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便秘、腹泻,哪一种症状需要进一步做肠镜 | 科普时间

便血、便秘、腹泻,哪一种症状需要进一步做肠镜 | 科普时间
2023年12月15日 14:00 国家卫健委网站

转自:健康中国

“早发现,早治疗”,在恶性肿瘤防治上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肿瘤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会越好。现在,肠癌患者越来越多了。幸运的是,有些症状会提示患者肠癌的发生,如果能敏锐地察觉到身体的某些变化,就等于是在与疾病的博弈中占了先机。

肠癌通常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将发病率按发病部位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以及横结肠。近年来,发病部位还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    

肠癌的发病年龄趋于老年化,男女比例为1.65∶1,发病原因与家族遗传因素、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和其他因素有关。患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仅仅感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那么,我们怎么做到尽早发现,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呢?    

肠癌患者因其发病部位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以下人群需要特别警惕肠癌的发生。首先,有明确家族消化道肿瘤病史的人群即便没有症状,也要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其次,正常人群在身体出现以下这几个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便血、便秘、腹泻。    

对此,有人会有疑问:“这些症状我都有过,我也没有得肿瘤啊!”现在就来说说,如何判断症状与肠癌相关。

便血:阳性暴露端倪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由肛门排出,使大便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黑色。少量消化道出血不会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需经过大便隐血试验才能确定,称为隐血。    

患者出现便血时,医生首先会根据便血的颜色大致推断病变位置和原因。出血部位离肛门越远,距离排便时间越长,则颜色越深。所以,便鲜血一般由肛周疾病引起,比如痔疮、肛裂、直肠癌等;暗红色血便通常由远端小肠、结肠疾病引起,比如小肠间质瘤、炎性肠病、结肠癌等;黑便则通常是上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鲜血中的血红蛋白在消化道排出过程中变性造成了颜色加深,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胆道出血、胃癌等。    

当然,如果患者吃了大量动物血制品、动物内脏或某些水果,如火龙果等,或者长期服用铁剂、铋剂等,也可能造成大便颜色呈黑色。所以,便血并不全是肠癌的提示。    

便潜血不是患者能用肉眼观察到的。消化道任何部位的少量出血,都可能造成便潜血阳性。在检查手段匮乏的年代,老专家们就是在便潜血一个“+”号的化验单上发现结肠癌的端倪,来挽救一个个生命的。这就是常规体检中都有大便检查的原因。

如果患者有任何形式的便血,或有便潜血阳性的表现,就要重视并一查到底,弄清楚原因。

便秘:肠镜检查探究竟

首先要把便秘和腹胀两个概念区分清楚。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的一种表现。而腹胀则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有膨胀感。这是由于肠蠕动减慢,胃肠胀气或者肠道堵塞所致。也就是说,便秘可能引起腹胀,而有腹胀的症状并不等于便秘。    

如果要弄清楚便秘与肠癌之间的关系,患者就要做一个肠镜检查。这是最直接的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方法。如果确认没有器质性病变,那便秘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使用必要的润肠通便药物来改善症状。

腹泻、便秘交替,要高度警惕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同时粪质稀薄,水分增加。一般来说,患者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粪便中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者脓血、黏液等。腹泻患者常伴随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发病急骤,病程多在2~3周,大多是由于患者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引起肠道感染,还有的是患者发生了食物或者药物中毒。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其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能为感染性原因,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因素。比如患者患有肠道感染性疾病(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疾病、肠结核等),非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等),消化道良恶性肿瘤(间质瘤、结肠息肉、结肠癌、淋巴瘤等),肠道功能性疾病(小肠吸收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及肝胆胰术后等(胃大部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等)。

如果患者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症状,就要特别重视。请尽快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以确认是否患有结直肠癌。

小贴士

发现息肉,不要过于担心

说到肠镜,不得不提这个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症状——息肉。很多人会将息肉和肠癌联系到一起,一听说自己有息肉就惶惶不可终日,其实大可不必。    

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肉其实是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上常见腺瘤样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其中,腺瘤样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状管状腺瘤,为真性息肉。肠道中发现的息肉多为良性息肉,特别是直径<1厘米的息肉,癌变的概率较小,发现后尽早切除,一般不会有隐患。但息肉中的一部分有恶变倾向,需要进行病理化验以确定其类型。

腹泻、便秘等症状,很多也是由息肉引起的。0.3厘米以上的息肉,就有可能引起便血、便潜血。1厘米以上的息肉,会引起排便不畅及腹部不适等症状。    

在做肠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0.4厘米以下的息肉,医生会现场切除。但0.4厘米以上的息肉,因其有延迟性出血或穿孔的可能,需要患者严格卧床,一般建议住院切除。    

发现息肉,不要过于担心,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置即可。如今,逐渐普及的无痛内镜检查,已经大大减轻了患者检查时的痛苦,而且同一次麻醉下,可以同时做胃镜检查,既减轻了痛苦,又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所以,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做一个常规肠镜检查进行初筛。检查没有问题的人群,可以在3~5年后再进行肠镜筛查。如果肠镜中发现了息肉,即便是良性的,也请患者一年后做肠镜检查进行复查。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刘靖

审核:国家健康专家库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胰胃外科病区主任医师、教授  田艳涛

策划:谭嘉 余运西

编辑:栾兆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便秘 肠癌 腹泻 肠镜 疾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20 达利凯普 301566 --
  • 12-19 辰奕智能 301578 --
  • 12-18 鼎龙科技 603004 16.8
  • 12-18 莱赛激光 871263 7.28
  • 12-15 国际复材 301526 2.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