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贾玲

被讨厌的贾玲
2024年06月16日 11:46 虎嗅APP

专题:每日深观察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作者 | 木子童编辑、制图丨渣渣郡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作者 | 木子童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让人喜欢需要做对一百件事,而让人讨厌只需要做“错”一件。

成功瘦身后,贾玲无懈可击的路人缘开始松动。

上周儿童节刚过,贾玲官宣Prada代言人,宣传短片中,她依旧飒爽干练,但在恭喜道贺之外,另一种声音甚嚣尘上:

“她的气质不适合Prada!Prada以后不会买了!”

Prada的气质到底是啥,恐怕见仁见智,唱衰贾玲代言的真意还是指向“不喜欢”三个字。

这事儿放在哪个流量明星身上都不出奇,粉黑向来势均力敌。但在贾玲身上,显然是个异例。

从前要说观众缘,没有几个明星比得过贾玲。亲切、大方、古道热肠,贾玲就像明星界的蜜雪冰城,量大亲民,也因此获得中国观众最罕有的宽容。

很少有人对她的身材说三道四,长胖三四十斤也没关系:“180斤观众也是说,诶呦好可爱呀,好活泼呢!”

但在《热辣滚烫》之后,宽容伴随脂肪一同消失,贾玲突然开始被讨厌了。

从前做啥都对,现在啥都是罪。

批评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瘦了,但是____”,如同一道完型填空题:

她瘦了,但是变丑了。

证据就是那张与吴彦祖的合照。照片中,贾玲笑出一脸褶子,似乎佐证了瘦身太快导致面部松弛的坊间传言:

“也不知道她哪来的自信,长得本来就是谐星道路,现在却走知性美女路线。”

她瘦了,但是胸小了。

“女的减肥,胸掉得最快。”

“200斤的胸,减完直接没了。”

更多视频与活动资料的流出,让变丑论破产,但这并不妨碍完形填空继续击鼓传花。

她瘦了,没变丑,但是一点儿也不健康。

“正常减肥哪有这么快的,一定是吃药了!”

“眼里没神了,不管用什么方式和手段,元气大伤了。”

她瘦了,没变丑,但是不讨喜了。

“虽然好看,还是以前的面相看着舒服。”

瘦下来后,埋藏在脂肪背后的脸颊轮廓浮现,骨相凌厉,原来“很有亲和力”,现在变得很有距离。

还有人说,贾玲不再爱笑,胶原蛋白置换成岁月的刻痕,“原来的喜庆消失了”,从无忧无虑的胖丫头,变成劳心劳力的大姐头,连面相都“变苦”了。

从身材、容貌到面相,贾玲从未“达标”却从未被挑剔过的身体特征,统统被重新审视,判定不及格。

明明更美更健康了,为何贾玲的观众缘却反而倒退?

从前贾玲有一百个成就,激起的妒意都能被一个“胖”字抵消。

如同上面的完形填空调转过来,“她确实很成功,但她胖啊”。

在以瘦为美的时代,胖就是无法遮掩的短处,人人只要打眼一看胖子,这短处就拿捏在了手里,于是我们对胖子倒有一种特别的宽容,如同对待班级里的差生朋友。

结果这位约好一起不学习的差生,傻玩傻闹一学期,期末卷子一交,年级第一名。

又瘦又美又健康,啪地一下,贾玲的短处没有了。

是羡慕嫉妒,更是预期背离。

我们总以为,贾玲会一直扮演那个标准的胖子朋友形象:圆润爱吃脾气好,善解人意能搞笑。

任你高楼起,任你房塌了,玲姐就在那里,啃着油边,噙着微笑,不动不摇。

但她一声不响地变瘦了。

《热辣滚烫》热映时,有人开玩笑道,“不到1年,我们就失去了半个贾玲”。

其实失去的何止半个贾玲,我们失去的,是那个胖子朋友的全部。

与其说那是贾玲,不如说那是一种观众想象,一份恒久的保障,保障即使并不纤瘦、身材并非标准,女性依旧可以亲切而耀眼地出现在内娱屏幕上。

当“胖贾玲”消失,“瘦贾玲”几乎是被记恨的。看呐,就是她,把我们的贾玲弄丢了!

自打贾玲瘦下来后,每隔几周,就能听到一次“贾玲体重反弹”的传说,一张模糊的图片,配一段似是而非的文字,轻松收割几十万的流量。

为什么明知是假,还会点进去上当?或许就是因为,我们太想念那位消失的胖朋友了吧。

而独属胖朋友的宽容,也伴随胖朋友的离开,一同开始退潮。

这个现象,是羡慕嫉妒,但远非一个简单的羡慕嫉妒就能解释所有。

变瘦带走了宽容,也带来了“贾玲逆反”。

因为变瘦带来的间接收益太过巨大。

凭借《热辣滚烫》34.6亿内地票房,贾玲稳坐中国最卖座的女性导演,跻身中国导演票房前十。

但影片自身的质量,又有些无法支撑这些数字所代表的能量。

流畅、通俗、易懂。《热辣滚烫》和《你好,李焕英》一样,格外适合春节档的合家欢观影,可流于浅白的情节改编、小品化的影响表达,显然又不是一部封神之作该有的品质。

于是有人吐槽:“你减肥不能找我们要钱啊。”

在欲说还休的宣发加持下,《热辣滚烫》渐渐脱离一部电影,成为“贾玲减肥”的奇观观赏门票:

“花钱去电影院看贾玲送自己一朵小红花。”

为贴合角色增重到超过200斤,再减重到110斤,同时兼顾导演日常工作,贾玲的经历当然值得佩服,但当本末倒置,服务于角色的励志经历成为观影的最大理由,难免让人心生不服。

如同借助社会话题的《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这些电影的成功,总让人疑心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占了“诱食剂”的便利。

说到底,贾玲两部电影两战两捷,一部以母女亲情动人,一部献祭了胖胖的过去,都是掏心掏肺的真诚,但也都有几分“取巧”的幸运。

《李焕英》热映时,坊间已有微词,只不过被彼时还存在的“宽容特权”消化了去。

对于一个身边亲近的朋友,我们总会多上几分耐心。但当瘦身成功的贾玲亮相,曾经亲切的距离陡然拉远。

当聚光灯打在黄色裙摆,贾玲与过去的自己隔空对唱,伴随激烈昂扬的旋律,一种感受无比强烈地穿透屏幕:

过去她是“我们”,现在她是“她们”。

铺天盖地的赞美声里,贾玲走上神坛。

但不巧,把神拉下神坛正是时下最火热的时代命题。

毫无疑问,贾玲正在成为新一代励志偶像。

从乡村走上春晚,从相声演员成为导演,一边做着导演、编剧、主演,一边从二郎腿都翘不起来的状态练到一身精悍,最后还狂揽票房,挤进男性主导的导演排行。

小说都不敢写的故事,贾玲过成了生活。更难得的是,帮助柳岩、与张小斐相携相知,她还代表女孩帮女孩的女性力量。

《热辣滚烫》之前,贾玲的品性就已是有口皆碑。

《热辣滚烫》后,成功瘦身的她,美貌归位,更是成为传统意义上全面发展的完美偶像。

如果说,从前的贾玲只是一位亲切的朋友,那么现在的她,确然已经可以成为某种icon,代表某种力量。

恶言恶语,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澎湃。

这或许来源于一种观众的本能,本能地抵触“偶像”。因为偶像总是完美的,而完美在真实世界中并不存在。

东京目黑川边,一座寺庙内,有一尊佛像,礼佛者可以取用佛边的金箔,为佛贴金。因为贴金者重,而且偏爱佛头,所以一颗金灿灿的佛头在层层金箔包裹下,几乎难辨五官。

每当看到它,我都不由得想起渐趋逼仄的娱乐圈。

面对完美偶像,我们难以抑制把它扯下神坛的冲动,而拥护者则处处维护、层层贴金,不允许偶像露出一点瑕疵,全然不顾偶像本人是否已在金纸下呼吸艰难、面目全非。

贴金者越是回护,逆反者越想渎神,而渎神者越众,贴金者越发回护。

造神是一场不可逆的群体运动,一旦启动,即便是神也无法阻止。贾玲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这个电影与减肥无关,与拳击也无关”,并不想过分强调瘦身,因为这会影响观众观赏电影主题,但显然,她的意志已无法左右流量的方向。

没有谁能自外于时代的规则,享用了流量的便利,从此就要遵循流量的游戏规则。

对于曾经喜欢“贾玲”的观众来说,这或许有几分遗憾,遗憾那个超然物外的亲切朋友终于落入名利场中。

但贾玲不曾在乎,正如她不曾在意因胖而成为综艺笑果。

定义是别人的事情,而她只管去闯。

观众的潮水自会流向时代的方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贾玲 消失的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