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约5分钟
向纭嬉 金融投资报记者 吉雪娇
“使用的信用卡权益缩水了,本来想换一家,经过了解后发现都差不多,就没咋管了。”2月19日,成都市民李女士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
随着存量竞争时代来临,今年来信用卡市场调整动作频频。一方面,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纷纷关停;另一方面,曾被视为揽客“利器”的权益仍在逐步收缩。

信用卡市场迎变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2月11日发布批复,同意某国有银行太平洋(3.850, -0.07, -1.79%)信用卡中心贵阳分中心终止营业。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该行去年下半年以来关停的第6家信用卡分中心。此前,该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南昌分中心、深圳分中心、桂林分中心、柳州分中心、兰州分中心已先后获批终止营业。部分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后,业务将归并至所在地的分行。
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关停并非个例。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的广州分中心、天津分中心、青岛分中心,以及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呼伦贝尔分中心等也在近两年陆续终止营业。
与此同时,银行信用卡权益仍在逐步收缩。去年以来,多家银行对信用卡权益进行了调整,包括取消部分权益服务、限制权益服务使用次数等。
如某国有行去年11月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旗下6款高端信用卡不再享受指定国内机场贵宾厅服务,4款高端信用卡取消汽车道路救援服务,3款高端信用卡取消全球医疗救援及国际旅游援助服务。
某股份行发布公告,自2025年1月1日起,对增值服务使用规则调整为仅限主卡持卡人使用,涉及境内外机场贵宾室、境内高铁贵宾室、机场速通以及汽车代驾等7项服务;另一家股份行则取消或调降了部分高端信用卡的境外消费返现,以及在缤纷文旅、游乐园、文化馆等场景的增值服务。
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关闭部分信用卡分中心以及调整信用卡权益,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同时通过整合业务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存量竞争时代到来
曾经,信用卡以其便捷的支付方式、丰富的权益和优惠活动,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然而,如今的信用卡行业却陷入了增长瓶颈。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格局的重塑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都使得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增速明显放缓,行业逐渐进入存量竞争时代。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数为7.27亿张,同比下降5.14%。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为0.52张。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已连续九个季度下降。
与此同时,信用卡业务的收益增长却面临着诸多限制,包括居民部门加杠杆意愿不足,消费信贷业务规模整体下降,加之利率不断走低,信用卡利息收入空间明显缩小。
此外,信用卡业务的各类成本也加重了银行的负担。获客成本在市场竞争的加剧下节节攀升,为了吸引新用户,银行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营销推广、办卡礼品、优惠活动等。
不良贷款同样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1239.64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该数据已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
有业内人士指出,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策略,对信用卡业务进行调整和优化,关停部分信用卡中心,削减不必要的成本,成为了许多银行在这场竞争中的“无奈之举”。
差异化产品或成破局关键
在存量竞争时代,如何提升用户的体验与黏性,仍是信用卡业务面临的重要考题。
互联网金融与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具备类似功能的支付产品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变化冲击了信用卡业务,减少了其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加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竞争加剧,信用卡市场空间不断缩小。
业内人士对此认为,部分银行需加强金融科技融合,拓展线上支付场景。借助大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手段,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依据用户年龄、收入、消费习惯、职业、兴趣爱好等多维度因素进行市场细分,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为不同客群量身定制专属信用卡产品。
例如,建设银行(8.830, 0.31, 3.64%)推出“千里行信用卡”,针对进城务工群体提供“惠出行”“惠消费”等权益;交通银行(7.450, 0.09, 1.22%)推出超逸白金信用卡,以“权益3+1”模式,结合核心基础权益和灵活自选权益,根据客户需求推出差异化产品,或者结合高频消费场景,如网购、外卖、公交、缴费等,推出针对性的优惠和积分活动。
平安银行(11.260, -0.09, -0.79%)与美国运通合作推出的系列信用卡产品,精准定位于高端商旅人士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精英阶层;而招商银行(43.290, 0.07, 0.16%)与星巴克联名推出的“星招”卡,则将目标客群锁定为职场新人这一年轻群体,在星巴克星享俱乐部会员权益的基础上,从职场新人的真实需求出发,设计了涵盖咖啡、出行、社交、环保等多方面的丰富权益。
针对信用卡市场的激烈竞争与不断变化的消费环境,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需积极应对挑战,寻求突破与创新。关停部分信用卡中心与缩减权益虽为短期内的“无奈之举”,但从长远来看,银行更需聚焦于优化产品结构、深化金融科技融合,在权益设计上更加注重客户的刚性需求和实际使用体验,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日本警告:有特大地震风险,或致近30万人死亡 收起日本警告:有特大地震风险,或致近30万人死亡
- 2025年03月31日
- 05:26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7,019
美防长称日本是应对中国“侵略”不可或缺的国家,外交部回应
- 2025年03月31日
- 08:00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6,915
视频|马斯克称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2025年03月31日
- 05:20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5,574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数字江恩今天 10:06:22
明日来说,只要不加速跌破今日低点都算正常;反之若再突破今日尾盘高点,则说明今日探底成功。但是,短线来说,3386还有压力。 -
数字江恩今天 10:06:15
看5分钟,第二浪如期走出了abc的内部形态。但这里,市场对3439的回踩是第二浪,还是新的下跌,颇有争论。这个分歧可以以3297为界,这里若不跌破,那边是新上涨的1+2浪;反之,跌破则可以是新的下跌。所以不跌破3297,那么本周和今日形态一样,都是探底回升。【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10:05:55
从指数来看,今日上证、创业板、科创50、国政2000四大指数全部都是探底反弹的长下影。银行、石油、电力、煤炭、电信运营商这些权重是今日大盘做大的支撑,盘中反弹时财税数字化、算力、ai智能体较为积极。 -
数字江恩今天 10:05:47
A股两市今日成交5315 + 6901 = 12216 亿人民币,相对昨日缩量约1300亿。大盘低开震荡后,盘中一度恐慌性杀跌,午后震荡拉起,收了一根长下影小阴线,收跌16个点。个股方面,只有1/4的个股收红上涨。 -
数字江恩今天 10:05:40
探底回升 -
趋势领涨今天 09:29:43
华为公布2024年业绩了,营收高达8621亿元,同比增长22%,创历史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20年的8914亿元);净利润626亿元,上一年同期是净利润870亿元,同比下滑出现了大幅下滑,为什么下滑?因为华为在加大投资,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强调,“2025年,华为将进一步把‘以质取胜’落实到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活动中,坚持质量目标牵引,不断提升质量竞争力。”同时,华为将持续做强根生态,向开发者持续提供好用易用的工具和产品,加速生态繁荣,共促产业活力。 -
趋势领涨今天 09:26:55
国新办今日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竭动力。行业应用和典型场景的落地,是推动人工智能进化普及的关键一环。基于我国海量数据(sh603138)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我们将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进一步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
张馨元今天 08:21:18
国新办今日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表示,推进原创性数字技术攻关,聚焦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深化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持续提升数字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数字产业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企业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数字产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张馨元今天 08:05:52
华为今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8%。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人民币。 -
巨丰投资张翠霞今天 07:28:19
4小时运行结束,总结全天市场运行,1)月底收官之战,再次绿盘报收,相较于24年下半年月底拉尾盘,从12月底节奏发生改变,不错指数弱势,题材出现转折点,deepseek算力出现超跌修复,化解题材A杀走势,四月份年报披露正式开始,重点关注个股基本面,预期结构型行情;2)量能,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2443亿元,较上个交易日11450亿元增加993亿元;3)行业板块方面,以加权涨幅来看56家行业9家红盘,电信运营、石油、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航空、酒店餐饮、化纤等板块跌幅居前;4)市场延续结构型行情,题材热点快速轮动。详细解盘,可关注《翠霞首席课》的“热点直击”和“操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