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前线理论圈
从认识根源上来看,费尔巴哈把抽象的人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不了解实践的作用与意义,没有把人作为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恩格斯曾指出,在费尔巴哈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418/102/w1080h622/20240418/e4ea-3e6de8c3fe8c9a0273ad335ef4ca52a0.png)
从社会原因上来看,费尔巴哈之所以是一个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还和当时德国的现实状况密不可分。早年的经历使费尔巴哈长期脱离社会实践,在布鲁克堡的乡村过着孤寂的生活,没能洞察到1848年革命的巨大意义,没有及时了解社会现实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费尔巴哈没有走的路,必定会有人走。众所周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巨著。
令人可惜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德意志意识形态》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出版。直到恩格斯逝世多年之后,《德意志意识形态》才于1932年第一次公开问世。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明确阐发、对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的明确阐述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体系化学理化,是由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实现的。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结出真正果实的派别,实现了哲学的革命。
新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相比具有两点不同:
一是不同于以往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而是与唯心主义哲学根本对立。
二是不同于一切旧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超越:
一是对唯心主义的超越,批判并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彻底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倾向。就像恩格斯所说的,对一种哲学仅仅宣布它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尤其是对黑格尔哲学,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办法来消除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体系而吸收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从而使黑格尔的辩证法被倒转过来,或者说是重新用脚立地而不是用头立地,也因此恢复了黑格尔哲学革命的方面。
二是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批判并改造了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附加任何唯心主义怪想,主张从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出发,从事物本身的联系中去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
![图为俄罗斯国家社会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手稿](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418/255/w640h415/20240418/334b-6ab6436eea029cdefe77d03e11caf5c9.jpg)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然界的理解,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主张将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彻到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中:不仅仅包括自然界,而且包括人类社会;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
“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
《费尔巴哈论》相当于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正如恩格斯晚年给布洛赫的信中所说,《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两本书“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就我所知是目前最为详尽的阐述”。
《费尔巴哈论》是全新世界观的一次集中表达,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并用这一原理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第一次详尽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与实践性。《费尔巴哈论》所包含的丰富智慧,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挖掘。
作者:孙莉,北京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选自前线客户端2024年4月15日文章
责任编辑:高海涛
网络编辑:崔天琪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