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之后,不少当地抢险救灾的图片和视频在网络传播。其中,就有多张小孩被埋废墟下的图片引发关注。
记者注意到,实际上这些图片存在诸多不合理地方,也被平台标注“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识别”的提示,但仍被不少网友转发。
关于AI生成图片涉及的侵权和法律责任问题,1月9日,记者联系到了曾代理多起AI生成图片侵权官司的李昀锴律师。他告诉记者,如果明知是AI生成的虚假图片,却故意在重大灾难事件中传播,意图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或获取不当利益的个人或组织,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的责任。如果引起的后果特别恶劣,甚至可能构成刑事责任。如果是转发的人故意隐去AI标识,可能也要承担同样的行政处罚责任。
AI生成图片被广泛转发
平台提示“疑似使用AI技术”但仍有大量关注
社交平台上,这张小孩被埋在废墟下的图片显示,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被压在倒塌的废墟下,全身铺满尘埃,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名男孩拥有六根手指,且面部表情和实际人体面部表情也有较大出入。
引热议的“地震小孩被埋图”被曝去年就在某平台的一条短视频中出现过,并声明是Al生成。
平台在相关视频下方给出文字提示:“疑似使用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可虽有提示,不少网友仍被误导,并在留言区关注男孩的生命安全。
除开这张照片,记者注意到,另有不少关于地震灾区抢险救援的图片和视频在网络传播。其中,以一张名为“神奇的义马救下了一名小孩”的照片还在网络传播,并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转发和关注,在图片左下方,平台有注明“疑似使用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但发布者仍然评论“希望小孩安全”。
社交平台:
如果内容违反法律法规,会进行相应处置
这些图片是如何生成的?记者实测发现,部分软件可以使用自带的AI生成功能,输入关键词或者素材,就可以自动生成想要的图片或视频,并添加动态效果。而在用户发布之后,平台会给相关内容打上“使用了AI生成技术”等提示,但有部分素材在转发时,并没有相关提示。
随后,记者又以用户身份咨询社交平台在线客服,得到回复称,应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平台识别投稿内容疑似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时,会下发该提示,如果内容违反了其他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的规定,平台仍会按照相应规则进行处置,也不会因为添加了标识而进行豁免。违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营造虚假人设,发布虚假演绎骗流量或卖惨带货等违法或不良内容。
如作品因未对外注明系“内容由AI生成”,致使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产生误解,成为“不实信息”,平台将从严处置。包括但不限于取消投稿权限、取消营利权限、抹除账号粉丝、封禁账号等。同时平台已建立内容核实机制,对于有疑点的热点内容,将请求各地相关部门核实或联动各地新闻机构调查。
AI侵权案专业律师:
AI生成图片存在多重争议
有网友质疑,这些AI生成的图片和视频被广泛关注和转发,消耗了大家的注意力和同情心,那么发布者和转发者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昀锴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明知是AI生成的虚假图片却故意在重大灾难事件中传播,意图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或获取不当利益的个人或组织,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的责任。如果引起的后果特别恶劣,甚至可能构成刑事责任。如果是转发的人故意隐去AI标识,可能也要承担同样的行政处罚责任。
此外,若社交平台未能尽到合理的审核和监管义务,导致AI虚假图片广泛传播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平台也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罚款、责令整改等。
李昀锴说,2024年9月,国家网信办公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服务提供者具有对生成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的标注义务,网络信息内容传播平台对传播的内容具有核验及标注义务,用户上传生成合成内容时负有主动声明义务,使用平台提供的标识功能进行标识。虽然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但该标识办法审批生效的可能性较大,具有直接的参考作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