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起,我一直积极参与中国驻波兰使馆举办的国庆、中秋、文化日等重要节日活动,致力于在活动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箜篌这一古老乐器的演奏者和传播者,我有幸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展现给波兰乃至更广大的国际观众。我的每一次演出,不仅展示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一次心灵间的彼此触动和文化间的深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艺术的力量,它能够跨越语言和国界,直击人心,激发共鸣。艺术交流不仅增进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去学习和欣赏其他国家的艺术瑰宝。这种跨文化的艺术实践,让我更加坚信,文化交流是促进国际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和弦共鸣 艺术教育合作新篇章
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院弹拨系主任向我推荐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与Maria Pomianowska教授一同参加在华沙科学文化宫举行的第19届国际跨文化艺术节上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科学文化宫这座宏伟的建筑不仅是华沙的地标,也是科学与文化的汇聚之地。艺术节汇集了全球艺术家,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形式,展现多元文化的独特风采。作为研讨会的策划者之一,能够参与其中,我深感荣幸。
筹备工作首先从解决乐器运输的难题开始,古筝与箜篌的精细构造要求我们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格外小心。同时,为了丰富研讨会的内容,我们精心准备了书法、茶道等教学用具。在日程安排上,我们经过深思熟虑,为研讨会设计了3个环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介绍、乐器现场演奏与示范以及师生互动与自由讨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参与者不仅能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还能亲身体验并感受其独特魅力。
艺术节上,我们用茶道、书法国画、传统民间游戏和中国服饰等不同工作坊,向波兰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茶道工作坊让人们了解了中国茶的历史与冲泡艺术;书法国画工作坊则展示了汉字的魅力与书法的精髓;民间游戏工作坊让人们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游戏;而服饰工作坊则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典雅之美。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师范大学的于明洁老师与Maria Pomianowska教授合作,用古筝与波兰民族乐器Suka进行了合奏表演。尽管这两种乐器来自不同的文明,它们在音乐表现中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和谐。古筝的悠扬与Suka的激昂完美融合,呈现了一场中西文化碰撞的精彩乐章。音乐作为跨越国界的语言,将不同文化的人们紧密相连。通过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融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它不仅让人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艺术、文学和思想,也激发了文化的创新。
随着艺术节的圆满落幕,我收到了来自波兰克拉科夫潘德列茨基音乐学院(Akademia Muzyczna Im.Krzysztofa Pendereckiego w Krakowie)的邀请,他们希望我能够作为主讲人,参与即将举办的中国传统弹拨乐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由波兰竖琴协会(Polskie Towarzystwo Harfowe)发起并联合多所波兰当地高校共同创立的国际文化融合研讨会项目(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Seminar)下的一个子项目。国际文化融合研讨会这一创新项目突破了传统研讨会的局限,不再囿于单一文化背景或专业领域,而是促进了不同专业和多国文化的深度融合。项目通过院校联合、多元文化融合模式,既能促进学术间的交流合作,也可以推动全球文化的交流合作深入发展。
这次的邀请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认可,更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舞台的宝贵机会。我深知这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项目中,我将有机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和艺术家交流,共同探讨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的历史、技艺及其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这不仅是一次学术的探索,更是一场文化的对话。我满怀期待,准备迎接这一新的挑战,与大家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更多的国际听众,推动中国传统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之旅
中国传统弹拨乐研讨会的首站在克拉科夫这座波兰南部的历史名城拉开序幕。克拉科夫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浓厚的艺术氛围闻名,而克拉科夫潘德列茨基音乐学院更以其卓越的音乐教育享誉国际。这是一所成立于1888年的高等音乐学院,原名克拉科夫音乐学院,是波兰当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的母校。2021年,为纪念已故的潘德列茨基,学院正式更名。潘德列茨基担任了15年学院院长,培养出两位肖邦国际钢琴比赛(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的获奖者(Halina Czerny-Stefańska和Adam Harasiewicz)。学院曾举办过波兰艺术类院校中最大规模的亚洲文化节和民族音乐比赛,此次,学院弹拨系首次以民族文化历史研究的视角,举办了这场专注于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的研讨会。
我与一同受邀的于明洁老师抵达克拉科夫后,受到了学院师生的热情接待。首场讲座座无虚席,来自波兰东南部小波兰省内的民族乐器、西洋弹拨乐、民族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学者们齐聚一堂。因学院以其文化历史研究和改编作曲理论见长,讲座中,我以古筝和箜篌的历史为起点,逐步深入讲述中国音乐艺术的重要性。在学院研讨会厅举办的工作坊中,我们和与会学者分享了古筝、箜篌和竖琴的历史、结构及演奏技巧,围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演奏技巧创新”展开了深入对话。我们探讨了如何在保留传统技巧本质的同时,将新型技巧更好地融入现代音乐创作,推动创新技巧的实际应用。在克拉科夫,我们还演奏了重奏版的《春江花月夜》,在保留原曲韵味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的和声织体,在场的听众都沉醉于宁静悠远的琴音之中。学院的学生对古筝和箜篌表现出极大兴趣,我们耐心地解答了他们关于乐器制造、演奏技巧和曲目选择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了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这对学生尤其重要,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力,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
随后,我们又前往了卡托维兹。这是波兰的一座文化和学术重镇,这里的席曼诺夫斯基音乐学院(Akademia Muzyczna Im. Karola Szymanowskiego w Katowicach)以其细腻的音乐处理和创新的技巧创作而闻名。自2007年起,学院开始招收中国留学生,并在每年中国春节期间举办中国传统作品音乐会,让波兰学生有机会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
在卡托维兹,我们举办了一场专题研讨会和音乐会。研讨会上,学生们不仅认真聆听,还积极尝试学习箜篌的基本技巧。音乐会上,我们演奏了于明洁创作的《落叶》,这首曲子融合了箜篌清脆音色和古筝柔和旋律的独特风格,传达了异乡旅人的思乡之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我们的研讨会项目在华沙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迎来了尾声。因中国驻波兰使馆位于华沙,在中国的重要节日时会举办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故而在使馆和当地孔子学院、华人群体的积极影响下,波兰最高行政法院和华沙人文社科大学(SWPS)每年5月都有举办“中国文化日”研讨会的传统。我们也在他们的邀请下,举办了今年最后一场大型研讨会和音乐会。在“中国文化日”研讨会上,民族音乐爱好者Agata Nowak分享了她的故事,她曾在一次外派至爱尔兰工作时偶然观赏了一场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出,那场音乐会给她带来了无比的震撼。没想到,在自己的家乡波兰,她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乐器,并能听到乐器在自己手中演奏出的音色。她希望未来有一天能有机会前往中国参加民族文化节,近距离感受中国的文化底蕴。华沙人文社科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也对我们的到来充满期待。在华沙音乐会的最后,我们演奏了一曲《云舞》,以古筝与箜篌交织的旋律,为我们的中国传统弹拨乐研讨会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活动结束后,我深刻感受到文化交流在增进国际理解和合作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通过艺术节和教育合作项目等多种交流形式,能让参与者深刻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化解误会和隔阂。
以音乐搭建交流的桥梁
线下研讨会圆满结束后,我们收到的反馈和反响令人欣慰,许多学生和学者在网络平台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于是,我们与北美中国学生艺术学者联合总会携手,在波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和波兰克拉科夫潘德列茨基音乐学院的支持下,举办了一场中英双语的线上研讨会——“民族乐器与世界音乐的实践与探索”。这场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波兰、美国、加拿大、蒙古国等国家的学者,共同探讨民族乐器与世界音乐的融合之道。为了确保线上研讨会的质量和效果,我和于明洁进行了周密的筹备,邀请了多位领域内的专家,包括竖箜篌的复现者黄祎琦、岭南大匠许碧兰,以及中山市爱乐乐团竖琴首席丁倩楠,他们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研讨会的内容。
研讨会上,许碧兰深入介绍了竖箜篌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现代复原过程中的挑战与突破;丁倩楠则从竖琴的角度,分析了竖箜篌与竖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并展示了她在演奏中的创新尝试。这一环节不仅增进了观众对竖箜篌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乐器现代演绎的兴趣。接着,于明洁深入讲解了古筝的历史演变和现代演奏技法,并结合自己的演奏经验,生动地展现了古筝的魅力,分享了古筝在现代音乐中的跨界合作案例,展示了古筝在全球音乐舞台上的无限可能。我和于明洁也共同探讨了中西洋乐器的跨界合作。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融合”的研究成果,并通过中西音乐合作演奏的视频,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中西音乐的和谐共鸣。这一环节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提出了关于古箜篌改良、文化交流与创新实践的诸多问题。
对古代乐器修复的经验分享提高了大家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建立国际合作,可以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获得更好的资源和支持。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不仅是艺术创新的源泉,更是打破思维和地域界限的有效途径。
回顾这段文化交流之旅,我感慨颇多,深感文明交流互鉴的无穷魅力和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文明观,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通过中外艺术教育的交流合作,我们既展示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风采,又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鸣与融合。我们不仅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这种多样性的文化交流让我认识到,只有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借鉴,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正如音乐能够跨越语言和国界,在心灵深处激发共鸣,文明的交流也将架起不同民族之间理解与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作者 周蕾系波兰克拉科夫潘德列茨基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波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文体部部长)
原标题: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碰撞的探索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