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潍坊至烟台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连接了山东省五大高铁枢纽其中的两个重要通道,也补齐了胶东半岛北线缺高铁的短板,使得“青烟威”三个地区都实现了“县县通高铁”,巩固烟台这个全省最强地级市的区域地位,对山东省完善高铁网络和发挥交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起点潍坊
在山东省外大多公众的心目中,潍坊在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的大省山东的地位和名气或许并不特别突出。但是它依然有许多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或能代表山东普通地市的发展态势和产业特征。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的地理中心,是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拥有“海陆空”各种交通方式,有7条高速公路,有一个4D级军民合用机场和规划建设的多个通用机场,还有个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潍坊港,而两三年后还将拥有6个方向的高速铁路。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待京沪二线高速铁路建成后,潍坊有望成为沿线的“最大受益者”。打开铁路规划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京沪二线比京沪高铁更长、更不“直溜”,因为这条线路是为了照顾中途城市与两端城市、中途城市彼此之间的高效出行需求,而非北京与上海两端之间的高效出行需求。在山东境内,该线中段向东凸起,在潍坊与济青高铁和胶济客专交汇,在缩短“青烟威”与“合宁”“京津”等地距离的同时,使得潍坊成为全省高铁方向第二多的城市。
潍坊地区的陆域面积15682平方公里,仅次于临沂。总人口937万,仅次于临沂、济南和青岛。从GDP总量看,2023年潍坊的经济总量7606亿元,排名山东省第四,处于第一梯队。其人均GDP甚至比河北省城石家庄还高一些。从GDP增速看,2021年,潍坊地区GDP增速全省最快。从外贸数据看,潍坊地区的排名由第五位升至第三位,仅次于青岛和烟台。
潍坊的海岸线长达158公里,海域面积1289平方公里,这为潍坊地区搞“港城互促”、发展海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天然条件。29年前,潍坊市在大家洼的东侧兴建了大型港口码头设施,设立了一个叫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临港新城”。展望未来,潍坊有望成为“天津-滨海”式的双核城市结构,由“近海城市”变身为“临海城市”。
从某种程度上讲,潍坊就是齐鲁大地的缩影:代表厚重文化和辉煌历史的青州古城;代表尊师重教和人才辈出的诺奖获得者莫言;代表发达工农业基础的潍柴动力和寿光蔬菜……
三强烟台
2023年秋季,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到:“山东省是促进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这一论述对山东省的定位不可谓不高,而这3条要求,都与烟台市直接有关。
从常住人口和经济总量上看,山东当仁不让是中国北方的冠军;从财政贡献上讲,山东是北方唯一“交多要少”的净贡献省区;从战略地位上看,山东半岛是北方的两翼之一,与辽东半岛一起拱卫首都和带动大区的发展。
在近十几年出现南北差距扩大的背景下,山东省作为北方省份的带头转型的作用就更加不言而喻了。6年前,国家把“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重任交给了山东,就空间布局而言是以济南、青岛和烟台三市为重点,还包括其余地市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
“重点空间”为何包括烟台市?因为烟台是山东三大产业集聚区之一,有一定的科技水准和经济实力,有能力与青岛和济南一道做好表率和示范。
烟台在很多方面都是“全省三强”或“全省亚军”,其经济总量、外贸额、FDI(外商直接投资)、城市规模、科教实力、机场吞吐量、港口吞吐量……在济南兼并莱芜之前的多年里,烟台的经济总量一直高于济南。如果放在整个北方各地市州对比,烟台也是北方唯一经济总量过万亿的非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2023年,山东省批复的《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中,将其城市性质定位为: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国家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之城……将其城市职能定位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东北亚重要的现代化交通物流枢纽;全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中心。
最近3年,烟台的经济发展成就斐然,效果明显。不仅在经济总量方面成为北方最高的普通地级市,而且人均GDP也上了20000美元这个大台阶。与此同时,在工业技改、生态环保、外向型经济等方面也有质的提升。
另外,烟台还有一个“金字招牌”,那就是“RCEP产业合作发展中心”,这是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国贸促会联合东盟10国成立的组织)在众多竞选城市中选定了烟台,这也是对烟台在产业基础、管理能力、国际航线广度、商业文明程度的高度肯定。RCEP的成员包括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立RCEP的核心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与其余14个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外贸额的30%左右,在中国的对外经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潍烟高铁中途的最大车站是烟台西站,这个站离烟台市区比离蓬莱更远,位于黄渤海新区的核心区。其西南是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北边则是个港口。这个选址和规模显然是为了配合烟台打造西部增长极。在烟台市的相关规划中,烟台的目标是学习借鉴上海的五大新城。总之,这是烟台市新城建设和产业布局方面史无前例的一个大项目、大手笔。这也是很好践行港产城互动、交通带动新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最近3年,烟台在国际航线开拓方面投入较大。每周往返日韩的全货机多达40班,每周飞往韩国的客机有28班左右,新开了往返比利时、土耳其、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航线,吸引东航在烟台投入过夜飞机7架。烟台机场有货机鲜果电商运输模式,推进“直通欧美、畅达日韩、连通东南亚”的三大航线体系建设。2022年,烟台机场货邮吞吐量6.2万吨,在全国机场排名升至第33位。水运方面,烟台港拥有5大港区,2021年的货物吞吐量位列全国沿海第八名。另外,烟台港是与东北跨海轮渡的主通道,每天有多趟班轮连接大连旅顺等地,这个通道是胶东与辽东之间最近距离和最低碳的交通方式。
虽然烟台地区的经济总量比较高,但是之前烟台的高铁建设速度与其地位并不相符。在2023年12月之前,烟台地区的7个县级市(含改为区的蓬莱)中,尚有5个未通高铁,当时的局限表现在“末梢感”明显和“覆盖率”较低。今年10月21日之前,途径烟台市区只有两个方向的一条高铁(青荣城际),且是设计时速250公里的。
串联强县
如今,潍烟高铁通车后,一举解决了烟台大多县域不通高铁的问题。潍烟高铁途经5个县域,其中有4个是烟台的,而这4个县全是全国百强县或者是经济发达的“明星县”。自西向东依次是莱州、招远、龙口和蓬莱。莱州和招远有大型金矿;龙口有重要港口,且是山东省的“首富县”;而蓬莱的旅游业更是闻名遐迩,是烟台地区旅游业最发达的县域。
2019年春节前,笔者有幸去莱州、蓬莱和烟台市区考察过,在出发前的最深印象就是,莱州往返北京的大巴车特别多,每天至少有3班。这种超过500公里长距离的县域,很少有这么多班次的,而其它有些类似距离的市县,目前尚无往返北京的班车。莱州的班次多,至少说明了两个原因:莱州籍在京奋斗的老乡比较多;由于没有铁路和机场,只能选择自驾或搭乘大巴车。当然,他们也可以在潍坊站中转火车或高铁,但是那样会增加疲劳感,尤其是在行李多的情况下。所以,之前莱州的对外客运交通主要只能依赖公路运输。
莱州是烟台地区最西端的一个县级市,虽然“中国金都”在招远,但金矿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县域却在莱州。其主导产业除了黄金之外,还有石材加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文旅产业和海洋经济。地处莱州湾东部的莱州市拥有万吨级码头12个,其中最大的泊位为10万吨级,是山东重要的中型港口。
莱州东边的招远,经济实力更加突出。除了著名的黄金开采冶炼产业,招远的主导产业还有食品、橡胶、机械和电子新材料。近些年,招远市还在积极发展服饰产业(皮草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最令人意外和欣赏的是,招远“无中生有”地把皮草产业培育成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可见招远市的相关领导高瞻远瞩,花了很大心思培育接续产业,并且促进产业的多元化。
龙口是个著名的“土豪县”,它在全国“百强县”排在第十位左右,更是山东省最富裕的县域之一。龙口境内煤炭储量26亿吨,年产600多万吨,是胶东半岛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沿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黄金和花岗岩矿产亦比较丰富,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为龙口的主导产业。
龙口市发达的“诀窍”是因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和校企合作。山东省科技厅和财政厅联合公布的“2023年科技创新强县”名单中就列有龙口市,这是烟台地区唯一获选的县域。龙口市设有专门的高新园区,鼓励中小企业合作科创、形成集群,并且成功引进北京化工大学在龙口设立研究院。目前,龙口市站不仅有高铁经停,而且保留了绿皮车和“绿巨人”动车(设计时速160公里)运营。未来,龙口与烟台市区之间将实行市郊铁路运行模式,更加高频率和经济实惠。
由于蓬莱改市为区的历史较短、离烟台主城区距离遥远而未融为一体,我们仍然把它视为是一个县域。该县最重要的产业就是旅游业,传说八仙过海就在蓬莱阁。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长岛合并到蓬莱后,使得它们在旅游、渔业、交通等方面更容易统筹协调。虽然蓬莱改为区之后便没有参加评选“百强县”的资格了,但是我们可以做一对比便知其发展水平,与入选百强的莱州相比,蓬莱的人均GDP比它高13%左右。
从某种角度看,蓬莱历史上是烟台的“母县”/“母州”。蓬莱古称登州,历史悠久,级别较高,是一个军事要塞。1858年,登州成为北方第一个开埠城市,两年之后才转移到烟台。后来,烟台的规模和层级逐渐超过了登州(蓬莱)。其实,这类城市级别变更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深圳超过了宝安、石家庄超过了正定。
如今,蓬莱改为区之后,加之黄渤海新区的成立和高铁的贯通,使得这两个有特殊渊源的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政策差异变得更近了。长远看来,蓬莱与烟台主城区的发展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高铁之冠
山东省是最早建设长距离铁路和高速公路成网的省份之一。但在10年前,山东的交通建设速度明显慢于部分兄弟省区。而在近5年,山东省的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排名又大幅恢复到首位或前列了。纵观山东省的铁路史,起起伏伏、关联颇广,亦是一部山东的经济社会史的折射。如果细化到最近20年,山东高铁发展的时间序列表现出一个“U”字形。
山东省率先修建的高铁,是青岛与济南之间的线路。2008年,胶济客专建成通车,这条线的工期只用了一年多。2011年,京沪高铁全线贯通。2014年年底,途径烟台市区的青荣城际通车。2017年年底,石济高铁通车。2018年年底,济青高铁和青盐快速铁路建成通车。2019年11月,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建成通车。2020年11月,潍莱高铁贯通,缩短了烟台、威海与济南等地的时空距离。2021年12月,日兰高铁山东段建成通车。2022年11月,济南至莱芜的高铁建成通车。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和莱荣城际建成通车。
济南至郑州高铁的开通让黄河流域和整个北方两个人口最多省份之间终于实现了直接连通,比之前绕道徐州能节省一个半小时左右。莱荣城际的贯通使得威海实现“县县通高铁”,也让烟台南部的海阳实现了在县城附近乘高铁的目标。今年7月份,日兰高铁全线贯通,鲁南与河南之间的快速通达终于不再“难”了。之前,鲁豫两省在高铁建设工期安排上并不同步,河南省优先建设了途径濮阳的“北线”,而山东省优先建设了途径菏泽的“南线”。
山东省在全国各省区高铁通车里程排名中经历了“大起大落”,从领先到相对滞后,再到重新夺回“冠军位次”。2012年—2017年,是山东省高铁建设收获的低谷期,以2016年为例,山东省的通车里程排在10名以后。2018年,仅居第七位。随后的几年里,山东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了快速追赶。2021年,山东的高铁里程上升至全国第三。2022年,仅次于安徽、位居全国亚军。2023年年底,山东省的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800公里以上,超过了广东和安徽,位居全国第一。今年的里程达到3000公里,继续保持“冠军地位”。
目前来看,潍烟高铁的车次不多,旅客吞吐量相对有限。在一条新线开通的初期,这也是正常现象。目前看,这条线的市场培育期大概需要3年,待京沪二线高铁开通后,其通达性和合作线路的容量才能充分实现。在此阶段,可以把车站和车厢作为展示沿线风景、非遗、名优特产和地方美食的重要平台,靠“征服旅客的味蕾”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乘坐次数,打造“舌尖上的山东,高铁上的鲁菜”等配餐品牌。
我们总结和对比发现,这条高铁的开通对于烟台市区而言,与济南等地的时间收敛程度并没有明显提升;但是对沿线的几个县域来说提升非常显著,以莱州为例,以前到济南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目前仅需70多分钟,可谓是一日千年的变化。但是,目前沿途各站均没有出省车次,最远只能直达济南。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尽早开通南延北联和西进的车次,以便连接京津冀、长三角核心区和关中平原等地。减少省际长途旅客中转次数,对客流量和满意度均会有好处。
潍烟高铁是连接烟台市区的首条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铁线,它的建成通车实现了对全市各县的“全覆盖”。胶东半岛的高铁网由一条线和一个枢纽,发展成网络化和多枢纽。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将助力胶东半岛作为北方经济重要“发动机”,促进烟台巩固“山东三强之一”的地位。
(作者系区域经济学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