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书速递 | 人一定要毕业吗

界面新书速递 | 人一定要毕业吗
2024年05月26日 14:56 界面新闻

界面荐书

每周为您提供一份好书单

“毕业季”的脚步如期而至了,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无限可能的季节。或许你是已经收拾好所有行囊的应届生,正踌躇满志地踏上人生下一段旅程。又或许你已“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多年,但每到六月看到网上一届届毕业生的纷繁讨论,仍是记忆犹新。

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真的毕业了的?是换上学士服的那一刻,是拍毕业照的时候,还是改收货地址的那一刻?实际上,不论是真的从学校毕业,还是告别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都可以称之为“毕业”。走向未知的旅程总是伴随着忐忑,但相信前方会有不同的风景在等着我们。

本期荐书带来《我看见的世界》等16本近期出版的新书,希望能陪伴你走在前行的路上

《我看见的世界》

李飞飞 著

中信出版

《我看见的世界》既是李飞飞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到顶尖科学家的经历。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励着她持续追寻人生的“北极星”,并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

这本书既是对重大科学突破幕后的精彩窥探,也是一位女性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它不仅证明了即使是最技术性的学术研究也需要激情,更加表明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可以激发无尽的科技创新。

《电影,我略知一二》

贾樟柯 著

上海三联书店丨理想国

《电影,我略知一二》是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学习笔记,也是写给大家的电影通识课,共十七讲。他以百来部经典影片为案例,从电影观念谈起,谈及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为什么要用长镜头?什么是电影的运动基因?怎么理解创新和反叛?什么是作者电影?场面调度怎么做?纪录片不是电影吗?电影是一种怎样的语言?为什么说表演是所有人的工作?等等。

导演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做出决定的工作,在创作的时候,支撑导演反应速度和质量的是日积月累的对电影的理解。无论你是资深影迷还是电影爱好者,都值得跟贾樟柯导演一同思考电影的这些根本性问题,它们正是电影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成因。本书既是对电影史与电影观念深入浅出的介绍,是贾导近三十年电影创作从业经验的总结,也是一部具有当代电影精神、个人风格明显的电影美学鉴赏指南,值得所有文艺创作者和受众阅读借鉴。

《生而为野》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本书从视觉叙事的角度切入,由远及近的尺度递进,以旁观者的视角凝视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丰富的肌理遍布,个体的抗争上演,万象交叠,悲喜无常。全书分为地球(EARTH)、栖息(HABITAT)、行为( BEHAVIOR)、凝视( GAZE)、聚焦( FOCUS)五个章节,共收录 219 幅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前四届精选之作,以震撼人心的自然影像,展现地球多元的山川风貌以及瑰丽的万物生灵,也重新发现和认知那些不可思议的生命的力量。

《电影狂想:昆汀·塔伦蒂诺回忆录》

昆汀·塔伦蒂诺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丨未读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代最著名的电影人之一,也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爱好者。多年来,昆汀一直在采访中称自己将创作一本关于电影的书,现在,时机已到。他将为所有电影爱好者献上让人期待已久的一切。

在他的首部非虚构作品中,昆汀从童年时代与电影结缘写起,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及电影人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评论,同时穿插了自己与电影密不可分的成长往事。这是昆汀的私家片单,更是他的传奇人生。

《双面人生》

阿莉·史密斯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部双螺旋结构的小说。生活在当代的女孩乔治正和弟弟一起面对母亲去世的现实,她回忆起和母亲的最后一次旅行是去意大利费拉拉看壁画;15世纪的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科·德尔·科萨为了进入绘画领域,从小扮作男孩生活,她正被一个十几岁女孩的奇怪幻象所困扰。两人的故事如同藤蔓一般复杂地缠绕、交错,似乎一个人的记忆在另一个人的故事中延续了完整的生命。

死亡会是终结吗?在不同的时空中,爱与记忆透过艺术得以永存。在阿莉·史密斯笔下,时间被永恒之物消解,一切虚构之事都变得如此真实,每个人在小说中都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玻璃底片上的宇宙》

达娃·索贝尔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丨后浪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哈佛天文台是最早雇用女性担任计算员的机构。起初,这些女计算员来自天文台常驻天文学家的妻子、姐妹和女儿,她们计算和解译男同事夜晚观测的结果。随后,越来越多的女子学院毕业生加入其中。她们见证了摄影术与光谱学兴起的时代,工作内容从计算转向研究“玻璃底片上的宇宙”——通过天体照相定格在玻璃底片上的星星;利用这些底片分析恒星光谱、进行恒星分类、编纂星表、发现新星和变星,并找到一种通过星光测量太空中距离的方法。

这是一个有关哈佛天文台历史上赞助人和天文学家的故事,也是一部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的天文学史。作者通过日记、信件和回忆录等大量材料为我们精确还原了哈佛天文台与近现代天文学发现史上的一些重要现场,以及背后许多不曾为人知晓的点滴。

《想象动物志》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玛加丽塔·格雷罗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想象动物志》是西班牙语文学大师,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与玛加丽塔·格雷罗合作写成的故事集。故事集描绘了人类想象出来的各种生物、各种珍禽异兽,甚至是一些无法归类的存在,如阿宝阿库,形而上学动物,卡夫卡幻想的动物,植物羊博拉梅兹,百首鱼,食灵怪,分身,龙,凤凰,饕餮,狮鹫,墨猴,地精诺姆,泥人戈仑,巨人胡姆巴巴,巨牛库尤萨,独角兽,衔尾蛇……它们或存在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或出现在典籍文献、文学作品里,或流传于道听途说、野史逸闻,或出现在人类的梦境里,一切似乎都有凭有据,却又是混合了好奇、想象、推演、梦境、幻象,或出于喜爱、信仰、祈盼或出于避讳、担忧、畏惧的产物。

故事集包括116篇,所述之物并不止116种,有的篇目写到同类或相关联的几种动物,正如博尔赫斯所说,这本书把“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人类的想象所孕育的奇怪的生灵”收集在了一起。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罗斯玛丽·沙利文 著

中信出版社

阿特伍德的父亲是一位昆虫学家,六个月大的她被放在背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丛林生活,后来成为她第一任丈夫的吉姆·波尔克说:“她是名副其实的丛林之子。”在阿特伍德出生的那个时代,女孩们还会因为创作野心而受到打压,但是她却坚信自己要写诗,要成为作家。这一点从未改变,无论是她在“波希米亚使馆”参加文学活动时,在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时,还是在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做小职员时。

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位杰出作家的职业生涯图景徐徐展开,她“永不停步”的独门创作秘籍慢慢显露:为何她能创作出《可以吃的女人》《使女的故事》《猫眼》这样的作品?她的创作中有多少亦真亦幻的部分?她的艺术创作与个人生活又具有怎样的情感关联?如今,年逾八十的她,依然笔耕不辍,跨越题材,打破桎梏,永不停步地在创作。

《切萨皮克安魂曲》

厄尔·斯威夫特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丹吉尔岛是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独特岛屿,切萨皮克是坐落在岛上的小城。那里生存条件恶劣,但仍有470位岛民在这座小城里顽强生存,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丹吉尔岛正在消失,逐日被大海吞没:从1850年至2017年,岛屿面积已缩小了2/3。海浪冲开了岛民祖先的墓地,让这些虔诚的岛民十分担忧。当时,专家认为,再过25年左右,丹吉尔岛就会被彻底淹没,岛民们将不得不放弃家园。2016—2017年,本书作者厄尔·斯威夫特在丹吉尔岛生活,与这些依水而居的人们一同捕捞蟹和蚝。他记录岛上古老的传统,描绘岛屿的过去,也遥望它空洞的未来。即将从世间消失的切萨皮克——它的命运已无可逆转。

《初老的女人》

伊藤比吕美 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丨未读

62岁开始的独居生活,一人,一狗,许多许多盆栽,每周一次往返于东京和熊本,衰老的身体在发出尖叫。

送走双亲和丈夫后,62岁的伊藤带着小狗克莱默离开美国,重回日本,开启“初老之女”的独居生活。在熟悉又陌生的故土上,将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伊藤以敏感坦率的笔触写下一个女人老后的身体和精神变化,以及一个人生活的自由和寂寥。在不断的别离中,直面生命的荒芜。“现在身边一个家人都没有了,我真的自由了。”

《洞穴公案》

秦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如电影般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产生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此外,作者大胆地将思想实验这种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尚很少见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原创性极强。

《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

卡尔·萨根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30多年前,“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结束太阳系探测使命时回眸一望,拍摄下了我们的地球家园。在这幅发人深省的照片里,地球就像一粒飘浮在宇宙中的尘埃,享誉全球的美国天文学家和科普大师卡尔•萨根别有深意地称之为“暗淡蓝点”。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世界上,或许有一天将离开这里去往其他星球。

本书是萨根在60岁那年出版的科普名著,宛如一部纵贯往昔、今日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编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他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种种观念,接着根据20世纪下半叶太空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做了全方位的考察,然后评估了将人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对人类未来的太空家园进行了长远展望。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与萨根进行亲切的交谈,他将引导我们放下人类的自大和傲慢,然后鼓足勇气去探索更辽阔的星际宇宙。这不仅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愿望,更是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必然。

《开心蔡澜》

蔡澜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微库

食物有酸甜苦辣咸,人生也有五味杂陈,吃是一种生活态度。蔡澜先生中学时便开始写作投稿,40岁前后开始系统性地撰写专栏,多年来撰写了多种类型的文章。因老父赴港在餐厅等位耗时颇久,蔡先生下决心“打入饮食界”,这些年他吃在四方,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开心蔡澜·饮食文化”共4本,囊括蔡先生80余年饮食经验,从食材入手,辅以各种烹饪方法,集中介绍外国饮食文化及中华饮食文化,从普通的食材中萃取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从食物里获得慰藉和滋养。

爱吃,爱生活,用坦然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人就会更快活,人生也就没有什么难过的。

《坡地手记》

何大草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性格随性自然的小杨误打误撞成为大学里教写作的老师,她教写作不追求词藻优美,不迷信名家权威,只求真实,朴素,如实地呈现出事物和人心本来的面貌,正如她的秉性,追求本真。大学坐落在省城北郊的一片坡地,坡地舒缓起伏,小杨顺心而为。在大学任教的日子里她与学生王桐和长者吴爷相遇,三人在别人眼里是孤僻的、怪异的、不符合世俗评价体系的,但却在精神上契合相依,在坡地上共同度过了一段率性而为的自在时光,恰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写照。

《当良知沉睡》

玛莎·斯托特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提到“反社会人格者”的时候,你想到的也许是面目狰狞的罪犯、冷血的连环杀手,或者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战争犯。“暴力型”反社会人格者也许很好被辨认出来,但与此同时,我们身边也可能存在不容易辨认的“非暴力型”反社会人格者。这类反社会人格者不会触碰法律,以普通人的姿态生活在我们周围。他们危险且难于辨认,即使没有暴力倾向,也有可能损害我们的人际关系、骗取我们的存款、伤害我们的自尊、毁掉我们平静的生活。

书中呈现多个案例,为我们描绘了反社会人格者的样貌:他们普遍缺乏同理心、擅长社交、富有魅力、无视社会规则。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出人头地不择手段,并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会给朋友、家人、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另一些人则好逸恶劳,通过花言巧语和情感操纵利用家人或朋友,试图不劳而获。

除了分析反社会人格者的心理特质,作者还对“良知”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提出了应对反社会人格者的方法,让你能够识别反社会人格者,保护你和你爱的人不受反社会人格者的操纵和伤害。

《伦勃朗的眼睛》

西蒙·沙玛 著

上海三联书店丨理想国

《伦勃朗的眼睛》是一部融合了历史、艺术与人物传记的宏大作品。西蒙·沙玛以16至17世纪尼德兰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解读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各阶段的重要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位绘画大师的天赋之才与起伏生涯:他如何从一个青涩却有着惊人天赋的模仿者,迅速成长为以无语伦比的独创性傲视群英、备受上流社会追捧的博学画师?又如何因特立独行、画风粗野而遭到冷落,以致晚年落寂?他在艺术风格上的持续探索、对自身境遇的淡然,揭示了怎样的艺术理念与追求?他令人唏嘘的人生结局,又折射出怎样的人性弱点与社会势态?

作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用重要的历史节点勾勒出16至17世纪尼德兰乃至欧洲的社会变迁,并填充生动的风俗起居细节,铺陈出一幅熙熙攘攘、随时代沉浮的市民生活图景。作为艺术史家,沙玛将视角对准活跃于那个时代的众多艺术家,他们之间的交集与擦肩而过、传承与超越、惺惺相惜与相轻相竞,一展尼德兰艺术界百花齐放的盛况。作为一名有人文精神的艺术鉴赏家,沙玛冷静而富有同理心,不仅全方位解读绘画作品的意蕴内涵,也由画及人,带领我们探知一代大师的内心世界与复杂人格。

互动问题:

你的毕业季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上期留言入选读者:

夏日午后;molly;,老纪

(已留言回复)

本期编辑/原理 苏卓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