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选择网络隐身,成为momo家族的一员吗?

你会选择网络隐身,成为momo家族的一员吗?
2023年06月05日 09:02 江苏新闻广播

本周《左右》栏目聚焦的话题非常新鲜,叫做:你会选择网络隐身,成为momo家族的一员吗?

可能很多听众,对momo不是很熟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了很多帖子和笔记。其实,momo并不是某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随后,一些习惯了“潜水”的网友索性换成默认昵称、使用默认头像的momo,主动隐身以寻求一份隐秘感与安全感。大家怎么看待这种行为?你们会选择网络隐身,成为momo家族的一员吗?“momo”又会不会变成网暴他人的“遮羞布”呢?

市民观点

1、我觉得我能理解,比如以前玩饭圈的时候,讲话确实很有攻击性;然后每个人观点不同,如果没有匿名,他会通过你的个人账号找到你,然后还会影响到你家人。如果现在还面临这种情况,我肯定会选择匿名,保护好自己。

2、知乎不是总有那种匿名回答吗?我可以理解,因为跟生活相关,但小红书上一般搞这种名字都在上面喷人,发表的言论比较低智,所以说不太喜欢。

3、如果大家都没有头像都没有名字,那就像隐身人一样,或者是戴着面具的一个人。如果我想举报,可连头像都没有,我去找谁?连名字都没有,我去问谁?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线上,看一看在网络上大家对此事的看法。

网友观点

新华社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投票:你如何看待“momo”这种集体马甲。超过4600人参与了这次投票,结果显示,知道“momo”的人中,认为“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减轻社交压力”的网友和认为“有人可能会口无遮拦地发言”的网友数量基本相当,两者不分伯仲。

有网友认为,一个坏momo就会让人觉得其他momo都是坏momo,也有网友说,其实这就是换一种形式的匿名发言而已,和很久以前大家使用一样的qq头像类似,所以没啥大惊小怪的。

在大蓝鲸客户端,我们也征集到了不少网友的留言。

隐藏自己,变成无个性群体中的一员,这是不少人改变头像的原因之一。通过我们的采访和网友的发言,可以理解部分人希望在互联网隐身,不希望被熟人甚至是陌生人捕捉到自己的社交足迹,或者是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甚至被其他用户攻击而不想发言、不敢发言。

在外界看来,社交网络上,现在活跃的90后、00后偏多,他们更应该是追求个性、渴望自我表达的一代人,怎么会选择“毫无个性”的momo作为自己在网络上的身份呢?

专家观点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思政高级讲师韩宁看来,从青年心理来看,这一现象体现了一种群体认同和隐身欲望。以往的个性化网友和头像,虽然和现实的身份存在区别,也能算是一种匿名马甲,但是根据越来越厉害的算法推荐、过往的网络痕迹,个性化网名也会被熟悉的人推测认出身份。韩宁认为,momo们形成了一种虚拟身份,这种身份可以保护他们的真实身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和隐私。

其实这里面就是树洞的概念,就是我可以对着树洞去说很多我自己的秘密,同时我也可以对着树洞去发泄我的情绪。隐藏自己之后,可以把自己和对方互当“树洞”。我们这一代看到的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他的生活社交压力可能会比以前大一些,信息量太多,交流的东西会更频繁,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希望有一个能够倾听或者去诉说的地方,最好在讲完之后彼此不认识。

我们可以跟身边的人去说我的秘密,去说我的隐私,但是我没有办法向我身边我熟知的人去发泄情绪,越熟悉的人你可能发泄情绪,你所要承担的后果就越多,比如说孩子和父母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那么如果跟对方发泄情绪,那么很可能会结束你们现在这段关系。

但隐藏自己并不等于为所欲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集体面具不等于浑水摸鱼的自由。尽管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戴了一样的“头套”,但通过用户身份证明,一样可以锁定具体的人。韩宁认为,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一旦成为无数momo中的一员,很多人很容易失去克制与自律,盲目地发泄情绪:

情绪失控的状态下,人们往往做出来的行为是极其不理智的。当一个人发火的时候,或者说状态不好的时候,不要去做决定,因为有些时候这个决定是带有冲动性的和自我当下满足感的一些行为,那么这种冲动性和当下自我满足的这些行为往往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这种发泄方式,一旦你发现了你成功了,那么你很可能会对这个事情产生依赖,你会上瘾。当我们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发泄方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选择一个健康的积极的方式,让我们在一个健康积极的方式去上瘾,那么这样子的好处是我还能提升自己,我还能发泄情绪。

momo这个意外出现的集体“马甲”,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社交心态的变化。加入momo大军的人希望自己既能在茫茫人海中不被发现,又能实现言语自由,并且能在网络世界中快速找到结伴同行之人。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一代希望得到更为宽阔的表达空间,也对 “被考古”和“被挂人”充满了排斥和反感。

但正如海采中有人所说,现在有了momo的面具,反而让一部分人成为施暴者,在网络中宣泄戾气和郁积的情绪,反而让momo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所在。无论如何,匿名的保护色都不应该成为伤害他人的保护色,这样的行为应该不符合加入momo大军的初衷,和粉嫩可爱的momo不相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情绪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9 海看股份 301262 --
  • 06-07 西高院 688334 --
  • 06-06 飞沃科技 301232 72.5
  • 06-06 恒勃股份 301225 35.66
  • 06-05 康力源 301287 40.1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