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宏观经济四大利好 呼唤私募基金合法化

2001年05月25日 12:59  中国经营报 微博

  私募基金对宏观经济的四大利好

  近日,《投资基金法》起草领导小组组长厉以宁认为:私募基金如果继续以地下形式存在,可能会造成金融动荡、投资者利益也难以得到保护、而且容易滋长腐败现象。所以私 募基金必须合法化,要发展创业投资业,给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

  在这里,笔者不禁想“微言大义”一番,为私募基金浮上水面鼓与呼。因为发展私募基金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的影响,至少有四大利好。

  一是有利于启动内需

  这几年闹通货紧缩,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包括通过发国债来扩大投资。效果应该说是有的,但也不能说非常理想,更不能误认为这是一条可以长治久安的道路。事实上,朱总理已公开宣布积极财政政策再搞两年后就将淡出。那么,今后中国经济靠什么拉动?显然,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民间投资。但是民间资金虽多,怎么变成投资呢?老百姓存款分散在每家每户,谁家单独去投资很难;炒股吧,不是人人都行的,而且全民炒股成本实在太高。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发展基金。这些年发展基金宣传基金,大都限于产业投资基金,而且照例往政府审批,政府出面组织的基金去想,这样的搞法,估计戏不大。未来的基金,实际上应该是真正市场化、产权清晰化的共同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天下。承认私募基金,让它浮到水面上来,给它以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必定为中国经济增长增添新的活力。

  二是有利于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是一个老话题。说不上是“天天讲”,“月月讲”,但从“七五”以来差不多是“年年讲”。在新鲜出炉的“十五”计划中,结构调整再一次被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确定为“十五”的主线,认为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能否最终实现。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它不能靠政府来调,而要靠市场来调。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结构调整甚至不能光靠市场中的企业来调,今天搞一个收购,明天搞一个兼并,还要靠投资银行以及大大小小的基金公司来调。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已有资本市场,也有基金,但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大大小小的“地面”机构基本上都是国有控制,而且大家都围绕着国企上市做文章,这使得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很难得到真正的发挥。笔者之见,指望这些国有机构和政府控制的基金来进行结构调整可能性相当小,而要是让一批产权明晰、运作规范,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的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去打头阵,效果就会大大不同。事实上,目前一些私募基金已经在进行真正的资本运作,现在的关键是承认其合法地位,为其进一步的运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是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产权结构的优化与秩序的“净化”

  中国证券市场积弊的根源在于政府干预太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像中国这样:其建设和发展完全由政府掌握,企业上市完全由政府审批,上市企业基本是国有企业,券商、基金等基本由国有控制。政府四面设围,精心做出这样一个“局”,虽然有利于政府实现某些短期目标,但是积累的委托——代理风险太多,不可能不出问题。对于在股市中长袖善舞的国有机构,谁敢说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具有的毛病它们没有。譬如责权利不对等一条就是这样。对于目前的国有证券机构和基金来说,做好了经理人未必能得多少好处,做亏的则由国家垫底,因此做好做坏没有什么差别。有一个分析,认为国有证券和基金经理人最优的选择就是在炒公款的同时,把自己的“老鼠仓”经营好,这在理论上至少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引导私款入市,由私人机构去运作,那么资本市场的机构主体就会出现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局面,就会像产业领域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变动一样对证券市场有很大的“净化”和“推动”作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公款放市”的风险,金融创新就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四是有利于迎接WTO的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证券将逐渐面临来自国外同行的挑战。但是,如前所述,因激励缺陷所致,国有证券机构,基金组织从长远看估计很难充当抵抗“八国联军”的主力。因此,前瞻性地发展私募基金(实际上还包括私有的证券公司等组织),早点让私募基金浮出水面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的竞争中得到锻练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夸克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