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中证报头版:LPR下行几无悬念 降息周期有望开启
中证报头版:LPR下行几无悬念 降息周期有望开启

中国证券报|2019年11月19日  06:02
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时代周报|2019年11月19日  03:16
逆回购利率下行5基点 央行释放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
逆回购利率下行5基点 央行释放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1月19日  03:18
逆回购利率调降引发猜想 国债期货创四个月最大涨幅
逆回购利率调降引发猜想 国债期货创四个月最大涨幅

上海证券报|2019年11月19日  06:32
逆回购利率意外下调 “降息”信号引发债市大涨
逆回购利率意外下调 “降息”信号引发债市大涨

中国证券报|2019年11月19日  00:53
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想象空间
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想象空间

上海证券报|2019年11月19日  06:43
央行意外重启逆回购投放1800亿元 为四年来首次
央行意外重启逆回购投放1800亿元 为四年来首次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1月19日  04:58
月内再迎“降息” 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意图何在?
月内再迎“降息” 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意图何在?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1月18日  21:28
央行再“降息” 逆回购利率下调传递什么信号?
央行再“降息” 逆回购利率下调传递什么信号?

中国证券报|2019年11月18日  13:15
中国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至2.50% 此前为2.55%
中国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至2.50% 此前为2.55%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09:49
央行又“降息”:A股应声飘红 年末债市怎么走?
央行又“降息”:A股应声飘红 年末债市怎么走?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11月18日  15:32
央行逆回购“降息” 10年期国债期货大涨0.41%
央行逆回购“降息” 10年期国债期货大涨0.41%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5:26
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 债牛再度启动?
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 债牛再度启动?

第一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5:01
"宽货币"势头恢复 央行时隔4年首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
"宽货币"势头恢复 央行时隔4年首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

新京报网|2019年11月18日  12:01
央行逆回购利率降至2.5% 机构:更精准货币政策可期
央行逆回购利率降至2.5% 机构:更精准货币政策可期

第一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3:06

解读

天风固收:OMO降息传递了什么信号?
天风固收:OMO降息传递了什么信号?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19日  07:57
国泰君安OMO降息点评:央行"抢跑"VS市场"抢跑"
国泰君安OMO降息点评:央行"抢跑"VS市场"抢跑"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18日  17:28
中信固收逆回购降息点评: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
中信固收逆回购降息点评: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18日  13:19
邓海清:"降息"折射出经济下行压力和货币定力的平衡
邓海清:"降息"折射出经济下行压力和货币定力的平衡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18日  15:56
李奇霖:央行降息的逻辑与演变
李奇霖:央行降息的逻辑与演变

未来在降成本稳增长真正出效果之前,央行可能还会有若干次的调降,而其调降幅度由于要“警惕通胀预期的扩散”、“主动维护好少数几个常态型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可能会相对有限。[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4:02
西南宏观:从央行角度来理解本次OMO利率下调
西南宏观:从央行角度来理解本次OMO利率下调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1月18日  14:47

最新新闻

沈建光谈央行降息新特点:政策工具不同 传导路径改变
沈建光谈央行降息新特点:政策工具不同 传导路径改变

  沈建光:中国央行降息有何新特点 中国本轮降息已经开始。中国央行为何在此时降息?本轮降息与以往又有何不同?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意味着什么? 来源:原文首发于FT中文网《沈时度势》专栏 文 | 沈建光 近期中国央行可谓动作不断。先是11月5日小幅调降MLF一年期中标利率5个BP至3.25%,后是11月18日四年来首次下调了7天逆回购利率5个BP;上述动作之下,11月20日LPR最新报价再度下调5个BP,是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以来的第三次下调。 在LPR改革推出之际,笔者就一直呼吁降息,目前来看前期笔者多次提议的下调LPR加点、调降MLF利率、下调OMO利率等多种降息方式均已得到落实,可以认为中国本轮降息已经开始。中国央行为何在此时降息?本轮降息与以往又有何不同? 当前稳增长和降成本均需要降息 国内而言,无论出于短期稳增长考虑,还是长期疏通传导机制、降低实际融资成本而言,本轮降息都有其必要性。 一是三季度以来逐步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有好转迹象。最新数据显示,10月工业生产、消费、投资、信贷等分项数据近乎全线走弱,经济下行仍在持续。外贸方面,10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降0.9%,外需短期内仍将承压。 二是当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后一公里仍未明显见效,实际融资成本仍然偏高。这一点在数据上表现的明显,去年以来相对市场化的利率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DR007、SHIBOR 3M等均有明显下降;而贷款成本却居高不下,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报5.96%,较6月回升2个BP,相对于房贷和票据,仍持续处于高位。 上述背景下,稳增长和降成本都需要货币政策需要持续作为,对降息的需求越发迫切。稳增长方面,9月降准效果的好景不长,10月信贷数据大幅回落,意味着保证货币政策效果需要多种工具配合发力,投放基础货币之外,需要通过降息等价格型工具来刺激实体融资需求。 降成本方面,市场利率走低而一般贷款成本居高不下,提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很可能仍停留在金融市场、并未传导至实体经济,而完善价格型工具的运用机制、合理运用降息,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定价,最终实现实际利率的明显下行。 本轮降息与以往的区别 事实上,此前市场上对于降息不乏反对声音,主要基于对过去降息容易造成“大水漫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飞涨以及近期“猪通胀”显著抬升等因素的担忧。但在笔者看来,本轮降息无论是在工具使用、实施力度,还是在政策目标、传导路径等方面,均与以往有诸多不同,上述担忧可能不再成立。 一是使用的政策工具不同。以往降息均为调降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基准利率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政策指导意义;LPR改革使LPR取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合约定价的锚,本轮降息主要采用MLF利率、OMO利率等更加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前者降低资产端成本,后者解决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压力。 二是实施节奏和力度不同。以往降息大多一步到位,一次性下调几十个BP,好处是短期见效较快,坏处是往往造成“大水漫灌”、长期效果较差;目前来看,本轮降息应是谨慎而渐进式的,单次实施的幅度较小,不易引发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也使对实际目标和效果进行调整的灵活性更大。 三是传导路径发生了变化。以往降息直接从政策利率传导至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脱钩;而LPR改革之后,本轮降息通过MLF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影响LPR,进而传导至贷款利率,政策利率、市场利率、贷款利率相互影响,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四是目标上更加兼顾降成本。以往降息往往以对冲内外部风险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为主要目标;而本轮降息在逆周期调节助力稳增长之外,更重要的目标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尤其是缓解流动性分层、解决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因而更加注重使用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如前期LPR只调降1年期品种,引导资金流向民企和小微企业、避免再度脱实向虚。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近年来,央行货币供给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通过外汇占款进行被动投放转为主要依靠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进行主动管理,对银行间流动性的控制力明显增强,价格型工具的重要性凸显。 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曾表态,从国际经验看,目前各国的中央银行都以利率调控为核心,因为利率在供给和需求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更加注重市场利率,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中国货币政策框架也正在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转变的过程中。 从实际动作来看,近年来中国央行先后推进利率市场化、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存贷比、构建利率走廊、推出宏观审慎评估系统(MPA)、完善LPR报价机制等多个领域的改革,不断创新价格型工具的使用方式、提高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在笔者看来,本轮降息方式较以往比有诸多新特征,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下一步货币政策如何考量?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直陈了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再度提及“强化逆周期调节”,删除了“总闸门”相关表述,同时强调“中国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这意味当前应对经济下行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猪通胀”尚未造成过多掣肘。 在此背景下,笔者此前发表在FT中文网的文章《中国货币政策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中,已经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结构性宽松以支持实体经济,不会出现由松转紧的变化。结合本轮降息方式的特征变化,笔者认为短期内央行渐进式、小幅度的降息仍然可以期待;另一方面,保证货币政策效果需要多种工具配合发力,数量型及价格型工具将同步保持积极,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创新型、结构性工具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步疏通传导机制、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1月21日 13:25
中信明明:如何看待MLF、OMO连续降息后的市场反应?
中信明明:如何看待MLF、OMO连续降息后的市场反应?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报告要点 本周一央行OMO降息超市场预期,最近两个交易日出现了股债同涨的局面。对此,我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央行货币政策窗口打开的背景下,利率下行的空间是较为明确的,而短期内股市上行的空间还有待验证,更加看好四季度和明年先债后股的逻辑。 央行MLF、OMO连续降息后,股债连续两日上涨。9、10两月诸多利空,债市空头占据上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9月份开启了一波上行的行情,最高点一度突破3.3%。转折点出现在10月底,经济金融数据表现较弱,加上央行两次降息来的猝不及防,尤其是本周一的OMO降息,以致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债双双受到提振。股市大盘单边走高,债市表现更加强势,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国债、国开现券均走强。降息信号短期对股债双双形成刺激,是否意味着阶段性的股债双牛行情呢? 每次降息周期中债市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牛市行情。降息对债市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明确,会带来利率下行和债市走牛。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央行降息之前是否采取降准等手段予以宽松,二是需要关注央行降息的节奏。在央行降息的过程中,短期内利率的下行趋势是相对确定的,降息对利率下行的幅度和点位的影响仍然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 相比之下,降息对股票市场影响并不确定,还需要结合对经济基本面和未来企业盈利的判断。央行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直接,但在考虑了其他因素之后可能会对股市产能较大的间接影响。一是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生产和投资活动,带动总需求回暖和企业盈利回升。二是降低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利率,提升企业预期收入的现值。有时降息的同时还伴随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流向股市,推动股市走牛。尽管降息对股票市场几乎全是利多影响,但是央行选择降息的时点往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较差,企业生产运营较为艰难的时期。综合上述两方面考虑,尽管降息利多股市(因果性),但未必对应股市上涨(相关性)。 先债后股可能是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交易逻辑。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逆周期货币政策窗口打开,利好债市。经济下行压力本身制约股市的上行空间,更兼逆周期政策循序渐进,聚焦“稳增长”,求稳而不求快,短期很难看到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快速反弹。尽管股市或许会受降息因素的提振出现短期的行情,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股市更大的机会始于明年二季度。 债市策略:10月的经济数据也很好的佐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5BP的降息信号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天平在“猪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已经向后者有所倾斜。据此我们判断在年末或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仍然会有数量或价格工具的推出。结合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利率仍然存在向下的空间。当市场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节奏和力度上产生了预期差而导致利率发生震荡调整时,逢高进入总是占优策略,2.8%-3.2%是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正文 央行MLF、OMO连续降息,股债连续两日上涨 9、10两月诸多利空,债市空头占据上风。一是降息预期的落空,尽管从今年年中开始,市场对于今年下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对国内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也有不小的期待。但是随着国内央行在几个重要时点的降息预期落空,债市多头的信心遭到打压。二是贸易摩擦边际缓和,风险偏好边际回升。三是结构性通胀超预期,市场普遍担心CPI的上行压力将对货币宽松形成掣肘。在上述几个主要因素的作用下,债市的多方力量逐渐削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9月份开启了一波上行的行情,最高点一度突破3.3%。 转折点出现在10月底,经济金融数据表现较弱,两次降息来的猝不及防,股债双双受到提振。10月底公布的PMI下滑至年内新低49.3,显示制造业仍运行在弱势区间,低于市场一致预期。市场对此的反应趋于谨慎,利率未见明显下行。11月5日央行在续做MLF时“突然”将1年期MLF利率下调了5BP,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国债利率当日下行了约5BP。11月11日公布的金融数据读数较差,市场早有预感,利率在数据公布前就已经走出了明显的下行趋势,随后几天大致震荡走平。利率再一次快速下行出现在11月18日和11月19日,上周末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去“闸门”表述,透露出边际宽松的迹象或许已经在预期之内,但是周一早上央行无到期新作1800亿元7天逆回购,并且跟随MLF下调了5BP的OMO操作利率超出了很多投资者的预期。随着超预期的宽松信号释放,国债期货大幅走强,10年期现券利率两天时间下行6-7BP左右,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也对股市产生了不小的提振,两日之内呈现出股债同涨的局面。 近两日(11月18日、19日)股市大盘单边走高。前期贸易摩擦的利好和央行调降MLF利率的举动并未对股市情绪产生太大的提振,上证综指未能维持在3000点以上,随着11月11日的一波大跌,上证综指重新回落到2900点左右,并在该点附近的支撑位反复筑底,即便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出边际放松的信号,也难掩周一早盘小幅低开的事实。不过,周一一早央行调降OMO操作利率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A股随后便应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周一上涨0.62%,昨日又上涨0.85%,两日累计上涨1.47%,报收2933.99点;深证成指周一上涨0.70%,昨日再次上涨1.80%,两日累计上涨2.50%,报收9889.75点;创业板指周一上涨0.46%,昨日上涨2.77%,两日累计上涨3.23%,报收1729.08点。 债市表现更加强势,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国债、国开现券均走强。周一央行降息信号传出后,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1912直线拉涨0.3%,当日上涨0.41%,昨日再上涨0.12%,两日累计上涨0.53%,报收98.505元。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F1912周一上涨0.20%,昨日再上涨0.10%,两日累计上涨0.30%,报收99.975元。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S1912周一上涨0.09%,昨日再次上涨0.06%,两日累计上涨0.15%,报收100.435元。现券方面,10年期国开活跃券190210收益率周一下行4.75bp,昨日再次下行2.37bp,两日累计下行约7.12bp,报收3.635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90006收益率前日下行4.00bp,昨日再次下行2.50bp,两日累计下行6.50bp,报收3.1675bp。降息信号短期对股债双双形成刺激,是否意味着阶段性的股债双牛行情呢? 降息周期能够带来股债双牛吗? 我们通过对2008年以来国内三次降息周期的梳理,发现降息周期对债市的影响较为明确,每次降息周期中债市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牛市行情。2008年9月-12月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五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2012年6-7月央行先后2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4年11月开始,央行先后6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内先后10次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这几次降息过程无一例外都带来了长端利率的下行。 降息对国内债市的影响 2008年以后的第一轮降息周期发生在2008年9月-12月,本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幅度大,持续时间短。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剧烈冲击,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五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2007年末的7.47%高位,下降到了5.31%。同期,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也由4.5%左右的相对高位快速回落至2.6%附近。 第二轮降息周期发生在2012年6-7月,此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力度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央行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其中贷款利率从6.56%下降到了6%。早在2011年11月央行就已经开始逐步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长端利率在降息前已经price in了部分宽松预期,虽然降息期间债市出现短暂的“小牛市”,但由于降息力度较小,不具有持续性,所以对债市利好有限。 第三轮降息发生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此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力度大,降息周期长,“持续性”强。当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先后6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内先后10次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其中贷款利率由6%下行至4.35%,七天逆回购利率也由4.10%下行至2.25%。仅降息的过程就持续了1年左右,期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由4.25%左右下行至2.8%左右,随后的最低点触及2.65%,是近十年来债市的最大牛市。 总结而言,降息对债市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明确,会带来利率下行和债市走牛,但也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央行降息之前是否采取降准等手段予以宽松,如果央行采取了一些放宽流动性的手段,那么利率在降息之前可能已经包含了一定的降息预期,降息对利率的表观影响可能不会那么强烈。二是需要关注央行降息的节奏,包括幅度和时间长度,如果是幅度较小且非持续性的降息,也难以带来利率的大幅下行。在央行降息的过程中,短期内利率的下行趋势是相对确定的,降息对利率下行的幅度和点位的影响仍然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 降息对A股的影响 相比之下,降息对股票市场影响并不确定,还需要结合对经济基本面和未来企业盈利的判断。央行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直接,但在考虑了其他因素之后可能会对股市产能较大的间接影响。一是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生产和投资活动,带动总需求回暖和企业盈利回升。二是降低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利率,提升企业预期收入的现值。有时降息的同时还伴随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这些廉价的资金可能在监管宽松的情况下大量流向股市,推动股市走牛。尽管降息对股票市场几乎全是利多影响,但是央行选择降息的时点往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较差,企业生产运营较为艰难的时期。综合上述两方面考虑,尽管降息利多股市(因果性),但未必对应股市上涨(相关性)。 降息短期难抵经济危机。2008年的降息周期中,降息对股票市场的利多影响并未显现,央行宣布降息之后股市不涨反跌,三轮降息之后沪指甚至下跌到1706点的低位。这段时期股市主要受全球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偏好大幅下滑支配,降息对股票市场的利好难以在短期内力挽狂澜。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逐渐发力,2009年一季度经济触底之后出现较大反弹,股市也随之而动,出现了危机之后的牛市,沪指一度上涨至3000点以上,还曾在2009年8月初触及3400点。 2012年降息对A股的影响与直觉相反。在2012年6-7月的降息周期中,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对股市的影响更加不明确。在降息前的降准的过程中,沪指出现过小幅反弹的行情,但是在短暂的降息期间,沪指几乎是单边下行的。 2015年的宽松带来股市大幅波动。2014~2015年的降息周期中,股票市场经历了牛熊切换行情,上证综指在2015年6月份达到5178的高点,后迅速下跌形成股灾。从降息的角度来看,央行大幅降低了资金成本,同时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但由于当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地方债务发行等政策,使得大量流动性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流向实体经济的相对较少,另外再加上监管的分割和放松,使得大量廉价资金流向了股市,使得从2014年底开始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股市出现“泡沫牛”。但在2015年中的时候由于监管突然加强,泡沫最终被戳破,股市出现陷入大熊市之中。 先债后股的逻辑 股市或许会受降息因素的提振出现短期的行情,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股市更大的机会始于明年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本身制约股市的上行空间,更兼逆周期政策循序渐进,聚焦“稳增长”,求稳而不求快,短期很难看到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快速反弹。因此,即便股市受降息影响出现阶段性的行情,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明年贸易缓和、地产竣工回暖、专项债发力、美国政治周期等一系列基本面的利好因素将推动股市在明年二季度开始回暖。 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逆周期货币政策窗口打开,利好债市。关于明年经济的节奏我们在《固定收益2020年度投资策略——柳暗花明》中已经有所论述,10月的经济数据也很好的佐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5BP的信号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天平在“猪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已经向后者有所倾斜。据此我们判断在年末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或年初,仍然会有数量或价格工具的推出。结合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利率仍然存在向下的空间。当央行货币政策在节奏和力度上产生了预期差而导致利率发生震荡调整时,逢高进入总是占优策略,2.8%-3.2%仍然是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合理区间。[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1月20日 08:02
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想象空间
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想象空间

  原标题: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度调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足想象空间 央行超预期操作接二连三,市场宽松预期进一步升温。自月初下调MLF操作利率、接连两次新作2000亿元MLF后,昨日央行又开展了1800亿元7天逆回购,4年来首次调降逆回购操作利率,一时间引发国债期货大幅上涨。 公告称,央行1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5%。上证报梳理发现,此次中标利率较此前下调5个基点,也是10月25日逆回购暂停以来,重新开展操作。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一系列超预期举措,体现央行引导实体信贷利率的下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等政策意图,同时在CPI走势总体可控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市场人士普遍预计,即将公布的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 超预期举措接二连三 自10月25日暂停到现在的逆回购按下重启键,给市场带来了意外惊喜,紧接着本月初MLF利率下调,18日逆回购利率下调接踵而至。 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的下调,分别对应不同期限政策利率的调整。7天逆回购利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指导利率,与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相比较,用于衡量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而MLF利率对应中长期资金利率,直接影响LPR报价。 “逆回购利率与MLF利率调整往往是同步的,目前1年以内资金利率曲线已经较为扁平,下调1年期利率的同时,也需要将短端利率相应下调。”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表示。 2017年以来,央行累计5次调整了政策基准利率。光大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总结称,调整包括MLF、逆回购和SLF工具利率,均呈现量价同时操作特点。 经济稳增长意图明显 央行近期屡次超预期操作,给市场留足了想象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宽松的方向是确定的,节奏和幅度将是渐进的。对于目前的宽松基调,多数市场人士理解为,央行进行逆周期调节、经济稳增长的意图明显。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在CPI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才是当务之急。三季度的贷款加权利率保持略微上升的趋势,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旧较高,因此央行有必要通过下调MLF与逆回购利率来引导实体信贷利率的下行。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2019 年以来,DR007频频触及‘利率走廊’下限,三季度一般贷款利率不降反升,如果想进一步引导利率下行为实体企业降成本,则需下调逆回购利率。根据过往经验,MLF下调后,往往伴随着逆回购利率的调整。” 花长春表示,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下一阶段,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对于通胀,要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要坚持用市场化改革方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后续或下调SLF利率 此次逆回购利率下调,也引发市场对于政策利率下调的猜测。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在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接连下调后,后续SLF利率也将随之下调。 王一峰预计,后续SLF利率也会出现相应调整,“利率走廊”将出现5个基点的下移,随着缴税高峰期的消退,预计资金利率有望趋于回落,并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四季度流动性并无大碍。 “近期或将下调SLF利率,且明年上半年仍有可能降低MLF,引导LPR进一步下行。同时,此前两次LPR报价的下降均源于银行点差,银行进一步压缩点差空间虽有限但仍有空间。”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表示。 对于20日即将公布的LPR走势,市场基本已经形成一致预期,即LPR将会保持下行态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经下调5个基点,预计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至4.15%。[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9年11月19日 06:43
逆回购利率调降引发猜想 国债期货创四个月最大涨幅
逆回购利率调降引发猜想 国债期货创四个月最大涨幅

  ⊙记者 孙忠 ○编辑 陈羽 央行时隔4年再度下调逆回购利率,引发“降息周期”的猜想,国债期货昨日早盘合约联袂大涨,再度逼近牛熊分界线。其中,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大涨0.45%,创4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对于央行意图,市场认知略有分歧。央行开启“降息周期”的预期略占上风,但是在诸多因素制约下,市场资金依旧谨慎。 央行公告昨日早间一经发布,即刻刺激国债期货各合约联袂大涨。其中,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2003一度大涨逼近0.5%,再度临近牛熊分界线。 “此番期债上涨有一定迹象。此前十年期品种跌至97元附近,已出现不错的买点。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无疑引领反弹向更深层面发展。”新湖期货分析师李明玉昨日告诉记者。 有机构人士认为,央行先后调降一年期限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标志着利率走廊正式开始下调周期,未来很有可能步入1996年以来的第4个降息周期。 “与此前央行采取宽松手段不同,虽然央行当日调降了逆回购利率,但资金依旧偏紧。”银河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刘丹表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DR007均值分别2.52%、2.54%、2.59%,呈现逐季走高的局面。从利率趋势来看,11月整体利率目前基本呈现持续上行状态。其中,昨日DR007加权平均价格为2.7418%,依旧处于高位,表明市场资金面仍然呈现一定的压力。 近期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明显走高。据了解,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10月均值为3.07%,昨日已达3.2%,趋势上也是一路走高。 刘丹表示,从中国经济韧性和海外降息周期看,形势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中国经济有望结束调整步入触底反弹阶段,美联储降息步伐也有可能进行调整。因此,在当前格局下并不支持过于乐观的降息周期。 “从稳增长角度看,此举有望压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调降实体经济融资利率。对于债市更应谨慎,而股市偏乐观一些。”刘丹认为。 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债市震荡格局暂未打破,收益率有效突破前期低点的难度依然很大,但收益率向下突破可能性已经显著高于向上突破。但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不确定因素很多。在处于周期底部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企稳是可能的,从基本面角度对债市形成制约。[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9年11月19日 06:32
央行意外重启逆回购投放1800亿元 为四年来首次
央行意外重启逆回购投放1800亿元 为四年来首次

  原标题:央行重启逆回购投放1800亿元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 琪 在“暂停”15个工作日后,央行于11月18日重启逆回购——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较此前的2.55%下调5个基点至2.5%。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央行上一次下调逆回购利率是2015年10月27日,距今已超过4年。 “这是10月25日以来首次开展7天期逆回购,由于其间的11月5日MLF招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同为货币市场利率,此次7天逆回购利率随之下调相同点数,符合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央行在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之前的“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调整为“加强逆周期调节”,11月18日开展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并将中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2.5%,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并且,11月份已开展了6000亿元MLF操作,叠加今天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反映出央行继续通过“OMO+MLF”的政策工具组合,长短搭配,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 央行近期连续逆回购的暂停,也使得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走高。自11月11日起,各期限Shibor均不断上行,流动性有所收紧。 “此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有望扭转此前四个月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边际走高、且8月份和10月份的DR007平均利率水平已高于上年同期的状况。”王青认为。 王青预计,伴随新LPR改革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渠道,未来伴随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LPR将保持下行势头,这将激活企业贷款需求,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升。 温彬表示,11月20日将是新LPR第4次报价,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下调5个基点至3.25%,预计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BP至4.15%。[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19日 04:58
逆回购利率下行5基点 央行释放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
逆回购利率下行5基点 央行释放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

  经济参考报 央行18日开展180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调至2.5%,较上次下调5个基点。业内人士表示,时隔多日之后,逆回购利率再次下调,释放了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的信号,也将推动金融机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下降,并引导新一期LPR利率下行。 近期资金面出现边际趋紧态势,央行此举有助于稳定流动性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11月央行已开展了6000亿元MLF操作,叠加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反映央行继续通过“OMO(公开市场操作)+MLF(中期借贷便利)”的政策工具组合,长短搭配,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 光大证券银行组王一峰团队也发布报告称,央行在没有MLF到期的情况下,意外新增了2000亿MLF投放,旨在缓解非银机构流动性紧张压力,对冲税期扰动。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顺势下调5个基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情绪,尤其是通过稳定债券市场融资价格来增加对实体经济支持能力。 业内人士也认为,此举释放了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的信号。温彬表示,开展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并将中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2.5%,这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监管层近日释放出清晰的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信号,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四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LPR将下行。温彬表示,11月20日,将是LPR第4次报价,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下调5个基点至3.25%,预计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BP至4.15%。 王青也表示,此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有望扭转此前四个月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边际走高、且8月和10月的DR007平均利率水平已高于上年同期的状况。这将降低金融机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推动1年期LPR恢复下行态势,进而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 王青预计,伴随新LPR改革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渠道,以及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LPR将保持下行势头,这将激活企业贷款需求,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升,进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稳投资、稳增长目标。[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19日 03:18
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

  原标题: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 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对利率下行引导的“碎步”仍在继续。 11月18日,央行重启已经停止15天的逆回购。根据当日公告,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1800亿元,中标利率2.5%,较此前下降5BP,这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逾四年来首次下调。 自11月以来,央行还曾两次通过公开市场方式引导利率下行:11月5日与11月18日,央行以3.25%的招标利率操作一年期MLF,较此前近三年间实施的3.30%操作利率下降5BP,规模达到6000亿元。这也是今年7月LPR改革以来,央行首次通过降低MLF操作利率以引导LPR报价走低。 “11月以来的6000亿元MLF操作,叠加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反映央行继续通过‘OMO+MLF’的政策工具组合,长短搭配,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利率的下行,或许意味着国内利率下行通道已经打开。 长短搭配全面降利率 自从今年LPR利率改革完成之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参考意义已经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政策利率上对市场进行引导。 “作为央行两大政策利率,逆回购和1年期MLF分别对应货币市场的短期资金价格走势和中长期资金价格走势。”珠三角一家国有四大行管理层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央行短时间内分别下调逆回购与1年期MLF的操作利率,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的意图十分明显。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相较于OMO(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等短期资金供给而言,MLF和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对于信贷市场的传导作用更为直接、高效。“毕竟资金面的紧张趋势是一个长期问题。” 但一部分金融机构更关注金融机构的资金面状况,作为与金融机构负债端密不可分的短期融资利率,7天逆回购的操作利率或许更能反映出央行引导利率下行的决心。 中泰证券在近日的一份研报中明确指出,当下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尽管不大,但在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的模式下,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意义不是“量”,而是“价”,即对市场短期利率的管理,而短端利率又会影响中长端利率的走势。“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最重要的还是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成本,而要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成本,最重要的降息就是降低短端资金利率。” “金融机构很大一块负债是金融负债,例如我国中型银行金融负债占比达40%,而金融负债的成本和短端市场利率的走势密切相关。在存款利率本身处于低位、难以下调的情况下,要降低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边际上能降的就是短端资金利率。”中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要引导短端利率继续下行的话,就需要下调更具指导意义的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下,不降逆回购利率的降息,其实都近似于“假”降息。 “实体经济的问题在于供需错配过度,不在于资金供给成本的高低。”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经济下行期间,更应该关注企业能不能融资,以及是否愿意融资投入生产的问题。“当下问题的关键,可能还是给企业减负。” 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16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表述出现多个重要变化:自2017年便一直出现的“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并没有出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但仍然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而从《报告》的整体而言,既维持前期以我为主、以长期为主的态度,但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通胀结构分化、中小银行负债困境等给予了更多关注。 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又要时时警惕通胀预期发散。对于货币政策的取舍,更多可能还是基于结构性的调整。 这是因为在《报告》中,央行指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预计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PPI的影响将小于2019年且更加稳定,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的差距有望趋于收窄。 “报告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这没有争议。”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问题的结构性对应着当前的政策处置方案也将是结构性的,需要对应部门来处理,尤其是“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这表明当前处理物价的政策并非由总量部门或者总量政策来解决。 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同时提出“警惕通胀预期发散”。“这意味着央行在货币总量政策的相机抉择仍留有后手。”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央行或许希望借此向市场表明,未来政策取向并非只有一个方向。[详情]

时代周报 | 2019年11月19日 03:16
逆回购利率意外下调 “降息”信号引发债市大涨
逆回购利率意外下调 “降息”信号引发债市大涨

  原标题:“降息”信号引发债市大涨 □本报记者 罗晗  继5日意外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5个基点后,央行于18日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债市应声大涨,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利率债活跃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分析人士指出,逆回购利率下调可能较为“超前”,投资者不必急于布局,债市震荡的核心逻辑尚未逆转,“上车”良机或在明年4月,当前信用债可能是较优选择。 逆回购利率下调 18日早间央行公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2.5%,较前次下调5个基点。Wind数据显示,这是央行自2015年10月28日以来首次下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 债市对此反应剧烈。Wind数据显示,国债期货于9:43左右快速拉升,10年期主力合约一度上涨0.49%。截至收盘,国债期货全线收涨,10年期、5年期主力合约分别收涨0.45%、0.20%。 截至18日,在近期持续震荡的行情中,国债期货实现“两连涨”。上周五(11月15日),央行在实施定向降准的同时,还开展了2000亿元MLF,缓解了持续紧绷的资金面,也舒缓了市场情绪。 市场人士认为,18日债市大涨不仅是“降息”信号引导所致,还与“预期差”有关。从国债期货盘中跳涨可以看出,此次逆回购利率下调,出乎市场意料。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逆回购利率暂时不会下行。此前MLF利率下调后市场反应不明显,去杠杆环境下又叠加通胀,因此,逆回购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被低估。 等待“上车”机会 国君固收覃汉团队表示,逆回购利率下调后,全面宽松预期可能开始升温,但分歧仍然存在。从股债普涨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的第一反应是货币政策宽松。从历史来看,典型的逆回购利率下调确实是总量宽松的一环,近两次均发生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但央行两难局面仍客观存在,对于全面宽松,市场态度可能从“验真”转向“证伪”。 覃汉团队认为,此次下调逆回购利率,央行有“抢跑”嫌疑,而由此引发的预期变化已让长端利率在过去两周出现一定幅度下行。既然央行已经“抢跑”,投资者反而不必再贸然“抢跑”。以布局来年的心态看待当下市场,不妨再等待一个更好的上车机会。 中信固收明明团队认为,当前通胀只是结构性与短期的,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2%以上是很好的买点,看好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的债市行情。 除了等待“上车”良机,当前可能更适合布局信用债。联讯证券李奇霖团队指出,对债市而言,这一次逆回购利率调降是一次强有力的刺激。但调降利率是为了稳增长,在“MLF—LPR”的新传导路径与未来宽财政的配合下,这一次稳增长的效果可能会明显好于2018年,利率可能很难突破这一轮牛市的低点,在交易盘盛行的市场结构下,波动也会比较大,信用债可能是更优选择。[详情]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11月19日 00:53
月内再迎“降息” 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意图何在?
月内再迎“降息” 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意图何在?

  来源:北京商报 继11月5日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后,央行月内再度“降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11月18日,央行重启了逆回购操作,并将利率由2.55%下调至2.5%,这是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015年10月27日以来首次下调。当日股市三大股指翻红,债市应声大涨。多位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指出,通过逆回购和MLF政策工具组合,长短端利率搭配,能够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此外,同为货币市场利率,逆回购下调给MLF利率提供了下调空间,预计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将随政策利率进一步下降,同时仍不排除今年底明年初降准的可能性。 01 重启逆回购, 稳定流动性预期 11月18日,央行公告称,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5%,此前为2.55%。这是央行11月以来首次开展逆回购操作,而央行从10月28日停做逆回购后,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一直“停摆”。时隔15个交易日,央行重启逆回购有哪些原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逆回购的投放是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决定的,在流动性提供上,要用不同的工具总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从11月18日市场资金面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方面,除7天期利率下调了0.90基点(BP)之外,其余各期限Shibor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隔夜Shibor利率报2.7070%,上涨1.40BP;14天期Shibor利率报2.8260%,上涨8.40BP;1年期Shibor利率报3.1190%,上涨0.3BP,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然偏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以来,央行已开展了6000亿元MLF操作,其中11月5日开展了4000亿元操作,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11月15日出人意料的“梅开二度”,再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维持3.25%,彼时便能看出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动机。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相比于10月的逆回购,本次逆回购有月中税期、专项债发行缴款的短期因素,但季度层面的较大因素相对弱化,而更多的是调节短期的流动性。MLF作为中期调节流动性的工具,并未在短期内改善近两周以来持续收紧的流动性,DR007自11月5日连续上升,显示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偏紧张。此时央行开展逆回购,注入适当的流动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11月已开展了6000亿元MLF操作,叠加今日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反映央行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MLF”的政策工具组合,长短搭配,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1月18日收盘三大股指翻红,上证指数成功突破2900点,涨0.62%,深证成指涨0.7%,创业板指涨0.46%。债券市场应声上涨,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小幅高开后直线拉升,收盘上涨0.41%,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涨0.2%,2年期国债期货收涨0.1%。 分析人士指出,对债市而言,这一次逆回购利率的调降是一次强有力的刺激。央行保持流动性宽松,短端利率下行,资金面改善对债市的利好有所加强。 02 政策利率相继下调, 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逆回购和MLF分别对货币市场短期资金价格走势和中长期价格走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继11月5日MLF利率下调后,月内逆回购利率再度降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从下调两者利率作用上看,陶金指出,MLF和逆回购都是政策利率,MLF注入银行体系月度的中期流动性,其利率下降相当于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降低,理论上可直接导致银行贷款定价降低,这也是为什么LPR与之挂钩,而逆回购利率是银行从央行获取短期资金的成本,逆回购利率降低,相当于利率走廊下限降低,银行获得资金成本降低,在同业竞争下,货币市场的利率也会降低。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调降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并辅之以适当的流动性投放等手段,可以先作用于DR007、R007等短期资金利率,再通过收益率曲线,传导到更长期限的同业负债利率上,从而降低银行的同业负债成本。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逆回购利率调降更多与MLF利率调整节奏基本一致,背后隐含着央行对利率曲线管理。 连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通过货币市场利率下调会带来MLF利率进一步下调空间,与MLF挂钩的LPR利率也可以同步下调。“不能仅MLF利率下调,而是常用的工具都有不同程度的、整体方向往下调,这样才能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下降。” 陶金认为,逆回购利率下降呼应了前期MLF利率的下降,也是央行及时预调微调、逆周期调节的一环。长端和短端利率的协调式波动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走廊形成的趋势和要求。逆回购利率的下降造成银行短期流动性变化和同业业务等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这样才能将降息的政策要求有效传导到包括信贷市场的长端利率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 11月16日,央行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提到,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 03 LPR下调趋势明确, 不排除年低年初降准 MLF、央行逆回购利率先后下调,LPR下调趋势也逐渐清晰。11月20日,将迎来LPR第4次报价,此次LPR下调概率几何? 陶金认为,在MLF和逆回购利率相继降低的背景下,预计LPR将随政策利率下降而有所下调,但幅度预计不大,约为5个基点。主要原因是当前LPR报价的竞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银行快速下调贷款利率的动力并不强。但鉴于政策信号较为强烈,不排除达到10个基点的可能。温彬表示,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下调5个基点至3.25%,预计11月20日的LPR报价1年期将同步下调5个BP至4.15%。 “下降趋势是明确的,但会不会是在较短的时间频率很高的各种利率都下调还需要观察实际的情况。”连平如是说。同时,他向记者表示,央行货币政策在考虑下一步方向时,仍然是把稳增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总体还是要推动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促使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逐步下调。 记者注意到,《报告》指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做好 LPR 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 连平认为,接下来降准尚存空间,不排除今年底明年初降准的概率。“货币政策三季度执行报告中,提到了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的问题,如果接下来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能够稳步推进,对于整体利率水平下降会发挥很明显的作用。”  [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18日 21:28
国泰君安OMO降息点评:央行"抢跑"VS市场"抢跑"
国泰君安OMO降息点评:央行

  来源: 债市覃谈 原标题:央行“抢跑”VS市场“抢跑” —— OMO降息点评 国君固收 | 报告导读: OMO降息操作的三个关注点。周一,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同时降息5bp,我们认为有三个特征值得关注:①央行没有官方解释,市场分歧加大;②跟随MLF调降,史上最小步幅;③跟随降息的延迟略长,用意可能不在资金面。 OMO降息后,全面宽松预期可能开始升温,但分歧仍然存在。首先,从股债普涨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的第一反应是货币政策宽松;而从历史来看,典型的OMO降息确实是总量宽松的一环,近两次均发生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2012年下半年和2015年);但是央行的两难局面仍然客观存在,对于全面宽松,市场态度可能从“验真”转向“证伪”。 寻找政策边界的三个观察点。下一步,全面宽松的预期渐强后,市场的关注点可能放在找寻央行“不搞大水漫灌”的边界在哪里。我们认为后续有三个观察点:①政策节奏是否有连续性,决定了是央行抢跑还是市场抢跑;②小幅降息后,资金面的中期态势如何;③5Y期LPR是否会被调降。 我们认为央行有“抢跑”嫌疑,而由此引发的预期变化已让长端利率在过去两周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行。既然央行已经“抢跑”,投资者反而不必再贸然“抢跑”。以布局来年的心态看待当下市场,不妨再等待一个更好的上车机会。 正文 事件: 2019年11月18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利率从高2.55%下调至2.50%。 我们的点评如下: 我们认为此次逆回购降息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①央行没有官方解释,市场分歧加大。相较于此前升降息过程中央行第一时间公布解读文稿,此次降息操作并无官方解读,两次利率调降操作期间出炉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但也并未释放全面宽松信号。在未来半年高通胀确定性的窗口期内,央行连续调降MLF和OMO利率,释放的宽松信号已有显性化趋势,对于MLF和OMO降息是全面宽松周期重启,亦或是结构性宽松抢跑,投资者的分歧开始加大。 ②跟随MLF调降,史上最小步幅。此次调降逆回购利率为5bp,是11月5日MLF利率下调以来的首次逆回购操作,跟随意味明显。由于OMO更为高频,在此前大多数时间的升降息周期内,都是两者共同调整,或者MLF扮演者跟随者角色。历史上看,5bp降息幅度是最小步幅(与2012Q3的降幅持平)。 ③跟随降息的延迟略长,用意可能不在资金面。在11月初MLF降息以来,央行“默许”了近两周资金面抬升,而没有进行逆回购操作,以DR007来衡量,价格从11月5日的2.3%升至上周五接近2.8%的水平。结合我们此前判断,此次逆回购降息对于资金面的用意可能并非是降低资金面的价格水平。事实上,相对于OMO利率回到2018年1季度水平,当前的资金利率、波动水平和国债利率均低于2018年1季度。 OMO降息后,全面宽松预期可能开始升温。 债市全面宽松的预期可能升温。从周一股债普涨表现来看,市场第一反应就是将OMO降息理解为货币政策宽松。站在债市角度,如果说在MLF调降后,债市投资者对于猪通胀压制货币政策担忧解除,主流看法较为接近结构性宽松,那么在OMO调降后,市场对于全面宽松的预期大概率开始抬升。 历史上,OMO降息属于总量宽松的一环。观察OMO频率较高、且用来表达降息信号的时段(2012年的下半年和2015年,2013年更多的是对钱荒的修正),均伴随着货币政策总量的宽松,宽松的原因也较为清晰:2012年和2015年分别是近两轮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时点。可见在此前操作中,OMO属于整体总量宽松的一部分。 但央行面临的“两难”,会使得市场分歧加大。 如前所述,针对近期降息操作,央行并没有正式的官方解读出现。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删除了“闸门”、“房住不炒”表述,叠加MLF、OMO相继降息,打开了货币宽松的想象空间。但对于下一阶段的宏观组合,央行也确实面临“两难”:既要警惕通胀预期扩张,又要适时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市场基于这种“两难”来倒推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节奏,则必然会存在分歧。 目前宽松预期升温是大概率事件,即使按照惯例央行在落地宽松政策后,短期会收紧资金面予以对冲,但站在市场角度,全面宽松的“验真”信号已经出现,想要逆转这种宽松预期的升温,除非后续出现重大增量信息来“证伪”。 下一阶段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不搞大水漫灌”的边界在哪里,这也决定了长端利率的下限在哪里。对此,我们认为后续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央行“抢跑”VS市场“抢跑”。如果连续调降MLF和OMO利率仅是央行针对未来半年确定性高通胀时间窗口的“抢跑”,之后政策又会进入静默期,那么投资者就不宜过度乐观。如果未来两个月继续MLF和OMO降息,那么对于整体处于左侧等待趋势做多状态下的债市,可能会将2020年上半年的“抢跑”提前操作。 第二,资金面趋紧态势是否持续?无论结构宽松也好、全面宽松也罢,对于债市来说,做多力量的持续需要落实在每天的资金面体感之中。此前报告中,我们分析了在LPR新机制下,MLF降息和资金面水位抬升可能并存的逻辑。虽然OMO降息略超我们预期,但从降息滞后两周的角度来看,此时OMO降息也并无过多降低资金利率水平的含义。而如果按照以往宽松落地后的经验,资金面大概率难以松下来。 第三,5Y期LPR会不会调降?如果OMO降息是对应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删除“闸门”的表述,那么“房住不炒”的表述删除是否对应下一阶段5Y期LPR有调降空间?如果5Y期LPR下调,这可能意味着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此前在执行过程中有过严倾向的部分地产政策可能出现松动,在地产投资仍维持韧性的情况下,此举将会增强稳增长信心,但反过来又不利于债市。 总的来说,央行继MLF降息后再度OMO降息,进一步明确了当前货币政策执行思路:不会因为猪通胀而贸然收紧货币,甚至在稳增长压力增大时要适时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但需要说明的是,历次货币宽松周期的推进,都是发生在通胀压力可控的情况下。如果基于连续下调MLF和OMO利率而判断全面宽松周期重启,则又与“警惕通胀预期扩张”自相矛盾。 我们认为央行有“抢跑”嫌疑,而由此引发的预期变化已让长端利率在过去两周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行。既然央行已经“抢跑”,投资者反而不必再贸然“抢跑”。以布局来年的心态看待当下市场,不妨再等待一个更好的上车机会。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1月18日 17:28
沈建光谈央行降息新特点:政策工具不同 传导路径改变
沈建光谈央行降息新特点:政策工具不同 传导路径改变

  沈建光:中国央行降息有何新特点 中国本轮降息已经开始。中国央行为何在此时降息?本轮降息与以往又有何不同?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意味着什么? 来源:原文首发于FT中文网《沈时度势》专栏 文 | 沈建光 近期中国央行可谓动作不断。先是11月5日小幅调降MLF一年期中标利率5个BP至3.25%,后是11月18日四年来首次下调了7天逆回购利率5个BP;上述动作之下,11月20日LPR最新报价再度下调5个BP,是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以来的第三次下调。 在LPR改革推出之际,笔者就一直呼吁降息,目前来看前期笔者多次提议的下调LPR加点、调降MLF利率、下调OMO利率等多种降息方式均已得到落实,可以认为中国本轮降息已经开始。中国央行为何在此时降息?本轮降息与以往又有何不同? 当前稳增长和降成本均需要降息 国内而言,无论出于短期稳增长考虑,还是长期疏通传导机制、降低实际融资成本而言,本轮降息都有其必要性。 一是三季度以来逐步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有好转迹象。最新数据显示,10月工业生产、消费、投资、信贷等分项数据近乎全线走弱,经济下行仍在持续。外贸方面,10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降0.9%,外需短期内仍将承压。 二是当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后一公里仍未明显见效,实际融资成本仍然偏高。这一点在数据上表现的明显,去年以来相对市场化的利率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DR007、SHIBOR 3M等均有明显下降;而贷款成本却居高不下,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报5.96%,较6月回升2个BP,相对于房贷和票据,仍持续处于高位。 上述背景下,稳增长和降成本都需要货币政策需要持续作为,对降息的需求越发迫切。稳增长方面,9月降准效果的好景不长,10月信贷数据大幅回落,意味着保证货币政策效果需要多种工具配合发力,投放基础货币之外,需要通过降息等价格型工具来刺激实体融资需求。 降成本方面,市场利率走低而一般贷款成本居高不下,提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很可能仍停留在金融市场、并未传导至实体经济,而完善价格型工具的运用机制、合理运用降息,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定价,最终实现实际利率的明显下行。 本轮降息与以往的区别 事实上,此前市场上对于降息不乏反对声音,主要基于对过去降息容易造成“大水漫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飞涨以及近期“猪通胀”显著抬升等因素的担忧。但在笔者看来,本轮降息无论是在工具使用、实施力度,还是在政策目标、传导路径等方面,均与以往有诸多不同,上述担忧可能不再成立。 一是使用的政策工具不同。以往降息均为调降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基准利率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政策指导意义;LPR改革使LPR取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合约定价的锚,本轮降息主要采用MLF利率、OMO利率等更加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前者降低资产端成本,后者解决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压力。 二是实施节奏和力度不同。以往降息大多一步到位,一次性下调几十个BP,好处是短期见效较快,坏处是往往造成“大水漫灌”、长期效果较差;目前来看,本轮降息应是谨慎而渐进式的,单次实施的幅度较小,不易引发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也使对实际目标和效果进行调整的灵活性更大。 三是传导路径发生了变化。以往降息直接从政策利率传导至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脱钩;而LPR改革之后,本轮降息通过MLF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影响LPR,进而传导至贷款利率,政策利率、市场利率、贷款利率相互影响,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四是目标上更加兼顾降成本。以往降息往往以对冲内外部风险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为主要目标;而本轮降息在逆周期调节助力稳增长之外,更重要的目标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尤其是缓解流动性分层、解决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因而更加注重使用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如前期LPR只调降1年期品种,引导资金流向民企和小微企业、避免再度脱实向虚。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近年来,央行货币供给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通过外汇占款进行被动投放转为主要依靠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进行主动管理,对银行间流动性的控制力明显增强,价格型工具的重要性凸显。 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曾表态,从国际经验看,目前各国的中央银行都以利率调控为核心,因为利率在供给和需求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更加注重市场利率,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中国货币政策框架也正在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转变的过程中。 从实际动作来看,近年来中国央行先后推进利率市场化、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存贷比、构建利率走廊、推出宏观审慎评估系统(MPA)、完善LPR报价机制等多个领域的改革,不断创新价格型工具的使用方式、提高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在笔者看来,本轮降息方式较以往比有诸多新特征,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下一步货币政策如何考量?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直陈了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再度提及“强化逆周期调节”,删除了“总闸门”相关表述,同时强调“中国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这意味当前应对经济下行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猪通胀”尚未造成过多掣肘。 在此背景下,笔者此前发表在FT中文网的文章《中国货币政策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中,已经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结构性宽松以支持实体经济,不会出现由松转紧的变化。结合本轮降息方式的特征变化,笔者认为短期内央行渐进式、小幅度的降息仍然可以期待;另一方面,保证货币政策效果需要多种工具配合发力,数量型及价格型工具将同步保持积极,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创新型、结构性工具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步疏通传导机制、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  [详情]

中信明明:如何看待MLF、OMO连续降息后的市场反应?
中信明明:如何看待MLF、OMO连续降息后的市场反应?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报告要点 本周一央行OMO降息超市场预期,最近两个交易日出现了股债同涨的局面。对此,我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央行货币政策窗口打开的背景下,利率下行的空间是较为明确的,而短期内股市上行的空间还有待验证,更加看好四季度和明年先债后股的逻辑。 央行MLF、OMO连续降息后,股债连续两日上涨。9、10两月诸多利空,债市空头占据上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9月份开启了一波上行的行情,最高点一度突破3.3%。转折点出现在10月底,经济金融数据表现较弱,加上央行两次降息来的猝不及防,尤其是本周一的OMO降息,以致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债双双受到提振。股市大盘单边走高,债市表现更加强势,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国债、国开现券均走强。降息信号短期对股债双双形成刺激,是否意味着阶段性的股债双牛行情呢? 每次降息周期中债市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牛市行情。降息对债市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明确,会带来利率下行和债市走牛。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央行降息之前是否采取降准等手段予以宽松,二是需要关注央行降息的节奏。在央行降息的过程中,短期内利率的下行趋势是相对确定的,降息对利率下行的幅度和点位的影响仍然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 相比之下,降息对股票市场影响并不确定,还需要结合对经济基本面和未来企业盈利的判断。央行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直接,但在考虑了其他因素之后可能会对股市产能较大的间接影响。一是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生产和投资活动,带动总需求回暖和企业盈利回升。二是降低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利率,提升企业预期收入的现值。有时降息的同时还伴随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流向股市,推动股市走牛。尽管降息对股票市场几乎全是利多影响,但是央行选择降息的时点往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较差,企业生产运营较为艰难的时期。综合上述两方面考虑,尽管降息利多股市(因果性),但未必对应股市上涨(相关性)。 先债后股可能是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交易逻辑。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逆周期货币政策窗口打开,利好债市。经济下行压力本身制约股市的上行空间,更兼逆周期政策循序渐进,聚焦“稳增长”,求稳而不求快,短期很难看到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快速反弹。尽管股市或许会受降息因素的提振出现短期的行情,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股市更大的机会始于明年二季度。 债市策略:10月的经济数据也很好的佐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5BP的降息信号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天平在“猪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已经向后者有所倾斜。据此我们判断在年末或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仍然会有数量或价格工具的推出。结合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利率仍然存在向下的空间。当市场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节奏和力度上产生了预期差而导致利率发生震荡调整时,逢高进入总是占优策略,2.8%-3.2%是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正文 央行MLF、OMO连续降息,股债连续两日上涨 9、10两月诸多利空,债市空头占据上风。一是降息预期的落空,尽管从今年年中开始,市场对于今年下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对国内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也有不小的期待。但是随着国内央行在几个重要时点的降息预期落空,债市多头的信心遭到打压。二是贸易摩擦边际缓和,风险偏好边际回升。三是结构性通胀超预期,市场普遍担心CPI的上行压力将对货币宽松形成掣肘。在上述几个主要因素的作用下,债市的多方力量逐渐削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9月份开启了一波上行的行情,最高点一度突破3.3%。 转折点出现在10月底,经济金融数据表现较弱,两次降息来的猝不及防,股债双双受到提振。10月底公布的PMI下滑至年内新低49.3,显示制造业仍运行在弱势区间,低于市场一致预期。市场对此的反应趋于谨慎,利率未见明显下行。11月5日央行在续做MLF时“突然”将1年期MLF利率下调了5BP,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国债利率当日下行了约5BP。11月11日公布的金融数据读数较差,市场早有预感,利率在数据公布前就已经走出了明显的下行趋势,随后几天大致震荡走平。利率再一次快速下行出现在11月18日和11月19日,上周末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去“闸门”表述,透露出边际宽松的迹象或许已经在预期之内,但是周一早上央行无到期新作1800亿元7天逆回购,并且跟随MLF下调了5BP的OMO操作利率超出了很多投资者的预期。随着超预期的宽松信号释放,国债期货大幅走强,10年期现券利率两天时间下行6-7BP左右,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也对股市产生了不小的提振,两日之内呈现出股债同涨的局面。 近两日(11月18日、19日)股市大盘单边走高。前期贸易摩擦的利好和央行调降MLF利率的举动并未对股市情绪产生太大的提振,上证综指未能维持在3000点以上,随着11月11日的一波大跌,上证综指重新回落到2900点左右,并在该点附近的支撑位反复筑底,即便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出边际放松的信号,也难掩周一早盘小幅低开的事实。不过,周一一早央行调降OMO操作利率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A股随后便应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周一上涨0.62%,昨日又上涨0.85%,两日累计上涨1.47%,报收2933.99点;深证成指周一上涨0.70%,昨日再次上涨1.80%,两日累计上涨2.50%,报收9889.75点;创业板指周一上涨0.46%,昨日上涨2.77%,两日累计上涨3.23%,报收1729.08点。 债市表现更加强势,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国债、国开现券均走强。周一央行降息信号传出后,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1912直线拉涨0.3%,当日上涨0.41%,昨日再上涨0.12%,两日累计上涨0.53%,报收98.505元。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F1912周一上涨0.20%,昨日再上涨0.10%,两日累计上涨0.30%,报收99.975元。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S1912周一上涨0.09%,昨日再次上涨0.06%,两日累计上涨0.15%,报收100.435元。现券方面,10年期国开活跃券190210收益率周一下行4.75bp,昨日再次下行2.37bp,两日累计下行约7.12bp,报收3.635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90006收益率前日下行4.00bp,昨日再次下行2.50bp,两日累计下行6.50bp,报收3.1675bp。降息信号短期对股债双双形成刺激,是否意味着阶段性的股债双牛行情呢? 降息周期能够带来股债双牛吗? 我们通过对2008年以来国内三次降息周期的梳理,发现降息周期对债市的影响较为明确,每次降息周期中债市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牛市行情。2008年9月-12月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五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2012年6-7月央行先后2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4年11月开始,央行先后6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内先后10次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这几次降息过程无一例外都带来了长端利率的下行。 降息对国内债市的影响 2008年以后的第一轮降息周期发生在2008年9月-12月,本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幅度大,持续时间短。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剧烈冲击,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五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2007年末的7.47%高位,下降到了5.31%。同期,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也由4.5%左右的相对高位快速回落至2.6%附近。 第二轮降息周期发生在2012年6-7月,此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力度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央行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其中贷款利率从6.56%下降到了6%。早在2011年11月央行就已经开始逐步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长端利率在降息前已经price in了部分宽松预期,虽然降息期间债市出现短暂的“小牛市”,但由于降息力度较小,不具有持续性,所以对债市利好有限。 第三轮降息发生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此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力度大,降息周期长,“持续性”强。当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先后6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内先后10次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其中贷款利率由6%下行至4.35%,七天逆回购利率也由4.10%下行至2.25%。仅降息的过程就持续了1年左右,期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由4.25%左右下行至2.8%左右,随后的最低点触及2.65%,是近十年来债市的最大牛市。 总结而言,降息对债市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明确,会带来利率下行和债市走牛,但也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央行降息之前是否采取降准等手段予以宽松,如果央行采取了一些放宽流动性的手段,那么利率在降息之前可能已经包含了一定的降息预期,降息对利率的表观影响可能不会那么强烈。二是需要关注央行降息的节奏,包括幅度和时间长度,如果是幅度较小且非持续性的降息,也难以带来利率的大幅下行。在央行降息的过程中,短期内利率的下行趋势是相对确定的,降息对利率下行的幅度和点位的影响仍然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 降息对A股的影响 相比之下,降息对股票市场影响并不确定,还需要结合对经济基本面和未来企业盈利的判断。央行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直接,但在考虑了其他因素之后可能会对股市产能较大的间接影响。一是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生产和投资活动,带动总需求回暖和企业盈利回升。二是降低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利率,提升企业预期收入的现值。有时降息的同时还伴随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这些廉价的资金可能在监管宽松的情况下大量流向股市,推动股市走牛。尽管降息对股票市场几乎全是利多影响,但是央行选择降息的时点往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较差,企业生产运营较为艰难的时期。综合上述两方面考虑,尽管降息利多股市(因果性),但未必对应股市上涨(相关性)。 降息短期难抵经济危机。2008年的降息周期中,降息对股票市场的利多影响并未显现,央行宣布降息之后股市不涨反跌,三轮降息之后沪指甚至下跌到1706点的低位。这段时期股市主要受全球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偏好大幅下滑支配,降息对股票市场的利好难以在短期内力挽狂澜。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逐渐发力,2009年一季度经济触底之后出现较大反弹,股市也随之而动,出现了危机之后的牛市,沪指一度上涨至3000点以上,还曾在2009年8月初触及3400点。 2012年降息对A股的影响与直觉相反。在2012年6-7月的降息周期中,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对股市的影响更加不明确。在降息前的降准的过程中,沪指出现过小幅反弹的行情,但是在短暂的降息期间,沪指几乎是单边下行的。 2015年的宽松带来股市大幅波动。2014~2015年的降息周期中,股票市场经历了牛熊切换行情,上证综指在2015年6月份达到5178的高点,后迅速下跌形成股灾。从降息的角度来看,央行大幅降低了资金成本,同时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但由于当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地方债务发行等政策,使得大量流动性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流向实体经济的相对较少,另外再加上监管的分割和放松,使得大量廉价资金流向了股市,使得从2014年底开始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股市出现“泡沫牛”。但在2015年中的时候由于监管突然加强,泡沫最终被戳破,股市出现陷入大熊市之中。 先债后股的逻辑 股市或许会受降息因素的提振出现短期的行情,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股市更大的机会始于明年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本身制约股市的上行空间,更兼逆周期政策循序渐进,聚焦“稳增长”,求稳而不求快,短期很难看到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快速反弹。因此,即便股市受降息影响出现阶段性的行情,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明年贸易缓和、地产竣工回暖、专项债发力、美国政治周期等一系列基本面的利好因素将推动股市在明年二季度开始回暖。 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逆周期货币政策窗口打开,利好债市。关于明年经济的节奏我们在《固定收益2020年度投资策略——柳暗花明》中已经有所论述,10月的经济数据也很好的佐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5BP的信号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天平在“猪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已经向后者有所倾斜。据此我们判断在年末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或年初,仍然会有数量或价格工具的推出。结合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利率仍然存在向下的空间。当央行货币政策在节奏和力度上产生了预期差而导致利率发生震荡调整时,逢高进入总是占优策略,2.8%-3.2%仍然是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合理区间。[详情]

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想象空间
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想象空间

  原标题: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度调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足想象空间 央行超预期操作接二连三,市场宽松预期进一步升温。自月初下调MLF操作利率、接连两次新作2000亿元MLF后,昨日央行又开展了1800亿元7天逆回购,4年来首次调降逆回购操作利率,一时间引发国债期货大幅上涨。 公告称,央行1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5%。上证报梳理发现,此次中标利率较此前下调5个基点,也是10月25日逆回购暂停以来,重新开展操作。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一系列超预期举措,体现央行引导实体信贷利率的下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等政策意图,同时在CPI走势总体可控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市场人士普遍预计,即将公布的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 超预期举措接二连三 自10月25日暂停到现在的逆回购按下重启键,给市场带来了意外惊喜,紧接着本月初MLF利率下调,18日逆回购利率下调接踵而至。 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的下调,分别对应不同期限政策利率的调整。7天逆回购利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指导利率,与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相比较,用于衡量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而MLF利率对应中长期资金利率,直接影响LPR报价。 “逆回购利率与MLF利率调整往往是同步的,目前1年以内资金利率曲线已经较为扁平,下调1年期利率的同时,也需要将短端利率相应下调。”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表示。 2017年以来,央行累计5次调整了政策基准利率。光大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总结称,调整包括MLF、逆回购和SLF工具利率,均呈现量价同时操作特点。 经济稳增长意图明显 央行近期屡次超预期操作,给市场留足了想象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宽松的方向是确定的,节奏和幅度将是渐进的。对于目前的宽松基调,多数市场人士理解为,央行进行逆周期调节、经济稳增长的意图明显。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在CPI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才是当务之急。三季度的贷款加权利率保持略微上升的趋势,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旧较高,因此央行有必要通过下调MLF与逆回购利率来引导实体信贷利率的下行。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2019 年以来,DR007频频触及‘利率走廊’下限,三季度一般贷款利率不降反升,如果想进一步引导利率下行为实体企业降成本,则需下调逆回购利率。根据过往经验,MLF下调后,往往伴随着逆回购利率的调整。” 花长春表示,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下一阶段,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对于通胀,要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要坚持用市场化改革方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后续或下调SLF利率 此次逆回购利率下调,也引发市场对于政策利率下调的猜测。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在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接连下调后,后续SLF利率也将随之下调。 王一峰预计,后续SLF利率也会出现相应调整,“利率走廊”将出现5个基点的下移,随着缴税高峰期的消退,预计资金利率有望趋于回落,并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四季度流动性并无大碍。 “近期或将下调SLF利率,且明年上半年仍有可能降低MLF,引导LPR进一步下行。同时,此前两次LPR报价的下降均源于银行点差,银行进一步压缩点差空间虽有限但仍有空间。”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表示。 对于20日即将公布的LPR走势,市场基本已经形成一致预期,即LPR将会保持下行态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经下调5个基点,预计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至4.15%。[详情]

逆回购利率调降引发猜想 国债期货创四个月最大涨幅
逆回购利率调降引发猜想 国债期货创四个月最大涨幅

  ⊙记者 孙忠 ○编辑 陈羽 央行时隔4年再度下调逆回购利率,引发“降息周期”的猜想,国债期货昨日早盘合约联袂大涨,再度逼近牛熊分界线。其中,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大涨0.45%,创4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对于央行意图,市场认知略有分歧。央行开启“降息周期”的预期略占上风,但是在诸多因素制约下,市场资金依旧谨慎。 央行公告昨日早间一经发布,即刻刺激国债期货各合约联袂大涨。其中,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2003一度大涨逼近0.5%,再度临近牛熊分界线。 “此番期债上涨有一定迹象。此前十年期品种跌至97元附近,已出现不错的买点。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无疑引领反弹向更深层面发展。”新湖期货分析师李明玉昨日告诉记者。 有机构人士认为,央行先后调降一年期限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标志着利率走廊正式开始下调周期,未来很有可能步入1996年以来的第4个降息周期。 “与此前央行采取宽松手段不同,虽然央行当日调降了逆回购利率,但资金依旧偏紧。”银河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刘丹表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DR007均值分别2.52%、2.54%、2.59%,呈现逐季走高的局面。从利率趋势来看,11月整体利率目前基本呈现持续上行状态。其中,昨日DR007加权平均价格为2.7418%,依旧处于高位,表明市场资金面仍然呈现一定的压力。 近期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明显走高。据了解,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10月均值为3.07%,昨日已达3.2%,趋势上也是一路走高。 刘丹表示,从中国经济韧性和海外降息周期看,形势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中国经济有望结束调整步入触底反弹阶段,美联储降息步伐也有可能进行调整。因此,在当前格局下并不支持过于乐观的降息周期。 “从稳增长角度看,此举有望压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调降实体经济融资利率。对于债市更应谨慎,而股市偏乐观一些。”刘丹认为。 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债市震荡格局暂未打破,收益率有效突破前期低点的难度依然很大,但收益率向下突破可能性已经显著高于向上突破。但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不确定因素很多。在处于周期底部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企稳是可能的,从基本面角度对债市形成制约。[详情]

央行意外重启逆回购投放1800亿元 为四年来首次
央行意外重启逆回购投放1800亿元 为四年来首次

  原标题:央行重启逆回购投放1800亿元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 琪 在“暂停”15个工作日后,央行于11月18日重启逆回购——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较此前的2.55%下调5个基点至2.5%。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央行上一次下调逆回购利率是2015年10月27日,距今已超过4年。 “这是10月25日以来首次开展7天期逆回购,由于其间的11月5日MLF招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同为货币市场利率,此次7天逆回购利率随之下调相同点数,符合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央行在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之前的“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调整为“加强逆周期调节”,11月18日开展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并将中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2.5%,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并且,11月份已开展了6000亿元MLF操作,叠加今天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反映出央行继续通过“OMO+MLF”的政策工具组合,长短搭配,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 央行近期连续逆回购的暂停,也使得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走高。自11月11日起,各期限Shibor均不断上行,流动性有所收紧。 “此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有望扭转此前四个月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边际走高、且8月份和10月份的DR007平均利率水平已高于上年同期的状况。”王青认为。 王青预计,伴随新LPR改革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渠道,未来伴随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LPR将保持下行势头,这将激活企业贷款需求,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升。 温彬表示,11月20日将是新LPR第4次报价,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下调5个基点至3.25%,预计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BP至4.15%。[详情]

逆回购利率下行5基点 央行释放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
逆回购利率下行5基点 央行释放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

  经济参考报 央行18日开展180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调至2.5%,较上次下调5个基点。业内人士表示,时隔多日之后,逆回购利率再次下调,释放了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的信号,也将推动金融机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下降,并引导新一期LPR利率下行。 近期资金面出现边际趋紧态势,央行此举有助于稳定流动性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11月央行已开展了6000亿元MLF操作,叠加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反映央行继续通过“OMO(公开市场操作)+MLF(中期借贷便利)”的政策工具组合,长短搭配,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 光大证券银行组王一峰团队也发布报告称,央行在没有MLF到期的情况下,意外新增了2000亿MLF投放,旨在缓解非银机构流动性紧张压力,对冲税期扰动。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顺势下调5个基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情绪,尤其是通过稳定债券市场融资价格来增加对实体经济支持能力。 业内人士也认为,此举释放了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的信号。温彬表示,开展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并将中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2.5%,这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监管层近日释放出清晰的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信号,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四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LPR将下行。温彬表示,11月20日,将是LPR第4次报价,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下调5个基点至3.25%,预计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BP至4.15%。 王青也表示,此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有望扭转此前四个月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边际走高、且8月和10月的DR007平均利率水平已高于上年同期的状况。这将降低金融机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推动1年期LPR恢复下行态势,进而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 王青预计,伴随新LPR改革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渠道,以及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LPR将保持下行势头,这将激活企业贷款需求,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升,进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稳投资、稳增长目标。[详情]

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

  原标题: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 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对利率下行引导的“碎步”仍在继续。 11月18日,央行重启已经停止15天的逆回购。根据当日公告,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1800亿元,中标利率2.5%,较此前下降5BP,这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逾四年来首次下调。 自11月以来,央行还曾两次通过公开市场方式引导利率下行:11月5日与11月18日,央行以3.25%的招标利率操作一年期MLF,较此前近三年间实施的3.30%操作利率下降5BP,规模达到6000亿元。这也是今年7月LPR改革以来,央行首次通过降低MLF操作利率以引导LPR报价走低。 “11月以来的6000亿元MLF操作,叠加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反映央行继续通过‘OMO+MLF’的政策工具组合,长短搭配,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利率的下行,或许意味着国内利率下行通道已经打开。 长短搭配全面降利率 自从今年LPR利率改革完成之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参考意义已经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政策利率上对市场进行引导。 “作为央行两大政策利率,逆回购和1年期MLF分别对应货币市场的短期资金价格走势和中长期资金价格走势。”珠三角一家国有四大行管理层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央行短时间内分别下调逆回购与1年期MLF的操作利率,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的意图十分明显。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相较于OMO(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等短期资金供给而言,MLF和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对于信贷市场的传导作用更为直接、高效。“毕竟资金面的紧张趋势是一个长期问题。” 但一部分金融机构更关注金融机构的资金面状况,作为与金融机构负债端密不可分的短期融资利率,7天逆回购的操作利率或许更能反映出央行引导利率下行的决心。 中泰证券在近日的一份研报中明确指出,当下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尽管不大,但在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的模式下,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意义不是“量”,而是“价”,即对市场短期利率的管理,而短端利率又会影响中长端利率的走势。“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最重要的还是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成本,而要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成本,最重要的降息就是降低短端资金利率。” “金融机构很大一块负债是金融负债,例如我国中型银行金融负债占比达40%,而金融负债的成本和短端市场利率的走势密切相关。在存款利率本身处于低位、难以下调的情况下,要降低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边际上能降的就是短端资金利率。”中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要引导短端利率继续下行的话,就需要下调更具指导意义的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下,不降逆回购利率的降息,其实都近似于“假”降息。 “实体经济的问题在于供需错配过度,不在于资金供给成本的高低。”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经济下行期间,更应该关注企业能不能融资,以及是否愿意融资投入生产的问题。“当下问题的关键,可能还是给企业减负。” 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16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表述出现多个重要变化:自2017年便一直出现的“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并没有出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但仍然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而从《报告》的整体而言,既维持前期以我为主、以长期为主的态度,但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通胀结构分化、中小银行负债困境等给予了更多关注。 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又要时时警惕通胀预期发散。对于货币政策的取舍,更多可能还是基于结构性的调整。 这是因为在《报告》中,央行指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预计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PPI的影响将小于2019年且更加稳定,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的差距有望趋于收窄。 “报告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这没有争议。”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问题的结构性对应着当前的政策处置方案也将是结构性的,需要对应部门来处理,尤其是“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这表明当前处理物价的政策并非由总量部门或者总量政策来解决。 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同时提出“警惕通胀预期发散”。“这意味着央行在货币总量政策的相机抉择仍留有后手。”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央行或许希望借此向市场表明,未来政策取向并非只有一个方向。[详情]

逆回购利率意外下调 “降息”信号引发债市大涨
逆回购利率意外下调 “降息”信号引发债市大涨

  原标题:“降息”信号引发债市大涨 □本报记者 罗晗  继5日意外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5个基点后,央行于18日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债市应声大涨,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利率债活跃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分析人士指出,逆回购利率下调可能较为“超前”,投资者不必急于布局,债市震荡的核心逻辑尚未逆转,“上车”良机或在明年4月,当前信用债可能是较优选择。 逆回购利率下调 18日早间央行公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2.5%,较前次下调5个基点。Wind数据显示,这是央行自2015年10月28日以来首次下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 债市对此反应剧烈。Wind数据显示,国债期货于9:43左右快速拉升,10年期主力合约一度上涨0.49%。截至收盘,国债期货全线收涨,10年期、5年期主力合约分别收涨0.45%、0.20%。 截至18日,在近期持续震荡的行情中,国债期货实现“两连涨”。上周五(11月15日),央行在实施定向降准的同时,还开展了2000亿元MLF,缓解了持续紧绷的资金面,也舒缓了市场情绪。 市场人士认为,18日债市大涨不仅是“降息”信号引导所致,还与“预期差”有关。从国债期货盘中跳涨可以看出,此次逆回购利率下调,出乎市场意料。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逆回购利率暂时不会下行。此前MLF利率下调后市场反应不明显,去杠杆环境下又叠加通胀,因此,逆回购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被低估。 等待“上车”机会 国君固收覃汉团队表示,逆回购利率下调后,全面宽松预期可能开始升温,但分歧仍然存在。从股债普涨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的第一反应是货币政策宽松。从历史来看,典型的逆回购利率下调确实是总量宽松的一环,近两次均发生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但央行两难局面仍客观存在,对于全面宽松,市场态度可能从“验真”转向“证伪”。 覃汉团队认为,此次下调逆回购利率,央行有“抢跑”嫌疑,而由此引发的预期变化已让长端利率在过去两周出现一定幅度下行。既然央行已经“抢跑”,投资者反而不必再贸然“抢跑”。以布局来年的心态看待当下市场,不妨再等待一个更好的上车机会。 中信固收明明团队认为,当前通胀只是结构性与短期的,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2%以上是很好的买点,看好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的债市行情。 除了等待“上车”良机,当前可能更适合布局信用债。联讯证券李奇霖团队指出,对债市而言,这一次逆回购利率调降是一次强有力的刺激。但调降利率是为了稳增长,在“MLF—LPR”的新传导路径与未来宽财政的配合下,这一次稳增长的效果可能会明显好于2018年,利率可能很难突破这一轮牛市的低点,在交易盘盛行的市场结构下,波动也会比较大,信用债可能是更优选择。[详情]

月内再迎“降息” 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意图何在?
月内再迎“降息” 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意图何在?

  来源:北京商报 继11月5日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后,央行月内再度“降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11月18日,央行重启了逆回购操作,并将利率由2.55%下调至2.5%,这是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015年10月27日以来首次下调。当日股市三大股指翻红,债市应声大涨。多位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指出,通过逆回购和MLF政策工具组合,长短端利率搭配,能够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此外,同为货币市场利率,逆回购下调给MLF利率提供了下调空间,预计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将随政策利率进一步下降,同时仍不排除今年底明年初降准的可能性。 01 重启逆回购, 稳定流动性预期 11月18日,央行公告称,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5%,此前为2.55%。这是央行11月以来首次开展逆回购操作,而央行从10月28日停做逆回购后,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一直“停摆”。时隔15个交易日,央行重启逆回购有哪些原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逆回购的投放是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决定的,在流动性提供上,要用不同的工具总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从11月18日市场资金面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方面,除7天期利率下调了0.90基点(BP)之外,其余各期限Shibor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隔夜Shibor利率报2.7070%,上涨1.40BP;14天期Shibor利率报2.8260%,上涨8.40BP;1年期Shibor利率报3.1190%,上涨0.3BP,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然偏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以来,央行已开展了6000亿元MLF操作,其中11月5日开展了4000亿元操作,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11月15日出人意料的“梅开二度”,再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维持3.25%,彼时便能看出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动机。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相比于10月的逆回购,本次逆回购有月中税期、专项债发行缴款的短期因素,但季度层面的较大因素相对弱化,而更多的是调节短期的流动性。MLF作为中期调节流动性的工具,并未在短期内改善近两周以来持续收紧的流动性,DR007自11月5日连续上升,显示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偏紧张。此时央行开展逆回购,注入适当的流动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11月已开展了6000亿元MLF操作,叠加今日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反映央行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MLF”的政策工具组合,长短搭配,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流动性预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1月18日收盘三大股指翻红,上证指数成功突破2900点,涨0.62%,深证成指涨0.7%,创业板指涨0.46%。债券市场应声上涨,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小幅高开后直线拉升,收盘上涨0.41%,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涨0.2%,2年期国债期货收涨0.1%。 分析人士指出,对债市而言,这一次逆回购利率的调降是一次强有力的刺激。央行保持流动性宽松,短端利率下行,资金面改善对债市的利好有所加强。 02 政策利率相继下调, 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逆回购和MLF分别对货币市场短期资金价格走势和中长期价格走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继11月5日MLF利率下调后,月内逆回购利率再度降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从下调两者利率作用上看,陶金指出,MLF和逆回购都是政策利率,MLF注入银行体系月度的中期流动性,其利率下降相当于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降低,理论上可直接导致银行贷款定价降低,这也是为什么LPR与之挂钩,而逆回购利率是银行从央行获取短期资金的成本,逆回购利率降低,相当于利率走廊下限降低,银行获得资金成本降低,在同业竞争下,货币市场的利率也会降低。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调降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并辅之以适当的流动性投放等手段,可以先作用于DR007、R007等短期资金利率,再通过收益率曲线,传导到更长期限的同业负债利率上,从而降低银行的同业负债成本。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逆回购利率调降更多与MLF利率调整节奏基本一致,背后隐含着央行对利率曲线管理。 连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通过货币市场利率下调会带来MLF利率进一步下调空间,与MLF挂钩的LPR利率也可以同步下调。“不能仅MLF利率下调,而是常用的工具都有不同程度的、整体方向往下调,这样才能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下降。” 陶金认为,逆回购利率下降呼应了前期MLF利率的下降,也是央行及时预调微调、逆周期调节的一环。长端和短端利率的协调式波动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走廊形成的趋势和要求。逆回购利率的下降造成银行短期流动性变化和同业业务等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这样才能将降息的政策要求有效传导到包括信贷市场的长端利率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 11月16日,央行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提到,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 03 LPR下调趋势明确, 不排除年低年初降准 MLF、央行逆回购利率先后下调,LPR下调趋势也逐渐清晰。11月20日,将迎来LPR第4次报价,此次LPR下调概率几何? 陶金认为,在MLF和逆回购利率相继降低的背景下,预计LPR将随政策利率下降而有所下调,但幅度预计不大,约为5个基点。主要原因是当前LPR报价的竞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银行快速下调贷款利率的动力并不强。但鉴于政策信号较为强烈,不排除达到10个基点的可能。温彬表示,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下调5个基点至3.25%,预计11月20日的LPR报价1年期将同步下调5个BP至4.15%。 “下降趋势是明确的,但会不会是在较短的时间频率很高的各种利率都下调还需要观察实际的情况。”连平如是说。同时,他向记者表示,央行货币政策在考虑下一步方向时,仍然是把稳增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总体还是要推动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促使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逐步下调。 记者注意到,《报告》指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做好 LPR 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 连平认为,接下来降准尚存空间,不排除今年底明年初降准的概率。“货币政策三季度执行报告中,提到了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的问题,如果接下来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能够稳步推进,对于整体利率水平下降会发挥很明显的作用。”  [详情]

国泰君安OMO降息点评:央行"抢跑"VS市场"抢跑"
国泰君安OMO降息点评:央行

  来源: 债市覃谈 原标题:央行“抢跑”VS市场“抢跑” —— OMO降息点评 国君固收 | 报告导读: OMO降息操作的三个关注点。周一,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同时降息5bp,我们认为有三个特征值得关注:①央行没有官方解释,市场分歧加大;②跟随MLF调降,史上最小步幅;③跟随降息的延迟略长,用意可能不在资金面。 OMO降息后,全面宽松预期可能开始升温,但分歧仍然存在。首先,从股债普涨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的第一反应是货币政策宽松;而从历史来看,典型的OMO降息确实是总量宽松的一环,近两次均发生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2012年下半年和2015年);但是央行的两难局面仍然客观存在,对于全面宽松,市场态度可能从“验真”转向“证伪”。 寻找政策边界的三个观察点。下一步,全面宽松的预期渐强后,市场的关注点可能放在找寻央行“不搞大水漫灌”的边界在哪里。我们认为后续有三个观察点:①政策节奏是否有连续性,决定了是央行抢跑还是市场抢跑;②小幅降息后,资金面的中期态势如何;③5Y期LPR是否会被调降。 我们认为央行有“抢跑”嫌疑,而由此引发的预期变化已让长端利率在过去两周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行。既然央行已经“抢跑”,投资者反而不必再贸然“抢跑”。以布局来年的心态看待当下市场,不妨再等待一个更好的上车机会。 正文 事件: 2019年11月18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利率从高2.55%下调至2.50%。 我们的点评如下: 我们认为此次逆回购降息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①央行没有官方解释,市场分歧加大。相较于此前升降息过程中央行第一时间公布解读文稿,此次降息操作并无官方解读,两次利率调降操作期间出炉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但也并未释放全面宽松信号。在未来半年高通胀确定性的窗口期内,央行连续调降MLF和OMO利率,释放的宽松信号已有显性化趋势,对于MLF和OMO降息是全面宽松周期重启,亦或是结构性宽松抢跑,投资者的分歧开始加大。 ②跟随MLF调降,史上最小步幅。此次调降逆回购利率为5bp,是11月5日MLF利率下调以来的首次逆回购操作,跟随意味明显。由于OMO更为高频,在此前大多数时间的升降息周期内,都是两者共同调整,或者MLF扮演者跟随者角色。历史上看,5bp降息幅度是最小步幅(与2012Q3的降幅持平)。 ③跟随降息的延迟略长,用意可能不在资金面。在11月初MLF降息以来,央行“默许”了近两周资金面抬升,而没有进行逆回购操作,以DR007来衡量,价格从11月5日的2.3%升至上周五接近2.8%的水平。结合我们此前判断,此次逆回购降息对于资金面的用意可能并非是降低资金面的价格水平。事实上,相对于OMO利率回到2018年1季度水平,当前的资金利率、波动水平和国债利率均低于2018年1季度。 OMO降息后,全面宽松预期可能开始升温。 债市全面宽松的预期可能升温。从周一股债普涨表现来看,市场第一反应就是将OMO降息理解为货币政策宽松。站在债市角度,如果说在MLF调降后,债市投资者对于猪通胀压制货币政策担忧解除,主流看法较为接近结构性宽松,那么在OMO调降后,市场对于全面宽松的预期大概率开始抬升。 历史上,OMO降息属于总量宽松的一环。观察OMO频率较高、且用来表达降息信号的时段(2012年的下半年和2015年,2013年更多的是对钱荒的修正),均伴随着货币政策总量的宽松,宽松的原因也较为清晰:2012年和2015年分别是近两轮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时点。可见在此前操作中,OMO属于整体总量宽松的一部分。 但央行面临的“两难”,会使得市场分歧加大。 如前所述,针对近期降息操作,央行并没有正式的官方解读出现。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删除了“闸门”、“房住不炒”表述,叠加MLF、OMO相继降息,打开了货币宽松的想象空间。但对于下一阶段的宏观组合,央行也确实面临“两难”:既要警惕通胀预期扩张,又要适时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市场基于这种“两难”来倒推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节奏,则必然会存在分歧。 目前宽松预期升温是大概率事件,即使按照惯例央行在落地宽松政策后,短期会收紧资金面予以对冲,但站在市场角度,全面宽松的“验真”信号已经出现,想要逆转这种宽松预期的升温,除非后续出现重大增量信息来“证伪”。 下一阶段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不搞大水漫灌”的边界在哪里,这也决定了长端利率的下限在哪里。对此,我们认为后续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央行“抢跑”VS市场“抢跑”。如果连续调降MLF和OMO利率仅是央行针对未来半年确定性高通胀时间窗口的“抢跑”,之后政策又会进入静默期,那么投资者就不宜过度乐观。如果未来两个月继续MLF和OMO降息,那么对于整体处于左侧等待趋势做多状态下的债市,可能会将2020年上半年的“抢跑”提前操作。 第二,资金面趋紧态势是否持续?无论结构宽松也好、全面宽松也罢,对于债市来说,做多力量的持续需要落实在每天的资金面体感之中。此前报告中,我们分析了在LPR新机制下,MLF降息和资金面水位抬升可能并存的逻辑。虽然OMO降息略超我们预期,但从降息滞后两周的角度来看,此时OMO降息也并无过多降低资金利率水平的含义。而如果按照以往宽松落地后的经验,资金面大概率难以松下来。 第三,5Y期LPR会不会调降?如果OMO降息是对应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删除“闸门”的表述,那么“房住不炒”的表述删除是否对应下一阶段5Y期LPR有调降空间?如果5Y期LPR下调,这可能意味着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此前在执行过程中有过严倾向的部分地产政策可能出现松动,在地产投资仍维持韧性的情况下,此举将会增强稳增长信心,但反过来又不利于债市。 总的来说,央行继MLF降息后再度OMO降息,进一步明确了当前货币政策执行思路:不会因为猪通胀而贸然收紧货币,甚至在稳增长压力增大时要适时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但需要说明的是,历次货币宽松周期的推进,都是发生在通胀压力可控的情况下。如果基于连续下调MLF和OMO利率而判断全面宽松周期重启,则又与“警惕通胀预期扩张”自相矛盾。 我们认为央行有“抢跑”嫌疑,而由此引发的预期变化已让长端利率在过去两周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行。既然央行已经“抢跑”,投资者反而不必再贸然“抢跑”。以布局来年的心态看待当下市场,不妨再等待一个更好的上车机会。  [详情]

邓海清:"降息"折射出经济下行压力和货币定力的平衡
邓海清:

  原标题:“珊珊来迟的降息”折射出经济下行压力和货币定力的微妙平衡! 本文作者:邓海清,陈曦 2019年11月18日,央行OMO利率下调5BP,为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的首次正式降息,标志着货币政策宽松程度进入新阶段。 中国央行的操作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7-8月份,在美联储降息、全球央行跟随、全市场预期中国央行跟随时,中国央行保持定力,坚决不进行任何货币宽松。 刚公布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门对此有评论:“第三季度以来,在美联储等多国央行降息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以我为主,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继续稳定在2.55%的水平,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对全球央行跟风降息表示“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助推了金融资产价格和债务累积,金融体系脆弱性继续上升”。 9-11月份,在美联储降息暂停,中国CPI已经高达3.8%、即将破4%奔5%的情况下,在全市场预期央行不再宽松甚至可能紧缩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全面降准、MLF降息、OMO降息。 所以,“以我为主”、“保持定力”,并不是说“美联储降息,中国央行不降息”;而是美联储降息、市场预期我国降息之时中国央行不降,等美联储降完了、市场不预期我国降息了,中国央行再根据自己的需要降息。 更具体的讲,2019年9月以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进入“混沌期”,各种信号相互矛盾: 1、7-8月份央行表态“准备金率调整空间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9月4日国务院定调全面降准,央行紧接着全面降准。 2、8月份央行表态“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货币政策保持常态的国家”,10月份央行表态“市场利率水平比去年已经有很大幅度的下降,现在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的办法促进完善利率的传导机制”;11月5日MLF利率下调。 3、央行曾经表态“TMLF基本都是在季后首月第四周进行操作”;10月的TMLF并未进行,且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删除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 4、11月15日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态“货币政策保持定力,主动维护好我国在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常态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警惕通胀预期发散”、“坚决不搞大水漫灌”;11月18日央行OMO降息。 总而言之,三季度以来,央行在预期引导方面,采用了偏鹰派的论述,强调货币政策的定力;而在实际的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则是数量(全面降准)、价格(OMO、MLF利率下调)的全面宽松加码,其鸽派程度已经远超当前的市场预期(在近期通胀显著上行之后,市场甚至有紧货币预期)。 央行预期引导“保持定力”的逻辑其实非常清晰,主要是通胀已经处于罕见高位,且通胀预期扩散风险存在,而且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用一点少一点,所以从央行的表态来看,似乎并不希望“大水漫灌”。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即货币政策空间应当用于紧急时刻,而不是越早放松越好。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央行在“保持定力”下的全面宽松操作呢? 我们认为,可能在政府看来,稳增长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201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可以这么理解,“以我为主”的核心,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才变得非常清晰,所以,货币政策全面宽松加码。 2019年经济表现如何?我们认为经济呈现趋势性下行,经济表现低于政府预期。 回顾2019年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表述为“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市场信心明显提升”。 实际上,3月份经济数据实属异常值,之后经济数据回归趋势性下行。无论从GDP、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哪一个来看,经济下行趋势都非常清晰。 图1 2019年经济数据趋势性下行 最为明显的是工业增加值,即使看3月、6月、9月三个异常值,依然呈现趋势性下行。这表明,随着经济数据的逐渐公布,隐藏在波动性背后的趋势性开始显现,剔除波动性之后,趋势性就是经济下行。 特别是在7-8月份,政府开始对经济下行引起重视,7月30日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全面降准,对逆周期调节的表述由“适时适度”变为“加强”,这才有了央行的全面降准和MLF利率下调,以及此次的OMO利率下调。 我们在MLF利率下调之后开始意识到,央行“不松不紧”的基调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近期报告中强调,政府对稳增长的重视程度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这导致OMO利率下调的可能性无法被排除。 但即使如此,央行在反复强调“保持定力”的情况下OMO降息,依然多少出人意料。 对于货币政策,我们认为看央行“说什么”的意义已经大幅下降,更需要关注央行“做什么”。由于降息的口子已经打开,“以我为主”、“保持定力”已经不再构成未来继续降息的阻碍,但是否继续MLF、OMO降息需要观察经济数据的趋势。 货币政策最确定的是,无论通胀如何(即使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反复强调“警惕通胀预期发散”),货币政策收紧已经彻底不可能。中国央行历史上从降息、降准转向加息、提准,最短的一次是2008年12月降息,2010年1月提准,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方向转向是很慢的。2016年的例子是,2月央行最后一次降准,央行紧货币发生在半年之后。而当前由于不具备因为防范风险而紧货币的条件,所以,宽货币的持续时间会更久。 对于货币政策,我们的结论是:货币政策宽松的持续时间会非常长,央行可能已经做好了维持低利率较长时间的准备,同时不排除进一步宽松的可能,这取决于后续经济数据是否继续趋势性下行;如果2020年经济数据能够企稳回升,则央行可能进入观察期,货币很快收紧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对于债券市场,震荡市格局暂时仍未打破,收益率有效突破前期低点的难度依然很大,但收益率向下突破可能性已经显著高于向上突破。 央行紧货币可能性彻底排除,这意味着中期内债券熊市已经没有任何可能,而市场在未来可以不断猜测货币政策宽松的可能性,宽货币加码的想象空间已经被MLF、OMO的首次降息打开。 收益率大幅下行的难点在于: 1、央行OMO利率下调仅为5BP,如果未来不继续下调,货币市场利率的中枢可能不会有什么变化,从利差角度,10年国债收益率有效跌破3%的难度仍然非常之大。 2、央行预期引导反复强调“保持定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宽松预期,比如市场可能会担心央行“明松暗紧”。 3、如果中美能够顺利签署一阶段协议,则在中国处于库存周期底部、全球经济处于经济周期底部的情况下,全球性的经济企稳是可能的,从基本面角度对债市形成制约。 4、如果稳增长确实上升到新的高度,那么在宽货币加码之后,宽财政也应该发力,这也将给债市带来调整压力。 因此,我们对于目前债券市场的结论是:“加杠杆吃票息”仍是最佳策略,这是确定性最高、风险最低、操作难度最小的策略。对于长端,从利差角度,3.2%左右的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仍然存在,理想情况是回调或利空之后买入,但应当注意止盈和增量利空出现的可能。[详情]

央行逆回购“降息” 10年期国债期货大涨0.41%
央行逆回购“降息” 10年期国债期货大涨0.41%

  新浪财经讯 11月18日,今日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至2.50%;此前为2.55%。受此影响,国债期货全线大涨。 截至下午收盘,10年期主力合约涨0.41%,5年期主力合约涨0.20%,2年期主力合约涨0.10%。 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至2.50% 此前为2.55% 11月18日,中国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至2.50%;此前为2.55%。今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根据央行公开显示,此次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50%,此前为2.55%,利率下降0.05%。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能碎步下行 MLF、央行逆回购利率先后下调,机构预计,有助于扭转7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势头,此外,本月20日LPR重拾下行几无悬念。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本月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BP至4.15%。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此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有望扭转此前四个月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边际走高、8月及10月的DR007平均利率水平已高于上年同期的状况,意味着从11月开始“宽货币”势头有望恢复。 中信固收: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 中信固收认为,近期CPI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但是只是因为猪肉价格引发的结构性通胀造成,核心CPI和PPI都处于略微通缩状态,总体可控。在我们经济转型过程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才是当务之急,三季度的贷款加权利率保持略微上升的趋势,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旧较高,因此央行有必要通过下调MLF与OMO利率来引导实体信贷利率的下行。 当前通胀只是结构性与短期的,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我们认为十年期国债利在3.2以上是很好地买点,看好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的债市行情。 西南宏观:背后隐含着央行对利率曲线管理 从以往经验来看,这次OMO利率调降更多是对MLF利率调降的跟随。从历史上看,1年期MLF与7天OMO利率稳定的保持在75bps,两个利率调整节奏基本一致,背后隐含着央行对利率曲线管理,也就是央行保持合意利差稳定的诉求。因此,不应对本次下调OMO利率过度意外,更重要的是未来政策利率走向和节奏。[详情]

西南宏观:从央行角度来理解本次OMO利率下调
西南宏观:从央行角度来理解本次OMO利率下调

  原标题:西南宏观·点评 | 从央行角度来理解本次OMO利率下调 来源: 宏观业话 业谈债市 摘要 继11月5日央行下调MLF利率之后,今日央行再度下调了7天OMO利率5bps,市场对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有所升温。但从以往经验来看,这次OMO利率调降更多是对MLF利率调降的跟随。从历史上看,1年期MLF与7天OMO利率稳定的保持在75bps,两个利率调整节奏基本一致,背后隐含着央行对利率曲线管理,也就是央行保持合意利差稳定的诉求。因此,不应对本次下调OMO利率过度意外,更重要的是未来政策利率走向和节奏。 逆周期政策发力,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压力依然较大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MLF依然有下调空间。但短期MLF下行节奏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观察未来的通胀、经济形势。在外部利率下降速度放缓,政策无意引导流动性过度宽松情况下,年内是否继续调降利率需要继续观察。 而考虑到MLF利率低于同期限市场利率,而OMO利率高于同期限市场利率,下一次利率调降依然更可能从MLF开始。因此MLF利率依然是未来央行操作的重点,也是观察货币政策信号的重点。短期来看,央行加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并调低利率,显示对流动性呵护的态度,这将对债市带来利好。但未来地方债放量带来社融增加,对流动性冲击风险依然存在,因而对于交易盘来说依然需要注意安全边际。 报告正文 1、央行下调OMO是对IMF下调的滞后跟随 11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开展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因而央行净投放1800亿元。并且利率为2.5%,较前值回落5bps。 从历史经验来看,1年期MLF利率与7天OMO利率调整方向和幅度基本一致。虽然二者在变化时序上存在先后,但是自2016年3月以来二者变化方向和幅度基本一致。1年期MLF利率与7天OMO利率的利差保持在75bps这个水平。这背后反应的是央行对利率曲线的管控,或许在央行看来,1年期MLF与7天OMO的利差在75bps为合意的水平,对应的利率曲线斜率也是合意的。因而本次央行调降OMO利率更多是对MLF利率下行的滞后确认。 2、央行处于降息周期内,但节奏存在变数,年内MLF利率是否会继续下调存在不确定性 从降成本的角度来看,央行会将货币政策操作重心放在MLF利率上,会先动MLF利率,再动OMO。因而我们看到央行在11月5日下调1年期MLF利率5bps后,在11月8日央行跟随下调OMO利率5bps。因此观察货币政策变化需要重点关注MLF利率。此外,当前MLF利率依然高于同期限的市场利率,而OMO利率低于同期限的市场利率中枢。7月以来DR007利率中枢为2.6%,要高于7天OMO 5bps。而自2019年2月以来1年期MLF均要高过1年期SHIBOR。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重心将放在MLF上,OMO主要是跟随MLF调整。MLF反应的货币政策信号意义更强。 展望后市,央行在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删除“闸门”的表述,并表示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因而总体货币政策基调依然偏宽松。考虑到稳增长压力继续存在,实体融资成本下行不明显,3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行2bps。因而需要央行继续下调MLF利率来引导LPR利率下行。虽然央行货币政策以国内为主,但是外部均衡也需要兼顾,全球央行开启一轮宽松浪潮也加大了央行跟随进一步下调利率的可能。 MLF利率将逐步下调,但节奏上依然存在变数,年内MLF利率是否会继续下调存在不确定性。11-12月通胀将继续攀升,年内是否继续降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继续观察。除了通胀外,也许观察实体经济走势,如果短期内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则不排除央行继续年内继续降息。 3、量宽价降,资金面改善对债市的利好增加 流动性量宽价降,打开短端利率下行空间。央行净投放1800亿7天逆回购,并且下调利率5bps,量价同时宽松,保持流动性充裕。宽松的流动性供给,打开了短端利率下行空间。 流动性宽松对长端利率的利好加强。债市在9-10月经历了不小调整,10年国债上行了30bps左右。但从进入11月,长端利率有所下行。这一方面是市场对通胀上行的预期已经修正完毕,其次10月货币金融、经济数据的回落也给了债市在情绪面上的提振。因此往前看,长端利率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而央行保持流动性宽松,短端利率下行,资金面改善对债市的利好有所加强。但在社融增速见顶之前,债市依然难有趋势性行情,因而对于交易盘来说依然需要注意安全边际。[详情]

李奇霖:央行降息的逻辑与演变
李奇霖:央行降息的逻辑与演变

  未来在降成本稳增长真正出效果之前,央行可能还会有若干次的调降,而其调降幅度由于要“警惕通胀预期的扩散”、“主动维护好少数几个常态型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可能会相对有限。[详情]

中信固收逆回购降息点评: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
中信固收逆回购降息点评: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

  来源:中信固收 原标题:【中信固收研究OMO降息点评】关注OMO降息释放重要信号!连续两周降息为哪般? 事项:11月18日,央行重启并开展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2.5%,是四年多以来首次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 点评: 1、关注OMO暂停之后的第一次操作 今日央行重启并开展了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价格方面,本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下调,是四年多以来首次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反映了央行对当前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的担忧。从数量上看,本次逆回购数量较大,在近期流动性略微偏紧张的情形下,我们认为央行平稳流动性的目的未变。 2、我们一直认为央行在下调MLF利率后会进一步下调OMO利率 之前MLF利率下调后,市场反应不明显,认为在去杠杆环境下以及通胀环境下,央行进一步下调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一直坚持认为央行会下调OMO利率以维持利率走廊的稳定以及利差的稳定。OMO是银行短融的基准利率,最近三个月Shibor利率处于高位,反映了银行短期融资成本较高,我们一直认为央行有必要进一步下调OMO利率。 3、当前重点在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非关注结构性通胀 近期CPI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但是只是因为猪肉价格引发的结构性通胀造成,核心CPI和PPI都处于略微通缩状态,总体可控。在我们经济转型过程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才是当务之急,三季度的贷款加权利率保持略微上升的趋势,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旧较高,因此央行有必要通过下调MLF与OMO利率来引导实体信贷利率的下行。 4、中美货币周期将逐渐走向吻合 今年以来,美联储为应对经济下滑的压力,已经连续三次降息。而我国央行在今年四季度选择跟进,我们认为未来中美货币周期将逐渐走向吻合,央行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将进一步降息。 结论:我们认为当前通胀只是结构性与短期的,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松为主,我们认为十年期国债利在3.2以上是很好地买点,看好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的债市行情。[详情]

央行再“降息” 逆回购利率下调传递什么信号?
央行再“降息” 逆回购利率下调传递什么信号?

  文:张勤峰 罗晗 原标题:央行再“降息”!逆回购利率下调传递什么信号?沪指重上2900点,国债期货直线拉升 再一次,出乎意料。 18日,央行重启并开展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2.5%,是四年多以来首次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 前一工作日(15日),央行意外开展了2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再前一次操作(5日),下调操作利率5个基点。 早间,A股市场低开后拉升,上证指数重上2900点,截至午间收盘报2908.12点。债券市场应声大涨,10年期国债期货小幅高开后直线拉升,一度上涨将近0.5%,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下行3-5bp,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跌破3.20%。 数据来源:Wind 政策利率相继下调 继月初的“麻辣粉”之后,央行逆回购也降价了,公开市场市场操作利率开启全面下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18日早间,央行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公告显示,此次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规模1800亿元,中标利率2.5%。 此前,央行逆回购操作已连停15个工作日。 面对税期高峰,临近年底时点,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基本在意料之中。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微信公众号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利率——中标利率2.5%,前次操作是2.55%。公开数据显示,这是2015年8月以来,央行首次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 本月5日,央行在续做到期MLF,操作利率由前次的3.3%下调至3.25%,下调了5个基点,成为本轮政策利率下调的开端。 在麻辣粉降价之后,围绕央行会否下调逆回购操作利率,市场上存在不少看法。甚至有相当部分的观点认为,逆回购利率不会下调! 此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显然出乎不少人意料。 逆回购和麻辣粉是当前央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的两大主力工具,期限上一短一长,一定程度上充当着短期和中长期政策利率基准的作用。 11月以来,从麻辣粉再到逆回购,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全面下调,政策利率纷纷出现松动迹象。 为什么降融资成本 央行刚刚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里谈到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问题。 谈到月初下调MLF操作利率。央行指出,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下降是金融机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降低的体现,有助于推动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并指出,此举促进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提振了信心。 资料来源: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话音未落,央行便在放量开展逆回购操作的同时,下调操作利率。 为什么? 首先,不宜将此举简单地理解为货币政策放松。 央行在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之前的“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调整为“加强逆周期调节”,今日自2018年3月22以来逆回购利率首次下调,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 其次,有助于打消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 事实上,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提出,全面看待CPI与PPI走势,强调当前通胀的结构性特征,并指出加强逆周期调节,删掉了“流动性总闸门”等字眼,表明稳增长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策利率纷纷下调,证伪货币政策将会收紧的市场观点。 最后,为金融机构减负,突出降低融资成本这条主线。 公开市场操作“降息”的根本目的,与此前LPR“降息”一样,都是为了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改革LPR,压缩LPR与MLF利率的利差,用的是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调降MLF、央行逆回购利率,用的则是市场化的办法。 应该说,LPR效果正在显现,但也面临一些制约,最突出的是当前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下行缓慢,报价行持续下调LPR报价的动力不足。 10月20日,LPR没有继续下行就反映了这一问题。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更显示,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6%,反而比6月上升0.02个百分点。 既然关键问题在于负债端,为持续推动LPR下行、引导信贷市场利率下降,央行通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给金融机构“减负”就是合情合理的。 MLF和逆回购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也是当前投放基础货币的主力工具,下调其操作利率,对短期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比较明显。 近一段时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客观上也要求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与此同时,人民币内外利差扩大、汇率逐渐走稳,也为央行适度下调政策利率创造了条件。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能碎步下行 MLF、央行逆回购利率先后下调,机构预计,有助于扭转7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势头,此外,本月20日LPR重拾下行几无悬念。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本月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BP至4.15%。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此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有望扭转此前四个月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边际走高、8月及10月的DR007平均利率水平已高于上年同期的状况,意味着从11月开始“宽货币”势头有望恢复。 王青认为,这一方面将降低金融机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推动本周三1年期LPR恢复下行态势,进而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此外,这也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监管层释放出清晰的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四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既然央行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防止通胀预期发散。分析人士预计后续央行在流动性调控的量的方面还是会比较谨慎。流动性调控的主基调依旧是合理充裕、从紧适度,类似6月底7月初那样流动性极度充裕的局面难以重现。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了? 一些机构认为,为降低融资成本,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LPR仍可能碎步下行,但目前出现大幅降息的可能性仍较小。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仍可期待,可能的组合包括:继续小幅“降息”;继续定向降准;继续运用诸如MLF、再贷款、再贴现、PSL等货币政策工具;创设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完善MPA考核等。 温彬认为,MLF利率下调代表降息周期已经开启。 编辑:任晓 王朱莹[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