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益观点丨本轮猪周期将如何演绎?

良益观点丨本轮猪周期将如何演绎?
2024年06月28日 17:53 中粮信托

猪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价格波动自然也受到无数家庭的关注。今年以来,消费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猪肉价格出现了显著的上涨。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新的一轮猪周期是否已经悄然到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肉价格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呢?

历次猪周期的一般规律和第五轮猪周期的特点

猪肉价格变化要从生猪养殖说起,而生猪养殖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猪周期”指的是出于行业特征,整体产能的调整存在大幅滞后性,导致供给大幅变动,从而使得供需关系不断变动,进而使得行业盈利产生周期性。一轮完整猪周期通常包含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等四个阶段。

图1 猪周期示意图图1 猪周期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粮信托整理

2006年到2022年,我国共经历了四轮较为完整的“猪周期”,每轮持续约4年左右。一般来说,对猪周期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几个因素包括生产属性;玉米及饲料价格;替代性肉类(如牛肉和鸡肉)的供应、需求和价格;猪肉批发和零售价格;国内猪肉消费和出口需求;生产效率(即母猪产仔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育肥猪数、生猪屠宰重量等);生产技术;消费者态度的转变;意外事件的影响(如动物疫病暴发、产业政策调整、公共卫生事件);行业信息引导等。四轮猪周期受外部供给扰动因素的影响,其特点和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此前文章《带你读懂猪周期的起伏成因》中已有详细分析。

图2 生猪价格走势图(元/千克)图2 生猪价格走势图(元/千克)

资料来源:wind,中粮信托整理

2022年4月以来的第五轮“猪周期”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即波动性的减小和周期的延长。与以往猪周期相比,本轮周期的涨跌幅度相对较小,且上涨和下跌的周期时间也有所延长。这主要是由于市场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和产能调控机制的存在。规模化养殖场对于产能的调节更为稳定和谨慎,在行业亏损期对于疫病的防控也更为有效,这使得猪肉供给相对更为稳定。同时,政府也继续通过产能调控、冻肉储备等措施来稳定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

   当前影响猪价走势的关键因素分析

1.从时间来看:本轮猪周期下跌阶段已有较长时间,但距离极值还有一段距离

表1 历次猪周期的时间跨度

资料来源:Wind,中粮信托整理资料来源:Wind,中粮信托整理

通常来说,在猪周期步入下跌阶段时,猪价会经历数次触底,整体走势呈现“W”型态势。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生猪需求的季节性旺盛、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控以及养殖户减少生猪出栏量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会短暂地推动猪价回升。然而,当这些提振效果消退后,猪价会再度下滑。唯有当母猪存栏量显著缩减、生猪出栏量持续下滑时,猪价才会真正步入一个新的周期。

相较于以往的猪周期,本轮猪周期的上涨时段显著缩短,仅仅持续了6个月,而下跌时段却已经绵延了20个月之久。自2023年1月猪价跌至每公斤15元左右后,便一直在低位徘徊,至今未有显著回升。虽然本轮下跌过程中也有数次触底反弹的尝试,但鉴于历史上曾有两轮猪周期的下跌阶段超过了20个月,因此我们仍不能完全排除猪价继续下探的可能性。

图3 本轮猪周期以来生猪价格走势图(元/千克)图3 本轮猪周期以来生猪价格走势图(元/千克)

资料来源:wind,中粮信托整理

2. 从盈利来看,虽然从自繁自养首次亏损到目前的净亏损月份达12个月,但当前亏损幅度偏低

在一个典型的猪周期中,当猪价进入下行阶段后养殖利润会逐渐减少。随着亏损时间的持续累积,企业的负债率和现金流压力日益加剧,这使得产能削减对亏损的敏感度显著提升,进而加速了产能的削减和猪价的触底。通常,从自繁自养模式首次出现亏损到猪价最终触底的过程,往往需要历经十个月以上的时间。同时,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业的抗亏损能力得到了增强,因此养殖利润亏损的时段也相应地被拉长了(即从首次出现亏损到猪价最后触底期间的净亏损时长已从六个月延长至十二个月)。

在当前的猪周期中,自繁自养模式的利润自2023年年初便开始出现亏损。尽管在2023年的七八月间曾短暂地摆脱了亏损局面,但直到2024年5月才彻底扭转了亏损状况,整个亏损期长达15个月。虽然时间跨度足够,但深度亏损(即每头猪亏损超过300元)的时段并不长。相较于以往的猪周期,这一轮的深度亏损期较短,这可能会对产能去化形成掣肘。

图4 本轮猪周期以来养殖利润走势图(元/头)图4 本轮猪周期以来养殖利润走势图(元/头)

资料来源:wind 中粮信托

3.从供给来看,能繁母猪高点到猪价最终探底期间,能繁母猪存栏会出现明显去化,但本次猪周期去化程度仍有不足

在猪周期中,随着养殖户不断亏损会开始淘汰母猪,先是低效母猪,随着当对将来猪价的预期极端悲观时正常母猪的淘汰也会加速。在不同猪周期中,猪价从高点下滑到行业出现深度亏损的时长存在较大差异,能繁母猪产能去化速度不一。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生猪产能去化较为明显,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已不足4000万头。生猪供给持续收缩也是近期猪价持续上行的主要推手。

图5 本轮猪周期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走势图(万头)资料来源:wind 中粮信托

图5 本轮猪周期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走势图(万头)

资料来源:wind 中粮信托

由于2021-2023年猪价经历较长时间调整,行业资产负债率整体处于高位,从整个经济环境来看产业对行业发展和消费也不像以前那么有信心,预计后续行业产能恢复速度或较为缓慢。同时,猪价上涨后导致的养殖户压栏和二育行为也对市场造成一定扰动,猪价可能仍将保持一定时期的上行态势。但我们也要看到,3月份农业农村部也已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当前猪肉的供需矛盾并不是非常突出,高景气是否长期持续仍然有待观察。

   未来猪周期还将如何演绎?

当前,猪肉价格温和上涨后脱离养殖亏损区域,养殖户获得合理利润,对于生猪养殖行业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猪肉价格温和上涨对于缓解通缩预期也有帮助。根据银河证券的研究,通过对 2024 年底猪肉价格预测,若年底猪肉价格可达到20元/公斤,则以 5月底猪肉价格17.84 元/公斤计算,猪肉价格月均环比上涨2%,带 动CPI同比上涨约0.3%;若年底猪价上涨至22元/公斤,猪价月均环比上涨3.34%,可带动CPI同比上涨约0.41%。

猪周期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猪周期依旧存在。通常完整的猪周期为 3~4年。但随着产业形势变动,规模化水平提升、区域化生产和产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提升了美国和德国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在2000年后周期时间明显拉长。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猪的规模化养殖较以前有了较大提升,2022年以来的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呈现出了时间延长、波动减小的新特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化养殖的比例仍然很低。求解“猪周期”,规划化养殖和建立生猪养殖信息化系统至关重要。

中粮信托依托中粮集团“三农全产业链”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农业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早在2011年,中粮信托便与中粮肉食合作发行了国内首例生猪养殖投资信托。通过设立生猪信托项目,募集资金专门投资于生猪仔,通过系统的管理和合理的退出方式,将外部资金集中于后期的育肥和成品猪出栏环节,降低了集团对重资产投资的依赖,同时为投资者获取稳定回报。

总体来看,猪周期的平稳化发展,既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也是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体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进一步平衡和产能调控机制的持续完善,猪周期有望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信托业协会、各信托公司年报、用益信托、wind等公开资讯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做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内部资料,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猪价 猪肉 中粮信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