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岐:私募基金不宜直接投向股市

2001年06月03日 12:5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记者郑晓舟徐霄

  关于曹凤岐[微博]

  1945年7月生于吉林省扶余县(现为松原市)。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1970年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组副组长。主要从事金融、证券和股份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中国的基金业也走过了几年的风风雨雨。“基金黑幕”一说再次使投资基金成为舆论的焦点。正在起草之中的《投资基金法》目前进展如何,何时能够出台?该法案的重点放在哪里?针对这些焦点问题,记者特意赶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著名经济学家、投资基金法工作小组副组长曹凤岐教授进行了对话。

  记者: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目前进展如何?您估计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出台呢?

  曹: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4月下旬已经有了第6稿,准备提交人大财经委员会讨论,估计今年能够提交到人大常委会审议。

  证券法从开始起草到正式通过一共花了6年半的时间,尽管投资基金法未必要这么长的时间,但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刚刚开始不久,对基金市场出现的问题有的还看得不很清楚,有些认识不一致,所以要进一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因此需要一段时间。我个人也很希望它能早出,但更希望它是一部好法!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起草中的《投资基金法》的主要争论焦点在哪里?

  曹:由于一开始我们设想的是一部综合性的基金法律,以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划分,但是难度很大,现在基本上以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为界定。以规范公募基金为主,对私募基金在专章中作出特别规定。在几个大的方面,各方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

  记者:能具体透露一下是哪些大范围内达成了共识?

  曹:这些共识主要包括:一、统一立法,重点规范公募基金。二、投资基金立法内容要简要,监管要从严。三、处理好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关系。中国目前的投资基金都是封闭式的,应当进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可以先设立几只开放式基金,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然后逐渐把重点转移到开放式基金上来。四、处理好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的关系。中国是采用公司型还是契约型好,要结合国情来考虑,由市场去选择。中国应发展公司型基金,在立法中,应当对公司型基金做出规定,并注意处理好双重纳税的问题。五、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在投资基金法中应对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和境外基金进入中国境内作出必要、明确的规范。

  记者:您提到要重点规范公募基金,那对私募基金将作怎样的规定?

  曹:的确如此,起草中的投资基金法主要针对公募基金,向特定对象发行的私募基金由专章规定。专章规定也恰恰说明了对私募基金的重视。

  在起草中的《投资基金法》中,对于私募基金没有区别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但重点是创业投资。由于实业投资基金主要采取私募形式,因此对其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条件,也就是说,假如成立私募基金,不要经过证管部门审批,只要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就可以了。

  记者:有人呼吁应该让私募基金“浮出水面”,即允许私募基金进入股票市场,那么未来的投资基金法是否对这一点作出规定?

  曹:私募基金是否能够进入股票市场,目前对这个问题还有比较多的分歧。但是,我个人的观点是,目前的私募基金还应该主要投资于实业,而不宜直接投向股票市场,尤其是不宜直接在二级市场上炒作。为什么?我认为由于对私募基金的规范运作监管难度比较大,在投资基金法中没必要也不可能对私募基金作出严格和详细的规范。假如让它们直接进入股市,将来难以对基金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二来可能会对股市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可能成了操纵股价的“庄家”。我认为,目前中国投资基金业最大的“黑幕”或“黑洞”不在于正在运营的证券投资基金,而是没有得到规范的所谓“私募基金”。如果让私募基金直接进入股市,应当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将它转为公募基金,让它充分暴露在阳光之下。国外的确有很多私募基金进入股市,比如说赫赫有名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但是结果让全世界都曾深受其害。在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的条件下,我认为允许私募基金直接进入股市是不合适的。

  记者:对私募基金还有哪些特殊规定?

  曹:相比私募基金,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要求要严格得多。证券投资基金必须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而私募基金可以委托管理,也可以自行管理,但对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等的资格都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记者:目前的证券投资基金都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后对私募基金也会有相应的要求吗?

  曹:尽管私募基金成立的条件比较宽松,但是也要求其进行信息披露。此外,假如私募基金管理人违反投资基金法的规定,也会被追求相应的责任。

  记者:对于目前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您有什么看法?

  曹:我认为目前的证券投资基金的透明度要比上市公司高,但在法律法规上有些漏洞。比如,前一阵子“基金黑幕”被媒体抖出来后,基金一度人人喊打,但我认为目前的基金之所以会存在对倒等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还是制度性的问题。

  记者:如何来理解您说的这个制度性的问题?

  曹:投资基金必定要赚钱,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体系上缺乏必要的避险工具。因此,投资基金要赚钱,必须不断地把股价拔高。但完善制度需要市场配合。等市场成熟了,或许那些问题就不会存在,或者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但是对于开放式基金的规模问题,人们仍存在不少疑虑。您认为开放式基金的发行规模、发行方式是否应该采取完全市场化的原则来进行?

  曹:开放式基金是市场化的产物,从理论上来讲也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但是应该看到,在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由于开放式基金是可以随时赎回的,如果一下子发行规模太大,投资效率不高,万一以后发生大规模的赎回,势必对证券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效果。因此,我认为,在一开始的时候,开放式基金还是要限定首期发行规模。如何管理好开放式基金我们经验不足,因此,不妨先摸索,先搞几个试点。但是,归根结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在操作开放式基金时的核心问题。

  记者:对于开放式基金,您认为该如何来保护投资者利益呢?

  曹:设立独立董事制度,保证受托人权益保护及信息披露的充分及时准确外,还应当强调自律作用,如建立自律性组织协会等。

  封闭式基金是通过上市进行交易的,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与股票交易没什么更大的区别。

  记者:相比国外成熟市场,您认为我国的基金市场还有那些不足之处?

  曹:在国外,开放式基金占绝大多数,美国这个比例高达95%,其他也有80%左右。开放式基金是真正意义上的基金,而封闭式基金更像股票,又因为它每天的涨落幅度很小,所以对于一些资金量小的散户没有更大的吸引力,只有一些资金势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是其他大户才可能去炒作基金。对一些散户来说,实际上购买基金应该更多的注重内部收益,注重它的分红收益,如果寻求市场炒作的刺激,就应该去买股票。如果是开放式基金,它的投机性就会减小。

  我认为,我们今后也会朝着这个趋势发展,而且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推出更多的基金品种,给投资者更多样、灵活的选择。

  记者:在监管方面,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会有什么不同?

  曹:实际上在总体监管上没有什么更大的区别。但是开放式基金的管理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它涉及到基金不断的赎回和追加问题,要确定基金的净资产,基金的赎回和追加时间,确定管理费用,还要预留一定资产以备赎回,这些都增加了开放式基金管理的繁杂性。一般投资者在购买开放式基金时最应该关注的是基金的净资产指标。他们非常强调信息披露,通过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保证市场的公平、公证和公开。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对投资者的最大保护,尤其是对中小投资者的最大保护,因为中小投资者缺乏必要的信息。

  记者:曹教授您一直对证券市场非常关注,但您自己有否买卖过股票?

  曹:没有。我认为,这样才能让自己作为一个学者在分析和看待这个市场时采取比较中立和客观的态度,而不会被指责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当然有时间的话,我也很乐意花很少的钱来亲身感受一下市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