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健康中国
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评议等环节,确定10位优秀医务人员为2024年11月月度人物。现发布如下:
2024年11月月度人物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挺身而出 将患者健康置于首位
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总有一群人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堡垒。
从医30余年,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丁勇敏始终秉持不放弃每一个患者的原则。从抗击非典、禽流感到新冠疫情,丁勇敏先后多次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带领医护人员奋战在临床一线。
丁勇敏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逆行者”,还是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排头兵”。他牵头成立肺部肿瘤诊治中心,在绍兴市率先开展电磁导航气管镜治疗,实现肺癌早期诊断介入技术的突破。这些项目的开展,为基层患者就近得到诊治提供了便利。
“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希望能把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基层医生,让患者在基层也能获得和上级医院同样的医疗服务。”丁勇敏说。多年来,他坚持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业实践指导,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服务能力。
从事急诊工作15年,在交通事故、煤矿塌方、食物中毒等急救现场,总是能看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主管护师王慧慧的身影。“急诊科随时可能面对死亡和伤情,抢救时间、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王慧慧说,“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榆林医院开展航空救援工作后,作为长期值机人员,王慧慧多次参加救援与转运工作。有一次,一位重症烧伤患者在从榆林转往北京治疗的途中突发心脏骤停,作为随机护士,王慧慧不顾高空气流颠簸,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全力配合医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技术精湛、待患如亲,这是很多患者对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兼发热门诊主任医师李珉的评价。根植临床一线30余年,李珉在呼吸及感染性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成功救治多例重症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李珉曾收治过一位患多种基础疾病且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的八旬老人。入院时,老人及其家人对救治已经不抱希望,只想能尽量缓解病情、维持生命,但李珉觉得不能这么轻易放弃。她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找到了病因,诊断老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和身体调适,老人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李珉作为本溪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10名队员跟随辽宁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经过55天的坚守与努力,她和队员们参与救治患者400余人,圆满地完成了驰援任务。
用心坚守 送去健康与希望
在基层偏远地区,总有一群人用心坚守,为当地群众送去健康与希望。
20岁从卫校毕业后,吕永恒就成为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源芳乡的一名乡村医生,一干就是30余年,各个村庄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村民需要什么,我就要学习什么。”为了给乡村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吕永恒挤出时间学习,认真钻研业务,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甚至中医科,他都不落下。
当村医这些年,吕永恒总是随叫随到,有时一晚上要出诊数次,很难睡个安稳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就被患者叫去治病。十几年前,村民汪某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和脑外伤,当时吕永恒接连跑了10余天,不仅定期为汪某更换导尿管、冲洗膀胱,还给他设计了简易的康复床。10余年来,汪某有什么不适,只要打个电话,吕永恒就会很快赶来。在吕永恒的悉心照顾下,汪某康复得很好,逢人便说:“吕医生是我的亲人,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霞峰镇赤塘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李信生今年已经76岁,从医55年来,他一直努力做好村民健康守护人。李信生从基础工作做起,跟随驻村医生学习,逐步成长为能处理多种疾病的医生。2014年,广丰区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李信生也加入了家庭医生的队伍。他负责的霞峰镇赤塘村共有常住人口4000余人,地域宽广,人员分散。为了全面掌握辖区村民的居住分布及健康状况,李信生挨家挨户走访,手绘路线图,详细地把每一户的位置标注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李信生坚持全年为辖区村民提供健康服务,为重点人群监测血压血糖,定期上门为慢病患者做随访服务,给予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指导,还经常利用村民劳作结束后傍晚回家的时间上门服务。即便在中风后行动不便,李信生仍然会在身体吃得消的情况下,约上当地卫生院医生把赤塘村大大小小的路再走一遍,让这份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2021—2022年,重庆市血液中心业务科副主任医师万旭参加援藏工作,来到昌都市中心血站和人民医院输血科任职。为了解决昌都市临床用血依赖外部支援及用血安全问题,万旭经过调研后制定计划,提升当地采供血服务能力。
具体来说,以“走进来”的方式组织开展采供血柔性援藏工作,从重庆市选派护理、检验、质量管理等专业共10名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赴昌开展业务指导和实践带教;以“送出去”的方式输送6名本地医务人员到重庆跟班学习;“师带徒”带教4名藏族卫生技术人员,传授指导献血征询、临床用血技术,开展血液技能培训及讲座40余次,逐步实现采供血服务能力由“输血”变“造血”。
通过“传帮带培”强基础、抓学习、补短板,目前,昌都市中心血站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均熟练掌握采供血技能,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
以爱润心 拯救生命传递温暖
有温度的医者在于“心中有患者”,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用技术挽救更多生命。
从事妇科医教研工作30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王小红致力于不孕症等疾病诊疗,将中医药与内镜微创手术相结合进行疾病全程管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我们每天都在跟生命打交道,责任重于泰山,容不得丝毫马虎。”王小红说。由于许多妇科病症状相似,且不少女性往往不只患有一种妇科病,这就要求医生细心诊断、合理用药。身为科主任,王小红时常叮嘱科室医生:“要把每台手术都当作人生中的第一台手术来对待,因为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临床情况各有不同,不能照本宣科。”作为全国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王小红注重教学传承,总结学术思想和经验,开发特色制剂,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妇科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自踏入医学殿堂那天起,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秀平便立志成为一名有温度的医生。“医生体恤患者,患者理解医生,医患相互支撑,彼此温暖。每一位医务人员在拯救生命的同时一定要传递温暖,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工作岗位所赋予的任务。”这是根植于她内心深处的行医理念。
工作中,张秀平经常遇见因疾病而焦虑、恐惧的患者。每当此时,她都会把患者当成亲人,用耐心和专业知识为患者答疑解惑,帮忙出主意、想办法,让患者心里感到踏实。张秀平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经常帮扶特殊群体,如认领小学生的微心愿、为残障儿童捐款、为困难患者捐款及生活用品、为养老院老人包饺子等,给更多人带去希望与力量。
扎根妇产科临床一线30年,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任郁救治了大量产妇和新生儿。自贡市和周边地区的高龄、高危孕产妇,纷纷前来找她看病。任郁总是说:“挂我的号是对我的认可,我必须对每一个孕产妇负责,这样才对得起她们的信任。”
任郁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为维护母婴健康而努力。曾经有一位双胎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等的孕妇,从怀孕初期就一直找任郁看诊。由于情况特殊,任郁高度关注她的孕期检查,每次都预先为孕妇安排好检查。在怀孕7个月后,孕妇开始住院保胎治疗,任郁每天都耐心地向她讲解病情和注意事项,像家人一样陪伴她、宽慰她、鼓励她。最后,孕妇成功保胎到34周多,剖宫产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婴。如今,这两个孩子已上中学,每次见到任郁都会亲切地喊她“任妈妈”。
作为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主任护师,工作27年的戴爱兰一直将创新护理技术当作自己的责任。
一次,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名患者,全身多处压疮,散发着阵阵恶臭,年轻护士们无从下手处理。神经内科护士长第一时间请戴爱兰前来会诊。戴爱兰慢慢揭开纱布,一边查看伤口,一边制定初步治疗方案。定下方案后,她卷起袖子,开始处理伤口:去腐肉、留取培养物、清洁、消毒、用药……每一个步骤都认真、细致。2个多小时的清创,不仅使患者脱离了感染性休克的危险,也为下一步治疗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戴爱兰常说,知识和技术必须分享和传承才更有价值。作为医院伤口护理组组长,她引入专业新理念,重视专科发展,树立专科护理新目标。作为虹口区老年护理质控组成员,她看到了基层老年伤口护理的薄弱,致力于打造区域伤口护理联盟和推动伤口护理区域同质化,搭建基层互联网平台,推动伤口护理向基层辐射。这些年,她走遍了虹口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等,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解决伤口护理难题。
记者:肖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