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把握这三点,就能“洞明世事、做好自己”

夜读丨把握这三点,就能“洞明世事、做好自己”
2024年06月28日 21:27 民生周刊

/京博国学

“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谙世故’也不是好话。”

杨绛先生在《100岁箴言》中写道:“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越细,香得愈浓烈。”

世事往往多磨,如何摸索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保留住真实的自我?此中智慧莫过于这三点: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晓万事而不言万事。

知世故而不世故

真正的成熟,不是变得圆滑,不是越发世故,而是养成一颗柔软且宽厚的心,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一年冬天,因天灾导致庄稼收成不好,刘姥姥一家人过冬的物资难以筹备。实在无奈,她便来到京城的荣国府,求助远房亲戚王夫人。

荣国府大门四敞,气派十足,头回见此景象的刘姥姥一下就没了底气。一番周折后,她终于在众人整肃中见到了威严赫赫的王熙凤,姿态顿时摆得更低了。

刘姥姥三番五次不好意思开口,精明的王熙凤一眼看出了刘姥姥此行需求,体面地应承了她,临走时又将平时给丫头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和自己的一吊零钱给了刘姥姥。

刘姥姥通晓世故吗?当然。

在长期生活拮据的状态下,她不得不卑躬屈膝,求助别人。但刘姥姥的“世故”里始终带着柔软,藏着善良。

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三回,王熙凤病重,托刘姥姥在老家屯里求一求菩萨治好自己的病。说着,还从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交给她,作为供献的银钱。

而刘姥姥却说:“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哪用这些。”

回观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她为了解燃眉之急来筹银子。但在第三次,面对凤姐的慷慨解囊,她却选择了拒绝。不是境遇变了,而是她懂得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保留住真实的自我,历圆滑而弥天真。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内心有光芒的善良,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让人温暖妥帖。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一份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品德。

善自嘲而不嘲人

作家周国平曾在书中写道:“傻瓜从不自嘲。聪明人嘲笑自己的失误。天才不仅嘲笑自己的失误,而且嘲笑自己的成功。”

自嘲,绝非说三两句酸话,更不是耍小聪明,而是智者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他们敢于自嘲,更乐于自嘲,因为在自嘲的外衣下,藏着世事洞明的智慧。

有句话说:“自嘲不是懦夫之举,也非庸人之为。”

苏轼在人生最后阶段,写下一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用一种自嘲与调侃的口吻,对自己动荡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和回顾。这首诗读起来感觉有点凄凉,更有点无奈,但细细品读会感觉到,苏东坡内心的那种霸气与从容。

人们常说:“当你学会了自嘲,而不是嘲笑别人的时候,你便成熟了。”无论身处何种处境,利用幽默的话语,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

当我们能够镇定自若地自嘲时,不仅胸襟更加广博,而且格局更加开阔。

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智慧的人生表现。

晓万事而不言万事

读过这样一句话:“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

生活中,一些事情看破往往不难,而不说破却不那么容易。有些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一吐为快,却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王阳明曾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与朋友相处,就算要劝诫,也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正确。

这世上的事情,并不一定是非分明,要做到越了解内情,越懂得不该说的话不说。能够多为别人考虑,不说伤人的话,多说贴心的话,这样的人才能够逐渐成熟。

正如《荀子》所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与其口不择言、一吐为快,导致落人口舌、遭人厌恶,不如适时沉默,静观其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这一生,我们能够活得洒脱还是拘谨,最重要就是在不断的历练中走向成熟,练就宽广的胸襟,收获更自由自在的人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刘姥姥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