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 普惠十年再出发:构建包容共进、平等有序的金融生态

行业观察 | 普惠十年再出发:构建包容共进、平等有序的金融生态
2024年11月22日 18:38 财经杂志
文|傅帅文|傅帅

编辑|张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得益于普惠金融十年的蓬勃发展,不会使用电脑、48岁的刘阿姨享受到了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在她生活拮据时,一笔快速可获得的零售金融贷款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

不仅如此,她还通过安逸花所开展的“逸骊Job”项目找到工作,偿还借款后手头还有结余。后者针对以新市民为主要群体的求职者可能存在的信息填写不够准确或相对困难的情况,通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解决写简历难的问题。

刘阿姨只是普惠金融具象化表达之一。2014年以来,从城市小商户到偏远地区的农牧民,从小微企业主到计划创业的年轻人,均可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和产品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90万亿元,数亿人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产品及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顶层设计进一步指明了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日前,金融时报理论版文章《构建包容共进、平等有序的普惠金融生态》指出,经过十年发展,普惠金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提升普惠金融的包容性,促进国家经济、普惠群体、普惠机构的共同发展,提升普惠金融的平等性,引导普惠金融有序发展,构建包容共进、平等有序的普惠金融生态。

包容:使信贷更具温度

一则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居民债务增速已显著放缓。居民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2022年的112%小幅升至2023年的115%,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中等水平。

不过,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通常是传统金融不能触及的客户,这部分人群具有信息较为缺乏、信用资质相对较弱、抵押品比较匮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特点。此外,普惠客户群体规模较小,数量众多,涉及各行各业,贷后管理较为困难。因此,金融机构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这也是其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时面临的主要风险。

有机构观点同样认为,自2022年以来,银行、证券化汽车贷款、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的资产质量指标略有变化。但由于占居民债务约60%的住房抵押贷款的贷款/价值比率总体适中,加之居民储蓄水平较高,风险相对可控。不过,某些特定群体可能会面临尾部风险。

在政策上,低收入人群曾得到相关的支持。例如监管部门将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覆盖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等个体经营者。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把握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动态平衡,通过银政保担等多方合作实现风险共担和协同共进,借用技术手段改进贷后风险管理,做到风险可控制,解决金融机构因普惠金融风险过高而不敢做的难题。”有关学者呼吁。

《构建包容共进、平等有序的普惠金融生态》称,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利息补贴、再贷款等形式,支持降低“需要帮扶”群体的息费,帮助其走出债务困境、并化解共债风险;行业协会和自律组织,积极倡导和构建纾困帮扶的行业共识,在维护信用体系前提下,不抽贷、断贷,保持“需要帮扶”群体的可得性。

共进:1+1大于2

当前我国需求问题突出,普惠受众群体的金融健康、收入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金融机构稳定息息相关。

金融健康是在金融普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概念,用于衡量个人、家庭在多大程度上顺畅地管理日常收支、稳健地应对财务冲击、周全地准备未来成长发展所需的金融资源,并保持财务掌控力。

研究发现,在控制收入、资产、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变量的情况下,金融健康状况越好的群体,越有可能有松弛的消费倾向,促消费的经济政策应该关注居民的金融健康。另外,金融健康与生活幸福显著正相关。

近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逆风破浪——中国居民金融健康报告2024》称,在宏观层面,金融健康可以作为一项中间目标工具,来帮助监测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将金融健康纳入普惠金融的政策目标体系,帮助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关注客户的金融健康;推出金融教育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金融教育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等。

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与金融健康更是息息相关。9月25日,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等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除信贷服务,一些金融机构在保障就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马上消费上线的逸骊Job平台,联接数十家招聘机构,运行一年多以来累计提供招聘职位900万个,服务362万人。

“建议融合政府部门的资源协调优势、普惠机构的数字金融能力,在保障就业、促进金融健康、抵御周期风险等方面发挥1+1大于2的作用,实现国民经济、普惠群体和普惠机构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上述理论版文章也表示。

当前,部分地区的民政部门开始探索政策兜底措施,让困难群体共享高质量生活。“民政事业与金融保险业合作,以满足新时代民政服务对象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导向,通过加快金融产品、服务手段等一系列创新,在更广领域、更深层面为民政服务对象再织一层‘保护网’。”一位民政局负责人称。

平等:让弱势群体享有普惠

普惠金融的的特性是平等,指的是把那些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薄弱领域,以及在传统金融体系下难以获得金融服务,或者说处于弱势的重点群体,为他们提供合理且适当的金融服务。

十年来,各类金融机构各司其职,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供给体系。国有大型银行的策略为,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和业务条线,建设普惠金融“五专”机制。截至2023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达40%。

而地方性银行坚持服务当地、服务社区、服务村镇定位,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深耕不同场景的小微企业。

在非银机构中,消金公司正走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特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数字化、线上化建设,持续提升自主获客和自主风控能力,降低对融资担保公司等增信类合作机构的依赖,持续压降贷款利费水平,助力提升传统消费、新型消费,打通最后一公里。

不过,当前商业银行享有根据征信报送量、数据查询量的收费折扣系数,而消金、小贷等非银机构并不享受,呈现歧视性定价。

《构建包容共进、平等有序的普惠金融生态》该文认为,“白户”、“需要帮扶”等征信弱势群体,单笔借款金额低、而征信费用占据金融服务成本的比例较高,可针对性的降低或免除其征信费用,提升机构服务能力。

强化诚信体系,可增强普惠个体之间的平等。有数据显示,现阶段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与普惠金融业务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尚有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主体未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应继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征信、法院、交通、海关、税收、电力、电信等数据的互联互通,完善覆盖全国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服务平台。”相关行业专家建议。

“从总体而言,失信者会拉高诚信者的金融成本,是对诚信者的不平等、不公平。”马上消费研究院建议,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失信约束机制,加大对严重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

有序:理性发展

非法金融活动往往涉及欺诈、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存在较高风险,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随着普惠金融行业的不断壮大,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这一领域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

2024年9月,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推进防非打非工作全链条治理。要前移风险防范关口,严把市场准入,及时阻断非法金融活动传播路径,加强宣传教育。要全面加强风险监测,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协同开展预警研判,强化金融机构前哨作用。

该会议还称,要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及时开展认定处置,强化重点案件攻坚,深入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齐抓共管,强化央地协同,共同筑牢防非打非铜墙铁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监管人士多次表示,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必然要求。其中,包括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始终坚持金融特许经营、持牌经营原则;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严密防范一般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衍生出金融风险等。

在顶层设计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过去对这类非持牌金融机构疏于监管,形成了不少金融风险。在新的金融监管架构下,预计将强化对非持牌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相关活动的监管和处置。

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的配套制度。在马上消费研究院看来,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支持行业协同,共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主体。在有效防范非法活动对合法活动的套利和承接后,有预期、有步骤推进行业限制性举措。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普惠金融 普惠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11-18 联芸科技 688449 11.2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