就不能使用客户存款和联邦政府低息贷款。美联储的会员银行以证券作为担保物,以较低的利率向美联储借款。 沃尔克法则,某种程度上说是沃尔克当年离开美联储时对放松金融监管的一种回应。整整20年间,次贷危机再一次证明了沃尔克当年坚决反对放松金融监管是多么的明智。“沃尔克规则”被写入2010年出台的美国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之中。 不过,沃尔克法则最初的方案只有区区四页纸,沃尔克的初衷是想通过一个简单的法律,最大限度地限制金融巨头从事投机交易。但是,奥巴马没能顶住华尔街的压力,这个四页纸的方案最终变成了上千页的法案,规则变得极为复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大大缩水。 其实,奥巴马给的这个职位本是虚职,他只是想借沃尔克的威望达成平复民心之目的。此时,沃尔克年事已高,再也没有体力“与世界为敌”了。 不过,沃尔克依然在2011年发出一些真正关于全球命运的声音:“这是一个外国拥有我们数万亿美元的时代,这是一个我们更加依赖向外国借款的时代,这是一个整个世界都指望美元能维持住购买力的时代。”这一句话,与当年他的上司、康纳利财长的“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难题”,截然相反。 沃尔克生于大萧条之前的新泽西州海滨城市开普梅,其父亲是该州一座小城的行政长官,一生清廉勤勉,坚毅执著,管理这个小城长达20年,并使之免遭“大萧条”的冲击。沃尔克继承了父亲身上的坚毅、清廉与奉公,用半生公职生涯诠释了古罗马人说颂扬的最高美德:勇气、正直、智慧、谨慎,以及献身自己、服务国家。 有人说,在美联储楼前的广场上应该树立一座雕像,而在美联储百年历史中,只有一人的雕像最值得立于此处,他就是保罗·沃尔克。 在财政赤字货币化、福利民粹主义的时代,沃尔克的公心、正直、勇气、清贫以及高贵的人格,不断地提醒我们,如何抑制滥发货币的冲动和诱惑。 其实,在1995年,沃尔克在一家小而美的投资公司里获得了几百万的报酬。但是,当时芭芭拉因糖尿病和关节炎并发症已经卧床不起。为了向芭芭拉表达敬意,作为对她一生的补偿,沃尔克夫妇决定在在纽约市特种外科医院发起芭芭拉·沃尔克女性风湿病中心,并将这笔钱全部捐出。 三年后,芭芭拉离世。沃尔克,事业上坚强果敢,宛如一位巨人,但生活上、情感上都极其依赖芭芭拉。芭芭拉的离去,对沃尔克打击很大。令沃尔克稍微安慰的是,“在芭芭拉1998年去世之前,这是给她带来慰藉的少有的生活体验。她配得上这份荣耀。” 之后,沃尔克大部分时间花在没有收入的公共事务上,比如处理安然公司丑闻,帮助二战受难者追回财产,以至于生活拮据清苦。平时,沃尔克租住在纽约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依然乘坐地铁出行。与之前半生一样,为了维持生活,他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租住在一个小得像学生宿舍一样的老房子里。身材魁梧高大的他,在这个房间里显得局促拥挤,屋内大部分空间被书籍和资料挤满。每到周末,沃尔克请自己的女儿来帮他清洗衣物。 如今,92岁的沃尔克,这位曾经语调轻柔、目光坚定的巨人,说话已有些口齿不清,记忆有些模糊,已经戒掉了雪茄。 所有人都装睡时,所有人都陷入货币泡沫之中时,只有这位老人是清醒的。然而,他是孤独的,或许只有芭芭拉才能给他真正的温暖、理解以及安全感。 后记 “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2010年2月2日,美国参议院就金融监管法案中举行的“沃尔克规则”听证会上,当有议员质疑他提议加强金融监管的法规是过时之举时,83岁的沃尔克如此回敬对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沃尔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其实,沃尔克不是智者,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智者,有时因为智者太多才出问题。我认为,“他是一位英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半世风云断古皇,一蓑烟雨任平生。” ——致敬保罗·沃尔克! 参考文献 【1】时运变迁,保罗·沃尔克、行天丰雄,中信出版社; 【2】坚定不移,保罗·沃尔克,中信出版社; 【3】力挽狂澜,威廉·希尔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央行的职责——专访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金焱,财经; 【5】金融泰斗保罗·沃尔克:美国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刘丽娜,中国证券报; 【6】保罗·沃尔克:一位孤独的老人,朱伟一,上海证券报; 【7】保罗·沃尔克:一个正直的中央银行家是如何炼成的?周艾琳,第一财经日报; 【8】他山之石:《坚持下去》——保罗·沃克尔,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详情]
新浪美股12月9日讯,沃尔克生前爱吸雪茄,他身高6英尺7英寸(约合2.01米),被人们称为“高个子保罗”(Tall Paul)。他在1979年8月份被前卡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再次获得前里根总统的任命,并一直任职至1987年。在1979年首次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之前,他就以其善于抑制通胀的能力而闻名。 沃尔克任内以22%的利率帮助压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此举对美国的制造业、农业和房地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对随后20年的经济扩张起到了引路作用。 在“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发生数年之后,沃尔克还曾领导过前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Economic Recovery Advisory Board),并推动出台了与之同名的“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这项规则旨在禁止商业银行进行导致了2007年金融危机的高风险投资,以此来对其进行约束。 沃尔克生前爱吸雪茄,他身高6英尺7英寸(约合2.01米),被人们称为“高个子保罗”(Tall Paul)。他在1979年8月份被前卡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再次获得前里根总统的任命,并一直任职至1987年。在1979年首次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之前,他就以其善于抑制通胀的能力而闻名。 在第一次出任美联储主席的几个月以前,沃尔克曾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1979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就未来的经济稳定性而言,(通胀)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最多的问题,并造成最大的经济衰退。” 1965年,在前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任内,美国的通胀率仅为1%;但到1980年3月时,通胀率飙升到了14.8%。为了遏制物价上涨,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收紧了货币供应。在随后的1981年7月份,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用来向其他存款机构提供隔夜贷款的利率达到创纪录的22.36%。相比之下,在2008年12月到2015年12月,也就是金融危机及其余波期间,这一利率仅为0%到0.25%。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不久,沃尔克将贴现率调高了0.5%——如果是在今天,此举会被视为相当大的震动。 在沃尔克生前,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让那些认为物价将继续快速上涨的人改变想法,进而改变他们的行动。 “我们正在应对几十年来形成的通胀势头,还要应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沃尔克在1981年9月向美国全国记者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说道。“大约有一半的工作人口——也就是35岁以下的人——在其工作经验中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物价稳定的局面。我们已经习惯了与通胀共处和适应通胀,并预计未来会有更高的通胀。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启动了维持其运转的力量。“ 在美联储基准利率达到峰值之后的两年内,通胀率急剧下降至3%以下,从而终结了被称为“大通胀”(Great Inflation)的时期。 但与此同时,高利率也带来了令人窒息的方面影响,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在2007年到200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之前,1981年到1982年的经济衰退是美国自“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在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10.8%——也就是说,在工作人口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直至今日这一失业率仍然是自19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如果没有他在货币政策上的大胆变革,以及在痛苦的几年中坚持下去的决心,那么美国经济原本会继续螺旋式下滑。”前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威廉·普尔(William Poole)在2005年提前写好的一篇悼词中写道。“沃尔克扭转了前任(美联储主席)的错误政策,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长期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详情]
1979年8月,卡特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1983年,里根再次提名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直到1987年卸任。 新浪美股12月9日讯,曾在吉米·卡特和罗纳德·里根总统时期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周日去世,享年92岁。 作为吉米·卡特和罗纳德·里根两届任期内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曾以20%以上的利率帮助遏制了“大通胀”,这一利率也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农业和房地产,但却为美国20年的经济扩张铺平了道路。 1927年9月5日,保罗·沃尔克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梅角(Cape May),在蒂内克(Teaneck)长大。 194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来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1952年成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 1969年至1974年,他曾担任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的财政部负责国际货币事务的副部长。 随着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以及对美元需求的减弱,美国经济在1971年进入了危机状态。 沃尔克是白宫经济顾问之一,包括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和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他们创造了“尼克松休克”政策。 首先,他们单方面取消了美元与黄金的直接国际兑换——有效地结束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货币汇率——然后实行了90天的工资和物价冻结以遏制通货膨胀,这是第一次这样的非战时控制。 1974年,沃尔克离开财政部,成为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的高级研究员。 1974年8月,尼克松辞去总统一职,几乎正好一年后,沃尔克重返美联储,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 沃尔克对通胀的担忧对美联储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在把握经济脉搏和设定利率方面,监控物价上涨是美联储的双重任务之一,此外还有就业趋势。 在美联储度过了遏制通货膨胀的日子后,沃尔克成为投资公司Wolfensohn & Co.的董事长。 1996年,他领导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在瑞士银行中被冻结的犹太人大屠杀受害者账户。他的工作导致了12.5亿美元的和解。 在大衰退之后,他从2009年到2011年领导奥巴马的经济复苏委员会。他对金融机构在导致2008年经济崩溃中所扮演的角色持批评态度,并呼吁限制美国最大银行的规模。 因此,他在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沃尔克规则是《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的一部分。该规定试图阻止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于衍生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 沃尔克写了九本书,包括《坚持下去:对稳健货币和良好政府的追求》(Keeping At It: 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这本回忆录于2018年10月出版,当时他91岁。[详情]
原标题: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来源:环球网保罗·沃尔克 图自:《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刚刚消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详情]
原标题:快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环球网快讯】《纽约时报》刚刚消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详情]
2018年10月,尚在病榻上的保罗·沃尔克(Paul Adolph Volcker)出版了他的著作《恒心永驻:追求稳健的货币与良好的政府》。对于一位出生于1927年“大萧条”前夜、已是91岁高龄的智者,这本书必然是对自己毕生经历、理想、信念、追求甚至遗憾的全面追忆和总结,自然也会披露一些此前没有提及或是不愿提及的细节、逸事。基于好奇,译者第一时间阅读了英文原版Keeping At It: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随即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希望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与国内的读者,尤其是经济金融从业者分享。对于这位为六位美国总统工作过、担任过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连任过两届美联储主席、身高超过两米的“大个子保罗”(“Tall Paul”),其生平伟绩是大多数经济金融从业者所耳熟能详的。1971年,作为尼克松政府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主导了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在他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1979~1987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驯服了“通胀野马”,稳定了美国经济。在此期间,沃尔克作为主要的亲历者,参与了“广场协定”的谈判,救助克莱斯勒和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等美国金融机构,处理储蓄和贷款协会危机,这些传奇的经历,都已被写入货币金融学的教科书。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的经历同样精彩纷呈。1996年,他成立知名人士独立委员会,即“沃尔克委员会”,调查瑞士银行持有的、属于大屠杀受害者的资产。2000年,被任命为由19名成员组成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致力于建立国际会计标准。2004年,负责调查联合国石油换食品项目中的腐败行为。2007年,负责审查世界银行机构廉政部的工作及其反腐败的成效。2008年金融危机后,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2013年,成立“沃尔克联盟”,旨在应对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挑战,并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上述经历,这本书都有所提及。这本书篇幅并不长,也不是事无巨细“流水账式”的描述。沃尔克试图向世人展示的,首先是他从60多年公共服务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关键教训,即他本人所谓的“三个真理”:稳定的价格、稳健的金融、良好的政府。这“三个真理”也正是沃尔克毕生的主题、毕生的追求、毕生的烙印。而真正让译者产生感情共鸣,以及由此而生的翻译愿望的,既缘于“三个真理”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意义,更缘于沃尔克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敢于说“不”的勇气、为公共服务的献身精神。“实用货币主义”沃尔克最为世人熟知的不朽功绩,是1979年出任美联储主席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1979~1980年扭转了美国的货币政策,放弃关注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制服了”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令美国部分利率突破20%的通货膨胀,美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由1979年的11.3%降至1982年的6.2%,1983年更是降至3.2%。这不仅为沃尔克赢得了极大的政策声誉,以及延续至今的偶像地位,更为发达经济体进入长达约20年的“大缓和”时代奠定了良好的货币开端。因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称,“沃尔克是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经济学家、政治家。”沃尔克货币政策实践的巅峰,同时也是货币数量理论的巅峰。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沃尔克的成功,实际上就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货币主义理论的成功;沃尔克倡导的“限制货币供给数量”的实践做法,完全就是弗里德曼倡导的“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规则”的现实版本。而沃尔克在这本书中,不厌其烦地在多处对上述误解做了不同层面的澄清。事实上,弗里德曼率领的货币学派,不仅没有宣称美联储最终采用了一种更加货币主义的做法,反而坚持认为沃尔克采取的措施不正确,应该采取更容易消除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做法。我们不能把这种澄清或解释,简单地解读为两位同样固执、同样自信的老人之间的意气之争。沃尔克与弗里德曼之争的背后,映射的是对于货币政策本质特征的不同认识。一方面,沃尔克认同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沃尔克说,弗里德曼那句被广为引用的格言,将通货膨胀形容为“过多货币追逐太少商品”,明确、简洁地道出了通胀产生的原因,因此货币供给对于通胀过程具有根本性意义。另一方面,沃尔克认为,“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找到最佳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且不论发生什么都要严格盯住——充其量只能说是天真的且是危险的误导。”后来,沃尔克的实践做法被贴上“实用货币主义”的标签。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沃尔克对于这一标签应该是欣然接受的,他认为这与弗里德曼倡导的更极端和机械化的货币主义形成了对比。“货币政策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技术,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在理论上做无穷尽的探寻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经济金融规律的遵循。艺术,意味着货币政策操作需要随时随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机械僵化的做法并不可取。关于后者,沃尔克提供了另一个反思的案例。例如,关于严格的2%通货膨胀目标制,沃尔克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价格指数能够精确地反映只有1/10或1/4个百分点的消费价格的实际变化。”当沃尔克写下这些文字时,“随着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接近历史低点,人们开始担心消费价格增长太慢——仅仅因为它比2%的目标低了1/4左右!这是否意味着要‘放松’货币政策,或者至少推迟紧缩,即使是在经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沃尔克的结论是:“当然,这是无稽之谈。央行行长是如何落入这样的陷阱的?赋予单一统计数据的微小变化如此大的权重,而这一统计数据本身又有其固有的弱点。”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对于沃尔克“实用货币主义”的立场不仅高度认可,更有情感上的共鸣。“关键是独立性”沃尔克在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个细节。他在清理旧文件写这本书时,发现了很久以前一张用处方笺写成的字迹潦草的便条。这是他第一次会见卡特总统前写下的,希望向总统提出的建议,非常简单的“三条”: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必须直面通货膨胀、实施更加紧缩的政策。其中,后面两条是政策,第一条才是前提。沃尔克说,这并不是偶然的,“关键是独立性”。沃尔克一贯强硬地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在他看来,对货币的信任,是良好的政府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维持货币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是货币政策的一项基本责任,但前提是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因此,当新就职的里根总统(Ronald Wilson Reagan)希望来美联储与沃尔克会面时,他居然拒绝了。因为,除了罗斯福总统在1937年新大楼落成典礼上到访外,还没有总统来过美联储,沃尔克担心里根总统到访美联储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这本书中还记录了另一个故事,那是沃尔克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遇到过的类似挑战。1984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面见里根总统。会面地点不是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图书馆。里根总统没有说话,而总统办公厅主任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对沃尔克说:“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沃尔克的反应是:一句话也没说,直接走了出去。2014年,英国中央银行业务出版社(Central Banking Publications)为沃尔克颁发终生成就奖,获奖的理由是,“沃尔克树立了一个领导行动的榜样,不仅为中央银行,而且为美国和世界经济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从全球中央银行发展的历程来看,正是在沃尔克成功实践的榜样带动下,为了避免中央银行在追求物价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必要干扰,各国普遍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独立性与通胀目标制也被称作继自主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后“第二次中央银行革命”的典型特征。正如沃尔克在1999年8月接受《中央银行》(Central Banking)杂志采访时说的,“近年来,央行的相对独立性和地位,源自少数几家央行在抗击通胀方面取得的成功,当时通胀过程似乎根深蒂固,几乎不可避免”。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认为国际金融界对于央行行长的评判有统一的标准,那就是稳定的货币和稳健的金融系统。2019年2月12日,已经退休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同样也获得了英国中央银行业务出版社颁发的“2019年终身成就奖”。实际上,与沃尔克相比,周小川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挑战:中美两国体制不同。中央银行的法定职权和独立性也不同,美联储是对国会负责,而中国人民银行则受国务院领导,法定的职责不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还需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央行行长要做到货币政策独立性则顶着更大的压力。“不是为了金钱或者权力”沃尔克在这本书的引言里,再次讲述了“睿智的老鹦鹉”的故事。他就是这只被叫作“主席先生”的“睿智的老鹦鹉”。沃尔克担任了好几个“零薪酬”的主席职务,“不是为了金钱或者权力”,而是“致力于公共服务”,力图恢复公众的使命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这也正是沃尔克下决心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投身公共服务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1979年,在抗击通胀最紧张的时刻,沃尔克自称“被绑上桅杆”。在美联储外,有民众游行抗议,甚至有武装分子闯入美联储,威胁要挟持理事会;在美联储内,理事会意见极其不一致,鹰派和鸽派投票的结果是4:3。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动用了美联储针对市场的所有“弹药”:将贴现率提高至12%、要求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呼吁停止向“投机”活动贷款,以及最核心的——不管对利率有什么影响,承诺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此时,三个月期美国国债利率最终超过了17%,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最高达到了21.5%,对市场反应最灵敏的抵押贷款利率超过了18%。美国金融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高的利率。在这样的境况下,他的意志如果稍微有点儿不坚定,历史的进程可能就会被改写。投身公共服务需要敢于说“不”的勇气。沃尔克受其父亲老沃尔克的影响颇深,尤其是老沃尔克的从政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沃尔克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乔治·华盛顿的名言:“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却说同意。”每每在关键时刻,沃尔克总能秉持正直正义,坚持道德勇气,敢于说“不”。因此,世人也记住了这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者”“下意识的通胀斗士”“沃尔克规则的制定者”……回想中国在2013年6月所经历的那一轮货币市场剧烈波动。6月20日,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14天加权利率分别为11.74%、11.62%、9.26%,质押式回购隔夜利率更是一度摸高至30%。面对大水漫灌的臆想冲动、倒逼央行放水的政策博弈,人民银行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动摇,其敢于说“不”的勇气同样可喜可嘉。投身公共服务需要献身精神。1979年,沃尔克由纽约联储银行行长转任美联储主席时,收入由年薪11万美元下降至5.75万美元。他以每月400美元的租金租了一套一居室公寓,公寓只配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而到1983年,由于家庭收入状况不佳,他的夫人芭芭拉(Barbara)尽管类风湿性关节炎越来越严重,还是不得不兼职做会计工作来补贴家用,有一段时间,他们还把自家宅院后部的房子都租出去了。以至于当里根总统给沃尔克打电话告诉他将连任时,他的夫人哭了。最后,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这本书虽然采取了近乎白描的叙述方式,但阅读时读者并不会感到沉闷乏味,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中时时渗透出不经意的幽默和睿智,一如沃尔克本人的为人处世。书中有一段描述非常有趣,大致可以窥见一斑。在比较自己和弗里德曼时,沃尔克说:“弗里德曼比我年长15岁,比我矮一些。毫无疑问,他在我遇到的最教条、最具说服力的经济学大师中居于首位。”在译者看来,这样的行文颇有叙而不作、微言大义的古风。因此,后面的评价,“当从报道中看到年逾九十的弗里德曼承认他或许过分强调了货币、物价和经济活动的稳定关系时,我倍感欣慰。虽说在我看来,这有点儿晚”,也就顺理成章了。(作者系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详情]
文 | 看懂君“你在这儿干什么?住宅建筑商会杀了你?”1982年1月,拉斯维加斯,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应邀去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年会,在去开会的路上,他碰巧遇到了一位脾气很坏、不太友好的参议员,他向沃尔克讲出了这样的话。两年半之前的1979月8月6日,保罗·沃尔克宣誓就职美联储主席,上任之后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在1979-1980年扭转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在他的带领下,美联储放弃关注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制服了”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通胀率。美国CPI由1979年的11.3%降至1982年的6.2%,1983年更是降至3.2%。这位发达经济体进入长达约20年的“大缓和”时代奠定了良好的货币开端。画圈处为1980年前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在1982年1月,一切还不像今天看到的那么清晰。用沃尔克本人的话说,在1982年的春天,他也充满了焦躁情绪。那时,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战后最高点。虽然通胀率下降了,但货币供应量仍远远高于预期目标。但是沃尔克依然坚持原计划。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和通胀进行了几轮的斗争:1980年3月,卡特总统宣布了预算削减和信贷管控反通胀计划。1981年8月,仅仅上任半年多的里根总统就强硬的解雇了数千名罢工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原因是向公众表明工会要求提高工资的要求不会被无限制满足。但是,抑制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银根紧缩,一定会给经济带来短期痛苦。建筑和房地产业就是一个和银根松紧有密切关系的行业。那位参议员的话让上台演讲之前的沃尔克有些担心,这反倒使得他更加比平时更加雄辩。沃尔克告诉建筑商,自己知道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但如果在抗击通货膨胀时有所放松,那么所有的痛苦就都白受了。沃尔克演讲的结束语是,“和我们一起坚持下去。通货膨胀和利率将会下降。我们还有很多房子要建”。全体起立鼓掌。◆ ◆ ◆一、抗击通胀,实用货币主义立场这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终于,在1982年夏天,通货膨胀率大幅下降到一位数。沃尔克成功了!抗击通胀是保罗·沃尔克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回顾这段历程,对今天各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来说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幅通胀的积累通常是由早期放任所造成的。政治压力和经济放缓的可能性,使得各国央行通常都不愿意采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措施,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导致的后果往往就是债务膨胀、流动性泛滥。在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前,美联储已经采用了小幅上扬短期市场利率的模式,但是收效甚微,周期太长,无法影响预期。沃尔克清楚,需要新的货币政策出台。他动用了美联储针对市场的所有“弹药”:将贴现率一路提高,要求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呼吁停止向“投机”活动贷款,以及最核心的———不管对利率有什么影响,承诺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沃尔克最终的目的是,控制货币供应的数量而不是货币的价格。“通货膨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主义学派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为了妇孺皆知的道理,沃尔克抑制通胀也正是从控制货币数量供给的角度出发。在1950年代初,当沃尔克还在纽约联储供职时,他就逐渐认同了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即虽不能准确定义,但货币供给对于通胀过程具有根本的意义。沃尔克承认,若干年后,作为美联储主席,凭借对这种关系的常识判断,他试图阐明货币约束是有力打击通货膨胀的关键。然而有趣的是,沃尔克却并不喜欢被贴上“货币主义者”的标签,他更喜欢人们称之为“货币实用主义”者。他指出,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上虽然非常完美,实践中却很教条。比如,弗里德曼就建议,找到最佳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且不论发生什么都要严格盯住。在当今各国货币政策实践中,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似乎已经达成了一个惊人的共识,那就是设置一个通货膨胀率的“红线”,比如2%[1]。沃尔克则认为,这种说法“充其量只能说是天真的且是危险的误导”。对此,他进一步提出强烈的批判:“赋予单一统计数据的微小变化如此大的权重,而这一统计数据样本本身又有其固有的弱点”。沃尔克则认为,这是中央银行最容易陷入的陷阱之一。那就是被这种僵化的指标所体现出的情况所“蒙蔽”,将会导致温水煮青蛙的境地,放任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旦通胀起来之后,再控制就很困难了。珍妮特·耶伦当时问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你如何定义价格稳定?”格林斯潘给出了一个沃尔克认为唯一合理的答案:“一般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化不会有效改变商业或家庭决策的状态”。所以说,货币政策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央行行长们永远也没有办法用一成不变的公式来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沃尔克自传《坚定不移》的译者徐忠,在他的译著推荐序中就曾这样写道,“同样作为央行的从业人员,译者对于沃尔克“实用货币主义”的立场不仅高度认可,更有情感上的共鸣”。◆ ◆ ◆二、美联储的独立性,伟大的传统1984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里面见里根总统。奇怪的是,这次会面地点不在椭圆形办公室,而在图书馆。当沃尔克到达时,总统与办公室主任詹姆斯·贝克坐在一起。里根似乎有点不舒服,一句话也没说。贝克告诉沃尔克:“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这时,沃尔克惊呆了,因为总统的这项命令超出了它的权限。怎么说?怎么办?沃尔克一句话也没说,走了出去。从左至右:保罗·沃尔克(时任美联储主席)、里根(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贝克(时任美国总统办公室主任)对于货币政策的控制和左右,是每一个政府都难以抗拒的冲动,毕竟靠印钞票来解决财政赤字和政府融资是再简单不过的方法,而“货币的幻觉”又会让通货膨胀有很强的滞后性,在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每当选举或者政府支持率比较低的时候,干预货币政策的冲动就非常大。因此,央行的独立性就更加难能可贵。用沃尔克的话说,在美联储内部,有一个信条从未被质疑过,即美联储的首要职责、有效经济政策的基石是维持货币稳定。沃尔克本人也很喜欢别人称其为“下意识的通胀斗士”,因为这正是央行官员的职责所在。美联储的独立性由来有自。从1951年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达成协议之后,美联储开始在更大范围上行驶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作为那次谈判的杜鲁门总统派出的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在1951年初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有趣,这位原本来自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却成了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美联储主席,他任期长达19年,历经五位美国总统。地位是争取出来的。尽管为人友好而谦虚,但是马丁在涉及货币政策和维护美联储独立性方面十分强硬,他的那句在“宴会酒酣耳热之时撤走酒杯”的名言,更成为了至理名言。1965年秋,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计划提高贴现率。贴现率是美联储向银行收取的短期贷款利率,其预期效果是提高所有市场的利率。但是当时约翰逊总统正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他对提高利率的想法很反感。然而,1965年12月初,马丁还是坚持将贴现率从4%调高到4.5%。约翰逊总统发声明对此表示遗憾。马丁被叫去接受训话,报道称双方还发生了肢体冲突。马丁是沃尔克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后,在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当他感觉到工作压力时,他会去马丁那里寻找慰藉。沃尔克强调了央行独立性的重要。在他看来,美联储,历经多次动荡时刻,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可信度,对其职责保持负责任的、有效率的管理。它仍然是国家的一项宝贵资产。虽然干预不可避免,然而历任美国总统,依然保持着对美联储专业性的尊重。即便是通过詹姆斯·贝克来试图命令沃尔克的里根总统,在发号施令时也会感到“不舒服”,沃尔克记得,里根曾私下对沃尔克说,他明白美联储任务的重要性。因为当他在伊利诺伊州上大学时,一位教授就给他讲过通货膨胀的危害,而他对此印象深刻。沃尔克坦言,多年来,美联储实际上一直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尊重。在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低得危险的环境下,美联储仍保持着极高的可信度。“就此而言,它是一项国家资产”。即便在今天特朗普政府当政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保罗·沃尔克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治理通胀上的作为。因此,其在金融监管上的贡献和经历往往为人所忽视。用沃尔克的话说,“真正的危险,是来自鼓励或无意中容忍不断上升的通胀,以及极端投机和冒险的‘近亲’,即在泡沫和过度行为威胁金融市场时袖手旁观。”在其一生中,他亲身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他在美联储主席的任上,他亲自参与了克莱斯勒公司的救助、平息白银期货市场泡沫、求助伊利诺伊大陆银行、化解拉美金融危机等金融危机。这一部分在《坚定不移》这本书中也有详尽的描述且十分精彩。另外,保罗·沃尔克作为尼克松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亲身参与了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书中对此着墨颇多,虽然沃尔克此时并不是主导者,但是书中也披露了很多秘辛,在当下中美关系的情况下,也特别值得一读。[详情]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