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IDG资本都投了!这家打车公司上市,创始人团队身价超17亿

高瓴、IDG资本都投了!这家打车公司上市,创始人团队身价超17亿
2024年06月29日 12:03 金融八卦女频道

五次闯关后,嘀嗒出行成为港股“共享出行第一股”。按照53亿港元的市值且以上市前的持股比例粗略计算,创始人团队的身价超过17亿港元。

文 | 鲁智高

· · ·

五次闯关后,嘀嗒出行成为港股“共享出行第一股”。

6月28日,这家打车公司成功在港上市。截至发稿,市值超过53亿港元。

在宋中杰等人的带领下,嘀嗒出行充分利用私人乘用车的闲置车座,主要通过向乘客提供顺风车服务,最终成功实现盈利。与此同时,按照上市前的持股情况粗略计算,这些共同二次创业的创始人团队的身价也超过了17亿港元。

能够成功登陆港交所,这家公司也离不开众多投资者的帮助。一路走来,嘀嗒出行只用了三年半便完成5轮融资,累计从IDG资本、高瓴、李斌、蔚来资本、易车、京东、携程、崇德投资、挚信资本、国创中鼎等手中拿到约20亿元。

1.

二次创业,

打造“共享出行第一股” /

一次糟糕的打车经历,让宋中杰等人找到了二次创业的方向。

早在2010年7月,宋中杰便与谷歌前同事等人一起创办了团购网站嘀嗒团。可惜这次创业并没有成功,经过“千团大战”后,嘀嗒团于2014年3月正式关闭团购业务。不过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这群心怀创业梦想的团队没有轻易放弃,最终找到了新的创业方向。

一次在北京国贸准备打车时,宋中杰用了半小时都没能拦下一辆空车。看到私家车一辆接一辆从身边驶离,以及还在苦等空车的路人,他萌生了通过平台将私家车闲置座位和顺路的乘客连接起来的念头。

于是,抱着做一款改变人们出行方式App的初心,他们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并决定从团购行业转向拼车市场,产品也从嘀嗒团变为嘀嗒拼车。

2014年9月,嘀嗒拼车1对1产品正式上线,并不断优化迭代。随着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加入拼车大战的滴滴让他们压力倍增。在团购行业的失利,让宋中杰非常清楚,在互联网行业做不到前三就意味着失败。

为了能快速拿下更多市场份额,这家公司选择重点通过线上广告开拓市场,同时又通过在竞对公司周围发地推传单等方式,迷惑对手将资源投入在地推上。最终,他们用极低的成本获得了大批用户。

到了2015年底,嘀嗒拼车通过对资金和时间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独立拼车App中的头部玩家。2018年1月,在业务拓展到出租车领域后,嘀嗒拼车也升级为嘀嗒出行,并于次年实现盈利。

随着业务快速增长,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交易总额和搭乘次数也在不断飙升,分别于2023年达到86亿元和1.3亿次。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这家公司于2023年成为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在中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并在中国98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坐拥约1560万名经过认证的私家车车主,嘀嗒出行最终成长为港股“共享出行第一股”。

2.

高瓴、IDG资本都投了,

三年半融资约20亿元 /

拥有连续创业者的光环,嘀嗒出行只用了三年半便完成5轮融资,累计获得约20亿元。

早在这家公司成立初期,曾经投资了嘀嗒团的IDG资本便拿出300万美元,成为其A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最终,这家投资机构共投了嘀嗒出行4轮,成为对方的长期支持者。

与易车创始人李斌第一次见面前,宋中杰考虑到嘀嗒出行与易车没太大关系,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是聊了一个小时后,李斌便有了投资的念头。再见面时,双方直接在饭桌上搞定了细节。2015年2月,嘀嗒出行完成易车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还包括IDG资本等。

两个月后,IDG资本、崇德投资、易车、携程、挚信资本等投了该公司1亿美元。这个金额,也是当时拼车行业最高的一笔融资。这也意味着,嘀嗒出行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3轮融资,共拿到1.23亿美元。

到了2017年8月,这家公司又获得蔚来资本独家投资的约2913万美元。次年6月,李斌、蔚来资本、IDG资本、高瓴、京东、国创中鼎等投资者共拿出约1.35亿美元,让嘀嗒出行的估值变成约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李斌不仅自己拿钱,也带着蔚来资本、易车等一块投了嘀嗒出行。此外,也是在他的推动下,嘀嗒出行才最终决定涉足出租车领域,将自身的规模不断做大。

为了更好地发展,嘀嗒出行在2018年直接邀请他来担任公司的董事长。目前,李斌是该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就业务及投资策略、整体市场趋势,以及其他需董事会指导及批准的事宜提供意见。

上市前,宋中杰等5位联合创始人共持股33.57%;蔚来资本持股21.92%,为第一大外部股东;IDG资本持股10.43%,崇德投资持股7.29%,易车持股5.05%,高瓴和京东均持股4.23%,携程持股2.92%,李斌的家族信托持股2.11%,挚信资本持股1.46%,国创中鼎持股1.06%。

按照53亿港元的市值且以上市前的持股比例粗略计算,创始人团队的身价超过17亿港元,而蔚来资本、IDG资本、易车、高瓴、京东、李斌的家族信托等投资者的持股价值分别为11.62亿港元、5.53亿港元、2.68亿港元、2.24亿港元、2.24亿港元、1.12亿港元。

3.

千亿市场,打车公司“扎堆”上市 /

共享出行这个千亿级别的市场,不仅早已吸引众多实力强劲的玩家入局,更是在近期出现了扎堆在港上市的热潮。

除了在6月28日正式上市的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也已经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此外,有报道称,滴滴正为2025年香港IPO做相关准备。不过已经启动在港上市准备工作的滴滴回应称,关于IPO目前没有时间表。 

在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的背后,同样也汇聚了众多投资者。与此同时,得到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后,这些共享出行领域的玩家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其中,如祺出行背靠广汽集团和腾讯,还获得了广州公交集团、滴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SPARX、瑞盛亚洲、广州产投集团、岭南商旅集团、工控资本、广民投、国轩高科、胜璟投资、新意资本、湾区产融、广东柠盟等支持,成立前估值便达到10亿元,并于2023年8月超过53亿元。

至于曹操出行,更是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精心打造。这家公司成立两年多后,获得三川基金1亿美元首轮融资,估值直接超过160亿元。此后,在天堂硅谷、隆启投资、浙商创投、苏州相城金控集团旗下的苏州相城基金、农业银行东吴证券等支持下,该公司上市前的估值超过185亿元。

在2021年至2023年的报告期内,虽然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的营收不断上涨,同期分别达到10.14亿元、13.68亿元、21.61亿元和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但在研发、营销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两家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同期净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6.93亿元和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

再来看看嘀嗒出行。这家公司在报告期内,营收分别达到7.81亿元、5.69亿元、8.15亿元。受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影响,该公司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17.31亿元、-1.88亿元、3亿元,成功实现盈利。

虽然这三家公司的业务重心不同,其中嘀嗒出行以顺风车为主,而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以网约车为主,但实现长期盈利并扩大规模是玩家们的共同目标。

可以预见的是,上市既是这些公司的新起点,同时也是新竞争的开始。在通过上市成功输血后,共享出行市场仍将长期暗流涌动。

参考资料:

1.《嘀嗒拼车如何在滴滴的炮火下求生》,网易科技

2.《专访嘀嗒拼车CEO宋中杰:巨头之下的生存之道》,商业与生活

3.《科创板锂电材料第一股诞生,揭秘幕后的攒局高手》,创业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李斌 IDG资本 高瓴 宋中杰 打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