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领先的英伟达,有泡沫吗

遥遥领先的英伟达,有泡沫吗
2024年06月21日 21:18 经济观察报

全球最值钱的公司是谁?要在两年前,即便是华尔街最精英的分析师也绝不会想到,答案会是英伟达——这家靠卖游戏显卡为生、一度还濒临破产的公司。

本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过去10年时间都是极为稳定的——无非是在以FAANG(Facebook、苹果、亚马逊、奈飞和谷歌母公司首字母简写)为首的几家巨头之间王座轮替。

但时移世易,20年前“索尼微软打架,重伤竟是英伟达”的时代,黄仁勋早已经熬过去了。现在,英伟达成为了这场全球人工智能淘金之旅中最大的“卖铲人”。一开始,英伟达只是赢了它的同行,比如AMD、英特尔等等。到后来,随着AI(人工智能)淘金人越来越多,“卖铲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了。

在疯涨的股价面前,市场层面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其中最为核心的争议是,英伟达公司的基本面真的能支撑起这么高的市值吗?

单就业务本身来看,英伟达当然是站在全球最优秀的公司梯队的前列。无论是从其长期的研发投入,还是从其对于芯片市场长年的耕耘都能看出,即便是在最前沿的科技企业中,英伟达都能称得上是标杆公司。

但要说业务相对单一的英伟达比微软、苹果、谷歌等公司更有价值,恐怕还是有些受到市场焦虑情绪的影响了。

市值从来不是对当下业务的判断,而是对未来的预期。英伟达疯涨的背后,本质上还是市场对人工智能未来的需求爆发有所期待。

有机构统计,英伟达自1999年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后,股价已经累涨5910.78倍。而英伟达的市值由1万亿美元增至2万亿美元,用了约9个月;由2万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仅用了约3个月——相比之下,苹果公司实现这样的增长用了约35个月,微软用了约32个月。与此同时也能看出,英伟达的市值暴涨,不过是ChatGPT诞生之后这两年的事情。

换句话说,英伟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实现市值暴涨,主要是全球AI厂商都在做大模型,芯片明显不够用了。

可是,靠“卖铲子”能够长期持续赚钱的前提是,淘金者们已经挖掘到了金矿。

我们再看看人工智能公司。从硅谷的OpenAI到中国号称AI明星的月之暗面,再到BAT等一众国内传统互联网大厂,到底谁从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赚到钱了?

此前就有媒体援引了解OpenAI财务状况的人士透露的消息称,OpenAI去年的亏损额大约翻了一番,达到了5.4亿美元。本轮AI浪潮的引领者OpenAI尚且如此,到了中国,更是进入极限价格战模式了:一面是高昂的算力成本,另一面是大模型“0元购”,也就只有科技大厂们才经得起折腾。

也正因此,人工智能行业如今真正的底层焦虑,其实从来就不是算力。所有人都知道,生成式AI技术将会成为人类未来最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但问题是,现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生成式AI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

不久之前,有一位大模型创业公司CEO参加了一场线下沙龙,结果到场的十多家创业公司,别说赚钱了,只有两家有收入。如果把研发投入算进来,没有一家是赚钱的。前段时间还有消息称,国内知名AI应用Kimi开始通过要求用户打赏来实现收入,但在高昂的算力成本面前,这点打赏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自打互联网诞生之后,商业模式就从来不是简单的买卖交易,而更多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这样的复杂变现通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烧钱换取流量,再把流量变现的道路确实是存在的,但在生成式AI应用中,目前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厂商真正找到了能够运转的商业模式——即便是苹果,最后不也还是需要把AI功能集成在iPhone手机中才能找到让用户买单的可能性吗?

也正因此,这种源自AI应用的困境,可能才是英伟达市值中最大的“泡沫”所在——如果人工智能公司持续烧钱却仍然无法看到赚钱的希望,英伟达的股价,恐怕也会难以为继。当然,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扩散,本身就是时间和勇气的博弈。如果真的有公司找到了AI时代的iPhone,那么英伟达如今的市值,就远算不上泡沫了。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